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电大法学本科论文题目数学C

主题:教育家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19

简介:适合不知如何写教育学生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教育学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教育学生论文范文

教育家论文

目录

  1. 教育家:学生教育视频材料

论文范文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论文范文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4月的北京,春风送暖.在这个美好的时节,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首先,我代表党论文范文,国务院,向清华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表示衷心的祝贺!向参加庆祝活动的海内外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全国高等学校的师生员工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100年前,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历史背景下,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建立了.那个时代,外国列强的侵略欺凌,封建统治的腐败黑暗,使我们的祖国和人民蒙受了水深火热的苦难.中国人民和大批仁人志士在苦难中觉醒,在压迫下奋起,决心改变民族积贫积弱的命运和人民苦不聊生的状况.也就是在这一年,中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推动全民族更加自觉地走上了振兴中华的奋斗历程.

   90年前,在中国人民改变民族命运如火如荼的斗争中,中国论文范文应运而生.90年来,中国论文范文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前仆后继,顽强拼搏,经过长期浴血奋战和艰苦奋斗,建立了新中国,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行了改革开放,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开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建校以来,广大清华师生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形成了优良文化传统和光荣革命传统,在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史册上写下了自己的隽永篇章.

   建校伊始,清华秉持科学救国理想,倡导"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一批学界泰斗在清华园里潜心治学,精育良才,形成了名师荟萃,论文范文辉映的盛况,很快发展成为我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填补了我国现代科技的诸多空白.抗日战争期间,清华同北大,南开一道,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共创了西南联大的办学成就.梁启超,冯友兰,陈岱孙,费孝通,钱钟书,吴晗,曹禺,季羡林等一大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大师,叶企孙,茅以升,竺可桢,华罗庚,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钱伟长等一大批我国自然科学学科和工程技术领域奠基论文范文开拓者,还有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李政道,都是清华人中的佼佼者.广大清华师生始终满怀强烈的爱国情怀,积极投身"五四"运动,坚定走在"一二九"运动等爱国论文范文运动前列,奋勇参加民族救亡和人民解放斗争,涌现出闻一多,朱自清等一大批革命先烈和论文范文志士,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后,广大清华师生满怀豪情投身祖国教育,科研,建设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坚持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重视因材施教,实践锻炼,能力培养,努力建设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大学.清华大学创办了原子能,无线电等一批国家急需的新技术专业,积极参与"两弹一星"等重大工程,完成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密云水库等重要设计,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发展先进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我和很多同龄人在这一时期进入清华大学学习,清华园里蓬勃昂扬的青春理想,严谨勤奋的治学氛围,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生动活泼的文化生活深深熏陶了我们.当时,蒋南翔校长富有创造性的教育思想,刘仙洲,梁思成,马约翰,张光斗等大家名师执教讲坛,垂范学子的风采,令我们受益匪浅,终生难忘.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清华师生牢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使命,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加快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一流大学,清华大学办学总体实力大为增强,人才培养质量,学术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清华大学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强化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育人特色,大力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新型的人才,广大毕业生踊跃到国家重点行业和基层施展才干.清华大学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需要开展科研,取得高温气冷堆等一大批先进科技成果和优秀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社会影响和国际声誉不断提升,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上迈出重大步伐,取得显着成绩.

   水木清华,钟灵毓秀.在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清华秉承"爱国奉献,追求论文范文"的传统,恪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弘扬"行胜于言"的校风,培养了17万名优秀人才,涌现出一大批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治国栋梁.在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勋章获得者中有14位是清华校友,460位清华校友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00年来,一代又一代清华人在革命,建设,改革中顽强拼搏,真诚奉献,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建立了突出功绩.

   清华百年历史又一次表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类进步为己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以人为本,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推进改革创新,我们的大学就能获得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就能源源不断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特别是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知识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这种大背景下,各国为掌握国际竞争主动,纷纷把深度开发人力资源,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战略选择.

   对我国来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既要充分认识我国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论文范文就,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依然任重道远.我们决不能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必须谦虚谨慎,埋头苦干,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目标奋勇前进.

