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发表 > 文章内容

社会工作评估的四种进路

主题:进路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27

简介:该文是社会工作和时政硕士学位论文范文和进路相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社会工作和时政论文范文

进路论文

目录

  1. 一 引言
  2. 二 文献检索及分析方法
  3. (一) 文献来源和搜索策略
  4. (二)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5. 三 社会工作评估研究的四种类别及分析
  6. (一) 社会工作评估实务中的政社关系
  7. (二) 社会工作评估中的理论
  8. (三) 社会工作评估的类型
  9. 四 社会工作评估研究的四种进路
  10. (二) 研究进路二:社会工作评估中理论之研究
  11. (三) 研究进路三:社会工作评估类型之研究
  12. (四) 研究进路四:社会工作评估中研究方法之研究
  13. 五 结论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工作评估实务的发展,社会工作评估研究也逐渐兴起.由于发展较晚,我国社会工作评估研究进路呈现出一种混沌的状态.为梳理社会工作评估研究的特征及研究进路,在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将我国社会工作评估研究分成四种类别.第一类关注社会工作评估实务中的政社关系.这类研究将第三方评估机构视为社会组织,并探讨评估机构和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社会工作评估产生的影响.第二类关注社会工作评估实务中理论的开发和应用.这类研究从实施理论和项目理论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并探讨不同类型的理论在评估实务中的使用方法.第三类关注社会工作评估的类型.这类研究聚焦于不同的评估类型,并根据既有评估类型之不足开发新的评估类型.第四类关注社会工作评估中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运用.这类研究的核心是运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提升社会工作评估的信度和效度.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类别下社会工作评估研究的核心特征及其研究进路.本文为我国社会工作评估研究指明了比较清晰的方向,有利于促进评估研究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 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评估 社会工作评估类型 研究进路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工作制度体系研究”(编号:19ZDA144);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基层社区能力与居民生活质量关系研究”(编号:18SHD002);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NO.3091801311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刘 江,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社会工作评估研究、社会工作理论、社区研究;张闻达,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 C9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672(2020)04-0050-15

一 引言

受我国社会需求增加、政府职能转变以及社会组织发展等多重因素之影响,越来越多的具有社会工作专业价值内涵的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社区营造、福利服务传递等工作.政府部门通过“购买服务”这一形式与社会工作服务产生直接且复杂的联系.伴随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这一实践的发展,社会工作评估实务获得迅速发展.社会工作评估实务的发展又进一步带动了社会工作评估研究的发展.除了实务推动研究的发展外,我国社会工作评估研究受到社会工作教育的影响.由于我国专业的社会工作教育先于实务而产生,社会工作评估以大学课程的形式优先于社会工作评估实务而存在.由此,社会工作评估同时兼具实务属性和专业属性.这两种属性规定了社会工作评估研究具有不同的特征.首先,社会工作评估的实务属性关注社会工作评估得以有效运作的原因,比如将社会工作评估置于政社关系背景下,探讨促成或阻碍评估有效实施的因素及应对策略.其次,社会工作评估的专业属性要求将其置于社会科学的逻辑体系进行研究,比如探讨社会科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在评估实务中的运用.

在国外,有关社会工作评估研究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经历了由纯粹的科学过程,向综合了科学、社会、政治、价值的方向发展.并且已经形成从以实证主义为指导的第一估(如客观主义的评估),发展到以建构主义为指导的第四估(如参与式评估、赋权评估、发展性评估).①反观国内,由于发展时间短且迅速,社会工作评估研究处于一种相对混沌的状态.这种混沌状态表现在两个方面:从评估实务看,同一个时间段内充斥了各种不同的评估实务;从评估研究看,同一类社会工作评估研究中出现了多种不同的评估研究议题.随着我国社会工作实务朝着专业化的方向深入发展,混沌不清的社会工作评估会成为其向纵深发展的阻力.由此,从混沌的状态中理出清晰的思路,是我国大陆社会工作评估研究深入发展的重要工作.本文的主要目标包括:收集并识别我国自2000年以来社会工作评估研究的文献;对识别出来的文献按照其研究的主题或内容进行类别划分并对每个类别进行深度分析,识别不同类别下社会工作评估研究的核心特征及其未来研究的进路.

