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学位论文 > 文章内容

诗人论文范文文献 读书和诗歌类有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10000字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读书和诗歌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14

读书和诗歌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一 读懂诗题,把握背景
  2. 二 读通诗句,读懂诗意
  3. 三 分步解读,读出诗情
  4. 1、学习《示儿》
  5. 2、学习《题临安邸》
  6. 四 互文共读,读透诗心
  7. 1、读诗题,信息摄取先“论世”
  8. 2、读字句,疏通诗意成整体
  9. 3、分步解读,聚焦关键觇诗情
  10. 4、互文共读,鉴照洞明惜诗心

《听听,诗人的心声》

该文是读书和诗歌类本科论文范文跟诗人类学术论文怎么写.

教学实录

一 读懂诗题,把握背景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两首诗,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诗题:示儿题临安邸)

(师指名朗读诗题)

师:学习这个单元我们要主动查找相关资料.请问“示儿”是什么意思?

生:给儿子看.

师:第二首诗是《题临安邸》,看到这个“题”字,你能想起以前学过的另一首诗吗?

生:四年级有《题西林壁》.

师:这个“题”字怎么理解?

生:题写.

师:“题临安邸”就是题写在——

生:题写在临安的一家旅店里.

师:临安就是——

生:(读注释)在今浙江杭州,曾为南宋

都城.

师:谁了解南宋?

生:南宋是中国历史上北宋后面的一个

朝代.

生:因为金人入侵,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占领了中原很多地方,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建立朝廷,所以称为南宋.

生:南宋朝廷的当政者腐败无能,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

师:看来,很多同学都查阅了不少相关资料.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南宋诗人.《示儿》是陆游在临终时写下的,《题临安邸》则是林升在皇都临安的一家旅店写的.

二 读通诗句,读懂诗意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两首诗,注意把字音读正确,把诗句读通顺.

(生练习朗读.师指名朗读,并正音、指导.)

师:课前我们查找了资料,课文旁边也有注释,同学们现在能不能说说这两首诗的大概意思呢?请先和同桌试一试.

(生同桌说诗句意思)

师:《示儿》这首诗中有个“九州”,还有个“中原”,它们是什么关系?

生:“九州”是古代中国分成的九个州,就是全国的意思.“中原”就是南宋失去的国土.

师:也就是说,中原是九州的——

生:一部分.

师:只有北定中原,九州才能——

生:统一.

师:用诗中的词回答就是——

生:“九州同”.

师:“乃翁”是什么意思?在诗中指的是谁?

生:“你们的父亲”,就是陆游自己.

师:再看第二首诗,这首诗中出现了很多地名,“临安”“杭州”“西湖”“汴州”,结合课前预习,你能说说它们的关系吗?

生:临安就是杭州,那里有个西湖.

师:西湖是个怎样的地方,你们去过西湖旅游吗?

生:去过,那里特别美.

师:人们都说,上有天堂——

生:下有苏杭.

师:欲把西湖比西子——

生: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可见,在历史上杭州一直很有名,而西湖又是杭州最美、最有名的地方,实在令人向往.那么汴州呢?

生:汴州就是开封,北宋的都城.

师:没错.第一首诗里有一个词,和这个“汴州”很有关系.你知道是哪个吗?

生:中原.

师:好!汴州就在中原.“王师北定中原日”,就是希望王师收复中原,也收复他们的都城汴州.这个“王师”是谁?能从第二首诗中找出一个和“王师”有关系的词来吗?

(生静默)

师:看来这个问题有些难,咱们先放一下.现在,我们再读这两首诗.

(生齐读两首古诗,师指导 读出节奏与韵律.)

三 分步解读,读出诗情

1、学习《示儿》

师:(出示《示儿》)请大家静心读读诗句,不放过任何一个字眼,想一想,哪个细节最打动人?

生:最打动我的是陆游明明说了“万事空”,却依然想着祖国统一.

生:最后一句最打动我.陆游说“家祭无忘告乃翁”,说等到祖国统一的时候,请儿子们告诉他这个消息.

生:这一句让人仿佛看到陆游的子孙在祭拜他们父亲的场景.

师:读着诗句能想到画面,了不起!带着这份感动,请你读《示儿》.

