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库 > 文章内容

中医养生论文摘要怎么写 中医养生论文摘要范文参考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中医养生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06

中医养生论文范文

中医养生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论文摘要: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运动养生的现况研究
  2. 第二篇摘要范文:健康传播视角下的中医养生电视节目研究
  3. 第三篇中医养生论文摘要:中医养生思想古今文献整理研究
  4. 第四篇中医养生论文摘要模板:中医养生会馆的功能构成与空间环境设计研究
  5. 第五篇中医养生论文摘要怎么写:中医养生探幽
  6. 第六篇摘要范文:中医养生理论体系的建构
  7. 第七篇中医养生论文摘要范文:中医养生理论与实践
  8. 第八篇中医养生论文摘要格式:中医养生理论体系的建构
  9. 第九篇中医养生论文摘要:先秦思想与中医养生理论相关性研究
  10. 第十篇摘要范文:中华导引术的中医养生学研究

【100篇】免费优秀的关于中医养生论文摘要范文资料,适合作为中医养生方面相关硕士毕业论文和本科毕业论文摘要写作参考的免费论文摘要范文格式模板,【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论文摘要: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运动养生的现况研究

目的:

整理归纳最近十年有关心力衰竭(CHF)患者运动养生及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文献,查找其不足之处,从而制定调查方案,开展前瞻性流行病学调查,以了解目前CHF患者中医运动养生的现况,为未来制定心衰慢病的管理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综述、文献内容分析及流行病学调查三种方法分三部分进行,研究内容包括:

一、第一部份

综述2004年至2013年间,国内、外各种医学期刊上发表过有关中医运动养生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文献.

二、第二部份

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期刊数据库(VIP)、Yahoo、Google scholar及Pubmed等互联网,搜寻2004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国内、外有关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运动养生、康复及治疗的文献,以“心衰”、",Chronic heart failure",等为篇名,并以“运动”,“养生”、“运动康复”,",Exercise",,",rehabilitation",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筛选有临床试验的文献,通过内容分析法,进行文献信息提取,并建立数据库以整理、归纳有关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归类比较法和Meta分析法,以了解目前国内、外CHF患者临床运动康复及治疗的方式、效果和不足之处,并检讨传统中医运动被忽视的现状,从而构建CHF患者中医运动养生现况的调查表.所有文献将按照Cochrane协作网推荐使用的Jadad量表质量记分评价方法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将评价较高的临床研究纳入Meta分析(荟萃分析)内,并借助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v5.0软件完成文献内容分析工作.

三、第三部份

根据第一及第二部分的内容及结果构建流行病学调查问卷,由培训合格调查员对2013年11月至2014年2月分广东省中医院心脏科及香港中医诊所的心衰患者进行调查.采用Excel电子表格编制数据库,然后录入调查表信息,并转化成数据,利用Stata11.0软件包,进行数据的清理及分析.统计学分析方法包括以x±,s描述数值变量计算,以亡检验方法作组间比较(非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则用秩和检验);分类变量会计算他们的构成比和比率,并以χ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方法作组间比较;而秩和检验将会用于等级资料的组间比较,检验水平设定为等于0.05.所得出的数据,将可有助了解被调查者中医运动养生的现况,进而探讨他们对运动养生的倾向性、适应性、依从性及有效性,分析他们运动后心功能、中医证候、生存质量、及运动耐力的改变情况等,为将来制订慢性心衰管理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结果:

一、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部分显示心力衰竭(心衰)是多种心脏病的危重现象,临床症状复杂,而且发病率高(1.5%-2.0%),尤其多发于老年人,死亡人数在过去40年增长了6倍,而且每年不断上升,为全球国家医疗体制带来沉重经济负担.

现代医学认为心衰的发病机制主要为心室重塑(重构),与交感神经系统(SNS)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系统的激活、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和体液因子的改变有关.中医对心力衰竭病因病机的有关研究历来众说纷纭,多认为是因心脏本身发病或由于其它脏腑病发所累,引致心阴不足或阳气不振,瘀血凝聚;加上痰、水、瘀等病理产物的损害,进而伤及心阴心阳,做成恶性循环,病位在心,但与肾、脾、肺、肝四脏关系密切,以本虚标实或虚实夹杂为辨证论治基础.

