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师范院校通识教育的实施策略

主题: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19

简介:适合教育师范院校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教育师范院校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教育师范院校论文范文

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论文

目录

  1. 一、师范院校通识教育的使命
  2. 二、师范院校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
  3. 三、师范院校通识教育的实施策略
  4. 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教育部直属重点师范院校 西南大学08级化学师范4班 兄弟姐妹们之毕业赠辅导员纪念视频

(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 西安 710062)

摘 要: 基于通识教育的内涵和师范教育的特性,师范院校通识教育的使命体现在两个层面:终极层面,即“完整的人”的培养;专业层面,即教育信念的培养.师范院校通识教育在理念、课程、教师、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方面还存在问题.改进和完善师范院校通识教育,必须首先确立科学的通识教育理念,明确通识教育的使命,加强对通识教育理念的宣传;从通识教育的理念和使命出发,顶层设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强化通识教育师资建设,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优质通识教育课程师资队伍;创新通识教育教学方式,积极推进小班讨论教学、研究型教学,强化经典导课程教学,在专业方向课程教学中融渗通识教育,将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有机结合;加强通识教育管理工作,探索建立全校层面的通识教育机构,建立通识教育质量评估反馈机制,建立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助教制,实施双导师制,推进优质通识教学资源共享.

关键词: 师范院校; 通识教育; 使命;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58.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5995(2015)01-0090-04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教育学的专业改造与学科建设研究”(编号:BAA100013);国家教师教育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编号:GJ9850101)子项目;陕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项目(编号:JSJY2011004)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铁绳,陕西洛南人,陕西师范大学助理研究员,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教师教育.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领域长期探讨的一个课题,发达国家已经积累了实施通识教育的丰富经验,国内一些大学也在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作为“教师的工作母机”师范院校,其通识教育具有特殊的意义,但人们对师范院校通识教育的模糊理解消除了它内在的价值和意义,实践运作中的形式化则使之难以落实.这里要探讨的是,师范院校通识教育有何特殊使命,如何解决师范院校通识教育实施的问题.

一、师范院校通识教育的使命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又称普通教育、一般教育,其内涵丰富.第一,通识教育是一种人才培养理念,指向人的心灵和精神领域,旨在建立人的主体性,构建完整人格,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促成人的自由和谐发展,实现人的自我解放,形成“完整的人”(又称“全人”),培养有“德性”的公民.第二,通识教育直接指向人本身,具有基础性、非实用性和非功利性,不直接以职业准备为依归,不以工具理性为取向,而以价值理性为取向,确立价值教育的地位,彰显人的目的性,直接回到“人之为人”的根本问题上.第三,通识教育不是定位于获得全面的知识,也不是培养“什么知识都懂一点”的“全人”,而是注重人的生成,能够将中西、古今、文理的学问融会贯通,能够将自然、社会、人文作为整体理解,能够科学确立人与物(自然)、人与人(社会)、人与自身的基本关系,能够联结被分割的不同学科、不同知识领域之间的意义,形成知识的整体观.[1]

师范院校的师范教育具有自身的特性.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师范院校主要是为基础教育培养师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使学生智力与人格协调发展,使学生个体、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以培养“整体的人”.基础教育对师范教育具有反作用,师范院校必须适应和引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基础教育培养“整体的人”.师范专业是所教学科与教育学科相交叉的复合型专业,是“师范性”和“学术性”的有机统一.师范教育专业的学科属性是教育而不是所教学科,教师的专业性主要体现在“教育”(“师范性”)方面,师范专业的专业课程也应该为教育类课程,其所教的学科课程应为专业方向课程.

基于通识教育的理念和师范教育的特性,师范院校通识教育的使命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体现在终极层面,即“有教养”的“完整的人”的培养,确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关系的基本理念,构建人的主体性,使师范生具备活的知识,并能使不同学科知识领域间实现共通和交融;再进一步,使师范生成为具有通识素养的人,并在未来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践行通识教育的理念.第二个层面体现在专业(“教育”)层面,即教育信念的培养,使师范生在教育教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育过程中、参与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对教育的理念、教育基本理论和原则、规范的坚信不疑的认识,并对教育有着强烈、真挚的情感和献身教育的坚定不移的意志.如果说师范院校通识教育的终极层面追求“人之为人”的境界,则本“教育”层面追求“师之为师”的境界.

二、师范院校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一,理念问题.未能深刻认识师范院校通识教育的根本涵义,基本上把通识教育作为专业教育的补充、纠正,强调的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弥补过于狭窄的专业教育的缺陷,而不是追求“人之为人”的“完整的人”的培养和“师之为师”的教育信念的培养.

第二,课程问题.未能按照师范院校通识教育理念分层次设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课程开设缺乏统一课程理念的指导,通识教育课程资源不足.从根本上说,完善的通识教育课程设计应该以学生为出发点,符合通识教育的本质;课程之间应该有层次,有内在逻辑性;课程开设必须避免随意性,不应以教师个人研究兴趣和重点来开设课程,而应因课求人.

