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郑州大学自考论文格式要求新闻

主题:学生逃课怎么办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18

简介:关于本文可作为学生逃课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学生逃课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学生逃课论文范文

学生逃课怎么办论文

目录

  1. 学生逃课怎么办:让老师吐血的逃课学生

   教育新闻 5

   高校整治"混学分"现象 上大提高平时成绩比重 5

   关注大学生心理教育还应发力 5

   宁夏大力培养阿语翻译人才 助推中阿经贸往来 6

   2017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出炉 7

   江苏四大"绝招"提升高教质量 8

   39所名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被公开" 9

   安徽省高校严查新生入学资格 新生资格作假将清退 10

   选修课必逃 必修课选逃 南昌高校逃课现象普遍 10

   辽宁将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 13

   微博建言中国教育 14

   2017年下半年北京1880名自考生申请本科学位 15

   大学教材"不思进取" 论文范文塔内难获"真经" 16

   明年全国将新增近30万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 18

   中国高校毕业生毁约率走高 多数人感觉压力重重 18

   夏季达沃斯论坛:论文范文大学生就业难最应解决理论和实际脱节 21

   2017毕业生求职大战即将开打 高校"择婿嫁女"更主动 22

   湖北大学生就业形势喜忧参半 中小企业遭遇人才寒流 23

   山西太原:就业见习可破大学生就业"坚冰" 23

   四川高校毕业生调查:跨出校门患上"选择焦虑症" 26

   新中国第一所民办国际学校19岁了 29

   浙江义乌七项措施扶持民办教育发展 29

   民办教育呼唤宽松发展环境 30

   民办高校重视*教育教出淑女绅士 31

   民办教育集团给力大学生职业规划 33

   民办高职无一完成招生计划 师资薄弱制约民办教育发展 33

   中国民办教育的权威专家季明明教授谈民办教育的发展 34

   哈尔滨三所独立学院转为民办普通高校 35

   专家访谈:大学,你的质量怎么量? 36

   章开沅:大学的希望在于大学自身 40

   性教育纳入大学必修课 如何开展陷尺度难题 44

   大量港生免试入学 引发内地学位紧张担忧 47

   辽宁大学"最尽职教师"引热议 仅3学生听讲仍认真授课 51

   郑杰:"另类校长"的教育理想 54

   重塑民办教育精神 57

   让教师像律师一样社会化 59

   博客视线 61

   IPAD就能带来现代课堂? 61

   大学正陷入无可救药之境 62

   控烟暗访评估给高校评估上了一课 63

   大学生为何混日子 64

   大学若有魂,冠名又何妨 65

   专业对口,就可去*实习? 66

   大学为何"被丑闻" 67

   专题 69

   中科大开设中美高校网络远程互动课程 69

   上海高校调研:多数教师认为微博正面影响学生 69

   复旦大学在上海市高校率先开通移动图书馆 70

   论文范文民大建立"金字塔"网络信息安全模型 72

   西南大学:跨库检索快速共享异构资源 76

   南昌大学:一卡通变身校务决策"情报员" 80

   湖南省:未来十年将实现教育网络信息安全监控体系全覆盖 83

   难道iPad中就能找到"现代课堂"? 84

   北京工业大学:让HPC融入学科 85

   基于x86集群的并行编程模型的实践 86

   多媒体技术教学使大学"移动时代"渐行渐近 87

   未来校园网"模型":无处不在 无所不载 89

   理论研讨 91

   中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信息化建设构想 91

   雇主视角下大学生就业能力状况探析 95

   社会转型期我国师德师风内涵的再界定 102

   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变迁的动力机制研究 106

   中美比较:中学与大学衔接断裂的原因及对策 110

   学生观的后现代转型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变革 113

   大学公选课学风问题研究 118

   大学毕业生寻找工作和继续教育的影响因素 120

   网络精品课程资源对教学模式的影响研究 128

   新书推介 132

   《教育与效率崇拜——公立学校管理的社会影响因素研究》 132

   高校整治"混学分"现象 上大提高平时成绩比重

   与多数高校学生期末考占学期总成绩70%有所不同的是,今年,上海大学推出了一项针对大一新生的全新规定研讨课与通识课的平时与课外内容考核在成绩中的比例最高将占总评的50%,这也意味着学生如果平时不认真学习,即使期末考过关,也会被"关".

   据了解,上大教务处已在论文范文上公示了这份《上海大学一年级本科生新生研讨课与通识课课程课外内容与课程考核指导性意见》.根据这则指导意见,任课老师可以自行"研发"个性化的考核标准,并展开过程性评价,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运用提问,讨论,作业,小论文,小测验,课堂和课外作业,项目研究,实验等方式评判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

   除了"颠覆"以往上课全勤就可以拿到平时成绩的做法,校方还提出,教师必须设计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课外作业.比如:理工类学生可以小组形式开展项目研究,要求定期提交项目报告;文史,经管类学生可组建学习小组,开展课外调研和自主学习,要求定期提交读书报告,另外还包括学生阅读教师推荐的参考书目或参考文献等.最终的课程得分将由学生平时表现,课外成绩以及期末考试成绩等构成,校方建议各自的比重分别是平时成绩(课堂表现)10%,课外成绩40%,期末考试成绩50%.

   校方强调,这则新规定旨在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课程考核起到检验学习效果的作用,以此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水平."以往平时成绩占总成绩比例较低,不少学生习惯于期末前挑灯夜战,只求低分过关.改革课程成绩评定方式后,凭小聪明也不管用了,混学分现象将大为缓解."对于学校出台的新规,老师们也都非常拥护.

   (摘自《劳动报》9月19日 作者/张贤贞)

   关注大学生心理教育还应发力

   一名学生选择极端行为,是很多因素综合的结果,比如家庭长期以来给予的压力,父母的期望与学生的追求不一致,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忽视学生的人格教育和心理教育,现实与理想的冲突,对新环境的不适应,等等.而阻止极端行为,可能只需一方面发挥作用就可改变.

   ??我国大学近年来也开始重视大学新生的心理教育,但总体来说,由于心理咨询辅导人员少,心理测试和建档的周期比较长,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难以给予及时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另外,大多数大学的新生入学教育就集中在开学第一周,内容也仅仅是学校,专业情况介绍,校纪校规教育.在这一过程中,不少学生缺乏大学学习的目标,不能适应大学角色的转变,不习惯远离家庭过集体生活,不懂得进行时间管理,很快就陷入迷茫与失落.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不是一堂课,也不是知识教育就能解决的,而需要形成一种关心学生健康的校园环境.健全的学校心理咨询服务体系,教授与学生经常性的交流,沟通,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这是大学更应该追求的.

   ??近日,北大一大一新生在宿舍自杀获救.而对于这起新生自杀,舆论已在探讨这究竟是大学教育的失败,还是中学教育的失败,抑或是家庭教育的失败.

   宁夏大力培养阿语翻译人才 助推中阿经贸往来

   连日来,马郁静一直在为第二届中阿经贸论坛精心作准备.

   马郁静是宁夏同心阿语学校三年级学生,她今年和学校其他30多个学生被选为中阿经贸论坛志愿者,担任阿语翻译服务.

   同心阿语学校是中国第一所全日制阿拉伯语中等专业学校.据学校老师马全武介绍,近些年,随着中阿经贸往来活动的增多,市场上阿语翻译人才也供不应求.

   "大部分学生毕业后都是从事阿语经贸翻译工作,所以现在学校除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外,还会加强经贸知识的培养,以便他们更好地在中阿经贸中发挥作用."马全武说.

   据统计,在广东和浙江沿海发达地区从事阿语翻译工作的宁夏籍回族人员约3000多名,在当地阿语翻译从业者中占最高比例.

   宁夏是中国唯一的省级回族聚居区,拥有225万回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36%.依托独特的民族和信仰优势,近年来,宁夏大力发展培训阿语翻译人才,阿语翻译已成为许多回族人外出务工的新选择.

   2007年,宁夏"吴忠阿语翻译"还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促进会评为"全国优秀劳务品牌".

   据了解,为了规范阿拉伯语翻译专业,宁夏从去年9月开始设立了阿语商贸服务专项职业能力考核,所有在区内外从事阿语商贸活动的阿语人才均可参加考核,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优秀考生将优先被宁夏驻浙江义乌,广州,福建石狮阿语翻译工作站录取.

   此外,宁夏的阿语学校也积极同阿拉伯国家高校开展各项交流与合作.宁夏穆斯林国际语言学校负责人马风勇介绍,学校目前已经与黎巴嫩,叙利亚,埃及,苏丹等国的多所大学建立长期联系,定期选派优秀学生赴阿拉伯国家留学深造.

   宁夏穆斯林国际语言学校是自治区指定的小语种翻译人才培训基地,共设3个年级,目前阿语在校生已有1000多名.

   (摘自《论文范文网》9月20日 作者/赵倩 曹轶)

   2017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出炉

   9月23日,《武汉大学2017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发布,各项数据和指标显示,本学年,学校继续落实质量工程,论文范文工程,实施"武大课程2017计划",修订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完善学分制,推动实施学分制收费管理,促进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和学生个性化培养,扩大本科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本科教学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

   稳步推进"论文范文工程"建设,"质量工程"项目成果丰硕.新增8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国家特色专业,2名国家教学名师,1门国家双语示范课程,2个国家战略新兴专业,"国家队"年度入选数和总数均居全国高校前列;新增2位省级教学名师,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实施《武大课程2017》,加强通识教育平台建设.建立15个课程体系改革试点基地,6个学科专业国际化试点基地和38个教学改革项目,给予经费支持,出台激励政策和管理办法并定期检查.新增18门通识教育建设课程,总数增至360门.

   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2017年,"弘毅学堂"正式开班,坚持高起点,高层次,少而精,开放式,国际化培养原则,开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数理经济与金融,国学七个学科班,招生140人,获批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即"珠峰计划").通过创新拔尖学生培养模式,配备优良师资,创新学生管理制度等,保障弘毅学堂顺利运行.

   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推动公共基础课改革.新方案继续贯彻"加强基础,拓宽口径,通专并重"的方针,进一步加大通识教育和实践教学力度,并特别强调教学内容的精选和提炼,课程体系的重组和重建工作.出台了《武汉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基础课教学的意见》,明确加大对公共基础课专项经费投入,加强教学队伍和团队建设,改进教学方式和考试方式等.

   实施学分制收费改革,调动师生投入教学的积极性.学校从2017年开始着手进行学分制改革,为了让学生了解改革政策和各项举措,学校建立了武汉大学"大学生学习指导网",开辟学分制管理专栏,同时将培养方案,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学习指南等精心集中发布,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通过形式多样的学科竞赛,设立大学生科学研究专项基金,积极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完善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创新学分"等多项举措,把"三创"(创新,创造,创业)理念渗透于学生培养全过程.4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Sun项目结题验收,其中我校学生负责的项目获"Oracle-Sun杰出大学生创新项目"第一名,并受邀赴美国考察学习.416名同学累计获得1776.5个创新学分,215篇论文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获第二届全国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特等奖.

   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增强学生国际竞争力.开设双语课程教学,资助基础课教学教师出国研修,与国外高校联合培养学生,创设国际班,举办暑期国际英语口语培训班和海外班等.本年度共选拔赴国(境)外交流学习学生287名.

   江苏四大"绝招"提升高教质量

   高校数量全国第一,重点实验室数量全国第一,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快速推进,江苏正奏响全国高等教育的"最强音";到2017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0%以上,高校毕业生年终就业率达90%以上,江苏对此胸有成竹.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一语道破江苏高等教育发展势头迅猛的奥秘.近年来,为狠抓高等教育质量,江苏亮出了四大"绝招".

   "超常规"力引高层次人才

   作为科教资源大省,江苏高等教育的发展令人惊叹.然而,光鲜亮丽的成绩背后,却隐藏着高层次人才短缺这一"软肋".面对现状,江苏选择敞开大门,走上"超常规"之路."以超常规的政策举措,超常规的优惠条件,超常规的经费投入,面向海内外聘用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的教授,为高校建设夯实基础."沈健解释道.

   据了解,自2007年以来,苏州大学累计投入4亿多元的"超常规"经费,引进了特聘教授90人,其中80%以上来自海外.像这样的"超常规",在江苏不胜枚举.

   此外,江苏还采用合作研究,*,讲学等柔性措施引进海内外高端智力,成效显着:2017年江苏从海外首批引进了20名"江苏特聘教授";高校聘请的外国文教专家每年保持在1000人左右的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每年10亿元打造优势学科

   加强高校学科建设是江苏最早落实的一项高等教育发展举措.为提升教育质量,2017年9月,江苏正式启动实施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共遴选确定了92个一期项目立项学科.今年9月,江苏再次启动了一期项目的增列工作,共增列30个立项学科.

   作为一所苏北老校,徐州师范大学始终坚持"高端引领,高原支撑,资源集中,结构优化"的原则,发展优势学科.在学科建设的带动下,该校教育质量有了重大进展.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结果公布,徐州师范大学13项课题获准立项资助.无独有偶,江苏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获奖项目中,该校有21项成果获奖,位列江苏高校前列.

   2017年江苏提出的学科建设政策更是振奋人心,连续6年,每年投入不低于10亿元的专项资金,集中打造优势学科,培育特色学科.有了政策引领,江苏学科建设目标更为明确:到2017年建设100个国内领先的优势学科,力争使江苏高校国家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占全国总数的10%以上,高校学科整体实力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校企联盟"走出去""赚得回"

   "走出去",方可"赚得回".2017年,江苏启动了"校企联盟"行动,将高校"营养"注入社会"血液",以"赚回"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校企联盟"行动启动后,南京理工大学主动组织一批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到地方科技部门和企业挂职,这批队伍被亲切地称为"博士团"."学校科研人员深入企业,不单是去解决难题,最重要的是,'走出去'的青年教师专业能力有了质的提升,对于提高教育质量的作用不容小视."南京理工大学校长王晓锋如是说.

   据不完全统计,至2017年底,江苏初步构建了"校企联盟"4100多个,高校服务企业的科技人员20160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占总人数的50%以上.这组鲜活的数字,让江苏高校"校企联盟"行动越发坚定.

   综合改革多元化,优质化,特色化

   2017年10月,江苏正式成为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后,提出"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稳步推进",以提高教育质量.

   早在2007年,淮海工学院东港学院率先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了以选课制为主体,以导师制和书院制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模式,被江苏教育界誉为独特的"东港模式".

   率先改革的东港学院的"书院制"堪称一绝,"海州书院""瀛洲书院""郁洲书院""凌州书院"四栋大楼赫然挺立,很是夺人眼球."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我们学院下设了四个带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书院."东港学院院长纪延光介绍说,"每个书院都是独立设置的,里面设施一应俱全.既满足了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又为老师办公提供了便利."

   "我们将积极探索多元化,优质化,特色化和国际化的办学道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力争把江苏建设成为全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先导区."面对未来江苏高等教育的发展前景,省教育厅副厅长丁晓昌信心坚定.

   (摘自《光明日报》9月23日 作者/郑晋鸣 王娜娜)

   39所名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被公开"

   人才培养质量如何?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名校已公布2017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9月28日,武汉大学论文范文网站上的"2017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出炉"的信息发布仅1天,点击即超过6000人次.