中医认为传统养生运动的肢体活动,可以调理人体上下阳气而达到养阳效果,阳气足则人体气血流畅、阴阳平衡、脏腑经络和调,心肺功能增强,从而有效减低心衰发病率.现代医学则认为有氧运动结合药物可以改善心衰的发病机制包括异常的血流动力学、外周血管阻力、心肌能量代谢、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等,又能舒缓氧化应激和炎症的影响、增强骨骼肌能量代谢等而有效控制心室重构,从而舒缓心衰状况.两者概念不同但异曲同功,而且中医历来都指出养生运动不拘型式,只求轻便易行,故有氧运动亦属中医运动养生范畴,为免混乱,本文将有浓厚中医理论、历史悠久的运动例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及气功等称为“传统中医运动”;而其它例如步行、游泳等运动称为“现代医学的流行运动”,简称为“流行运动”.

目前国内、外研究都一致认同中医运动养生(流行运动或传统中医运动)对CHF患者的益处,但采用的运动方法却缺乏统一性,不能排除两个假设:

(1)临床上或有其它被忽略的运动方式存在,可能也/更有效改善病人的状况:

(2)现实中可能有部分CHF患者或遵照或不遵照医院指示的运动方式,而私下采用或加入传统中医运动作为自己的运动方案,而且感觉效果良好而坚持锻炼.

故有需要展开文献研究及流行病学调查,除可印证以上两个假设外,还可进一步了解CHF患者在临床及现实中他们中医运动养生的现况.

二、第二部分

文献分析部分利用电子计算机检索及手工检索,最终获得中外文献共105篇作为评价对象,初步显示有关CHF患者运动养生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近年明显呈上升的趋势,全部研究的治疗组均采用运动联合西药进行试验.根据改良Jadad量表评分标准,国内57篇文献中,最高只得1篇获3分的Jadad评级,其余全部皆获2分或以下属于较低质量的评级,国外48篇文献亦只得5篇达4分以上,可见现存的有关文献普遍质素偏低.

最多受国内、外学者采用的CHF患者运动养生疗效观察指数依次为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明尼苏达生活量表评分、左室射血分数、心率及最大摄氧量.运动方式则依次为步行、踏单车及慢跑,传统中医运动明显未受重视.Meta分析显示有氧运动有效改善上述的疗效观察指数(P<,0.05),而太极拳则对患者的6MWT的步行距离及明尼苏达生活量表得分有相似效果(P<,0.05),印证了上述第一个假设:“临床上或有等”,可惜有关太极拳的文献量少质低,结果欠缺说服力.

三、第三部分

共发放调查表120份,回收问卷120份,回复率100.00%.其中男性心力衰竭病人共64例,较女性病人56例为多(约1:0.875).患者平均年龄为63.81±,13.60岁,主要是已婚人仕(96例,80.00%);学历则以中学为主(52例,43.00%),脑力与体力劳动者各占一半,而以退休者占多数(65例,54.00%).心功能级别方面以NYHA分级为Ⅱ及Ⅲ级的患者占多数,共79.20%,表示较大比例的心衰患者,体力活动略有/明显受限.基础疾病以高血压性心脏病(61例,50.83%)为主,合并疾病也是以高血压症为最多(79例,65.83%),其次是高脂血症(56例,46.67%)、冠心病(43例,35.83%)及糖尿病(41例,35.00%),可见三高症(高血压症、高血脂症、高血糖症)是诱发心衰的危险因素.中医辨证以心肾阳虚(39例)和气虚血瘀(38例)为最多,故治则亦是以温补心肾为主.

过去3个月每天有做运动的CHF患者比没有的少(46:74例),但无论有没有运动习惯的患者,大部分都对中医运动养生都有明显的倾向性,而且未必受心功能的强弱影响,反而有机会因心理因素或借口例如无时间或怕累等原因而抗拒运动.接近半数患者(25例,54.35%)依从医护人员指示的流行运动方案,但有7例另加入传统的中医养生运动包括太极拳4例、八段锦2例及气功1例.不依从指示的患者有21例,其中13例认为白选的运动养生方式更适合,当中8例只选择传统的中医养生运动包括太极拳和八段锦(各4例)作为他们运动养生的方案,印证了上述第二个假设:“现实中可能有部分等”.

