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发表 > 文章内容

本科英语专业论文范文参考 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本科英语专业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22

本科英语专业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本科英语专业论文范文参考:本科英语专业技能化口译教学的实证研究
  2. 第二篇本科英语专业论文样文: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主体交往体系建构研究
  3. 第三篇本科英语专业论文范文模板:我国翻译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
  4. 第四篇本科英语专业论文范例:本科阶段口译能力发展途径研究
  5. 第五篇本科英语专业论文范文格式:晚清商务英语教学源流考镜

★100篇免费本科英语专业论文范文,为你的写作提供相关参考,可用于本科英语专业方向的硕士论文和本科论文写作参考研究,每一篇都是经典优秀的范文格式模板,【赶紧阅读吧!】

第一篇本科英语专业论文范文参考:本科英语专业技能化口译教学的实证研究

众所周知,课程性质的准确定位是一门课程教学设计的行动指南,也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然而,目前国内口译界对本科外语专业口译教学的定位却存在很大争议,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本科口译教学是“翻译教学”的一部分,与语言教学存在很大差别.语言教学培养的是语言交际能力,而口译教学是利用已经获得的语言交际能力学习培养口译技能.口译的性质决定了口译教学内容.持这一观点的人主张推行“技能化口译教学”,强调“以技能训练为主、语言训练为辅”(刘和平,2001a:30,蔡小红,2001a:325,仲伟合,2007:6).另一种观点认为,本科外语专业的口译教学属于“教学翻译”范畴(鲍川运,2004:27,穆雷2008:42).他们主张口译教学的定位必须考虑学生的外语语言水平、教学课时数和学生人数等诸多综合因素.由于多数学生的外语能力远未达到交替传译的训练要求,且口译教学课时数又相当有限,因此,他们认为本科外语专业的口译教学应定位在“教学翻译”.它是外语教学的一个有益的手段,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外语语言应用能力.有人倡导本科外语专业的口译教学应以“外语为主,口译为辅”.如果置学生的外语能力于不顾,仅专注口译技能训练,学生的口译能力难有实质性的提高(杨承淑,2005:33,张吉良,2008:93).

针对本科英语专业口译教学定位的这一争议,本论文尝试通过实证研究来回答这个问题.本研究以Gile(1995)的“口译认知负荷模式”和Anderson(1995)的“认知学习及能力发展模式”为理论基础,以塞莱斯科维奇、勒代雷(2007)和刘和平(2001)等人所提出的“翻译教学”策略为实践指导,通过对实验班的技能分解训练,来验证“技能化口译教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其旨在探索本科外语专业的口译教学的定位问题.

本研究主要探讨两个问题:(1)实施“技能化口译教学”能否有效提高本科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译能力(2)了解学生对“技能化口译教学”的看法以及专项技能训练的教学反馈意见.其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内容:1)学生对“以技能训练为导向”的教学方法的总体看法, 2)学生对某些专项技能训练的评价和反馈意见,3)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对口译技能的提高所产生的效果.

本研究在设计中,采取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测试、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工具来展开各项研究.在定量研究上,本研究的被试为本科英语专业大四学生,实验班与控制班各45人.实验的前测和后测的结果构成了定量研究的实证数据.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确定实验班与控制班在前测和后测成绩中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在定性研究上,本研究对实验班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问卷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技能化口译教学”的看法以及专项技能训练的教学反馈意见.访谈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问卷调查的情况,掌握调查结果背后的真正原因.访谈采取了“半结构式”的访谈形式.

