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探究——基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

主题:江苏教师教育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11

简介:适合不知如何写教师教育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教师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教师教育论文范文

江苏教师教育论文

目录

  1. 2.095-5995(2014)12-0010-04
  2. 一、凸显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理念——先导
  3. 二、实施分类分层培养的教师培养模式——核心
  4. 三、重构凸显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着眼点
  5. (一)适当增加教育类通识课程的学时与学分比例,突出实践性
  6. (二)优化学科教学专业方向课程,注重“转化”能力的提升
  7. (三)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形成师范生的职业技能
  8. 四、改革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核心环节
  9. (一)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10. (二)共享优质课程资源
  11. (三)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12. 五、规范实践性课程的实施——落脚点
  13. 江苏教师教育:牡丹江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晚会(下)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旅游与管理系,湖北十堰442000)

摘 要:教师专业的国家标准是各级教师教育职前培养质量认证、评估与保障标准的“风向标”和“指南针”. 为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规范和引领教师教育课程教学,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我国教育部制定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以应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是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应严格依据《课程标准》进行深化改革:创新课程理念;突出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构凸显实践取向的课程体系;改革课程教学;规范实践性课程的实施.

关键词:教师教育; 课程标准; 课程改革; 教师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14)12-0010-04

收稿日期:2014-08-29

作者简介:赵启平,女,湖北郧县人,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旅游与管理系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教育.

国际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目标是教师专业化,师范生的培养是教师专业化的起点.伴随教师教育大学化进程的深入,目前我国教师教育职前培养的承载主体主要是高等师范院校(以下简称“高师院校”).国际经验表明,培养高质量教师有赖于教育事业的母机——教师教育,而教师专业的国家标准是各级教师教育职前培养质量认证、评估与保障标准的“风向标”和“指南针”.我国的《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是国家对合格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教育部为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规范和引领教师教育课程教学,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制定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以应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

教师教育课程是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关键,应严格依据《课程标准》进行深化改革.

一、凸显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理念——先导

基础教育是教师教育的生存之基、动力之源,基础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是教师教育改革的使命和追求.围绕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的目标,要牢固树立“服务基础教育和教师成长”的教师教育理念.在此宗旨下,创新教师教育课程理念,坚持 “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理念.[1]

《课程标准》倡导 “实践取向”和“能力为重”的教师教育课程理念,首先,要求教师教育课程应强化实践意识,从而引导师范生参与和研究基础教育改革,主动建构教育知识,以回应教育改革发展对教师的新要求;其次,在课程教学中,积极推行学科专业教学与教学见习(尤其是主题教学见习)相结合,从而促进师范生对学科专业教学理论的深入理解,培养学科教学的专业思维意识,发展职业能力;再次,引导师范生开展探究式学习,主动发现和解决现实问题,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大胆尝试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实践智慧.

二、实施分类分层培养的教师培养模式——核心

着力培养新时期所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教师,更好地服务于基础教育发展,是时代对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高师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应把“创新教师培养模式,探索建立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幼合作培养师范生的新机制”作为课程改革的必然路径.[2]

各高师院校应根据自身情况科学定位,强化特色,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实施分类分层培养.其培养模式改革既要依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水平,又要遵循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还要符合基础教育发展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因而要构建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以素质为根本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可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按照中学教师一专多能型的要求,实行学科专业教育与教育专业教育交叉融合或分阶段的多元培养模式,如双专业模块式教师培养模式,即在本科4年学制内实施模块课程,将学科专业、教育专业和通识教育3个模块课程,交叉实施,相互融合;又如双专业双学段教师培养模式,即4年学制内分为两个阶段,先后学习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一般采用“3+1”或“2+2”模式,还有双专业双学位教师培养模式,即先接受4年专业学科教育,再接受不同年限的教育专业教育,获得教育双学士或硕士学位,一般采用“4+2”或 “4+3”模式.按照小学、幼儿园教师全科型教育的要求,进一步探索专科、本科学历通识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相融合的综合培养模式,按照“强基础、重能力、注专长”的原则,强调专业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实践性.建立教师教育学科专业体系,按照基础教育阶段不同学校的层次和类型,“建立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的教师教育专业体系” [3],最终形成包括专科、学士、硕士、博士在内的多层次、高水平的教师培养体系.

