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小儿外科护理论文范文参考 小儿外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小儿外科护理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23

小儿外科护理论文范文

小儿外科护理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小儿外科护理论文范文参考:表面麻醉下早产儿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的应激反应研究
  2. 第二篇小儿外科护理论文样文:基于数据仓库技术的医疗质量信息利用研究
  3. 第三篇小儿外科护理论文范文模板:转化医学科研组织模式构建的研究
  4. 第四篇小儿外科护理论文范例:胆道闭锁致病基因的检测及功能研究
  5. 第五篇小儿外科护理论文范文格式:中、英、美大学护理本科专业课程比较研究

★100篇免费小儿外科护理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为您写小儿外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的优秀范文格式模板参考,【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小儿外科护理论文范文参考:表面麻醉下早产儿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的应激反应研究

研究背景:

早产儿是指胎龄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新生儿是指出生后至28天的婴儿,此时期的婴儿刚刚从母亲子宫内来到外界生活,还处在适应期.由于这段时期新生儿各系统脏器功能发育尚未成熟,免疫功能低下,体温调节功能较差,因而与成人相比,生命力脆弱.而新生早产儿,由于各器官发育程度远远落后,生存率大大下降.此时期若机体受到各种伤害性刺激,如创伤、失血、缺氧、疼痛、冷热、恐惧、剧烈运动、急性感染和手术麻醉等,引起机体各种功能和代谢过程的变化,可在全身范围内引起一系列广泛的反应,包括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的反应及发生应激性细胞凋亡等,而引起的应激反应,甚至可以威胁到新生早产儿的生命安全.作为临床医护工作者,在治疗和护理患儿原发病的同时,应当极力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多年来,儿童在手术时产生的应激反应一直备受关注.大型儿童外科手术会在患儿生命体征稳定的前提下进行全身麻醉后进行,这使得患儿所受到的应激反应及其所面临的危险程度大大减小.但是,微小程度刺激所引起的应激反应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对于新生早产儿而言,由于全身基础情况差,即使受到微小刺激,也可能引起新生早产儿严重的应激反应.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威胁新生儿视力的眼科疾病,可能严重影响其未来生活质量.及早进行ROP筛查和激光治疗,是避免ROP致盲的关键.由于ROP激光光凝术的对象均是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的早产儿,国内外学者认识到,无论是采用全身麻醉还是表面麻醉,两种方式均有不同程度的风险存在.实践中,本医院对多数ROP患儿采用在表面麻醉下治疗,虽然多数患儿都完成整个治疗过程,但是,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仍然有患儿在治疗中或治疗后全身状况出现异常.那么,这些被诊断为ROP的患儿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何在在表面麻醉下进行ROP激光光凝术的早产儿在治疗中是否会产生应激反应,为何会产生应激反应,会产生怎样的应激反应临床上,应当如何通过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预防与减轻这种应激反应,从而保证患儿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的生命安全,目前相关的研究报道在国内外不多.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在胎儿时期感受疼痛的神经传导通路就已发育完善,因此,即使是早产儿,在出生后就已具备感受疼痛的能力.而且,早产儿对疼痛的感受较年长儿更为敏感.Anand等提出,疼痛是新生儿的潜在特质,是个体发育早期的组织损伤信号系统,并且认为新生儿期疼痛的生理和行为反应可替代主观自述而作为有效的评估疼痛的指标.虽然患儿由于年龄小等原因无法对疼痛程度大小进行描述,但已有相关报道,采用国际常用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对疼痛程度进行评分.

Mahta等将76名早产儿分为两组,使用不同的ROP筛查方法,对早产儿的疼痛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使用何种ROP筛查方法,开睑器对患儿造成的疼痛是最大的.Dhaliwal等对40名早产儿在ROP筛查时,使用PIPP量表进行疼痛评分,结果显示,使用开睑器时,无论是间接的眼底镜检查还是直接的视网膜照相机检查,婴儿都有相似的疼痛分值.他们的研究共同表明,眼科检查带来的大多数疼痛源于开睑器的使用,而不是检查方式本身的问题.