第三,教师问题.从通识教育的理念和目标看,对讲授通识教育的教师要求是很高的,僵化地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照本宣科的教师,只会操着本学科的语言、按照专业课的方式传授知识的教师,很难胜任通识教育的使命.师范院校高质量的通识教育师资不足,进而影响通识教育课程的开设数量和质量.同时,师范院校向普通综合性大学转型,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中,科研项目、学术论文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教师也日益偏重科学研究,更愿意在专业系所教学,对于参与本科通识课程的积极性不高.

第四,教学方式问题.教学形式相对单一,大多数是大班授课,缺乏小班讨论的授课形式;教学方法以简单说教式、填鸭式为主,师生互动不足;将专业课的内容加以稀释,按照专业课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学科教学中不能有效融渗通识教育.

第五,管理问题.高师院校进行通识教育,一般由教务处制订计划与负责实施,基本没有实施通识教育的专门机构;缺乏评估制度和辅助的助教制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考核(如课堂出席率、上课认真程度等)以及结果考核(课程考试、考核)不严,学生随意缺课,听课效果差;学生选课缺乏有效指导,出现学生混学分的现象.同时,未能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三、师范院校通识教育的实施策略

第一,确立科学的通识教育理念,明确通识教育的使命.通识教育理念是通识教育主体对通识教育现象(活动)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价值取向)及其所形成的认识和思想观念体系,具有相对稳定性、延续性和指向性,是通识教育的思想先导.通识教育作为一种人才培养理念,是对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和西方自由教育理念的继承、革新、升华和发展,也是对现当代狭窄的专业教育的思想的反正,应摆脱狭窄的“专业化”教育思想的禁锢,正确处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师范院校通识教育使命的终极层面,指向“人之为人”的根本问题,具有基础性、融通性、非职业性、超功利性,在这个层面,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驾齐驱,或者说通识教育超越专业教育,为专业教育奠定宽厚的基础.师范院校通识教育使命的专业(“教育”)层面,指向“师之为师”的根本问题,重在教育信念的培养,在专业这个层面的通识教育,具有专业教育的性质,是专业教育的组成部分.专业教育由专才教育(Special Education)和专业信念(Professional Belief)构成,经“专才教育”和“专业信念”培养,才是专业的人才.学校必须跳出传统的专业化的思维定式,以培养“有教养”的“整体的人”为理念,才能让通识教育达到预期效果.

同时,要加强对通识教育理念的宣传,让广大教师理解通识教育对师范教育的特殊意义,了解开设通识教育课程的目的,愿意投入通识教育;让师范生了解通识教育对于全面提高自身素养的重要性,主动积极地学习通识教育课程.教师和学生是实践通识教育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才能有效实践通识教育的理念.

第二,从通识教育的理念和使命出发,顶层设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是知识的载体,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在知识不断分化、就业市场需求等背景下,把知识划分为学科或专业,并按照划分的门类培养人才,已经是我国大学的惯例.专业教育给了学生在一个不确定的职业世界里生存的能力,其独特功能不容忽视.[2]高师院校应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中寻找最佳的课程比例组合,以实现各自的使命,这也是构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在学生学习时间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构建科学的符合通识教育理念的课程体系则是重中之重.

一是构建师范院校通识教育终极层面的课程结构,设置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的经典课程,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使理工科学生学习人文课程,文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课程,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师范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设置跨学科的交叉课程,“引文入理”, “引理入文”,促进文理渗透,中西结合,贯通古今,培养师范生融会贯通的素养与能力.

二是构建师范院校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层面的课程结构,设置教育史、教育思想、教育哲学、教育心理、人格心理、课程与教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职业道德等教师教育类理论课程;设置教师口语、教育公文写作、教育学术写作等教师教育技能类课程;设置数学思想史、物理思想史、化学思想史等教育与学科方向结合的课程,使师范生在教育教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育过程中形成教育信念.同时将教育理念、教师的专业信念、专业信仰等“教育”层面的通识精神贯穿于师范院校各系科专业方向(所教学科)的课程与教学中.师范院校师范教育专业方向(所教学科)的教师,应该有这种自觉意识,在进行学科教育的同时,有意识培养师范生的“教育”素养.师范生在学习学科课程的过程中,更应该注意学习学科教师的先进教育理念、原则、方法等,体悟其作为教师的精神与信仰,从而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氛围中完善自身的教育理念、原则、方法,提升自身的专业信念与专业精神.

三是注重隐性课程构建.隐性课程是与显性课程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指没有设计在课程计划中的、但对学生发展具有潜在影响的因素.学校应有意识将学术讲座、精品校园文化活动、校园环境和组织制度等纳入通识教育体系,让师范生受到通识教育熏陶.

