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学位论文 > 文章内容

大学生求职论文摘要怎么写 大学生求职论文摘要范文参考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大学生求职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3-12-25

大学生求职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论文摘要:大学生的职业归因风格、职业价值观、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求职行为的关系
  2. 第二篇摘要范文:基于大学生求职行为特征的企业招聘策略
  3. 第三篇大学生求职论文摘要:大学生的择业价值取向与求职自我效能感
  4. 第四篇大学生求职论文摘要模板:强弱社会关系对大学生求职影响的实证分析
  5. 第五篇大学生求职论文摘要怎么写:在虚假招聘的背后
  6. 第六篇摘要范文:大学生求职场域—惯习研究
  7. 第七篇大学生求职论文摘要范文:大学生职业成熟度、求职意向与求职行为的关系
  8. 第八篇大学生求职论文摘要格式:计划行为理论预测大学生求职行为的验证性研究
  9. 第九篇大学生求职论文摘要:大学生思维风格、自我价值感与求职行为的关系
  10. 第十篇摘要范文:社会资本对大学生求职影响的研究

【100篇】免费大学生求职论文摘要范文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摘要范文,可用于相关摘要写作参考,为您写相关硕士毕业论文和本科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论文摘要范文格式模板,【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论文摘要:大学生的职业归因风格、职业价值观、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求职行为的关系

职业不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也是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在信息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21世纪,人才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个人在选择职业时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职业发展已经成为个人发展的核心,人们的职业生涯决策意识日益加强,求职行为成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将重点研究大学生职业归因风格、职业价值观、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求职行为的关系,试图完善职业指导理论,更好地指导大学生就业,因此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研究一,修订“职业归因风格问卷”(Adrian Furnham等,1992),并对问卷的心理测量学指标进行了检验,研究二,编制求职行为问卷,研究三,探讨大学生职业归因风格、职业价值观、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求职行为的关系.从滨州职业学院、滨州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三所高校随机整群抽取研究被试515人参加本研究.研究工具使用研究者本人修订的“职业归因风格问卷”,我国台湾学者吴铁雄等(1994)编制的“工作价值观问卷”,彭永新、龙立荣(2001)修订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问卷”和研究者本人编制的“求职行为问卷”.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修订的“职业归因风格问卷”经过因素分析,由特征值和碎石图结果,得出负性事件稳定性整体性,正性事件稳定性整体性,正性事件内在性控制性,负性事件内在性控制性,外在性五个因素,与维纳等关于归因维度的划分相一致.问卷α系数分别为0.82和0.80,KOM值0.718,自由度780,达显著性,累计解释率为41.605%,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作为评估大学生职业归因风格的测评工具.

2.编制的“求职行为问卷”根据对求职行为维度的理论分析,限定了因素分析的层面,限定5因素.KOM值.758,自由度300,达显著,主成分分析抽取五个因素,求职强度,求职的短期—长期(也包含求职强度的成分),求职内容性质的自主求职和关系求职及求职频率五个因素,累积的解释总变异量为51.467%.问卷的α系数为0.75,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作为评估大学生求职行为的测评工具.

3.大学生职业归因风格、职业价值观、求职行为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得分明显高于男生.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大学生职业归因风格、职业价值观、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均存在显著的校际差异,总体上,职业院校学生得分高于普通本科院校.

两类学校学生求职行为得分无显著差异,但是各维度分量表得分却存在显著差异.在求职强度和求职短期长期维度得分差异显著,均为职业院校学生得分高于普通院校学生,显示职业院校学生求职更加努力.而在求职频率和求职内容性质维度的自主求职、关系求职层面,普通本科院校学生得分高于职业院校学生,显示普通本科院校学生求职方式更灵活,频率更高.

大学生职业归因风格、职业价值观、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求职行为整体上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以职业归因风格、职业价值观、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及各维度为自变量,以求职行为为因变量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有2个变量进入了回归方程,这2个变量共可以解释择业效能感的5.7%的变异量.增加人口学变量后,性别、年龄进入回归方程.

4.路径分析结果表明,对学生求职行为的影响因素中,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可能是一个“*变量”.其中职业价值观对求职行为的影响,是经由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变量,再间接影响求职行为,因而职业价值观对求职行为的影响是间接的,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变量直接显著影响求职行为.职业归因风格则分别通过职业价值观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而间接影响到求职行为,职业归因风格对求职行为的直接影响也较小.