本研究的实验结果的主要发现:1)在定量研究中,实验班后测的总体成绩平均分(75.56)比控制班的平均分(70.36)要高,其成绩有非常显著差异(p等于.000).在分项成绩比较中,实验组在“信息转换/完整性”、“准确程度”、“语言表达”和“应变能力”等四个分项成绩中,平均分都比控制班要高,且成绩均存在显著性差异.2)在定性研究中,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技能化口译教学”持积极态度,赞同英语专业的口译教学应“以技能训练为主,语言训练为辅”的教学原则.3)在对某些专项技能训练的评价和反馈意见中,多数学生认为:“口译记忆”是最难提高的口译技能,“无笔记听辨训练”有利于掌握“信息点捕捉”技巧和“听词取意”方法,“信息‘组块’化”和“语义记忆法”是使用最为频繁的记忆方法,“意义的阐释”是口译表达中最重要的“变通”方式,笔记记录方式的选择则“以源语语言记录为主”.4)通过“校园口译学习网站”平台,开展“课前主题准备”和“课后自主练习”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可减轻学生的语言能力不足而带来的技能训练压力,并提高学生的口译训练量.

本科英语专业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本科英语专业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2500字自考毕业论文、3000字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0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英语专业学科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本科英语专业论文范文选题

本研究的理论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本科外语口译教学应定位在翻译教学.口译教学的本质特性是由口译的特点、运行程序和思维规律等内在因素所决定的.外在因素不能改变口译教学的本质特点.第二,“技能化口译教学”符合口译教学的内在规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译能力和水平.尤其是“技能的分解训练”方法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单项任务的处理能力,较好地实现注意力的有效分配,减少“漏译”或“错译”现象的出现,提高信息转换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这种教学方法在训练初期尤其见效,因为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薄弱点,使训练更有针对性,目标更加明确.

本研究实践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合理的教学设计可以解决本科“技能化口译教学”中的突出矛盾.采取“译前主题准备”、“课堂技能强化”、“课后自主学习”的“三步骤”教学方案,充分利用“校园口译学习网站”的网络资源,可减轻因学生的语言水平不足和课堂的教学课时不够而给“技能化口译教学”带来的影响,有效提高技能的训练效果.第二,科学的训练方法是口译技能提高的关键.本研究在教学实验中总结了以下几点: 1)“无笔记听辨训练”对于口译初学者来说非常重要,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捕捉”和“听词取意”能力,2)口译“笔记训练”应安排在“无笔记听辨训练”和“记忆训练”之后,这样训练效果会更好,此外,口译笔记训练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引导学生从“以源语语言记录为主”朝“译语+符号”记录方式过渡,3)表达训练过程中,动态的语篇意义的变通训练比静态的语言层面变通训练更为重要,4)英译中训练和中译英训练应有所侧重和区别.英译中训练应侧重于听辨理解训练,主要目标是“听音辨意、得意忘言”的训练,以及信息点的捕捉、关 键 词 记忆等训练,中译英训练应侧重于表达训练,主要是各种“变通”手段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口译表达能力.第三,正确的教材选择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口译教材应突出“主线技能性”、“编排科学性”、“内容真实性”和“信息多样性”等特点,不应与传统的语言教材混为一谈.第四,合格的师资力量是教学质量提高的保证.在教学理论上,口译教师必须熟悉掌握口译程序、各项技能的认知规律和特点,以及口译技能的训练原则和方法,否则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技能化口译教学”.在教学实践上,“技能化口译教学”特别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强调教师应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教师要发挥“教学者”、“示范者”、“组织者”和“评价者”等多重角色的作用.

总之,本研究尝试通过对本科英语专业的“技能化口译教学”实验与调查研究,来探索口译教学的本质特点,寻找口译教学的规律,探讨本科口译教学的定位问题.但是,由于参加教学实验和调查研究的人数较少,规模较小,时间较短,因此实验结果的代表性还不够广泛.因此,本研究期待在更大范围内,有更多的同行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口译教学展开进一步研究,以使“技能化口译教学”得到进一步验证,并在此基础上把它推广应用,提高我国大学英语专业方向的口译教学质量.

第二篇本科英语专业论文样文: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主体交往体系建构研究

本研究以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主体交往为研究对象,宏观上着眼于多元、动态和开放的教学主体交往体系的建构,微观上则从具体的参数着手,包括交往主体、交往过程、交往目的、交往*客体、交往环境和交往模式等.