   上世纪末,高校扩招后的教学质量备受争议.这次39所"985工程"高校首度公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并非出于自愿,而是按"红头文件"*.这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7~2020年)》中提出的要求.

   今年7月,教育部高教司发文,要求"985工程"高校率先公布2017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并称"我部将在教育部网站公布各校《报告》,有关高等学校须在本校网站同步公布".

   武汉大学在《报告》中称,2017学年7350名本科毕业生中,7311人获得论文范文书,7305人获得学位证书,继续深造者占毕业生总数的48.35%.华中科技大学在《报告》中则称,到东部沿海地区就业的毕业生约占60%,到中部地区的约占30%,到西部地区的约占9%,到东北地区的约占1%.

   截至9月28日,还有十余所高校没有公布2017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已公布《报告》的高校中,有的给自己做出满分评价,几千字的自我评价中没有不足之处.

   "公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既是信息公开的要求,也是建立自身评价体系的需要,这是对先前自上而下行政评价的一种'矫正'."论文范文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教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公开不应只是有所选择的公开,应该是全面客观的公开."

   (摘自《长江日报》9月30日 作者/朱建华)

   安徽省高校严查新生入学资格 新生资格作假将清退

   目前,安徽省高校新生已报到入学,新生入学资格复查也随即开始.9月22日,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文件,要求各校通过审核比对新生录取名册,电子档案,像片,论文范文件等材料,及时发现并处理冒名顶替,高考移民,弄虚作假及体制外违规招生,*欺诈等行为.

   按照省教育厅要求,我省本科生和研究生新生学籍电子注册工作,在校生学年电子注册工作将会在9月底前完成,专科生新生学籍电子注册工作于10月底前完成.学籍复查和电子注册工作结束后,2017级新生就可以在本校指定网站或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上查询并确认本人的学籍注册结果了.

   如何确认冒名顶替,高考移民等违规行为?按照要求,高校将会通过比对新生录取名册,电子档案,像片,论文范文件等材料来确认,弄虚作假者将会被清退.同时,高校还严禁将未经省招生部门审核录取的学生留在学校学习,杜绝任何学籍学历遗留隐患.

   省教育厅表示,对工作中造成失误或后果的相关部门和人员,将会依照相关规定严肃处理,并追究有关领导责任.

   (摘自《安徽商报》9月23日 作者/徐蒙蒙 武静)

   选修课必逃 必修课选逃 南昌高校逃课现象普遍

   "不缺课的大学生涯是不完整的,人生也得留下点记忆和回忆吧等"近日,一个名叫"逃课网"的网站迅速蹿红,引发社会各界对于当前大学生逃课成风现象的大讨论.

   那么,南昌本地的高校学生逃课现状如何?高校教师,专家又是如何看待逃课的?记者经过连日调查发现,南昌高校多数学生都有过逃课经历,高校,老师为禁止学生逃课出台各种措施,想尽一切办法与逃课学生斗智斗勇.

   ●现状

   多数学生从大一下学期开始逃课

   个例:逃200多课时,大二被退学

   刚开学不久,江西某高校中文系二年级学生李某无法像此前那样走进课堂了,他因逃了近200个课时,被学校勒令退学.与李某同宿舍的张同学告诉记者,李某自大一以来就迷上了电脑游戏,"大一还比较老实,只是偶尔逃课.到了大二后,他就开始连续逃课,今年上半年甚至有一个多月不见人影.他吃住全在网吧,极少到学校."

   对于李某被劝退,他的古代文学老师有些不舍:"他的古代文化底蕴较深厚,足见其平时阅读了大量古代书籍.现在这样,很可惜!"据悉,目前李某已前往广东打工,没有继续求学的打算.

   现状:逃得最多的是选修课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南昌多所高校发现,如今的大学生对逃课行为已见怪不怪."我一般逃选修课,因为没什么兴趣."就读于某大学化工学院的大二学生魏某说.而与其同行的谭同学则说:"学生会开会,班主任谈话或者做*等特殊情况,我会逃课."另外,一些同学表示睡过头也会逃课.

   记者了解到,大一上学期,同学们对上课还比较积极,从大一下学期逃课才开始增多,不少学生表示专业课和必修课一般不逃,逃得最多的是选修课.

   管考勤的班干部也逃

   江西某高校学生团体社会调查显示,高校专业课逃课率在20%左右,基础课的逃课率在25%以上,至于哲学等公共课则高达50%.昌北某高校一大四学生直言:"身边的同学,校友都有过逃课的经历."甚至一位负责全班出勤的副班长也坦白,自己也经常逃课:"一周二十多节课,一般去上十节左右".

   "别说本科生逃课,研究生也照逃不误啊!"江西某大学研三的同学称,他们上的课都是导师安排的,一般不会出现逃课情况,但不排除个例.

   ●探因

   课堂太枯燥学生太忙碌都是理由

   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

   调查中,记者发现,大学生逃课反映最多的理由是学校课程设置对于实践没什么用;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老师讲课不风趣,无法激起学生的听课兴趣.

   对于"课程设置不合理"的说法,江西师大心理咨询中心心理研究专家景老师表示认同.她说,目前高校教材设置仍然停留在过去,以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体,这与当前的形式产生了严重的脱节,没有大家所关心的民生热点;而且老师的授课方式依然是灌输式教学——照本宣科,没有互动,没有实践.

   学生太忙没时间上课

   除了课堂上的因素,大学生还有一个重要的逃课理由:很忙.他们忙着玩网络游戏,忙着谈情说爱,忙着考驾照,忙着考研考公务员,忙着找工作赚钱等对此,心理研究专家景老师认为,目前高校大学生流行的一句话"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形象地反映了当前大学生的逃课现状.不过,逃课学生中不乏会学习的人,知道哪些课程对自己有用,哪些课程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和精力.大学生不再像此前的求学阶段那样一论文范文从父母和老师,可以说,是一种释放自我的表现.

   而对于那些逃课上网打游戏,谈恋爱,睡觉的大学生,景老师直言,这完全是一种混日子的表现."当然,这当中有一部分属于家庭殷实的富二代,没有生存压力,在大学求学顶多是一种形式而已."

   逃课考证增加就业筹码

   然而,更多的人存在就业压力."现在的就业压力非常大,为了在毕业时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有点想法的学生都会趁毕业之前吸取一些社会经验,为将来铺路."一名大四学生如是说.

   目前,有很多学生逃课加入到"考证族"当中,凡是能够参加的考试,他们一定不会错过,就是为了增加就业筹码."虽说这是一种上进的表现,但也说明当前的就业压力导致大学生对于就业前景感到茫然无措."景老师这样认为.

   社会氛围错误引导

   除了高校课程设置,学生自身的因素外,景老师还提到,社会氛围也是导致大学生逃课现象普遍的重要因素,如贵族文化氛围 mbAlunWen.net,读书无用论,功利性家庭教育等."现在很多影视作品都在渲染一种'富二代模式',大学生将影视作品中的情节照搬到现实当中,产生了炫富,攀比心理,影响了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随即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逃课借口."而媒体经常报道某某大学生在校期间或毕业不久就成为百万富豪的成功案例,也导致了部分大学生为了赚钱而逃课,或*,或自主创业.

   记者在昌北高校区周边走访时就了解到,有极少数的学生合股在学校附近开了餐馆,饮料店等,为了照顾生意,他们逃课是家常便饭,而这种现象在南昌其他高校区也不鲜见.

   ●对策

   高校:多种举措禁止学生逃课

   针对大学生逃课现象,我省各高校出台了许多针对性的措施,如严重警告,挂科补考,扣留论文范文,勒令退学等.

   江西交通学院一名工作人员说,如果一个学生在某一课程中连续逃课超过5个课时,该校就将采取挂科补考形式进行处罚,表现好且补考合格的话既往不咎,若表现恶劣,在补考合格后仍然选择逃课,将面临毕业后补考,逃课课时超过总课时三分之一者将扣留论文范文甚至勒令退学.

   南昌另一所高校也有类似规定:学生一学期累计请假或旷课超过某门课程教学时数三分之一者,不得参加本课程的考试.该校《学生违纪行政处理暂行办法》中也同样提到:一学期旷课累计在10学时以内者,给予通报批评,连续旷课超过一周给予勒令退学处分.

   老师:课堂上与学生斗智斗勇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虽然各高校对于逃课学生的处罚有明文规定,但抓堵逃课却没有实质性措施.这时,就需要老师上阵了.江西某学院经管系二年级一名英语教师告诉记者:"学生逃课现象在我们学校较普遍,有时我上课,班上只有三分之二的学生."由于多年来一直保持着与学生进行良好沟通的习惯,久而久之,她对逃课学生的去向也了如指掌了.据其初步估算,逃课的大学生中,近50%的同学在图书馆自习忙考研考证,15%的同学在上网,10%的同学忙着找工作,20%的同学在外*,而因为贪玩贪睡逃课的占5%.

   面对学生的逃课行为,许多高校老师头痛不已,纷纷交流经验商讨遏制学生逃课的考勤办法.江西某学院工艺美术设计教师姚老师告诉记者,上第一节课点到时都还在,但到了第二节课就有几张桌子是空的,因此,该班任课老师商定每节课都点到.

   可即便如此,仍有部分学生能够顺利逃课."为什么?请人代点到."但是,老师们也不会就此放弃,为了防止部分学生请他人代点到,老师们都会用心去记住任教班级的学生模样,"毕竟人数太多,不是每个人都能记住,所以难免还是有漏网之鱼."

   (摘自《信息日报》9月27日 作者/袁思东)

   辽宁将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

   学术抄袭,考试论文范文,伪造虚论文范文明骗贷,在网上散布虚假信息,今后,辽宁的大学生如果有不诚信行为,都将被记录到大学生诚信档案中.

   诚信档案中不仅记录大学生的失信行为,也会记录诚信行为,这些档案记录将影响到大学生的入党,就业推荐等,甚至会影响到大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评优评先.

   9月20日,辽宁省百万名大学生"建诚信校园,迎和谐全运"系列活动正式启动.七大系列活动之一就是将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及征信平台.

   什么是大学生诚信档案?大学生存在哪些诚信缺失行为?《辽沈晚报》请辽宁省信用办,辽宁省信用中心一一给予解答.

   疑问一:大学生诚信档案有哪些内容?

   答:1.学生诚信承诺书

   2.学生个人基本情况信息

   3.学习诚信评价

   记载学生入学以来参加各种学习,考试,借阅等活动中相关情况的诚信评价.包括奖学金(国家和地方)获得情况,计算机等级是否考试通过,英语等级考试是否通过,有无考试违纪,处分情况,体育成绩,是否保研(或读研学校).

   4.经济诚信评价

   记载学生入学以来缴费注册,助学贷款,勤工助学费,医疗保险等情况的诚信评价.包括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是否缴清,部分已交,未缴),校内勤工助学(工作单位,岗位名称,工作业绩,单位地址,论文范文),社会资助(名称,附加协议履行情况,金额),有无弄虚作假获取国家贷款和学校困难补助等.

   5.社会实践诚信评价

   记载学生入学以来参加的社区活动,公益活动,学业实践活动.如:爱心募捐,帮助孤残老人;或是获得体育,劳技,科技方面的大小奖项等情况的评价.

   疑问二:大学生存在哪些诚信缺失行为?

   答:1.缺乏诚信,背信违约.诸如恶意贷款,冒充贫困生,校外租房不按时交付租金,背后说同学坏话,表里不一,借别人钱不还等.

   2.抄袭成风,蒙混过关.

   3.考试论文范文,屡禁不止.

   4.求职履历,"掺水"成风.涂改成绩,夸大事实,制论文范文论文范文和假荣誉证书,虚构经历.

   5.助学贷款,逾期不还或更名逃避.

   6.违反校纪,无视校规.上课睡觉,吃东西,乱打手机,织毛衣等影响课堂纪律的所有行为,课桌文化,乱插队现象,寝室违章用电,毁坏公物,违反管理条例等.

   (摘自《辽沈晚报》9月21日 作者/徐月姣)

   微博建言中国教育

   中国有悠久的民间办学传统,这是祖辈留给我们的巨额文化遗产.中国老百姓是世界上最肯为教育花钱的老百姓,这是中国教育最丰厚的资源.他们最期待的是:优质教育服务!教育品牌成长之路,周期长,难度大.本土教育品牌的成长,如果能真正解放思想,通过改革,借力"民营机制"和"名校优势",如同插上双翅,可以释放巨大的教育发展能量,迅速腾飞.中国教育在国际教育服务贸易领域的竞争力会疾速提升.

   中国本土教育品牌的培育与成长非常紧迫!本土国有公办名校品牌,优势被浪费——有资金积累能力,完全可以做强做大,但受制于体制,无法发展;本土民办教育品牌,成长很艰难——制度保障不力,发展动力不足,生存环境堪忧,体制优势不能充分发挥.

   政府做什么?一保底线,二抓环境.保底线就是办好公办学校,保投入,保公平,保均衡;抓环境,就是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供平等的保障措施,扶持和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真放开,多扶持,少干预,促繁荣.

   在服务相对密集的领域,"市场"选择机制,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这一点毋庸置疑.而教育恰恰是"服务密集"的行业,应该适度发挥"选择"机制的效应.教育的公益原则与此并不矛盾.公益的部分,公益到位,公平到位,均衡到位;发展的部分,则要敞开发展,充分发展,跨越发展,跨域发展.

   我们可以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在省内,市内或县内禁止择校,但我们无法阻止很多家长花十倍甚至数十倍的钱把孩子送到国外去择校.择校不可能简单化地禁止,需求客观存在,我们要引导需求,满足需求,而不是无视需求,遏制需求.均衡办学,减少择校,放开发展,满足择校,才是正路.

   凡必须要做的事,民间能做也有积极性做的,政府制定规范交给民间去做;凡必须要做的事,民间能做却没有积极性做的,政府要制定政策鼓励民间去做;凡必须要做的事,民间做不了的,政府才自己去做.

   让一切有利于发展教育的思想充分活跃起来,把一切有利于发展教育的资源充分释放出来,使一切有利于发展教育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大力解放和发展教育生产力,以造福社会,满足人民.这样的局面到来之时,才是教育繁荣之时,才是经济腾飞之时,才是社会和谐之时,才是民族复兴之时.

   公办名校,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实现自主办学,其公益性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的方式实现,效率更高,公平性更好.过去"票子","面子","条子","卷子"搅合在一起的复杂交换,会变得简明而清晰,权力寻租的空间亦将被大幅度压缩.

   将一部分公办名校放开,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注入活力,实现自主办学,完成学校生命的觉醒,将省下大笔财政经费.这部分经论文范文于薄弱学校改造提升,让普通老百姓的孩子得益,实际上是一种"劫富济贫",既促进教育公平与均衡,也满足高品质教育服务的社会需求.

   公办名校,实际上是政府通过长期高强度财政投入和政策倾斜精心培育的产物,由于资源紧缺,成了纳税人为少数人提供的教育天堂.这本身已经有悖教育公平,再加上固有的体制障碍,名校也普遍染上了"名疾"——可称之为"类国企病".

   从"行政办学"到"资本办学",再到"教育家办学",需要我们变革体制.公有制有多种实现形式,经济领域已经有很好的实践,发展思路完全可以借鉴.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是实现教育家办学的根本出路.