第二篇摘要范文:基于大学生求职行为特征的企业招聘策略

对天津市高校毕业生的调查表明,大学生的求职行为具有时间集中、渠道趋同、求职准备形式化、求职意向不明确、简历投寄随意、信息提供有所虚假、履约率较低、短期离职率较高等特点.为此,企业在以应届大学毕业生为对象的招聘活动中需采用适当的策略,如选择便于学生应聘的招聘时间和招聘渠道,在招聘信息中详细介绍和企业情况,选择结构化的简历筛选方式和行为描述式的面试方法,通过适当扩大录用比例和入职引导等方式降低违约风险和短期离职率.

第三篇大学生求职论文摘要:大学生的择业价值取向与求职自我效能感

目的:了解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和求职效能感的特点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择业价值取向调查问卷和求职效能感量表对189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1)男大学生的个人价值取向得分高于女大学生(93.0±,5.3/91.7±,4.7,P等于0.029),而社会价值取向得分低于女大学生(80.6±,5.1/82.1±,4.0,P等于0.043),(2)男大学生求职效能感得分高于女大学生(60.3±,8.3/57.7±,11.0,P等于0.048),大城市大学生求职效能感得分高于小城镇、农村大学生(62.4±,8.5/58.3±,9.0、57.2±,11.2,P等于0.009),(3)择业价值取向变式对求职效能感各维度的解释比例为1.0%、1.1%,而求职效能感变式对择业价值取向各维度的解释为1.9%、0.6%.结论:(1)男大学生倾向于个人价值的择业价值取向,女大学生则倾向于社会价值,(2)男大学生的求职自我效能感总体评价高于女大学生,来自农村、小城镇大学生的求职自我效能感总体评价低于来自大城市的大学生,(3)典型变式能够较好地解释求职效能感和择业价值取向的观测变量,但是择业价值取向与求职效能感之间并不存在好的解释力.

第四篇大学生求职论文摘要模板:强弱社会关系对大学生求职影响的实证分析

本研究把劳动力市场划分为体制内劳动力市场与体制外劳动力市场,同时把求职过程划分为求职信息收集与求职进行两个阶段,在这个二元、动态的分析框架内,采用Lo-gistic回归就强弱社会关系对大学生求职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体制外劳动力市场的求职信息收集阶段,弱社会关系更有助于就业机会获得,弱社会关系比强社会关系更",强",,在体制内劳动力市场的求职信息收集阶段,强社会关系更有助于就业机会获得,强社会关系比弱社会关系更",强",,在体制内劳动力市场和体制外劳动力市场的求职进行阶段,强社会关系更有助于就业机会获得,强社会关系比弱社会关系更",强",.

第五篇大学生求职论文摘要怎么写:在虚假招聘的背后

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随着中国就业的市场化与普通劳动者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虚不没招聘随之出现且愈演愈烈,时至今日早已泛滥成灾.由于虚假招聘不仅侵害了众多求职者的合法权益,甚至还戕害了整个社会与心理生态,故其自90年代后期以来便逐渐受到政界和新闻界的较多关注.遗憾的是,对这样一类极具现实性的社会问题,主流学界至今给予了不应有的忽视.为此,我希望能为改变这一状况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虚假招聘并非是一个孤立的社会现象,而是植根于更为宽广的社会文化背景,不能脱离后者来加以简单的“就事论事”般的理解.鉴于大学生是虚假招聘的主要受害群体之一,本文以大学生求职受骗为主线,通过刻画与分析骗子受骗大学生、媒体及政府这四大利益主体在大学生求职受骗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各自所处的独特位置以及所展现的独特经验,揭示出潜藏在虑假招聘背后的社会文化危机.简而言之,本文主要讲述的是虚假招聘是如何反映并反作用于当前危机四伏的中国社会文化生活本身的.

