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怎么写 > 文章内容

医学翻译论文范文参考 医学翻译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医学翻译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08

医学翻译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医学翻译论文范文参考:传教士翻译与晚清文化社会现代性
  2. 第二篇医学翻译论文样文:中医病因学基本术语英文翻译标准的对比研究
  3. 第三篇医学翻译论文范文模板:生态翻译学视域下多文本中《伤寒论》英译探讨
  4. 第四篇医学翻译论文范例:近30年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的历程
  5. 第五篇医学翻译论文范文格式:中医典籍英译策略的探讨和研究

★本文收集了100篇免费医学翻译论文范文,都是免费优秀的相关论文范文,可以做为本科毕业论文和硕士论文以及职称论文写作相关范文格式模板参考文献,【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医学翻译论文范文参考:传教士翻译与晚清文化社会现代性

中国历史上,外国传教士大举来华传播福音发生在晚清两次中英*战争前后,外来传教士在华传经布道的同时又进行了大量的西学翻译,他们的西学翻译客观上多方面影响了晚清文化社会,推动了其现代化的进程,并在中国翻译史上留下丰富的西学翻译财富,因此,从第一次中英*战争前的19世纪初到五四运动的20世纪初的百年,被翻译史学界公认为中国历史上第三次翻译*.而在这第三次翻译*中,比起来自他国的传教士,来华美国传教士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其中代表性人物林乐知(Young John Allen,1836—1907)、丁韪良(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 Martin,1827—1916)以及嘉约翰(John Glasgow Kerr,1824—1901)更是以其独到的翻译目的、丰硕的翻译成果、广泛的翻译影响声名显赫,堪称来华美国传教士中的晚清译坛“三杰”.然而,虽然从20世纪初开始,国内史学界专家学者对外国传教士来华的活动有过研究,可他们的研究课题多半集中在他们所从事的宗教、教育、报刊、医疗、法律等领域;进入21世纪后,尽管国内学术界对外来传教士的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越了20世纪的研究,但从翻译的视角对其进行探讨的论文或专著仍为数甚少,即使有,它们也是微观有余而宏观不足,无以展示美国来华传教士西学翻译与晚清文化社会现代性关系之厚重主题.

医学翻译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医学翻译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3000字在职论文、5000字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8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医学翻译专业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医学翻译论文范文题目

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有两大方面:第一,通过梳理来华美国传教士在晚清译坛“三杰”林乐知、丁韪良和嘉约翰各具风格的西学翻译以及其他美国传教士在西学翻译,一方面展示来华美国传教士个体与群体在翻译领域的丰硕成果,另一方面阐释他们的西学翻译对晚清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文化、医疗、法律及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多视角揭示来华美国传教士西学翻译对中国晚清文化社会现代性的作用.

第二,在梳理了在华美国传教士林林总总的西学翻译成果之后,论文以当代翻译界所认可和接受的翻译目的论与翻译操控论为主线,从翻译理论层面解读和分析他们西学翻译目的、翻译意图、翻译方法、翻译手段以及翻译所产生的相应影响,以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超越、有所突破,推进我国对外来传教士的翻译研究.

针对这两大目的,本论文采用三种研究方法.具体而言,首先,以史为线,即以中国近代翻译史为主要线索,以晚清历史发展及中美文化交流为重要背景,将美国传教士不同类型的西学翻译置于晚清不同的社会、政治、思想、宗教、教育等发展史中,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加以仔细的考察.其次,以点带面,即以晚清在华美国传教士林乐知、丁韪良和嘉约翰在不同领域的、具有独自特色的西学翻译为论文主体构架,辅之以其他在华美国传教士的西学翻译,以期充分说明晚清时期美国传教士在中国第三次翻译*中的巨大翻译成就,及其与此次翻译*的掀起密不可分.最后,理论为基,即在分析晚清译坛在华美国传教士林乐知、丁韪良和嘉约翰的西学翻译三个案例以及其他美国传教士在中美文化交流中对晚清翻译的三大贡献基础上,用汉斯·,弗米尔(Hans Vermere)的翻译目的论(Skopos Theory)与安德烈·,利弗威尔(AndreLefevere)的翻译操控论(Manipulation Theory)对他们的西学翻译目的或意图、翻译策略、翻译方法、翻译产生和翻译影响从理论上做进一步深入的阐述.