运动时除微觉疲倦/疲倦(26例,56.52%)及微觉气喘/气喘(28例,60.87%)但稍作休息便可舒缓的患者较多外,大部分患者运动后都没有恶心欲呕(39例,84.78%)或基它的不活(44例.95.65%),显示病人对运动养牛有良好的适应性.大部分CHF患者运动后,在情绪、精神、活力、睡眠、胃口及大便次数等日常生活上均有改善或无变差,血压、血糖及血脂等的指数上则全部有所降低或无变差;减少服血压药的患者共20例(43.48%)而没有一例须加重血压药的分量:患者的NYHA分级大多数降低或没有大改变(29例,63.00%).46例有运动的CHF患者,他们的明尼苏达生活质量得分较74例没有运动的患者为低(P<,0.05),即生存质量较佳,t捡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认为有运动的CHF患者生存质量较没有运动的为高.进一步将他们分为纯流行运动组(A组共31例)、纯传统中医运动组(B组共8例)和流行运动结合传统中医运动组(C组共7例)并统计他们的生活质量得分,结果A、B、C组分别评得28.65±,15.70分、27.00±,9.58分和26.86±,8.93分,C组的得分最低,即生活质量最高;B组的得分亦较A组为佳,故无论只采用传统中医运动或采用传统中医运动结合流行运动的CHF患者,他们的生活质量均较单纯采用流行运动的CHF患者好,结果似乎亦与本研究第二部分文献分析的结果接近.

但将三组生活质量进行方差分析后,却发现三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尚不能认为三组间的CHF患者采取不同的运动方案后,生活质量有不同,可能与样本例数太少有关,未能有效反映传统中医运动对CHF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现况.

结论:

虽然本调查的样本例数较少,未能得出传统中医运动对CHF患者生活质量有改善的结论,然而,有相当数据显示传统中医运动对患者可能有一定的帮助,而且副作用少,效果不容忽视,期望将来有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相关临床研究出现,将有助传统中医运动养生的推广和应用,为病人的康复带来新的选择,也为未来制定CHF患者的运动养生及慢病管理方案,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第二篇摘要范文:健康传播视角下的中医养生电视节目研究

健康传播学发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如今,国外的健康传播研究发展迅速,研究方法更加科学;研究手段日益成熟,理论积淀也十分厚重.而我国的健康传播学起步相对较晚,发展也较为缓慢,直到2003年,“非典”疾病的蔓延才真正促进了健康传播学在我国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我国关于健康传播的研究日益丰富,而关于中医健康传播的研究,则是传播学与我国独特的中医理论和中医文化的结合,是健康传播学的本土化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对健康信息的需求也日益旺盛,健康类电视节目的数量与日俱增.其中,整合传播中医传统文化的中医养生电视节目受到了广泛关注.而国家对中医药和中医文化的扶持政策,以及媒介技术的发展,也为中医健康节目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媒介环境.因此,本论文以北京卫视《养生堂》栏目为例,从健康传播学视角出发,对中医养生电视节目的传播进行研究论述.

本文首先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媒介技术等方面分析了我国中医养生电视节目的发展环境.本文认为,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老龄化进程加快,以及“看病难、看病贵”等现实问题,是促进我国中医养生电视节目发展的社会原因;健康产业发展强劲,借助媒体引发健康新风潮是促进中医养生电视节目发展的经济因素;政府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大力推广中医药文化,是促进中医养生电视节目发展的政治文化因素.而大众媒体承担着传播健康信息的社会责任,日新月异的传播技术又为传播中医养生知识,复兴中医文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是我国中医养生电视节目发展的媒介因素.

同时,本文根据健康传播的议程设置理论和过程模式理论,并结合内容分析法,对《养生堂》栏目2012年全年共366期节目进行内容分析,结合了定性与定量研究,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传播渠道几个层面分析了中医养生电视节目的传播模式.本文还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北京市城区居民进行调查,以实证研究的方法研究《养生堂》栏目的传播效果,并从健康传播中的知、信、行理论出发,分析该栏目对北京市受众在知、信、行几个层面的影响.