(一生朗读,全班朗读.)

师:很整齐,很流畅,但缺了些感觉.一起再看看诗句,对这个“死”,大家理解吗?

生:理解.

师:其实,对这个字,(板书:死)我们的理解都还不够.想象一下,一个85岁的老人,马上就要离开人世了,他会怎么对自己的孩子说话?

生:有气无力地,气若游丝地,奄奄一息地等

师:带着这样的感觉,我们再读诗句.

(生再读,进步明显.)

师:这个老人就像一盏油灯一样,灯盏里的油已经耗干了,那微弱的灯火眼看就要熄灭了.他也知道,一个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为什么到了这个时候,他还在惦记着国家的事呢?

生:他很爱自己的国家.

生:他盼望祖国早日统一.

师:是啊,这是他一辈子的心愿.我们看,很多年前他就曾这样写道——(出示)

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陇头水》

(生朗读)

师:南宋小朝廷主张对金“求和”,以求苟安,这就好比那象征着战争的太白星收起了光芒一样.陆游知道,这样一来,他以身报国的志向也不可能实现了.多么令人悲愤啊!继续看——(出示)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書愤》

(生朗读)

师:陆游的年纪越来越大了.但是,他的雄心壮志并没有随着年纪的增长而衰退,他说死了以后还可以作鬼中的强者,继续和敌人搏斗.这是怎样一种豪情!(出示)

砥柱河流仙掌日,死前恨不见中原.

——《太息》

(生朗读)

师:这个时候,陆游已经是74岁的老人了.他知道,自己的日子可能不多了.这年秋天,他说,自己这一辈子唯一的憾事,是怕死前看不到祖国统一!(出示)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示儿》

(生朗读)

师:此刻,是这个老人生命的最后一刹那.尽管他清楚,人死了就和这世间的一切没有关系了,但是,他仍然要用尽他最后一口气,说出他心底深处的愿望!我们再读——

(生朗读)

师:当这几句诗呈现在一起时,(课件呈现

以上四句诗)当我们发现每一句中陆游都写到一个“死”字时,我们能读懂这个老人临终的心声吗?

生:他一辈子都在想着祖国统一.

生:他一生都希望收复中原失地.

生:只要祖国统一,哪怕是死,他也愿意!

师:是啊!其实,何止是这几句啊!在陆游这一生创作的九千多首诗里——(出示)

言恢复者十之五六.

——赵翼《瓯北诗话》

(生朗读)

师:著名文学研究家、作家钱锺书这样说——(出示)

爱国的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他看到一幅画马,碰到几朵鲜花,听了一声雁唳,喝几杯酒,写几行草书,都会惹起报国仇、雪国耻的心事,血液沸腾起来等

——钱锺书《宋诗选注》

(生默读)

师:再看前面这几句诗,我们知道,这前面几次“死”是陆游在表达一种志向,表明一种决心.然而,今天,当“死”真正要降临的时候,还这样说,这是怎样一种“死”?

生:死不瞑目,死而后已等

师:念念不忘的就是祖国统一!这个强烈的愿望,到死都没有改变!(板书:至死不渝)一起读这个词!

生:至死不渝!

师:我们一起读这至死不渝的愿望——

(生朗读全诗)

师:爱国愿望至死不渝,报国情怀至死不渝,这样的诗人,即使死了,也永远活在人们心中.这样的死,叫——

生:虽死犹生.

(师板书:虽死犹生)

2、学习《题临安邸》

师:陆游一辈子的愿望就是王师北定中原,那么,“王师”在干什么呢?我们一起看.(出示《题临安邸》)

生:我知道了!“王师”就是这首诗里的“游人”.

师:何以见得?

生:“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在那个时候,普通老百姓哪有什么心情游山玩水啊?

生:我有补充.汴州是原来北宋的都城,只有那些朝廷里的权贵啊,大官啊,才会觉得杭州就像以前的汴州一样.

师:是啊!那些“游人”不是普通的游人!他们可能是皇帝,可能是权贵,是陆游寄予希望的“王师”啊!他们在干什么?

生:歌舞.

