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学位论文 > 文章内容

曾永义学术论文范文参考 曾永义学术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曾永义学术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11

曾永义学术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曾永义学术论文范文参考:朱有燉研究
  2. 第二篇曾永义学术论文样文:从缘起与音乐角度论述台湾庙会文化中的南管系统文阵
  3. 第三篇曾永义学术论文范文模板:乾嘉杂剧形态研究
  4. 第四篇曾永义学术论文范例:中国民间小戏研究
  5. 第五篇曾永义学术论文范文格式:走向一种绿色经典:新时期文学的生态学研究

★本文收集了100篇免费曾永义学术论文范文,都是免费优秀的相关论文范文,可以做为本科毕业论文和硕士论文以及职称论文写作相关范文格式模板参考文献,【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曾永义学术论文范文参考:朱有燉研究

朱有燉在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一定成就,其杂剧更是风靡明清两代,宫廷、民间皆争相搬演,赞誉之词不绝,评价甚高.然自近代以来,因受诸多外在人为因素的干扰,朱有燉及其杂剧受到冲击,其在诸多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也由此被遮蔽起来,这不仅关系到对朱有燉及其成就的认识,也直接影响到对明代文学、艺术等发展流变过程真实状态的把握.鉴于此,本文拟从其生平出发、结合其本人思想、文本、文学自身发展规律、作家创作生态环境等层面,进行学理等层次的分析,借以更好地发掘朱有燉及其作品的构成、思想、审美、价值等,并在此基础上予以“抛光”“还原”,作出较为公允的评判及合理定位.本文共分八章:

第一章为朱有燉生平研究.朱有燉生平资料稀少,且因明代史料错讹现象较多,故本章重点在于爬梳文献,考辨真伪,梳理并厘清朱有燉人生轨迹.为更好地、也更集中地勾勒出朱有燉一生行状,依其身份,该章分别择取政治、文人两个生活层面分而述之.就政治生活而言,由于朱有燉政治生涯受到其父周王橚牵连,周王橚与周藩命运也就成了该章首先要交代的问题;而其后半生,则又相继经历了因争夺王位而兄弟反目等事件,周旋于政治场上的朱有燉沉浮跌宕,实为明初政治斗争的缩影.就文人生活而言,该章依次介绍了朱有燉受教背景、文人交游及文艺创作,前两点是朱有燉能够成为文人的前提和基础,后者则是对朱有燉作为文人,其生活状态的大致描摹.全面了解朱有燉生平为合理解读其著述而不致片面提供了相应依据.

第二章为朱有燉思想研究.建国之后,朱元璋恢复儒教,以儒治国,同时对释道两教也并非一味禁止,通过扶持与限制并举的政策发挥其辅助王纲的作用.作为周藩世子,且又深得祖父器重,以儒为主,释道为辅,三教并存的思想与朱元璋的熏陶有着很大关系,与明初治国策略桴鼓相应.当然,政治场上的挫折及爱情婚姻方面的失意对朱有燉崇佛重道的思想也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作品是作家思想的结晶,研究朱有燉思想是深入剖析、评判其文学艺术作品的重要途径.

第三章旨在考索朱有燉著述.首先,该章对当下朱有燉著述中几个颇有争议的如杂剧《善知识苦海回头》、《元宫词》百章等著作权问题进行辨析;其次对朱有燉杂剧、散曲、诗词、散文、书画等作品著录、版本等流播情况逐一考订.考索朱有燉著述情况,也就明确了此后文本研究的具体范围,使操作过程有的放矢,这是文本研究的前提,也是最为基本的工作.

第四章、五章、六章为杂剧文本研究.