晚清文化社会现代性是本研究中关于外来传教士西学翻译的切入点,解决的是来华美国传教士翻译“三杰”林乐知、丁韪良、嘉约翰以及其他美国传教士译家在近百年不同时期的西学翻译在多大程度上是否真正全面体现、反映和推进晚清文化社会现代性的问题.如果说以“三杰”为代表的美国在华传教士翻译三大家分别在上海、北京和广州的西学翻译构成晚清译坛的三足鼎立之势的话,那么其他分散在中国各地的美国传教士或是在“三杰”影响带动之下或是个人有意识自觉进行的西学翻译在晚清翻译领域构筑起了近代中国翻译的庞大基础.这种颇具代表性的个体翻译加上具有广泛性的群体翻译展示了一幅富有美国特色的晚清西学翻译全景图,在中国近代翻译史上留下丰富的翻译遗产,为解释或阐述本研究中的晚清文化社会现代性的主题提供了足够的译史与译学依据.

本研究的对象是晚清译坛美国传教士翻译“三杰”以及其他在华从事西学翻译的美国传教士.列举和分析的翻译材料收集自国内外近代翻译家、翻译史学家、史学家前辈们所留下关于外来传教士西学翻译的丰富史料.针对晚清文化社会不同领域的现代性问题,论文先是对美国在华传教士不同的西学翻译史料加以分门别类地梳理和阐述,进而以弗米尔的翻译目的论为理论基础重点阐释译坛“三杰”的翻译目的及其翻译目的所决定的翻译意图、翻译方法与翻译手段等翻译策略,然后以利弗威尔的翻译操控论为理论基础从广阔的文化背景研究分析他们的西学翻译,探讨他们的西学翻译与晚清文化社会的关系及其译著对晚清社会现代性的影响.

本论文从丰富的翻译史料基础上的分析与阐述得出以下的结论:首先,姗姗来华的美国新教传教士后来居上,超越了他国来华传教士,确切地说,就西学翻译的整体成就而言,他们比起他国前辈们在中国近代翻译史上的西学翻译方面奉献出更丰富的成果,对晚清文化社会产生更广泛的影响,其西学翻译在晚清也更具现代性.其次,美国传教士在晚清译坛“三杰”各自的西学翻译都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其成就既非他国外来传教士可企及,也非美国同行所能比拟,因此,论文作者认为:这译坛“三杰”的翻译所形成的鼎立三足是中国历史上第三次翻译*的稳定三角支点.再次,如果说这三个晚清译坛杰出的传教士翻译大家的翻译成果尚不足以全面反映中国近代翻译史上美国传教士的巨大成就的话,那么分布在中国各地其他美国传教士的西学翻译之总和在中国近代翻译宝库中应占有一席之地,并以此为支撑全面反映西学翻译.最后,在晚清外来传教士翻译活动的近百年历史中,不论在哪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不论是处于哪个特殊的社会变革中,不论是哪个特别的美国传教士译者从事西学翻译,不论是他们的翻译目的如何,不论他们在翻译实践中应用什么样的翻译方法、翻译手段等翻译策略,不论他们翻译什么样的西学作品,不论他们的译著对晚清文化社会现代性的方方面面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所有这些均可用当代为翻译界所广泛认可且普遍接受的翻译目的论与翻译操控论加以阐释和分析,使其貌似杂乱无章的西学翻译具有理论上的条理性和深度性,为中国当代翻译理论与实践提供借鉴和启示.

本论文总共由七章构成.

第一章为概论,主要从四个方面分别对本论文的选题意义、研究综述、理论基础和论文结构做概要性的叙述.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在于通过对晚清译坛美国传教士三大译家以及同时代的其他美国传教士译者的西学翻译活动及翻译成果的梳理,从翻译的视角对其进行深度探讨,以说明美国传教士的西学翻译是中国历史上第三次翻译*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阐明他们的翻译对晚清文化社会现代性的重要作用,进而强调本课题的研究或多或少填补了中国近代翻译史研究的某些空白.研究综述先从宏观上在对晚清外来传教士在国内外的研究进行评述,然后从微观层面分别对林乐知、丁韪良和嘉约翰的研究做进一步的评述,最后指出之前研究的可取与不足之处,为本论文的研究指出一个明确的论述方向.本论文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二:一是以弗米尔的翻译目的论为理论基础重点阐释译坛“三杰”的翻译目的及其翻译目的所决定的翻译意图、翻译方法与翻译手段等;二是以利弗威尔的翻译操控论为理论基础,从广阔的文化背景对他们的西学翻译进行研究,以探讨他们的西学翻译与晚清文化社会的关系及其译著对晚清社会现代性的影响.论文结构线条式地交代了本论文七大章节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为林乐知西译——集晚清文化社会现代性之大成.本章节首先涉及林乐知其人其译,探讨其西学译介的意图与策略及其在晚清的文化认同.其次,本章以翔实的史料展示一幅以林乐知为首的近代上海美国传教士翻译潮的图景,彰显出美国教士在沪的科技翻译及其成就、他们的科技翻译之天时地利人和及政治之要素以及美国在沪教士对近代中国科技译介的奉献.再次,以林乐知主编的《万国公报》(A Review ofthe Times)与西学译介为例,本章先是回顾《中国教会新报》(Chinese Church News)到《万国公报》的嬗变,接着梳理美国教士在《万国公报》中的西学译介,尔后指出《万国公报》西学译介的策略和手段,并在此基础上阐发《万国公报》西学译介之目的.本章的最后部分以林乐知中国近代军事经典之译——《中东战纪本末》(The WholeCourse of the First Sino-Japanese War)为例,介绍林乐知与《中东战纪本末》的关系,阐述林乐知编译《中东战纪本末》之动机与翻译策略,并将《中东战纪本末》与同时代的传教士军事翻译做比较,以突显《中东战纪本末》在中国军事译史上的意义.