师:歌舞,这本来是一个多么美好的词.我们可以想到很多个词语,很多个画面.比如——

生:载歌载舞、轻歌曼舞、狂歌醉舞、朝歌夜舞、莺歌燕舞等

师:此刻我们读到“歌舞”,就不再觉得它美好了.

生:我从“醉”字看出他们在喝酒取乐.

师:读着这个“醉”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有的人在路上横冲直撞,还把酒肉吐得到处都是.

师:这是烂醉如泥的“醉”.

生:我仿佛看到他们在得意地游山玩水,一个个红光满面,脑满肠肥.

师:这是纸醉金迷的“醉”.

生:我仿佛看到他们一个个喝得酩酊大醉,丑态百出.

师:这是醉生梦死的“醉”.(板书:醉生梦死)面对这些烂醉如泥、纸醉金迷、醉生梦死的游人,我们的诗人陆游曾经劝过他们啊.(出示)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一、二大组学生:(朗读)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谢谢你们为那些遗民发出声音.但是,你看,王师们听到了吗?(出示)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林升《题临安邸》

三、四大组学生:(朗读)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师:这边的同学,请再次为北方被遗弃的百姓发出呼喊——

一、二大组学生:(较大声地朗读) 遗民泪尽胡塵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你们的呼喊,他们装作听不见——

三、四大组学生:(朗读)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师:我们只好一遍遍为泪水也流干了的中原百姓去呐喊——

一、二大组学生:(更大声地朗读)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尽管陆游从心底反复发出这样的呐喊,依然唤不醒这些酒囊饭袋们——

三、四大组学生:(朗读)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师:一次次,一声声,他们却置若罔闻,依然故我.那么,我们倒要问问他们——(出示)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生个别朗读)

师:一个人的力量不够,来,所有女生一起质问他们——

(全体女生激动地朗读)

师:面对这样一群酒囊饭袋,我们全体同学一起质问他们——

(全体学生激愤地朗读)

师:够了!不用再问了!这一群酒囊饭袋们,这一群行尸走肉们,在西湖的暖风里,在临时苟安的享乐之风里,他们早忘了遗民之泪,早忘了丧国之耻!表面上看,他们活着,其实,他们已经——

生:死了.

师:那是他们的什么死了?

生:心死了!

(师板书:心如死灰)

师:面对这样一群醉生梦死、心如死灰的酒囊饭袋、行尸走肉们,林升打心底为他们感到悲哀.他发出了沉重的叹息,随后把笔提起来,将这份悲哀题写在那家旅店里!那重重的笔迹,我们闭上眼睛也能感受得到!

(师出示诗题,诗句隐去.生背诵.)

四 互文共读,读透诗心

师:(出示两首诗)这两首诗同时摆在我们面前,发出了不同的声音.林升在《题临安邸》发出的声音是——

生:悲哀的.

(师板书:哀)

师:林升为这些“游人”对收复失地的信念丧失、“心如死灰”感到悲哀! 那么,《示儿》呢,陆游发出的声音又是怎样的?

生:也有些悲哀.

生:我认为虽然有些悲哀,但还是心存希望.

生:没盼到祖国统一,他很悲伤.

师:大家的理解都有道理.这首诗,是一个85岁的老人在生命最后一刻的殷殷嘱托,尽管他确实没盼到收复中原、祖国统一,但他对收复中原仍然充满坚定的信念!临死之际,他是有些悲,但不是悲伤之“悲”,而是悲壮之“悲”!(板书:悲)让我们再把这首诗刻在心里——

(师出示诗题,诗句隐去.生动情背诵《示儿》.)

师:其实,无论是陆游的“悲”,还是林升的“哀”,都有一个共同的源头,那就是——

生:他们对祖国的爱!

师:是的,是对祖国那份深沉的、浓烈的、源自肺腑的爱.这份爱,让他们名垂青史;这份爱,让我们永远景仰!

教学评析

深会诗词鉴赏之法稳重推进教学活动

——评彭才华老师执教《示儿》《题临安邸》

观课如鉴文,我们虽然难免可能会“各执一隅”,但对古诗词教学的共同情感热衷,当我们将彭老师这堂课当作一个经典文本来鉴赏时,我们的确有“欢然内怿”的共同感受.

