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怎么写 > 文章内容

巴赫和电影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巴赫和电影类有关毕业论文范文2万字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巴赫和电影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15

巴赫和电影论文范文

《电影沉静如海中巴赫钢琴作品》

本文是巴赫和电影有关毕业论文范文和巴赫方面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电影是一种综合的艺术表达形式,生活场景可以通过电影艺术得以展现.音乐作为人类最伟大的艺术之一,以其特有的艺术语言在电影中使用,可以贯穿电影情节、深化电影主题、塑造人物角色.本文通过分析电影《沉静如海》中巴赫音乐作品的巧妙应用,探析其对电影的直接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沉静如海》;巴赫;平均律;风笛舞曲

《沉静如海》是一部由法国导演皮埃尔·布特龙(Pierre Boutron)导演的爱情电影,改编自法国作家维尔高尔(Vercors)的小说《海的沉默》,原著写于1941年,此时正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被德军占领的时期,但作者并没有写法西斯的暴行或是激烈的抵抗运动,而是用温婉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法国老绅士与孙女跟借住在家中的德国军官之间温情脉脉的故事.电影在沉稳安静的基调中表现了沉静下汹涌的暗流,在战争中不可逾越的鸿沟下谱写出了一段压抑细腻的真挚爱恋.

1 情节与音乐

“电影是现代科学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以画面和音响为媒介,在银幕上创造出感性直观的形象,再现和表现生活的一门艺术.”[1]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题材与画面,还要有扣人心弦的电影音乐,所以,电影音乐也是剧情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与电影情节的发展密切地融合在一起,能够更准确地抒发电影中人物的情感,有效增强电影情节的感染力,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电影作品的思想内涵.

1.1 《风笛舞曲》

电影的开始由德国作曲家巴赫的《风笛舞曲》(Musette in D major )引入情景,故事发生的时间是1941年11月,通过女主角正在教小男孩弹奏钢琴,交代了女主角珍妮(Jeanne)是一位钢琴教师.在珍妮给小男孩上完钢琴课后,她去墓地看了父母,父亲叫Alberl Larosiere(1885—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期为1918年11月11日,母亲叫Odelle Larosiere (1891—1932).当德军副官来通知房子被征用时,珍妮的爷爷以人口多没有多余房间为借口,但副官有报告证明珍妮的父亲1918年死于凡尔登,应该可以理解为珍妮的父亲死于惨烈的凡尔登战役.这段与德军副官的交谈勾起了珍妮与爷爷失去亲人的痛苦,而现在由于德军的强制征用,杀害亲人的敌人要住到家里,配乐的气氛紧张起来,甚至带有死亡的威胁.

1.2 《C大调平均律》

男主角(德国军官)出现的晚上,珍妮正在给爷爷弹钢琴,弹奏的是德国作曲家巴赫的《C大调平均律》(The well tempered clier ,prelude and fugue,No.1 in C major BWV 846).当《C大调平均律》响起时,男主角凡尔奈出现了,这段用的视角很低,出车门时只看到下半部和军靴,男主角缓缓地走进,也只看到脚,连门都没有敲,就出现在珍妮与爷爷的眼前,这是因为演奏的投入与听得入神,大家都沉静在音乐之中.当面对这位“入侵者”时,爷孙俩默契地双双选择了用沉默来面对,无论是男主角的礼貌示好还是自说自话,这里的沉默是一种无声的反抗,是在无声中表现愤怒和伤心.

男主角凡尔奈住进珍妮家后,由于房间冷,常到楼下火炉旁来取暖,男主角自言自语,提到自己也在战争中失去了父亲,理解战争对双方国家及人民的创伤,并介绍自己在德国是一个音乐家,并且流露了对法国文学与德国音乐的热爱.当凡尔奈来到客厅取暖,通过爷爷的眼神可以看出,他已明白这两个年轻人之间有感觉了.这一段珍妮在凡尔奈独白时偷偷看着他,但又怕被发现以及嘴唇的小动作都说明她与凡尔奈产生了内心的交流.

在圣诞夜,珍妮与凡尔奈一起在客厅,两个人都没有说话,但是已经通过音乐进行交流了.凡尔奈再次演奏了他们初遇时珍妮弹奏的巴赫作品《C大调平均律》,凡尔奈的演奏平和、真诚,珍妮听得非常陶醉,此时他们两个人虽然没有通过言语交流,但是通过音乐,他们已经产生了共鸣.巴赫的这部平均律,同一首作品男女主角弹奏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女主角弹奏的速度较慢,似乎心里有些犹豫,诉说着一个少女的迟疑踟蹰,男主角的弹奏流畅而热切,如同在倾诉着自己对女主角的感情,他们深爱的巴赫维系着二者饱满而微妙的感情,也是他们爱的深沉表露.这样的特定场景,男女主角各自坚守自己的忠诚,但是还有爱与音乐,也正是这些超越了战争.