   只在学校内部讨论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是缘木求鱼.按WTO规则,中国必须开放教育服务贸易.不仅大批孩子购买国外教育服务,出国就读,国外投资者必将大举进入国内,那时本土教育品牌更将不堪一击.不能再走过去有些行业"内斗内行""外斗外行"的老路,"迎外来和尚,杀自家方丈".

   办学自主权之殇:公办学校行政授权,办学自主权的获得源于体制,不改革现有体制,学校只能作为行政的下级单位存在,无法从根本上获得充分的办学自主权;民办学校法律授权,办学自主权的获得源于资本,学校办学自主权虽有所扩大,但存在资本对教育的制约和民办教育整体发展环境不佳的羁绊.

   (摘自《中国教师报》9月21日)

   2017年下半年北京1880名自考生申请本科学位

   北京考试报讯(实习记者 徐 晗) 今年下半年北京自考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网上申报工作已经结束.记者从北京教育考试院自考办了解到,本次有1880名考生*了学位申请手续.

   本次申请学位的人数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80人.申请人数最多的主考院校是中国人民大学(微博),共646人,其中仅商务管理专业申请人数就有339人.北京大学(微博)学位申请人数位居第二,共448人,其中申请法律专业的有225人.心理学,新闻学,采购与供应管理,物流管理等专业申请人数也超过百人.

   按照相关规定,完成学位申请的考生要在规定日期参加学位照片采集.没有在规定时间照相的考生要在9月30日前自行与美天易拍公司联系补照.若考生因故无法参加拍照,可委托他人前往,向该公司提供电子文件进行处理,要求为蓝底,免冠的标准近照,像素不小于1000×1500,JPG格式,提供纸质照片无效.

   考生的申请资料将由主考院校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方可授予学位.本次申请学位的考生(除北大主考专业)预计最早可于明年上半年领取学位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事宜可见学位申报凭单.

   (摘自《北京考试报》9月28日 作者/徐 晗)

   大学教材"不思进取" 论文范文塔内难获"真经"

   技术快速更新的IT行业,大学里的教材却还是停留在上世纪的水平.不少企业最头疼的事情就是对员工的培训,因为这些新员工在大学学到的知识远不能适应岗位要求.很多教材甚至都可以在书名后面再加上历史二字,这又如何能教出走在时代前沿的大学生呢?

   "学了一肚子概论和几种最基础的编程语言,可目前时兴的编程工具却都不会".几次求职碰壁后,今年毕业于某高校计算机系的肖江不得不花了1万多元,走进了重庆一家IT培训班,专门针对一种技能认证从头学起.

   "我们的教材和现实完全没有联系.大学里辛辛苦苦读几年,求职时却发现没啥用!"9月27日,记者在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采访时,计算机专业大二学生王黎发出如此感慨.其实,在重庆高校记者发现,学生"学不能用"或者"学不够用"的尴尬处境颇为普遍.

   "怎么和学校里学的不一样?"

   9月27日,重庆铁马集团人力资源部一位负责人说,他在长期招聘人才的过程中发现,许多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尽管理论功底比较扎实,但所掌握的许多专业知识都已经是IT企业早就不再使用的过时的陈旧东西.因此,出于节省培训成本支出等方面因素的综合考虑,企业都不愿意招聘那些刚刚毕业的计算机专业大学生.

   采访中发现,重庆某高校学生使用的新闻学教材,如采访方面的内容,仍然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甚至苏联时期的内容.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专业的大四毕业生小王来到重庆某都市类报纸实习,尽管上班一个月了,她仍然犯愁,她写的稿件编辑根本不予采纳.原来她在学校里学的许多东西已经落伍了,如今的读者需要的是更新鲜,更实用,也更灵活的新闻.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教材滞后几乎囊括了所有学校.四川美术学院大四学生沈敏更是冲动地痛斥校方"误人子弟".

   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三年级2班刘闵同学说,他们学习的《当代文学》课,只选取了1917年到1997年的作品.也同样遇到了高校教材滞后的情况.之后的作品,想学习想研究也难以下手.

   连日来,记者在重庆多所高校采访时了解到,该市目前还有许多高校尤其是高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依然在使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教材.例如,现在许多高校计算机专业依然在教授的FoxPro课程,是早已经被绝大多数IT企业淘汰的一种落后的编程技术.一位IT行业人士认为,目前高校正在使用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整体上已经落后于当前流行的IT技术潮流5到10年.

   重庆某高校前不久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现在使用的大学教材大多存在知识老化,内容重复等多种问题,其比例竟高达74%.调查涉及该校24个专业52个班,在调查的110本教材中,其中内容老化的占25%;内容重复的占11%;内容不适用(指太深或太浅)的占28%,有书而未开课的占9%.特别是一些实用性强,内容变化大的学科,如计算机,医学,法学等学科,教材内容与社会实际脱节情况更严重.

   书本与现实的脱节让师生无奈

   大学教材陈旧竟也成为学生逃课的原因之一,这倒让人有些始料未及.重庆师范大学大三中文系的李青青说:"书本上的东西又旧又落后,谁愿意在课堂上浪费时间?与其说学习那些过时知识,还不如上网一个小时获得的知识来得实用,教材对我没有吸引力,我干嘛还要苦苦煎熬啊?所以我经常逃课.害得我平时出勤的分数低得可怜,期末考试总的成绩更是不堪回首."

   而重庆师范大学的杨教授则针对大学教材陈旧,老化的问题,谈了个人观点:"出版一本书的过程是相当复杂的,要经过编写,审核,校对,出版,发行等多个环节,就算出版周期非常短,有时也难以跟上知识更新的速度,毕竟现代生活节奏太快了.再说,频繁更换教材,也不利于老师熟悉教案,积极备课."

   其实书与现实的脱节,在某种程度上也给教师带来了烦恼.他说,"科学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在更新,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识对于我们老师来说,也有些困难.毕竟教师的时间有限,有些我们都不能及时掌握的东西,如果依赖教材照本宣科,无异于误人子弟.所以学生总是不满足教材给予的知识,他们采取了利用课余时间自学或者通过网络媒体,图书馆等获取知识的方法."

   四川外语学院国际商学院的一位英语老师则认为,大学学习就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因此,教材陈旧与学生找不到工作,学不到知识构不成因果关系.

   据介绍,我国大学教材知识陈旧,内容与社会脱节,版式语言风格与现代大学生的阅读心理有差距等弊病,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最不和谐音符,屡遭社会各界批评.

   针对高等教育教材版本陈旧的问题,重庆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认为,大学教材的版本,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陈旧问题,但这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比如地域,时间,历史进程等,这是现实所不能改变的.因此,对大学教师的要求自然就会越来越高: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更应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传输时代讯息.这就要求在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上下足功夫.

   高校普遍缺乏教材更新机制

   9月27日,重庆大学一位资深的不愿透露姓名的退休教授说,我国大学部分教材远落后于科学技术发展进程."在我熟悉的领域,竟然还在用上个世纪60年代的.我当年就是用的这种教材,几十年以来这些内容都没有什么变化."

   他说,大凡上过大学的人都感慨万分,尤其是一些应用性的,公共科教材(譬如计算机操作,法学等等),基本上都可以在书名后面再加上"历史"二字."不思进取"的大学教材又如何能教出走在时代前沿的大学生呢?部分大学教材知识陈旧,内容与社会脱节,版式风格与大学生阅读心理相去甚远等更值得忧虑的是:某些"老龄化"的大学教材往往慢一拍之后就"真理变谬误".

   那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大学教材?他说,与其说我们痛恨的是大学教材之旧,还不如说是我们对大学教材之新的呼吁一直没有得到事实的回应.在这个问题上,有人认为基础理论学科是不需要变革的,甚至以圣经的陈旧,可兰经的陈旧来类比.

   他认为,过时的"大学教材"之所以难思进取,其根本不在于教材之懒,而在于我国高校是大学任课教师与行政管理者共享教材"决定使用权"的制度设计使然.要拯救我们"超龄"的大学教材,当下尤为关键的是要建立健全独立的第三方高校教材评估体系:对大学教材编写内容,知识体系和结构,出版成本和教材形态,最新教学技术应用程度等方面进行出版前,使用中和学习后的定期评估,以刚性制度让大学教材的质量和权利关联方的切身利益对等起来.

   曾在高校从事多年教学工作的重庆体育局研究员李文建博士指出,高校超龄教材的实质在于未能把先进知识与实用技术有机融合.原因是高校无教材更新机制,缺少社会相关行业一线工作者,学者参与;基本无教材修改专项经费资助;编写教材相对于着作对教师职称晋升作用不大;出版社为规避经济风险,再好的教材出版,编者需自筹出版费,另一方面,只要出钱,出版社就出版,导致质量难以保证.

   (摘自《工人日报》9月29日)

   明年全国将新增近30万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举行"2017届毕业生就业形势与政策分析"专题讲座.该校学工处副处长黄坤华分析,2017年全国毕业生将达660万,比2017年新增近30万人,就业压力仍然较大,今年校园招聘活动高峰已提前到来.

   黄坤华以华科为例介绍,截至9月21日,有255家单位在该校大学生就业信息网发布需求信息,各类型企业预定272场专场招聘会,10月份大学生活动中心宣讲会场地已全部定出.这些数据表明,2017届毕业生校园招聘活动高峰已到来."每年10月,11月和次年3月,4月都是校园招聘与签约高峰期,今年的校园招聘高峰来得较早,大型央企和地方政府组团招聘进程加快,论文范文部委供需见面会提前召开,国有企业需求仍是主流."黄坤华说,由于每年可提供的新增就业岗位有限,对就业拉动效果不会特别显着;同时,国内外贸易依存度较高的企业生产和出口减速,吸纳毕业生能力有所减弱;再加上历年累积的待就业毕业生以及结构性,知识性,观念性就业难问题依然存在,2017届毕业生就业压力仍然较大.但随着国家促进大学生就业各项政策的推进,2017届毕业生也将享受到不少有利因素.

   黄坤华建议,毕业生应尽早确定考研和求职规划,转变就业观念,不要一味追求地域和一时的待遇.

   (摘自《楚天都市报》9月29日)

   中国高校毕业生毁约率走高 多数人感觉压力重重

   9月份,应届高校毕业生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明年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已在四处奔走找工作了.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正在各个城市集中进行.

   一年又一年,一届又一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一直是社会高度关心的话题.今年全国共有高校毕业生660万人,据预测,"十二五"期间每年都有近700万高校毕业生就业,成为青年就业的主要来源.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监测显示,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负面影响逐渐减弱的情况下,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好于往年.

   但多数高校毕业生还是感到压力重重."找工作太难","起薪太低","大学毕业生还不如农民工抢手"等找工作,找一份满意的工作,仍然是摆在大学生面前的严峻现实.

   高校毕业生毁约率走高——

   大学生找工作不难,找一份自己满意,又能胜任的工作不容易

   当同学们都已经开始人生第一份正式工作的时候,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2007级学生寇羲却每天泡在图书馆,准备明年初考研.

   去年底,寇羲也和其他同学一样,一边努力找工作,一边准备考研.结果,既没找到满意的工作,考研准备也不充分,两头都没有着落,只得再复习一年.

   寇羲学的专业是工业工程,毕业后一般都会到制造业企业工作,但她一直想从事与IT,金融有关的职业.所以,找工作期间尽管收到了包括比亚迪在内的几家企业的录用通知,但因为"不想去工厂","专业不对口,做得很吃力","薪水待遇太低"等原因,寇羲放弃了这几个录用通知.

   "我自己总结,觉得大学期间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没有什么思考,找工作的时候才忽然发现自己的专业出来做的工作不是自己喜欢的,不是自己愿意做的,因此有些工作找到了也没有签约."寇羲告诉记者,"耽误了一年,很可惜."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供求状况基本恢复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前的情况下,对多数毕业生而言,找一份工作不难,但要找一份自己满意,又有能力胜任的工作却并不容易.

   毕业生就业毁约率增高,颇能反映当前毕业生就业的心态.据权威机构对全国692所高校近2万名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调研显示,16%的毕业生曾经有毁约的经历.在毁约的原因中,拿到了更好录用通知的以41%的比例排在首位.其他原因则包括试用期间发现不适合职业发展,用人单位的承诺未兑现和发现就业以外更好的机会,分别占29.1%,17.7%和12.2%.

   中国就业促进会会长张小建表示,当前大学生就业意愿与市场现实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大学生现在都想当公务员,想进事业单位,想进国企.但从近10年的统计数据看,虽然这三项的就业数量不断增加,但只占大学生就业总数的20%.其中12%是进机关事业单位,8%是国有企业人员更换和新增.大学生希望的理想岗位和相关领域能够提供的实际岗位不能吻合,这是摆在每个大学生面前非常现实的问题.

   另一方面,毕业生在找工作时,会面临有知识,缺能力的状况.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副巡视员尹建堃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升级和产业机构升级,对实用型,服务型,技能型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大,而大学生在知识结构,技能水平,职业素质方面和整个市场需求差距比较大.中国人民大学相关调查显示,目前用人单位最看重,而学生最缺少的是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究其根本原因,则与大学教育和市场需求脱节,专业设置雷同,课程重理论轻实际等原因有关.

   毕业生数量多,竞争激烈,找工作本来就不容易."眼高手低"的尴尬现实,让毕业生找工作难上加难."目前大学生就业困难,很大程度上受大学生就业自身能力的制约."北京科技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苏栋表示,"很多学生专业知识能力达不到用人企业的标准,或期望企业能够提供高出自身专业能力要求的薪资待遇水平,这就使很多企业不愿意招聘应届毕业生."

   多数人不愿去基层就业——

   政策频出鼓励大学生去基层,去创业,大学生也应转变观念适应现实

   和毕业生都想进事业单位和国企恰恰相反,基层和中小企业对大学生的需求巨大,但没多少人愿意去.

   人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现在社区,乡村需要大量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社区服务,便民服务人员.据测算,每年社区岗位都有上百万,而且不断增长,所以基层需要大量人才.民营企业也需要大量有知识,有技能,而且能扎扎实实在企业干的员工.但无论基层还是民企,许多大学生不愿意去,家长也不愿意让孩子去.

   "没想过去基层,还是想留在长三角的大城市发展,家里人也希望自己能离家近一点."正在准备找工作的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7级学生武琳琳说.她觉得自己刚毕业,很年轻,学习能力还很强,希望有个"更高的平台",既能施展才华,也能学到新东西.

   记者采访的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中,多数表示不愿意去基层.即便进不了事业单位或国企,也会首先选择回老家城市,借助老家的各种"关系",找一份稳定的工作.

   其实,基层有基层的好处.

   刚刚从中国农科院观赏园艺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孔佩佩,选择了到北京大兴区采育镇担任村官.对她而言,能积累基层经验和解决北京户口是村官的两大吸引力,有了经验和户口,将来还是可以进事业单位.很多同学不愿意去基层,盲目地找一份工作留在北京,反而很辛苦.

   孔佩佩现在负责蔬菜基地工作,新开展了类似于现实版"开心农场"的"咱家菜园",以放心菜,绿色菜为特色,很受欢迎."来这里,最重要的是考虑自己的专业,现在的工作和我的专业就很对口,农业就应该从基层做起."孔佩佩说.

   孔佩佩没有打算回河南老家,"对我这类在老家没有任何关系的学生,最好是在能提供公平竞争环境的城市生活,我的专业在北京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孔佩佩说,当村官并不寂寞,交通,生活也很方便,待遇也不错.