最后,本文也以《养生堂》栏目为例,分析了我国当前中医养生电视节目的发展困境,本文认为中医养生电视节目存在缺乏既具有医学健康知识背景,同时又熟悉电视传播方式的专业人才;节目质量良莠不齐,大多数节目内容缺乏科学性;节目表现形式单一且枯燥乏味;节目播出时段不利,覆盖率低;受众人群有限等问题.随后,本文还分别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形式和受众几个层面,对中医养生电视节目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改进对策:在文化层面上,中医养生电视节目应以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为根基;在传播主体上,构建专业的中医健康传播团队;在传播内容上严格把关,保证传播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并在节目议程中,充分发挥中医所长;在传播渠道上,应整合传播渠道,为更广泛的受众提供健康信息;最后在受众方面,应扩大受众群,注重受众反馈,并加强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使中医养生节目真正起到传播中医文化,促进中医事业发展,提高广大居民身体健康和健康素养的目的.

中医养生论文摘要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中医养生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3000字学院论文、3000字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7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中医养生专业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中医养生论文摘要范文选题

第三篇中医养生论文摘要:中医养生思想古今文献整理研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养生越来越成为热门话题,但由于对养生思想认识的不足,加之投机分子的错误导向,使人们很难分辨真伪,本文主要从能体现中国医学养生特色的几个方面对中医养生思想进行了整理、归纳、研究与阐发.

中医养生学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涉及多学科知识在内的一门学科.中医理论体系的特点,深深地体现在中医养生学中,并且指导着养生的具体方法.中医养生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根柢相连,密不可分.古代传统文化思想对中医养生思想的产生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医养生又增添了许多内容.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从起居养生、精神养生、运动养生、饮食养生、房事养生这五个与自我保健密切相关的方面进行了收集与整理,结合现代的一些相关研究,以及当今的一些社会现象,对中医养生思想的特点进行了阐述.

养生就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因此“预防观”和“培养正气”贯穿于养生思想的整个过程中.通过对天人相应依据的收集,对静神动形的整理,主要体现出养生的整体观.中医养生方法是因人而异的,其中包含了对人的不同社会背景、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等养生方法也不完全相同,但指导它的养生思想是一致的,因此中医养生又是辩证的养生.由于中医养生学是以中华民族文化为主体背景下发生发展起来的,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也深深的体现在中医养生思想中,并指导着中医养生实践.诸子百家在养精神、护形体、节嗜欲、和情志、调饮食等方面的观点是基本一致的,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养生的要旨,他们的学说对中医养生学基础的奠定起着重要的作用.曾被儒家认为道德的最高境界——中庸思想,体现在中医养生的各个方面,比如顺应自然、起居有常的和谐观,调利情志、静以养神的重心神观,适当运动、动静结合的动形达郁观,调和血味、饮食有节的重后天之本观,重视房事、房事有节的节欲保精观等.中医养生将人与自然、社会融合在一起,将重视心神、重先后天之本贯穿于人的整个生命活动中,进一步体现了中医养生内容的博大精深.本文还对生物钟理论、现代生活压力、辟谷现象、现代人房事观等方面的文献进行了收集、整理,从而运用现代手段对古代养生思想进行了论证.

第四篇中医养生论文摘要模板:中医养生会馆的功能构成与空间环境设计研究

在当今这个发展迅速,各种社会压力倍增的时代,亚健康状态极为普遍.近些年,国内养生会所大量涌现,养生保健成为了人们另一种休闲方式.在当今养生旅游大力发展,体验式休闲理念提出的时代,随着人们对闲暇时间的重视,养生成为了人们新的生活内容.如今社会中的养生会所种类各样,在国家大力重视中医药文化的背景下,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也在再次得到复兴.但是中医养生作为我国伟大的传统文化之一却没有被很好的弘扬,在全国养生会所中,中医养生馆的数量并不多,仅有的一些中医养生馆在设计中也没能体现出中医养生文化的特色.本文研究了中医养生方式与其他养生方式的区别,对比了中医养生空间与相关理疗空间的异同.结合中医学模式与传统养生文化背景,阐述了中医养生理论下的中医养生会馆的概念.通过对国内各地区中医馆、养生会所以及中医养生馆的调研,运用调查问卷、实地调研等形式,对调研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研究分析不同养生人群对中医养生的态度及对中医养生会馆的功能与空间环境的需求.同时,通过广泛的资料查阅,分析了影响中医养生会馆功能构成与空间环境设计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提出了中医养生会馆的功能构想.随后通过对功能设置的分类,研究了中医养生会馆的规模定位,总结了各功能分区所占整个养生会馆整体面积的比例,研究了不同规模与定位下的中医养生会馆的功能构成、功能分区的组合模式提出了功能构成的原则.在养生会馆的空间环境章节,研究了不同类型中医养生会馆的选址,形态以及室内外空间环境的设计方式,并且探究了中医养生理疗单元内部空间的平面形式及养生会馆的风格设计,提出了养生文化下中医养生会馆的设计原则.希望为今后中医养生会馆功能设计、空间布局及环境设计提供借鉴,也为今后发展成为连锁式中医养生会馆的模块化设计作为参考.

