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发表 > 文章内容

宋良友:抗美援朝两次一等功获得者的战斗传奇

主题:两次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3-12-27

简介:该文是关于抗美援朝方面专科开题报告范文跟两次有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抗美援朝论文范文

宋良友,祖籍安徽省怀远县柳城镇鉏(音池)郢村(现为钼郢村).1928年9月出生.1949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6月至1954年3月在二十七军八十一师二四一团三营十二连任班长,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先后荣立两次一等功、两次三等功、三次四等功,被志愿部授予战斗英雄称号.1955年1月退出现役后,他隐埋功名近70年,长期以普通矿工的身份过着平静的生活,是一位“张富清式”的老战斗英雄.

2020年八一建军节前两天的晚上,笔者从北京专程来到了安徽淮北,寻访这位老英雄.

在淮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安排下,笔者来到了宋良友家中.然而令笔者没想到的是,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战斗英雄,已经是一位孱弱的老人.他站不起来,也坐不稳,更无法说话交流,听力也很不好,要人贴近耳边大声说话才能勉强听见.

宋良友的大女儿宋华介绍说,自2014年以来,老人因病致小脑萎缩,记忆开始慢慢丧失,近六七年来,她与妹妹宋怀忠轮流照顾着多病的父亲.宋华说:“快到‘八一’了,这几天来家看望的人多,老人心情特别激动.只要一讲到抗美援朝,他就流泪等”

显然,抗美援朝是老人铭刻在心的记忆.

虽然采访老人无法进行了,但在淮北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笔者通过核查宋良友的档案、回忆资料及大量的党史军史资料,努力还原出抗美援朝出国作战那段燃烧的峥嵘岁月.

跨过鸭绿江

1950年10月19日拂晓,彭德怀从北京出发,乘专机到达沈阳,下午再乘专机在4架战斗机的护航下抵达安东(今丹东).约17时30分,志愿军拉开了入朝参战的序幕.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按照军委的统一部署,11月初,宋良友与战友们一起坐着“大闷罐”一路北上,直奔安东.

宋良友所在的第三野战军宋时轮部第九兵团,被改编为志愿军第九兵团.九兵团下辖12个师,加上兵团直属部队,总兵力约16万人.宋良友所部为二十七军八十一师二四一团三营十二连,团长是隋克荣,宋良友当时担任班长.

宋良友曾回忆过赴朝参战的情况:当时,由于战况紧急,师长兼政委孙端夫宣读了军委“紧急入朝”的命令后,部队就火速开进了.九兵团入朝参战所需的冬季装备和物资原本已集中到预定整训地区沈阳、梅河口一带,可由于临时改变计划,导致部队只穿着华东地区的冬装,就仓促进入了属于高寒地区的朝鲜北部.

此时的朝鲜北部,已然战火冲天.美国空军四处狂轰滥炸,遍地都是残骸和弹坑.这里没有一座完整的村庄,没有一间完整的房屋.火光和浓烟笼罩着每一座被炸毁的村庄,每条道路上都挤满了逃难的人群.

“我们部队指战员大部分是南方兵,能吃苦耐劳,但是天寒地冻的朝鲜山区,令我们这些在平原土生土长的战士感到不适应.当时正值寒流袭来,气温突降,部队最起码的御寒衣物、食物都供应不足,食、宿、行都极为艰难.冻伤冻病大面积爆发,最多是冻脚,先麻后发紫发黑,就坏了,脚趾头都冻掉.还有耳朵,肿了,淌血水.加之对手装备精良,而我们则武器落后,除、外,仅有少量捷克式液压机,又因天太冷,栓拉不动.”

战场条件异常艰苦,战士们夜晚雪地宿营时,只能盖着薄棉被御寒.白天敌机轰炸扫射,部队只好把瞭望哨设在山顶,打传送信号.

尽管条件险恶,但朝鲜人民的惨状,燃起了志愿军战士们的满腔怒火.宋良友在心中暗暗发誓:“不把美帝国主义赶出朝鲜,护卫我们的国界线安全,绝不回国!”

