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怎么写 > 文章内容

学校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关于学校毕业论文模板范文5000字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学校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28

学校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一、“素质”的学校改革
  2. 二、“应试”的路径依赖
  3. 三、“路径依赖”的缘起
  4. (一)历史的羁绊
  5. (二)文化的影响
  6. (三)利益的博弈

《学校改革路径依赖现象分析》

本文是学校方面毕业论文模板范文跟学校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摘 要:素质教育的改革轰轰烈烈推进了几十年,然而从实际情况看,其结果仍是忧多于喜.而在其中应试教育所造成的“路径依赖”是阻挡素质教育发展的“拦路虎”.针对素质教育改革究竟如何开展、应试教育所代表的学校改革的“路径依赖”缘何而起的问题,从历史惯性、文化影响、利益博弈三方面剖析路径依赖现象,期望在学校改革路径依赖的困境中探明原因,从而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關键词:素质教育;应试教育;路径依赖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20)02-0062-03

一、“素质”的学校改革

20世纪80年代起,对于“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便在我国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1985年发布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在整个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必须牢牢记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这成为素质教育实践的思想源头[1].在此之后,经媒体宣传报道和国家教委等的积极推广,为在全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广泛的基础.相关国家纲领性方针政策的出台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成为当代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素质教育被推向了中国教育发展时代的最前沿.在推行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我国也相继开展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学习方式的变革等等.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也曾多次指示,要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素质教育改革的浪潮推进几十年,深化教育领域的改革,继续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人才素质成为了教育领域十分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素质教育的推行与发展,无论在其理论渊源还是实践行动上,都具有跨时代的重要意义.毫无疑问,素质教育是适应当下时代的一个产物,其产生与发展有着必然性.依托CNKI数据库,以“素质教育”为主题进行检索,从1999年至2016年,共检索到相关文献374 216条,并且文献数呈逐年增长趋势,并且从1999年至今的近20年的时间,教育界学者同人们对其研究热度依然不减.可见这样一项改革的强力推进与发展,对我国教育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在素质教育改革推进的影响之下,也促发了中国教育相关试验的改革与发展,如上海青浦所进行的社区教育实验、江苏李吉林主持的情景教育实验、山东杜郎口中学对课程改革的新探索等等,这些新的教育理念与实践都在深刻地影响着我国教育走向与发展进程.

二、“应试”的路径依赖

素质教育提出已有二十余年的时间,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也已起步.然而,应试教育的地位并没有因为素质教育的推进有任何的动摇,相反却越发稳扎稳打.应试教育相对于素质教育在我们通常的理解中,是指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无论在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编排与选择,教学形式的组织与调整,教学管理及评价等方面都是以知识为本位来进行,在考试这样的单一评价制度中取得优异成绩即为其唯一目标.我国的应试教育最早可以从科举制度中找到其渊源.科举, 就是由封建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这种做法也叫“开科取士”[2].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经唐朝的发展后,元、明日趋发展成熟,清朝登峰造极.尽管这样的封建考试制度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但存在于历史上千余年之久的科举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乃至现在的教育都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

应试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一方面,受到历史文化的影响,传统儒家“学而优则仕”等的急功近利思想促使人们在日后的教育生活中,将分数与功利画等号;另一方面,实行选拔考试制度,给每个人平等的竞争机会,是古今中外人们可以找寻到的最为公平合理的方式.并且对于学习者而言,无论最后指向的目的为何,在应试前学习知识文化的过程,也是综合能力相对提升的过程.因此,暂且抛去应试教育对于学生其他能力的忽视,以及束缚学生全面发展等的劣势,其存在千余年并仍影响至今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即便如此,应试教育在我国存在使用多年,并且在素质教育改革这样强有力的攻势之下,依然热度不减,甚至作为一种一元判断的尺度,在所有的教育改革、教育政策输出的终端起到了反噬一切的决定作用.可见,素质教育之下的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面对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应试教育,换言之,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进,主要障碍便是来自于对应试教育的“路径依赖”.

何为“路径依赖”?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原是用来描述技术变迁过程的自我强化、自我积累,即先发展起来的技术可以通过其自身及相关占先的优势产生流行效应,使自身逐步加强良性循环.而更为优良的技术由于时间上的劣势及先前技术的压制,逐步陷入一种“闭锁”的被动状态.后来,道格拉斯·诺思把技术变迁过程中的“路径依赖”扩展到制度变迁中,且逐渐成为西方新制度经济学派最常用的一种描述制度演化的方式.即制度演化一旦在自我增强机制下选择了一条路径,就会在惯性力量的驱使下沿着这条路径走下去[3].而应试教育在悠久的历史和根深蒂固的教育观念中,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制度、习惯做法等的驱使之下,在很大程度上为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固定了“模式”、预设了轨道,应试教育便成为了素质教育改革中的“路径依赖”.

