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学术论文 > 文章内容

低碳建筑论文范文参考 低碳建筑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低碳建筑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24

低碳建筑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低碳建筑论文范文参考:低碳建筑技术体系与碳排放测算方法研究
  2. 第二篇低碳建筑论文样文: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低碳建筑管理体系研究
  3. 第三篇低碳建筑论文范文模板: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的经济学探索
  4. 第四篇低碳建筑论文范例:整合碳排放评价的中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
  5. 第五篇低碳建筑论文范文格式:基于技术进步的中国低碳经济研究

★100篇免费低碳建筑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为您写相关硕士毕业论文和本科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论文范文格式模板,【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低碳建筑论文范文参考:低碳建筑技术体系与碳排放测算方法研究

建筑业是以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以及造成沉重的环境负面影响为代价的,我国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约30.2%.据统计:建筑活动使用了人类所使用的自然资源总量的40%,能源总量的40%,而造成的建筑垃圾也占人类活动产生的垃圾总量的40%.建筑建造、使用和拆除过程中对能源的消耗及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将带来巨大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预计2030年建筑业产生的温室气体将占全社会排放量的25%.因此,加大力度建设低碳建筑迫在眉睫.

本文对英国、美国、德国、日本以及我国低碳建筑的建设情况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我国低碳建筑管理模式,应包含低碳目标规划、低碳组织保障、低碳技术保障、低碳节能效果测评等内容.

低碳建筑必须在建筑物的外部条件、技术设备和建筑主体三者相互作用下共同实现建筑物的节能减碳目标.本文分析了低碳建筑的运行机理,构建了低碳技术集成模型,并总结现有低碳技术,将其分为10大系统,140余项技术,建立低碳建筑技术体系,便于建筑物进行低碳技术的选取.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低碳建筑技术规划方案的比选方法和优化模型,以实现低碳技术规划方案中设备结构和能源使用结构的最优化.此外,提出对建筑物规划设计方案进行能耗分析的工具、方法和主要内容,使用相关低碳节能分析软件对低碳建筑的规划设计方案进行整体能耗分析不仅是对所选方案低碳性能的验证,还为低碳建筑全寿命周期中使用维护阶段的碳排放测算提供了数据基础.

建筑物碳排放量,是建筑物低碳目标实现与否的首要指标.本文从全寿命周期的角度进行建筑物碳排放测评方法的研究,分别对设计阶段、安全施工阶段、使用维护阶段、拆除清理阶段的碳排放来源进行了盘查,构建低碳建筑碳排放测算模型,明确了各阶段碳排放测算的方法和测算清单,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低碳建筑物碳排放测算指南,并采用BIM技术在施工阶段建立了基于施工方案的动态碳排放测算模型,可实现实时的建筑物碳排放监控.

针对以上研究内容,以武汉国际博览中心项目为案例,从低碳技术规划方案的比选和优化,低碳规划方案的能耗分析以及全寿命周期碳排放测算的角度分别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研究.

本文构建了全面的低碳建筑技术体系和全寿命周期碳排放测算模型,实现了低碳建筑碳排放的定量化、可视化和智能化.不仅为武汉国际博览中心项目全寿命周期的低碳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也将为我国其他低碳建筑的健康、迅速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第二篇低碳建筑论文样文: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低碳建筑管理体系研究

生态城市与低碳建筑,都是当前各个国家和地区提倡的一种发展战略.生态城市是为了应对全球日益严重的资源、能源和环境危机而提出来的一种城市发展模式;低碳建筑是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防止气候变暖的一种建筑发展模式.虽然低碳与生态是两种不同的理念,但是建筑作为城市的一个重要载体,低碳建筑与生态城市必然会有某种关联性.

本文以共生理论为基础,论证了生态城市与低碳建筑具有相依性,二者的理念契合、目标一致、系统相关以及具有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互利共生体”.但另一方面,站在整个生态系统的角度,生态城市与低碳建筑又具有负相关性,它们之间具有不一致的目标.如何使二者走向协同,是本文写作的出发点.

