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河北井陉拉花音乐考察报告

主题:文化砖尺寸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17

简介:适合文化工尺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文化工尺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文化工尺论文范文

文化砖尺寸论文

目录

  1. 一、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
  2. 二、井陉拉花的自然、社会和文化生态环境
  3. 三、采风实录
  4. (一)原生形态的庄旺拉花音乐
  5. 1.师承关系
  6. 2.曲调与曲牌
  7. 3.伴奏乐器及乐队构成
  8. 4.社会依存现状
  9. 第一、各村在不同的时间都有各自庙会,期间会组织演出,其表演被称为“出会”.
  10. (二)对国家级传承人武新全的采访
  11. 1.曲调与曲牌
  12. 2.伴奏乐器及乐队构成
  13. 3.工尺谱
  14. 1.乐曲所用曲牌对比
  15. 2.节奏对比
  16. 3.风格对比
  17. 4.新编曲目
  18. 四、针对现代剧团拉花音乐的采访
  19. (一)井陉拉花现状
  20. 五、几点思考
  21. (一)传统的流变
  22. (二)文化精神的重要性
  23. 文化砖尺寸:【题桥司马感文君】工尺谱与伴唱音乐同步视频 2011-09-12

[关键词]井陉拉花/拉花音乐/庄旺拉花/现代拉花/文化变迁

中图分类号: J6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5736(2011)03-0109-7

井陉拉花产生并流传于我国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境内,类属北方秧歌,为民间歌舞,见于民间节日、庙会、庆典、拜神之时的街头广场演出.它有着极为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舞蹈上其动作变化丰富多样,既高雅又深沉,既刚健又柔美,既热烈又苍凉;在音乐上,它是宫廷、寺庙与地方音乐交融的结晶,既古朴典雅、又清爽动听、刚健稳重.自古以来井陉拉花就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是河北省乃至全国颇负盛名的民间歌舞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不断的挖掘继承、改革发展,至2006年,成功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早在之前笔者就已经对井陉拉花音乐的文字资料以及影像资料有了些了解与感性体验,于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笔者于2008年5月31日亲临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进行调查,深入了解井陉拉花音乐并对其产生了一些思考.在调查过程中,专门前去庄旺村实地考察了拉花音乐的原生形态;在矿区文化宫里采访了井陉拉花目前唯一的一位真正的井陉拉花国家级传承人[2]——武新全;参观了井陉县文化馆;到井陉拉花艺术团组织观看表演;在拉花艺术研究所里采访了专门的拉花研究人员梁运连、张树林和井陉县群众艺术馆馆长(前拉花艺术团团长)马佶等相关人员;并就拉花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交流.

井陉拉花的流派很多,各村自成风格形成以村名命名的不同流派,但最主要的三大流派为东南正拉花、庄旺拉花和南固底拉花.由于时间、精力等方面的限制,笔者无法做大范围的全面细致的调查,所以选取了庄旺村作为实地调查,并对东南正村的老艺人、也是目前井陉拉花唯一的国家级传承人做了采访.之后到达县城对现代拉花的形态与发展进行了解.选取庄旺拉花的原因是其从艺术形态上较完整的保留着传统拉花的遗风.

通过这些调查,笔者掌握了一些乐谱、音响、录音与文字资料.回校后,对所掌握的资料进行归纳与记谱,并稍作思考,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这篇调查报告.

一、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

对于井陉拉花音乐的研究至今少之又少,尤其是缺乏专业学术性的研究.截至到目前,对于井陉拉花的研究涉及到了拉花的历史源流、风格特点、音乐特点、舞蹈风格特点等.对于井陉拉花音乐的研究基本始于20世纪90年代.

由于以往学术界对这一民间歌舞体裁的研究甚少,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体裁会随之而发生变异,故此在其未发生大改变前捕捉其原有的基本形态还是很有价值的.同时通过实地的调查,将其现今状态与基本形态进行对比,发现并找出其异同及变化之处,以此思考传统音乐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以及将会以何种方式继续传承与发展等问题.并且,井陉拉花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价值地位也足以能够让我们对其进行接续历史与传统的文化传承,并时刻关注其现代化进程.