第三章为丁韪良西译——竖近代国际法现代性之丰碑.本章节在梳理丁韪良翻译经历与翻译成就的基础上,从本质上揭示其国际法翻译外在与内在之动机,并就其国际法译著从翻译动机视角窥视其应用的翻译方法与翻译手段等翻译策略,以引带出丁韪良一系列国际法译介在近代中国法学界乃至对整个晚清文化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拓展近代中国翻译的新译域;为晚清文化社会培养一批本土国际法译者;树立西学译介与政治结合的范例,并使得政界与学界的一大批有识之士具有国际法的现代意识;在中国近代翻译史上创造并留下一串迄今为止还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法学新词汇.第四章为嘉约翰西译——立东渐西医现代性之标杆.本章节首先在简要梳理晚清美国传教士在澳穗的翻译活动以及西学翻译后,描述其西学译介的特色以及澳穗美国传教士西学东学翻译的意义;然后,检视了明末清初的医学翻译以及与嘉约翰同期的其他外来教士的医学翻译,把嘉约翰置于中国医学翻译更大的历史背景进行考察分析,以凸显其在医学翻译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独特成就;接着,切入嘉约翰在华的医学翻译的正题,从大夫到译家、在华翻译成就、医学翻译动机等三个方面对上述正题加以阐释.最后,从西医现代性的角度,概括性地论述嘉约翰的医学译著在中国译史上的地位与价值.

第五章为美教士翻译对晚清文化社会现代性的三大贡献.本章节主要追述美国传教士群体来华几十年来在西学翻译领域对晚清文化社会现代性的三大贡献.首先是美国传教士对晚清科技翻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在回顾晚清来华美国传教士的科技翻译活动与历程的基础上,论文阐述了他们的科技译介与中国现代性的关系.其次是他们对晚清翻译机构建立的贡献.本章总共列举了晚清时期在中国近代翻译界涌现出的九大翻译机构,它们多半与外来美国传教士的存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九大翻译机构分别是让国人睁眼的三支开路先锋、随洋务运动崛起的两大翻译主力以及促进洋务运动深入发展的四大推进器.最后是他们对晚清现代教科书的贡献.本章该节以晚清现代教科书编译机构为主线,梳理了在华美国教士编译教科书的硕果,探讨了他们教科书编译的定名原则及编译手段,阐发了他们教科书的编译对现代教育的意义.

第六章为理论视域下“三杰”译介目的、产生及影响.本章节首先应用当代翻译目的论,在指出晚清译坛美国传教士“三杰”翻译目的与翻译策略及其异同的基础上,探讨“三杰”的西学翻译目的与翻译策略.其次,本章应用当代翻译操控论,从“三杰”的西学翻译对晚清政治动荡的催生、对晚清转型社会变革的触动以及对晚清现代教育的呼唤等三个方面追述“三杰”西学译介产生的文化背景.最后,还是应用翻译操控论,本章节探讨了“三杰”译介对晚清社会文化

第二篇医学翻译论文样文:中医病因学基本术语英文翻译标准的对比研究

目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医药也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认可.中医药术语英文翻译已成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一个不可替代的桥梁.为了加强学术交流、促进中医药的国际传播,中医药术语英文翻译标准制定的工作成为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发展工作中一个关键的环节.我国政府相关机构和世界卫生组织从不同时期都已经开展了中医药术语英文翻译标准化工作,目前已经发布和出版了5部标准.通过对这些标准中的中医病因学术语英译文运用语言学、术语学、翻译学等方法进行对比研究,逐条分析、对比,并参考相关文献,进而归纳、整理出中医病因学术语英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最后确立我们认为相对合理的这些基本术语的英译文.通过对5部标准的对比研究,总结当前中医术语英文翻译活动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形成原因;为中医术语英译的研究、标准修订以及标准化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的对象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基础理论术语GB/T20348-2006》中医病因学部分的基本术语117条.术语英译文选择的范围是在目前国内外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研究成果中涉及中医病因学术语的五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基础理论术语GB/T20348-2006》(标准①)、《中医药常用名词术语英译》(标准②)、《中医药学名词》(标准③)、《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标准④)、《WHO西太区传统医学国际标准名词术语》(标准⑤).把这五个标准中的病因学术语英译文一致率分为Ⅰ、Ⅱ、Ⅲ、Ⅳ级,进行统计分析.重点讨论的是Ⅲ、Ⅳ级术语的英译文,即“术语英译文部分一致”和“术语英译文不一致”.