三、“路径依赖”的缘起

就这样,在“素质”的学校改革中,“应试”产生了绝对的路径依赖.究竟在学校改革过程中“路径依赖”是如何产生的?历史的羁绊、文化的影响、利益的博弈都使得学校改革中路径依赖的力量逐渐增大,新制度难以跳离其划定的固定套路,陷入路径依赖的怪圈中无法自拔.

(一)历史的羁绊

“过去事件和过去事件导致的状态的影响应该是和现在有关的———通过随机事件、影响和结果性的状态这样一个固定的关系链———我们可以清楚过去事件如何对未来事件产生影响.”[4]通过现在的相关状态来找寻过去的影子,可见,其强调历史的重要作用在路径依赖理论中的分量.历史制度主义中,将路径依赖定义为:一旦政府在某个政策领域做出了最初的制度和政策选择,除非有足够的力量克服最初创造的惯性,否则这一被创造的模式将持续下去[5].在路径依赖现象的产生过程中,历史对其的重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并不是将路径改革与历史决定论画等号.而是强调,历史、现在和将来虽是三条隔开的时间主线,互相不产生决定的作用,但现在和未来怎样在一定程度上与历史的选择是分不开的,历史中的选择不仅会对其时下的情况造成影响,还会对现在的某些可能性的选择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未来情况的发展走势.这就好比人们在生活中的某些惯性的思维定式,如图书馆学习座位的选择,第一次选择的座位往往会成为下次没有其他制约其情况下的首选.由此,路径依赖现象一方面便在这种历史的羁绊下产生.

追溯新时期素质教育改革的历史,便是有千年之久的应试教育.也就是说,应试教育成为了素质教育改革过程中最大的路径依赖.那站在历史的角度,应试教育是如何成为素质教育改革道路上的路径依赖的呢?

一方面,在我国存在千余年之久的应试教育,无论从前期学校教师相关的课程安排,教育教学具体实施过程,还是后期的考试评价机制,各部门之间经过多年的调整和磨合,所要花费的时间、精力、金钱等方面的成本都被降到最低,这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低成本效应”.那这样推行下去,应试教育实施起来,既没有过多的前期成本,运转过程中各相关主体默契配合,最终的效益也很明确,自然实施起来得心应手,弃之不舍.就这样,应试教育就在这样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筑造的低成本高收益的“围墙”中安然存活.

那另一方面,相比于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提出,首先,在前期的成本投入上,由于是新理念新体制,需要进行大量的教育实验来试行相关素质教育的理念想法等等,那在实验推进实施的过程中,成本投入无疑是一项大的开支.其次,在组织推进的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的磨合,部门间意识与身份角色的调整都是一项巨大的挑战.“重起炉灶”“白手起家”,相信大多数相关体是不愿意如此的.最后,在成本高、推行难度大的双重困难之下,素质教育最后的“收益”也充满着不确定性.因此,从这三方面来看,应试教育便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为素质教育留下重重阻碍.

(二)文化的影响

如果说,应试教育成为教育改革上的路径依赖,内部是由于教育历史发展沿革的惯性推动,那文化带给人们乃至于社会根深蒂固的影响则成为了应试教育路径依赖现象形成的外部原因.文化看不见摸不着,但其带来的影响深远,潜移默化地改变了许多事情.社会发展至今,文化传统、信仰体系会帮助人们了解过去,探索未来.因此,传统文化在应试教育形成路径依赖的过程中也扮演了不可忽视的角色.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稳”似乎一直是中国文化的另一个代名词.我国传统文化是在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形态,同时也滋生了人们朴实劳动,靠天吃饭的稳定的农业文化心态.“乐天知命”“祖宗之法不可变”等等的古法古制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求稳”这一传统文化思想对人们思想以至于行动的影响.这样的一种情结,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于素质教育改革的认同与理解,这样一来,文化带来的封闭性就让“求稳”成为了“求变”的绊脚石,使得教育改革一方面缺乏创新性,另一方面也使得教育改革难以大跨步向前迈进.

另一方面,我国一直奉行集体主义精神,“大我”甚至“无我”的强压,使得“自我”找不到生存发展的空间.从儒家“修己以安人”“克己复礼为仁”,到墨家的“兼爱”与“尚同”,法家的“废私”再到后来的“存天理灭人欲”,人的主体间性关系得到充分发展,而主体性却在近乎于以灭绝的代价促成主体间性的发展.尽管有些说法中也提到了个人,然而在这些说法中,个人的价值也往往通过族类与集体来体现,缺乏对独立个体生命的关照.然而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主体间的合作能力并没有如同其重视程度一样发展起来,在这样的近乎不可思议的结果之下,也就难怪有人感慨“中国人一个人是一条龙,一群人是一只虫”.然而,素质教育之下重视的就是主张学生个性的张扬、创造力的培养和合作能力的提升等等.这样在传统文化近乎于根深蒂固的影响下,应试教育的路径依赖形成也就不难理解了.

