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怎么写 > 文章内容

机器人和市场论文范文资料 机器人和市场方面论文例文2万字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机器人和市场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30

机器人和市场论文范文

《机器人应用对就业市场供需的影响》

本文是关于机器人和市场论文范文例文与机器人有关论文范文.

[摘 要]文章从“机器人”应用对就业的影响机制出发,通过对替代效应和补偿效应在银行业的具体表现与我国银行业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机器人”的应用对于银行业就业需求的影响,并根据该结论对银行业需求发展以及即将进入银行业的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技术进步;就业;银行业;供需关系

[DOI]10.13939/j.cnki.zgsc.2020.14.014

1 引言

伴随着科技发展和技术进步,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品进入人们的生活,技术进步和就业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人们在惊叹于人工智能技术所取得的巨大突破与成就的同时也产生了对“机器替代人”的警惕.2016年麦肯锡发布文章,通过数据分析了机器可以代类的地方以及还不能代类的地方,从技术自动化的角度出发,机器人具有极高的对于金融行业从业人员的替代潜力.

近年来,伴随着自助化终端投入使用,“机器人”在银行业对于就业的影响日益凸显,使得银行员工数量和员工结构随之发生了改变.本文基于技术进步对就业的替代效应和补偿效应,对“机器人”应用对银行业就业供需影响做出分析,从而探求“机器人”应用对银行业就业产生影响的原因以及为就业人群在该行业就业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2 “机器人”应用对就业的影响机制

伴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机器替代人”的可能性逐渐出现,因此“机器”对于就业的影响机制往往与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机制相关联.综观已有文献,学者们将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划为替代效应和补偿效应两个方面:一方面技术替代了一部分已有的就业岗位;而另一方面由于机器所带来的生产力发展又会通过各种渠道使得就业岗位增加.

2.1 “机器人”通过提升效率产生影响

从“机器替代人”对就业的替代效应看,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11年就提出劳动力需求的下降是工艺创新节约效果的成果.机器人的使用能够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使得在给定的劳动产出情况下,对就业的数量需求减少,失业率增加[1],同时机器的广泛使用能使企业的管理效率得到提升,使得企业人力资源等配置更为合理,减少了冗员,从而产生了替代(程承坪和彭欢,2018)[2].补偿效应则可以追溯到Say(1964)、Ricardo(1951)和Marx(1961)等古典经济学家所提出的创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大幅度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致使产品下降.产品的降低会增加消费需求,带动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Ebersberger和Pyka,2010)[3].

2.2 “机器人”通过改善就业需求结构产生影响

“机器”对不同类型劳动力的替代程度具有一定的差异,程序化越强的工作越容易被“机器”所取代[4],而专业、技术、管理岗位等进行抽象任务的工作以及需要环境适应性、视觉或语言识别及互动能力的手工任务较为不容易被“机器”取代[5].“机器”对劳动需求的补偿效应同样也具有差异,Vincent(2018)提出,技术创新对于就业的补偿作用在统计上仅在高科技和中型高科技制造业中具有显著意义,而与低技术制造业和服务业无关,因此补偿效应的产生会对就业需求结构产生影响,低技术性的工种不会随着技术创新享受到补偿作用,而高创新、技术性强的岗位则会有补偿作用[6].张学英(2019)对人工智能影响下被替代的就业领域转化轨迹进行研究表明,伴随着AI技术的不断深入,相较于规则性智能活动和规则性体能活动,非规则性体能劳动是人类专属的工作区域,也是人工智能不能替代的劳动活动(如图1所示)[7].因此,在替代作用和补偿作用的共同影响下,岗位需求向高技能、高创造性、高质量化方向发展,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 “机器人”通过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产生影响

“机器”的大量投入使用,无疑会对人员产生替代,但更多的是创造大量的需要人类合作的工作(程承坪和彭欢,2019)[2],但在其发挥增强、调整和重构作用时会带来新的就业机会:一方面人机一体化工作团队的就业方式会带来岗位的增加;另一方面围绕“机器人”的生产性服务业岗位也会随之增加(张学英,2019)[7].从长期来看,大量研究认为未来AI所创造的新的岗位将多于其所替代的岗位(邓洲和黄娅娜,2019)[8].与此同时,技术创新能够创造新的消费需求,开拓新的市场,使得企业雇用更多的工人(苏剑和陈阳,2018)[9].