研究始自于对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现状的描写性探讨,将调查结果与穆雷老师1999年的调查结果相比较,总结其历时性嬗变,得出的结论是: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在教学材料、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测试评估和师资等方面,实现了跨越性的发展,但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其跨越性发展与教学效果之间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教学主体是教学活动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将主体交往体系的建构作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富有积极意义.建构健全的主体交往体系必须始自于观念的变革,这种变革首先表现在教学过程观和教学主体观上.我们对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背景的翻译教学过程进行了延伸,提出整体观观照下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把传统的单/两极翻译教学主体拓展为多极主体,包括教学操作主体、调控主体、组织和管理主体等等.经过考察发现,这些主体之间存在严重的交往缺失和不足.

传统翻译能力结构在范畴等级方面往往缺少基本范畴层次,对于以教学交往为取向的翻译能力可以进行再范畴化,形成完备的包括上位范畴、基本范畴和下位范畴的能力结构.以翻译能力的再范畴化为基础,翻译教学主体的交往目的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一定层次的本体性、条件性、实践性和评价性翻译能力.翻译能力具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前一阶段的翻译能力是发展后一阶段能力的“支架”,对学生某一阶段中的翻译能力培养目标应遵循“最邻近发展区”原则进行定位.

翻译教学内容是教学主体之间开展交往的最为重要的*客体.以交往目的为参照,以翻译教学内容为载体的交往*可以分为条件性、本体性、实践性和批评性*,分别对应语言/文化/知识、翻译理论、翻译实践和翻译批评等教学内容,其选择设置要符合以下原则:合目的性原则、合规律性原则、所有主体参与原则、在主体交往中选择设置的原则等等.翻译教学主体交往*客体呈现出多层次、立体化和复合式的特点,不同模块既矛盾又统一、既独立又联系.

多极翻译教学主体的交往环境可以分为物理性、心理性和技术*往环境,与传统教学环境在交往主体、交往时空、主体与环境的关系上存在很大差异.多极翻译教学主体既融于交往环境又超越于交往环境.交往环境的创设必须遵循以下原则:整体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多极主体共同参与的原则、主体融入与超越原则、不同环境互补以及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原则.

翻译教学主体之间的交往组合主要有师-生交往、生-生交往、师生-翻译市场交往、师生-其翻译教学主体交往等等.

师-生交往的前提是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转换,师-生交往必须以复合过程(翻译教学过程和翻译过程)为导向、以翻译结果为旨归,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人本主义情感关怀,关注学生的心理以及性别等个体因素的差异,与学生进行深层次交往,而教育叙事为师-生交往提供了便捷的方式.

生-生交往主要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通过“组内合作-组际竞争-全班整合”三个环节进行,小组的划分采用“组内异质”和“组际同质”的方式.在生-生交往中,教师必须履行相应的角色,生-生交往具有独特的优势,应充分发挥这种优势.

师生-翻译市场交往的实现有以下几种方式:以真实翻译项目为*、模拟翻译情境、进行翻译培训和实习、引进翻译资格认证、实行合作师资、以翻译行业的纲领性文件为*等等.此外,师生还必须通过适当的方式与教学调控主体、组织和管理主体等开展充分有效的交往.

第三篇本科英语专业论文范文模板:我国翻译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

随着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翻译专业建设问题也逐步引起学界关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新兴的翻译本科专业建设进行研究有助于推进翻译学科发展,但遗憾的是,此类研究相对较少.鉴于此,本文运用文献法、访谈法、内省法等对我国翻译研究现状、翻译专业建设现状等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翻译学科定位、翻译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以及本科翻译教材编写、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测试与评估、师资培养、翻译大纲制定等问题,并针对所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翻译教学研究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本研究发现,我国虽然引介了部分翻译原著,但在对引介成果的转化和使用、翻译测试与评估、译员培训等方面尚有很大发展空间.翻译教学研究中思辨性成果较多,实证研究相对不足.学术交流方面虽然有几家翻译学术刊物,但在栏目设置、文章质量等方面都应有所提升,在学术研讨、翻译大赛等方面应该进一步发展.