   "要用政策措施鼓励大学生去基层."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首先要大量开发新的基层岗位,人社部在2017年专门颁布了9个领域,50个基层就业岗位.其中村官计划,三支一扶等项目起到了带头作用.服务期满两年后,很多人留在了当地.还有一些人考公务员,政府就专门拿出部分招考比例,考研究生的给加分,还有人到事业单位或其他企业.很多国企愿意吸收在基层工作了两年的人员.有了这些鼓励措施,更多人会在基层找到就业岗位.

   与此同时,国家也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在成都市红星路35号青年创业园,聚集着许多年轻的创业者.这里多是办公面积几十平方米的小公司,却成就了很多创业梦想.

   研发数字互动产品的泛思互动总经理熊晓亮就是其中之一,2017年,他和另外2名刚毕业的学生创办了泛思互动,如今已发展到20多人,今年上半年销售额已经达到300多万元.熊晓亮告诉记者,创业初期,青年创业园为他们提供了免费的办公场地,还帮忙推荐项目,给了他们很大的信心和帮助.如今,公司新招募的员工多数是应届大学毕业生,自己也能为社会做一点贡献.

   据了解,我国现在的创业比例为2%,有关部门将积极争取在5年内达到国际平均水平10%.为此,在既有的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创业培训补贴,场地,孵化基地等政策措施的基础上,要把创业工作前伸后延.前伸到学生大一,大二期间,后延到学生毕业两年后还能享受这些政策.

   "如果毕业生和家长们能适当转变就业观念,眼界更开阔,目光更长远,就会发现另一片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张小建表示.

   就业指导被戏称为"太空课"——

   就业服务还应更实用,更有针对性,新的年度找工作宜"早,勤,勇"

   "对于大学生就业期望值高,职业能力不足,职业素养欠缺的状况,不能一味指责,要真正去了解大学生的需求,结合国情制定一些有针对性措施,提供更好的就业服务,消除制度性障碍,这才是治本之道."北京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李军凯表示.

   在成都市人才市场,记者遇见了6月刚刚从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沈赖敏.她正在使用"成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管理系统"输入自己的信息.尽管现在已经在一家民营快递企业找到了一份管理工作,但因为专业不对口,沈赖敏还是希望到人才市场来看看机会,希望找一份更适合自己的工作.

   沈赖敏从同学那听说了成都市这套自助式的"就业服务管理系统",只要输入自己的信息,就能自动生成就业档案.通过这套系统,就业部门不仅能掌握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分析岗位结构和就业愿望,还能有针对性的结合论文范文,向毕业生推荐岗位.目前成都市4万多高校毕业生,已有3万多人的信息纳入系统.

   近年来,成都市每年约有4万人考入市内外各大学,加上国际金融危机,"5·12"大地震的影响,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成都市结合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活动,不断加大毕业生就业服务力度.同时,搭建市场平台,充分发挥政府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促进就业中的主渠道作用.仅今年1—8月,已经举办各类以高校毕业生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招聘会335场次,提供岗位47.6万个.

   专家指出,除了政府提供的就业服务以外,还应该进一步发挥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作用.

   提升就业能力要从大一新生入学开始,既要进行专业教育,同时也要进行就业指导,创业教育和培训,让大学生提前做好就业准备,培养创业理念.

   据记者了解,现在很多高校开设了就业指导必修课或选修课,但实际上多数课程理论色彩浓,内容枯燥,实际用处不大,被很多大学生戏称为"太空课".应该加强这些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比如请一些知名校友,知名企业老总做讲座,让学生从他们的就业,创业经历中获得启发.

   南京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主任兰亚明对毕业生找工作提出了几条建议.一要早.现在开始密切关注就业形势,求职信息,校园招聘等各类招聘会,人才洽谈会等.要有目标,有计划,尽早行动起来,不要被动等待.二要勤.勤于学习,提高自己的求职技能,志向相同的同学可以组建求职团队,互相学习,训练,模拟,分享求职信息与经历,体会.三要勇.对"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体形势依然严峻"客观事实要有足够的重视,但同时必须要充分地自信和冷静.求职过程中,绝大部分用人单位不是在找传说中的最优秀的人,而是在找他们认为最适合的人.即使受到部分用人单位的"拒绝",也是十分正常和普遍的,应坦然面对,总结经验,继续努力.

   (摘自《人民日报》9月29日)

   夏季达沃斯论坛:论文范文大学生就业难最应解决理论和实际脱节

   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针对全球普遍面临的大学生就业难题,多国企业家指出,当前最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理论和实际脱节问题,高校和行业部门应加强改革,企业应更多参与教育培训.

   9月15日下午举行的"解决教育与就业关系问题的方程式"分论坛上,日本欧力士株式会社董事长兼论文范文执行官宫内吉彦说,日本平均每两个适龄学生就有一个可接受高等教育,每年超过40万名大学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就业已成为日本大学毕业生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之一.

   柬埔寨论文范文投资执行董事塞巴斯蒂安·马罗特说,市场上每年年轻人都以2%~3%的比例递增,即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断进入市场寻求就业,但很多年轻人刚毕业就面临失业.而如果失业率过高,就会出现社会不稳定的情况.

   针对供需不对称问题,一些企业已经参与教育改革并取得良好效果."我们集团目前和银行开展合作,选择本科生开展培训,参与实际工作,1年后,学生都能够顺利就业,每年仅这个项目就有2000余名毕业生参与."印度马尼帕尔教育集团论文范文执行官阿南德·苏德山说.

   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则认为,企业应该参与教育改革并能够实现"双赢"."当我创立公司时,我们就在东北大学挑选在校大学生,给他上专门的课程,这些人现在都成为东软的骨干.现在,我们把办大学和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教育已成为企业在人力资源发展上的一个必要工具".

   (摘自《论文范文网》9月15日 作者/王莹 张欣)

   2017毕业生求职大战即将开打 高校"择婿嫁女"更主动

   2017届高校毕业生即将进入毕业求职季.9月19日,江苏省内外79所高校在南京人才大厦摆摊设点,向489家用人单位集中推介2017届毕业生.

   记者在现场看到,与普通招聘会不同,此次洽谈会的主体发生了变化,一方是高校,一方是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对哪家高校感兴趣,就坐下来谈.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等39所省外重点高校,南京大学,河海大学等40所省内重点高校分别携带几百份毕业生情况介绍,向参会的用人单位发放,并详细告知企业如何在学校网站上招聘,如何举办校园说明会.熊猫集团,中电集团第十四和二十八研究所,扬子石化,中国中材国际等重点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到场与高校洽谈合作事宜.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办公室主任张涛和该校化工学院,机械学院,信息学院毕业班辅导员与用人单位面对面.该校2017届毕业生有8000人,其中本科生6500人,研究生1500人.从往年情况看,化工,建筑类毕业生工作"不愁",而文科专业毕业生尤其是女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中国海洋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王长江坦言,与海洋,水产等传统强势学科的毕业生"挑工作"相比,本校文科学生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因此,高校不能坐着等用人单位上门要人,也要主动出击,不仅让毕业生找得到工作,还让他们找到好工作.

   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刘嫣虹说,中石油,中海油,中铁等央企,国企招人力度很大,这对有着同样专业毕业生需求的企业和科研院所造成不小的压力.现在招人就跟抢人一样,了解应届毕业生专业,数量等方面情况越早越好.虽然现在国内不少高校都开办了测绘专业,但单位还是更青睐老牌院校的.去年武汉大学有9个班的测绘专业毕业生,可等到年底去学校招人时,已经所剩无几.

   (摘自《论文范文日报》9月20日 作者/吕妍)

   湖北大学生就业形势喜忧参半 中小企业遭遇人才寒流

   针对二季度湖北省人才供求信息统计报告,记者采访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湖北省就业促进会会长周腊元.他表示,报告内容与省就业促进会的论文范文基本吻合,今年湖北省大学生就业形势喜忧参半.

   周腊元说,今年大学生就业形势让人高兴.

   湖北省籍大学生省内就业比例有所增加,截至8月底的统计数据,人数比去年同期增加3%.企业为缓解用工难,竞争优质劳动力,大学生就业的工资水平有所增长,增幅约10%;与上季度相比,报告统计的24个职业中,17个职业对研究生求职者的薪酬报价上升,上升幅度在100元~330元之间,涨幅平稳.

   大学生就业质量有所提高,就业的稳定性,收益性,保障性和体面性有较大改观,大量毕业生被国有企业,大型民营企业以及事业单位接纳.高职高专学生就业难有所缓解,就业率比去年同期提高5个百分点,报告也显示,技术工人用人缺口依然较大.

   然而也有一些令人担忧的新情况.

   周腊元称,以前,中小企业是大学生就业的主阵地,今年中小企业遭遇寒流,吸纳的毕业生数量大幅减少.根据省就业促进会的统计,9月1日以后,全省约有10万毕业生还在找工作.而且,农村籍大学生虽然就业速度快,但就业质量差,流动性强,值得关注.全省大学生就业准备时间略有提前,不少学生在大学第3年就准备找工作,影响在校学习和身心健康.

   针对以上问题,周腊元建议,政府应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企业要善待大学生,注重"培",更注重"养",促进大学生稳定就业.

   (摘自《湖北日报》9月19日 作者/陈会君)

   山西太原:就业见习可破大学生就业"坚冰"

   9月16日一大早,家住太原市享堂西街的伊琳(化名)骑着自行车来到了省人才市场,这个刚刚毕业的文科硕士生是来参加山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供需对接会的,她想找一份自己中意或与专业对口的见习工作,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

   9月16日,17日两天,省人才市场举办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供需对接会,此举不仅受到了大学生的欢迎,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积极响应.45家单位提供4169个见习岗位,涉及各行各业,力争为不同专业领域的大学生创造就业机会.

   不过,就业见习不等于就业,见习也不等于留用.对于伊琳等众多求职大学生来说,就业见习只是迈出的第一步.当用人单位不断强调大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实际工作能力时,见习和就业就挂上了钩.抓住用人单位的见习机会,不论最终是走是留,都给自己的就业开了一个好头.

   A 单位现场"试工"

   伊琳是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的硕士生,学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伊琳在招聘现场看中了一家事业单位的信息中心编辑岗位.

   "你可否把今天的现场招聘情况写个消息?"在看了伊琳递过来的个人简历后,该信息中心招聘负责人现场对她进行考核.

   "可以."伊琳很干脆地回答.

   "我们希望聘用人员经过简单培训后,能够马上上手.这个岗位主要是对单位内部各处室的信息进行收集,汇总,然后发布在网上.以前,我们曾招过几个文科专业的大学生,本以为这样的工作对他们不成问题,可没想到有些大学生连一篇很简单的小稿子都写不好,有的打电玩是一把好手,却不会打字,实际动手能力实在太差.所以,除了要求学历,还必须在实践中看这个人能否胜任工作.现场考核无疑是一个考察的捷径,基本可以判断其是否是需要的人才."该信息中心负责人如是说.

   约半小时后,伊琳向该信息中心招聘负责人交了稿子,负责人对伊琳的表现比较满意.伊琳告诉记者,她在上大学期间,曾在校内做过函授带课,在广告公司做过文案设计."见习岗位虽然比不上有了正式工作,但可获得见习补贴,工作技能和工作经验,很值得去努力.如果这家单位能给我这个机会,我一定好好珍惜."

   她坦称,自己比较中意一些相对稳定的事业单位.中小企业不是不愿意去,主要是有些中小企业基础不稳固,自身发展空间有限,承受的经营风险也较大,不想经常换来换去的.找一份相对稳定的见习工作,为以后的职业发展作规划,即使苦点,累点也没有关系.

   据悉,此次招聘会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求职大学生和用人单位均很理性.一些用人单位讲究"实用",不再一味强调学历,提出的条件是"能胜任本岗位工作";不少大学生针对岗位情况与自身情况有选择地投放简历,向用人单位提出的问题也都是结合个人自身情况更个体化,目的性也更强,除了关心工资福利,还注重企业的发展运势和自己的未来前景.

   B 企业出资"补贴"

   "我们是在网上看到信息来太原招聘大学生的."河北一型材企业的招聘负责人张建波表示,他们下一步计划在山西开拓市场,现已在太原建立了办事处.他们主要招聘营销人员,而且需求量很大.他们开出的招聘条件比较论文范文:营销人员月薪1500元,新手3个月内无销售任务和业绩考核.统一配备手机和电话卡,每月提供250元的话费,长途出差车费实报实销,出差补助80元/天,此外还有销售提成.这一"工作补贴"待遇受到了大学生求职者的认可,当场就有23个年轻人向这家企业投递了简历.目前,该企业正在对他们进行面试,从中选出有潜质的大学生,并加以培养,锻炼,使其成为企业需要的营销人才.

   张建波介绍,营销行业人才的特点是门槛低,成长慢,流动大,干得时间越长越吃香."刚毕业的大学生有些很有才气,但因还未正式走上社会,很多想法不太切合实际,实践经验欠缺.企业要想长远发展,人员素质很重要,我们非常希望大学生能够加入进来.现在大学生多数对营销岗位看不上,以为营销就是卖东西.其实,这里面的学问大着呢,要有经验,有人脉,还要有知识,想干好并不容易."

   他认为,大学生求职首先要摆正心态,营销是一个可以挑战自己,锻炼自己的岗位."我们还有无责任底薪作为基本保障.你也可以选择不要底薪,这样提成会更高.很多老员工,客户稳定了,就不要底薪了,直接赚提成."他建议,求职大学生如果在当地没有亲属或者熟人,还是先找一份工作解决生存问题较好."销售做好了也会有很多发展机会.即使对岗位不感兴趣,你的人际关系处理技巧和工作方法一样得到了锻炼."

   山西商务国旅总裁助理牛刚也告诉记者,他本人也是从最基础的导游干起,然后一步步走向管理岗位的,他现在赚的是年薪."不论找到什么工作,一般都是先从基层开始,职业规划方向也是在就业几年后才能明确下来,甚至会改变无数次,现在的选择未必会错."

   C 看不懂的"新岗位"

   马仕华在大学里学的是数学与应用数学.她和男朋友在现场转了几圈,发现自己遇到了新问题,即一些用人单位的招聘"岗位"看不懂."社区外联,健康代表,储备干部,客户追踪等这些名称乍听起来很好听,就是不知道这些岗位具体是做什么的."这位数学高材生面对这些奇怪的"岗位"一脸茫然,拿着简历不知该往哪投.

   现场一些招聘负责人表示,现在有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并不怕吃苦,但比较爱面子,希望找到一份既体面又有发展前途的工作,于是不少企业就抓住了大学生的这个心理,将招聘岗位的名称改得好听点儿,说白了就是为了吸引大学生.

   对此,马仕华流露出反感之情,"同学告诉我其实企业招的就是最基层的工作人员,他们干了几天就不干了,有一种被愚弄的感觉.我觉得不如叫普通员工更好.企业要想挽留人才,应该从实际出发,如改善工作环境,提高薪酬,关注员工的满意度和归属感,真心待人,知人善用,而不是拿这种玄乎的东西蒙人.况且名头越玄乎,往往不实在,也靠不住."