Mukherjee等用心肺的指标去评估直接的视网膜照相机检查和间接眼底镜检查对86名早产儿造成的刺激,研究记录检查前、检查过程中和检查后1小时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和平均血压,统计后发现心率和呼吸频率在间接眼底镜检查中较高.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看似只是一个“微小刺激”,但成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接受全视网膜光凝过程中是有疼痛感的,眼底病变程度越重,患者在激光光凝时的疼痛感也相应更重,增殖期的疼痛感觉重于非增殖期.而有关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是否会导致早产儿产生应激反应的研究尚未见报道.这使得临床工作者在工作中缺乏对该治疗方法安全隐患的预期,也缺乏对患儿进行早期干预的科学依据.

目前,外科、大手术护理均有相应的护理常规,而表面麻醉下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的护理常规均为各医院自行制定,尚无统一、规范的护理常规;而且,在临床工作中,医护工作者容易忽视对表面麻醉下处于清醒状态患儿的监测,使患儿的异常状况未能被医护人员及时发现,而导致不良医疗事件的发生.

因此,本研究在国内率先以表面麻醉下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为“微小刺激”模型,将实验室检测与临床监测相结合,从科学的角度探讨表面麻醉下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是否会使早产儿产生应激反应,了解该治疗方法存在的安全隐患,为临床医护工作者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避免严重医疗事故的发生,同时也为临床医护工作者今后进行类似“微小刺激”的研究提供参考.

研究目的:

1.本研究以实验室检测为重点,了解表面麻醉下接受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的早产儿在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血液中应激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从科学的角度探讨表面麻醉下接受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的早产儿在治疗中是否会产生应激反应.

2.结合临床工作中对表面麻醉下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时,早产儿生理指标监测,以更全面的角度探讨在治疗中应激反应存在与否;分析导致表面麻醉下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应激反应产生原因,以及表面麻醉下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存在安全隐患.

3.本研究为临床医护工作者共同制定表面麻醉下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的干预措施与护理常规提供科学依据,将避免或减少激光光凝术并发症的发生,既可以使ROP患儿能够获得安全、及时的治疗,从而减少新增人口的致盲率;又使患儿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减轻家庭、社会的负担.

4.本研究对医护人员如何为表面麻醉下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的早产儿监测及治疗提供循证依据,规范护理操作流程.

5.通过研究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这种“微小刺激”对早产儿造成的影响,为临床其他类似的“微小刺激”操作提供参照,减少医疗意外事故的发生,在治疗早产儿原发病的同时,使患儿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

研究方法:

1.对表面麻醉下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的早产儿,分别于治疗前安静状态、治疗结束时、治疗后1h、治疗后24h抽取其静脉血2ml,采用实验室检查的方法,检测血液中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hormone, ACTH)、血糖、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7个与应激相关生化指标的浓度变化.

2.使用心电监护仪对表面麻醉下接受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的早产儿进行监测,记录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前安静状态、治疗结束时、治疗后1h、治疗后24h其心率(heart rate, HR)、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 of blood, SpO2)、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 R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 MAP)的变化;记录并统计在激光光凝术治疗过程中早产儿生理指标(SPO2、HR、 MAP)的变化幅度.

3.数据录入及统计学方法:研究数据收集后直接交给数据统计人员,录入后进行双人核对.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各检测指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组间多重比较采用LSD法,以α等于0.05(双侧)为检验水准,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30例表面麻醉下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前后患儿血液中应激相关生化指标变化:

1.1患儿不同时间点多巴胺水平组间总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结束时、治疗后1h患儿多巴胺的水平高于治疗前安静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患儿不同时间点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组间总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结束时、治疗后1h患儿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高于治疗前安静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3患儿不同时间点肾上腺素水平组间总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肾上腺素水平高于治疗前安静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4患儿不同时间点皮质醇水平组间总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结束时、治疗后1h患儿皮质醇的水平高于治疗前安静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5患儿不同时间点ACTH水平组间总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结束时患儿ACTH的水平高于治疗前安静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1.6患儿不同时间点血糖水平组间总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结束时患儿血糖的水平高于治疗前安静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1.7患儿不同时间点CRP水平组间总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表面麻醉下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前后患儿生理指标的变化:

2.1患儿不同时间点HR水平组间总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结束时、治疗后1h、治疗后24h患儿HR的变化与治疗前安静状态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患儿不同时间点MAP水平组间总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结束时患儿MAP的水平高于治疗前安静状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3患儿不同时间点RR水平组间总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结束时、治疗后1h、治疗后24h患儿RR的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安静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患儿不同时间点Sp02水平组间总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1h、治疗后24h SpO2高于治疗前安静状态下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过程中患儿生理指标的变化

3.1Sp02的变化:2例(6.7%)患儿Sp02降至80%以下,1例(3.3%)患儿在80%-90%水平,27例(90%)患儿Sp02均维持在90%以上.