第四章为创作论.该章主要探讨朱有燉杂剧创作的外部因素,或构成朱有燉杂剧创作的外部成因.这些因素或成因包括:一、传统文化.因受众不同,传统文化又可分为大小两个不同范畴.周藩驻地开封民间文艺兴盛,“小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民间元素被朱有燉汲取,融入剧中.而“大传统文化”层面,明初礼乐制度复兴、演剧制度创建等也直接影响着朱有燉杂剧创作;二、理学的兴起与台阁文风的崇尚.前者使朱有燉杂剧染上了浓厚的理学色彩,后者则使杂剧接续台阁文风而呈现出一派雍容气象;三、“家国同构”意识.剧中所体现出来的“大一统”观念及门第情结即是朱有燉这一思想意识的具化.

第五章为文本论,旨在解读朱有燉杂剧的思想意蕴.朱有燉杂剧数量较多,因此,该章的首要任务即运用类型设计理论,结合作家创作意图、文本实际,将朱有燉杂剧划分为英雄、家庭婚姻、度脱、庆赏、文人五种类型;英雄剧中,无论水浒英雄,还是三国时期的关羽,既“忠”且“义”,但“义”往往受制于“忠”;家庭婚姻剧中,女子多以妇德自励,教化色彩较浓,但因其“守节”“守志”大多以爱情为前提,故教化之中,不无对爱情的歌颂,不能简单地以封建说教为由予以定性或否定;度脱剧为杂剧传统题材,与元剧相比,朱有燉度脱剧不是远离尘世而是相反,宗教光环下,隐含着作家本人对世俗的价值追求;庆赏剧以庆寿与赏花为主,热闹繁华的背后表达了作家本人对富贵生活的津津乐道与长生久视的向往;文人剧则从正反两个方面塑造了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形象,体现了儒家思想对人格修养的规范及其对君子人格的向慕.

第六章为价值论.朱有燉杂剧周藩原刻本是目前保存完好的最早杂剧刊本,具有其他杂剧无法替代的文献价值.朱有燉杂剧善于吸收其他艺术形式,创作中有继承有突破,对于了解明初及明前艺术及杂剧面貌意义重大,具有重要的戏曲文献价值;戏曲理论方面:朱有燉虽然对杂剧没有系统的专论,但从事杂剧创作,对杂剧仍不乏自己的见解,这些见解皆被后代戏曲理论家吸收并发扬光大,成为中国古典戏曲理论建构的重要组成;戏曲小说同源异派,互有影响,由于时代特殊,朱有燉杂剧在四大名著成书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他古典小说如《聊斋志异》等也从中获益匪浅,剧中所积累的创作经验、艺术技巧也为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的成长、成熟注入了活力,朱有燉杂剧的古代小说及理论文献价值同样值得关注.

第七章为朱有燉散曲研究.散曲发展至明初已呈颓势,其颓势形成的原因及明初曲坛状况是该章首先面对的问题;其次是对朱有燉散曲思想意蕴的探讨.朱有燉调和三教的思想其实即是关于出与入的问题,而以儒为主的思想最终决定了入世思想的主导地位,朱有燉散曲的思想意蕴一方面表达了对隐逸的渴望,另一方面则仍摆脱不了入世思想的缠绕,看似矛盾的两个问题,其实却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隐逸最终还是倒向了世俗;虽然明初散曲走向衰落,但朱有燉散曲仍有其特色,取材上曲与剧同生共长,语言上亦雅亦俗,风格上亦庄亦谐,体制上组章成篇.朱有燉首次提出了“散曲”概念,提高了曲体地位,其曲作成就受到后人好评,散曲在明代能够持续发展,朱有燉功不可没.

第八章为朱有燉诗词及其他研究.朱有燉诗歌数量较多,该章采用类型研究的思路,将其诗歌分为悼亡诗、咏花诗、咏物诗、咏怀诗四大类,并注意与明初诗歌及明代诗歌发展走向等大背景联系起来统观考量,朱有燉诗歌既有时代特征,又自居面目,在明初诗歌饱受批评的情况下,其个性特征不仅有超越时代藩篱的趋向,而且与明代诗歌趋于健康发展的走向颇为一致;明词广受诟病,朱有燉存词不多,丰富的题材,清新自然的审美风格与批评视野中明初词坛迥异,随着学术研究的推进,明词逐渐改变了以往被冷落的局面,其词史地位也应予以廓清;其他研究还包括散文、韵文及书画作品,这些作品为学界遗忘但却在明清两代同样引人注目.

