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库 > 文章内容

教师课题论文范文参考 教师课题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教师课题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03

教师课题论文范文

教师课题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教师课题论文范文参考: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比较研究
  2. 第二篇教师课题论文样文:教师行动学习研究
  3. 第三篇教师课题论文范文模板:教育转型期中学生物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4. 第四篇教师课题论文范例:HPM与数学教师专业发展
  5. 第五篇教师课题论文范文格式: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研究

★100篇关于教师课题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教师课题相关的本科毕业论文和硕士论文写作提供教师课题相关优秀论文范文格式模板参考.【赶快阅读吧!】

第一篇教师课题论文范文参考: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比较研究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教师.而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

研究以“课堂观察——课堂录像——课堂文字实录分析——课堂教学行为编码——教学行为分项研究——优秀教师、新手教师教学行为个案比较——得出结论”为基本研究模式.

在分析和借鉴了国内外新手教师和专家教师教学行为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访谈、课堂录像分析等方法,分别对实验学校选取了6位优秀教师、8位新手教师14堂课堂教学录像进行比较研究;从数学教师的课堂提问、教学言语、反馈、等待等4种主要教学行为进行了分项研究,分别归纳出这4种教学行为的类型;通过对师生访谈,制订了这4种教学行为课堂观察量表,并对新手教师和优秀教师进行个案比较研究,指出了新手教师、优秀教师这4种教学行为的差异,并分别提出了提高这4种教学行为的相应策略.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结论如下:

1.新手教师比较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而优秀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还关注启发、引导学生思考,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秀教师善于追问,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问题串,使问题形成问题链.

教师应以教学目标为指导,设计课堂提问,追求课堂提问的时效性,减少低效提问;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启发、引导学生以激发学生高认知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问,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优秀教师追问性语言、引导性语言’的次数比新手教师多,新手教师提问性语言的次数比优秀教师多;优秀教师言语行为主要发生在在课题引入、讲解新知、例题讲解等环节,而新手教师的言语行为主要在例题讲解和课堂练习环节;优秀教师在应用过渡性语言的次数比新手教师多;课堂教学中,新手教师课堂教学话语掌控的间比优秀教师多,优秀教师比较关注给学生参与师生对话的机会.

教师应该加强数学语言训练;适时应用隐喻方式进行教学,体现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合理有效地采用有效的追问,提高教师提问语言的有效性;语言力求丰富、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3.优秀教师教学反馈行为在讲解新知、例题讲解出现的次数比新手教师多,而新手教师反馈行为在引入环节出现的次数比优秀教师多.优秀教师采用师生共同反馈的形式次数比新手教师多,优秀教师经常会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使学生获得自我矫正的机会;优秀教师往往反馈及时,起到了强化的作用,新手教师往往无反馈地重复练习类似的问题;优秀教师反馈形式呈现多样化,而新手教师往往反馈形式比较单一

教师应正确认识课堂教学反馈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和作用;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多种课堂教学反馈行为;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反馈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准确地做出反馈.

4.新手教师在提问后等待次数明显比优秀教师少,每次的等待时间也比优秀教师少;优秀教师运用学生回答后等待的行为次数比新手教师要多.

教师应依据不同的课堂类型,给学生留出恰当的“等待时间”,以便学生更好地思维;合理控制无效等待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第二篇教师课题论文样文:教师行动学习研究

教育变革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着诸多的机遇和挑战.随着世界范围内课程改革的实施,提升教师素质已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决定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所在,而教师素质的提高则需要通过教师学习得以实现.然而,传统的教师学习存在学习方式单一、学习内容陈旧等问题;教师作为学习者一般强调理论知识的获得而忽视实践性知识的培养,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其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

行动学习是建立在学习者经验与反思基础之上的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方式,最早运用于企业管理人员培训之中,近年来在其它领域也得到了普遍推广.为丰富教师学习的理论研究的实践操作,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推动教育改革的实施和深入,本研究将行动学习的理念引入到教师在职学习之中,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师行动学习研究为教师在职培训与专业发展项目提供相关的启示和建议.论文以高中英语学科教师为例,主要探讨教师行动学习的三个主要问题,即教师行动学习是什么、教师为什么要开展行动学习以及教师如何实施行动学习.在此基础之上,本研究还尝试构建了基于行动学习的教师专业发展范式,并指出了其理论意义与推广价值.