根据协同理论的观点,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由无序状态走向有序状态.那么按照这一思路,低碳建筑作为城市生态的一个子系统,它也可以通过协同效应使两者的的目标趋于“协同”.文章据此建立了生态城市与低碳建筑的协同关系模型,并构建了基于协同理论的低碳建筑管理框架,明确了基于生态城市理论的低碳建筑的管理对象、管理目标和运行机制.

由于对生态城市和低碳建筑的评判都是以一定的评价指标为支撑,因此,为了实现生态城市与低碳建筑发展的协同,首先要确保评价体系的趋同.本文在深入分析现有的生态城市与低碳建筑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结合互利共生体的特点,构建了生态城市理念下的低碳建筑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低碳建筑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必然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文章最后基于协同共生理论,并站在政府的角度,提出了可操作性的低碳建筑的管理方针与管理方法,并设计了推动低碳建筑发展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以期能够实现生态城市和低碳建筑的双重目标.

第三篇低碳建筑论文范文模板: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的经济学探索

20世纪下半叶,随着世界范围内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建筑、生产与消费等领域消耗的化石能源数量陡然增多,排放的温室气体数量日益加大,城市热岛效应加剧,诱发全球变暖,引发极端气候灾害,已经严重危及人类生存安全与发展安全.灾害来袭,任何国家都不能幸免,也不能独善其身.中国做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灾害的能力还较弱,且时逢城市化发展中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高碳发展的生态环境陷阱.在各国纷纷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发展与保护并重,促进城市发展低碳化转型的浪潮中,中国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建设低碳城市,实现既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又保障城市发展安全双重目标势在必行.因而,从经济学角度深入研究低碳城市发展问题,是理论界与实践界跨越生态环境陷阱的战略性课题,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本文在梳理国内外文献、在最新研究成果的有益启发下,从经济学角度对中国低碳城市进行深入探索,形成结构比较严谨的逻辑体系.本文由八章构成.主要内容是:(1)第一章导论.阐述从经济学角度研究中国发展低碳城市的背景及意义;对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与评述;简要介绍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框架结构、研究方法及可能的创新之处.(2)第二章低碳城市的理论基础.明晰低碳城市的内涵,阐述低碳城市的经济理论基础;构建低碳城市的度量指标.(3)第三章城市低碳交通.阐明城市低碳交通的内涵;对中国当前城市交通现状进行分析;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启示,构建中国城市低碳交通的实现模式.(4)第四章城市低碳能源.在阐明城市低碳能源理论基础上,对国内外城市低碳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借鉴研究,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城市低碳能源利用的实现模式.(5)第五章城市低碳建筑.阐释城市低碳建筑的内涵与相关理论;借鉴发达国家低碳建筑的经验;结合国情设计低碳建筑的激励机制,构建中国低碳建筑的实现模式.(6)第六章城市低碳生产.明晰城市低碳生产的基本理论;借鉴发达国家城市低碳生产的成熟经验;提出中国城市低碳生产的5R原则,构建中国城市低碳生产的实现模式.(7)第七章城市低碳消费.界定城市低碳消费的含义、特征、影响因素及经济效应与生态意义;借鉴发达国家城市低碳消费的经验与有益启示;提出低碳消费的5S原则;在此基础上,构建城市低碳消费的实现模式;设计低碳消费的激励机制.(8)第八章低碳城市的机制设计与对策选择.从财政、金融及行政、法律等方面进行促进低碳城市的机制设计;提出了征收碳税、投资津贴等应对对策.

本文拟实现的创新点主要是:其一,从经济学角度,明晰了城市低碳消费、生产、交通、建筑及能源的内涵,影响因素及外溢效应,拟实现低碳城市的经济理论创新.其二,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城市低碳建筑实现模式,强调重要低碳公共建筑实行政府主导管理模式,一般低碳公共建筑实行政府调控模式,低碳商品房实行市场调节模式,拟实现实践层面的创新.最后,从经济学角度研究了低碳城市问题,构建严谨的逻辑分析体系,拟实现研究视角的创新.