在对朱有燉及其著述较为全面、深入研究基础上,本文认为:朱有燉虽以杂剧久负盛名,但以其才学、造诣及创作成就,使其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杂剧家,更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艺术家.作为杂剧家,我们应当鉴于以往研究中的经验教训,摈除成见,继续深入;对于其他方面的造诣与成就,我们也应予以恢复与发掘.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了解其人,更好地以历史的眼光为其定位,进而客观理性地接近明初乃至有明一代文学、艺术发展之“真”.

第二篇曾永义学术论文样文:从缘起与音乐角度论述台湾庙会文化中的南管系统文阵

阵头(艺阵)是庙宇庆典活动时,伴随神舆遶境游行的民间艺术表演团体,是寺庙活动中最能与常民生活互动的一项民间艺术.台湾庙宇多,民间信仰发达,连带的也促使阵头蓬勃发展,不仅数量可观、种类也多元,根据统计至少有两百种以上,其中绝大部分属汉族福佬系阵头.

台湾阵头的分类方式,长期以来最为人所熟知的是从演出性质将其分为「文阵」与「武阵」两种,直至公元1990年代以后,才有学者因文阵与武阵的分类方式,无法涵盖台湾所有阵头,乃有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切入所作的各种不同的分类方式.其中就音乐性阵头言,主要可分为南管、北管两大系统.

而本论文所要论述的则属各不同分类法中的文阵、小戏阵头、音乐阵头、载歌载舞的阵头、只歌不舞的阵头,且皆属南管系统阵头,包括车鼓阵、竹马阵、牛犁阵、桃花过渡阵、七响阵、太平歌阵、文武郎君阵.而南管阵是狭义南管音乐的阵头化,因此必要时也列入探讨.

本论文将从缘起、音乐角度来论述这些庙会文化中的南管系统文阵.缘起方面,除从文献与实地调查中论述「一般传说」外,拟从正史、文人笔记、小说等文献中着手,去寻找「有稽可考」之历史.音乐方面分成「乐器」与「曲目」两部分,而曲目又分成「歌乐曲曲目」与「器乐曲曲目」,歌乐曲曲目再分成「南管系统曲目」、「民歌系统曲目」,除文献整理、归纳、探讨、比较、研究外,主要以笔者多年来实地调查之所得,来论述台湾庙会文化中的南管系统文阵.

台湾阵头艺术文化虽丰富多采,但长期以来却在民间底层自生自灭,不为官方与主流文化所重视,加上外在大环境的改变与冲击,阵头的发展已文衰武盛,尤其南管系统文阵没落速度之快令人不胜嘘唏,因此本论文的研究除具保存功能外,也希望能提供后人研究之参考,更重要的是期能为历史留下更多的回忆与见证.

第三篇曾永义学术论文范文模板:乾嘉杂剧形态研究

在中国戏曲史上,杂剧是最早出现的艺术样式之一.在元代,它形成了四折一楔子的固定体制.进入明清之后,原有的体制被打破,从而产生了各式各样的杂剧形态.具体到乾嘉时期,此时的杂剧主要有两种形态,一为普通剧,一为节庆剧.在本文的第一章里,我们主要以形态为标准,对明清时期的杂剧进行分类和分期.对于乾嘉时期,除了普通剧和节庆剧外,我们还介绍了折子戏的情况.折子戏与杂剧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并且还是当时舞台表演的主体部分.