第三,强化通识教育师资建设.有一批名师、精英积极投入通识课程教学,是通识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一方面,学校制定约束激励机制,设立专项经费,建立通识教育课程主讲教师聘任制度,引导知名教授、学者为学生开设通识教育课程;改革传统的一人一课,一人讲到底的形式,鼓励教师之间组成教学团队,共同讲授一门或几门通识教育课程,提高其课程教学质量.另一方面,秉承通识教育的理念,因课求人,通过聘任校内离退休优秀教师,外聘校外兄弟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精英作为*教师,作为通识教育课程的主讲教师,从而实现优质人力资源共享,解决优质通识教育课程师资不足的问题.

第四,创新通识教育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水平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师范院校通识教育的教学形式还有很多可改进的地方.一是积极推进小班讨论的授课形式,切忌简单说教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式、辩论式教学以及研究性教学等方法,增加师生互动环节,使通识教育的理念和精神内化为内在教养,固化为现实行动.二是切忌将专业课的内容加以稀释,按照专业课的方式进行教学,摆脱泛泛的“概论式”“通论式”“拼盘式”“消遣式”等课程,强化经典的导学式课程教学,通过教师深入浅出的导 读,让学生接触伟大的经典著作,使学生借此机会理解改变世界的重要思想,以此了解经典所展示的精神、心灵、智慧,从而提高学生的境界.三是在专业方向课程教学中融渗通识教育.由于师范教育的特性,其专业教学的同时包含着教师专业角度的人文性和教育性,师范院校在所有的专业课程教学中,充分渗透人文情怀和对科学的探索精神,将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有机结合.

第五,加强通识教育管理工作.一是探索建立全校层面的通识教育委员会或通识教育办公室,将全校的通识课程纳入到统一的通识教育理念之中,全面负责实施通识教育.二是建立通识教育质量评估反馈机制,设立教学督导制度和学生信息员制度,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每学期通过随机听课的方式,重点检查全校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并为授课教师和学校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定期组织学生信息员对学校通识教育选修课进行调研,切实了解主讲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学生反映不好的课程,予以整改或停开.三是建立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助教制,试点聘任在校博士生或新进的青年教师作为主讲教师的教学助理,协助主讲教师准备网络教学资源,规划课程讨论提纲,组织学生讨论、辩论,上网与学生互动,批改作业,考核学生,收集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意见等教学辅助工作.四是实施双导师制,为师范生配备大学导师和基础教育导师,对具有不同兴趣、特长、天赋和学科背景的师范生提出不同的建议,帮助学生制定选课计划、学习进程,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五是推进优质通识教学资源共享,实施全校层面的跨学院选课办法,使各学院设置符合通识教育理念的专业课程,在满论文范文专业修读还有空余资源的基础上,开放供全校学生选修,从而使各学院打破专业本位的教学思维,促进不同学科领域的交叉与融合;积极利用国内外优质的网络视频公开课,通过助教制度,将网络学习和集中现场研讨交流有机结合,推进教学资源整合与学术视野扩展.

参考文献:

[1] 倪胜利.通识教育:真谛、问题与方法[J].教育研究,2011(9): 94-97.

[2] 季诚钧.试论高校课程体系中的四大关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6):34-37.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of General Education in Normal Schools

LI Tie-sheng

(College of Education,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710062)

Abstract: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eneral education and teacher education, the mission of general education in normal schools can be reflected in two levels: the ultimate level which aims at cultivating a “complete” man; the “professional” level which aims at the cultivation of educational beliefs. Frankly speaking, 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problems in the general education of normal schools in terms of its philosophy, curricula, teachers,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management, etc. In order to improve and perfect the general education of normal schools, firstly, we should establish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general education, understand its mission and strengthen the publicity of general education beliefs; secondly, we should design a 论文范文-level curriculum system in line with the philosophy and mission of general education; thirdly, we should also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general education teachers, aiming at building up a teaching team that is not only equipped with professional knowledge but also with broader sense of general knowledge; finally, we should innovate the way of teaching and actively promote 论文范文all class discussion, research teaching, the guide reading on classics as well as the combination of general education with 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We should also strengthen our administration, namely, establishing an administrative center on school level, an quality asses论文范文ent feedback system, and a teaching assistant system for general education, enforcing “double tutors” and the sharing of quality teaching resources.

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教育部直属重点师范院校 西南大学08级化学师范4班 兄弟姐妹们之毕业赠辅导员纪念视频

Keywords:normal school; general education; mission;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总结:本论文主要论述了教育师范院校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引用文献:

[1] 师范院校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德育教育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10000字
[2] 师范教育方向论文选题 师范教育论文题目选什么比较好
[3] 师范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师范教育论文参考文献哪里找
《师范院校通识教育的实施策略》word下载【免费】
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