二 文献检索及分析方法

(一) 文献来源和搜索策略

为实现研究目标,本文对社会工作评估研究的中文文献进行系统回顾与分析.本文以国内研究者最常用的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两个数据库作为文献检索来源.在检索中,笔者在中国知网数据中选择高级检索,以主题为“社会工作评估”或含“社会工作服务评估”与关键词为“社会工作”或含“社会工作评估”进行具体检索.最终检索出相关文献1066篇(如果不限制年份为2009—2019年则为1757篇).笔者在万方数据中选择高级检索,以主题为“社会工作评估”或含“社会工作服务评估”与关键词为“社会工作”或含“社会工作评估”进行具体检索.最终检索出相关文献709篇(如果不限制年份为2009—2019年则为760篇).论文检索时间截至2019年5月31日.因此,在此截止日期之后进入上述两个数据库的相关文献,不在本分析范围内.

(二)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为获得有效且可供分析的文献,本文制定了研究文献的纳入与排除标准.本文纳入文献的标准包括:与社会工作评估有关的论文;国内公开发表的中文期刊论文,而会议论文、学位论文则不在研究范围之内;理论论文和经验研究论文,包括案例研究、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综述类研究论文等.本文的排除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排除主題和内容重复性高的论文,即同一种类型的研究针对不同的对象或在不同领域里进行重复研究.以评估指标体系研究为例,如果同样的一套指标体系运用于不同的社会工作领域进行检验,即指标体系框架相同,但是针对的人群不同,那么就保留其中一篇.第二,不同数据库中重复的论文选择其一,即如果一篇论文同时出现在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中,那么本文以其中一个数据库中的论文为准.第三,排除会议论文、硕士学位论文等,排除报纸、笔谈、感想等非学术论文.文献筛选由本文两位作者合作完成.两位作者以背靠背的方式,通过阅读文献标题、摘 要、关键词等方式,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针对过程中出现分歧的论文,两位作者进行面对面讨论直至达成共识.最终本文对挑选出符合标准的26篇文献进行系统回顾与分析,如表1所示.

(三) 文献分析方法

在确定纳入分析的文献之后,本文两位作者分别(背靠背)深度阅读筛选出来的26篇文献并进行类别划分,然后再对划分的类别进行集中讨论和修订.最终,本文确定了社会工作评估实务中的政社关系、评估理论、评估类型、研究方法等四个类别.如表1所示,从研究内容的角度看,有8篇涉及至少两个类别.从发表时间看,符合标准的文献多集中在2009年到2019年.研究内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社会工作评估研究“混沌”的状态.发表时间反映了我国社会工作评估研究与社会工作实务发展的共变特征.①

三 社会工作评估研究的四种类别及分析

(一) 社会工作评估实务中的政社关系

一般而言,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背景下,社会工作评估实务通常涉及至少四类主体,分别是作为资方的政府部门、作为供方的社会组织、作为需方的服务对象以及作为第三方的评估机构.其中,资方、供方和需方因为共同卷入社会服务,可以被称为“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这三类主体均希望从社会服务中获得特定的收益.比如,政府部门希望通过购买社会服务来满足民众需求、实现社会治理、提升居民的政府信任关系等.社会组织希望通过提供社会服务维持组织生存、实现组织价值等.服务对象则希望实现社会参与、满足需求和解决问题等.与这些利益相关者不同,第三方评估机构具有独立性,不受利益相关者的影响.第三方评估机构通常借助评估的专业知识,以一种外在的、客观的姿态对服务进行评价.

