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发表 > 文章内容

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认识和制度安排

主题:理论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02

简介:本文是时政类有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和理论相关论文例文.

时政论文范文

[摘 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拓展了传统意义上的人民概念和创造历史伟业的依靠对象.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发展生产力,提供丰富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生态财富.构建劳动力资本化为劳动者股份的制度安排,合理界定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的边界,保障劳动贡献归劳动者所得,资本贡献归资本所有者所得,为人民实现美好生活需要提供制度和收入上的保障.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是对《宣言》的每个人自由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理论成果.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 理论认识;制度安排;当代意义

[中图分类号]D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763(2020)05—0001—09

Abstract:The idea of "taking people as the center" expands the concept of people in the traditional sense and the objects to rely on to create great historical achievements. It is to rely on people to create great historical undertakings, to develop productive forces and to provide rich material, spiritual and ecological wealth. It is the security of constructing th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of labor capitalization as labor shares, reasonably defining the boundary between labor income and capital income, ensuring that the labor contribution belongs to workers, and capital contribution belongs to capital owners, and providing system and income guarantee for people to realize a better life. The idea of "taking people as the center" is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hought of free development of everyone in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and it is the theoretical achievement of the moderniz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Marxi in China.

Key words: taking people as the center;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一引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从如何坚持人体地位,如何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如何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如何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中,如何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如何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1]等六个方面,揭示了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理念内在的辩证统一关系,中心思想是一切为了人民和一切依靠人民.理论工作者在学习和领会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基本上是從必要性、现实性等维度,研究和探讨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理念的理论内涵[2-11].以《宣言》作为理论依据,探究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理念的历史渊源,对于提高人们的理论认识水平,理解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在梳理已有研究成果和文献的过程中,我们也认识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内涵在不断丰富.首先,人民的概念随着社会的变迁在不断地变化.比如,改革开放以前,人民的概念一般是指普通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具体讲就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人民子弟兵等.那时没有民营经济,也就没有民营企业家和私营企业主这一新的概念.改革开放后,我国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民营经济出现了,民营企业家、私营企业主这一新的阶层出现了.这种新的阶层是否属于人民的范畴,就是一个需要创新理论才能界定的问题.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将这一新的阶层纳入了人民的范畴.人民的概念拓展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内涵也就必然要有相应的拓展和丰富.其次,社会变迁的过程就是制度变迁的过程,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理念的制度安排也就需要作出相应的变化.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制度安排,不可能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制度安排完全相同.前者是以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作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制度基础,后者则是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作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制度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也就是在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并存的制度安排下,如何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以及如何通过深化所有制形式的制度变革,才能更好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就是需要深入认识和探讨的问题.正因如此,我们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地深化认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一是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宣言》,认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二是在经典认识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认识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理念的有关理论问题及其当代意义;三是深入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理念的收入分配制度和所有制实现形式.

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理念的经典认识

马克思主义的《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伟大纲领.它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法和认识论为基础,深刻地揭示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和无产阶级要解放自身就必须解放全人类的的道理.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是对《宣言》的根本遵循和创造性的发展;以《宣言》提出的思想和理论作为依据,能够深刻地认识和揭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理念的理论内涵.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来源于《宣言》.

《宣言》的根本宗旨就是通过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运动,在解放全人类的同时解放无产阶级自身.或者说,无产阶级共产主义运动的出发点就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不仅仅是为了无产阶级自身.无产阶级共产主义运动只有为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取得伟大成功.“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一劳永逸地摆脱一切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进行剥削和统治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的奴役下解放出来.”[12]在这里,《宣言》指出了无产阶级共产主义运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真谛.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之所以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之所以必须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也是基于这个道理.正是因为不忘初心,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中国领导全国人民才能取得新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才能取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功.所以说,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是对《宣言》的为每个人自由发展而奋斗的根本遵循,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就是不忘初心.