第四篇低碳建筑论文范例:整合碳排放评价的中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

自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上我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DGP的CO2排放量比2005年降低40%~45%以来,节能减排成为我国建筑业的“十二五”发展目标.目前我国低碳建筑的发展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国家政策、建筑碳排放核算方法和低碳建筑评价标准三个层面:低碳建筑概念不清导致低碳建筑设计结果分散;政府管理者缺乏有效工具客观评估建筑的碳排放水平,无法实施财税奖励政策以及建立碳交易市场;投资者利益驱动不足,无法从低碳建筑投资中获得应有回报;业主对低碳建筑没有切身感受,无法通过权威的认证标签识别低碳建筑产品.因此,我国亟需建立科学合理的低碳建筑评价体系,为各方决策提供客观的依据.

文章系统梳理并比较了国内外六个典型低碳建筑评价体系的主要特征、评价对象、评价工具、指标体系、分值构成、权重系统、评估流程和评价结果,指出我国低碳建筑评价体系现存的共性问题:实施过程缺乏政府政策引导;评价对象范围有限;评价指标缺乏明确详细的核算方法;没有建立综合打分体系;没有建立独立权重系统;评价结果的输出形式过于抽象.继而,从现存问题的三个关键角度有针对性的研究了建筑碳足迹、指标基准和评价体系权重系统,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确定方法与技术路线.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建筑环境性能综合评价体系框架的理论模型,明确了评价体系基本特征、系统规则、系统要素和评价工具群的内在逻辑结构.

在建筑环境性能综合评价体系框架理论模型的指导下,以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研究基础,以完善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碳排放性能评价视域为目标,构建整合碳排放评价的中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框架,针对天津地区住宅/办公建筑特点,进行了评价子系统的开发.探讨了建筑碳排放评价指标项、数学模型、指标基准、权重因子、评级基准和评价结果表达方式,制定了天津地区新建办公建筑特征标签工具打分表,并开发了便于用户自评价的软件工具及建筑碳排放LCA辅助工具.最后,应用评价软件和建筑碳排放LCA工具对天津大学1895建筑创意大厦进行了试评估,验证了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及实用价值.

本文提出的整合碳排放评价的中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框架和天津地区新建办公建筑特征标签工具,可以为我国现有绿色/低碳建筑评价体系的优化与完善提供理论与决策支持.

第五篇低碳建筑论文范文格式:基于技术进步的中国低碳经济研究

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迄今面临的最重大的环境问题,也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根本措施是减少温室气体的人为排放.2003年,英国率先提出发展“低碳经济”,之后各国纷纷效仿.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同时也是对世界环境高度负责任的国家,发展低碳经济,逐步降低经济发展的二氧化碳排放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存在较大的技术差距,所以推动低碳技术的快速发展至关重要.论文主要分析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来源、现状以及发展低碳经济的制约性因素;技术对碳减排的作用途径,人口、经济和技术对碳排放的影响弹性及技术进步的碳减排效果;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选择指标体系及选择方向;低碳经济技术创新模式选择及开放式创新系统的构建;低碳技术国际转让模式及策略;关键领域(以建筑部门为例)的低碳技术及减排潜力;我国低碳技术发展的现实矛盾和政策建议等.

首先,采用表观能源消费量估算方法,根据各省份历年能源消费量数据,论文估算了1996-2008年我国30个省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进行区域比较.结果表明: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但不同省份之间差异非常明显,且呈现扩大的趋势.从东、中、西部地区比较看,碳排放量差异也非常明显.其中,东部地区碳排放量最大,约占全国总排放量的50%左右,且呈现上升的态势;而中部地区碳排放量比重则呈现缓慢下降趋势,西部地区碳排放比重则相对稳定.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我国面临人口与城市化规模、经济与产业结构、能源资源禀赋等因素的制约.