事实上,在我国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背景下,第三方评估的独立性、客观性以及专业性受到严重挑战.由于我国社会组织(甚至包括第三方评估机构)的注册、运作资金、办公场地、服务设施等大多源自政府支持,因而导致其对政府部门具有一定的依附性.在这种依附性关系中,社会组织受到政府各项制度的制约而处于从属地位.这进一步限制了第三方评估机构的独立性及专业性.评估机构独立性和专业性的缺失,进一步加深了评估失灵的潜在威胁.

具体而言,当政府成为关系中的主导者时,管理而非评估的思路将会强加于评估机构.这将导致,在评估实务中管理式的思维依旧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作风让评估内容、评估过程和评估结果跟着政府的步调走.①在具体评估过程中,政府将其熟练运用的各项评估体系和评估指标延伸到社会工作评估的领域中.②专业的评估知识无法得到有效使用,而政府指标化式评估则得到推崇.③第三方评估主体的缺失,使以政府为主导的评估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在评估实务中,通常会存在程序不完善、评估主体需求多元、评估标准数字化、评估材料文字化和图片化以及熟人关系判定等现象.④这些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有意或无意地将评估实务碰到的困境当作一个结构化的制度问题进行思考.因此,研究者们认为这一难题的重点要回到政府与社会组织(甚至第三方评估机构)之间的关系上寻找解决办法.在理想状态下,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是“委托-”关系,而第三方独立评估的设立,既可以让委托方以合适的方式知道项目开展情况,也可能减少方在项目开展中遇到的诸多困境.⑤陈予宁、王俊华的研究证实,社会服务项目评估被引入第三方评估的实践后,可以借助第三方的高效性、公平性和专业性,⑥避免政府在社会工作服务中既充当服务购买方又充当服务评估方的双重角色.

正是由于在社会工作评估实践中,政府与第三方评估机构关系失衡给评估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尊重第三方评估的独立性和专业性所带来的正面效果,研究者们坚定地认为,解决评估失灵的关键是找回政府和第三方评估机构之间关系的平衡.由此,评估的议题又回到了传统的政社关系之探讨.这类研究的一个特点(或者不足)是,看似找到了评估失灵的问题的症结,但是实则比较虚无.它们除了口号似的呼吁政社关系回归理性平衡之外,并没有提出任何实质性的建议.

(二) 社会工作评估中的理论

有关社会工作评估的观念普遍认为,社会工作评估具有较强的实务性质.正因为这一观念的盛行,社会工作评估中对理论的要求便被掩盖了.国外研究者提出两种评估所涉及的理论:实施理论(Implementation Theory)和项目理论(Program Theory).⑦实施理论关注项目如何实施.它要检验的理论假设是,如果项目在具有足够质量保障的情况下按照计划进行,那么项目既定的目标是否能够得以实现.它关注的是项目逻辑的编排及运作.在社会工作评估中最常见的实施理论是逻辑模型(Logic Model)和CIPP模型.这类模型的共同之处是将一个完整的社会工作项目按照“投入”“过程”“产出”“结果”“影响”等几个部分进行切分,并且假定被切分的不同部分之间遵循线性因果逻辑.在社会工作评估实务中,评估实务研究者首先将服务项目切分成上述几个部分,然后利用图示来展现各个部分之间的先后逻辑.评估者则只需根据图示中各个部分的具体内容对项目进行核查.这种理论的不足之处有两点:一是,将项目要素列入不同的部分之中,缺乏项目服务的概念化特征;二是,假定项目不同部分之间具有线性因果关系,关注的是项目的形式因果逻辑,而不是项目中存在的实质因果机制.

