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发表 > 文章内容

数学课题论文范文参考 数学课题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数学课题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28

数学课题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数学课题论文范文参考:初中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课程研究
  2. 第二篇数学课题论文样文:高中数学新课程实验教科书使用调查研究
  3. 第三篇数学课题论文范文模板:数学探究学习研究
  4. 第四篇数学课题论文范例:课堂教学中的PCK研究
  5. 第五篇数学课题论文范文格式:数学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发展研究

★100篇免费数学课题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为您写数学课题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的优秀范文格式模板参考,【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数学课题论文范文参考:初中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课程研究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之外,设置的全新的内容领域.该课程领域是否有必要设置实施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原因是什么如何进一步改进这些问题都是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普遍关心的焦点话题,是“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课程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立足我国当前初中“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程实施的实际,运用问卷调查、测试、深度访谈、座谈、内容分析法与统计分析法,深入课堂教学中,在教科书不同版本的比较分析中,在不同地区的对比调查测试中,比较全面深入地调查初中“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课程实施现状,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在初中阶段设置“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必要性、意义和价值,进而,提出改善初中“实践与综合应用”的一系列对策.

研究表明:

1.在初中数学课程中设置“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很有必要

调查结果表明,92.9%的初中教师认为开设这一领域课程有必要.被访教师普遍反映,该课程在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数学价值,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等方面是有效的,因而有必要设置该课程领域.对课改与非课改学生的调查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学习该课程,是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识、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基本途径,也是提高学生的较高层次的数学归纳、类比推理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对于重视该领域的学校而言,《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该领域的课程目标,能够基本实现.


https://www.mbalunwen.net/yishi/089047.html

2.初中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程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实施课程与理想课程间

存在较大差距.其主要原因来自评价、课程资源、课程目标、课程组织教师与学生对该领域的课程实施并不重视.教师对课程目标的认识泛泛,不准确.绝大多数教师仅部分实施教材中的“课题学习”,从初一到初三,教材中“课题学习”的实施数量由多到少.一些优秀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开发课程资源,改造教材中的“课题学习”,并探索合适的教学方式,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多数教师的教学方式随意化,教师对教学关注点认识不清,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过小.总结与评价教学内容粗略、质量不高.较多教师的教学效果在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的理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非常规问题能力等方面不明显.人教版、华师版、北师大版三个版本教材中“数学活动”、“课题学习”栏目的有些课题较好,内容注意了贴近学生生活和认识水平,可以让学生体会数学思想,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开阔学生的视野,引领学生用数学的思考方式细致地观察周围生活.但是,为数不少的课题,其研究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看似贴近,实际较远,为数众多的课题不仅缺乏可操作性,而且,其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并非核心内容,其数学内涵上的价值不大或不清晰,教材中的课题,在知识综合类型、直接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思考方式、数学思想的选择和编排上,缺乏层次性(七年级、九年级的课题学习差异不大)、连贯性,从图文编排来看,图表还需精选,文字还需精炼,以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题的易读性,突出课题的价值.

从理想课程的角度看实施课程,二者在课程目标、内容,教学形式、效果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原因在于四个方面:首先,中考评价制度不合理,对于该领域的内容,现行的中考无法考察其目标的达成效果,其次,学校的组织管理措施不完善,受访学校普遍缺少有效实施该领域的制度、措施,再次,教师的教学缺少有参考价值的优秀教学案例集,教材的编制缺少好的课程资源,同时,教师和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和能力水平不高,最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于该领域的课程目标,刻画描述得不具体、可操作性差,而现行教材中的课题的数学内涵价值不大或不清晰,内容编排缺乏层次性.

3.研究的启示:基于课程实施现状及主要原因,我们从评价、资源开发、课程目标、课程组织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初中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课程相应的对策,具体为:

(1)进一步完善现行的初中数学评价制度,增加对于该领域考察的中考要求.

(2)科学开发课程资源,建立有参考价值的优秀教学案例集.即收集、提炼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学习、数学活动方面的优秀案例,把省时高效的教学案例作为该领域课程融入其它领域课程常规教学中的重要课程资源,同时,进一步科学开发课程资源,编写有参考价值的优秀教学案例集.