江苏教师教育:牡丹江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晚会(下)

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协同创新.这就要求高师院校综合考虑诸多因素,并在其主导下,形成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协同创新机制,使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得到全方位的支持.即加强高师院校、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幼学校之间的深度合作,建立教师教育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形成目标一致、功能明确、连接有序、互动顺畅的协同创新模式,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合作,共同推进教师的专业化进程.一个成熟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协同创新机制,应包括教育行政部门与高师院校在师范生的招生、培养、就业政策上的协同创新机制,高师院校内部的专业学院与(教师) 教育学院在师范生培养上的协同创新机制,高师院校与中小幼学校在师范生实践实习上的协同创新机制,等等.其中,加强高师院校与中小幼学校的合作,形成以教学和服务为主的研究取向,从而寻求职前教师教育与中小幼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和共生点,成为共建合作的伙伴关系,以提高职前教师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拓展性.

三、重构凸显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着眼点

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既要立足于基础教育的发展,又要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基础.伴随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师范生的实践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凸显实践价值取向.而国际比较显示,我国教师职前教育的实践性课程严重偏少,课程设置的突出缺陷是:重专业理论和知识,轻教育理论和训练;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重必修,轻选修;重理论,轻实践.因此,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遵循教师成长规律,重构以实践性知识与技能为基础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将成为促进教师教育专业发展的着眼点.

“教师教育课程广义上包括教师教育机构为培养和培训中小幼教师所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类课程.”[4]要“构建体现先进教育思想、开放兼容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5]”课程教学计划应坚持以满足基础教育发展为依据,坚持以满足职业需要为主线,强调职业性、应用性和实践性,构建有利于师范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课程体系,按照通识课程够用、基础课程实用、专业课程能用、实践课程管用的原则,确立由“通识教育模块+教师教育平台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实践课程模块”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建议如下:

(一)适当增加教育类通识课程的学时与学分比例,突出实践性

首先,高师院校可以通过压缩一般《教育学》《心理学》的学分学时而扩大学科教学专业方向课的比例,开设针对性强、适应不同学段的教育心理学课程,将《心理健康教育》《班级管理》《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设定为师范生限选课,从而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其次,调整完善教师教育课程中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促进师范生学以致用.将教育见习与各学期的教师教育理论课程相衔接,开展主题见习活动,从而促进师范生理论学习与中小幼实践的对接,了解基础教育的改革进程,观察并思考现实问题.

(二)优化学科教学专业方向课程,注重“转化”能力的提升

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而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发展,其核心在于“转化”(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更易理解的知识)能力的形成与提升.因此,学科教学知识的发展应深入到具体学科层面的特定主题方面,以便为师范生提供足够实用的学科教学专业知识,这是“转化”的基础和前提.

基于高师院校教师学科教学专业方向课程严重不足的现状,扩大学科教学专业方向课程的比例,优化其构成要素,就成为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改革的题中之意.首先,可将学科教学专业方向课分为必修、限选、选修三部分.其中,对应基础教育的不同学科,必修课设定为:课程教学法(2学分),课程标准解读与教材分析(1学分);限选课设定为:教学案例分析与教学设计(1学分);选修课主要包括技能拓展课程与学科研究方法等课程,学生从中至少选修1门课程(1学分),共计5学分.其次,为了优化学科专业教学课程的建构,可将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与主题教学见习相结合,促进师范生对学科专业教学理论的理解与应用,“培养学科教学的专业思维意识”[6].

(三)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形成师范生的职业技能

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智慧.因此,注重教育实践,增加教育实践时间就成为大势所趋.《意见》规定,教育实践课程应不少于一个学期.其中,教育见习与教育实训、实习对促进师范生掌握应用理论和形成实践智慧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因此,首先,建议高师院校增加教育见习的次数和时间,至少1周,共计2个学分;其次,延长教育实习的时间,至少15周,共计2个学分;再次,强化校内教育实训,集中实训至少2周,可辅之以分散实训,共计2个学分,教育实践课程总计5个学分.