确定病因学术语的中文意义,主要根据上述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基础理论术语GB/T20348-2006》(标准①)和《中医药学名词》(标准③)中的定义,部分术语在标准③中未见释义的,参考中医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教材(李德新.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孙广仁.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以及《中医药常用名词术语辞典》(李振吉.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至少选择2种中文释义,对病因术语的中文释义进行分析判断,从而确定、统一术语的中文释义.

本研究重点是中医基础理论病因学术语英译文的研究:对每一个术语在5部标准的不同的英译文进行研究和比较,从翻译原则、翻译方法,并结合医学技术层面的意义进行分析.根据中文术语的内在涵义,分析、比较各个标准中不同英译文的优缺点,从中选出或另给出新的比较合理的英译文.英文释义主要参考www.websters-online-dictionary.org/;美国传统辞典,网络版金山词霸2003;英文医学词汇意义主要参考W.B.Saunders Company.Dorland’s Illustrated Medical Dictionary,29thedition.Forum,Singapore Harcourt Asia Pte Ltd.2001;其他词汇意义主要参考Wikipedia.http://en.wikipedia.org/wiki/等英文网站提供的资料.

结果

本研究首先对术语、术语标准化,中医术语标准化;中医药术语英译的原则和方法等中医药名词术语英文翻译理论进行了复习、总结和概述.在此基础上,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对中医病因学基本术语英译标准进行对比研究.

1.五个标准中病因学基本术语英译文一致性的研究

本研究中的病因学基名词术语117条,其中英译文I级一致率的术语有4条,占研究总数的3.4%.II级一致率的术语共20条,占研究总数的17.1%.III级一致率的术语共26条,占研究总数的22.2%.IV级一致率的术语共67条,占研究总数的57.3%.东西方医学产生的背景、发展的历程以及研究的方式均不相同,将中医术语翻译成英文具有一定难度,更由于译者等多因素存在,同一术语会有着多种英译文出现.从上述统计结果可以看出,IV级一致率(各标准英译文不一致)的术语所占比例最高,更加能够说明术语英译存在着多样性.

2.病因学基本术语英译文标准的对比研究

由于5部标准中术语英译文I级、II级一致率的术语英译文因大部分标准都采用,故作简单讨论.III级、IV级一致率的术语较多,英文各不相同,所以重点讨论.

英译文I级一致率的4条术语中,有3条术语中文定义无歧义,5部标准中英译文一致,所以采用了原标准的英译文,分别是“阳邪”、“阴邪”、“痰”.其中“风燥(wind-dryness pathogen)”是在原英译文的基础上加以改变的.

英译文II级一致率的20条术语中,有16条采用原标准英译文;其中有5条我们研究的结果没有采用原标准中一致率最高的英译文,而是应用了一致率低的英译文.如“病因、外感、六淫、瘴气、瘀血“,应用直译和借用英语中相应的西医名词方法.有4条术语是在原标准英译文基础上加以改变的.分别是“风寒(wind-cold pathogen)”,“风热(wind-heat pathogen”,“风湿(wind-damp pathogen)”,“饮(stagnant fluid)”.

英译文III级一致率的26条术语中,遵照一致率统计级别,完全采用原标准英译文的有21条,而有6条没有采用原标准中一致率最高的英译文,而是应用了一致率低的英译文.分别是“三因学说(theory of three categories of disease cause)”,“内因(endogenous cause)”,“外因(exogenous cause)”,“不内外因(non-endo-exogenouscause)”,“实邪(excessive pathogen)”,“七伤(seven injuries)”.属于在原标准英译文基础上加以改变的有5条术语,分别是“正邪(vital qi)”,“湿阻气机(damp pathogenhampering qi movement)”,“痰饮(phlegm and stagnant fluid)”,“湿邪(damp pathogen)”,“湿家(patient with damp)”.本研究遵循了科学性原则、同一性原则等,采用了直译、意译等方法.

英译文IV级一致率的有67条术语.这个级别的英译文基本上是各个标准不相同或是缺失的,所以从中筛选、分析、比较,选择,最后完全采用原标准英译文的有30条.其余37条为自创英译文,其中32条是在原译文上加以改变的,5条是完全自创的,分别是:“饮食失宜(dietary intemperance)”,“饮食不洁(dietary unsanitary)”,“饮食偏嗜(dietary partiality)”,“过逸(over-ease)”,“虚邪(deficiency pathogen)”.主要是从语义角度上,重新选择一个恰当的词汇.对于占大多数的四字结构术语,采用的不同翻译方法和原则.一是应用“名词+动名词+名词”结构的复合短语.二是则采用意译的翻译方法,英译文不与原文一一对应,用解释性的语言来翻译术语.