第五篇中医养生论文摘要怎么写:中医养生探幽

从中医养生的渊源、发展、现代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探析,分析认为",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治未病预防观是中医养生的核心和关键,亦是中医养生的基本要求和目的,",顺乎自然、燮理阴阳",的天人相应整体观是中医养生的精髓和重点,亦是中医养生的根本原则和方法,",固守精微、摄养精神",的形神合一生命观是中医养生的内涵和要领,亦是中医养生的终极目标和归宿.

第六篇摘要范文:中医养生理论体系的建构

本课题首次运用发生学原理,从传统文化、思维和哲学角度探讨中医养生理论体系的建构,并创造性地提出原生态养生文化的概念.通过探讨,得出以下结论:以诸子为代表的古代哲学是中医养生理论体系建构的思想基础,决定和影响着中医养生学的走向;中国传统思维中的整体思维、取象思维和辩证思维则渗透入中医养生理论之中,使之建立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内经》首次站在医学的角度来探讨养生,将散见于各家的养生文化进行归纳、总结和发挥,并最终升华为系统的中医养生理论,从而成为中医养生理论进一步发展的根干.

第七篇中医养生论文摘要范文:中医养生理论与实践

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医养生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市场推广应用的实践途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体质及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对各种养生保健知识的渴求日益明显.中医养生学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中,其内容既博大精深,又生动有趣,为几千年来所证明的行之有效的养生保健体系.我们有必要将之继承、发扬与推广,让更多的人认识它、喜欢它、运用它、研究它,并且获益于它.

本文首先将中医养生学与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作一全面对比,说明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优点和缺点,使大家更容易理解中医养生法,也尽可能减少道、佛二教养生学说科学或者迷信的困惑,利于民众更自由、更放心、更灵活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为了更好地继承中医养生学,本文将历代养生学成就以文献研究的形式展现给大家.本文篇幅有限,但通过本文大纲式的展示,后学者可选择自己喜欢的角度更深一步的切入进行研究.尤其对于药膳学历史的铺陈,有志于药膳事业者可随意切入,去发掘属于自己独有特色的药膳菜品.本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保健方药的介绍,不论是为研究其效果及机理的课题,还是养生保健药品食品的开发,都是非常有益的研发基础.对气功、针灸、推拿、按摩等养生方法的介绍,于保健服务场所的发展也是很有好处的.本文还专门列出一章,介绍了一些常见慢性疾病的常用保健知识,力图尽可能多的减轻众多受慢性疾病折磨患者的病痛,希望能够促使他们早日恢复健康.

本研究生对中医及道家养生方法极感兴趣,并身体力行,效果良好,愈加对祖国的传统文化深深迷恋.本人矢志于在耕耘财富的同时服务于民众与国家,将商业与中国传统养生文化有机地结合已是本人多年的梦想.本文通过对养生保健市场发展的研究与探讨,以及对保健旅游业的亲身涉猎与推动的介绍,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中国传统养生保健方法,并将其普及全国、推向世界作出自己的贡献,也为两岸经济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第八篇中医养生论文摘要格式:中医养生理论体系的建构

本研究首次运用发生学原理,从传统文化、思维和哲学角度探讨中医养生理论体系的建构.提出,以诸子为代表的古代哲学是中医养生理论体系建构的思想基础,决定和影响着中医养生学的走向,中国传统思维中的整体思维、取象思维和辩证思维则渗透入中医养生理论之中,使之建立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内经》首次站在医学的角度来探讨养生,将散见于各家的养生文化进行归纳、总结和发挥,并最终升华为系统的中医养生理论,从而成为中医养生理论进一步发展的根干.