论文共分为七章,各章的主要内容概括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本论文的选题缘由、研究的背景与主要内容、研究的整体设计与具体方法,并对本研究中的主要概念如教师学习、教师知识、行动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等进行了界定,并通过理论分析总结出各个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为文献综述,主要包含三个部分,即对教师学习的文献综述、对行动学习的文献总结以及对国内外教师行动学习研究文献的回顾.综述的结论表明尽管对行动学习的研究已有历史,但针对教师行动学习的研究仍不够深入,值得作进一步探究.

第三章是教师行动学习的理论研究部分,主要分析了教师行动学习的内涵、特征、过程和类型等,同时对教师行动学习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本章还从理论上分析了行动学习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这与论文第四章的实证研究部分形成了呼应,共同佐证了研究结论.

第四章是本研究的实证调研部分,笔者以高中英语学科教师为例对教师的行动学习开展了实地考察,主要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观察和实物分析了解高中英语教师行动学习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该部分研究旨在总结教师行动学习的实然状态,对构建基于行动学习的教师专业发展范式提供实证基础.

第五章主要总结教师如何开展行动学习,通过研究笔者将课堂观察与交流、案例总结与研讨、合作行动研究与践行、集体备课磨课等归纳为教师实施行动学习的具体策略,而将开展校本研修和组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作为教师实施行动学习的途径.

第六章中本文的重点部分,也是本研究的核心和创新点所在.本章结合教师行动学习的理论分析和高中英语教师行动学习的实证研究总结了教师行动学习的核心特征与价值,介绍了教师行动学习的内外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行动学习的教师专业发展范式,同时指出了该范式的内涵、特征、对教师在职学习的启示及其推广价值.从这一范式可以看出教师行动学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实施效果受到教学环境、评价制度、学校管理、教师反思能力与沟通技巧等多个内外部因素影响.

第七章是本研究的总结部分,该章汇总了研究的结论与启示,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教师行动学习的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

本论文以高中英语教师为例对教师行动学习开展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论对于教师本人(包括其它学科教师)、教师教育者、教育管理人员都有启示作用,且对于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在职学习效果、促进教师改进教学质量、提升他们的专业发展水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第三篇教师课题论文范文模板:教育转型期中学生物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教师的素质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处在变革的教育转型期,教师的培训与专业发展更是基础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新的课程改革需要教师不断提高素养,不仅对教师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21世纪生命科学将成为科学发展的重心,生命科学具有快速更新、学科交叉、面临影响全人类的前沿突破的趋势特征,未来的发展,亟需高素质的中学生物教师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基于此,本文结合生命科学的特点和中学生物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中学生物教师的培训及专业发展进行了分层次、有重点的研究,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有效促进中学生物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以期为中学生物教师专业成长高端发展提供指导意见.

论文首先从教师教育、学科教育、生物学科教育、生物学科教师教育这四个层面,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的理论研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生物教育目标和新的生物课程标准对于中学生物教师的要求为切入点,采用调查研究、实证研究结合个案研究的方法,点、线、面结合的研究策略,分层剖析、重点突破,提出了中学生物教师专业发展对策及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关键因素.

研究的主体部分是我国中学生物教师专业发展状况研究,内容和结果包括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来自多个省市中学生物教师教育科研及继续教育状况调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针对中学生物教师的基本背景情况、情意状况、教育科研背景、教育科研现状,继续教育研修课程内容、研修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一)基本背景因素与教育科研和继续教育状况及需求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对教育科研的整体状况、意愿、动机、行动、兴趣、科研素质、科研成果,继续教育目的、教学方式、组织形式、研修课程内容需求等方面均产生一定影响.(二)情意状况与教育科研的正相关性非常显著,对教育科研的整体状况、意愿、动机、行动、兴趣、科研素质、科研成果等均产生影响.