本研究借助语言学、语言教学等理论,对翻译、翻译学、翻译专业、翻译能力等概念进行了梳理和界定,指出翻译既为两种语言之间信息转换的交际活动,也指译者或翻译产品.翻译学同时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可以大体分为普通翻译学、应用翻译学、翻译教育三部分.我国的翻译专业需要发展本科、硕士、博士等不同层次的教育,其中本科阶段培养一般性翻译通才,研究生阶段培养高层次翻译通才.翻译能力至少涵盖母语和目的语两个层面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翻译理论与实践之间为互动关系,翻译活动本身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结果.此外,本科翻译专业和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在培养目标、学时、教学要求、教学方式、教学评估等方面有所不同.

本研究建议我国翻译本科专业在课程设置上立足社会和个人需求,围绕培养目标,综合地域、学校特色和师资、办学条件等实际状况,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使所设置课程体现翻译的学科交叉性和实践性.在翻译教材编写、出版、评估和改写过程中,要有先进的编写理念,使其内容丰富,体例有所创新,保持教材引进与自编、学术性和普及性、市场需求和学习者需求之间的平衡.在翻译教学方面,坚持突出学科特点、以学习者为本、互动合作、问题探究、开放发展等教学原则,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形式、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依托、创设互动合作的学习氛围、鼓励翻译理论反思和实践技能训练.在教学评估方面,借助计算机、网络等手段,使社会评估与课堂教学评估,测试性评估和非测试性评估,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教学与测试相结合,提升评估的客观公正性.在翻译师资建设方面,坚持终身教育理念,除了传统的学历学位教育、学术会议等方式外,倡导校本培训模式,促进学科之间、教师之间的合作,建构教研梯队、提高教师的整体教研能力.在翻译教学大纲制定过程中,明确翻译的学科独立地位,遵循广泛性、实证性原则,确保其系统科学性.

本研究尝试借用社会语言学、语言教学、教育心理学等相关理念,援引大量最新资料,运用图表等形式阐明翻译专业建设中不同流程(如翻译、教材编写过程、翻译人才培养等)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从理论上分析翻译教学奠定了基础,同时将翻译与教育相结合,将互动主义、合作主义、人本主义等理念引入翻译教学,在一定意义上突破了翻译教学的语言学限制,对于具体教学研究有一定启示和参考意义.

第四篇本科英语专业论文范例:本科阶段口译能力发展途径研究

口译能力是口译研究和口译教学的重要课题,口译能力的发展路径具有阶段性的特点,阶段性是指口译能力习得需经历从新手到专家级别等不同的阶段.迄今口译研究多关注专家和新手口译能力的对比,但对介于二者的中间阶段则涉及较少.该阶段的口译教学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同时完成语言能力和口译能力的培养任务,是否能完成这个目标,如何完成,目前尚没有深入研究.此外,新手和专家阶段的口译能力有比较全面的对比和论证,而中间阶段的口译能力具有什么特征,培养方式具有哪些特点,目前仍缺少比较系统和全面的描述,现有的翻译本科专业则提供了一个观察此阶段的理想窗口.本文以认知心理学中技能阶段性的理论为基础,以翻译本科专业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描述该阶段的口译能力,完善对口译能力发展途径的认识,并基于对现有口译课程的分析,总结该阶段口译能力培养的特点,就如何优化此阶段的口译课程提出建议.

基于此研究思路,本文综述了口译能力的定义和内容及前人对本科口译能力的讨论,并总结出以下两点:一、整体而言本科阶段尚无法达到职业译员尤其是会议口译员的标准,翻译本科专业的目标应是口译能力的入门阶段或称基本的口译能力.二、入门阶段的口译能力包括双语交际能力和翻译技能两个方面,此阶段需要实现语言能力培养和口译能力培养这双重目标,国外的研究思路是以外语专业为参照,以翻译专业为研究主体,考察学生的口译能力发展途径,本文也将因循此思路,以外语专业为参照体,考察翻译专业本科生的口译能力,并在能力分析的基础上考察翻译本科专业的口译课程.据此,本文将研究问题确定为:翻译专业本科阶段的口译能力呈现哪些特点该阶段的口译专业课程呈现哪些特点,如何根据第一个问题的结果对课程进行优化为了表述方便,下文中将翻译专业本科阶段的口译能力简称为本科(阶段)口译能力.