第九篇中医养生论文摘要:先秦思想与中医养生理论相关性研究


https://www.mbalunwen.net/recommended/75969.html

中医药学是我国科学技术中具有独立知识产权、能经受漫长的岁月洗礼,至今没有被现代西方医学所完全取代和融合,仍独立显示出盎然生机和神奇效用的应用科学.当前,中医药学正值发展提高、以真正走向国际之时.为了帮助人们进一步穷源竟委,全面了解和掌握中医养生理论的渊源及其发展脉络,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中医养生理论的精髓,并自觉运用中医养生理论指导日常生活,以护卫身体健康,有必要全面、深入探讨和研究先秦思想文化与中医养生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其不断推陈创新,为捍卫中华民族乃至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命健康作出新的贡献.

养生就是根据生命的发展规律,用积极的措施和方法保养身体,护卫健康.

中医养生是指通过保养精气、调节饮食、活动形体、谨行房事、调适寒暑等多种方法或手段,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医养生理论是中华民族融合多学科知识、探究如何保持身体健康,指导人们养生益寿实践的实用性生命科学.

为探讨和研究中医养生理论的思想渊源极其发展脉络,作者采用收集整理法、比类提取法和对比分析法,将《十三经》、《诸子集成》和《四库全书》中的先秦文献中有关自然与人体和养生与摄生的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收集、筛选、整理,并将其与中医养生理论进行比类分析.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中医养生理论与中华思想文化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先秦思想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也是中华文明一切科学技术成果的思想母体.中医养生理论在中华传统思想文化基础上孕育而成,并在其滋润和哺育下不断完善.较之于现代西方医学,中医养生理论中的天人相应整体观、形神共养的全局观、保气养气的护身说及治未病的预防学思想更符合以人为本、强身健体的人文理念.

先秦思想文化及方法论与医学知识的有机结合,使中医养生理论在探讨生命、研究养生的问题时始终将人置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特别是自然环境中加以考察和认识,高度重视天地日月、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等自然规律,提倡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食宜有节、起居有常,养气保气、调节阴阳等科学的养生理念,从而造就了中医养生理论的发达与辉煌.

作为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周易》为中医养生理论的形成和产生提供了肥沃的哲学土壤.其中:“易”的理念催生中医运动养生观,“阴阳相对”思想启迪了中医养生理论的健身养生运动平衡观,“天人相应”的思想引导人们尊重自然,养气调神,“潜龙勿用”告诫人们“动静适度,不妄作劳”,“居安思危”“提醒人们“治未病”“,“反身修德”奠定“情志养生”的理论基础,“损益理论”是“饮食养生”、和“房中养生”的理论源泉.

以孔子为代表的圣人贤者强烈的尊生意识与丰富的养生实践为中医养生理论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中:

孔子“慎于衣食,多项不食”的言论,是中医饮食养生的开山语录,“寄情山水,愉悦养生”的实践为中医“情志养生”提供了成功范例,读书立志、音乐怡情是其对情志养生的补充和完善.调适心理、以德养生是其“情志养生”的最高追求.中庸思想是中医“中和”养生理论的思想母体.

战国纵横诸子纷争的思想文化为中医养生理论的形成开辟了广阔的理论来源,诸子百家的生命探微为中医养生理论形成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其中:

老子的生命哲学为中医养生理论中道法自然、四时养生、以静养生的理论提供了思想源泉,其“道法自然”是四时养生理论的根本,“致虚极,守静笃”则把以静养生的理论推向极致,“反者道之动”蕴含物极必反的哲学含义,提炼出“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精神摄养理论.

庄子的.逍遥无待”将人与自然浑为一体,为超然物外、“静以养神”的理论创造了意识形态氛围,“吐纳导引”把“动以养形”的理论简单化、通俗化,“聚气养气”提出了中医养生理论的重点.

秦汉时期,生产力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中医养生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外在环境.《黄帝内经》的问世为中医养生理论铸就了医学科学的灵魂.