   山西商务国旅总裁助理牛刚表示,企业要想真正招到人才,留住人才,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小事"做起,降低离职率.如该旅行社把专职导游作为旅行社发展的基础,主动用法律保护导游的合法权益.一是与导游签订劳动用工合同,为导游*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旅游意外保险等,并且不收取导游任何论文范文;二是导游基本收益有保障.每年对员工的工作进行一次考核评定,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和表现,评定不同的岗位星级,并与工资挂钩,然后再加上带团补助和工龄工资,手机补助等;三是实行员工带薪休假制度.该旅行社的这些做法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一种氛围,让员工有一种归属感,使他们感到"值得留下来",并且心甘情愿地付出他们的聪明才智.

   D 希望"修成正果"

   刘鑫涛(化名)是历史本科生,他在太原市某中学教初中历史.到现在,他已在该中学当了一年的"编外"老师.他想通过参加教师资论文范文,成为一名真正的老师,但从去年至今教师资论文范文一直未举行,他仍在等待."对我来说,最理想的是在自己早就心有所属的单位见习后顺利转正."刘鑫涛说.

   所有的求职大学生希望,在就业见习结束后能够 "修成正果".但面临的现实是:大学生难找工作,用人单位注重的已不仅仅是学历和证书,更重要的是资历和经验,而这也正是大学生普遍所缺少的.如有些参加就业见习的大学毕业生热衷于挑"管理岗位",而用人单位渴求的则是"业务岗位"人才.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行业,用人单位往往愿意招一些"专才".有些大学生虽然在校期间也尝试过实习,见习或一些不同性质的*,但很少有与专业挂钩的;还有一些大学生的见习经历较杂,称"在营销,文秘,计算机等方面有经验",以为自己是个"全才",但拿出的见习经验却没有一项或很少与专业沾边.这样的见习经历,用人单位并不买账.所以,专业知识,专业经验在求职中显得尤为重要.

   据了解,目前,有很多大型企业或公司会通过先招收见习生的方式来招聘人才,其目的非常明确,为企业储备合适的人才.这样,不仅大学生得到了锻炼,企业也有很充足的时间考察学生,留下来的学生因为见习期间对企业有了一定了解,缩短了进入企业后所需的磨合期.在此次对接会上,我省一家银行计划提供170个公积金见习岗位,刚在网上发出信息,就基本登记满员了.太原市某银行2017年招聘了100名见习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工作,已有一多半见习生顺利转正,成为该银行的正式员工.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见习大学生都如此幸运,还有许多像刘鑫涛一样的大学生在见习期满后仍留在见习单位,等待合适的机会.其实,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选择一个好的行业,选择一个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选择一位善于用人的老板,比直接进入大单位,大公司更可取.

   (摘自《山西商报》9月22日 作者/梁敏)

   四川高校毕业生调查:跨出校门患上"选择焦虑症"

   每到毕业前需要做抉择的时候,都是四川大学历史系学生小田最痛苦的时刻:本科毕业前,他曾经在找工作还是继续读研的问题上犹豫再三;硕士研究生毕业那年,他也同样在就业和继续读博的问题上纠结,最后选择留在校园;现在博士要毕业了,又为到底是去重庆政法系统工作,还是考省内基层公务员而再三权衡等

   有专家称,小田的经历并非个例,这是患上"选择焦虑症"的当代高校毕业生的缩影.

   快速发展,极大繁荣的现代社会,在论文范文塔内的学子们眼前展现出了一幅绚烂多彩的"成功地图",但同时也将更大的迷茫和压力带给了他们.

   9月17日至20日,记者走近部分高校毕业生,他们有的正在已选定的道路上义无反顾地前行,更多的还在焦虑中试探和观望.

   关键词:找迷茫与困惑

   一方面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大学生也找不到工作,主要因为大学生毕业对于自己的未来和人生没有明确规划.

   从毕业到现在短短一年时间,成都体育学院外语系的王莉已经先后换过多份工作.王莉说,频繁换工作是因为迷惘,"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一年尝试之后,王莉对自己理想的职业有了 "清晰一点的认识":"我的性格不适合当公务员,我觉得女孩子读研,读博意义不大,还是想到实力强一点的大公司做行政类稳定一点的工作."

   与王莉同样迷茫的,还有今年6月毕业于西南交大生物工程专业的姚利."刚毕业的大学生工资都很低,要找到自己理想的职业真的不容易.我找工作很久了,心理预期也降得很低了,只要月工资不低于1300元,其他方面不太差就行了."姚利今年2月到深圳一家生产化妆品外包装的国有控股公司实习,职位是QA,即质量保证,如果没有意外,毕业后应该会顺利留在公司.但实习了不久,他觉得职位与自己所学的专业并不"搭边",并且感觉岗位的晋升空间不大.考虑再三后,他辞掉工作回到学校.

   "现在的状况,一方面我们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大学生也找不到工作,主要是因为现在的大学生毕业后普遍处于迷茫期,对于自己的未来和人生没有明确规划."作为用人方,力方国际人力资源部招聘培训主管冯志华对记者说.

   【评析】

   省人社厅就业促进处副处长杨曦认为,有就业意愿的大学生在走出校园之后仍然没有找到合适工作的,要么是个人某方面能力有所欠缺,要么是现实与个人预期不相符合.

   自己创业当"老板"的80后"海归"柳江认为,国内的高校毕业生一方面渴求成功,却不愿意吃苦;另一方面也缺乏与社会需求能够快速衔接的技巧和技能,"大学的学习与社会实践完全对不上号,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几乎全部需要接受培训".

   关键词:考诱惑与无奈

   不少高校毕业生选择考研,考公务员,考选调生等较为熟悉和平稳的过渡形式,但最终还是要进入社会工作,面对现实这道坎.

   当理想在现实中屡屡碰壁,不少高校毕业生选择了一种较为熟悉和平稳的过渡形式:考研,考公务员,考选调生等.

   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电影导演系学生余新皓今年6月毕业后,并没有打算在本专业上发展,而是专心在家为明年的选调生考试做准备."选调生要求很高,但是只能应届生考,机会难得,所以我非常看中,现在也在上培训班,花费还是很大的."余新皓同时也表示"现在的'铁饭碗'不好找,考了研,读了博出来,最终也是要面对现实,进入社会工作".

   将选择延迟了六年之后,小田必须要迈入的,还是现实这道坎."一直读书,花家里的钱,还没工作,都欠了一屁股账了.现在,除了考公务员,留校或者工资特别高的工作之外,一般的工作都不能考虑了,否则,收不回成本.但是像我们这种专业的很难找到高薪的工作,留校也非常难,只剩下考公务员一条路了."

   除了考选调生,考公务员之外,近年来很多学生也热衷于参加 "三支一扶"等政府引导的基层服务项目.据统计,2017年至2017年,由政府引导的四项基层服务项目 "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特岗教师计划"和"西部计划"在全省共选聘了35027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评析】

   "有基层锻炼经验的高校毕业生,无论在工作经验还是工作能力方面都会有很大提升,能够有机会留在基层,进入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序列,还是比较有吸引力的."杨曦介绍.

   在国外留学多年的柳江说:"在国外,除非自己对某个专业发自内心的热爱,一般很少有人会从本科读研再读博士.大部分人在读了本科,学到了该学习的东西后,就到社会上实践,在社会这个大课堂学习,找到自己的方向,按自己的理想方式生活."

   关键词:出光鲜与黯淡

   出国留学对于个人而言是非常有益处的,但是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如果盲目效仿,会带来很大的家庭和社会问题.

   与家境一般的高校毕业生相比,一些家庭经济条件富裕的学生们还多了一种选择出国留学.

   余新皓的同学朱政姝从大三开始就学习法语,目前即将前往法国格勒诺布尔第三大学学习语言,并且申请该大学信息传媒专业硕士学位.

   "我的好多同学都在法国,觉得那边各方面还不错.我出国也主要是想深造见识一下,去了以后能在那边找到工作,就不打算回来了."朱政姝坦言,但从目前看,其实国外的就业更困难些,"想起来有些焦虑,怕找不到好工作,不能把教育投资的钱赚回来".

   朱政姝认为,到国外留学的学生,主要分为几种情况,一种是特别优秀,认为国外教育好,竞争公平,可以去国外凭实力过上自己的理想生活;一种是高中成绩并不理想,家庭经济条件论文范文,就送到国外去"镀金",回国后也能凭借家里的关系进入不错的单位或者企业;相当部分还是跟自己一样,希望通过国外留学增加未来选择的筹码.

   【评析】

   一些专家指出,出国留学对于个人增长见识,开拓眼界是非常有益处的,但是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如果盲目效仿,甚至节衣缩食筹集学费,生活费,会给整个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将来一旦预期的就业目标不能实现,教育"投资"与"产出"不能平衡,会带来很大的家庭和社会问题.

   关键词:创美丽与哀愁

   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不要轻易选择创业,除了热情和勇气,还需要资金和不断学习的能力,而且个中甘苦只有自己知道.

   在高校毕业生群体中,还有一部分既不愿意在学校温室中消磨时间,也不愿意在就业碰壁中消磨斗志,他们选择了最小众的道路创业.

   1986年出生的王琦2017年5月从电子科大电子商务专业毕业后,与另外两名同事和朋友用3万元资金开始创业,目前已经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奇盈科技,人员超过40人.在四川省201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大型招聘会上,他作为招聘方进驻会场,亲自为公司新筹建的培训学校"招兵买马"."当初创业是想证明自己,但是没有亲身经历过,是不会知道这当中有多么艰辛的."王琦说,"最难的时候,我们拖欠了员工一个月的工资,跟员工解释的时候,愧疚得我想找条地缝钻进去."

   在金牛区青年大学生创业园的各项政策扶持下,王琦的公司顺利渡过了难关,发展势头越来越好.但是并非所有的创业者都如此幸运."从2017年到现在,参加过我们SYB创业培训,毕业五年内的大中专毕业生有140多人,但最后真正创办了企业,并且成功存活的,只是少数."金牛区人社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

   【评析】

   王琦提醒想创业的大学生: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不要轻易选择创业,"比如家里经济条件不允许,有老人需要赡养等";相对于热情和勇气,资金还第一位的,尤其是成本的核算和控制非常重要,很多的小企业失败原因就在这里."另外,还要不断地学习,不能懈怠."王琦说.

   (摘自《四川日报》9月27日 作者/熊润频 谢慧)

   新中国第一所民办国际学校19岁了

   1992年,新中国第一所民办全日制国际课程寄宿学校光亚学校在成都都江堰市落成了.9月18日,来自世界各地的光亚学子齐聚母校,为母校庆贺19岁生日.在校生献上了魔术,舞蹈,歌舞等节目,来自世界各地的光亚学子还为母校送来了生日礼物.

   作为新中国第一所民办国际学校,19年来,光亚学校培养了成千上万名学生,他们分布在美国,加拿大,英国等世界各个国家.9月18日晚,第一批已经年近30岁的毕业生回到了母校.杨廷劼是光亚学校第一届美国班的毕业生,现在他已经在一家银行做投资工作,校庆典礼上,他非常有眼光地和校长卿光亚讨论如何把学校的品牌发扬光大."在加拿大温哥华,有5700多名成都人,光亚的学生就占了3000个!"卿光亚校长骄傲地说.

   1992年,卿光亚为了给儿子寻找合适的教育方式,在成都都江堰市购地138亩,建设2万平米,创办了光亚学校,为广大学子提供从幼儿园到高中预科的全部课程.这是新中国首家私立学校,学校的创立引起了世界各大媒体的广泛报道,其中《华盛顿邮报》,《新闻周刊》,《朝日新闻》等上千家知名报社都在头版头条刊登了这则消息,光亚学校的创办为中国民办教育法的提起和通过提供了成功案例.

   "光亚学校提倡的国际教育理念有四个方面:国际师资,国际教材,国际课程,国际考试标准."从办学至今,光亚学校为学生提供了最全面的国际课程,1995年,成为IB国际文凭组织联盟学校;2007年,被英国剑桥国际考试委员会授权为剑桥国际中心,提供A-LEVEL课程;2017年,正式开设美国大学先修课程AP课程."光亚拥有最高的国际师生比,全校教师中,有一半是具有教师资格的外籍教师."卿光亚介绍.现在,光亚学校已经发展为都江堰,麓山国际,海南等多个校区.

   (摘自《华西都市报》9月28日 作者/张峥)

   浙江义乌七项措施扶持民办教育发展

   浙江省义乌市日前出台了《义乌市财政扶持民办教育发展试行办法》,通过升等奖励,低收费补助,师资补助等七项措施,积极扶持民办教育发展,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是将扶持资金列入财政预算.扶持资金用于支持和引导民办学校(包括民办幼儿园,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民办高中,民办特殊教育学校)改善办学条件,规范管理,提高办学质量.

   二是升等奖励.民办幼儿园在原有基础上升等或新办直接评级的,给予一次性奖励;创建成为省一级,省二级和省论文范文的,每班分别奖励2万元,1.5万元和1万元(每班按不低于20人计).

   三是低收费补助.民办幼儿园的保教费(不含伙食费)在150元/月及以下的(每学期收费按5个月计),按上学年末实际在园幼儿数每生每年200元标准补助.

   四是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接收该市户籍学生或符合省政府规定条件的外来人员子女入学的,按同级公办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补助.民办特殊教育学校接收该市户籍残疾学生的,义务教育阶段和其他阶段分别按普通同级学校生均公用经费的10倍和5倍标准进行补助.

   五是师资补助.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和民办高中引进,培养在职特级教师和在职高级教师的,任教期间分别按每人每年5万元,3万元标准补助学校;引进该市公办在职教师的,任教期间按每人每年2万元标准补助学校.

   六是社会保险论文范文补助.民办学校聘用持有从业资格证书的教师,并为其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论文范文的,根据学校实际缴纳社会保险论文范文的70%进行补助.

   七是基本建设投资分类补助.村集体,民营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新建或改扩建省等级硬件标准幼儿园的,按基本建设(不含土地出让金)投资额给予一定比例补助,补助总额每园不超过200万元.社会力量兴办纳入教育布局规划(或经教育主管部门备案)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民办高中和特殊教育学校的,按新建或改扩建的基本建设投资额给予一定比例补助,每校补助总额分别不超过2000万元,2000万元和200万元.

   民办教育呼唤宽松发展环境

   欧亚经济论坛期间,在西安交大南洋大酒店举行的2017欧亚教育合作会议成了教育界关注的焦点,而9月24日关于民办教育与资本市场的议题引起了与会代表的激烈争论.参加探讨的代表大都是各大民办学校的负责人,他们呼吁社会在政策,融资和市场方面能给民办教育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

   渴望更加宽松的办学政策

   因为探讨的是民办教育与资本市场的议题,参加研讨的代表虽然大多是民办学校的负责人,但更多人是以公司董事长的商业身份参与了议题的讨论.如周延波虽然负责西安思源学院,北京人文大学等多所大学,但他却以北京博华东方教育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身份参加了会议的发言.

   周延波介绍了思源学院中外合作办学的项目,该项目已经培养了600多名学生,使学生不出国门就可享受国外先进教育资源;同时学院也输送了200多名学生到国外大学深造.周延波认为教育行政部门在中外合作办学的审批方面还有些滞后,目前思源学源有很多新的计划,但由于未获审批而未能实施.希望今后主管部门能在此方面给民办院校更多的关照.