3.2HR与MAP的变化:2例(6.7%)患儿的HR与MAP的下降幅度≥治疗前水平20%,13例(43.3%)患儿的升降幅度<,治疗前水平20%,15例(50%)患儿的HR与MAP的升高幅度≥治疗前水平的20%.

结论及对临床工作者的提示:

1.在表面麻醉下进行ROP激光光凝术治疗的早产儿,治疗过程中会产生应激反应.

2.通过实验室检测早产儿血液中应激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可以证明其在激光光凝术治疗过程中存在应激反应.

3.通过临床监测早产儿生理指标的改变能反映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过程中应激反应的存在.

4.由于实验室检测在时效方面的局限性,临床医护工作者应当重视对表面麻醉下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早产儿的临床监测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5.应激源所引起的生理指标变化为临床医护人员的监测及护理提供依据.虽然表面麻醉下的早产儿一直处于清醒状态,临床医护工作者绝对不能忽视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开始至治疗后24h这段时间内对早产儿的评估与监测,尤其应当注意HR与RR的变化,护士应加强巡视和评估,尽量避免早产儿再受到外界过多的刺激.

6.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中早产儿的应激反应是由多种应激源共同作用所导致的.

7.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类似于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这种“微小刺激”对早产儿造成的影响.

创新点:

1.从对血液中应激因子的实验室检测以及对其生理指标的监测结果两个方面的研究,科学论证了在表面麻醉下接受早产儿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时患儿会产生应激反应.

2.从应激反应结果出发反向追踪早产儿的应激源,为临床医护工作者对表面麻醉下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和护理采取干预措施、制定规范的护理常规提供依据.

3.通过实验室检测与临床监测的方法,本研究较系统地认识了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这种“微小刺

第二篇小儿外科护理论文样文:基于数据仓库技术的医疗质量信息利用研究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医院现代化管理,提高医疗技术服务质量的关键.目前的医院信息系统主要面向联机事务处理(OLTP),以处理日常事物为目的,数据的价值体现在保证完成每个具体的业务,但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历史性数据.医院已不满足单纯的医疗业务流程自动化(如查询、维护等),而希望能够更好地汇总、分析医院多年来积累的庞大的、不同数据源的医疗数据等数据资源,并从中挖掘出相关的内在规律,以便更好地支持决策.数据仓库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技术和方法,按照管理者的需求,确定主题,对医院信息系统中现有数据进行分析、抽取并按照要求进行重组,进而获得清晰、有效的决策支持信息.

本研究围绕医院信息系统中医疗质量数据的综合利用问题,运用Oracle数据仓库技术、Brioquery6.0软件和统计学方法,首先设计了基于“军字一号”医院信息系统的医疗质量信息利用框架,建立维表、事实表和粒度分析,构建多维数据模型.其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利用某军队大型综合性医院医疗数据进行应用研究.按照医疗质量管理的需求和临床实际,在文献回顾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选择医疗工作量、医疗费用和

第三篇小儿外科护理论文范文模板:转化医学科研组织模式构建的研究

近年来,为了解决基础和临床“两张皮”的困境,提高生物医学科技投资效益,促进向生物医学研究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原始目的回归,“转化医学”的概念被提出.但转化医学作为生物医学发展的新模式和科技管理的新理念,涉及整个医学科研管理体系的变革,目前发展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当前有关转化医学科研组织模式研究很少开展且多集中于基础到临床、临床到应用障碍的横断面研究,尚未见到基于转化医学整个发展体系的科研组织模式的系统研究.研究符合转化医学发展特征的科研组织管理模式对推动转化医学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个人深入访谈、案例研究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在充分了解转化医学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剖析影响转化医学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因素,解析转化医学的本质特征及其对科研组织创新的内在要求,比较分析现有转化医学科研组织模式,总结组织管理经验和策略,现场研究调查科研人员对转化医学科研组织模式的认识和意见,创建符合转化医学发展特征的科研组织模式和转化医学中心建设构想,为推动转化医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和管理参考.论文共分七章:

第一章是导论.总结分析转化医学的提出背景、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科研组织管理现状,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意义.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归纳国内外对于转化医学、科研组织管理、管理模式、协同创新等的相关概念和理论研究的成果,并阐述研究方法,提出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制定技术路线.