1.3 《c小调平均律》

当珍妮知道同胞们计划对军官凡尔奈实行时,心急如焚,但又不能暴露同胞的计划,心里非常矛盾,危机就在眼前.珍妮一夜没睡,看到凡尔奈即将手拉开家门的那一刹那,珍妮演奏了巴赫的《c小调平均律》(The well tempered clier,prelude and fugue No.2 in c minor ,BWV 847).这是凡尔奈第二次听到珍妮演奏钢琴,并且听到的是这部充满了不安、紧张、急促的作品,他忍不住要停下脚步倾听,因为音乐是他们的语言,是他们独特的交流方式.对珍妮来说,这部作品就是她此时的焦虑、担心,也是挽救凡尔奈的语言,外面汽车的爆炸声打断了音乐,也明白了音乐的语言与双方心里的爱意,此时达到整部电影的.

2 巴赫与法国音乐的渊源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3月21日—1750年7月28日),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在西方音乐史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并享有“西方近代音乐之父”的美誉.巴赫出生于德国中部,他从15岁开始自己的音乐生涯,毕生致力于音乐创作.巴赫虽一生生活在德国,但却融汇了西欧多个民族的音乐风格,集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等国传统音乐的精华于一体,对世界音乐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法国组曲》创作于1722年,是巴赫最具特色的作品之一,其中的每一首舞曲都展现出了富有创意的优雅旋律和纤细的情感,作品具有典型的法国音乐风格,精致优美但决不轻浮,有着明显的贵族趣味,简洁而幽默.电影中的《风笛舞曲》也是17、18世纪流行于法国的舞曲之一,具有恬靜、优雅、风趣的风格.

《平均律钢琴曲集》是巴赫音乐创作的巅峰,也是巴赫键盘音乐中最伟大的作品,被称为音乐上的《旧约圣经》.这部作品按照24个大小调的调性发展排列,始于C大调,根据各调的每个音为主音分别写成前奏曲与赋格.每一调性的表达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该调性的音乐内涵,运用于调性变化的表现手法更是让人回味无穷.这些前奏曲与赋格,虽然在表达意境和主题上没有直接联系,却依靠调性与主题思想紧密结合.这部电影中的男女主角都演奏过的曲目——《C大调平均律》建立在C大调上,这是一个平和、温暖的调性,如同山谷般宁静和晴朗,较一般大调更为宁静、庄严,经常被音乐家看成是回归自然、追求理性或展望未来.这首作品也被法国著名作曲家古诺改编为另一部传世名作《圣母颂》,古诺运用了《C大调平均律》中前奏曲的音型与和声,音乐情绪上非常安静,情感上非常虔诚,把宁静之感、纯洁之美、明朗之情结合为一体,让人充满美好的期盼.

巴赫的音乐创作与音乐风格将法国音乐文化融入自己的作品之中,法国作曲家古诺也从巴赫的作品中获得了灵感与素材.作曲家之间传承、吸收、借鉴、交融是音乐发展的关键因素,丰富的作品内容、多样的作品风格和深邃的作品意境促成了欧洲音乐在这一时期百花齐放.男主角原来在德国是音乐家,女主角是钢琴教师,音乐是他们生活的主题,音乐中的文化也内化为他们的语言,巴赫的作品也就成为他们精神上的共鸣.巴赫的《48首平均律》被世人赞为对上帝最忠诚的赞美,充满理智与和谐,其中第一首是被当代人广为传播的浪漫乐章,作品出自巴赫这位“上帝的乐师”之手,本不该如此感性,但也正因如此才更有感染力,与剧情的张力相得益彰.

3 巴赫作品在电影中的作用

“音乐是存在于现实世界中的,但是人们在聆听音乐时的感性,是建立在心理感受之上的,因此很容易让观众产生心理共鸣.”[2]电影中音乐情感的各种变化都会与影片中人物的内心情感状态形成呼应,尤其是电影中人物角色演奏的音乐,因为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更容易渲染气氛,并且营造出特定的背景氛围,最终达到深化视觉效果以及增强电影戏剧性的作用.

电影中男女主角感情含蓄,以音乐为媒介,男主角的独白大多是在说自己的生活,没有感情的直接表达,全片多处运用了巴赫的作品,而且非常精妙合适,成为全片情感的纽带,部分更为绝妙.