   对此,会议主持人,全国工商联民办高教协会换届领导小组组长张杰庭介绍,目前教育部压了五千余个中外合作办学的申请,在高职阶段只批了105个,在本科方面准备开放一两所中外合作大学先做试点.

   呼吁更加宽松的投融资环境

   根据有关法规,民办教育不能以赢利为目的,对此,与会代表提出不同的声音.由于当前中国民办教育绝大多数是投资办学,这一政策困挠着民办教育机构的发展.

   北京天有教育咨询公司董事长兼CEO周中斌认为,当前中国资本市很热,资本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配置资源,这就需要三个条件,即产权明晰,可以交易,实现赢利.当前,全世界教育方面的风险投资仅次于生物科技,但目前教育政策使很多资本不敢投入到教育事业,这必然极大限制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

   巨人教育集团董事长尹雄认为,民办教育与资本的结合是必须的,新东方到美国上市时是8亿美元,上市五年,目前已经达到50亿,增长了六倍.通过资本的力量,新东方的发展更快.因为上市后要求对教育管理更加规范,促进了教育的现代化,也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使新东方的分校辐射到全国.为此,尹雄建议教育机构可分成两种形式,一种是非赢利的公益性质,可在教育及民政机构审批备案;另一种是赢利的机构,需要在工商部门注册.

   探索更加宽松的市场空间

   尽管很多人不愿把教育与市场放在一起,甚至教育产业这一概念也被禁止谈论,从而使一个学术问题被行政命令予以扼杀,但实际情况是,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教育逆差却越来越多.张杰庭非常痛心地表示,美国很多州立大学都是中国留学生在养着,本来这些学校早该倒闭了.对于新东方现象他也表示了自己的困惑:为什么新东方可以到美国上市,让美国人分享中国教育的市场收益,而在中国却不行?

   与很多代表歌颂民办教育的春天不同,青岛飞洋职业技术学院董事长卢飞成则是对民办教育的未来忧心忡忡.他认为民办教育正在萎缩,中职和高职的民办学校明显下滑.目前民办幼儿园发展倒是很快,但随着国家的重视和加大幼儿园的投入,其前景也很难说.体现在高层的政策方面则对民办教育大多是障碍.例如教育设施不能抵押贷款,教育投入的回报只允许8%至10%,这也使教育机构在中国上市失去意义.卢飞成表示,民办教育应与市场,社会密切结合,重点发展非学历教育,避开公办教育强势领域,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摘自《西安日报》9月27日 作者/刘冰峰)

   民办高校重视*教育教出淑女绅士

   众所周知,因为民办高校都是自负盈亏,所以不少民办高校都会把学生的就业率列为学校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不过,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却是一个另类,作为传承台湾教育特点民办高校,它将*教育放到办学理念的第一位.随着"2017豫台经贸合作洽谈会暨台商中原行·记者进台企"活动的启动,昨日记者走进第三站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将*排在第一位的民办高校

   *,创新,品质,绩效,在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的办学理念中,*排在了第一位,而民办学校赖以生存的绩效却位居最后.

   "我们的办学理念和大陆其他民办高校是不一样的.因为民办高校都是自负盈亏,所以不少民办高校都会把学生的就业率放到学校工作非常重要的位置,除了我们之外,我还没有听说过把*教育放到办学理念第一位的民办高校,这也是升达学院传承台湾教育的一个特点."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董事会董事长王淑芳说.

   记者在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看到了该校创办人王广亚博士对*的诠释,在他看来,*就是"树立学生尊敬师长,教师友爱学生,师生共同营造和谐之校园氛围;学生尊师,以敬以诚,教师待生,亦师亦友,共同切磋,使校园充满温馨祥和".

   ●培养的都是淑女和绅士

   "升达学院正是因为一直坚持*,创新,品质,绩效的办学理念,才走到今天."据王淑芳介绍,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的前身是台湾着名教育家王广亚博士与郑州大学于1993年合作兴办的一所普通民论文范文高校,2017年4月17日该校被教育部批准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

   王淑芳说,刚建校时最大的困难是当时国家对创办民办高校没有明确的政策,对台湾人在大陆创办大学也没有具体规定.多亏教育部和河南有关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才有了今天占地1300多亩,建筑面积45万多平方米,现有在校学生13000多人,教职工1100多人,已经为社会培养人才3万多人的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我很喜欢我的学校,因为学校准备把我们都培养成淑女和绅士,你看我们的洗手间的名字都是叫淑女盥洗室和绅士盥洗室."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国际贸易系读大二的郭丹说.

   她告诉记者:"我们学校和别的学校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虽然外界感觉我们学校管理比较严格,但是我们自己觉得无比充实.学校除了教育我们怎么做人之外,还教给了我们很多非常实用的知识,让我们踏上社会的时候更有信心."

   ●开了豫台学生文化交流先河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进驻新郑龙子湖18年来,除了给河南带来耳目一新的教育理念和培养了3万多名人才外,还让龙子湖形成了一个拥有8所高校的郑州南大学城.对促进两岸的文化交流和发展教育事业,探索教学模式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经过河南省教育厅批准,学院探索,创新3.5+0.5教学模式,在省内高校中率先与台湾高校签署合作培养协议,选派学生赴台学习(即在大陆学习三年半,在台湾学习半年).2017年上半年已选派40多名学生前往台湾的高校学习,今后将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到台湾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这种独特的学生赴台研习的模式,开了豫台学生文化交流的先河.

   ●只有4个保洁员的校园依旧干净整洁

   "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机制是学校一直坚持的,升达的精神就是爱国爱校,宁静好学,礼让整洁."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院长崔慕岳说.

   该校坚持在各个方面加强培养学生的向上精神,例如每天坚持升国旗,最可贵的是早上六点半,国旗班的学生奏响国歌时,全校的师生员工,无论在校园何处,都会立正面向国旗方向行注目礼.

   "我们这么大的一个学校只有4个保洁员,你相信吗?"当记者问学校为何能保持得这么整洁干净时,崔院长自豪地卖了个关子.

   "新生入校时,不管是谁陪他们来的,有几名亲属陪同,我们都要求学生自己*入校手续,一开始就要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大一的学生必须每天参加半个小时的校园卫生劳动;大二以上的家境贫寒的同学可以参加工读劳动,而且我们是个无烟无酒的学校,这不仅在河南,就是在全国也是少有的.这是一直坚持勤俭朴实,自力更生的升达校训."崔慕岳说,在郑州大学20年,来升达5年的他,更能深刻体会两地教育的一些差异性,升达学院在注重我国传统教育理念的同时,也给学生以及河南带来更多国际化的教育发展观念.

   (摘自《中国民教网》9月22日)

   民办教育集团给力大学生职业规划

   9月15日上午,"联大杯"河南省第四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冠名暨合作仪式在郑州举行.据了解,该大赛此前已举办了三届,由民办教育机构冠名联办还是第一次.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由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共青团河南省委,省广播电影电视局,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和省工商联七部门共同主办,旨在通过此举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共同落实加强中原人才培养规范化,职业化的发展方向.作为大赛冠名单位,郑州联大教育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甘宇祥在仪式上介绍了郑州联大教育集团,郑州联大外国语学校发展历程和师资力量等情况,阐述了此次与河南省大中专学生就业服务中心承办的"联大杯"河南省第四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冠名暨合作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意义.

   据悉,冠名暨合作仪式之后,双方就如何加强大学生职业培训和就业实践,如何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以及今后更广泛的合作等进行了深入探讨.联大教育集团将在就业实践,职业培训等多方面与省教育厅展开合作."联大杯"河南省第四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冠名暨合作的启动,也是郑州联大教育集团继与河南教育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和郑州大学西亚斯管理学院等高校签署社会实践基地和就业实习基地等战略合作后再一次参与和推动大学生实习和就业的具体工作体现.冠名暨合作仪式的成功举行,标志着河南省教育厅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心和郑州联大教育集团的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起点,也期待着有更多方面,更加深入的合作项目,在省教育厅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共同为河南的教育事业,为河南的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原腾飞培养出更多,更加优秀的国际化创新人才!

   本次大赛分为高校校内比赛,省级分赛区比赛,全省总决赛,参加全国大赛四个阶段.全省共分豫东,豫西,豫南和豫北赛区同时选拔,晋级后可进入全省总决赛,目前校内选拔阶段正在火热进行中,9月底将举办分赛区决赛.同时,大赛组委会组建了由高校就业指导专家和企业人力资源专家等构成的评审团队,确保了比赛的公平性.通过本次大赛将进一步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加深用人单位与高校毕业生的深层次交流,沟通,有计划地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活动,普及大学生职业发展意识,提高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促进我省毕业生充分就业.这也是郑州联大教育集团面向全省大学生实践教学与就业创业公益活动的全面展开.

   (摘自《中国民教网》9月22日)

   民办高职无一完成招生计划 师资薄弱制约民办教育发展

   民办教育已经成为本市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师资队伍薄弱正成为本市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制约.这是记者从昨天召开的全国部分省市民办教育协会第七次协作会议上获得的信息.

   市教委民办教育管理处处长杨月民介绍,本市约二成学生在民办学校就读.其中,民办幼儿园396所,幼儿占在校幼儿24.8%;民办小学184所,学生占小学在校生总数23.4%;中学106所,学生占中学在校生总数13.2%;高校20所,学生占大学在校生18.2%.

   但是,令人担忧的是,民办教育仍面临多项挑战.本市14所民办高职院校,今年没有一所完成招生计划,平均完成率为82%,为历史最低,比往年平均值下降10个百分点左右.杨月民分析,这虽然与近年来高中生源总数下降有关,但更与民办学校师资队伍薄弱,尤其是骨干教师流失过于频繁不无关系.

   杨月民算了笔账,根据当前规定,民办学校教师尚无法和公办教师一样,纳入事业单位编制管理,退休后只能按照民非企业职工享受相关待遇,两者退休工资相差近1/3.随着近年政府对公办学校投入不断加大,公办学校教师待遇上升;民办学校刚兴起时,吸引教师的高收入待遇逐渐失去优势,一些有着丰富执教经历的老教师,开始向公办学校"回流".另一方面,以民办高校为例,发展时间较短,科研经费不足,教师个人参与高层次科研任务机会较少,也成为其无法留住人才的另一大原因.

   "教师每年流动率超过20%,势必会影响其正常发展."杨月民说.他透露,本市正积极研制对民办教师实施保障倾斜,培养提高的资助政策,以帮助本市各级各类民办学校稳定规模,提升质量,塑造特色.

   (摘自《新民晚报》9月16日 作者/陆梓华)

   中国民办教育的权威专家季明明教授谈民办教育的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7年-2020年)》已颁布一周年.《纲要》指出,要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各级政府要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重要工作职责,鼓励出资,捐资办学,促进社会力量以独立举办,共同举办等多种形式兴办教育,要保障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怎样评价中国民办教育?10年后民办教育将得到怎样的发展?民办培训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怎样给予转型期发展迟缓的民办教育以一剂强心针?带着这些问题,日前,记者专访了中国民办教育的权威专家季明明教授.

   现阶段首先要在"鼓励出资"上下大的工夫,给予转型期发展迟缓的民办教育以一剂强心针.

   记者:民办教育开展分类管理的试点尤其引人注目,您认为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

   季明明:人们期盼这项重要的试点能取得成功,为解决上述诸多难题提供新的政策铺垫.

   同时感到,当前的试点应定位于"积极探索",而非马上"积极推进",对涉及11余万所学校和机构,数千万师生切身利益的一项重大政策的出台,还应进行风险评估.有的地区尚未进行"探索"性试点就正式下达结论性文件,不符合《纲要》的本意.要就进行该项"探索"尽快出台一系列配套的政策确保试点的成功.在借鉴国外同类做法时,必须充分认识基本国情的巨大差异.还要防止归类为"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同质化的发展,"被管理","被办学",背离了应该成为"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的根本方向.总之,进行探索性试点不仅要全面把握《纲要》精神,也要全面把握《民办教育促进法》精神.

   毫无疑问应该大力提倡捐资办学,这是我国民间兴办教育长期努力的方向.但是,在现阶段首先要在"鼓励出资"上下大的工夫,给予转型期发展迟缓的民办教育以一剂强心针.必须看到如不给力"鼓励出资",现实的我国民办教育确实难以产生"两个重要"的作用.据胡润研究院发布报告披露,中国千万富豪达96万人,其中包括6万个亿万富豪;超过1/3的受访富豪选择了投资房地产.假设他们中的许多人投资兴办民办教育该有多好啊,不至于房价至今压不下来.要抓住当前和今后调控和降低房价的重要契机,采取有效政策积极引导,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民办教育领域,这是于国于民都有利的大好事.为此,"鼓励出资"政策的力度还应更大些,更有吸引力些.似乎还可放权,允许不同地区可以出台不同力度的鼓励出资办法,用市场规律和经济杠杆引导民间资金流向最缺教育资源的弱势板块.同时我认为,在现阶段对于大多数民办学校而言,合理回报仍然是"鼓励出资",调动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以及有利于民办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办法之一.要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切实可行的合理回报办法.据有关研究报告称,2017年我国城市中等收入阶层规模已达2.3亿人,其个人可投资资产总数高达62万亿元.如果能通过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事业,提供大量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引导广大民众及其子女进行合理的教育消费,是又一件于国于民有利的大好事.由此可见,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不仅事关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同时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包括投资,消费结构)也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国未来国际一流水平的民办大学理应产生在以世界城市为发展目标的北京,而不应在别的城市.

   记者:请您谈谈对北京市民办教育现状的看法.

   季明明:北京市积极贯彻《纲要》精神,已经或将要出台一系列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民办教育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值得充分肯定.历史已铸就了北京是我国公办教育中心的事实.现在需要考虑的是,若干年以后对形成中国特色民办教育新路起引领作用的我国民办教育的中心在哪里?例如世界有一流水平私立大学,中国政府和人民一定会向世人交代:经过长期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也能办出像哈佛大学一样着名的私立(民办)大学.我国未来国际一流水平的民办大学理应产生在以世界城市为发展目标的北京,而不应在别的城市.如果这样思考问题,北京市民办教育的发展还任重而道远.支持民办教育发展举措的水平,力度和实效,也是衡量北京市全面贯彻《纲要》精神,推进办学体制改革成效大小的又一面镜子.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经指出,"采取更加开阔开放的发展思路,更加务实有效的手段举措,提高民办教育的现代化水平".人们相信北京市就此一定会有大的作为.

   "完善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是解决种种问题的"牛鼻子".

   记者:《纲要》强调依法管理民办教育,请问季会长,提出这一问题的背景是什么?

   季明明:对于民办教育机构来说,《纲要》也是"双刃剑",它的颁布将促使我国民办教育行业进一步坚持科学发展;大浪淘沙,优胜劣汰将成为其下一阶段发展的主要特征.

   现在一些民办高校确实存在办学指导思想不端正,办学理念落后,办学质量差,管理混乱等问题,有的学校还存在不少风险隐患.虽然这些学校并不代表民办教育的本质和民办学校的全部.但是确实须应引起高度的重视.《纲要》提出的"依法管理民办教育"与所提出的"大力支持民办教育"的战略举措一样,都是为了确保广大民办学校真正能够科学发展,从而担当起"两个重要"的历史使命.正在研究起草的"若干意见"一定会就此形成有效的措施和办法.我认为,其中"完善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则是解决上述种种问题的"牛鼻子".