其次,分别采用STIRPAT模型和LMDI因素分解方法,分析了人口、经济和技术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弹性,以及各因素对二氧化碳排放变化的贡献值.结果表明:人口、经济和技术对不同区域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弹性有所不同,其中技术弹性为正,说明技术进步(即能源强度下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碳排放;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的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但是要达到曲线的拐点,需要较长的时间;各区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存在显著的路径依赖现象,当期经济增长至少对未来1-4年的空气质量将产生影响;技术进步对我国二氧化碳的减排效果非常明显,但是技术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呈现阶段性变化特征.1996-2008年间,由于技术进步而实现的碳减排量约为588.25百万吨碳.

第三,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我国低碳技术选择的指标体系.在该体系中,包括技术评价、战略效益评价、财务效益评价、社会评价和风险评价五个一级指标.在此基础上,论文认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要重点选择以下四个方面的低碳技术:以信息、生物等新技术为载体的共性技术;源头减排技术,包括煤炭清洁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等;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目标的相关技术,包括清洁生产技术、生态产业链接技术和社会层面的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等;碳捕集和封存技术.

第四,在对低碳技术创新含义及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低碳技术开放式创新系统,主要包括低碳产品的用户、高校及科研机构、政府部门、*机构(金融机构和技术服务机构)、企业联盟等部门.另外,还分析了企业低碳技术创新的模式选择问题,结果表明:选择何种创新模式,主要取决于产方与学研方关于转让价格或利润分配比例的谈判结果.当技术转让价格高于某个值,或者企业利润分配比例小于某个值时,企业愿意选择独立创新的模式;当技术转让价格低于某个值,或者企业利润分配比例在一定数值范围内时,企业愿意选择技术购买的方式;当技术转让价格在一定数值范围内,或者企业利润分配比例高于某个值时,企业愿意选择商业化协作的方式.


https://www.mbalunwen.net/ufo/78901.html

第五,根据演化博弈理论,分析了低碳技术国际转让的模式和策略.结果表明:为了加快跨国公司向我国转让低碳技术,要尽量降低跨国公司的技术转让成本;应鼓励跨国公司到我国投资办厂,欢迎其以独资等形式先进入我国;对于由于技术溢出而导致的损失较大的低碳技术,要试图先使一家跨国公司向中方企业转让技术.同时,在低碳技术国际转让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相关利益部门的诉求,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和企业,在综合考虑各方利益基础上促进低碳技术国际转让.

低碳建筑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低碳建筑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8000字研究生论文、5000字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7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低碳建筑方面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低碳建筑论文范文选题

第六,对建筑部门的关键低碳技术进行了简要概述,并且利用情景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情境下我国建筑部门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结果表明:在技术冻结情景、基准情景和低碳情景下,2030年建筑部门消耗的能源数量将分别较2007年增加21.05亿吨标准煤、11.67亿吨标准煤和2.94亿吨标准煤.就二氧化碳排放量而言,三种情景下,2030年建筑部门碳排放量分别较2007年增加40亿吨碳、21亿吨碳和5亿吨碳.说明低碳技术对我国建筑部门来说,具有非常明显的二氧化碳减排效果.

第七,分析了我国低碳技术发展的现实矛盾和政策建议.其中,现实矛盾包括低碳技术研发能力较弱、低碳技术国际转让面临障碍、低碳技术总体水平落后且分布不均衡等;政策建议包括制定低碳技术发展路线图、促进低碳技术创新、推动低碳技术国际转让、加速低碳技术在构建低碳城市和低碳社区中的应用和推广等.

关于免费低碳建筑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

低碳建筑引用文献:

[1] 新颖的低碳建筑论文选题 低碳建筑毕业论文题目怎么定
[2] 最新低碳建筑参考文献 低碳建筑核心期刊参考文献哪里找
[3] 低碳建筑论文提纲格式范文 低碳建筑论文大纲怎样写
《低碳建筑论文范文参考 低碳建筑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低碳建筑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