九兵团入朝时,第一次战役已经结束.不久,彭德怀在志愿军司令部所在地大榆洞召开了志愿军党委会议,研究第二次战役的方针和部署.

很快,彭德怀根据的指示和敌我态势,确定集中9个军共30个步兵师,在东、西两个战场同时对敌发起第二次战役.

宋良友与九兵团的战友们一起,迎来了艰苦卓绝的长津湖之战.

亮剑长津湖

在第一次战役中吃了亏的“联合国军”,仍然没有把志愿军放在眼里.“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很快展开了所谓“总攻势”,意图将战线一举推进到鸭绿江边,时间是1950年11月8日.

在东线,美第十军指挥陆战第一师,步兵第七师、第三师沿咸兴、长津公路向北进犯,企图迂回江界,威胁我军西线主力侧翼,以配合西线敌主要集团进攻.

为彻底粉碎敌之企图,志愿军于11月25日发起第二次战役,位于东线的第九兵团奉命歼灭美第十军进至长津湖之部.

長津湖地区是朝鲜北部最为苦寒的地区,海拔在1000至2000米之间,林木茂密,道路狭窄,人烟稀少,夜间最低温度接近零下40℃,当年又逢50年不遇的严冬.这些因素导致长津湖之战成为朝鲜战争中最惨烈的一场战斗.在朝鲜的两年多时间里,宋良友记不清自己究竟经历过多少次战斗,但他印象中最艰苦的就是这年冬天的长津湖之战.以前每次说起这场恶战,宋良友的眼里总会噙满泪水,因为他的很多战友都是在这次战斗中牺牲的,他自己也在此战中与死神擦肩而过.

11月27日,九兵团二十军和二十七军(欠第九十四师)约8万人,按照预定部署开始对北犯的敌军展开攻击.这天,长津湖一带突降大雪,气温低于零下40℃,严寒给作战和补给带来了极大困难,但也掩护了九兵团的行踪,使他们得以潜进到敌人的阵地前沿.黄昏时分,已经在冰天雪地里隐蔽潜伏了6天、又冻又饿的九兵团将士向敌人发起了猛攻.

当冲锋号吹响时,被冻得快神志不清的宋良友立即从雪地里爬起来,向公路上的美军纵队猛冲过去.而在他的身边,有很多战友因为在严寒中潜伏时间过长再也没能爬起来,更多的战士则是拖着被冻得坏死的腿仍奋力冲锋.

志愿军仿佛是从地下冒出来一样,美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陆战第一师和步兵第七师一部共约3万人被分隔包围.武装到牙齿的陆战第一师和步兵第七师同样是久经沙场的王牌劲旅,老练且极其顽强.他们将200辆坦克在几个被围地点迅速构成环形防御圈,集中火力扫射潮水般扑来的志愿军部队.美军工兵在很短的时间里,冒着炮火迅速开辟临时机场或空投场,一些美军飞机也顶着林弹雨降落,后撤伤员,同时运来武器和御寒装备.

宋良友与他的战友们拼尽全力,英勇顽强,凭着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凭着钢铁般的意志,凭着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用血肉之躯与坦克、大炮、飞机对抗,打出了刚刚站起来的新中国的国威、人民军队的军威.

浴血突围战

由于在第二次战役中大伤元气,九兵团进行了长时间的休整,直到第五次战役时才以完整的建制重回前线.宋良友也暗下决心,一定要为牺牲的战友们报仇雪恨.

1951年4月,为夺回战场主动权,志愿军决定发起第五次战役.

第五次战役从1951年4月22日发起至6月10日结束,是抗美援朝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这次战役双方共投入100多万的兵力,进行了激烈的攻防作战.志愿军11个军、朝鲜人民军3个军团,共42个师68万余人参战.

按照战役计划,在朝鲜中部战线志愿军3个兵团同时展开对美韩军发起进攻.二十七军当面之敌是美二十四师,宋良友所在的八十一师和八十师为军第一梯队,七十九师为军预备队.