   "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等"日前,在精诚实验小学国际部的开学典礼上,孩子们和身残志坚的雷庆瑶大姐姐一起唱起《隐形的翅膀》,向乐观,坚强的雷庆瑶学习.精诚学校马腾川等五名刚刚成为《中国少年英语报》"双语小记者"的精诚学子还对雷庆瑶进行了专访.

   (摘自《民教网》9月16日)

   哈尔滨三所独立学院转为民办普通高校

   日前,哈尔滨华德学院,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哈尔滨剑桥学院三所独立学院成功转设为民办普通高校,终于补齐了哈尔滨市高等教育的"短板".多年来,哈尔滨市高等教育充分利用政策弹性,积极盘活教育资源,经历了从"双轨"到"单轨",从"校中校"到"独立校",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程,标志着哈尔滨市民办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哈市民办高校利用自身特有的灵活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密切学校与行业企业的沟通联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行业,企业全程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新机制,积极走产学研结合集团化办学的路子,探索产学研结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积极研究,准确把握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根据哈市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就业市场对人才结构的需求,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满足经济社会建设需要;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推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学生就业核心竞争能力.

   哈市教育局高教处处长蔡大鹏认为,独立学院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办学机制与模式.将独立学院适时,有序地转设为民办大学,有利于探索独立学院的发展路径,利于减轻学生负担,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民办高校教学质量,促进民办与公办高校协调发展.

   (摘自《黑龙江日报》9月27日 作者/蔡韬)

   专家访谈:大学,你的质量怎么量?

   大学,不是以学生数量而称胜的,质量,才是大学立足的根本.而为大学设立系统化的质量标准,无疑是丈量大学质量的标尺.从这个意义来看,质量标准是高等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大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制定教育质量标准迫在眉睫

   朱振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7~2020年)》明确要求,研制教育质量国家标准,推进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在您看来,提出研制质量标准的背景何在,有什么必要性和紧迫性?

   刘振天:教育质量标准,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同时又是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非常重要,也非常紧要和紧迫.国家提出研制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和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是顺应国家发展需要,加快提升我国教育水平,促进教育持续发展的战略步骤.

   事实上,提出制定国家教育质量标准和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并不是《规划纲要》的首创,早在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就明确提出了这一要求.但要看到,形势,环境和任务已今非昔比了.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规划纲要进一步描绘了未来十年教育发展目标: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进入学习型社会.这为我们提供了教育质量标准的总体前景.

   朱振国:而且,在我国教育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更需要建立科学的质量体系.

   刘振天:是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新发展的结果,客观上要求重新确立高等教育发展新秩序,包括新标准.而目前高等学校发展定位不清,目标趋同,缺乏特色,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迫切需要加以规范,调整,因此迫切需要研制国家教育质量标准.

   育人,高教质量标准的核心

   朱振国:研制教育质量标准可能很复杂,因为这涉及到如何界定质量标准问题.

   刘振天:的确如此,这也就是为什么《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研制质量标准任务和要求,但却未能得到及时响应的重要原因之一.我认为,研制教育质量标准,一个最为基本的前提,是要弄清教育质量标准的内涵,把握教育质量标准的结构与特点.

   质量标准是高等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衡量高等教育活动效率,效益及其价值意义的基本尺度.由于高等教育本身是由多因素,多目标,多形式,多类别共同作用下的复合系统,所以,其质量标准也不可能是单一的,而是复合的.在复合标准系统中,有些是根本的,核心的,主导的,有些则是支持的,保障的,调节的.前者主要指人才培养目标系统,后者指为完成培养人才目标提供的人力,物力,制度,技术,方法,手段等方面的保证系统.归结到一点,两大系统质量标准所解决的是培养什么论文范文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朱振国:根据上述划分,研制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就必须进一步研究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系统和保证系统的标准.

   刘振天:是的.以培养目标为核心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从宏观到微观至少有四个层级.第一级是高等教育目的或教育方针;第二级是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它规定了同一层次或同一类型高等教育培养人的规格要求;第论文范文是专业培养目标,即在专业领域内对专门人才的具体要求;第四级是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

   高等教育活动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工作需要一系列条件来支持和保障.

   不过,在我国,无论是质量核心标准还是保障标准,都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最集中表现就是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落后于时论文范文展需要.就核心标准看,一是标准的价值导向过分强调社会要求,忽视人的发展需要;二是标准之间界限模糊,不同层次,类型和形式的高等教育,培养目标雷同,区分度不高,特色不明显;三是专业培养目标要求过于笼统,没有深入细致地阐明学科,社会和学生发展对人才素质及其培养活动所提出的具体要求,由此导致课程体系比较混乱,降低教育活动效益.就保障标准看,缺乏科学合理的

学生逃课怎么办:让老师吐血的逃课学生

院校办学条件标准,专业设置标准,师资配置标准,教育投入标准,过程监控标准,并且整体上看,保障条件薄弱,区域差异明显.

   立质量标准需协调四大关系

   朱振国:能否谈谈具体办法,新的质量标准应如何着手?

   刘振天:我们在研制质量标准时,应该正确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国家应该依法尽快制定统一的,最基本要求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用以规范各级政府,学校的办学行为,确保高等教育基本办学条件,基本管理和基本质量达到合格要求,在此基础上,研制适合于不同层次,类型,功能,职能与战略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实现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和创新性发展.

   继承性与发展性的关系.在教育质量标准问题上,我们过去有一定的基础,并不全是白手起家的.比如,国家关于高等学校设置条例,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学位条例,专业教学规范,监测评价标准等,都是国家质量标准的一部分,问题是要对这些规范,标准加以整合和协调,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相互支撑,同时与时俱进.

   一般性与重点性的关系.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方方面面,涉及到政府,学校与社会,目标,过程,结果,硬件与软件,哪一方面都不能忽视,但也不能等量齐观不分主次,应该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和现有条件,有步骤有重点地加以研制和建设.比如,目前最重要的工作有两条,其一是研制最基本的质量标准,确保所有高等学校办学条件,教育管理和质量达标,其二是对高等教育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层分类,这既是规范管理和鼓励特色的要求,也是研制质量标准和提高质量的前提要求.

   自上性与自下性的关系.在研制质量标准问题上,国家或政府应发挥规范,引导和评价的作用,学校也要积极参与标准的研制,特别是要结合自身实际,将质量标准内化在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上下协同,方能将质量标准落到实处和发挥作用.

   朱振国:对于高校来说,这也是一个要求很高的工作.

   刘振天:应该说,教育质量标准目前也引起了高校自身的重视.我们高兴地看到,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加快,高校自身也迫切感到制定自身标准的必要性.一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主动选择地方性,应用型和教学型的办学道路,强调与老大学错位发展,以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教育标准,培养规格与教学模式,这是彰显质量和特色的必由之路.

   (摘自《光明日报》9月19日)

   大学生逃课折射就业压力 专家称课堂管理很重要

   "天要下雨了,老师没点名,果断逃课","因为上大学竟然没有逃过课,被一同学狠狠鄙视了一番"等"辽宁某大学七旬教授讲课仅3名学生听课"事件引发了不小的讨论,加上最近广受争议的"逃课网",逃课成为舆论焦点,大学生盲目逃课,把逃课"正当化"也渐成为"时尚",有心理专家认为,这是就业压力,"学历无用论"的折射,高校老师则认为这是受社会,校方,学生三方影响的综合问题,解决逃课问题需从教育改革,课堂管理,学生认识上发力.

   现象

   逃课成高校"时尚"

   高校开学才一两周,微博上有关"逃课"的帖子超过150万条,众多大学生纷纷晒出自己逃课的想法,理由,目的,心得等,多数人说起逃课宛如"谈天气"一样自然,更不乏"以不逃课为耻"的人.

   "正式开学第一天我就想逃课了","下暴雨吧,给我个逃课的理由",除了想逃课的网友外,已经逃课的人则是"借口"多多,如"天要下雨了,老师没点名,果断逃课",或是"以后逃课多了个理由,不想和军训的人抢饭吃"等.而从未逃课的网友"sky_fly路之遥"也打算逃课,原因竟是自己上大学竟然没有逃过课而被一同学狠狠鄙视了一番,于是他"果断决定明天去世园会,逃课去".

   另外,近来由大学生创办,颇受争议的"逃课网",以"93%的同学逃过课,是逃课,不是旷课,加入逃课网,感受鲜活有趣的大学生活"为口号,一推出就受到不少大学生的追捧,甚至被部分网友称为"时尚创新".

   "大学生逃课现象确实普遍存在,一些学生总感觉理论课枯燥,没用,都不想上."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就业指导主任钱灿平表示,有些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抱着享受大学生活的态度,经常逃课打游戏,逛街或睡懒觉,也有部分人盲目跟风,甚至有"不逃课就是落伍,犯傻"的想法,出现了认识,心理层面的偏差.

   析因

   严进宽出 缺乏学习动力

   "学生可能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而老师的教学方式又比较枯燥,呆板的话,就容易出现逃课现象."钱灿平认为,不少逃课的学生总认为理论课没用,这是"快餐时代"里人们产生的认知偏差,太讲究速度,总希望课程学了就能马上有效果,事实上,理论作为基础功底,需要时间沉淀,它会影响一个人以后的判断能力,创新意识.

   "从比例上来说,公共课逃课率有5%~10%,而逃专业课的学生一般只有几个人.学生认为专业课比公共课重要,而且公共课好混学分."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老师林瑞青认为,逃课不单是学生的问题,也关系到老师责任心,课堂管理的问题."部分老师上课只为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上照本宣科,对学生不闻不问,也不考勤,考试前把重点划给学生,各个学生都能过,学生自然不会重视."

   钱灿平指出,大学生逃课成风的现象,还跟学校的管理以及整个社会风气,教育体制有关系,校园学习风气差,管理乱自然影响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而高校"严进宽出"的教育模式也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

   就业率低 欲破罐子破摔

   关于逃课现象,黄手绢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邓赞朋从心理层面分析,认为是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一种心理折射."每年毕业高峰期,国家公布的大学生就业率都不超过20%,现今大学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也导致学生的行为呈现一定的盲目性."

   邓赞朋认为,大学生盲目逃课的原因有四点:一是证书论,大学生以证书增加作为就业的筹码,逃课学习其他知识,盲目考证;二是盲目考研,大多数考研生只是为了回避就业;三是盲目提前离校找工作;四是学历无用论.专科生与一些冷门专业就业率低,学生对此失去信心,觉得毕业等于失业,所谓的学历也只是空谈,于是破罐子破摔,通过网络游戏,睡觉,打牌,外出活动等行为来打发时间.另外,大学生逃课还因为"应试心理"作祟,许多逃课学生有采取复印,抄写笔记的考前"突击思想"应付考试,而"60分万岁"的思想也根深蒂固.

   家庭背景也是学生逃课不容忽视的原因.有些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孤高自傲,不愁出路;有些家庭困难的学生依靠社会*完成学业.

   建议

   课堂管理很重要

   "要降低学生逃课率,学校应该不断提升教育改革,老师应该提高教学水平,而学生也应该提高认识,对自己的学习,未来负责."钱灿平认为,逃课问题需要社会,校方,老师,学生共同努力和提高才能避免,学校应该形成一种教育改革的互动,研究职业规划,结合教育对象的特点来开展教学课程,以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老师一方面应该加强考勤,在课堂上多与学生互动,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并虚心改正;另一方面也应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对学生负责,做到知识性结合趣味性,以吸引学生."林瑞青建议老师把学生的平时表现纳入期末考核,并加大学生平时成绩所占的比例,对学生严格要求.据透露,佛科院有人性化的学生考勤系统,"学生若缺勤5次课,考勤系统就会对该学生进行温馨提示".

   加强就业观教育

   针对就业压力下的逃课行为,邓赞朋建议加强大学生的就业观教育.高校应从大一开始逐步引导学生规划人生,树立正确,积极的就业观念,减轻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同时,引导学生获取一些有用的证书,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防止学生盲目追求证书舍本逐末式逃课现象的产生.而考研方面,应引导学生理性考研,杜绝学生逃课"跟风式"的盲目考研.

   此外,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防变能力.大学生经历高中到大学的环境变化,表现一定的难适应性是可以理解的."加大思想教育,使大学生明白大学'60分万岁'已毫无意义,大学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邓赞朋表示,大学生还应加强思想修养与身心健康教育,尤其是单亲家庭与家庭论文范文型家庭的子女,应坚决抵制网吧等论文范文所的诱惑,同时帮助贫困家庭的学生解决心理压力,正确处理学习与社会*的关系.

   (摘自《新快报》9月21日 作者/周龙凤)

   章开沅:大学的希望在于大学自身

   [导 读]章开沅:"治学不为媚时语,独寻真知启后人",要保持独立的学者人格,学术不是求名求利的私器.现在一些学者在学术上的堕落,抄袭还不是主要的,学术品格的堕落,才是更大的问题.

   断掉了的传统

   经济观察报:从简历看,您是金陵大学的肄业生?

   章开沅:1946年我进入金陵大学读书.金陵大学是教会大学,那时有一句话"北有燕京,南有金陵".我没有毕业就参加了革命,1949年随着南下的大军来到武汉,在中原大学教育学院工作,也就是现在的华中师范大学前身.不久我就受到了批判.

   经济观察报:为什么?

   章开沅:当时办学强调政治思想教育为主,像办党校一样办高校,真正的学科建设谈不上.在一次大会上我把这些意见说出来了,结果被批判为"否定党的教育路线".那是1950年,后来我一直戴着一顶摘不掉的"世界观没改造好"的帽子.

   经济观察报:您怎么看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大规模院系调整?

   章开沅:现在看来,大规模的院系调整主要有两个问题:一个就是搞苏联模式,过分专业化,连课程都单一化;再一个问题就是把一些好的教会大学,私立大学完全收编为国有,而且将原有的公立大学也打乱了,北大,清华这样的都变成了专业性大学.旧传统完全断掉了.八十年代刘道玉教授在武汉大学搞得那么有声有色,我是非常敬重他的;但是老实说,他的做法不稀奇,学分制啊,转系啊等等,哪个是刘道玉自己发明的呢?都是老大学固有的东西,我上大学就是这么过来的.

   后来我做了大学校长才体会到,历史上那些着名的大学了不起,尤其是那些着名的大学校长们真了不起.他们当年的办学条件比我们差,困难比我们大,可以利用的资源比我们少,却能把学校办得各有特色,并且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所以,在人们的心目中,一所名校往往与一位或几位校长的名字紧紧联结在一起,如北京大学与蔡元培,清华大学与梅贻琦,南开大学与张伯苓,浙江大学与竺可祯,金陵大学与陈裕光,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与吴贻芳等.

   不能用管理企业的办法来管理学校

   经济观察报:您一直在华中师大工作,是在1984年被任命为华中师大校长的吗?

   章开沅:我是被选举出来的.当时进行教育改革,教育部派人来主持选举,不记名论文范文,实际上是民意测验.

   经济观察报:海选?