弄清一类社会现象的基本状况,是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前提.研究发现,虚假招聘极其复杂,结合行骗动机与具体行骗手法,可把其划分为四大类型:钱财陷阱、色相陷阱和特殊陷阱.其中,钱财陷阱最为普遍,它包括*、“公关”、“星梦”、校园*、手工制作、“任务”、“出事”、网络*、常规及另类陷阱等.劳力陷阱则位居其次,包括招聘考试、试用、欠薪及粉饰岗位等

对上述四大利益主体在虚假招聘中所扮演角色的研究是本文的重点所在.首先来看骗子,其看似是虚假招聘的始作俑者,但研究表明,在其施骗行为背后潜藏着结构、制度与文化之多重诱因.也就是说,对于这些多来自社会底层的个体为何会走上虚假招聘之路,我们绝不能从其本身的道德水平出发来寻求答案,而必须基于现今中国社会在结构、制度与文化层面之痼疾来探寻问题的根源.结合默顿的结构性紧张理论与萨瑟兰的差异接触理论,我们认为,因合法机会受阻导致的中国社会的结构性紧张与虚假招聘角色的传递和“习染”,合力促成了虚假招聘的盛行.当然,从理性选择视角出发,从事虚假招聘还必定是“合算”的,这种“违法合算”体现在:一方面,从事虚假招聘的预期或实际效用超过将时间等资源用于从事其他活动所带来的效用;另一方面,从事虚假招聘所得到的利益远大于为此所支付的成本,后者包括直接成本、道德成本和法律风险成本.为“最大化收益”,骗子会设法降低上述成本.

再来看受骗大学生,他们是虚假招聘的直接受害者,也是道义上的被同情者.不过研究发现,在其受骗现象背后潜藏着社会与心理的双重危机.这些主要来自中下阶层家庭的大学生在受骗后多选择了沉默,而即便是那些采取了维权行动的受骗大学生,其维权成效也不尽如人意.在大学生令人堪忧的维权现状背后,凸显出工具理性的色彩.亦即,受骗大学生在进行维权选择时尽管无法完全藉由工具理性之计算原则去做严谨分析,但他们放弃维权的行为也是通过对维权成本与收益的大致盘算后所做出的较为“明智”的选择.至于为何受骗,虽然大学生的自我归因是“求职心切”且“欠缺社会经验”,但实际上有着更为深层的社会与心理因素.当然,更为重要的还应是前者.譬如,崇拜“潜规则”的不良社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为招聘骗局提供了生存土壤,诱使部分大学生上当受骗.再如,来自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同样因受到社会结构性紧张的驱使,企图通过应聘某种越轨角色来改变自身经济境遇,结果成为骗子之越轨行为的受害者.从这一角度来看,虚假招聘中的行骗与受骗似皆源于社会的结构性失衡.

最后来看媒体和政府.诸多事实无不表明,媒体在虚假招聘的泛滥中扮演着“利益同谋”的角色.这体现在,一方面,诸多传媒为追逐自身经济利益,而自觉或不自觉地沦为骗子传播虚假招聘广告的“帮凶”;另一方面,面对业内公然发布虚假招聘广告的可耻行径,众多媒体却拒绝*或提供*平台,即使是那些“乐于”揭露相关骗局的媒体在揭同行之短时往往也缺乏指名道姓的勇气和决心.换而言之,对媒体而言,经济利益和行业利益高于一切,它们为此不惜“媒”“媒”相护.而本该在虚假招聘治理中大有作为的政府,却扮演了“不够作为者”的角色:一方面,在日常监管实践中,相关职能部门面对求职者的投诉或*,常常表现出冷漠、相互推诿、形式主义和政绩“理性”等官僚制作风;另一方面,在此类行政不作为或不够作为的背后潜藏着诸多制度缺陷,即有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和监管层面相关制度的漏洞.事实上,媒体和行政机关的上述行为也是在失范情境下产生的越轨反应,且同样突现出某种“理性算计

概而观之,在上述四大主体留给我们的印象中,最为深刻的莫过于理性行动者之形象.不论是为牟取非法利益而大肆施展招聘欺诈之各色骗子,还是为了商业利益、行业利益而放纵自身或他者广告违法行为之媒体;也不论是因维权成本高于收益而放弃维权甚或沦为骗子帮凶之受骗大学生,还是沉溺于形式合理性与政绩理性的行政机关,都集中展现出一种“自利性”.也就是说,这些行为主体多在为自我的特殊利益而奋斗,唯独没有谋求公共利益.也正是他们不约而同地所“秉持”的这种工具理性从根本上推动了虚假招聘的滋生、繁衍与“兴盛”而这恰恰突现了现今广为学者所诟病之“集体行动的困境”,也加剧着公共性原本就光天不足的中国之公共性危机.故为从根本上扭转虑假招聘泛滥的局面,我们就需从更为宽广的社会文化层面入手.应通过革新现行制度安排,重建合理的社会结构与道德文化,提升求职者自身索养等,以将虚假招聘所涉各方主体的“理性”行为从机会主义歧途重新引入有益于公众利益和社会福祉的正途.