至于项目理论,Chen和Rossi指出,项目理论中的理论应该是社会科学理论(Social Science Theory),而不应该仅仅是一些形式逻辑.①②Chen进一步区分了规范性理论(Normative Theory)和因果理論(Causal Theory).③其中,规范性理论为应该检验何种目标和结果提供了指引,而因果理论则提供了一系列关于项目如何运作的因果假设.根据因果理论,项目理论涉及干预计划服务提供与结果之间的机制.它侧重于服务参与者对干预计划的回应.改变的机制(mechani of change)不是项目活动本身,而是项目活动所引起的反应.④与实施理论提前预设项目各个部分之间的线性因果逻辑相比,项目理论则更加关注潜藏于项目实际运作的深层机制.基于此,社会工作评估就不再是根据前期设定的各个部分及其内容对服务项目进行核查,而是试图追踪项目实际运作潜藏的理论基础.因此,评估者就必须界定和测量项目参与者在干预前后的经济、社会、心理、生理等方面的结果,并检验项目干预和这些不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当前,我国社会工作评估中理论的研究(或使用)与上述两种分类契合.首先是实施理论.项目实施理论在当前社会工作评估研究中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研究类型.一是直接对逻辑模型和CIPP模型进行使用.朱晨海、曾群依据系统模型和CIPP模型,构建出输入评估、输出评估、效果和影响评估、效能评估的评估体系,并以此对都江堰市城北馨居灾后重建服务开展评估.⑤二是将评估实务与项目理论进行结合,创造出符合实务的评估模型.刘江根据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六个评估实践,总结出包含项目理论评估、监测评估、影响评估以及成本-收益评估的评估模型.①三是借助逻辑模型等项目理论简单易懂的因果逻辑指导评估指标体系的开发.刘江以逻辑模型为基础,借助128个残疾人服务项目,开发出包含3个维度、11个测量题目的项目管理指标体系.②

其次是项目理论.目前,社会工作评估实务中的项目理论主要有两类来源.第一类理论来源是与社会工作相关学科的理论,如社会学、心理学等的理论.这类理论通常被称为“为社会工作理论”(Theory for Social Work).这类理论在社会工作评估实务中的作用是为所要评估的实务提供一种可供解释的基础.栾晓将治理理论纳入评估,认为对政府购买的社会工作项目评估是一种以治理理论为导向的问责性质的评估.③吴帆等基于社会信息加工理论,分析不同兒童对其所处的社会情景作出的反应机理,来理解儿童的行为特点和行为过程,并对社会工作介入儿童行为的效果开展评估.④杨锃、郑宏将复元理论引入社区精神康复,并在该理论的指导下建构出一个模型,对社区精神康复服务质量开展评估.⑤

第二类理论来源是社会工作专业本身的理论.这类理论通常被称为“社会工作理论”(Theory of Social Work),如生态系统理论、需求理论、增能理论、社会支持理论等.这类理论在评估领域的使用倾向于Chen所说的规范性理论,即评估研究者借助这些理论画出一个可供分析的框架,然后在框架的指导下对项目(实务)进行评估.吴伟东的层次深入模型利用“人在情景中”的视角,将社会工作对家庭暴力问题的介入划分为问题、个人和情景三个层面,以此建构出评估的理论模型.⑥冯敏良从系统论视角下讨论了社会工作机构的绩效评估.他用三个图表分列出了绩效评估里的效益、效率和效果三个方面.⑦尚振坤、李凤河在评估养老机构的资源分配中,就强调运用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来评估老年人各个需求层次的满足感.⑧彭思敏、钟慧琴在一项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的项目评估中,运用增能理论中的优势视角,划分老年和环境的问题与优势并建立评估架构.⑨

(三) 社会工作评估的类型

从评估实务的角度看,社会工作评估的类型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从社会工作项目发展及运作的逻辑进行研究.二是从方法论的角度进行研究.