结论

1.中医术语英译应当遵循以下原则:A.科学性原则;B.客观性原则;C.约定俗成原则;D.实用性原则;E.同一性原则.

2.中医术语英文翻译中,①直译是目前中医术语翻译中常用的也是最主要的方法.②适量运用音译来表达难于解释的术语.③意译能更好的保持原文的基本意思和总体风格.3.本研究中医病因学117条基本术语的五个标准英译文I级一致率的术语有4条,占总数的3.4%;II级一致率的术语共20条,占总数的17.1%;III级一致率的术语共26条,占总数的22.2%.;IV级一致率的术语术语共67条,占总数的57.3%.4.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讨论,最终确定了5部标准病因学117条术语的英译文.其中,完全采用原标准英译文70条;在原标准英译文基础上加以改变的有42条;属于完全自创的有5条.

本研究结果为中医病因学基本术语英文翻译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同时也为各个中医药术语英文翻译标准进一步修订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第三篇医学翻译论文范文模板:生态翻译学视域下多文本中《伤寒论》英译探讨

《伤寒论》是张仲景在系统总结与继承汉代以前医学成就基础上,结合自己临床经验著成的我国第一部辨证论治专书,该书融理法方药为一体,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成为学习中医人必读的“圣经”.

《伤寒论》在中医学中的价值决定了其在中医对外传播中的重要地位,而其传播的载体——英译本则直接影响了其学术思想的传达与否,为此,开展《伤寒论》的翻译研究成为当今中医对外交流中的重要课题.

本文在研究对象上进行了一定创新.传统对《伤寒论》的翻译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伤寒论》英译本的研究.但《伤寒论》的对外传播远不止于此,一些其他书籍中也提到了与《伤寒论》相关的内容,间接促进了《伤寒论》的对外传播,然由于内容分散,历来鲜有人从这一角度开展相关研究.针对此,本文对《伤寒论》英译的研究,除关注其英译本外,还将两部文学作品、两部中医教材和一部中医英语辞典中涉及《伤寒论》的内容作为研究对象.

同时本文在研究方法上也进行了一定创新,即将传统的文献法与描述性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的方法进行结合,来研究上述书本中有关《伤寒论》内容的翻译.

从理论意义上来看,本文以翻译领域中近年来较热门的生态翻译学理论为指导,其实之前的《伤寒论》英译已经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使用了生态翻译学理论中的很多翻译原则和方法,但由于缺乏统一的理论指导和总结,本文拟将生态翻译学理论贯穿于《伤寒论》翻译研究的整个过程中,结合译文译本,总结生态翻译学理论的具体应用规律,为今后《伤寒论》英译提供新的理论研究思路.从实际意义上来看,本文在研究《伤寒论》英译时文本的选择更加广泛,不局限于英译本.任何涉及到《伤寒论》内容的英译本都可以作为研究对象.这样总结得出的规律性原则适用面更加广泛且更有说服力,为翻译评论和中医典籍翻译实践提供新思路.

本文研究后得出以下结论:

一、坚持翻译的三大原则

1.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策略的选择取决于译者的翻译目的,翻译应以译者为中心,在翻译多样性中求同存异.

2.翻译《伤寒论》做到语言、文化、交际三维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和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与阐释.

3.译文应体现译者与所处的翻译生态环境中的各个因素的和谐统一.包括译者和译文、原文、读者等和谐统一.

二、中医翻译时翻译方法的选用应多样

1.翻译药名,拼音翻译+英文名翻译.

2.翻译方剂名,音译与意译相结合,释义法为补充.

3.翻译症状,直译法为主,配合增词译法和省词译法.

4.翻译中医病名,与西医名同义同,采用自然对等词法,仿照西医翻译.与西医名同义殊,音译法和直译法配合使用.

5.翻译中医特有概念,直译法保持原汁原味.

第四篇医学翻译论文范例:近30年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的历程

中医名词术语标准化是实现中医现代化国际化的基础和前提.为了满足国内外中医学术交流、教学以及传播等需求,这项基础性工作显得非常迫切和意义重大.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是中医名词术语标准化的重要内容,从历史角度研究近30年来我国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的历程,对于当今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研究从文献学入手,在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按照历史的发展脉络和特点,将近30年(1980~2007)的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历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阶段、理论初探阶段、学术争鸣与标准编制阶段.重点研究分析近30年间与中医术语英译标准有关的辞典、教材、代表性论著以及各种标准规范,尤其是近8年与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编制及学术争鸣相关资料.运用翻译学、语言学、术语学等研究方法,考察中医名词术语英译及其标准化纵向发展的历程,并横向比较不同观点之间的异同,对中医名词术语标准化各个时期的特点进行总结.对相关史料和文献进行综合、归纳、分析,尝试分析开展中医名词术语标准化工作的难点及其原因,并据此对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以及对相关工作做出展望.