中医养生理论在丰厚而肥沃的先秦思想文化土壤基础上应运而生,并随着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发展日趋完善,与中医治疗学一起,为护卫中华民族的生命健康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第十篇摘要范文:中华导引术的中医养生学研究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孙思邈).健康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第一需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永恒主题.论文立足于传统体育养生与健康促进,以“导气令和,引体令柔”为主要特征的中华导引术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其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论文厘清并把握了导引术研究和发展的三个维度,表现为:其一,“体医结合的交叉性研究”.基于中华导引术与中医养生学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论文系统引入了中医养生学的学科体系,进行“传统体育”与“传统医学”双向并行的“体医结合”范式的理论思考与探索,搭建了中华导引术与中医养生之间沟通与交流的桥梁,其二,“立足传统与面向现代的融合性研究”.论文立足于中华导引术的传统性,同时又面向现代社会发展中的的老龄化、亚健康、慢性病等社会难题,与时俱进,古为今用,进一步加强了中华导引术“传统性”与“现代性”的融合性研究,提高了研究的应用性和时效性,其三,“导引疗病与导引健身的整体性研究”.基于导引术在发展过程中“导引疗病”与“导引健身”被割裂为“医学领域”与“体育领域”两大阵营的现状,论文进一步加强了导引疗病与导引健身之间的关联性研究.正是基于以上认识,论文以中医导引文献为基础,首先对卷帙浩繁的古典文献中导引术养生理论进行梳理归纳,并对跨学科理论知识体系进行把控和掌握,整理出关于中华导引术技术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脉络,进而对其发展脉络进行了不同历史区间的描述与分类.其中包括:史前时期之萌芽,夏商周时期之初步兴起,春秋战国时期之流行,秦汉魏晋时期之多元化演进,隋唐五代时期之实用性发展,宋辽金元时期之融合性递进,明清时期之体系化定型.在此基础上,借助中医养生学“藏象”、“经络”、“精气血津液神”等理论体系,分别从中医学的“整体观”、“治未病理论”、“顺时养生”等视角对中华导引术内蕴含的中医养生学智慧进行了分析和解读.针对中医学的“整体观”方面,认为:(1)整体观是中华养生文明的基本理念,(2)“形气神”三位一体是中华导引术的整体观,(3)“三调合一”是中华导引术整体观的具体表达.在“治未病理论”方面,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角度进行了阐述,并结合中华导引术的具体实践,指出:(1)在“未病先防”环节,要“常欲小劳”,(2)在“既病防变”环节,对于“未盛之疾”应注意导引的适应证,当出现外邪初犯人体的太阳表实证症状时,进行“汗法”之一的导引锻炼,驱邪随汗外出,对于“未传之疾”,则应注意“肝病护脾”、“脾病护肾”、“肾病护心”、“心病护肺”、“肺病护肝”五个方面,同时结合健身气功的习练方法进行了阐释和解读,(3)在“瘥后防复”环节,指出:首先,控制运动量,选择适合的习练姿势,其次,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导引术的种类、时间.在“顺时养生”方面,首先,根据“五脏主时”理论与中华导引术,提出了四季养生实践方略.指出:(1)春生,疏肝达郁,(2)夏长,养心健脾,(3)秋收,养肺敛金,(4)冬藏,藏精固肾.其次,根据“子午流注”理论与中华导引术的联系,提出了时辰养生的指导意见.同时,在科学认识理解中华导引术的基础上,根据当前导引术的发展现状,论文立足于中华导引术的可持续发展,对当前和今后中华导引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思考.指出:第一,由于原始巫术、宗教等与导引养生在早期有着内在的联系,加之歪理邪说等文化糟粕在导引术发展中存有寄生空间,因此以中医养生学为指导,科学化健身是中华导引术当*展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第二,老龄化社会背景下,以积极老龄化为目标,中华导引术要与老年体育建立并形成耦合与互动关系,第三,当前社会背景下,中华导引术要融入全民健身计划的主流,成为国家战略体系的重要内容.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中医养生论文摘要范文资料.

中医养生引用文献:

[1] 中医养生相关论文选题 中医养生毕业论文题目如何定
[2] 最新中医养生论文参考文献 哪里有中医养生参考文献
[3] 中医养生论文大纲格式 中医养生论文框架怎么写
《中医养生论文摘要怎么写 中医养生论文摘要范文参考》word下载【免费】
中医养生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