二、井陉拉花的自然、社会和文化生态环境

“‘井陉县古名传,名在关险古道难.’北拱神京,东达河朔,西通秦晋,自古被称为天下九塞之第六塞,太行八陉之第五陉,向为畿辅之屏蔽,冀晋之通衢.”[1]井陉秦时置县,历史悠久,地势险峻,民风纯朴.境内有百余里古驿道穿越,是历代战争之要塞,灾乱逃亡之通道.井陉作为燕赵通衢要塞,是历代民间游动文化的生存地带.随着各地过往流民的寄居,多种文化在这里沉积聚集,形成了饱含太行风情并具鲜明特色的陉山文化.许多民间艺术、民间传说都在这里生根开花.井陉县素有“戏窝子”之称.

井陉拉花始于何年,史无记载,更无石碑可考.但通过师承关系、历史实物、服饰、动作、音乐及民间传说上来看,拉花最晚始于明清,甚至更早,可推及宋金.[2]

建国前有关拉花历史的介绍极少.建国后,拉花不论从改革还是传承都得到了极大发展,多次参加大赛并获得了巨论文范文就.2006年,拉花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采风实录

此次采风的目的地按顺序有三个,庄旺村→矿区→县城,仿佛是沿着拉花音乐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过程进行了一番短暂的历史性游历,较完整地展示了拉花音乐发展的生态链.庄旺村之行使我们看到了相对原生形态下的拉花音乐;在矿区我们采访了井陉拉花国家级传承人;在县城我们观看了现代拉花表演并采访了拉花研究人员等.

(一)原生形态的庄旺拉花音乐

5月31日,笔者与同学、老师一行四人早晨7时乘车从石家庄赶往井陉县庄旺村,直上京石高速公路,到达庄旺村约耗时1小时.在庄旺村内行驶时,地面崎岖不平,黄土飞扬,汽车开起来十分吃力,我们在车内也体会到了极大的颠簸感,村内的风貌也是相当原始.土路、石屋、农田、黄土,原始农村风貌的沧桑映衬出历史的厚重感.“任何文化在发展中的更迭、交替、重组、演进总基于信息的选择.”[3]原始风貌正是原始文化的承载者,文化土壤决定着文化的生长状态.这就是为什么庄旺拉花还保持着较为原生的状态.

8:30时,我们准时到达目的地.由于事先已通过井陉县文化馆联系了当地一些艺人,在我们到达之时艺人们也已做好了准备.我们总共采访了5位当地拉花音乐艺人.

这些艺人都并非职业拉花艺人,庄旺村目前仍维持着典型的农耕经济,他们皆以务农为主,拉花只是他们的业余生活.从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庄旺传统拉花音乐艺人呈现为老龄化状态.通过采访得知,目前村中已无一位年轻人再专门学习庄旺传统拉花音乐,46岁的李建新已经是村中最年轻的乐手了,原生形态的传统拉花音乐已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1.师承关系

拉花最早是通过祖传孙、父教子的方式,一代代流传下来的.庄旺老艺人李树芳11岁时随已年过八旬的爷爷学习拉花;东南正艺人武新全自幼随父武连喜学习拉花.而在近几十年这种严格的家族传承方式就不再严格遵循了,只要有兴趣、爱好、想习拉花者,均可拜师学艺.

2.曲调与曲牌

9:30时,我们现场观看了拉花表演.庄旺拉花音乐大多采用“宫”、“徵”调式,大概有十几个传统乐曲:[雁南飞]、[八板]、[万年欢]、[腊梅花]、[摘椒]、[盼五更]、[卖绒线]等等.这些曲牌往往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演奏,一个曲目可以用多个曲牌.我们在现场所听到的乐曲是由5个曲牌连缀在一起.