《宣言》的奋斗目标就是建立一个由社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以替代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由社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来共同地和有计划地利用生产力;把生产发展到能够满足所有人的需要的规模;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状况;彻底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通过消除旧的分工,通过产业教育、变换工种、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通过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13]马克思充分揭示了实现每个人自由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条件,那就是社会全体成员联合起来,消除旧的分工,利用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同时也隐含了人的自由发展的具体内含,那就是共同创造福利和共同享受福利.共同创造福利、共同享受福利,其实就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理念的共建共享美好生活的具体内容.《宣言》为实现每个人自由发展的奋斗目标,就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理念的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奋斗目标.从这种意义上说,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理念的奋斗目标正是源于《宣言》的奋斗目标,而且是对《宣言》奋斗目标的具体化及其继承和发展.

为了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宣言》指明了分三步走的实现步骤.第一步就是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掌握政权的国家.第二步就是运用无产阶级政权的力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第三步就是通过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壮大无产阶级政权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通过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方面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用《宣言》的原话讲就是,第一步“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12].第二步“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第三步“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总量”[12].因为只有不断地发展生产力,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生产力总量才有可能尽快地增加,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才有可靠的物质保障,所以说,第三步是每个人自由发展的最终目标.要完成三步发展的历史伟业,无产阶级不仅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力量,而且更需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力.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之所以强调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就是因为这个道理.

在实现每个人自由发展的三个步骤中,无产阶级运用政权的力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关系,是一个否定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基本问题,或者说是一个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所有制问题.因为不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少数资产阶级就能占有和剥削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的产品,形成阶级对立;不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广大人民群众就难以占有自己生产的社会财富,实现自由发展.可见,所有制问题是一个关系到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能否实现的大问题.所有制问题解决不好,人民的美好生活向往则难以实现;所有制问题解决好了,人民的美好生活向往就能顺利实现.《宣言》把所有制问题作为实现人的自由发展三个步骤中的基本问题,对于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实现,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就必须以《宣言》的相关理论为依据处理好所有制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宣言》中的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相关论述作出深刻分析.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12].“不能一下子就把现有的生产力扩大到为实行公有所必要的程度等无产阶级革命,只能逐步改造现今社会,只有创造了所必需的大量生产资料以后,才能废除私有制.”[12]这段话为我们揭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就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需要坚持而且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提供了理论支撑.

由此我们想到的一个现实问题是,我国通过新主义革命取得政权之后,所进行的一系列制度变革,都是源于对《宣言》的根本遵循.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农村进行的农村互助合作制到农业集体化的制度变革,在城市进行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是基于无产阶级要获得解放,必须在取得政权之后,把生产资料集中在代表广大劳动者利益的国家手里的根本遵循.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还没有达到生产资料完全实现单一公有制的程度,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单一公有制生产关系的制约,所以,为了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广大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我国进行了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扬弃了传统的单一公有制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应该说,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也是源于对《宣言》的根本遵循,这是因为《宣言》早就指出,不能一下子就把现有的生产力扩大到为实行公有所必需的程度.无产阶级要解放自己,需要改造现有的社会,但不能急于求成,一步登天.它需要利用非公有制經济成分创造所必需的大量生产资料之后,才能废除私有制,完全实行公有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需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显然是源于对《宣言》的根本遵循.由此,我们想到更深入的一个问题,那就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的制度安排是回到过去的单一公有制形式,还是通过深化所有制形式的变革,在现代股份制的基础上,构建劳动力资本化为劳动者股份的制度安排,这是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理论问题.我们认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从来都是呈螺旋式上升的发展态势,几乎没有完全倒回到原点的先例,所有制形式的变革趋势也是一样,应该是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或者具体说在现代股份制的基础上,创新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构建劳动力资本化为劳动者股份的制度安排,这是我们需要在下文中深入认识和探讨的理论问题.

三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理念的深化认识

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既是对《宣言》的根本遵循,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理论成果.说它是《宣言》的根本遵循,是因为它继承了《宣言》中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而奋斗的思想理念;说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因为它把《宣言》的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而奋斗的思想具体化为“必须坚持人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1]的各项内容之中.我们认为,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不仅仅是对《宣言》的根本遵循,更是对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而奋斗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前面已经对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对《宣言》的根本遵循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下面我们再对后一个问题,即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是对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而奋斗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作出深化认识.

