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发表 > 文章内容

安徽省信息化发展现状

主题:发展现状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02

简介:本文是有关时政论文范文素材与发展现状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时政论文范文

发展现状论文

目录

  1. 一 安徽省信息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 (一)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
  3. (二)本文指标体系的确立
  4. 二 安徽省综合评价
  5. 三 信息化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
  6. 四 结论与建议

摘 要:为了研究安徽省信息化发展现状,本文首先在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的基础上,构建省级信息化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信息化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安徽省近十一年来信息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促进经济增长需要在信息化建设上加大力度.

关键词:信息化水平;指标体系;因子分析;回归模型;综合评价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将“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这表明信息化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工具,而且成为一个具有社会发展趋势的建设目标.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向各行业全面融合渗透,信息产业逐步发展,并且成为现代产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1].国内各个领域信息化的发展,又使得信息化在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多领域之间产生连带效应[2].研究表明,信息化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非线性特征,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其对经济增长的冲击作用逐渐增

强[3].我国信息化相较于国外起步较晚,在国家整体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各省信息化发展水平存在严重的不平衡现象.本文旨在构建新的指标体系,对安徽省近年来的信息化水平进行数字化描述,并结合分析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一 安徽省信息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

最早的信息化发展指标体系,由国外学者进行研究构建,其中具有经典代表性的比如马克卢普法、波拉特法、信息化指数法[4].任何指标体系的构建都需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要求方法具有科学性、实际测度具有可行性.我国在国外研究基础上,于2001年公布了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5].以上两类指标体系都是针对国家层面而言,在实际测算方面,部分指标不便进行统计测度.因此在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下,国内一批学者开始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信息化水平测度方法及指标体系.例如贺铿在波拉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依据“全口径”投入产出表编制信息投入产出表的方法[6].靖继鹏、王欣对日本学者的社会信息化指数法进行了评价和修改[7].而在省级层面,张义龙[8]等提出的评价指标体系,用于省级之间信息化差异性评价;高华[9]等构建了用于中部与发达省份信息化水平比较的评价指标体系.

(二)本文指标体系的确立

本文从省级层面出发,在国家层面的指标体系基础上进行指标体系重构,受到数据完整性和可获取性的限制,在实证分析中,剔除了部分指标,并且结合实际情况,用相关指标进行替代.最终构造四个一级指标,P1信息资源利用、P2信息化人力资源、P3信息技术普及及利用、P4信息产业投资和发展,十个二级指标,P1.1图书种类(种)、P1.2广播人口覆盖率(%);P2.1研究生在读数、P2.2信息产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从业人数比重(%);P3.1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底计算机拥有量(台/百户)、P3.2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底移动电话拥有量(台/百户)、P3.3三种专利申请受理量(项);P4.1信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P4.2信息产业增加值、P4.3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万元).安徽省统计年鉴中,并未对信息产业单独划分,为了指标数据的可计算性,本文构建的“信息产业”相关指标,是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与“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总称,即实际计算时采用该两项统计指标的值作为新指标的值.

二 安徽省综合评价

安徽省整体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

首先使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安徽省近十一年的信息化发展水平进行总体上的综合评价,实证分析中未能完整的获取2018年、2019年的最新指标数据,因此选取的时间跨度为2007—2017年,以便研究安徽省信息化发展规律.结果显示共提取出两个公因子,公因子F2主要提取了P8一个指标的信息,方差贡献率为10.218%,公因子F1主要提取了剩下九个指标的信息,方差贡献率为82.394%,两个公因子对原始指标的方差累计贡献率为92.612%.本文采取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所有因子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计算综合评价得分.综合评价原始数据和结果见表1所列(F代表综合得分).根据在本文构建的指标体系下计算出的信息化发展指数(F).由此可见,2007—2017年,安徽省信息化水平在逐渐提升,且信息化水平上升趋势不断加大,发展形势比较乐观.(见表1)

三 信息化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

根据上述对安徽省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和综合评价,得出了具有一定经济意义的“信息化发展水平指数”——即综合评价得分.为此,以表2数据作为数据源,建立信息化发展水平与GDP的回归模型,进一步观察信息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分析中,X(安徽省信息化发展水平)与Y(安徽省GDP/亿元)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得到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表达式为Y等于16 754.047 5+7 251.789 1*X,表明信息化发展水平每增长一单位,GDP会相应地增长7 251单位.可见,信息化发展对经济发展具有显著作用.

四 结论与建议

本文构建了指标体系,对安徽省信息化发展水平做了综合评价,并对安徽省信息化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到如下结论:第一,安徽省实施“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以来,整体信息化发展水平在显著提升;第二,信息化发展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影响.基于此,本文给出以下促进安徽省信息化建设的若干建议:第一,落实政策.进一步完善推动信息化发展的政策法规,按照《安徽省信息化促进条例》《支持数字经济发展若干政策》促进信息化与各产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政府应统筹规划,引导各市信息资源流动逐步消除信息化水平的区域差距;第二,重视技术创新和技术渗透应用.技术进步显著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增长;第三,进一步加强信息人才队伍建设.高校要积极调整学科结构,培养符合信息产业要求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旭辉,魏瑞斌.长江经济带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水平动态测度体系研究[J].情报杂志,2019(11).

[2]曹亚景.信息社会指数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J].武汉商学院学报,2018(2).

[3]聂高辉,陈黎明.安徽省信息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非线性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6(1).

[4]阮家港.简约指标体系下我国省级信息化水平综合评价——基于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4(8).

[5]趙培云,郑淑荣.从《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看社会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改进设想[J].电子政务,2005(21).

[6]贺铿.关于信息产业和信息产业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89(2).

[7]靖继鹏,王欣.信息产业结构与测度方法比较研究[J].情报科学, 1993(1).

[8]张义龙,章昌平,朱玉鑫,陈洁.我国省级信息化水平差异性的综合评价[J].社会科学家,2012(7).

[9]高华,徐绪松.中部五省与沿海发达省份信息化水平比较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作者简介:柏 丹(1999—),女,汉族,安徽六安人,安徽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大三年级在读本科生,主要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研究;徐恺泽(2000—),男,汉族,吉林通化人,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学专业大二年级在读本科生,主要从事金融学研究.

总结:此文评论,这篇文章为关于时政相关专业的经典范文,可作为发展现状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参考和时政论文开题报告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发展现状引用文献:

[1] 中国现状和时政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中国现状和时政方面有关硕士论文范文2500字
[2] 中国现状和时政论文怎么撰写 中国现状和时政方面有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2万字
[3] 发展现状论文范文集 养老和时政有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5000字
《安徽省信息化发展现状》word下载【免费】
发展现状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