首先,从社会工作项目发展和运作的逻辑来看,社会工作评估的类型可以根据服务发展层次分为需求评估、方案评估、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等几种类型.这种划分方式与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开发与运作流程一致.需求评估是指服务提供者在服务前对服务对象的需求做评估.需求评估的作用是为服务方案的设计提供合理的基础.王海萍、许秀娴对我国社会工作项目评估流程和方法做了梳理,提出项目评估可分为前期评估(可评估性评估)、评估计划和评估实施等三个方面.①其中可评估性评估,就是对服务对象的需求做可以评估的量化整理,以方便在后续的实务工作和评估中有可测得的变化.方案评估是在需求评估之后,主要评估服务方案是否能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方案评估除了检查服务计划是否符合服务对象需求之外,重点是分析项目中潜藏的理论,包括实施理论和项目理论.刘江基于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项目的六个评估研究也提及项目理论评估,包括确定项目的过程理论(如投入、活动、服务提供、服务成效等)和影响理论(项目的因果逻辑).②

过程评估是指在服务提供的过程中,针对服务的执行情况做出评估,评估服务是否按照原有方案执行、是否有效执行.这一评估类型要求评估者对项目的方案进行操作化处理.项目操作化通常以实施理论(如逻辑模型、CIPP模型)作为指导,将项目按各个部分进行分割,并以此作为评估项目正常运作的过程指标.结果评估是指在服务项目结束后对服务结果的评估,可以细分为效果评估和效率评估.良好的效果评估需要评估者在进行评估之前根据项目理论找出服务(或干预)与服务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并整合资料加以检验.如果项目在方案设计时没有使用既定的项目理论(主要是指因果理论),那么就需要评估者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概念化,并建立概念之间的因果关系以供检验.刘江对S市Y街道的生活馆服务项目的效果进行评估,就是根据项目的实际运作情况进行概念化,从经验材料中归纳出实施的服务与项目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并利用调查数据进行检验.③

其次,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社会工作的评估类型可以根据实证主义和建构主义两种不同范式,将评估方法划分为客观主义评估方法和参与式评估方法两大类.在评估实务中,大多数评估局限于“对标找差”的检核式评估.④这种评估属于客观主义评估.此评估通常强调客观性,强调使用客观的工具和方法进行评估.如通过科学的调查来设置基线,做好每次服务信息录入,做服务前后对比等工作.①②在客观主义的评估类型中,评估者通常不参与项目服务,并以专家的身份与项目保持一定的距离.③

客观主义的评估因其过于关注评估工具的使用、忽视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实际运作状况、无视项目利益相关者等特征,而遭到建构主义评估者的批评.以建构主义的视角,刘江引入赋权评估并强调评估实务应该充分尊重利益相关者的意见.④陈钟林、吴伟东基于“人在情景中”而提出的“个体—个体与情景的互动—情景”的评估方法则更加明确地体现出评估的建构性特征.⑤在具体评估技术上,刘芳等将案主满意度作为评价社会工作服务的效果评价指标.⑥用案主满意度进行评估,充分尊重了服务对象在评估中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将评估的权力中心从评估专家向服务对象倾斜.

(四) 社会工作评估中的研究方法

社会工作评估不仅充满艺术性,而且也充满科学性.社会工作评估的科学性贯穿于评估实务的各个环节.社会工作评估是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社会服务项目的设计、策划、实施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的测度、诊断和评价的活动.⑦社会工作评估的科学性主要体现为评估实务不能仅凭经验,而需要借助科学严谨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进行评估.它要求评估者运用科学的方法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并发现实务之间的内在联系.⑧事实上,科学的研究方法在评估实务中的使用可以从评估设计、评估资料收集、评估资料分析与诊断等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第一,评估设计的科学性.科学的评估设计是实现评估科学性的基础.社会工作实务的对象通常是特定的个人、群体或者社区.从研究的角度看,这意味着社会工作实务通常是单案例干预研究.⑨单案例干预为社会工作评估尤其是效果评估带来困境,主要体现为评估者无法为干预案例提供可对照的案例,进而导致经典的实验法无法实施.面对这一困境,库少雄运用单样本设计评估法取代个案研究和经典实验法.⑩李华伟引入基线评估法,在介入前对案主的各项情况做测量,确定基线数据,经过一段时间的社会工作服务介入,再用数据记录服务介入后案主各项情况的变化,以此来判断介入的效果.①这些方法得以有效使用的前提是,在进行正式干预之前,評估者必须根据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特征,就记录和测量什么内容等提前进行设计.否则,无法使用此类方法.