根据上述研究问题,本文采取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实证研究为主要的研究途径,首先对本科口译能力进行评估,具体方案是:选择英语水平相近的翻译专业和英语专业四年级学生,让他们完成同一套口译试题,录下两类学生的口译表现,并邀请有经验的评分人分成两组,分别评估每个学生的译文,一组评估学生的信息传递,一组评估学生的口译表达,以分析学生在信息和表达方面的表现,据此推断其口译能力的特征.为了保证研究的代表性,本文从国内高校中分类抽取了4所学校(分别命名为甲、乙、丙、丁),在应用口译能力评估方案进行大规模实验之前,本研究者首先在丁学校进行了试实验,试图考察口译评估方案的信度和效度是否可靠.经过试实验的分析,本研究者发现该评估方案基本能满足要求,并对个别环节做了改进,对受试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做了进一步控制,最后应用于大规模的实验.

经过数据的采集、整理、分类和评估之后,本文的口译能力评估部分得出以下几点发现:就翻译技能而言,翻译专业学生的主次信息甄别能力、口译记忆技能、表述技能等技能运用比较娴熟,显示了一定的口译能力,但就双语交际能力而言,无论是语言的运用还是内容的表述,翻译专业并未体现出明显的优势,似乎表明现有的本科口译能力培养具有重翻译技能轻语言基础的特点.

结合口译能力的评估结果,本文继续对四所学校翻译专业的口译课程展开分析,参照前人对口译课程的研究,将课程要素分为课程内容、课程师资和课外练习这三个方面,研究方法为内容分析法和访谈法.本文基于数据得出以下研究发现:课程内容方面,翻译专业现有的课程注重对翻译技能的培养,技能模块无论课型、层次、课时都比较丰富,文化模块则以知识介绍为主,课时相对较少,语言模块的训练没有体现出翻译职业的特点和要求,师资方面,英汉口译课程均由汉语为母语的教师任教,没有以英语为母语的教师参与.语言课程教师大都由语言院系的教师兼任,教师的专业背景限制了语言课程与翻译职业的衔接,课外练习方面,翻译专业学生的练习时间普遍长于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强,练习材料更贴近职业口译实际,练习形式更加丰富,但学生反映练习时缺少教师的组织和指导,缺少对口译质量和语言质量的监控,缺少足够的练习资源,限制了翻译技能和语言能力的提高.本文结合口译能力的评估结果,在借鉴相关研究和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课程优化建议.

本研究对本科阶段的口译能力做了详细的描述,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本科口译课程的特点和不足,对如何优化口译课程,实现口译能力培养的阶段性目标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在理论层面,本研究的结论有助于完善口译能力发展路径的理论分析,丰富口译能力阶段性的研究内容,加深对口译能力培养的阶段性特征的理解,对于口译课程体系的构建和不同阶段课程的衔接有一定的启发,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除了设计本科生口译能力评估方案,还运用访谈、问卷调查、课程分析等定量和定性方法多角度分析口译课程,研究方法有一定的创新,在社会应用上,本研究是针对国内翻译本科专业培养现状进行实证研究的首次尝试,研究结果对口译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最后总结了研究的种种局限,并介绍了后续研究可能的方向.