第二部分是来自2007年湖南省生物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的调查研究.在培训结束之后,采用不计名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了学员对于本次国家级培训在组织安排上、培训方案课程设置、培训教学方式、授课教师、培训课程内容等方面的评价和建议,并且了解学员通过本次培训的收获等.调查结果显示:(一)学员对于本次培训的整体方案设计、授课教师、课程内容都比较满意.(二)贴近中学生物教学实际、实用性、实践性、操作性强的课程内容尤其受到学员青睐.学员对于案例教学的需求非常强烈,但由于本次培训时间短,案例教学没有较多展开.(三)学员对于本次培训的组织工作满意度较低.主要体现在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培训前的宣传和动员工作不到位,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学员事先不了解相关背景情况和培训的目的及要求,以致影响了培训的效果.(四)培训过程中学员的交流与活动欠缺,差异明显,学员对于培训内容的反思不够,部分学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

第三部分是来自2006年广东省肇庆市生物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实证研究.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全程跟踪调查了研修班为期一个月的集中研修阶段.主要就教师的教育科研背景、现状,研修的课程内容需求、研修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在调查结果分析的基础上,从内容和形式上,提出了改善地市级生物骨干教师研修途径的建议:(一)做好前期预调查研究.(二)做好全程跟踪调查与回访工作.(三)优化研修方式,加大专题讲座的比例,在形式上进一步多样化,增加互动环节,促进交流,增加到优秀中学观摩学习的机会,不仅观摩优秀教师的精品示范课,也适当安排一些日常教学示范课,多角度、全方位的展示,优化师资队伍,以高等师范院校为依托,加大中学教师的比例.(四)紧密联系中学生物教学实际,优化研修课程内容.例如:结合当地实际介绍最新教育理念,在不具备教材要求的条件下如何开展新实验教学等.

第四部分是优秀教师群体个案研究,选取四位优秀生物教师的专业成长案例,结合国家级培训生物骨干教师职业成就相关因素研究,近距离剖析了优秀生物教师的专业成长特点.

本文的研究结论是中学生物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关键因素:

(一)职业投入程度是最关键因素,(二)具备良好的情意状况,(三)抓住专业成长的关键时期,(四)具备扎实的人文功底和优良的数理—逻辑能力,(五)立*职工作,不间断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六)自主学习与专职教育缺一不可,(七)与高校保持紧密联系.

最后提出了针对中学生物教师的专业发展对策:

(一)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策略,包括两方面:1、培养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意识,2、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融入学习型社会.(二)在职培训——教师专业发展的最有效途径,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多元化发展,对应的构建相适应的培训模式,2、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构建现代远程教师教育体系,3、体现人文关怀,关注教师情意发展,4、以教师需求为依据,结合生物学科特点,优化培训内容,5、加强生物学实验的探究与实践,6、结合中学生物教学实际,加强案例教学.(三)中学生物教师研修课程内容:1、专业基础课程,2、实验和实践课程,3、实地参观考察.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采用点、线、面结合的研究策略,紧密结合了生物学科特点和中学教学实际,针对性地进行了中学生物教师的专业发展策略研究.针对中学生物教学当前仍属弱势学科的特点,提出提高中学生物教师情意状况、有效促进专业成长的策略,针对生物学多学科交叉特点,提出数理能力的培养是成为未来专家型生物学教师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研究结果绘制出专家型生物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示意图,提出了中学生物教师专业成长关键时期:教龄11-15年是专业成熟的黄金时期,教龄16-20年是专业成果爆发期,教龄20年以后进入专业发展分化期.

第四篇教师课题论文范例:HPM与数学教师专业发展

数学教育课程改革凸显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与应然性,HPM教学设计能力是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升教师的HPM教学设计能力,成为数学教育界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研究者从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与策略入手,分析教育工作室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独特优势和HPM教学面临的问题,针对一个数学教育工作室开展了HPM设计研究.通过分析HPM教学设计、实施过程对数学教育工作室、教师以及HPM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研究者总结归纳了HPM设计研究的作用、意义和产出的具体成果.

研究对象是一个数学教育工作室及其8位成员教师.工作室8位教师,除主持人(一位教学名师)和一位具有“市教坛新秀”称号的教师,没有直接进行HPM教学设计外,其余6位教师都参与了HPM教学的三轮设计、实施、改进、完善的过程.研究的主要问题是:

1.HPM设计研究过程对数学教育工作室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HPM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循环过程在哪些方面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HPM视角下的数学教学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哪些积极的影响

4.通过开展HPM设计研究,能获得哪些具体成果

本文以设计研究方法为主,辅之以叙事研究方法和参与式行动研究方法.从每一课题第一轮的HPM教学设计,到“设计→执教→干预→修正”过程中的集中评课、研讨,为教师提供修改建议等一系列活动,研究者始终参与其中.通过课堂听课、深度访谈、自评问卷等多种方式收集相关研究数据,经过对数据进行量的统计与质的分析,获得研究结论,并以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两种方式呈现研究结果.纵向比较针对参与设计、执教的每一位教师在三轮设计、改进的循环过程中的前后变化.横向比较则针对工作室教师及工作室*教师基于HPM设计的专业成长的比较.