第二章是影响转化医学科研组织模式形成及发展的理论因素研究.提出科学管理理论、系统理论、国家创新体系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等管理理论为转化医学科研组织模式的创新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系统借鉴.总结分析当代生物医学发展影响转化医学发展的实践因素,提出了当代生物医学的发展对科研组织管理创新的新要求,为研究转化医学科研组织模式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据.

第三章是转化医学内涵本质及其对管理创新影响的研究.对转化医学概念进行了深化和拓展,认为转化医学是一个致力于克服基础研究与临床和公共卫生应用严重失衡的医学发展新模式,其核心是在“健康问题-基础研究-临床应用-人群健康-卫生政策”(T1-T2-T3-T4)之间,建立“连续、双向、开放和循环”的研究促进过程.提出要从4T模式来认识转化医学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转化医学发展对科研组织模式创新的要求,明确了转化医学科研管理模式构建应重点关注的内容.

第四章是转化医学科研组织管理现状的案例研究.通过中外11个转化医学中心的案例研究,展示国内外转化医学现实运行模式的特征,指出美国已建成“新型医学研究合作的孵化中心”,中国主要是“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模式”,且尚未建立针对性的管理机制.提出建设转化医学中心是推进转化医学发展的一个有益载体,明确转化医学发展的理念引导、建设途径、政策机制、人才培养等关键问题,为转化医学科研组织模式的构建提供现实参考.

第五章是转化医学科研组织管理模式构建的问卷调查研究.从转化医学的理念、组成要素、管理机制等方面对15个单位360名科技人员问卷调查,重点阐述转化医学的理念普及范围、发展体系主要内容、机制创新和改革重点,并以这三个方面要素为主体内容提出了构建转化医学科研组织模式的设想方案,为转化医学科研组织模式的构建提供基本框架和要素.

第六章是模式构建.明确提出系统化、开放性、质量效益、可行性和指导性是转化医学科研组织模式构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依据转化医学发展内涵确定用综合法构建其组织管理模式;用“管理理念+管理体系+管理机制”来认识和理解转化医学科研组织模式的构建框架.综合分析前面几部分研究结果,构建了“全维式交叉协同”转化医学科研组织模式,并提出转化医学中心的建设构想方案,为转化医学的组织管理提供了思维范式和方法参考.并在模式构建的基础上,提出对中国转化医学科研组织模式改革的建议.

第七章是全文总结.对全文进行总结和讨论,展望转化医学的发展,总结本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本课题从转化医学的基本特征和内涵本质出发,立足于转化医学提出和发展的特定需求,以整体和系统的理论和观点进行课题设计和思考,研究了基于转化医学整个发展体系的科研组织管理要素,对转化医学科研组织管理的目标进行了准确定位,创新提出转化医学科研组织管理模式和转化医学中心建设构想,为转化医学的快速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和管理参考,也为丰富和完善转化医学的发展理论作出一定贡献.

第四篇小儿外科护理论文范例:胆道闭锁致病基因的检测及功能研究

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 BA)是儿童最常见的严重肝脏疾病,病因至今未明,既往的研究多局限于某些炎症细胞或因子在发病中的作用,但是不同的细胞与细胞间,分子与分子间存在复杂的网络联系,这些细胞和因子哪些处于始动环节,哪些处于核心通路或是相应的下游环节,始终未能阐明.为进一步阐明该病的发病机制,本研究借助基因芯片及生物信息学技术在全基因组水平对基因表达谱及基因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对于所得到的关键基因对其在胆道闭锁肝脏中的表达及突变情况进行了验证.同时在体外细胞培养中对可能存在的关键调控基因的功能进行深入研究.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及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胆道闭锁的基因表达谱进行研究,以进一步阐明该病的发病机制.