4月23日下午,当面之敌弃阵南撤,我军决心继续南进,以求割裂并歼灭当面之敌一部.八十一师虽迅速向前穿插,但因美军后撤速度快,途中只追上小股敌人,抢占部分高地,没有达到截住敌人的目的.

不久,美军开始反扑.八十一师被截断了退路,只得开始进行艰难的突围.

宋良友回忆说:“四周都是美国兵,他们的火力猛,有坦克,有汽车,机动性强、行军速度很快.白天有飞机轰炸不能走,而我们携带的地图老旧,标注不准,晚上突围容易迷路.部队缺少粮食,缺少,处境十分艰难、十分危险.”

八十一师和七十九师交替掩护突围,宋良友所在的二四一团有时担任突击任务,有时担任阻击任务,经过一番苦战,终于突围而出.

从4月22日至4月29日,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结束,志愿军虽歼敌2.3万余人,但未能实现消灭敌主力的作战目标.志愿军领导决心发起第二阶段进攻,重点打击韩国军.

5月16日拂晓,各部队先后进入阵地,在蒙蒙细雨中做最后的战斗准备.八十一师师长兼政委孙端夫亲自指挥穿插营作战,一夜向敌纵深猛插60公里,占领了县里地区敌南逃必经之路玷桥,切断了敌人的退路.

穿插中,宋良友历经艰难险阻,目睹了身边战友的英勇与顽强:四连三班班长安鲁堂,下腭被打穿,脸部被炸伤,仍紧跟部队前进,坚持战斗;战斗中,七班副班长吕家生身负重伤,战友们替他包扎,他却说,“不要管我,快往前冲!”等

就在这时,部队又接到新的战斗任务,要求配合东线部队作战,截歼南逃之敌.

18日晨,二四一团接师命令后立即由坊内里、梨岘一带出发,向东北方向攻击前进.当日下午,宋良友所部出敌不意发起攻击,将敌打散,南逃之敌大部被截.

至5月21日,第五战役第二阶段进攻作战结束,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击溃韩国军4个师,歼敌1.7万余人,缴获大量物资装备,但自身也到达极限.于是,各部队停止进攻,开始北撤.

此时,“联合国军”开始全线反扑.26日,北犯之敵倾全力向二四一团进攻.至15时,五马峙、龙浦阵地相继失守,形势危急.八十一师决心由二四一团团长隋克荣率领该团一营、特务连以及师工兵营、二四三团二营,在县里以南设防阻击敌人.

27日,隋克荣率部打退敌人一次进攻后,即奉命且战且退,用火力迟滞杀伤敌人.

在完成最后一次阻击任务时,宋良友突然碰上了隋克荣.只见他满身硝烟,身边仅有警卫员一人.很明显,部队都被打散了,战斗力难以支撑,只有立即突围出去,才有活路.

隋克荣当即决定把现场的5个人临时集合起来,分成两路交替掩护北移.他严肃地对宋良友说:“我们两个从南边,你带着他们3 人从北面,马上突出去!”言毕,隋克荣带着警卫员从南边绕行,身为班长的宋良友遵照命令,带着其他两名战友从北面突围.

所有的道路都被敌人封死了,能走的路只有悬崖峭壁.宋良友带着两名战友,攀着崖壁上的草藤摸索着爬下去,费尽周折,终于绕过昭阳江,与主力部队会合.

由于在这场战役中勇敢顽强,表现突出,宋良友再次荣立一等功.

战功埋心底

从朝鲜战场返回国内后,1954年4月,宋良友成为八一师复原建设团的一名学员.第二年早春,宋良友脱下戎装,回到家乡.

从此,赫赫战功被他埋在心底,只字不提.

到1984年7月正式退休,宋良友先后从事门卫、掘进、烧锅炉等多个工作,在每个岗位上都任劳任怨、兢兢业业.

在宋良友的身上,有大大小小20多个伤疤,最明显的有两处:一处在他的脖子上,有一条长27厘米的疤痕,这是战斗时被烧伤后留下的痕迹;另一处在右腹上,就是那块被炮弹炸伤,流出肠子的地方,那是一块长8厘米、宽2厘米的伤疤.