本文的第二章主要论述了明清时期杂剧形态衍变的种种表现及其背后的原因.从元至清,杂剧艺术走过了一条曲折的发展道路.这些变化的产生有时代环境、演出体制等因素的影响,也与作家的文化心理息息相关.明代后期,社会阶层不断分化,广大农民纷纷破产,为了生存而不得不投靠权贵之门,卖身为奴;士绅阶层则成为地方上的实际管理者,他们拥有土地、广置家乐.杂剧作家多出身于缙绅之家,他们的作品也反映了晚明士人的生活方式.与晚明时期的前辈相比,乾嘉时期的剧作家则要失意得多.由于人口总量的激增,人们的生活出路变得越来越窄,为了谋生,士人们不得不长年在外游幕坐馆.这种生活方式的变迁在杂剧作品中也有所体现.另一方面,乾嘉时期的政治风气以及学术风气也影响到了曲坛.受政治环境的影响,剧作家们不敢在作品中充分反映现实人生,从而制约了作品的主题和内容.与此同时,考据之风使得此时期的杂剧创作更趋严谨,音律学以及边疆研究也从不同的侧面给杂剧创作带来了新的特色.从戏曲演出的角度来看,晚明时期有不少杂剧作家集编、导、演于一身,而到了乾嘉时期,戏曲演出的主导权已由文人转移到艺人手中,文士们只能充当看客.这一方面是由于折子戏大行其道,长期占据舞台的中心位置;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文人剧作家大多不谙场上艺术,其笔下的作品也只可供案头欣赏.如此一来,对于文人来讲,编写杂剧已与散曲创作区别不大.而同时期的文人传奇不仅在形貌上与杂剧日趋接近,并且也同样难以演出.在文人士大夫的心中,乐有雅俗之分,优伶之曲完全不可与文人之曲相提并论.士人们在自己的圈子里研习清曲,欣赏彼此的杂剧作品,却极度轻视民间艺人们的戏曲演出.在乾嘉时期,文人的这种习气愈发浓厚,随着杂剧案头化程度的加深,杂剧作品的雅文化风貌也体现得愈加明显.


https://www.mbalunwen.net/yuzhou/77274.html

本文在第三章中主要论述了三类普通剧形态的产生环境、创作情况以及形态特征.普通剧均为文人之作,除了少量作品以外,大多数作品都只能置于案头,供人阅读.普通剧又可细分为教化剧、寄托剧以及写心剧三类形态.教化剧以教化为旨,得到演出的机会也最多,蒋士铨、杨潮观、唐英等剧作家均执着于此类杂剧的创作.他们看重此类杂剧的实际功能,希望通过它来起到教化世人的效果.从外部形态来看,寄托剧己与散曲十分接近.文人创作寄托剧主要是为了遣兴抒怀.写心剧可以算做是寄托剧中较为特殊的一种形态,它几乎取消了戏剧代言体的书写方式.作家自我登场,直抒胸臆,表露出自己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这类杂剧以徐燨的《写心杂剧》为代表.除此以外,本章还特别关注了普通剧的哲理追求.

在第四章中,我们主要论述了节庆剧的产生渊源,几种节庆剧形态的产生环境、形态特征以及功能价值等问题.在明清时代,乾嘉时期是节庆剧演出及创作最为繁荣的历史时期,这主要与当时的时代环境以及节庆剧的功能有关.乾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太平盛世,而节庆剧则适用于各种节日喜庆场合,有鼓吹升平之效.二者可谓一拍即合,相得益彰.在官方的推动下,几乎所有的社会阶层都曾参与过节庆剧的制作.节庆剧可以分出祝寿剧、迎銮剧、宫廷剧等形态.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形态并非是并列关系,而是有些重合之处.在中国古代,庆寿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喜庆活动,祝寿剧的应用在节庆剧中也最为普遍.迎銮剧演出于乾隆帝南巡江南期间,大概是乾隆时期所特有的一类杂剧形态.宫廷剧泛指演出于内廷之中的各类节庆剧形态,它规模宏大,演出精美,代表了此时期节庆剧表演艺术的高峰.论文结语探讨了普通剧、节庆剧以及折子戏的定位及成就.