方法Trizol一步法提取胆道闭锁组及胆总管囊肿组肝脏组织的总RNA,利用人全基因组基因表达芯片研究胆道闭锁及胆总管囊肿肝脏组织基因表达谱间的差异,并对所得差异基因进行表达趋势显著性及功能分析、信号传导通路显著性分析,并构建基因间相互作用网络,寻找在胆道闭锁发病过程中的显著性的基因表达趋势、信号通路及关键调控基因.

结果胆道闭锁与胆总管囊肿相比存在1000余条差异基因;通过对表达谱芯片所得差异基因的分析,得到:

(1)趋势21及23两个最具显著性的表达趋势.趋势21的基因功能主要涉及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Ⅱ介导的外源性抗原呈递作用以及由此导致的免疫反应.趋势23的基因功能主要涉及器官组织发育、细胞外基质形成,阴离子转运与磷酸基团转运.(2)趋势21涉及的显著性通路主要为细胞凋亡调控(与炎症及组织重构有关),细胞基质代谢以及细胞粘附、花生四烯酸类物质的合成(与炎症反应相关);趋势23主要涉及细胞基质代谢(参与组织重构)、炎症反应、花生四烯酸类物质的合成、增殖与迁移能力.

(3)其中趋势21的关键基因包括ITGAM、ITGB2、TNF*R21、RGS19,趋势23的关键基因包括LAMC1、LAMA5、MMP7、TIMP2、MMP11.


https://www.mbalunwen.net/lunwendaquan/091002.html

(4)通过基因调控网络构建发现LDOC1基因可能在胆道闭锁发病中起关键调控作用.

结论

(1)胆道闭锁的发病与MHCⅡ类分子介导免疫炎症及组织重构密切相关.

(2)其中ITGAM、ITGB2、TNF*R21、RGS19和LAMC1、LAMA5、MMP7、TIMP2、MMP11分别在趋势21和趋势23中具有重要作用.

(3)LDOC1基因可能在胆道闭锁发病过程中起着核心调控作用.

目的:研究第一部分实验中发现的胆道闭锁中关键基因的表达及突变情况,以验证基因芯片结果并进一步揭示该病的发病机制.

材料与方法:

(1)22例胆道闭锁患儿和14例胆总管囊肿患儿手术活检肝脏标本,利用RT-PCR方法对趋势21和趋势23所发现的关键基因ITGAM、ITGB2、TNFR*21、RSG19和LAMC1、LAMA5、MMP7、TIMP2、MMP11进行了半定量检测.同时以Real-time PCR的方法对LDOC1基因进行了定量检测.

(2)抽取10例胆道闭锁患儿外周静脉血2ML,抽提基因组DNA,对目的基因ITGB2和LDOC1基因外显子进行扩增纯化并测序,了解其突变及SNP改变情况.

结果:

(1)胆道闭锁肝脏组织中ITGAM、ITGB2、TNFR*21、RSG19、LAMC1、LAMA5、MMP7、TIMP2、MMP11及LDOC1均较胆总管囊肿明显升高(P<,0.05).

(2)对ITGB2基因16个外显子进行PCR扩增、纯化、测序,测序结果与NCBI参考序列进行比对,发现:9例患儿(9/10)存在ITGB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改变.这些改变包括3个突变和11个SNP改变.其中突变分别是N212Y(2/10),Y544H(1/10),P752S(4/10);SNP改变包括:-156T/C(5/10),117G/A(1/10),919G/A(5/10),1101C/A(4/10),1533C/T(1/10),3’-UTR+123C/T(4/10),3’-UTR+140G/A(4/10),3’-UTR+148C/A(6/10),3’-UTR+170C/T(8/10),3’-UTR+219T/C(1/10),3’-UTR+286C/T(3/10).LDOC1基因仅有1个外显子,与参考序列相比,在3例患儿(3/10)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改变.共有1处SNP改变,为3’UTR+822C/T.

结论

(1)胆道闭锁中,ITGAM、ITGB2、TNFR*21、RGS19、LAMC1、LAMA5、MMP7、TIMP2、MMP11、LDOC1等关键基因表达升高,这些基因的功能主要涉及免疫炎症及细胞外基质重建,说明它们可能参与胆道闭锁炎症及纤维化的进程.