以人民为中心的关键词是“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与《宣言》中提出的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每个人”,内涵不完全相同,这是对《宣言》中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思想的一个继承和发展.《宣言》所指的每个人,是工人阶级及其广大群众,不包括生产资料私有者,即私营企业主.生产资料私有者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对象,无产阶级通过剥夺生产资料私有者的生产资料,实现剥夺他们奴役劳动者劳动的权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需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仅要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而且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生产资料所有者,不管是全民所有者还是私有者,都受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保障,生产资料私有者(私营企业主,下同)不再是革命的对象.不仅如此,只要生产资料私有者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积极作贡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把他们纳入人民的范围.“在社会主义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其中,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就是生产资料所(私)有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二者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就是把他们纳入了人民的范畴.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把拥护社会主义,并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事业的生产资料所(私)有者纳入人民的范畴,就是对《宣言》的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而奋斗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既然人民的范围得以拓展,那么创造历史伟业的依靠对象也就拓宽了.“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13]在这里,同志指出了创造历史伟业的不只是劳动者、知识分子、技术人员和管理者,而且还包括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贡献的资本所(私)有者.《宣言》指出“工人阶级的解放应当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事情”[12],指的是工人及其廣大群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业,需要依靠的不仅仅是工人阶级及其广大群众,而且还需要依靠能为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的资本所(私)有者.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把创造历史伟业的依靠对象,从工人阶级及其广大群众,拓展到劳动者(工人阶级、知识分子、技术人员、管理者)和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作贡献的资本所有者,这是对《宣言》的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因为人民范围的拓展,为什么人的范围也就拓宽了.就是说,的奋斗目标不仅要满足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应该为社会主义事业积极作贡献的资本所有者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安全保障.我们知道,资本所有者不是不能实现美好生活需要,而是担心资本收入的正当性;劳动者不担心他们劳动收入的正当性,但是忧虑依靠与劳动力价值相当的劳动收入能不能充分满足美好生活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似乎表明,劳动者仅仅依靠他们的劳动收入,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程度是不高的;资本所有者依靠他们的资本收入,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程度却是非常高的.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新问题新矛盾,也是《宣言》中没有提及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则有背于《宣言》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而奋斗的初衷.因此,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中,就需要通过创新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把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这是无产阶级共产主义运动遇到的前所未有的问题,因而是对《宣言》的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思想的深化和发展.

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同《宣言》的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而奋斗的理念相比较,二者之间是存在一定差异程度的.这种差异程度不是前者对后者的违背,而是前者对后者的继承和发展.从《宣言》关于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论述来看,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和有计划地发展生产力,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提供物质条件;二是彻底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本主义制度,保障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得以实现;三是废除旧的分工制度,保证每个人的劳动得以自由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不再是从物质条件上满足人的自由发展,而是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各方面满足人的自由发展;不再是通过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的方式保障人的自由发展,而是需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保证社会各阶层人的自由发展;不再是通过劳动的自由发展保障每个人的自由发展,而是从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各项活动(不完全是劳动活动,也包括享受活动)保证人的自由发展.就是说,满足人的美好生活需要,更能体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从这种意义上说,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理念中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对《宣言》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内涵的深化和拓展.

《宣言》是以发展物质生产力的方式,把生产发展到能够满足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所需要的规模;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理念的美好生活需要,不只是需要发展物质生产力,而且还需要发展文化生产力、政治生产力、社会生产力和生态生产力,发展的内涵较前者有大幅度的拓展.人的自由发展固然要受物质生产力的制约,但也受文化生产力、政治生产力、社会生产力和生态生产力的影响.以人民为中心的美好生活需要之所以说是对《宣言》的每个人自由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就是因为这个道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己经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需要我们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中国充分认识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主要矛盾,并致力于解决这一社会主要矛盾.经济建设上,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提高供给能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政治建设上,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的权益.文化建设上,繁荣兴盛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丰富的精神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社会建设上,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完善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体制机制,保护人民的财产权、人身权和人格权,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有保障.生态建设上,打造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可以说,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是通过建设平衡充分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因此可以认为是对《宣言》的发展生产力、保障人的自由发展思想内涵的深化和丰富.