3 “机器人”应用与我国银行业就业

伴随着近年来智能化“机器人”投入银行网点使用,大型商业银行已经开始进行了人员的精减,银行网点的柜员数量也在不断减少,并且随着“自助银行”概念的不断发展,日后可能会出现“一个银行网点仅留一个柜台人员业务”的局面,这意味着大量银行柜员将面临着失业的局面.

3.1 “机器人”通过提升服务效率影响银行就业

根据五大商业银行2014—2018年年度报告公开数据,各大行在2014—2018年,职工人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如图2所示).其中裁员数量较多的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裁员人数均达到了两万人以上,裁员数量较少的中国银行业也达到了3005人.通过对五大银行裁员比例进行计算(如表1所示),其中建设银行的裁员比例高达7.13%,代表每100人間至少有7个人被辞退,并且一般银行的辞退率也在3%~6%,可见银行业对从业人员就业需求量的减少趋势明显,而与人员减少相对应的是,各银行各类自助渠道的规模却逐渐扩大.以裁员数量最大的建设银行为例(如表2所示).

除2018年,自助设备数量受到建设银行网点数量减少的影响有小幅度减少以外,建设银行自助渠道的规模逐年高速增加.通过数据对比可以看出自助设备的投入使用与人员减少间存在一定联系.其原因在于:由于智能化机器的投入使用,简化了银行网点的服务流程,提高了服务效率,从而降低了银行对于网点员工的需求,造成银行就业机会的大幅度减少.

然而,自助渠道建设并不会仅仅使得银行员工数量下降.与五大银行中的其他四大银行不同,中国银行在2017年间,员工数量有显著的增加并且达到了五年内的最高峰.根据《中国银行2017年年度报告》,2017年是中国银行全面推进网点智能化改造,完善银行自助服务的一年.该年中国银行大幅度进行智能柜台的建设,智能柜台的增长率达到6317.00%,但是在智能化大力普及的情况下,银行支行建设成本下降,中国银行的支行数量随之提升,因此中国银行的职工数量也有了一定的提升.Bessen(2015)用美国自助柜员机使用对此类员工数量增加做了论证,其认为,由于ATM机的使用虽然会使一部分柜员的工作被替代,但是也使得银行的运营效率得到了提升,运营成本降低,尽管每个支行的人员数量减少,但是支行数量的增多使得员工总体数量上涨[10].

3.2 “机器人”通过改善需求结构影响银行就业

Bessen(2015)表明,ATM机虽然取代了银行内柜员的工作,但是却无法取代一系列包括了解客户需求、个性化客户理财方案、推广银行理财产品等与人交互的行为活动.伴随着柜员机使用而降低的人工成本将被应用于雇用能满足以上活动银行职员,以维系和扩展客户群体[10].

以中国银行为例(如图3所示),2014—2018年,随着2017年全面铺开自助渠道后,柜员数量有了大幅度的下降,从2016年的42.92%下降至2018年的38.64%,智能化机器的应用替代了大量从事一般性服务工作的柜员.然而,同样以2017年为节点,除柜员以外的公司金融服务岗位、个人金融服务岗位、运营及财务服务岗位、技术服务岗位等就职人员都有了相应的提升,特别是个人金融服务岗位,2017—2018年,新增岗位数量达到了3784个,而作为非银行主要业务范围的技术服务岗位,伴随着银行智能化服务的推行,其员工比例也逐年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与此同时,银行提供的与其相关的其他岗位如产品经理、分析师、精算师等,由于技术性强不但不会被淘汰,反而会在补偿效应的作用下增加需求.

通过“机器”的使用,银行内部建立起了隐形的员工筛选机制.一方面,由于机器的使用,从事一般性业务的柜员面临失业,使得柜员内部形成了竞争机制,业务能力优秀、能在一般岗位上提供更好服务的员工才能免于被机器替代,使得银行柜员的整体素质大幅度提升;另一方面,由于柜员被大量替代,银行能有更多的资金投入银行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服务人员、高级技术人员等人员团队的建设,使得银行员工质量得到实质性的飞跃,最终带来银行效益的稳步提升.