2014年,宋良友的小脑开始萎缩.第二年,他因脑血栓瘫痪在床,很多事情、很多人都无法想起来了,唯有他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部队番号记得异常清晰.一提起抗美援朝,就好像触动了老人最敏感的神经,刺痛了他心底最柔软的地方,眼泪不知不觉地就流了下来.

淮北市烈山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主任马华伦在说起发现宋良友的英雄事迹经过时,这样写道:

“今年(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淮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拟安排走访探望抗美援朝立功受奖人员,并编纂《抗美援朝英雄谱》.我和同事一起对烈山区信息采集系统所有符合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人员进行逐人比对,统计抗美援朝立功人员.在看到宋良友信息采集资料时,我瞬间震惊了,一等功两次等我反复看了不知道多少遍,确认后迅速向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进行了汇报.

2020年2月,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要求各县区进一步摸排抗美援朝英雄,并向省厅和退役军人事务部推荐上报.我们对宋良友立功受奖情况进一步进行了调查核实,走访了宋良友的家人和所在街道,他们均不知道宋良友是抗美援朝一等功臣,更不知道还立了两个一等功.他的子女只知道父亲在朝鲜战场上立过功,以前家里有很多奖章奖牌,后来家里失火都烧掉了.听父亲讲过朝鲜战场上的故事,有一次肠子都炸出来,身上现在还有许多伤疤.我们又到市档案馆调阅了宋良友的档案,确认无误后,3月初,我们组织对宋良友事迹进行了收集整理,于3月19日向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推荐上报宋良友的先进事迹.”

马华伦说:“万万没有想到,英雄竟然就在眼前.”

宋良友的大女婿马继财从柜子里拿出一个纸包,轻轻地打开,捧出了一张立功喜报.发黄的喜报因反复折叠而断裂成七八块,上面依稀地可以辨认出所印文字:

革命军人立功喜报

贵府宋良友同志在军事演习任务中,创立功绩,业经批准记三等功一次;除按功给奖外,特此报喜,恭贺宋良友同志为人民立功,全家光荣.

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司令部 政治部 颁发

一九五三年十月二十六日

说起这张喜报,宋良友的小女儿宋怀忠还讲述了一桩往事:“记得家里有一个木盒子,里面装着好多块小牌子,我小时候经常与哥哥倒在地上当玩具玩,哪里知道那是爸爸的军功章啊!”宋怀忠说:“盒子里还有一些花花绿绿的钞票,我也经常拿出来折纸玩,现在回想起来应该是朝鲜纸币.”

1974年,当时年仅5岁的宋怀忠不小心点燃了这些钱币,随即引发了一场大火,把宋家所有的家当付之一炬,其中就包括宋良友的军功章.

唯一幸存的就是一张放在床底下箱子里的、宋良友在南京比武时立过三等功的喜报.如今,这张喜报成了老人过去赫赫战功的唯一见证!

在孩子们的记忆中,父亲只会唱一首歌,那就是“雄赳赳、气昂昂,踏过鸭绿江”.这首歌正是宋良友对那段燃烧岁月最好的怀念.(本文为《党史纵览》独家原创刊发,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本文得到退役军人事务部、安徽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淮北市委宣传部、淮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淮北军分区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吴龙钦、王林海、马华伦、李少华、杨大庆、潘伟华、朱斌、黄顺、肖干、李雷鸣、宋华、宋辉、魏恒勋等同志的鼎力帮助,特此感谢!)(题图为志愿军向长津湖进发)

(责任编辑:徐嘉)

总结:本文总结,本文是关于两次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可作为抗美援朝相关论文开题报告写作参考和职称论文写作文献资料.

两次引用文献:

[1] 抗美援朝战争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抗美援朝战争方面学士学位论文范文2500字
[2] 抗美援朝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抗美援朝方面有关论文例文2000字
[3] 抗美援朝和时政本科论文范文 抗美援朝和时政方面毕业论文怎么写2500字
《宋良友:抗美援朝两次一等功获得者的战斗传奇》word下载【免费】
两次相关论文范文资料
热门抗美援朝相关频道
有关于两次毕业论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