   章开沅:就是海选.选举完就把票收走了,后来就宣布我得票最多.学校觉得奇怪,我更觉得奇怪,当校长是历史的误会,我连系主任都没有做过,最大的"官"是教研室主任.我和教育部谈,当校长可以,每周我要有两天的学术研究时间,不然我不干.教育部也答应我了,当然,后来一忙也顾不上了.那时候的经费没有现在这么多,办学条件很困难的,但是办学的大环境,办学的自主性比现在好得多.当校长六年,我没有参加过教育部一次大学校长会.我说我太忙了,有的时候是书记去,书记不去我派副校长去.那时候教育部也没有哪一个说我对教育部不尊重,像我这样的人还容纳得下来.那时大家对教育部有什么意见都可以提,没有太多的忌讳.上面让我干什么,我觉得可以就做,觉得不可以就让底下的人去应付.

   经济观察报:所以,您是以一个学者的姿态而不是官僚姿态来治校?

   章开沅:说不上,我有自知之明.当时我在学校内部讲,华师是"党委领导下副校长负责制".为什么副校长负责制?副校长比我能干,他们哪一个都做过很多行政工作,当然由他们负责.校长干什么?我协调他们,集中他们的智慧.

   我做校长,与其说我是听上面的,不如说我是听下面的.学生会主席都可以指导我.

   经济观察报:大学校长到底应该对谁负责?

   章开沅:我认为大学校长更应该对学校负责,对学生负责,对老师负责,而不是只对上负责.我一直主张"以生为本",把学生看作教育的根本.教育离开了学生还讲什么呢?我从来都认为老师要把自己的位置放正,把学生放到很重要的位置上.一句话,就是相互依存.首先要把学生当作一个人,不是当作一个物.现在讲管理,最大的问题在于用管物的方法来管人,用管物质生产的方法来管教育.教育最重要的是教化,而非想尽种种办法制定繁琐的制度和指标.我提出过这样的意见,上面有些人就讲,没有这套指标,我们如何去管理啊?指标是应该有的,但重要的是,指标要合乎人性,而不仅仅是合乎物性.用管理企业的办法,甚至是生产流水线的办法,来进行学校的管理,这没有不失败的.

   我们现在还有大学精神吗?

   经济观察报:1990年您卸去校长职务,到国外讲学,直到1994年才回国.那时大学有什么变化吗?

   章开沅:我1990年到美国讲学,1994年回国.刚回来还没有到现在这个地步,这十几年发展太快了,变化太大了.1980年代的高教基本上是正常发展的,尽管体制,教学,科研等方面的革新步履艰难.1990年代以后,"教育产业化"作为决策开始推行;1999年就从上而下仓猝地敞开"扩招"的大门,加上此前也是从上而下促成的高校大合并,一味追求扩展办学规模的狂热浪潮开始形成了.

   经济观察报: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难道不需要加速高等教育的发展,不需要高等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吗?

   章开沅:当然需要.但是无论从哪方面说,都不能以牺牲整体质量为代价,否则教育即令转化成庞大的产业,也只能沦为高成本,低效益的泡沫.不幸的是,高等教育开始进入新一轮"大跃进",大学成为重灾区.紧接着又是在"跨越"号召下出现弥漫全国的"升级"狂热.中专升为大专,大专升为学院,学院升为大学,其实好多学校根本不具备升级条件.许多正规大学也不安于现有定位,甚至连"教学型与研究型"这样的双重身份都不满足,一定要往"研究型综合大学"蹿升,而已经具有"研究型综合大学"特殊身份的所谓"985"大学,又纷纷向"世界一流"狂奔.

   大学内部的各系也不安于现有定位,纷纷争先把握这个千载难逢的"升级"良机,于是好多系,所上升为学院,个别系还分身为几个学院.有些研究所也不甘落后,自行提升为牌号甚大的研究院.某些"特大"大学由于下属学院太多,校领导管不过来,又在校,院之间设立"学部",俨然泱泱大国气派.

   经济观察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教育是否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你认为大学教育应该以什么为导向呢?章开沅:我不是绝对地反对"教育产业化",只是反对把"教育产业化"作为最高的追求和目标.因为教育不完全是个产业,也不应该完全成为产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国家事业,是人民的一种权利.我不赞成以"教育产业化"为导向.教育有很多东西是不经过市场的,比如德育.市场的需要是经常变化的,今年有这样的变化,明年有那样的变化,学校有自己相对的稳定性.一些是社会的基本需要,像基础专业,不管市场需不需要,都是必须要办的.特别是像文史哲这样一些学科,关系着国民素质,民族素质,甚至于民族精神健康的延续.

   教育要作为先导,不仅是世风的先导,还要作为社会改善的先导.现在就是过分强调了学校服务于市场,服务于社会,但没有考虑这个社会是不是健全的.学校除了要参与改造社会,还要掌握社会最需要的导向.我总认为,大学不要自己把自己贬低了,变成了市场的雇佣,社会的跟班.

   经济观察报:大学现在很忙,因为学校越办越大,学生越来越多,教师的教学负担也越来越重.特别是年轻教师,为了从助教升为讲师,讲师升为副教授,每年还要达到发表若干论着的所谓"刚性指标".

   章开沅:校,院,所各级领导更忙,因为"扩招"也好"升级"也好,并无足够的财政拨款,还得"自筹"财源弥补经费不足,于是便想方设法"创收",乃至变相推销形形色色的 "学历",以及争招生数额,争项目经费,争科研课题,争学位授予点等等.而各级教育行政机关又设计了繁琐的申报,评审,验收手续,大学领导又有多少余闲精力用于改善管理以期实实在在地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呢?高校素质的整体下降已成为有目共睹的事实,而更为严重的是急功近利,弄虚作假造成的诚信流失.我们现在还有大学精神吗?今后大学精神的重建恐怕不是一两代人的真诚努力所能完成.

   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经济观察报:您所列举的这些问题,其根源在哪里?

   章开沅:首先教育行政主管机关需要反思.那一套指标体系,所谓量化的,刚性的指标体系,把底下逼死了.过去也不是没有这样的问题,相对来讲,要少得多.现在为什么这么多,这么严重,而且累积不改呢?教育改革首先要改革教育管理方式,一是要回归大学本位;一是要回归教育本位.

   其次,大学自己也要反省.也不能说什么问题都是上面的,都是社会的不好影响了我们.大学本身就是一种道德精神力量,大学为什么这么容易受到社会上坏的影响呢?尽管现在的主政者已把大学的定位从精英教育改为大众教育,但大学(特别是着名大学)就整体而言仍然是培养人才的最高学府.因此,大学校园风气的败坏,乃是最可怕的败坏,因为这必将影响一代新人的健康成长.

   这并非耸人听闻.社会良心主要在大学,人类文明危机的问题,一些社会沉沦问题,都需要教育工作者匡谬扶正,形成强大的,正义的社会声音.大学要明辨是非,坚持正确的,反对错误的,以自身的良好行为体现道德规范.大学要以正确的舆论影响社会.

   教育应该首先治疗自己,然后才能治疗社会,治疗全人类.我最寒心的,最痛苦的是,许多大学校长都认为某些教育评估是不好的,但是都不敢讲.明明是办了很大的错事,公开的作假,大面积的作假,败坏诚信,这在教育史上是空前绝后的事.这伤害不是一代人,两代人能够消除的.

   经济观察报:你怎么看那些学术抄袭丑闻?

   章开沅:真正的学者要具有超越世俗的纯真与虔诚.工作对于他们来说,奉献更重于谋生,其终极目的则在于追求更高层次的真,善,美.惟有如此,才能不趋附,不媚俗,不出违心之言.我经常引用的一句诗是"治学不为媚时语,独寻真知启后人",要保持独立的学者人格,学术不是求名求利的私器.现在一些学者在学术上的堕落,抄袭还不是主要的,学术品格的堕落,才是更大的问题.学风是世风的反映,学风又应成为世风的先导.学风随世风堕落,随波逐流,乃至同流合污,这是最可怕的事情.

   我不悲观,不失望,寄希望于青年.历史学家看过的东西太多了,经历的事情太多了,一个最重要的醒悟,就是各种事物特别是社会的发展都是经过各种曲折,各种坎坷,甚至大起大落,但最后总是往前走的.我对这一点深信不疑.学者跟利益结合了,用自己的学术工作来追逐私利,好像也可以显赫于一时,但他们不能持续于长久.一个人要有自己的道德底线.

   回归大学主体,回归教育本性

   经济观察报:对于大学的一些问题,学生不满意,家长不满意,社会也不满意,但大学为什么并没有什么改变?

   章开沅:学生骂大学骂得这么厉害,我没有想到.许多人都麻木了,有的自我感觉挺好.现在最大的损失,是礼义廉耻里的这个"耻"字没有了.大学本来应该是道德精神比较高的地方.过去认为当然的事情,现在成为不正常;过去不正常的事情,现在却成为理所当然.过去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第一,二届评议组成员,召集人,学位评议真是很严谨,而且大家有个怪脾气,越来巴结,走动最勤快的越上不去.有一位名校的党史专家就是通不过.

   现在形成一个弘扬正气的形势不容易,消极的,负面的东西太多,而且跟利益结合在一起.比如高校评估,评不上优怎么办?成了一个利益网,不是一个人分好处,大家都分享,都拉进去.包括现在的项目经费,课题经费,整个设计都是这样.所以教育部也很忙,大学也很忙,其实忙来忙去,根本是没有意义的一些东西,物理学叫"虚功".

   积60年高教工作的亲身体验,我总觉得教育应该是慢工细活,教师更像精心培育花木的园丁,必须按照植物的生长规律与季节的环境变化,循序渐进地从事本职工作,而最忌急于求成和揠苗助长.与其主观武断地通过行政命令推行一个紧接一个的所谓"创新"或"跨越",倒不如让大学保持相对安宁的校园,也许顺乎自然的"萧规曹随"比什么"开辟新纪元"之类豪言壮举更有利于高教的发展.从历史上看,无论古今中外,成功的教育改革往往表现为渐进式的积累及作为其结果的"水到渠成".

   教育改革,千头万绪.不容易改,也不能乱改,应该有步骤.但首先要进行体制改革,让大学独立自主地按照教育自身规律来办好教育.我深信,大学应该把握自己的命运,大学必须自我完善,大学也能够自我完善,大学的希望在于大学自身!

   章开沅简介:

   章开沅:中国历史学家.浙江吴兴(今湖州市)人.1926年7月8日生于芜湖.1946年10月入南京金陵大学历史系,后于该校肄业.1948年12月赴中原解放区,在中原大学政治论文范文当研究生.1949年7月随校南下武汉,在教育学院历史系任助教,教员.1951年 9月入华中大学(即今华中师范大学),在历史系先后任教员,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1985年8月~1991年3月曾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

   ?(摘自《经济观察报》9月22日 作者/马国川)

   性教育纳入大学必修课 如何开展陷尺度难题

   9月,一则"教育部要求性教育纳入大学必修课"的消息,引起社会极大反响.此前一个月,被誉为"北京市首部性教材"的《成长的脚步》因内容"过于直接","尺度太大",陷入舆论纷争;紧随其后,沪上首本性教育教材《男孩女孩》刚上架就尴尬停售等至此,性教育仿佛陷入一个迷途.

   性教育怎么走进学校?学术界"刻不容缓"的呼声不绝于耳,可合适的方法却少得可怜.

   "我们站起来,双臂向身体两侧张开,双手垂下,这就好比一个女性子宫的形状,两个手就是卵巢."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上海的中小学开展防范艾滋病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教师蔡泳清楚记得:涉及生殖健康的部分,那时总被放在系列课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且多以游戏参与形式为主.蔡泳说,这是为了让孩子有个逐渐适应的过程,游戏也是为了让孩子"脱敏".

   "脱敏",一个专业的医学名词.简单说,即通过某些药物或行为治疗,消除个体的敏感状态.在眼下沸沸扬扬的关于学校开展性教育的纷争中,有人就指出,其实不止孩子需要"脱敏",一线授课老师,处于顶层设计的性教育专家,乃至广大老百姓都需要一次"集体脱敏".此后,我们才能真正讨论青少年性教育当如何开展.

   愁尺度——不能过神秘,不能过开放

   上论文范文范文十年代,国家虽陆续发布青春期教育的要求与计划,但对"性教育"始终羞涩,而将其包裹于"青春期教育","健康教育","卫生教育"以及"防艾教育"中.

   今年开学后,"大学性教育"突然成为大众关注热点.对此,华东政法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张海燕教授觉得有些费解."教育部这次发文,其实是针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而颁布的一个教学基本要求——此前,各所高校的心理教育就一直在开展,性教育也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不知为何,大家突然关注这个部分!"

   诚如张海燕所言,被媒体广泛引用的"性教育纳入大学必修课"新规,其实是教育部在今年9月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其中关于心理健康课程的内容主要为"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了解自我与发展自我",以及"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三部分.在"提高自我心理调试能力"中,列出7种大学生容易遇到的心理问题:大学期间生涯规划及能力发展,学习心理,情绪管理,人际交往,性心理及恋爱心理,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

   在张海燕看来,教育部这则新规的出台,是一次教育理念的改变,旨在强调关注学生心理发展各阶段的问题,媒体舆论仅仅关注"性教育"部分,曲解了教育部本义,误导了公众.

   但也有人认为,外界之所以如此关注高校性教育,反映出国内性教育长期讳莫如深的状态.

   根据曾任总理医疗组组长的吴阶平回忆,周恩来之所以关心青少年性教育,与他早年在南开大学求学期间接受过性教育有关."他在青年时代学到的科学性知识使自己受益终生.周恩来总理健康的人格,高尚完美的精神情操,本身就是对性教育重要意义的佐证."

   不过,由于历史原因和论文范文影响,性教育在我国始终没有突破性的进展,至今是一个盲点.

   1973年,吴阶平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周恩来派我到北京市教育局了解性教育开展情况.我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当时仅有的一本关于性知识的教科书,发给学生时,里面有关性器官的插图全被撕掉了.原因是一个男生手指着插图冲着女生嘿嘿傻笑,女生生气跑掉了.于是就有了撕掉全部插图的决定."

   此后10年间,尽管国家陆续发布青春期教育的要求与计划,但论文范文对性教育始终羞涩,比如不敢直接提"性教育",将它包裹于"青春期教育","健康教育","卫生教育"等名词中.

   上世纪90年代,由于艾滋病开始在全球蔓延并进入中国,国内性教育附着在"防艾"主题上,悄然走进中小学课堂.

   上海交大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教师蔡泳曾亲历这个过程.1998年,接到教育部课题,交大医学院调配师资力量,开展以艾滋病为载体的性传播危害预防教育.整个授课过程也有所改变,不再是医学院的老师面向中小学生授课,而是由医学院的学生通过"同伴教育"的形式,做艾滋病方面的预防教育.课题组的考虑是,医学院的学生仿佛中小学生的大哥哥,大姐姐,由他们来讲课,效果会比老师好.

   据悉,该套课程引进自澳大利亚,主要有6大模块:艾滋病知识介绍,经性传播的所有疾病,自我保

总结:本论文为您写学生逃课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学生逃课怎么办引用文献:

[1] 初中化学学生小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初中化学学生小论文标题怎么定
[2] 优秀初中生物学生论文选题 初中生物学生专业论文题目怎么拟
[3] 优秀初中数学学生小论文题目 初中数学学生小毕业论文题目怎么定
《郑州大学自考论文格式要求新闻》word下载【免费】
学生逃课怎么办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