1.起步阶段(1980~1991)

1980年以前,中医英译著作不多,除了针灸,翻译多活动处于零星自发状态,翻译方法、英文译名均未见统一的标准化方案.未见系统、专门的中医英语词典或标准,可在翻译或者撰写中医文章时作为参考之用.1980年,北京医学院内部发行谢竹藩的《汉英常用中医药词汇》——第一本中医英语词典问世,1981年,WHO《针灸命名标准》(Standard Acupuncture Nomenclature)的编制工作,这两项工作的开始,标志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工作的开始.

本章详细介绍了从1980年《汉英常用中医药词汇》的印行、1981年WHO《针灸命名标准》(Standard Acupuncture Nomenclature)的制定开始,到1991年WHO组织出版的《针灸命名国际标准化方案:WHO专家小组报告》(A ProposedStandard International Acupuncture Nomenclature:Report of a WHOScientific Group)这一时期出版的词典、教材及针灸命名标准中的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情况.

围绕这一时期中医英语词典,及教材中,中医术语英译的特点、英译的方法、原则的探讨,世界卫生组织针灸经穴命名标准的编制过程,及选取术语变化等内容,说明这一时期中医名词术语的英译仍主要处于实践阶段,国内外均己认识到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的必要性.中医专门英语词典与术语表的问世,标志着中医术语英译从纯粹的实践阶段向理论探讨阶段的过渡.国内外均开始了比较、探讨中医名词术语各种英译方法的具体应用,与英文对应词的合理性.也有人对中医术语英译原则进行了简要的探讨,但缺乏系统化的总纲领.大部分英文教科书和临床文献不完全采用已出版的双语词汇或词典中的词汇.国外早期出版的一些医学英文著作的观点及选词,对中医术语在西方世界的传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并在后来形成各自的翻译流派.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推动下完成的《针灸命名国际标准化方案》是第一个中医英文术语标准.

2.理论初探阶段(1992~1999)

在前一阶段里,中医英译实践经验有了相当的积累.构建中医英译理论体系和设计中医名词术语英译的标准化模式便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针灸术语英译标准化工作为后来的中医名词术语标准化提供了良好的经验.

本章主要从中医英译理论著作、中医英语教材、词典的本身发展及其中医术语英译的特点,中医翻译组织的建立、中医术语英译理论探讨等方面系统深入的论述此阶段中医名词术语的英译特点,介绍中医术语英译不同观点.

对于英译原则、英译方法、中药方剂的译法、一些重要词汇的译法开始形成共识.“拉丁化”译法受到多数人反对而逐渐淡出,词素翻译法得到一定推广.与早期相比,中医英文词典随着中医英译理论的发展而发展,术语标准化在选词方面有所进步.国内英文教材的编写,开始考虑到术语的统一性问题,并编写词典作为工具书.国外出版界提出了“出版著作的文本需参考或包含通篇文章使用的‘标准术语表',”,Nigel Wiseman(魏遁杰)的术语系统开始得到推广.市场因素开始对术语的传播起到作用.魏遁杰以《中医基础学》为代表的“以原文为导向的source-oriented”翻译,与Daniel Bensky(班康德)及其同事以《中药学》《方剂学》为代表的“以读者为导向的reader-oriented”翻译,开始逐渐形成中医翻译学术上的两个流派,这两种思想对中医名词术语英译及其标准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一阶段,真正的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编制工作还没有开展,理论总结和对术语英译的探讨,为后来即将开展的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编制工作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3.学术争鸣与标准编制(2000~2007)

2000年,多个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编制工作先后开始.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首次专门针对传统医学,发布了2002~2005年全球战略,强调对传统医学的规范化管理.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中医药学在国际上越来越受欢迎,中医药研究和教学,以及中医药学术交流广泛开展.这一阶段,全国乃至国际范围都开展了一系列的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编制工作,这些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并且影响广泛.2007年为止,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的《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与世界卫生组织的《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编制完成.

这一阶段魏迺杰的《实用英文中医词典》在国内外均有较大影响,其翻译思想广为西方人士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英文版成为中药与方剂名称英译的规范.