3.1 对电影氛围的渲染

“气氛是在一定环境中,给人某种强烈感觉的精神表现,它是人们在某种特定环境中从事某项活动而产生的强烈感情的外露.”[3]通常,在电影的开始由音乐的引入来渲染电影的氛围,而每段电影情节基本都是在同一种基调上展开,从而观众感受到的是某种特定的气氛,如平静、温暖的旋律可以表现平和、安逸的生活气氛,愉悦、欢快的音乐可以表现喜悦、开心的心情,急促、不安的旋律可以感受到紧张、焦虑的情绪.通过音乐奠定的电影基调,随着电影情节的发展和走向,音乐和人物产生的情感充分融为一体,观众能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影片情节所要表达的内涵与情感.

电影中的画面与巴赫作品的完美结合首先表现在巴赫作品对电影整体氛围的渲染,如电影中《风笛舞曲》的运用,这是一首明朗快乐的乐曲,乐曲在D大调上进行,D大调具有透明而光亮的色彩,音响最为纯净,是能够让人们感觉到温暖的一个调式.《风笛舞曲》在整部电影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电影的开始,男主角没有进入珍妮所生活的环境中,珍妮过着简单平静的生活,虽然身处战乱的国家,但依然坚强乐观;第二次是去理发店做头发,这时男主角已经向珍妮与爷爷流露了对这场战争的看法,以及对德国音乐和法国文学的热爱,男女主角已经产生了音乐与情感上的共鸣,再次出现的《风笛舞曲》流露了珍妮感受到爱情的喜悦心情.

3.2 对人物的抒情作用

巴赫《C大调平均律》的抒情作用是其在《沉静如海》这部电影中的重要功能,而音乐作为特殊的审美形式,主要特点是包含情感审美.巴赫的作品在影片中的运用表达了电影角色的内心情绪及情感世界,抒发了角色之间无法通过语言表达的情感与心境,能够让观众产生共鸣,仿佛身临其境.影片中巴赫的两首《平均律》作用体现在展现了电影人物内心深处的丰富世界,揭示了角色内心的寄托和心理变化.这部电影中男女主角几乎没有对白,双方强烈的感情与情绪都是通过音乐表达的.男主角在圣诞夜演奏的《C大调平均律》明确了双方的心意.这首作品平静、温暖,犹如海一般沉静,但情感又如海一般深沉,这是对女主角的回应与肯定,初次见面时女主角的演奏已经深入心底.在男主角的独白下,女主角的内心已经发生了改变,随着了解的深入,再加上共同对音乐的热爱,以及那不可言喻的流淌在空气中的些微情愫,在平静的外表下,两颗心早已慢慢靠拢.

3.3 对剧情发展的推动

《沉静如海》这部电影在音乐中开始,在音乐中结束,音乐贯穿于整部电影,音乐的发展对推动电影剧情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巴赫的音乐不仅表达了人物角色的内心世界,还通过音乐把整部电影的剧情串联成整体,使观众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沉浸在影片的情节中.在男主角住进爷孙俩的家后,女主角再也没有弹奏过钢琴,他们通过沉默来反抗,是在无声中表现愤怒和伤心.但是,在男主角遇到危险,女主角弹奏的《c小调平均律》非常不安与急促,把这部电影的剧情推到了最高点.c小调有着阴郁、伤感的特点,仿佛女主角带着一颗虔诚的心诉说着不安、焦虑与担忧.这样富有吸引力的乐曲吸引住了男主角,也吸引住了观众,成为剧情的与转折点.女主角演奏的《c小调平均律》拯救了男主角的生命,也是女主角在这部电影中对男主角爱意的最直接表达.

4 结语

20世纪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指挥家耶胡迪·梅紐因曾这样谈到巴赫的音乐:“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音乐之纯洁表达了我们最高境界的道德,我们最高尚的品行,我们最圣洁的情感.”[4]总的来说,电影《沉静如海》是一部让人回味的经典作品,其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二战时期德国与法国人民之间复杂的情感,通过巴赫的作品为情感纽带,产生了一段深沉、克制的感情,音乐成为这部作品中无可替代的表达方式,也使这部影片成为音乐与电影艺术互融的优秀范例.

参考文献:

[1]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347.

[2] 赵去非.当代电影作品中巴赫音乐的艺术魅力——探索《哥德堡变奏曲》在《沉默的羔羊》中的运用[J].电影评介,2013(20):40.

[3] 丁洁.电影音乐类型探析[D].天津师范大学,2010:30.

[4] 张式谷,潘一飞.西方钢琴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40.

作者简介:丰竞(1984—),女,江苏南通人,研究生,硕士,讲师,通讯作者,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教学.

简而言之,这篇文章为一篇关于巴赫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巴赫和电影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巴赫和电影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巴赫和电影引用文献:

[1] 巴赫和电影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巴赫和电影类有关毕业论文范文2万字
[2] 生态学论文例文 巴赫金和电影有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5000字
[3] 比较好写的电影学术论文题目 电影学术论文标题如何定
《巴赫和电影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巴赫和电影类有关毕业论文范文2万字》word下载【免费】
巴赫和电影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