一、科学处理教材,体现了执教者研读教材的深刻与合理

这一课,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爱国主义,并且以艾青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等”作为人文主题的提领.

作为人类重要情感之一的爱国主义总有不同的表现,既有“”的豪情,也有“国破山河在”的忧伤,还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的抗击外侵的雄心壮志,更有“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希望和更多志士仁人为国家富强建设出力的强烈愿望.

显然,彭老师正是在深入研读了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解读出这首诗蕴含了不同形式的爱国主义情感,尽管《示儿》和《题临安邸》两首诗都是以忧伤的基调来表现爱国主义,但各有不同.正如课堂中,彭老师与学生逐渐通过交流解析出来的那样,前者重“悲”,悲生命有限不能实现自己看到国家统一的夙愿;后者主“哀”,哀“游人”偏居一隅只图享乐不思进取.因而,彭老师将两首诗作如此处理,体现了执教者研读文本和使用文本施教的匠心,暗合了王崧舟老师倡导的“这一类的这一个”的文本解读主张.

“见异唯知音耳”,彭老师对文本的“深识鉴奥”,无疑自己首先做了陆游、林升的“知音”.由此而进行教学情境中的施教引导,使得语文课境的人文主题教育因清晰而生动、因生动而价值最大化.

二、契合鉴赏方法的教学流程,彰显了执教者对文体特征的准确把握

古诗词鉴赏方法很多,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提出了诸多鉴赏命题,如“披文入情”“沿波讨源”“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等等,其中还有著名的“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之说,这些传统的古诗词鉴赏方法对我们今天学习古诗词依然有效.周啸天老师则倡导古诗词鉴赏七法——识字、知人、论世、诗法、会意、吟诵、比较,也颇具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七法,在课堂教学中不一定都要按招依序“打完”,但一定要有“法”可见.

1、读诗题,信息摄取先“论世”

开课环节,彭老师开门见山引出学习内容,在板书课题之后,请学生阅读诗题.这看似寻常,实则大有深意.

首先,古诗词诗题极具重要的信息价值,有些诗以诗体为题,比如《古风》《长歌行》《绝句》之类;有些诗,干脆就标“无题”;还有不少词直接以词牌为题等这些诗题,有的呈现写作缘由,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有的暗含写作感情,如杜甫的《天末怀李白》;也有的只表现描写对象,如骆宾王的《咏鹅》.等等.显然,古诗词教学过程应该重视对诗题的阅读.

其次,針对这两首诗诗题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彭老师与学生交流的时长也不一样,细一寻思,大有深意.这两首诗都是因事取题,提示了写作背景.前一首诗题是“示儿”,由于学生对陆游的熟知程度和诗题本身的简单,彭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很简约;而对“题临安邸”这个题目,彭老师则进行了重锤敲击,可以说一词一对话——关于“题”,彭老师是采用迁移法,将已有的学习经验联通,解决当下问题;而“临安”这个古称,则以前置学习解决;至于“邸”,则采用课本注释来解决.

由于“题临安邸”的“临安”是古称谓,彭老师顺势将“读诗题”引向创作背景的了解——也就是“论世”的学习.按照周啸天老师的说法,“论世”是指“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了解作家创作的历史背景,包括当时的时代氛围、地理环境和社会习俗,以便设身处地,准确地领会诗人的心境”.我们见到,课堂上彭老师巧妙引入创作时期即“南宋”这个特殊历史背景时,学生已经通过前置性学习,对统治者偏安一隅有了初步了解.

很多古诗词教学课也会通过了解创作背景来“论世”,但大多设计痕迹明显,因而看似也按照了鉴赏方法来引领学生,但始终给人以拼凑感,彭老师这节课的妙处就在于无痕.

2、读字句,疏通诗意成整体

这两首诗,除“邸”字之外,五年级学生大概都认识,似乎无须处理字词.

但是,正如周啸天老师所言,“识字”是古诗词鉴赏“须要参透的第一关”.原因有三,一是古诗词讲究凝练,大多一个语素一个词(名词除外),须要深入领会;二是任何语言都有时代语境,有差异就必须识古对今;三是诗词本身对语词排列的特殊性,体现在活用、用典、删减、特殊意指等方面,这就需要仔细把玩字词,甚至联通文化常识.