第五篇本科英语专业论文范文格式:晚清商务英语教学源流考镜

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商务英语专业已正式进入本科专业目录,商务英语教学由自发最终走向了自觉.但我国商务英语教学史的全面、系统研究至今阙如.学界在对近代英语教学史的研究中,已零星地旁及晚清英语教学中便已出现了的商务英语教学的史实,这些记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商务英语教学史实方面的空白,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但尚缺乏以近代商务英语教学为专门对象的历史考镜和系统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务英语学界对近代商务英语教学研究意识的缺失,不利于我国完整的商务英语教学史的构建.鉴于此,本研究本着拂去历史尘埃、逼近历史事实、还复历史原貌的宗旨,对我国晚清商务英语教学的源流进行考察.

本文以晚清社会需求为背景,以晚清商务英语教学为切入点,以晚清商务英语教学发展史及商务英语教材为核心,以晚清商务英语教学不同主体、课程类别及教学法为脉络,既从宏观上勾勒晚清商务英语教学的全貌和发展轨迹,又从微观上聚焦晚清各教学主体进行的商务英语教学,并在上述脉络下探讨晚清商务英语语言的变迁及晚清商务英语教学与近代社会文化变迁的互动,较全面地考察晚清各类商务英语教材的演进、特点及编写依据和体例等,以窥其精微奥义.概言之,本研究首次对晚清商务英语教学进行源流考镜,主要研究问题如下:

第一、晚清商务英语教学是如何演进的?其演进呈现出哪些特点?

这一研究问题可细分为:晚清商务英语教学有哪些主体?各类商务英语教学的开展基于何种动因?各自的课程设置有何特点?各类学校开设的商务英语教学有何作用与不足?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晚清商务英语课程的属性是什么?晚清商务英语教育中是否有教育规划?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二、晚清民间非标准商务英语语言是如何起源、发展及消亡的?有何语言属性及社会文化涵义?

第三、晚清商务英语教材是如何演进的?有何特点、编写依据和编写体例?如何评价晚清商务英语教材?

本研究涉及语言学、历史学和教育学等多个相关学术领域,以英语教学研究为主线,借鉴历史学和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采取历史文献研究法,钩沉、爬梳、筛选、甄别、整理相关史料,对晚清商务英语教学源流进行考镜,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对晚清商务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本研究主要有以下发现和结论:

首先,关于晚清商务英语教学

第一、晚清商务英语教学主体和教学动因.晚清官办学堂的商务英语教学是在被动开放形势下采取的一种主动意识,教会学校的商务英语教学是一种利益导向下的世俗化与功利化的选择,民间商务英语教学是在一种以需求为导向的非正规教学.这种办学动因的差异性体现了晚清英语人才需求的差异性.

第二、晚清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及教学.(1)晚清官办学校出现了内容型商务英语课程教学和融商务专业知识于英语语言教学的端倪,其商务语言翻译实践开我国近代西方商学著作汉译之先河和商务经济类书籍汉译之新风.(2)晚清教会学校的商务英语教学从最初以内容为基础的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发展到语言技能和商务内容型商务英语教学,再发展到商务英语课程的全面拓展,最后到基于近代化职业教育的商务英语教学.(3)晚清民间商务英语教学以英语语言技能和商贸内容为主,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职业性和技能性.(4)清末学制改革使官办学堂商务英语教学日趋式微,但也使商务英语的职业教育成为可能.

第三、晚清商务英语教学属性、教学方法及教育规划.(1)晚清商务英语教学从前制度化教育转向制度化教育,存在着正规教学、非正规教学和非正式商务英语学习.(2)存在着技能型和内容型商务英语课程.(3)语法翻译法、古安系列教学法、内容教学法和洋泾浜英语教学法在不同学校得以采用,各具特定的历史时代性、适应性和交际性.(4)晚清商务英语教学在教育主体、课程设置、教材选用与编审等方面体现了一定的教育规划,其教育规划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

第四、晚清商务英语教学的影响及不足.其影响表现在四个方面:(1)开我国商务英语教学之先河,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需求导向性;(2)培养了大批社会急需的商务英语人才,见证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3)是我国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最早实践;(4)是晚清社会心态日趋开放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不足表现在四个方面:(1)官办外语学堂的商务英语教学只是零星地带有些许商务英语教学的性质或成分,并未形成有规模的普遍的现象;(2)教会学校的教学是教会教育传教的一种世俗化和功利化选择;(3)民间商务英语教学具有很强的自发性、盲目性、纯粹工具性动机;(4)基本未深入西学内涵,文化教育意识严重缺失,大多数学习者难以从思想层面引领近代化进程.

