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古代汉语中常见特殊句式

主题:介词宾语从句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28

简介:大学硕士与本科宾语介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宾语介词方面论文范文。

宾语介词论文范文

介词宾语从句论文

目录

  1. 1.省略句式
  2. 2.倒装句式
  3. 2.1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4. 2.2宾语前置.
  5. 2.3定语后置.
  6. 2.4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7. 3.判断句式
  8. 3.5无标志判断句.
  9. 4.被动句式
  10. 5.疑问句式
  11. 6.否定句式
  12. 7.固定句式
  13. 7.1表陈述语气常用的有:
  14. 7.2表疑问语气常用的有:
  15. 7.3表感叹语气常用的有:
  16. 7.4表反问语气常用的有:
  17. 介词宾语从句:新概念英语语法新篇-英语音标-介词宾语 宾语前置

河南省上蔡县第一高级中学(463800)

学习古汉语时,高中生往往对特殊句式的把握存在着困难.在此,我愿对古汉语中常见的几种特殊句式做以下介绍:主要有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判断句、疑问句、否定句、固定句等句式.

1.省略句式

1.1省略主语.古文中的第三人称代词“之”、“其”是不能作主语的,这也是文言文中主语多省略的原因之一.承前省略的.例如,“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廉颇蔺相如列传》);蒙后省略的.例如,“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淆之战》).还有中间省略的.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1.2谓语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

1.3省略宾语的有两种情况:省略动词的宾语和省略介词的宾语.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又如:“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这句话中省略了介词“与”的宾语“之”.在文言文中,介词“以”、“为”、“与”的宾语"之"往承上文省略.

1.4省略介词.在文言文中,介词“于”和“以”常被省略.如:“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张衡传》)句中省略了介词“于”.又如:“赐之彘肩.”(《鸿门宴》)句中省略了介词“以”.

2.倒装句式

在文言文中,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

2.1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实际上是“汝之不惠甚矣!”

介词宾语从句:新概念英语语法新篇-英语音标-介词宾语 宾语前置

2.2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沛论文范文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亚夫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亚夫面向南坐.”

2.3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应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

2.4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两个“于蓝”在翻译时,都要放在动词前做状语.第二、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如:“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记》)即“以事具告.”这种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动词宾语,实际就是“以事具告(之).”还有一种情况要注意,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

3.判断句式

古汉语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3.1“等者,等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了涉世家》)

3.2“等,等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3.3“等者,等.”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4“等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

3.5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4.被动句式

古汉语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一是带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4.1动词后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

4.2有时也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于....”的形式表被动.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资治通鉴》)

4.3用“见”、“于”,“见...于....”表被动.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4.4“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

4.5用“被”表被动.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

5.疑问句式

文言疑问句,一般都有疑问词,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疑问语气词,以及疑问副词.有时也不用疑问词.另外,还有些表示反问的习惯用法.不再举例.

6.否定句式

文言否定句,所用否定词有否定副词,否定代词以及否定性动词.亦不再举例.

7.固定句式

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它的分类可按表达语气的种类分为四种:

7.1表陈述语气常用的有:

有以、无以、有所、无所、比及、为等所.

7.2表疑问语气常用的有:

奈何、何如、休、得无、耶等.

7.3表感叹语气常用的有:

何其、何、何等之等.

7.4表反问语气常用的有:

无乃等乎、不亦等乎、得无等乎、孰与、孰若何等为.

以上内容是高中生学习古汉语中经常见的基础知识,这里做出专门介绍,希望能对高中生的学习起到点滴帮助,是为愿.

总结:本文关于宾语介词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介词宾语从句引用文献:

[1] 在书上看到是用介词论文范文 在书上看到是用介词参考文献格式范文5000字
[2] 介词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介词论文范文检索3000字
[3] 介词和英语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介词和英语类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2万字
《古代汉语中常见特殊句式》word下载【免费】
介词宾语从句相关论文范文资料
热门宾语介词相关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