本课中,彭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借助课文注释、查阅资料、同桌交流、对话特殊意指词汇、古今称谓对应等教學活动,一边解决字词,一边梳理诗意,为下一步进入鉴赏活动奠定基础,从古诗词鉴赏方法上讲,有“披文入情”“沿波讨源”的意味.

作为教学活动,彭老师的高明还在于处理字词、疏通诗句、初会诗意都始终不离“读”,将文字信息、诗句意旨融入整首诗中,使学习的点滴所得纳入文本整体感知,避免了肢解文本的弊端.

3、分步解读,聚焦关键觇诗情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方面,我们要高度认识“读”的重要性,尤其是古诗词教学,只有“以声传情”的朗读才能避免将优美的古诗词肢解,冲淡古诗词本身蕴含的韵味;另一方面,我们要正确把握教学语境中的“读”,课堂上由于时间与情境的特殊性,不可能“读百遍”.要在有限的“读”中“见义”就要重视过程,讲究策略.

在学习《示儿》环节,彭老师让学生带着“这首诗是一篇遗嘱”的前置认知,静心读诗句,要求“不放过任何一个字眼,想一想,是哪个细节最打动人”,然后各自表达诗句中最能打动自己的字词.学生有的说“万事空”,有的说“家祭无忘告乃翁”,彭老师随即让学生带着感动再读原诗.然后引导学生聚焦“死”字展开深刻对话,让学生想象情境,并读首句,进而联系后一句诗,鉴照诗人的爱国情怀.

师生活动到此,也算“见义”了.但我们不能止步于“见义”,还要通过一首诗走进一个诗人的情怀,要让学生鉴照“诗心”.也就是说,要形成认知经验,还需要积累相同的文本资料.于是,彭老师引入陆游《陇头水》的“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书愤》的“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太息》的“砥柱河流仙掌日,死前恨不见中原”等诗句,让学生朗读,然后在执教者深情述说陆游“示儿”的情境中,再读《示儿》.

这一环节,从“读”的方式上讲,有默读、朗读,朗读又有个别读、齐读;从内容上讲,有读整诗,有读诗句,有读本诗,有读类诗,这就达成了虽无百遍读,也见义生情、以情生情的教学目的.

教学到此,那也还算不得厚重.因为,认知生成也罢,情感生成也罢,还需要印证,还需要视野上的拓展.古诗词教学要善于借助前人鉴赏成果.彭老师深谙此道,引用了赵翼《瓯北诗话》、钱钟书《宋诗选注》的评论,再次引发学生“遥闻声而相思”的浓浓诗情.

4、互文共读,鉴照洞明惜诗心

互文本是一种修辞,所谓“参互成文,含而见文”,是一种文法上的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的效果.彭老师巧妙地将互文运用于学生的古诗词学习之旅,以文法启教法,别出心裁.

详细研读本环节,我们看到彭老师的“互文共读”有两个特点:一是秩序分明、递进明显,本环节建立在前面“分读”基础上,使“共读”有了厚实的认知和情感基础;二是“互文”之用既相互映衬,又相互比较.前者达成学生鉴赏体验中“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的效果,后者则明辨出“悲”与“哀”的忧国情怀之有别.可谓达成了“听听,诗人的心声”的效果.

我们相信,受教于本课的小学五年级学生,当最后深得《示儿》垂老忧国之“悲”与《题临安邸》偏安苟且之“哀”的诗情意会,一切关于爱国主义教育之花,已然绽放在其人生之途,并以诗性之美,深深吸引他们走向波澜壮阔的美好人生.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 四川德阳市第一小学/《四川教育》编辑部)

责任编辑 郝 波

上文点评,此文为关于诗人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可作为读书和诗歌相关论文开题报告写作参考和职称论文写作文献资料.

读书和诗歌引用文献:

[1] 读书和诗歌毕业论文怎么写 读书和诗歌类有关论文例文2500字
[2] 读书和诗歌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读书和诗歌有关开题报告范文2万字
[3] 读书和诗歌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读书和诗歌类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10000字
《诗人论文范文文献 读书和诗歌类有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10000字》word下载【免费】
读书和诗歌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