第二,评估资料收集的科学性.此科学性主要体现为,评估资料的收集需要借助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中的访谈、问卷调查(含专业的量表)、观察(含客观观察和参与式观察)等,甚至在必要的时候同时采用多种不同的资料收集方法,以提升评估资料的信度和效度.肖萍对2015—2016年女性就业援助的13个项目的监测评估就运用了参与式观察、文献法和深度访谈等方法来收集评估资料.②张斐在老年人社会服工作服务成效评估体系的研究中,通过开展实地观察、访谈、座谈会、查阅机构资料来获取评估资料.③可以看出,社会工作评估资料的收集通常隐含了“三角测量”的法则,即为保证评估资料的信度和效度,评估者会同时采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不同类型的评估资料.

第三,评估资料分析与诊断的科学性.评估资料的分析与诊断的科学性,在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效果评估环节最为重要.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效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项目目标实现(或服务对象实现改变),二是目标实现源自项目提供的相关服务.由此,科学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效果评估就至少包含三种评估方式.第一种是通过构建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的效果指标体系(或量表),然后将其用于测量服务对象在接受服务后的效果表现状态.刘芳等呼吁建构一个符合中国本土的案主满意度量表便属于这类方法.第二种是借助实验法的逻辑进行良好的实验(或准实验)设计,然后通过比较实验案例和参照案例以获得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效果.④库少雄、李华伟所强调的单样本设计和基线评估法即属于这类方法.⑤⑥第三种是在缺乏良好的评估设计的情况下,借助统计建模的方式对项目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吴帆等借助多种数据分析模型来测量儿童干预项目的效果,⑦具体是运用“马特森儿童社会技能评价”中“儿童自陈量表”和“技能水平活动量表”对儿童干预项目效果做数据测量,然后借助“倾向值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儿童干预项目的效果.刘江在上海市L机构老年服务项目的评估中,综合使用了定性访谈与定量建模的方式进行效果评估.⑧具体做法是,定性深度访谈从服务经验中提取项目的干预逻辑,然后将干预逻辑转化为结构性调查问卷收集定量数据,最后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干预逻辑进行检验.

四 社会工作评估研究的四种进路

前文分别从社会工作评估实务中的政社关系、评估理论、评估类型、评估方法等四个方面,对我国社会工作评估研究进行了阐释.在上述四个类别的基础上,本文对每个类别进行深度分析,并指出每个类别下可能存在的研究进路.

(一) 研究进路一:社会工作评估实务中政社关系之研究

根据前文的分析,此研究进路的特点是将社会工作评估实务视为一种有待认识和分析的社会现象.而研究的核心则是分析这一现象所承载的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一关系对社会工作评估机构独立运作、社会工作评估实务之有效性所产生的影响.在此研究进路中,社会工作评估机构因其第三方的特征而被视为“社会”的代名词.研究者将第三方评估机构独立性的缺失归因于政府的过多干预.由此,分析的焦点便从社会工作评估本身转向了政社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社会工作评估的独立性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分析进路为当前社会工作评估的困境提供了一种结构性的认识和分析视角.

但是,将社会工作评估研究转向政社关系及其影响的探讨,本质上是以总体性视角对社会工作评估实务面临的诸多现象进行分析与判断.得出的结论无异于以往用该视角分析其他类型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关系所得出的结论.此外,这一研究进路本身至少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以往研究已经证实,即便我国依然存在“强国家-弱社会”的格局,但是国家(政府)不是铁板一块,国家(政府)内部也存在横向或者纵向分异.这种分异使得政府和社会互动中双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形成多种不同的关系形态.①②③而不同的政社关系形态对评估机构产生的影响不尽相同.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评估是一个强调实质评估内容和科学评估方法的领域,是一种实践.如果将原本属于实践的问题过多地引向观念的讨论,那么这对社会工作评估实践能否起到推动作用存在疑问.