即兴性是我国民间音乐最显著的特点.虽然拉花音乐有着一定的程式,每个曲牌有较固定的曲调,但是艺人往往在演奏上根据基本曲调即兴加花、变奏,每遍演奏均有所不同.这次的现场吹奏就与其基本曲牌有很大差异.例如曲牌[小二番]:

由此可以看出,前8小节基本没有变化,而从第9小节起,除骨干音的框架没变之外,旋律、织体都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基本曲牌在第11小节处比现场演奏的曲牌多一小节,且现场演奏版只是保留了骨干音(fa la mi re).

3.伴奏乐器及乐队构成

庄旺拉花的伴奏乐器由管子、笙、大小镲、鼓、掌锣、笛、唢呐乐器组成,唢呐与笛是根据需要后来加入的.通常乐队编制如下: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一般民间吹管乐都是以笙笛作为主奏乐器,而原生态的传统拉花乐队多以大管为领奏,加上小管的“插眼吹法”,曲笛的倚音、滑音技巧,以及笙的三五度和音,使乐曲珠联璧合.小管相当于晋剧(山西梆子)二胡,它与大管并不将旋律音“走”满,而是点音头演奏骨干音,因而起到增添色彩的作用.相对之下,笙笛一音不落的吹奏乐曲的主旋律.例如[小二番]中,笙笛吹奏的旋律为do do mi re do sol sol,而大小管吹出的为do mi re do 然后继续接下个乐句的音头.

拉花舞蹈部分常常根据需要增减人数,例如在广场演出而依情况增减人数,但均为2的倍数.当天现场表演的舞蹈是由12人构成,以二人为一个单位共六对,且女扮男装.舞蹈艺人年龄从二三十岁到四五十岁不等.

这样一种年龄结构明显显示出当地年轻人对拉花舞蹈的热情,这让在现场的我们颇感惊讶.而且,据当地村民介绍,在井陉上至年纪较高的老人,下至刚会走路说话的孩子,几乎人人都会跳拉花,形成了“井陉拉花遍地扭”的局面.这一点与传统拉花音乐的后继乏人形成鲜明对比,说明拉花舞蹈在井陉具有很大的生存活力.相形之下,传统拉花音乐的生存状况实是惨淡不堪.由此可以看出,保存传统音乐的任务何其艰巨.

4.社会依存现状

第一、各村在不同的时间都有各自庙会,期间会组织演出,其表演被称为“出会”.

第二, 井陉俗称:神过十五,人过十六.十六日,盛装美食,扮演文武会出,鼓乐歌舞,经久不休,俗称“走会”(民国二十三年《井陉县志》).

以拉花为主的民间花会一直沿用上述习惯,从古至今昌盛不衰.新中国成立后县论文范文门利用传统风俗,每年的元宵节期间都会举行拉花大赛,组织优秀者到县城参赛,评比颁奖.

第三,村民家中每逢喜事(结婚、生子)常常邀请拉花艺人前去演出,此类活动均无报酬,只是在家中备些酒菜,请演员乐手入席.这一点体现出传统拉花的非商业性质,维持着较为纯粹的乡土文化的自娱品格.

从维护方式上看,“出会”、“走会”体现的是传统习俗的软性力量,而这种软性力量的影响更为深远.拉花大赛则依靠的是政府公权力的刚性力量,这种刚性力量具有诸多的不确定性,它受地方政府领导人的个人喜好、意识多方面的影响,不知道能否成为一种长期性的维护力量.不过总的来看,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有效地维护了拉花的传承与发展.

(二)对国家级传承人武新全的采访

上午11时,我们到达井陉矿区(隶属井陉县).从庄旺村到矿区大概耗时半个小时,不同于村中安静沉寂是县城里热闹论文范文.此次矿区之行是为了采访目前井陉拉花唯一的一位国家级传承人武新全老艺人,也是东南正拉花的正宗的传承人.他生于1941年,今年67岁,初中文化,自幼随父武连喜学习拉花,对拉花艺术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对拉花舞蹈和拉花音乐研究较全面,精通拉花各角色的动作及为拉花伴奏的各种乐器.青年时期参加过县文工团,后来到井陉拉花矿区俱乐部任职.之所以将此部分看作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就是因武新全既是土生土长的东南正人,精通传统拉花,而现年又在矿区俱乐部工作,从农民到市民的转换,其双重身份让我们从他身上依稀看到了拉花过去与现在的交织点.