3.3 “机器人”通过创造新的岗位影响银行就业

智能柜台、自主终端等智能化“机器”设备在银行业的投入使用,创造银行与“机器人”相关的新的就业岗位,对银行就业需求造成的影响力相对较小.其原因可能有两个:首先,银行投入使用的智能柜台是直接面向网点顾客,该设备的相关操作较为简单,往往一位引导顾客使用机器的员工就能够同时满足多台设备人工操作需求,使得银行对人机一体化工作团队的需求远低于其他行业企业,同时该岗位对于员工的技术要求不高,很容易通过技术禀赋的转换而达成工作的转换,因此银行内部柜员很容易进入该岗位,形成银行内部的岗位替换,并不能使得银行对于用人需求的增加,而普通的自助柜员机由于投入使用已久,大多数顾客都能够自主使用,无须再投入相关辅助机器使用的人员;其次,银行智能化“机器”的增补渠道主要是通过向研发企业进行购置,因此银行内部并不存在对相关设备的技术研发人员的需求,并且在银行网点数量相对固定的情况下,银行所拥有的智能设备的数量也趋于固定,因而对于设备维修人员等的需求也相对稳定.

4 结论与建议

“机器替代人”在银行业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伴随着智能化、自助化机器的投入使用,银行从业人员的数量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一方面,由于“机器”的大量应用,使得服务效率提升,同一网点对于和“机器”提供同质服务的柜员的需求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减少柜员银行人力成本,使得银行的网点布局增多,又促进了对于柜员的需求,但是由于柜员工作属于低技术、非程序化工作,且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的广泛使用,柜员被大量替代是无可避免的.但是因为“机器”应用的补偿机制的存在,在其与“机器”的替代作用及交互作用下,银行就业需求结构开始往高质量化的方向发展,银行对能够迎合客户个性化需求扩展客户群体、富有创造性思维、能够解决非程序化问题的岗位需求大大增加,为银行就业提供了新的就业缺口.与此同时,伴随着智能柜台等服务的推进,银行对应的匹配岗位需求会有所增加,但是其增加数量相较其他行业较小,且产生的新岗位对技术要求较低,仍然处于较容易被替代的岗位范畴,就业者希望通过迎合银行此类新岗位的需求进入银行业工作的难度较大.

基于智能化“机器”引入后银行业就业需求特点分析,本文就对银行业就业需求发展以及对想要进入银行业就业且希望拥有竞争力的求职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4.1 对银行业就业需求发展的建议

4.1.1 加强银行人力资本积累

目前,机器替代柜员等一般性员工已经成为时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大量的一般性工作被替代,银行作为服务性企业的一面更加凸显,银行间的竞争力将表现在对客户提供更为完善的服务以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因此想要提升银行则需要通过培训等形式进行人力资本积累,加速员工技能提升与转换.

4.1.2 加强银行业与新技术的适配能力

現有的大量研究表明,由于银行业极高的自动化潜力,未来机器在银行业的大量运用必然会对银行业就业结构造成极大的冲击,因此银行业需要对现有技术充分了解,找寻技术应用与人力应用间的有机平衡,实现人与“机器”的合作协调共赢.

4.2 对求职者进入银行业的建议

4.2.1 通过转化技术禀赋实现任务更换

对于已经在银行就业且就业岗位为综合服务及柜员的职员来说,在面临机器替代致使大量裁员的情况下,需要寻求职位改变的契机,通过寻求机会、自主学习、自我提升等方式积累高补偿效应职位的相关知识,培养自身不同的技术禀赋,实现岗位转换.

该文结论,此文是关于对写作机器人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机器人和市场本科毕业论文机器人和市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机器人和市场引用文献:

[1] 机器人和市场论文范文资料 机器人和市场方面论文例文2万字
[2] 机器人和社会万象论文范例 关于机器人和社会万象论文怎么写2万字
[3] 机器人和动力学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机器人和动力学类有关论文范文资料2000字
《机器人和市场论文范文资料 机器人和市场方面论文例文2万字》word下载【免费】
机器人和市场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