教师课题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教师课题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5000字函授毕业论文、3000字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教师课题学科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教师课题论文范文题目

本研究以“促进高中数学教师的HPM教学设计能力”为主旨,以高中必修和选修教材中六个专题的起始课为主线,设计开发“文化取向”、“探究取向”和“发生取向”三种HPM教学设计模式,从不同侧面展示,高中数学教学不同分支内容的HPM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模式,为高中数学起始课教学的HPM教学设计提供了范例.

经过对参与教师进行跟踪研究,通过纵向比较我们发现,HPM介入数学教学后,6位教师的HPM教学设计能力逐步提高,从以附加式使用为主逐步过渡到根据教学需求选择不同的使用方式,从单纯追求使用量的多少,到根据教学需要,关注量和质的协调一致.

与工作室*教师的横向比较发现,他们的数学史知识、数学学科教学知识、融合数学史的数学学科内容知识、融合数学史的教学法知识、融合数学史的数学教学知识和教学科研能力显著优于*教师,但数学知识、教学知识无显著差异.

本研究的基本结论是:

1.设计研究过程对于工作室的主要作用是:(1)促成了工作室活动开展的内容与目标定位;(2)促成了工作室教师培训策略的制定及实施;(3)HPM教学设计活动使工作室的学习活动富有实效.

2.HPM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循环过程对教师的作用是:(1)对HPM教学的态度发生转变,由排斥到当作外加任务,再到接纳,直至最后由成功体验产生自主开展HPM教学的愿望;(2)教师的数学教学观念发生改变;(3)教师的数学观、数学教学观和学生观得到改善;(4)教师的HPM教学设计能力、沟通交流及合作能力、教学科研能力得到提升.

3.HPM教学对学生的积极影响是:(1)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2)通过建立跨学科联系,使得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更为全面;(3)培育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改变了学生的数学观和数学学习观.

4.开展HPM设计研究的意义和具体成果是:(1)对其它工作室的计划拟定、活动开展等具有借鉴意义;(2)为中学数学教学提供了三种HPM教学模式的六个教学案例,并给出了进行HPM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对HPM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是:(1)课题带动的设计研究对教师培训具有重要意义;(2)应重视职前教师的HPM教学知识与能力培养;(3)应持续、深入开展HPM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及案例开发.

对HPM领域的后续研究展望是:(1)为教学的数学史原始资源的开发研究;(2)HPM与教师专业发展关系的持续研究;(3)HPM领域的实证研究及理论框架.

第五篇教师课题论文范文格式: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研究

教师发展关乎教育质量之根本.教师发展受多方面要素的影响.有质量的教师发展,需要内源性动力的激发与维持.调查研究显示,由教师自我组织、自我决定、自我激励的非正式学习活动是促进教师发展的最重要方式之一.但是,长期以来,不论是我国理论研究学者还是基层实际工作者都比较重视自上而下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安排和要求的正式学习,对教师非正式学习的关注极为不够.本文作者认为,教师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高度统一的完整的人.教师发展不仅包含教师专业发展,同时还应该涵盖教师自我生命潜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和人生价值最大限度的实现.教师发展是在外在专业标准要求与教师内在自我发展需要的融合中实现的.教师的自我统整发展需要是实现教师发展的内源性动力.因此,本研究基于自我统整的教师发展视角,聚焦于实现教师自我统整发展最重要的实现方式——非正式学习进行较为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本论文分别以国内外学者对教师非正式学习进行研究的现状和我国中小学教师进行非正式学习的实践现状为研究的两条逻辑起点.一方面,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的梳理与分析,发现教师非正式学习理论研究中存在问题;另一方面,基于对我国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的实践现状进行考察,发现教师非正式学习实践中存在若干问题.以这些问题为整个研究的逻辑起点,运用历史法、文献法、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探讨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的本体、建构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的理论、剖析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的影响因素、凝练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的实践模式、讨论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有效性的自我评价体系、论证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的条件保障.通过本研究,尝试建构我国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的理论框架与可示范的实践范式.