(3)显化课程目标,建立课程选材标准、组织要素、组织方案,增强该领域课程的可操作性.即确定经教学实践检验的可行的课程基本目标和核心目标,并通过课标和教材的编写显化课程基本目标和核心目标.依据课程基本目标,确定课程选材标准、组织要素,建立课程组织方案,以此为依据改编教材,加强学校的组织管理,从而增强该领域课程的可操作性.与其同时,应完善教师培训内容和方式,提高教师培训质量.在调查、访谈和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认为,“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课程的核心在于“积累学生直接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方式”,而课题所涉及知识的综合类型、数学思考方式、数学思想、直接数学活动经验,课题背景、开放类型及程度,是“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课程组织的关键要素.

(4)亟需进行《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及相应的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实践与综合应用”的修改完善.

本研究的结论对于完善初中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课程设计和实施理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第二篇数学课题论文样文:高中数学新课程实验教科书使用调查研究

高中教育是是初等教育通往高等教育的桥梁,也是两者衔接的关键阶段,有些国家甚至把高中作为大学预科,所以,任何国家的高中教育改革都非常谨慎.在高中课程改革过程中,除了理念的革新,教科书的编写与使用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因为教科书是策划改革者思想的体现,是新课程的载体,是教师实施新课程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权威资料.

2004年我国开始试用高中数学新教科书,2010年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与西南大学对高中新课程教科书的使用进行调查.本研究的选题背景总课题“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科书使用调查”的子课题“高中数学新课程实验教科书使用调查”,这是继“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教科书使用调查”之后对教科书的使用进行的一项调查.对高中数学教科书进行使用调查研究,发现并进一步再认识新教科书的特色、优势、在编写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利于在教科书改革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教科书的编写质量,强化特色,提高使用效果,从而稳步推进高中课程改革.

本研究的理论价值在于:丰富高中数学教科书编写和使用的有关理论研究,有利于提高数学教科书的质量和使用效果.在一般性地教科书使用调查的基础上,探寻出针对高中数学教科书使用调查研究的维度,这是进行本调查研究的根本,也是提高高中数学新教科书使用效果的必经之路.

本研究的实践价值在于:明确高中数学教科书使用调查的内涵,找出高中数学新课程教科书编写与使用中的问题,为师生有效使用教科书提供有意义的实践性指导,同时为新教科书的修订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意见,也希望能够为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修订尽微薄之力.

本研究采取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在对高中数学教科书的历史变迁及国内外对教科书的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编制了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通过实地调查,对师生认可高中数学新教科书本身的情况作了统计.通过均值比较,统计了不同类型群体的师生在认可新教科书及使用新教科书方面的一些统计意义上的差异性,使本研究更具有科学性.通过访谈和课堂观察深度了解了新教科书本身及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本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1)教科书的编写理论基础;(2)高中数学教科书使用调查的维度确定;(3)高中数学教科书使用调查的结果统计与分析;(4)高中数学教科书使用过程中凸显的特色、问题与矛盾;(5)修订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教科书及教科书使用的建议等.

论文的主要框架结构包含七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中主要阐述了研究课题的由来,研究的意义与价值以及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文献综述”主要阐述了国内外有关教科书编写、使用以及有关评价方面的成果和发展动态.第三部分“高中数学教科书编写与使用的理论基础”主要阐述了教科书编写和使用的基础理论;数学课程设计的原则;数学教科书与数学课程的关系;教科书与师生的关系等;数学教科书的功能与价值.第四部分“高中数学教科书使用调查的维度确定与调查问卷设计”主要阐述了高中数学教科书的使用调查应该从哪些维度展开;本研究调查问卷的设计与信度、内容效度等.第五部分“高中数学新教科书使用调查的结果统计”主要从三个方面对问卷的结果进行了统计:样本的基本信息;师生对教科书的认可指数统计、师生对教科书内容及使用的均值比较.第六部分“高中数学教科书的特色、问题”主要阐述了高中数学新教科书的特色、使用过程中凸显出的问题与矛盾.第七部分“建议”主要论述了进一步修订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与教科书的建议.论文的最后指明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后续要开展的研究.

本研究的发现与结论:(1)师生对新教科书的主体内容认可指数较高,部分内容并不适合当前的教学现状;(2)学校类型以及学生的成绩是造成师生对新教科书认可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3)新教科书具有很多新的特色,如:理念新颖、注重应用、注重过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等.(4)新教科书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与矛盾,如衔接的问题给新教科书的使用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拓展性课程资源存在高评价与低使用率的矛盾;师生对数学教科书教育价值认识的偏移等.