笔者认为,在我国政社关系力量强弱在短时间内无法实现质的改变的情况下,持这条进路的评估研究应该果断放弃总体性视角,转而根据社会工作评估机构与政府实际互动情况来探索各类更具实质内容的互动类型或互动模式,探讨不同互动类型或互动模式对社会工作评估实务的影响.具体可借鉴其他探讨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研究成果.

(二) 研究进路二:社会工作评估中理论之研究

根据前文的分析,此研究进路的特点是关注社会工作项目中的理论.其研究的核心有两个:一是项目如何实施,二是项目为服务对象带来改变的原因(因果机制).前者属于项目实施的理论,后者属于解释项目干预机制的理论.此研究进路又沿着两个方向发展.在实施理论中,此进路又为运作过程充满异质性、变异性特征的项目赋予一种形式逻辑(体现为逻辑模型和CIPP模型等).这些形式逻辑认为,社会工作服務项目的运作过程整体上遵循一种线性发展的逻辑.在项目理论中,此进路尊重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实质逻辑,努力探求潜藏在项目中的改变机制.

实际上,上述两个方向各自所具有的研究潜力不尽相同.在已有的实施理论中(如逻辑模型、CIPP模型和LFA等),虽然各自名称不同,但是核心观点均是将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按照项目运作的先后顺序分成几个部分,并冠以各个部分先后的逻辑关系.由于实施理论关注项目运作过程中的形式逻辑,因而导致其纵向研究很快遭遇瓶颈.与实施理论相比,项目理论更关注项目运作的实质改变机制.由于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中服务对象、服务对象需求、服务对象问题的多样性,使得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潜藏的改变机制具有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为追求改变机制的项目理论的研究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此外,项目理论并不排斥社会科学领域其他相关专业的理论,这也为项目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

笔者认为,社会工作评估中的理论这条研究进路应该关注前景更为广阔的项目理论的研究.具体研究可以遵循两个方向:一是根据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特征(如服务对象特征、服务改变目标等),借助社会科学领域的理论对项目的改变机制进行解释或检验;二是从项目实际运作的经验出发,对项目资料进行概念化处理,探索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进而获得项目的改变机制.其中,前一个方向适用于发展相对成熟的服务类型,后一个方向适用于新的、探索阶段的服务类型.此外,项目理论和实施理论在社会工作评估实务中的整合性运用,也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三) 研究进路三:社会工作评估类型之研究

根据前文的分析,此研究进路具有两个方向:其一是根据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发展的逻辑来确定不同类型的评估;其二是从方法论(更深层次是范式)的角度来研究不同类型的评估.事实上,在这两个方向中,第二个更具有研究的潜力.因为第二个方向将评估类型上升到方法论(甚至是范式)的高度进行思考,所以必须细化不同评估类型对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本质假定(本体论),以及在不同的项目本质假定下所使用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因此,此方向的研究超越了评估实务所呈现的问题,是一种更具穿透力的研究.

笔者认为,有关社会工作评估类型的研究应当在第二个研究方向上进行深入研究.具体研究内容(或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找出现有社会工作评估类型面临的困境;二是分析该评估类型对项目本质(本体论)的假定;三是将这种项目假定置于特定的哲学范式下进行思考;四是通过对不同范式的比较,从新的范式寻找突破困境的方法.当然,这一研究进路要求社会工作评估研究者要对几种不同的哲学范式(如实证主义、建构主义、阐释主义)从本体论、认识论到方法论有一定的认知.