为了加强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可用2 个学分对学生的师范技能进行考核,即“师范技能训练”“课堂教学训练”各占1个学分.对教师基本技能方面,在教学计划里有1 个学分用于对师范生基本技能( 主要是三字一话一演讲)的考核.还拿出1 个学分用于对说课、试讲的考核,从而加强教学技能的培养和提升.

此外,中小幼学校不仅要为师范生提供实习指导,还要作为教师教育的课程开发主体和评价主体参与到教师教育中来,共同帮助师范生形成职业技能.

四、改革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核心环节

(一)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精心筛选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关注学科前沿知识,把教育改革和研究的最新成果融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中,尤其吸纳儿童研究、学习科学、心理科学、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充分运用优秀中小学教学课例,为师范生提供学习借鉴的榜样.重视师范生的实践知识、内隐知识;重视知识的个人价值向度、文化背景;强调知识形成中主体的行动参与和反思;强调知识形成的个性化、参与性和情境性.

(二)共享优质课程资源

利用“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计划”这一平台,构建“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库,共享优质课程资源.”[7]还可利用教育信息技术,建设教师教育教材资源库,开发和制作网上课程,将教材、教学辅助材料放在课程网页上,并伴有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内容,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开展全方位的学习支持服务.

(三)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改革作为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应落实在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教学方法方面,要推广运用启发式教学、模拟课堂、专题研究、情境教学、案例分析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方法,实施基于问题的学习,通过指导学生开展主题性实践、主体性实践、反思性实践等多种实践性学习,着力提高师范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师范生的职业信念.强化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五、规范实践性课程的实施——落脚点

为加强师范生实践能力训练,高师院校应构建“课堂教学、校内实训、校外实习”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实践工作指导,强化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建立微格实训室及教师教育实训平台,以院系、班级、学生社团为平台,广泛开展专业技能训练,坚持将教师技能训练贯穿于整个学业过程中,通过教育实训、见习、顶岗实习,全面提升师范生的教师技能.

首先,增加见习的次数和时间,丰富见习的形式.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教育见习的主题可围绕各学期所开设的教师教育课程来制定.每次见习都提出具体目标.见习的方式灵活多样,可观摩市、县、区的教研活动,也可到学校去见习一周,或者请中小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来做专题讲座或组织学生观看中小幼课堂教学实录等影像资料,提供更多观摩名师讲课的机会.

其次,规范校内教学实训.除了加强实训基地等硬件建设外,还要实施“造就明日之师计划”,充分依托教师教育综合技能训练中心强化师范生的实践教学技能.通过对常规教学媒体的操作练习、微格训练、普通话的培训,初步达到教师的基本要求, 通过对多媒体的课件制作应用、对网络教学资源的整合、对远程教学的理解、对教学过程的录播分析,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还要以赛促练,拓展职业技能竞赛的内容,丰富竞赛项目.比如设置朗诵、演讲、辩论、“三笔字”、课件制作、教学设计、多媒体作品设计、教育教学调研报告、玩(教)具制作等竞赛项目,强化师范生的从教技能和教师综合素养.

再次,加强教育实习指导.可以安排一定数量的教师带队指导,完善实习专业标准,丰富教育实习的内容与形式,明确实习各阶段的目标与进度.建立教育实习的监督、自我评估和教师评价机制,科学制定实习的质量考核体系.完善教育实习、顶岗实习网络支持系统,尤其是搭建好互动交流与答疑平台,与实习基地指导老师一起帮助实习生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坚持“经验+反思”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提高教育实习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5][7]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EB/OL].http:// www.jyb.cn,20111008.

[2][4]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EB/OL].http:// www.jyb.cn,20111008.

[3]管培俊.我国教师教育改革三十年的历程、成就与基本经验[J].中国高教研究,2009(2):311.

[6]郑志辉,张登玉,罗文.双向渗*野下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以衡阳师范学院为例[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1):139142.

总结:该文是关于教师教育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江苏教师教育引用文献:

[1] 江苏教师方向论文选题 江苏教师论文题目如何定
[2] 江苏教师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江苏教师外文文献怎么找
[3] 江苏教师论文大纲格式模板 江苏教师论文提纲怎样写
《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探究——基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word下载【免费】
江苏教师教育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