第四篇曾永义学术论文范例:中国民间小戏研究

中国民间小戏的地位和作用很少能够被人们以公正的态度来对待,经常陷入以一种偏颇反对另一种偏颇的境地.民间小戏涉及范围广,时间跨度大,就其本身的复杂性、丰富性,以及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性而言,还需要人们更全面正确地认识和保护.

第一章“民间小戏的概念”,以“小戏”概念为中心,梳理从古至今“小戏”在各种语境中的含义,以及戏剧史上出现过、与今日所谓“民间小戏”有交集的概念.如:杂戏、折戏(散出)、土戏、时剧(杂出)、捎戏等.

第二章“民间小戏发展述略”,以年代为序,分唐前、唐五代、宋金元、明清、现代、当代民间小戏共六节,展现民间小戏从百戏中逐渐独立、发展壮大,奠定了各类民族表演艺术中以戏曲为首、为尊局面的概况.

任何形式的戏剧都是以一个个剧目为存在的基础,具体剧目的核心则是它的题材内容.所以第三章“民间小戏的剧目”,在介绍民间小戏剧目题材来源之外,还选取几种常见的剧中人物类型,展现民间小戏思想内容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民间小戏艺术上最大的特点就是混杂拼贴,较多插入与情节之外内容的剧目类型有:串戏类、盘歌(盘道)类.

第四章“民间小戏的表演”,重点总结了因受演员人数限制而形成的特殊方法:以人拟物、兼扮、跳进跳出、搭桥、假形.民间小戏对戏剧脚色体制的贡献在于最初的脚色——丑、旦的划分.民间小戏的表演无论是程序还是具体动作,很大程度上带有作为它来源的表演艺术——诸如歌舞、说唱的痕迹,并且即兴性强、观众参与互动成分较多.

第五章“民间小戏的舞美”,总结了民间小戏化妆、服装、道具所具有的抽象、写意、虚拟等美学特色,很大程度上是着实因为条件有限.本章重点探究了舞具的形成,以及舞具或发展为道具或在小戏中消失的原因.

第六章“民间小戏的音乐”,除了列举民间小戏音乐的主要来源之外,主要梳理小戏音乐戏剧化的过程:分腔,零散的曲调如何进化为曲牌、板式,以及在走向城市发展为大戏过程中对自身原有特点(如衬腔)的放弃.

第七章“民间小戏的走向”,总结了民间小戏大致三种发展结局:1、大多数都往大戏方向靠拢;2、少数保持原有的体制;3、还有一些走向消亡或基本消亡.不管是哪种结局,民间小戏整体趋向都是艺术上往精进、精致方向发展.

第八章“民间小戏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与发展策略”,分析了民间小戏不仅具有传播、传承历史文化信息以及对个人人格和社会秩序的造就、维护功能,滋养了许多艺术形式,并且还可以作为许多学科的研究对象.“戏剧危机”产生的同时,还给民间小戏带来生机,因为被冷落就意味着重新定位,有可能借此获得新的生存空间.当然民间小戏中的相当一部分,已明显难以靠自身力量重新占领市场,需要加大保护力度,以及通过多种方式让人们认识并传递它的价值.

民间小戏曾在戏剧的一系列体制变动中,总是处于前沿位置.随着戏曲不再占据民族表演艺术的首要地位,传统意义上的民间小戏终将退位.戏剧产生的动机在于获得新鲜体验的愿望,即使到了戏曲消失的那一天,角色扮演、改换角度或场景寻求新体验的需求也仍然存在,所以大戏剧观念下的“小戏”仍然会借助新的载体,以新的形式活跃在人们的娱乐、生活之中.