在以上部分内容中的所有信息基本都是通过武新全的口述所总结概括出来的.东南正拉花是井陉拉花中最具代表性特点的流派,但也因派系间的融合演变成了统一的拉花形式.其音乐大部分从民间小曲和地方戏曲中吸收而来.

1.曲调与曲牌

东南正拉花音乐的曲牌总共10多首.每首乐曲根据其调式、速度的不同变化,在演奏上常常按照一定的顺序连缀,其乐曲顺序如下:

小二番——磨合罗——万年欢——腊梅花(相思苦)——雁南飞——爬山虎——春夏秋冬——粉红莲——(摘椒)

相思苦、腊梅花、摘椒都是民歌,其中相思苦与摘椒常常根据不同的情况随时插在任何曲牌之中,又根据调式等因素,相思苦常插在乐曲的中间而摘椒往往安排在结尾.

2.伴奏乐器及乐队构成

东南正拉花音乐的乐队一般由15、6人组成,所用伴奏乐器有:大管、小管、曲笛、笙、云锣、打击乐器、唢呐、三弦等等,其中笛笙各需两人,其他依情况而定.

3.工尺谱

东南正拉花是井陉拉花中唯一一个使用过工尺谱记谱的流派.但发展到现在,简谱由于方便易学因而逐渐代替了工尺谱,以工尺谱来记谱传唱的方式早已不复存在,加之受“论文范文”的影响,工尺谱的原始手稿也已在民间销声匿迹,相关的文献馆、博物馆也未能存留.但像武新全这样的老艺人却能够准确无误并十分流利的背唱出工尺谱,笔者还有幸从他手中得到了一份工尺谱手稿.

与一般民间音乐的工尺谱不一样,东南正拉花的工尺谱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一般通用的工尺谱音阶形式为:

do为六.而为何产生此差异性,武新全也不知其缘由,只说是老祖宗口传心授,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据当地拉花音乐研究人员猜测,这有可能是 “移调”来的.

工尺谱近年来备受民间音乐学者的关注,它作为中国传统音乐传承中最基本的因素,却离我们越来越远.笔者通过采访武新全得知,如今年轻人已无一再学习工尺谱.原因有二,其一是工尺谱较简谱难学;其二是工尺谱在使用起来不如简谱方便.这就意味着,继武新全这批老艺人之后,拉花工尺谱将后继无人.工尺谱这一处境的确尴尬:作为中国人自己文化的精华,我们不能够也舍不得抛弃;而就方便性与易懂性的角度来说,简谱确实比工尺谱有着更大的优势.

㈢城市文化背景下的专业剧团拉花

继采访传承人之后,笔者一行四人在马馆长的陪同下于下午2:30时来到了井陉拉花艺术团,观看了拉花职业艺人的表演.与原生形态的庄旺拉花不同的是,座落于县城的拉花剧团则属于国家编制的专业团体,它依附于城市的文化背景.相对于传统拉花而言,剧团拉花因为文化环境及机制的变化,形成了拉花的变异性品种,也就是所谓的现代拉花.这里,现代拉花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某些时尚元素的影响而被赋予了某些时代气息.同时,艺人们的文化身份也完全不同于原生态的自娱状态下的拉花老艺人,在剧团里他们成为真正的职业艺人,享受国家拨付的工资及其他福利待遇,成为中国论文范文文化体制的“局内人”.

由于当天是双休日,大多演员都不在单位,我们现场只观看了一男一女两位演员的表演,而拉花乐队则用音响代替.通过现场亲身了解,笔者就庄旺拉花(传统拉花)与现代拉花进行了对比.

1.乐曲所用曲牌对比

庄旺拉花所用的曲牌为:迎风飘——小二番——卖绒线——摘椒——粉红莲;现代拉花所用曲牌为迎风飘——小二番——看亲人——春夏秋冬——雁南飞——腊梅花——大八板——快八板——爬山虎.