最后,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内涵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有机体.以人民为中心,首先就得摆正位置,那就是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这不仅要从思想上而且也要从行动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同时,要保障人民的主体地位,就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得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得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之中;否则,人民的主体地位就难以得到保障.再说,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就得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也就是要把人民的美好生活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也就需要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由此可以看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理念的具体内涵是一种辩证统一的有机体,我们应当依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深化认识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理念的深刻内涵.

四深化认识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理念的当代意义

中国遵循《宣言》的基本理论,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难曲折的革命斗争,已经完成了无产阶级共产主义运动的两个步骤,即推翻封建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自己的政权和运用国家政权,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生产资料集中在国家和劳动群众手里的两个步骤.正在进行的步骤是,为了发展生产力,在扬弃传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上,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各方面由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向平衡充分的方向发展,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发展生产力,需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科学技术因素、劳动因素和资本因素等.所以,科学技术工作者、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等,都是发展生产力的积极贡献者.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马克思也认为,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能够大大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丰富物质财富.“随着大工业的发展,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少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和已耗费的劳动量,较多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内运用的动因的力量,而这种动因自身——它们的巨大效率——又和生产它们所花费的直接劳动时间不成比例,相反地却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14]在这里,马克思非常明白地道出了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能够提高生产力,增加物质财富的道理.不过,科学技术要应用于生产,需要资本发挥作用,没有资本的增加使用和创新使用,科学技术就難以应用于生产,生产力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机器承载着科学技术,如果没有劳动者使用机器(物质资本),科学技术和资本的作用也难以发挥出来.所以,发展生产力,需要科学技术、劳动与资本的共同作用,需要科学技术工作者、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的共同努力.不如此,生产力水平则难以大幅度提高.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完成《宣言》提出的“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的目标,就必须得扩大创造历史伟业的队伍,就必须得保障扩大了的创造历史伟业队伍的根本利益.深化认识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理念的理论内涵,拓展“人民”概念的理论范围,既使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时也使我们进一步地认识到要实现《宣言》提出的“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的目标,就需要拓展“人民”的概念.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否定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和生产资料私有者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实行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由于过快地“一下子就把现有的生产力扩大到实行财产公有所必要的程度”,生产关系难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单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计划经济发展了三十年,至1978年,我国扬弃了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为了发展生产力的需要,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目的就在于通过拓展创造历史伟业的队伍,即扩大人民的范围,大力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认为这就是深化认识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理念的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拓展创造历史伟业的队伍,扩大人民的范围,既是理论上的创新,也需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认识,更需要相应的制度安排作为保障.发展生产力,不只是需要发挥体力劳动者的积极性,也需要发挥脑力劳动者的积极性,还需要发挥资本所有者的积极性.通过深化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我们虽然认识到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劳动都是生产性劳动,都能创造价值,但是,资本作为一种物化劳动,不能创造价值,这是同前者相互差别的地方.前者因为创造价值,能够参与价值转化的收入分配,后者因为不能创造价值,如果参与价值转化的收入分配,就是对劳动的剥削.传统理论不支持资本参与价值转化的收入分配,资本所有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调动起来.所以,要调动资本所有者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作贡献的积极性,就必须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进行理论上的创新.深化认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内涵,也就内在地要求我们解放思想,创新理论.我们认为这是深化认识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理念的又一个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解放思想、创新理论只是保证资本所有者发展生产力的积极性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应有一定的制度安排,能够使资本占有一定的收益,形成一个激励增加使用和创新使用资本,提高生产力的体制机制.什么样的制度安排既能保证资本占有一定的收益,又不挤占劳动收入,保障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的积极性都能发挥出来,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制度安排否定生产资料私有制,不可能同时保障劳动者和资本私有者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混合所有制的制度安排,也不可能保证资本收入不挤占劳动收入,二者的积极性也不可能充分发挥出来.已经存在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社会现实,就说明了即便实行混合所有制的制度安排,资本收入挤占劳动收入的现象也不可避免.所以,需要创新理论和思想观念,探讨能够合理界定资本收入和劳动收入的所有制形式,以保障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能够担当创造历史伟业的重任,这也是深化认识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必须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建设,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理念的深化认识,正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理论成果,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和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的内容.所以说,深化认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对于贯彻执行十九大报告的精神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伟大纲领,它提出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理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以人民为中心,并拓展“人民”的概念和范畴,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根本遵循,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每个人自由发展理念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宣言》提出的要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必须发展生产力,但不能一下子把现有的生产力扩大到实行公有所必要的程度,需要逐步改造现有社会,创造必需的大量生产资料以后才能废除私有制的认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社会主義基本经济制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根本遵循,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体化为人民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各方面的追求,是对《宣言》的每个人自由发展内涵的拓展和丰富,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些理论问题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需要加快研究的范畴,也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理论内容.