第五篇曾永义学术论文范文格式:走向一种绿色经典:新时期文学的生态学研究

生态批评是90年代兴起于北美并迅速向世界扩展的批评浪潮.传统的文学理论虽已从对文本内在语言结构的精细分析中抬起头来,开始关注世界,但基本上将“世界”同义为社会,而世界应该是包括了自然的世界,艺术本该是和自然、生命亲善的.生态批评正是以对人与自然的联系的关注使批评家进一步突破文本的社会历史语境,站在地球生物圈的高度上考察传统文学经典的构成、现存文学理论的得失,再现缺席已久的自然在文本乃至文化中的地位.虽然生态批评自诞生时起便遭到不少非议,但由于其对女性主义、后殖民等政治性批评的传承,也由于现实的语境压力——环境恶化、人与自然关系的日趋紧张——这股新兴的批评潮流已越来越显示出它旺盛的生命力.生态批评不仅是严肃的批评家社会责任感的表现,其重要意义还在于彻底打开了文学研究的视野,标志着文学研究已不仅穿越了其他的人文学科,也跨向了自然学科和自然.

生态批评已在西方批评界占有了一席之地.我国的生态批评研究也已起步.鲁枢元的《生态文艺学》、曾永成的《文艺的绿色之思:文艺生态学引论》都是本领域里的开创性尝试.生态批评又为中国人文学科提供了一个与西方学术对话的良好机遇,因为在这一思潮中研究的客体是全人类得共同应付的问题,实实在在的环境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压迫着许多国家各个学科的学者.作为一个有蓬勃朝气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引进西方科学、理性精神的同时应当特别重视其对环境的负面效应.还因为中国文化中蕴涵着天人合一等深刻的生态思想,这和西方生态批评对二元论的解构试图不谋而合.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一方面能把生态批评放在中国语境中作一番初步的探讨,另一方面尝试将其运用于对中国一些典型文本(如张炜、苇岸、徐刚等人的写作以及大型环境文学丛书“碧蓝绿”)的解读,那么也许可以为文学批评思路与视角的开拓尽一份绵薄之力.

本论文先以理论评述开始,包括对其主要代表人物(如布依尔)和有影响的著作(如格劳特菲尔蒂主编的《生态批评读本》)的研究;再以上述研究为基础,尝试运用生态批评对当代中国文学界一些尚未受到重视的作品进行阐释,挖掘出新的价值.这一文本分析的工作还特别关注一些热点问题,例如运用生态批评和全球化理论对“非典”时期见诸报刊的相关反思性写作进行整理.

本文研究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格劳特菲尔蒂等学者对经典的修正式重构策略,从文本分析入手总结出优秀生态文学作品的一些特点.例如在解读苇岸的代表作《大地上的事情》时,先考察自然是如何在其中再现的,反映了何种生态意识,将其比照一些主流报告文学中流露出的对自然的偏见;接着可以试图描述自然写作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传统,作家的应具有生态思想.

曾永义学术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曾永义学术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8000字学院学士论文、2000字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9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曾永义学术方面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曾永义学术论文范文选题
本论文旨在建构一种以非人类中心主义和“位置”意识为标准的绿色经典,使一些尚未受到重视的作家(如苇岸、周晓枫)的作品以及另外一些成名作家尚未受到重视的文本(如张炜的非虚构作品)能够充分显现其生态价值.本文希望通过研究,揭示出生态批评的应用价值,这将重点体现在对文本的解读上,同时还将涉及在现代社会里对自然的理解和对生态化的生活方式的理解.

本文是一篇曾永义学术论文范文,可作为选题参考.

曾永义学术引用文献:

[1] 曾永义学术论文题目大全 曾永义学术论文题目怎样定
[2] 曾永义学术论文参考文献推荐 曾永义学术参考文献有哪些
[3] 曾永义学术论文提纲模板 曾永义学术论文大纲如何写
《曾永义学术论文范文参考 曾永义学术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曾永义学术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