2.节奏对比

现代拉花的整体节奏较传统拉花偏快,变的更加跳跃、活泼.这是为了适应现代拉花逐渐舞台化、广场化所做的改变.

3.风格对比

现代拉花因为大鼓、贝司、电吉他等乐器的加入,使得整体风格更富于现代气息.

4.新编曲目

[看亲人]是新编曲目,其曲牌是以[小二番]、[磨疙垃]、[粉红莲]为基本曲牌结合而成的.仅以前14小节为例:

前两小节基本不动的运用了原曲[磨疙垃]的素材,第3~8小节及之后的13~21小节是由原曲[采椒]和[小二番]变化而成的,第9~12小节完全是[小二番]的素材.

四、针对现代剧团拉花音乐的采访

为了能更深入而全面的了解井陉拉花音乐在现代的生存、发展状况,下午三时,笔者等四人专门采访了井陉县群众艺术馆馆长、前拉花艺术团团长马佶,拉花音乐研究者梁运连,拉花理论家张树林以及拉花职业演员宋耀华和杜力晓.

(一)井陉拉花现状

从1957年起,拉花开始参加全国性的舞蹈比赛并不断获得各种奖项,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吸引了中国舞蹈家协会的贾作光,受到其高度重视.这些大赛可以说是拉花的一个里程碑,它所获得的无数成就以及所具有的发展潜力,使得当地政府部门、文化馆等机构意识到了大力发展拉花艺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1998年成立井陉拉花研究会、艺术研究所;1999年12月成立井陉拉花艺术团、展览馆;期间又制定了如何保护和传承井陉拉花的方案;县文化馆人员花费了20多年的心血编辑出版了《井陉拉花》艺术专著;设立专门的拉花网站等.至2006年,井陉拉花成功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为了将拉花推向更广阔的天地,马馆长还讲解了井陉拉花在近几年的发展规划,其中包括编辑摄制出版井陉拉花系列光盘、设立“井陉文化”和“井陉拉花基金会”、在县文化馆和宣传文化中心建立专业的录音棚、及早注册“井陉拉花”、建立井陉拉花民俗展演馆,同时,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力度、建立井陉拉花艺术学院、加强对民间老艺人的保护力度等等.以上种种说明了井陉县政府及其论文范文门,对于拉花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其地位也是不言而喻的.

在构想美好蓝图的同时,马馆长也流露出些许无奈.他说,近几年来,文化馆制定了几十个计划方案,但苦于无经费,而使方案未能实施.经费的不足,使得拉花的保护和发展工作显得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个问题当然不只是在拉花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存在,我国许多民间艺术发展过程中也都被此问题所困扰.

㈡现代拉花音乐发展的困境

井陉拉花属于民间歌舞的范畴.既是“歌舞”,必须有歌有舞.拉花音乐作为拉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为拉花舞蹈伴奏,还可以单独演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拉花艺术变成了“残次品”——以音响伴奏代替了传统乐队.客观来讲,这种状况的出现是有其必然原因的.例如,每逢元宵节,各村都会组织拉花艺人到井陉县城参加一年一度的拉花大赛,由于形式为群众自发式,因此其资金来源极其有限,使用乐队的确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其二,随着拉花艺术越来越趋于舞台化,拉花艺术团对外演出机会大大增加,携带庞大的乐队对其经费负担过重,也不及音响使用方便.其三,拉花音乐中所使用的器乐如笙、管子、笛较舞蹈部分在入门时更加难学,学成器乐并非一朝一夕,年轻人更愿意研究如何制作更多的录音而非日积月累的学习如何演奏它们.于是,拉花乐队的继承人愈来愈少,濒临干涸.这对拉花的传承极为不利,久而久之,随着时间的流逝将会使拉花的精华一点点丢失.其四,拉花剧团的演员很多都是大学音乐专业毕业生.这些毕业生进入拉花剧团,势必从根本上改变原生态拉花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而走上类似于学校教育的传承之路.这也许可以使拉花得到进一步的整合、规范和统一,但同时也有可能使拉花丧失其鲜明的风格特征.