(四) 研究进路四:社会工作评估中研究方法之研究

根据前文的分析,此研究进路关注社会工作评估的信度和效度.社会工作评估的信度和效度至少包括三个方面:评估的设计、评估资料的收集、评估资料的分析.这三个方面具有各自的信度和效度的规定.同时,这三个方面彼此之间在信度和效度上又会有影响.事实上,此研究进路所强调的内容和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不可分割.提升社会工作评估的信度和效度的研究,可以像其他社会科学研究对研究方法的使用一样,或者单独使用定量或定性研究方法,或者以不同的形式混合使用两种研究方法.

此研究进路的最大特征是要求评估研究者将社会工作评估与社会科学研究进行结合.这种结合可能存在的风险是将社会工作评估等同于使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进而忽略了社会工作评估中的实务.笔者认为,此研究进路在后续的研究中应该坚持以下两点:一是将不同类型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引入社会工作评估研究,以提升社会工作评估的信度和效度;二是探索不同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在社会评估实务中的适用性,在社会工作评估的科学内涵和实务内涵之间取得平衡.在此研究进路下,还可进行量表开发、指标体系开发等相关研究.

五 结论

和国外社会工作评估研究超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历史相比,我国社会工作评估研究刚起步.我国社会工作评估研究的产生与发展受到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发展的影响.其逻辑是,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这一行为发生之后,要求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社会服务的运作和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估.评估实务进一步推动了与之有关的研究.因此,我国社会工作评估研究具有“实务先行、研究紧跟”的特征.受评估实务先行的影响,评估研究呈现出相对滞后的现象.这种滞后主要体现为评估研究通常围绕某个(或某类)评估实务存在的问题而展开研究.这种现象的好处是能够及时对评估实务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纠正,但是,其不足是评估研究有可能被评估实务所束缚,无法从评估实务抽离而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进一步的后果是评估研究无法引领评估实务的发展.

从本文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社会工作评估研究还处于比较混沌的状态.在研究成果上体现为,同一篇研究论文通常涉及多个评估研究相关议题,比如同时涉及政社关系、评估类型、评估方法等.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种混沌状态反过来会继续阻碍评估研究的深入发展,进而阻碍评估实务朝着逻辑清晰的方向发展.从研究的角度来看,社会工作评估研究至少包括两个层面:其一是针对评估实务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其二是从评估实务的捆绑中抽离,以独立的姿态展开评估研究.前者受评估实务发展状况左右,具有明显的事后研究的特征.后者受评估实务发展影响较小,研究具有独立性,研究成果能够用来引领评估实务的发展.我国社会工作评估的混沌状态就属于第一个层面.从混沌的状态中离析出清晰的研究进路是社会工作评估研究深入发展的重要议题.

本文第四部分即从混沌的评估研究中离析出四条主题明确的研究进路,分别是社会工作评估实务中政社关系之研究、社会工作评估实务中理论之研究、社会工作评估实务中评估类型之研究、社会工作评估实务中评估方法之研究.这四条研究进路关注的主题、研究方法各不相同,但是它们又共同构成了当前我国社会工作评估研究的整体状况,因而相互之间又有联系.在未来的评估研究中,研究者应当一方面在各条进路上不断深入研究,另一方面要注意不同进路之间的联合研究.

应该承认的是,作为综述研究,本文所得出的四条进路属于一种事后研究.这导致其他可能的研究进路或者研究领域由于文献筛选标准的限制而没有进入本文的分析范围.事实上,在国外同行的相关研究中,社会工作评估已经经过几代更新,很多内容都值得国内研究借鉴和学习,比如社会工作评估、社会工作评估胜任力等都应当纳入我国社会工作评估研究的范围.因此,笔者坚定地认为我国社会工作评估研究应该朝向领域和进路更加清晰的方向发展.

(责任编辑:徐澍)

总结:总而言之:该文是一篇关于进路方面的论文题目可用作有关论文提纲和社会工作和时政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

进路引用文献:

[1] 进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关于时政类开题报告范文2000字
[2] 进路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时政方面有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5000字
[3] 社会工作和时政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社会工作和时政方面论文范本5000字
《社会工作评估的四种进路》word下载【免费】
进路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