(2)胆道闭锁中ITGB2基因外显子区存在多处突变及单核苷酸改变.LDOC1基因外显子区存在1处SNP改变.这些突变可能导致相关蛋白结构及功能改变,从而参与胆道闭锁的发病.而SNP改变的存在,可能与胆道闭锁的疾病易感性相关.

目的:体外研究LDOC1基因高表达对T淋巴细胞Thl类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体外构建pIRES2-EGFP-LDOC1质粒,将pIRES2-EGFP-LDOC1和空白质粒pIRES2-EGFP重组并包装腺病毒,感染Jurkat细胞,利用westernblot的方法研究LDOC1蛋白的表达,利用Elisa的方法研究无转染组、pAD-LDOC1-IRES2-EGFP组和PAd-IRES2-EGFP组细胞在静息状态和PMA激活状态下Thl类炎症因子TNF-α、IL-2、IFN-γ的表达情况.

结果:成功构建pIRES2-EGFP-LDOC1质粒,并利用腺病毒包装后转染Jurkat细胞.转染LDOC1组(pAD-LDOC1-IRES2-EGFP组)较阴性转染组(PAd-IRES2-EGFP组),LDOC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转染LDOC1组(pAD-LDOC1-IRES2-EGFP组)较阴性转染组(PAd-IRES2-EGFP组),在静息状态下在炎症因子产生上并无明显差异,但在经PMA刺激后,LDOC1组(pAD-LDOC1-IRES2-EGFP组)较阴性转染组(PAd-IRES2-EGFP组)TNF-α、IL-2、IFN-γ的表达均明显升高,经统计学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0099、0.0043和0.0026).

结论:在Jurkat细胞中高表达LDOC1可以促进炎症因子TNF-α、IL-2、IFN-γ表达升高.而胆道闭锁中存在LDOC1基因表达升高,提示其可能对Thl类细胞因子表达具有促进作用,从而加剧胆道闭锁中持续而炎症的免疫损伤.

第五篇小儿外科护理论文范文格式:中、英、美大学护理本科专业课程比较研究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人口老龄化的压力、社会健康需求的变化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保健制度改革,促进了护士职业角色的重新定位.护士不仅是高质量、高技术护理的提供者,而且是初级卫生保健的主力军、健康教育的主要力量,是医疗保健团队的平等合作者.围绕护士角色功能的扩展和重新定位,在借鉴国际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我国的护理本科教育调整了护理本科培养目标、学制、学位,改革了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组织,从宏观层面建立了较为科学合理的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我们发现对护理本科专业课程的研究探索不够,多数课程的理论体系与教学内容仍依附于传统的以生物医学模式为基础的医学教育,强调疾病和治疗的多,讲病人与家庭社会、护理和预防的少,与专业角色定位和培养目标不符.本研究通过比较中英美三国成人护理/内外科护理课程,反思我国现行课程的不足,提出课程改革的建议.

第一部分:在阐述现代教育理论、课程理论和护理理论的基础上,建立比较研究方案.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比较原则和比较框架,并界定了比较要素的含义.

第二部分:分别对三国成人护理/内外科护理课程现状和特点进行了描述性研究.

小儿外科护理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小儿外科护理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8000字研究生论文、3000字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8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小儿外科护理专业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小儿外科护理论文范文题目
中国大学6所大学的内外科护理课程具有以下特点:(1)课程名称结构内容基本统一.5所大学分别开设《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全部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的统编教材,1所大学突破内外科护理的学科限制,开设《临床护理学Ⅰ》,使用自编教材.课程的主要结构内容基本相似.(2)学科知识体系系统完整.临床护理专业课程全部按照临床医学分科设置,内外科护理的课程结构内容全部按照临床医学二级学科到*学科的形式构建,每个分科系统按照总论到各论的逻辑顺序展开,具体疾病内容应用护理程序组织.(3)生物医学模式痕迹明显.

本文关于小儿外科护理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参考文献.

小儿外科护理引用文献:

[1] 经典小儿外科护理论文选题 小儿外科护理论文题目哪个好
[2] 小儿外科护理论文大纲 小儿外科护理论文提纲怎样写
[3] 小儿外科护理论文摘要怎么写 小儿外科护理论文摘要范文参考
《小儿外科护理论文范文参考 小儿外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小儿外科护理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