五、几点思考

(一)传统的流变

井陉拉花音乐从古至今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后,无论是音乐形态、流派、风格,还是社会依存状况,当今拉花音乐已与其原生形态产生了很大差异.归根结底,产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文化土壤的质变.一种文化所特有的乡土性一定会随着文化土壤的改变而改变,它们都有着地域性的传布和在变迁了的时代中的再生.

但是,这些“变化”却引起了一些学者的不满,他们认为:原汁原味的才是最好的、最有价值并最值得挖掘的.于是学界引发了传统变还是不变的争论,学者各持一方.然而,历史有其自身发展必然规律,事物也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着的,音乐亦然.“音乐反映着变化与发展的问题,所以要当你研究音乐时,要研究传播、创造、接受或拒绝、融合的过程.”[1]

否定以传统为根基的变化发展,是对文化理解的历史意识的缺乏, 是将文化理解为一个孤立、静止、封闭的机械体的做法.著名人类学家, 现代人类学的奠基人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1884~1942)学术思想的转变也许对我们不无启发.他早年曾希望新几内亚的土著文化持续保留,不要被别的文化所影响.这一时期他的研究也是静态的,但当他后来终于看到了文化变迁的现实存在,便逐步意识到这种变化是不可逆转的, 他的思想和研究继而发生了重大转变: 从静态的分析转向了动态的研究.他意识到, “人类文化是在变动中不断发展的, 人们必须尊重‘变化’这一事实本身, 以变动中的文化的研究作为自己的主题.”[2]

将文化放入动态的过程中,再对其进行剖析与研究,的确是一个更为明智而科学的方法.我们除了要探究它在各个阶段的具体形态,还应找出产生这种变化的深层原因以及背后的文化学意义,这种研究方式应该成为整个音乐学界的主导方向.

此外,相对于那些土生土长在本地域的人——局内人来说,我们无论如何也都是以局外人的身份介入到他们文化中去的.对于那些“传统至上”的学者来讲,无论怎样评价一种文化,都避免不了其局外人的身份.事实上,对于“传统变不变”这个问题,有很多时候局内人希望变化,愿意变化.正如我们亲身了解的一样——拉花音乐的研究者希望拉花改变.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作为局外人的学术研究者应该充分尊重局内人的自主选择,不要试图过多干涉他们的文化自由,以免形成文化话语的霸权.至于某些原生性的传统文化样态,如果它们已经濒临灭绝而又失去了现实生存的文化土壤,难以继续保持一种活性存在,是不是可以采取一种博物馆式的保护策略,以证明其存在的历史价值, 也为研究者们提供更多的研究样本.

文化砖尺寸:【题桥司马感文君】工尺谱与伴唱音乐同步视频 2011-09-12

(二)文化精神的重要性

井陉拉花音乐与井陉文化精神紧密相联.井陉拉花音乐——与其他大部分民间音乐不同的是——红白喜事均可用.无论结婚、生子、开业大吉还是办丧事,都可邀请拉花乐队前去演奏.这与其音乐风格关系密切,也与其音乐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密不可分.井陉县为历代兵家所争之地,战乱频繁,于是造就和形成了井陉以战争、苦难、奋争、贫困、逃荒为特色的文化,但井陉人在承受苦难的同时,却萌发出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人生态度,并在艰难中产生美丽的爱情和友谊,“悲壮中有坚持, 困苦中有乐观”,哀而不伤,淡定平和.这种文化特性决定了拉花音乐风格的双重性.

近年来,音乐学界尤其是民族音乐学界开始强调音乐与文化的联系.在研究拉花音乐时,文化环境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切入点.文化环境对拉花音乐的影响是极其重要且意义深远的,并赋予了其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反之,拉花音乐对养育它的文化土壤也有着极大的依赖性.