中医术语英译学界一直存在着争鸣,从第一阶段(1980~1991)就开始.而到了本阶段,在中医术语英译标准的编制过程中,不同观点产生了更激烈的交锋.主要文章发表在出版媒介及专著上.在东、西方,魏迺杰的“以原文为导向的”“字对字直译法”与班康德的“以读者为导向的”翻译方法,以及是否能使用生物医学名词翻译中医名词术语的成为争论的焦点.本章从中医术语英译原则与方法、谁有权力翻译中医、一些具体术语的英译、中医术语英译是否需要规范化等方面论述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的学术争鸣,并由此引出对新的方法论“开放性术语标准term open standard”的探讨.

本章还详细介绍了有关标准的编制和特点,包括《中医药学名词》、《中医药常用名词术语英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基础理论术语》、《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并对一些术语的英译做出总结.

4.讨论

本研究认为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长期争鸣,及在进行中遇到的阻力可以尝试通过两个途径解决,并要注意一个问题:

一是人才培养.从翻译主体的背景看,现阶段中国专家学者的参与必不可缺,起着重要的作用.待到中医学在西方发展成熟,西方中医学者成长起来时,借鉴西医名词中译的历史看,母语为英语的人,则在翻译中医,及进行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时更具优势.从事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工作,则要求翻译主体掌握更全面的知识.

二是策略性地改变标准化的方法.建议引进新的工作方法,即,“开放性术语标准term open standard”.

三是不能忽略术语的推广,尤其是市场的潜作用.

5.结论

本研究根据1980年至2007年近三十年时间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进程中中医名词术语英译的特点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1980年~1991年.这一时期,中医术语英译仍旧以个人实践为主,选词不统一,理论探讨少,讨论主要集中在中医基础个别词汇方面.以语言学家魏迺杰为代表的“以原文为导向”的翻译与以班康德为代表的“以读者为导向的”翻译两个流派在这一阶段萌芽成长.WHO的《针灸经穴命名国际标准》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一些学者对脏腑、经络的翻译仍旧保留自己的观点.第二阶段:1992年~1999年.中医术语英译理论研究有了实质性的进展.“拉丁化”译法退出历史舞台.国内受李约瑟影响词素翻译法再次活跃.中医术语翻译理论探讨活跃,多数人反对拉丁化译法,限制音译.国外出版界提出“出版著作的文本需参考或包含通篇文章使用的‘标准术语表',”,提出第一个术语表就是魏迺杰的术语表.魏氏以“原文为导向的source-oriented”翻译与班康德及其同事“以读者为导向的reader-oriented”翻译学术流派形成完善,并开始论争.前者强调对等,回译性,后者强调翻译的多元化,译文的可读性和清晰性.一些词汇译法开始走向统一,如“证”国内用syndrome,国外用pattern.针灸经穴翻译使用WHO编制的标准的越来越多,但是,国内外学者对一些词汇翻译仍旧保留自己看法,在翻译中使用自己词汇,并做出说明.第三阶段:2000年~2007年.多个中医术语标准编制项目同时进行,相互之间沟通密切,术语的选择相互参考,求同存异,对于多数基础术语的翻译,虽然不能完全达成一致看法,但是,基本上倾向于两、三种译法,如“证”(syndrome,pattern),而一些词汇已经达成一致看法如“气”(qi).以“原文为导向的source-oriented”翻译与“以读者为导向的reader-oriented”翻译争鸣剧烈.中医名词术语英译学术论争的焦点集中在西医名词的使用、翻译原则与方法论、谁有权力翻译中医等方面.由于学术争鸣的持续存在,一些学者对中医名词术语规范化本身提出了异议.这一阶段既有合作也有分歧.

本研究根据目前中医名词术语标准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尝试提出了解决的方法.人才培养方面,从翻译主体的背景看,现阶段中国专家学者的参与必不可缺,借鉴西医名词中译的历史看,将来这项工作母语为英语的人做起来更具优势,但,要求翻译主体掌握更全面的知识.现阶段二者精诚合作是最好的解决方法.方法论方面,建议与国际相关组织合作,引进“开放性术语标准”的新方法,以进一步推动中医名词术语英译工作的发展.

6.结语

本研究只是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历史研究的第一步,还有很多工作有待继续.希望在将来综合历史术语学、术语学、翻译学、中医学、现代信息技术等等方面的知识,在本研究的基础上,向过去和未来延伸,进而形成中医术语学或中医历史术语学,为中医名词术语英译及向其他语言翻译的标准制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提供借鉴.