五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理念的制度安排

《宣言》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第二步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生产资料掌握在国家和人民群众手中,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制度安排;第三步是作出发展生产力的制度安排,造就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质财富.中国领导全国人民,早已完成了《宣言》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第一步和第二步,奠定了一个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现在正在进行的是第三步,通过建立和完善发展生产力的制度安排,创造和丰富社会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生态财富,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努力奋斗.

我们知道,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理念的核心内容,一是依靠人民,让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共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各方面的成就,提供丰富多彩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生态财富;二是为了人民,满足人民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各方面的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所以,要实现以人民为中心,需要作出的制度安排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和完善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提供丰富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生态财富的制度安排;二是建立和完善收入分配的制度安排,保障人民平等地共享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各方面的建设成就,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扬弃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扬弃了传统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制度安排,就是充分依靠、充分调动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共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各方面建设成就的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基本上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八十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1]的事实就是最好的说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基本经济制度,应该说是最好的制度选择.

问题在于,要调动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需要建立和完善分配体制机制,使人民能够共享美好生活,形成能够激励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利益机制.具体来说,就是要建立和完善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提高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所有者创造历史伟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发展生产力,调动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国实行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相结合的分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积极作用.但是,因为缺乏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的理论上的合理界定,缺乏相应的所有制形式保障资本收入不挤占劳动收入,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出现.党的十九大之所以提出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体制机制的政策主张,就是为了使收入分配更加合理有序,形成和完善激励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体制机制.然而,要形成一个好的利益激励机制,就必须要有理论上的创新,以合理界定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的边界;就必须要有所有制形式上的创新,以保障合理的劳动收入归劳动者所得,合理的资本收入归资本所有者所得.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发展生产力,提供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生态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们先讨论合理界定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边界的理论问题.从理论上讲,劳动的贡献归劳动者所得,资本的贡献归资本所有者所得,应该是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的合理边界.劳动生产必要价值、绝对剩余价值(延长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工作日时间不变,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增加生产的剩余价值).三种价值的定义表明,这是劳动的贡献,应当归劳动者所有.除此以外,还有没有剩余价值可供资本占有呢?如果没有,资本所有者就不可能有创造历史伟业的积极性.马克思认为,除了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以外,还有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不是资本的贡献,需要深入分析.采用新方法的资本能够提高生产力水平,降低商品的个别价值.当商品以社会价值出售的时候,资本就可以获得社会价值高于个别价值的超额剩余价值.没有采用新方法的资本不能提高生产力和降低商品的个别价值,也就不可能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它要获得利润,就只有无偿占有劳动贡献的绝对剩余价值或相对剩余价值.社会价值高于个别价值的超额剩余价值可以认为是采用新方法的资本的贡献,或者简称为资本的贡献.文献[15]对这个问题作了比较充分的研究,因此不再作讨论.如果超额剩余价值转化的收入可以认为是资本的贡献,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转化的收入可以认为是劳动的贡献,那么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的合理边界就有理论上的依据了.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就只是如何创新所有制形式,使得资本所有者只能占有超额剩余价值转化的超额利润,使得劳动者可以占有他们劳动贡献的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转化的收入.

总结:总而言之,这篇文章为关于理论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可作为时政相关论文开题报告写作参考和职称论文写作文献资料.

理论引用文献:

[1] 理论创新和时政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理论创新和时政方面有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2万字
[2] 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时政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时政方面学年毕业论文范文2000字
[3] 人力资本理论和时政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人力资本理论和时政类论文范文8000字
《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认识和制度安排》word下载【免费】
理论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