大学生求职论文摘要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求职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10000字研究生毕业论文、2500字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5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大学生求职科目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大学生求职论文摘要范文题目

在本文中,一方面,我尽力试图用“讲故事”的方式来描述和呈现现今有关中国社会结构、制度与文化之痼疾.对于这类痼疾,我们的视野里已经有太多宏大叙事与情绪感慨,欠缺的反而是“事实木身”.正如孙立平所言,“事件性过程’可以动态地展示出社会生活运作的复杂逻辑,而这正是“静态的”结构或制度分析所欠缺的.为此,我先将虚假招聘视为一类事件,在众多大学生身上恰好发生了数件因虚假招聘所致之“求职受骗”的事件性过程,这类过程由许多更小的过程所构成.然后,通过对这类事件性过程之不同侧面的描述与分析,揭示出事件中那些更为微妙的逻辑和机制.诚如刘瑜所言,一个个具体的个案有助于我们从意识形态的“高地”回到事实和细节的“平原”,本文目的之一正是试图通过呈现具有一定开放性和独立性的相关故事,以更多地保留实践的面貌和分析的潜力.另一方面,我也力图结合“结构-制度”的分析视野,以结构、制度和文化之相关变量,来凸显或整合特定虚假招聘故事中的意义及更广的重要性,并藉此探讨解决虚假招聘的系统性措施.

第六篇摘要范文:大学生求职场域—惯习研究

大学生求职场域是一个典型的关系结构.本文以布迪厄“场域-惯习”理论为研究视角,构建关系主义特色的大学生求职研究框架,并结合思辨分析和经验研究对大学生求职场域进行考察.考察主要分三个层面进行:在微观层面上,揭示求职场域逻辑、场域内行动粒子的资本构成和关系特征,进而反映求职者与招聘者的行为特征,在中观层面上,探寻求职惯习与求职场域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求职行为和场域本身所带来的影响,在宏观层面上,考察影响求职场域的其他社会子场域的关系,以及这些场域是如何影响求职场域平衡的.

本次研究的经验研究数据来自2009年大学生求职调查,主要使用SPSS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进行数据分析,并将数据分析结果作为论理性思辨分析的佐证.

作者的结论是:在经济场域、文化场域、政治场域、教育场域的合力作用下,当下大学生求职场域处在剧烈的变革期.求职惯习因其滞后性无法对场域的失衡进行及时调整,于是惯习和场域间出现“不合拍”现象,使场域失衡加剧,并切实影响了大学生求职行为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准惯习”的求职策略及场域建良性互动成为求职场域达到新平衡的关键,当“准惯习”成为新惯习、社会子场域间良性互动重新建立之际,亦是大学生求职场域新平衡的形成之际.

第七篇大学生求职论文摘要范文:大学生职业成熟度、求职意向与求职行为的关系

目的探讨大学生求职意向、求职行为的特点,以及职业成熟度与求职意向、求职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职业成熟度问卷、求职强度量表、求职意向问卷对664名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男女生的求职意向、求职行为存在显著差异(t等于-6.104,P等于0.000,t等于2.210,P等于0.027),大学生的求职意向、求职行为与其是否为独生子女相关不显著(t等于-1.564,P等于0.118,t等于0.193,P等于0.847),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求职意向上无显著差异(F等于0.940,P等于0.421),但在求职行为上有显著差异(F等于28.953,P等于0.000),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其求职意向、求职行为均存在显著差异(F等于4.273,P等于0.014,F等于7.439,P等于0.001),大学生职业成熟度与求职意向、求职行为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等于0.22,P<,0.01,r等于0.08,P<,0.05).结论大学生职业成熟度对求职意向、求职行为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第八篇大学生求职论文摘要格式:计划行为理论预测大学生求职行为的验证性研究

对562名大学生的求职态度、主体规范、行为控制感、求职意向和求职行为进行测量,然后使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检验计划行为理论预测大学生求职行为的有效性.结果发现:求职态度、主体规范和行为控制感对求职意向有显著预测作用,主体规范的预测力最强(β等于0.32),求职态度的预测力最弱(β等于0.14),求职意向是求职态度与求职行为的完全*变量,是主体规范、行为控制感与求职行为之间的部分*变量,所有预测变量中,求职意向对求职行为的预测效应最强(β等于0.57),所有预测变量对求职行为的方差解释率达到54%.结果表明:计划行为理论可以有效预测大学生的求职行为,集体主义文化背景可能是造成主体规范的预测力强于求职态度的原因.