其次,关于晚清民间早期商务英语语言

第一、CPE与民间早期商务英语的关系.盛行于我国通商口岸的中国洋泾浜英语(CPE)具有明显的商务英语特点,是一种为口岸商贸服务的英语变体.

第二、民间早期商务英语的演变.(1)广州英语和上海洋泾浜英语分别是广州贸易制度和条约制度时期的中西商贸通用语.(2)CPE逐渐失去了其存在和发展的社会、物质及思想基础,最终退出中西商贸交往的历史舞台.

第三、民间早期商务英语的语言属性.(1)从社会语言学来看,CPE是不同语言集团在商贸往来中产生的贸易混合语,其产生方式有别于传统的语言谱系.(2)从二语习得的视角来看,CPE是一种有限的二语习得,其形成与*语的石化有相似之处;CPE的演变与发展基本符合*语理论.


https://www.mbalunwen.net/yishi/076891.html

第四、晚清民间早期商务英语的社会文化意义.早期商务英语打上了社会等级的烙印,折射出了早期中西商贸交往的轨迹和中国社会的变迁,反映了口岸城市对外语和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和态度的变化,反映了晚清社会的工具主义倾向和跨文化交际意识的缺失.

最后,关于晚清商务英语教材

第一、晚清商务英语教材的演进特点:从词汇会话集向写作及会话教材演变,从“汉字注音”向国际音标注音演进,从“词汇型”转向“句字型”,从CPE转向标准英语,从“准商务英语教材”转向专门的商务英语教材,学习方法从机械记忆转向摹仿、推类、循序而进.

第二、晚清商务英语教材的特点、编写依据和体例.(1)特点主要表现在:商务内容多样化,实用性强,便于自修,跨文化交际意识的萌芽,编写者水平较高.(2)对商务英语重要性的认识、对商务英语语言和商务英语学习的认识分别是其编写的实践和理论依据.(3)编写体例:以义类编纂法编写词汇集,以话题型散点式编纂法编写会话教材,以文选型类聚编写法编纂写作教材.

第三、晚清商务英语教材的重要意义:(1)满足了学习商务英语知识和掌握商务英语交际技能的需要;(2)是我国商务英语教材建设的滥觞,反映了晚清商务英语教材建设的启蒙诉求.(3)见证了晚清洋泾浜式商务英语语言的兴衰,实录了中国洋泾浜英语的大量语料;(4)反映了晚清商贸语言接触的历史和文化,是研究晚清中西语言接触和中西商贸文化交流史的重要依据.(5)对民国及以后的商务英语教材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晚清商务英语教材尚有诸多不足:(1)有些教材内容安排缺乏科学合理的思路;(2)所有教材缺乏语言学理论或外语教学理论的指导,教材内容缺乏深层次处理;(3)教材的用词、句式、风格、语气过于正式;(4)绝大部分教材缺乏助读系统;(5)多数教材较少涉及中西文化差异及跨文化商务交际.

本文对晚清商务英语教学源流的考镜,从宏观上梳理了其脉络和演进历程,勾勒了其发展全貌,从微观上考察了课程、教学法、教育规划、教材等,对晚清商务英语教学的影响与不足进行了评价,试图呈现一幅有血有肉的晚清商务英语教学发展的完整画卷.

这是一篇与本科英语专业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

本科英语专业引用文献:

[1] 本科英语专业论文选题 本科英语专业论文题目怎样定
[2] 大学本科英语专业方向论文题目 大学本科英语专业论文题目怎么拟
[3] 经典本科英语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本科英语专业专著类参考文献哪里找
《本科英语专业论文范文参考 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本科英语专业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