井陉拉花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绩,与其在文化语境影响下所拥有的的文化内涵密不可分,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音乐才具价值.例如在1996年,井陉拉花参加群星奖广场舞大赛.当时,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袭击了井陉,洪流遍野,一片涂炭.据马馆长回忆,当时所有的演员都怀着极大悲痛之心,表演时也已全然忘我投入.一瞬间,想到洪水使井陉蒙受了极大的损失,带走了无数乡亲的生命,想到井陉自古多灾多难,但又不能屈服,要坚强抗争,要乐观等有的乐队表演者吹到情真时,不禁潸然泪下.文化情结与真实情感的注入使拉花呈现出无尽的魅力,使其最终夺得群星奖金奖.人们正是被其蕴含的文化精神所感染,所震撼,此谓文化环境对音乐的深远影响.而所谓对文化土壤的依赖性,也可以一例为证.上世纪90年代,东北大兴安岭某艺术团专程来到井陉,想要学习井陉拉花,学会后还将CD、录音带等音像资料带回去仔细研究.之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来到井陉并表演了拉花.表演者的专业功底都是极其优秀的,笙、笛的吹奏技艺十分高超.但是奏出的音乐、舞出的动作总缺少拉花特有的韵味.由此可看出文化环境的重要性,音乐一旦离开了它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总是会缺少其土壤特有的气息,再多的修饰也是牵强的.“某种文化形态与它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中产生的某种文化观念之间的联系是根深蒂固的,所以,将音乐的形态与观念放在文化背景中做综合考察,应该是音乐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1]我们在研究与保护、传承拉花时,要注重其文化内涵与文化精神并将其延续下去.

㈢商业化的影响

通常来说,也许很多人不知道井陉县,但是却对井陉拉花有所耳闻,它已成为井陉县的一张名片,一张象征井陉文化的名片,对于井陉来说,这张名片具有举足轻重的文化标识的符号意义.这种文化标识除了帮助拉花获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称号,为其传承赋予了更强大的维护力量之外,也使其获得了相当的商业意义.井陉政府已经将拉花艺术推入到产业化发展之中.发扬拉花艺术是其直接目的,其根本目的是以拉花带动整个井陉文化产业的发展,从而繁荣井陉整个城市.由此可见,拉花艺术已不仅仅被作为纯审美对象来看待,其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也逐步显露.

笔者从马馆长处得到的资料中,还附有一份《井陉拉花文化产业招商广告》,包含项目简介:1.出版《井陉拉花大家学》艺术教学影碟2.建立井陉拉花展演馆.3.建立井陉拉花艺术学院4.进一步包装井陉拉花艺术团5.成立井陉拉花文化传播公司等.市场分析:拉花在商业演出和民俗旅游等方面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由此可见,井陉拉花成为了招商引资的名牌艺术品.

当然,在现在以商品经济为主的社会里,音乐逐步具有商品属性是具有必然性的.但是,音乐是一种特殊的商品,音乐往往具有娱乐、审美、教育、认识、文化建设等等功能.音乐与商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早已不可能脱离商业而独立存在与发展,但商业化的影响对音乐也有着极大的弊端.中国是个商品经济并不十分完善的国家,很容易将音乐推入一个畸形的商业化轨道,丧失其应有的价值属性.这的确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参考文献:

[1]蔡玉霞、张树林主编.河北拉花[M].河北人民出版社,2004

[2]张伯瑜编译.西方民族音乐学的理论和方法[M].论文范文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

[3]王次炤.音乐美学新论[M].论文范文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

[4]项阳.当传统遭遇现代[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5]肖梅.田野萍踪[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6]何宽钊.主位意识·文化自觉·逻辑自洽[J].音乐研究,2007

(责任编辑 朱默涵)

总结: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文化工尺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文化砖尺寸引用文献:

[1] 青砖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文化相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2500字
[2] 安全文化方面论文题目 安全文化论文题目怎样取
[3] 比较好写的班级文化建设德育论文选题 班级文化建设德育论文题目选什么比较好
《河北井陉拉花音乐考察报告》word下载【免费】
文化砖尺寸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