对此,我们提出建议:(1)课程制定者:进一步审视并明确高中数学教科书的价值定位,进一步推进教科书编写与使用的多样化与一体化;(2)教科书编写者:平衡增加内容与删除内容关系,在教科书适当的位置增加引申链接,增强课外资源的可操作性;(3)高中数学教师:克服不利于教科书使用的教学惯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使用过程中要充分认识高中教育价值的多元化;(4)新课程培训部门: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包括培训主体的针对性和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另外高师数学教育专业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以满足高中数学新教科书使用的需求.

数学课题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数学课题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3000字学年论文、2000字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1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数学课题方面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数学课题论文范文题目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1)内容创新:本课题切合国家基础教育的迫切需求,在国家层面上进行高中数学教科书的使用调查研究在国内具有新近性,所以对高中教科书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本身就是一项新的研究工作.(2)方法创新:利用统计的方法以及数学的工具对高中数学教科书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质的分析与量的统计相结合,提高了研究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1)结论推广范围有限:由于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师生对教科书的认识亦是如此,所以对本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和得到的结论推广范围有限.(2)样本数量有限.对高中数学教科书的调查研究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而本研究为个人型的研究,受个人人力资源条件,调查的数据样本有限.另外由于本人学识和研究能力所限,亦还没有对所得到的数据做进一步更为深入的分析与建模.

第三篇数学课题论文范文模板:数学探究学习研究

探究学习是当下颇受关注的学习方式之一.数学学科基础上的探究学习有其自身的特征,相关针对性的研究还较为薄弱.由于解题学习是数学学习的突出特征,而有效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实质上表现为一个探究过程,这决定了不应将数学探究学习窄化为单一的“专题性问题的研究”.数学探究学习有着自然、普遍的一面,隐喻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意境,但也不能因此而将其作泛化理解.基于对窄化和泛化现象的反思,进行数学探究学习的理论构建和实践探索,是本课题研究的突破口和推进轴.

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基本方法,首先对数学探究学习的理论基础进行了一定的前提性反思;然后基于数学学科的学习特点,构建具有数学特色的探究学习基本理论,特别是对过程理论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同时展开了较为系统、全面的相关实验研究;最后在反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数学探究学习及其指导理论.

研究的特色之处及主要成果: (1)对数学学科基础上的探究学习特点的探讨 数学探究学习有其个性化的特点,突出表现在:数学思维的深层次参与,数学直觉的作用,探究内容的丰富性,解题探究的主流性等方面.

(2)数学探究学习过程理论的构建 构建探究学习的过程理论是本研究的特色之处.欲将数学探究学习有效地落在实处,应当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把握好几个关键要素:过程知识,数学推理,自我监控,过程评价等.

(3)调查实验研究的主要发现 调查实验研究获得了诸多重要的发现,概括起来主要有:①探究学习是师生“心仪”的数学学习方式;②教师在指导数学探究学习时容易出现一些“合理”的偏差;③学生参与数学探究活动的被动性;④基于过程要素的“累积·,探究”学习方式是行之有效的;⑤开展数学探究学习具有潜在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此外,在对调查实验研究的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数学探究学习的学生参与策略和教师指导策略.

第四篇数学课题论文范例:课堂教学中的PCK研究

教师的专业知识应该是改革的一个基点,任何教育改革都需要首先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使用了什么样的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知识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本论文主要研究初中数学教师在每节课上,使用了什么样的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具体地说,本研究有两个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使用的PCK有哪些不同的成分这些不同的成分对教学的影响机制是什么

本研究定义PCK是特定的学科内容知识、教学法知识和情境知识的整合或转换.PCK的主要成分有两种:教师学科教学的统领性观念和特定课题的学与教的知识.学科教学的统领性观念包括学科内容的知识与教学目的的知识两类.学科内容的知识指中小学的一门学科的主要概念、方法和学科性质的知识与信念,教学目的的知识指在不同年级水平上最有学习价值的知识与信念.特定课题的学与教的知识包括学生理解的知识、内容组织的知识、效果反馈的知识和教学策略的知识四类.学生理解的知识,主要指学生对特定课题的理解的起点,理解的模式,理解的层次,典型的误解,内容组织的知识,主要指特定课题在学科体系中的来龙去脉及其定位,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效果反馈的知识指学生学习特定课题的效果评测及其调整学习方式的知识,教学策略的知识,主要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的表征与呈现手段,学生学习活动设计的知识.