(三)利益的博弈

一项制度、改革的制定与推行,都是主体间利益相互交织的一个结果,反之,所形成的利益分布的大小也决定了不同利益体对于制度、改革的态度.对于新旧制度来说,利益获取值的大小成为其被选中的核心因素,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也就成为了左右制度选择的根本原因.由此,在新旧制度之间,正如上文中论述的那样,受历史的羁绊及文化锁定的影响,旧制度由于其利益的明确性及熟悉性,往往在行动者选择过程中成为首选.那相对地,为了获取利益的最大值,新制度就会被“粉饰”了的旧制度所挤压,即使相对旧制度来说,新制度更有效更全面.就这样,在新制度的推行与发展之中,旧制度就在这样的利益博弈中获取成功,形成路径依赖.

对于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应试教育来说,经过时间与实践的积累,已经形成了其固有的发展模式,在这种模式之下,所涉及到的各个主体之间的利益也形成了链条式的关系网,对于各利益主体而言,素质教育对于应试教育的改革,使得其牵一发而动全身,利益链条将会被重新“洗牌”,那在这种情况下,原有的高利益主体的优势地位一旦失去,便会产生本能的对于素质教育改革的抵制,找出各种理由来驳斥新制度存在与推行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如在应试教育大背景下存在的一个重要群体——课外补习机构,合法运营的课外补习机构主打的就是提升学生成绩,为小升初、中考、高考而服务,而素质教育的口号一经提出,对于专门以提升学生考试成绩为盈利标准的课外补习机构而言,无疑是对其利益的冲击与其地位的动摇.因此,显而易见的是,这类的课外补习机构的经营者,相关教师等群体便会对新教育改革大力排斥,其所带来的影响虽不见得阻碍素质教育的推行,但在素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也会带来负面的舆论影响.

在教育领域,大多数时候,相关主体涉及到的利益不一定是金钱,更多的时候,可能是投入到其中的精力、时间等等.显而易见,教师这一群体,在素质教育的推行过程中,便是这样的一种利益体.素质教育改革要求教师要重新定位自身的角色,提升自身相关专业素质,对于传统的教法、教材的解读,师生关系的把握等等方面都要重新进行审视,那这样一个过程就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进行研究与把握.教师要抛弃掉原本轻车熟路的一套教育教学方法,再去花费时间精力進行新的探索与实践,且这种教育改革带来的结果还难以准确预测,这不仅是对于教师既得利益的一种改变,也是对于未来金钱利益的一种挑战.很显然,相对于眼前熟悉而又舒服的应试教育的相关教学方式与改革下素质教育的教学方式而言,教师们必然会选择前者,即使在教师层面而言,对于素质教育表示认同,在周围大环境及自身利益的衡量对比之下,理想也终究会败给现实.应试教育也就由此在这种种的利益博弈中形成了路径依赖.

在历史、文化、利益的三重作用下,应试教育的路径依赖横亘于素质教育的推行与发展中,但要说明的是,路径依赖现象有其存在的多方面原因,但并不意味着改革过程中的路径依赖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是无法撼动的.改革就是发展,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如果应对改革过程中的路径依赖我们毫无办法,那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历史之中,目之所及的将来,也是我们回望过的历史,那改革便丝毫没有意义.但是我们的改革还在继续,不管是在教育领域还是其他方面,有改革我们就有动力,有改革社会和人就会有发展的希望.面对改革,我们要有一颗敢于正视路径依赖现象存在必然性的心,不畏惧、不退缩,同时,也要勇于尝试打破这种路径依赖,这是改革所必然要面对的,正所谓风雨之后见彩虹.对于素质教育改革而言,多年的推行与发展成果不必多说,但要走的路还很长,彻底打破应试教育带来的路径依赖仍需要我们各方协同努力,期望能在应试教育路径依赖的阴霾中,寻出一片湛蓝的天空.

参考文献:

[1]张绍红.宜春市农村初中素质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6:6.

[2]刘丽群.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路径依赖”[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3)28—31.

[3]张玉红.应试教育的历史沿革及利弊分析[J].教学与管理,2007(18)52—53.

[4]Did P. Clio and the Economics of QWERTY[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5(75):2—10.

[5]B.Guy Peters. Institutional Theory in Political Science. Vic-toria: Wellington House, 1999:64.

(责任编辑:刘东旭)

回顾述说,这篇文章为关于学校方面的学校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学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学校引用文献:

[1] 新颖的计算机学校论文选题 计算机学校专业论文题目如何拟
[2] 技工学校教育方向论文选题 技工学校教育毕业论文题目怎样定
[3] 容易写的技工学校语文论文题目 技工学校语文专业论文题目如何拟
《学校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关于学校毕业论文模板范文5000字》word下载【免费】
学校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