全文共分为八个部分.具体如下:

第一部分导论.本研究首先通过对中小学教师学习与发展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揭示出与中小学教师日常工作紧密相关的非正式学习活动及其对教师发展的影响.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教师非正式学习研究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发现教师非正式学习在研究与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作者在分析导致问题的成因后,提出教师是一个具有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高度统一的完整的人,教师发展不仅指教师专业发展,还应该涵盖教师自我生命潜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和人生价值最大限度的实现,教师发展需要进行自我统整.自我统整的教师发展理念的实践方式便是教师非正式学习.


https://www.mbalunwen.net/recommended/84443.html

第二部分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的现状考察.本部分从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的观念与意识、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的方式和方法、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的文化和氛围四个维度,对地处我国西南地区的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西藏自治区的共计13所学校、近千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对部分教师进行访谈,进一步揭示在真实的教育场景中教师非正式学习的发展现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存在诸多问题:非正式学习的意识模糊与自我发展的观念混乱、自主发展的离散性与专业精神的淡漠化、非正式学习取向的理性主义与学习方式的单一性、非正式学习理论的缺失与转化运用的低效等.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严重影响着中小学教师的发展.

第三部分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的本体探讨.根据对教师非正式学习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分析,并结合对我国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探讨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的基本性问题.本部分基于自我统整的教师发展理念,论证提出了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的实质、主要类型、基本结构、基本特征等教师非正式学习的本体性问题.

第四部分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的理论建构.基于前述部分对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的调查研究与本体探讨,本部分依据自我统整的教师发展理念,运用社会文化理论、自我导向学习理论、转化学习理论、知识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尝试建构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的如下理论:社会文化理论创生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的文化生态支持系统、自我导向学习理论达成中小学教师自我实现目标的统整、转化学习理论揭示中小学教师内在质变学习的发生机制、知识管理理论促进中小学教师知识自组织系统的形成.

第五部分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的影响因素剖析.重点探讨了影响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的诸如制度性因素、文化性因素以及教师个体的主体性因素等,并对其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作者揭示出在这些影响因素中,制度性因素主要集中在学校科层制下的“劳动分工”、“非人格化取向”、“权威等级”、“规则系统”、“职业取向”等模式方面;文化性因素集中在成绩本位的学校考试文化、培训本位的教师学习文化、考核本位的教师道德文化方面;至于个体性因素则集中反映在中小学教师的“学习者”身份感、自我价值感以及自我存在感等方面.

第六部分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的实践模式.基于对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的现场研究,作者凝练概括出由“场”内与“场”外研究的一体化、学生与课程研究的一体化、规范课题与草根课题研究的一体化所构成的一体化研究模式;由建构“自我”的阅读、捧着“情怀”的阅读、回归“生活”的阅读组成的“三位一体”阅读模式;由“教课”向“学课”转向、“听课”向“观课”转向、“教师议课”向“师生议课共同体”转向所构成的“三课一体”学习模式;以及通过结成教师身份共同体、生成教师情感共同体、做成教师实践共同体、形成教师文化共同体所体现的实践共同体模式.从教师的研究、阅读、学习和实践四个方面初步建构一套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的实践模式.

第七部分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有效性的自我评价.本部分从自我统整的教师发展视角出发,并依据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的基本理论,从教师非正式学习的目标、方法、内容、动力四个方面建构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有效性的自我评价体系.

第八部分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的条件保障.本部分重点讨论了科层权力与专业权力的协调、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整合、制度与文化的协同、专业信念、理想与意识的互促等方面.从教师专业权力、非正式组织、制度、文化以及教师个体的主体因素等方面为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提供条件保障.

该文是教师课题论文范文,为你的写作提供相关参考.

教师课题引用文献:

[1] 教师课题论文选题范文 教师课题论文题目如何定
[2] 教师课题论文参考文献推荐 教师课题论文参考文献数量是多少
[3] 教师课题论文提纲范本模板 教师课题论文大纲如何写
《教师课题论文范文参考 教师课题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教师课题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