本研究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兼顾了内容与过程,既考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又考察学习的过程.学习过程分为五种数学活动,分别为问题解决、推理与证明、关联、表征和交流.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上海市的15位初中数学教师,采用录像带观察作为研究工具,一共讨论了这15位教师的16节课.原始的数据资料是通过录像带收集的,主要关注教师在课上使用的PCK及其导致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习结果.

本研究发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了上述六种成分的PCK.这六种成分对教学的影响的机制是不同的.学科内容的知识与教学目的的知识共同决定了特定课题的教学价值,回答了为什么教的问题.学生对特定课题理解的知识关注的是教给谁,他们将怎么学的问题.内容组织的知识划分了学科内容的层次,确定了特定课题的教学定位,回答了教什么的问题.教学策略解决怎么教的问题,是按照学生怎么学及相关课题是如何关联的来确定的.效果反馈的知识回答了教得怎样的问题,及时让学生知道学习的结果,消除学生的误解.

本研究的发现支持PCK的各种成分是相互缠绕的观点.学科教学的统领性观念对特定课题的学与教的知识起着导向作用.特定课题的学与教的知识不断积累,经由量变到质变,也会重组学科教学的统领性观念.

根据本研究的结果,研究者建议在未来的研究中,对典型课题的各种不同的教学录像带进行分析,概括出每个课题的普适性的PCK.

第五篇数学课题论文范文格式:数学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发展研究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TPACK)是教师使用技术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为了发现一条有效的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发展途径,研究者开展了一项教师发展实验,并探讨了如下两个问题:(1)通过一项教师发展实验,数学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有何变化(2)如何发展数学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

参加实验的数学师范生共13人(2男,11女),他/她们和研究者一起共同组成了一个“教研组”—-TPACK研究小组.研究者为他/她们开设了一门整合了技术(Fathom动态数据软件)、教学法和学科内容(统计分布)知识的数学教育课程(TPACK课程).在实验前期和实验中期,研究者组织所有参与者分别进行了两次模拟课堂教学,并在实验后期挑选了三个优秀师范生T1(女),T2(男)和T3[(女》进行了第三次模拟课堂教学.最后,研究者组织这三个师范生与两个在职教师一起进行了一次真实课堂教学,即师范生与在职教师“同课异构”活动.模拟课堂教学和真实课堂教学都围绕同一个课题——高中数学选修2-3“正态分布”.

研究者使用深度访谈、课堂观察和录像以及文档收集等方法收集数据(包括:教学录像、访谈录像、教案、课件、教学反思报告和TPACK总结报告等),并运用计算机辅助质性数据分析软件——NVivo分析数据,最终以个案报告的方式呈现了三个师范生T1,T2和T3的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在实验过程中的变化.

研究发现:(1a)三个师范生的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目的的统领性观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师范生T1从强调兴趣为主转变为关注理解为主;师范生T2从关心教师为主转变为关心教师和学生并重;师范生T3从比较模糊的关心兴趣和理解,到更加清晰的关心兴趣和理解.(1b)三个师范生的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课程资源和课程组织知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师范生T1,T2和T3都从使用各科通用信息技术(例如,PowerPoint)为主,转变为使用学科专用信息技术(例如,Fathom动态数据软件)为主.其中,师范生T1和T2能够通过现实情境将课程内容有机的组织起来.(1c)三个师范生的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表征知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师范生T1,T2和T3都能采用更加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策略,并且都能够更加合理的运用图形图像和现实情境的教学表征.(1d)三个师范生的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学生理解和学生误解知识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不够明显.师范生T1,T2和T3都能够认识到理解学生的想法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对于学生具体存在哪些典型的理解和误解则了解不多.(2)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的发展经历了一条理论提升和实践探索相结合的途径——学习TPACK课程,参加“同课异构”活动.

该文是数学课题论文范文,为你的写作提供相关参考.

数学课题引用文献:

[1] 初中数学课题研究论文选题推荐 初中数学课题研究毕业论文题目怎么定
[2] 数学课题专业论文选题 数学课题专业论文题目怎么拟
[3] 数学课题专著参考文献 数学课题参考文献怎么写
《数学课题论文范文参考 数学课题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数学课题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