第九篇大学生求职论文摘要:大学生思维风格、自我价值感与求职行为的关系

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大学生生活压力中求职压力是其主要因素,大学生的求职就业问题需要多学科参与研究.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分析大学生求职行为的影响因素,对丰富大学生就业指导理论具有现实意义.国外求职问题的心理学研究已行成较完善的理论体系,由于文化、国情的差异,在吸收和借鉴国外求职行为研究成果的同时,针对中国大学生群体开展大学生求职行为本士化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Kanfer等将求职行为定义为动态的、循环的自我调适过程,是一种有目的并受主观意愿驱动的行为模式,它开始于就业目标的识别,进而为实现就业目标付出努力.Sternberg提出思维风格管理模型,将思维风格定义为人们所偏好的思考方式,一个人的思维风格兼具认知和人格结构特点.黄希庭认为自我价值感是个人在社会生活中,认知和评价作为客体的自我(me)对社会主体即对作为主体的自我(I)的正向自我情感体验.本研究将重点研究大学生思维风格、自我价值感与求职行为的关系,以丰富大学生求职行为系统性研究,完善大学生职业指导理论,以求为科学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本研究从枣庄科技职业学院、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和山东理工大学两种类型的高校随机整群抽样开展问卷调查,调查人群涵盖了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具有较广泛的代表性.调查量表使用Sternberg“思维风格问卷”,我国黄希庭等(1994)编制的“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王同军、司继伟(2007)编制并修订的“求职行为问卷”.共获得有效问卷705份.用SPS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均值计算、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大学生求职行为各维度和总分的均值整体较高,说明目前大学参与求职的意识和参加相关活动的行为都较强.大学生求职行为得分在性别、校际、是否有打工经历、是否独生子女、不同生源地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2、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各维度均值整体较高,在性别、校际、是否独生子女、是否有打工经历、不同生源地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3、大学生思维风格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

4、大学生思维风格、自我价值感与求职行为及各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思维风格、自我价值感对求职行为有预测作用,其中自我价值感对求职行为的预测作用最为显著.

第十篇摘要范文:社会资本对大学生求职影响的研究

中国是一个关系本位社会,关系的运用与影响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大学生求职这一相对微观的领域也不例外.已有研究承认了社会资本对大学生求职的重要影响,但忽视了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属性和求职过程的动态属性,使得研究结论缺乏普遍的解释力.

论文把劳动力市场划分为体制内劳动力市场与体制外劳动力市场,把大学生求职过程划分为信息收集与求职进行两个阶段,在一个二元的、动态的分析框架内,以湖南省为个案,在问卷调查所得数据的基础上,首先对大学生社会资本数量与质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接着就社会资本对大学生求职渠道选择和求职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就社会资本对大学生求职影响的时域与机制进行了分析.


https://www.mbalunwen.net/yuzhou/58391.html

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大学生社会资本在数量上与质量上普遍不高,家庭背景是其主要来源与决定性因素;(2)社会资本是影响大学生求职渠道选择一个重要因素,社会资本越丰富的大学生,越有可能选择非正式渠道进行求职;(3)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机会的获得有着重要影响,社会资本越丰富的学生,越有可能在求职中获得就业机会,但社会资本对大学生起薪没有影响;(4)社会资本对大学生求职的影响呈现较大的时域差异,在不同的劳动力市场、不同求职阶段,起强影响的社会资本类型不同,这与社会资本通过收集信息与施加影响两条途径对大学生求职起作用的机制相关.基于研究结论,论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论文可用于大学生求职论文摘要范文写作参考研究.

大学生求职引用文献:

[1] 优秀大学生求职论文题目 大学生求职论文标题怎样定
[2] 大学生求职专著类参考文献 大学生求职参考文献有哪些
[3] 大学生求职论文大纲 大学生求职论文框架怎么写
《大学生求职论文摘要怎么写 大学生求职论文摘要范文参考》word下载【免费】
大学生求职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