第五篇医学翻译论文范文格式:中医典籍英译策略的探讨和研究

研究目的:当今全球国际化,中国与世界的交往日益密切,中医药在各国间的交流日趋频繁.中医典籍作为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是传承和发扬中医文化的基石,因此中医典籍的英译是中医国际化的基础和前提.但目前国内中医英语翻译标准尚未统一、翻译方法尚未健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将分别从术语、语句和语篇三个层次全方位探讨中医英语翻译的策略,以期建立一套完整的中医古典医籍翻译理论的研究范式,为中医临床医生、翻译研究工作者和中医翻译教学者提供新的理论思路,提高中医典籍的翻译水平、促进中医国际交流,将中医更好地发扬光大.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多视角、多理论、多文本、多层次的研究方法.一、文献研究法查阅文献了解中医古籍英译的研究现状,确定研究课题;查阅西方翻译理论资料,寻找理论依据;研读剖析《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热论》古今历代著名医家的译释及其英译本,掌握文本的中医理论及其内涵,确定最适合的译本及典型的语料,从而全面、正确地揭示古籍的翻译方法.二、跨学科研究法运用中医学、英语翻译学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兼具英语语言学、英语文化学、英语文体学、古代汉语学、现代汉语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研究课题进行综合研究,探寻最佳的翻译策略.三、描述性研究法将西方理论的来源、提出者和内容进行详细描述和阐释,对其理论应用于中医典籍的用法进行说明,有助于论文读者对于新理论构建的理解和把握.四、比较分析法本课题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在介绍《伤寒论》心系疾病语句译法时,选取罗希文、Nigel Wiseman、黄海译本,《金匮要略》采用罗希文、阮继源译本,《黄帝内经》采用李照国、ILZA VEITH、吕聪明译本,并将译本与本人译本或将这些译本之间相互比较分析,使各译本特点更加鲜明突出,可圈可点之处清晰可见.五、经验总结法通过对中医典籍术语、语句和语篇翻译策略的分析与归纳,最终总结使之系统化、理论化,并将其上升为一整套翻译理论研究范式,便于中医典籍翻译理论的推广和普及.研究结果: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这一部分简要论述了国内外中医典籍英译的发展现状,分析前期学者研究的趋势与不足,为本课题的研究寻找突破点和创新点.第二部分为中医典籍术语的翻译策略.这一部分将西方文化理论引入翻译学,形成“文化翻译理论”,并以该理论为指导,探讨叶天士《温热论》术语的译法,提出术语的翻译原则和翻译策略.第三部分为中医典籍语句的翻译策略.这一部分将西方语言学理论引入翻译学,并以尤金·,奈达教授的“逆转换翻译理论”为基础,探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心系疾病条文语句的翻译策略.第四部分为中医典籍语篇的翻译策略.这一部分将西方系统功能学派引入翻译学,并以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理论”为依据,探讨《黄帝内经》中心血管系统疾病语篇的翻译策略.第五部分为结语.这一部分将中医典籍术语、语句和语篇的翻译策略加以总结和深化,最终构成一套完整的中医古典医籍翻译理论的研究范式.研究结论:通过本论文的探讨和研究,我们得到以下结论:一、中医典籍术语的英译策略在西方多元系统理论的启迪下诞生的“文化翻译理论”,是西方翻译理论流派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它从文化层面指导《温热论》术语的翻译,彰显出文化交流的多样魅力.在典籍术语的翻译上,我们宜采取“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原则.异化翻译策略直接再现源语的文化特征和风格,向目的语读者展现差异性和异质性.适用于病因病机、疾病传变以及治则治法的翻译.音译策略作为异化翻译策略的特殊形式,适用于中草药名称和方剂名称的翻译.归化翻译策略强调采用目标语读者熟悉的方式传达源语的内涵,但牺牲了异域文化因素,仅适用于症状、体征和器官名称的翻译.二、 中医典籍语句的英译策略借鉴西方语言学派经典理论“转换生成语法”而提出的“逆转换翻译理论”,应用于“方书之祖”《伤寒杂病论》心系疾病语句的翻译,可以达到“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的信息”的目的,这个过程需要经过四个阶段:分析阶段、深层转换阶段、重组阶段和表层检验阶段.三、 中医典籍语篇的英译策略在译文的布局谋篇方面,系统功能语法中的“衔接理论”能够加强译文语篇内在的逻辑联系和语义联系.译者在语篇翻译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树立语篇衔接意识,这其中包括语法衔接意识和词项衔接意识.继而将重“意合”的原文文本巧妙地转化成重“形合”的译文文本,最大程度地体现原作的主题和风格,使读者体会到《黄帝内经》的医学之美与文字之美.综上所述,将中医典籍术语、语句和语篇的英译策略进行组合,我们就可以构建出一套完整的中医古典医籍翻译理论的研究范式,为我们更好地推动中医翻译的发展、促进中医对外交流、传播中医文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途径.


https://www.mbalunwen.net/weijiezhimi/92507.html

此文是一篇医学翻译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医学翻译引用文献:

[1] 医学翻译相关论文选题 医学翻译专业论文题目怎样拟
[2] 经典医学翻译论文参考文献 医学翻译参考文献怎么写
[3] 医学翻译论文大纲格式 医学翻译论文提纲如何写
《医学翻译论文范文参考 医学翻译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医学翻译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