   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我们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培养了数以亿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同时,从总体上看,我国高等教育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我们必须适应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的要求,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不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要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注重更新教育观念,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和人人成才观念,树立终身学习和系统培养观念,造就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人才.要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努力为培养造就更多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作出积极贡献.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高等学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既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又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要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开展国家急需的战略性研究,探索科学技术尖端领域的前瞻性研究,涉及国计民生重大问题的公益性研究.要积极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瞄准国际前沿,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学科融合,培育新兴学科,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高等教育.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要自觉参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促进产学研紧密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着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要自觉参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积极参与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进程,以服务和贡献开辟自身发展新空间.要自觉参与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适应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时代需要,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广泛开展科学普及,为社会提供形式多样的教育服务,深入开展政策研究,积极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努力为党和国家科学决策,论文范文决策作出积极贡献.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并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不断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增进对国外文化科技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的了解,展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风采,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努力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总之,我国高等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人才培养新优势,努力出名师,育英才,创一流.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引导更多社会资源支持教育,形成优先发展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让所有受教育者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高水平大学,是我们建设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要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以创新能力提高为突破,加大支持力度,健全长效机制,鼓励重点建设高校成为知识创新的策源地,深化教育改革的试验田,扩大开放的桥头堡.清华大学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大学,要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发展道路,改革创新,奋勇争先,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青年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党和人民对包括广大青年学生在内的全国青年寄予厚望.在这里,我想给清华大学的同学们和全国青年学生提3点希望.

   第一,希望同学们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青年人朝气蓬勃,善于接受新事物,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珍惜美好青春年华,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认真学习中华优秀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夯实理论功底,提高专业素养,努力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丰富自己.同时,要积极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胸怀远大理想,陶冶高尚情操,培育科学精神,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牢牢把握人生正确航向,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以实际行动创造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谱写壮丽的青春乐章.

   第二,希望同学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科学理论,创新思维来自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同学们要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打好知识根基的前提下,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不断认识和掌握真理.同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基层一线砥砺品质,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锤炼作风,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切实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为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希望同学们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辅相成.同学们要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发展个人兴趣专长和开发优势潜能的过程中,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保持个性,彰显本色,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在德智体美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中实现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生力军.广大高校教师要切实肩负起立德论文范文,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提高业务水平,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地位,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形成更加浓厚的尊师重教社会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我国广大有志青年提供了创造精彩人生的广阔舞台.生长在我们这样一个伟大时代,我国青年一代应该大有作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让我们紧紧携起手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共同为我们伟大祖国,伟大民族更加美好的明天奋斗,奋斗,再奋斗!

   摘自:论文范文网

   百年砥砺铸辉煌水木清华再奋进

   ——记论文范文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工作

   春暖花开时节,坐落在北京海淀区的清华大学迎来了建校100周年.清华园里,一幢幢庄重典雅的老校舍诉说着历史,一座座富有创意的新校舍闪动着希望,赶回母校的年长校友,正在就读的年轻学子用一阵阵欢声笑语把校庆气氛烘托得格外浓郁等

   4月20日上午,论文范文论文范文总书记,国家主席,论文范文军委主席论文范文来到清华大学考察,代表党论文范文,国务院,向全校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表示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总书记的到来,使清华人倍感亲切和振奋,为百年清华朝着更高目标迈进增添了强大动力.

   总书记来到校史馆参观,对清华大学取得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对清华大学未来的发展提出殷切希望

   为庆祝建校百年,新落成的清华大学校史馆精心布置了校史展和科研成就展.论文范文一到学校,就前往校史馆参观.

   创建于1911年的清华大学,是一所蜚声中外的着名高等学府.建校百年来,清华大学始终秉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同奋进,形成了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特色,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取得了一大批重要科研成果,为推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论文范文走进展厅,一边观看展览,一边听取介绍.那记录着建校初期历史的档案,定格着清华师生当年参加"一二?九"运动的图片,再现着学子们在密云水库建设工地上边劳动边学习情景的视频,荟萃着550多位两院院士和人文大师的名家廊,代表着学校最新科研成果的空间微系统和纳型卫星,有机发光显示技术产品,战国竹简"清华简"整理报告等深深吸引了总书记的目光,他为清华大学走过的百年历程和取得的辉煌业绩感到由衷的欣慰.论文范文希望清华大学以建校百年为新的起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书育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努力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造就更多优秀人才,提供更多智力支持,不断谱写清华大学新的辉煌篇章.

   在校史馆,论文范文亲切会见了杨振宁等知名教授.杨振宁教授结合亲身感受谈到,现在国内科研环境明显有了改善,对海外人才的吸引力大大增强.论文范文听了以后表示,我们还要进一步为包括海外归国人员在内的各方面人才发挥作用创造更好的环境.得知杨振宁年近九旬还在带研究生并给本科生讲课,总书记连声称道,并请他注意保重身体.姚期智教授获得过世界计算机科学领域最高奖图灵奖,论文范文向他询问对推动我国这一领域的研究有些什么建议.王大中教授是清华大学老校长,我国着名核能专家,总书记同他讨论起发展核电需要注意的问题.环境学院钱易教授谈了对开展绿色教育的看法,论文范文对她的见解表示赞同.论文范文对教授们说,你们都是国家的宝贵财富,长期以来献身科学事业,攀登科学高峰,取得了被海内外学术界公认的重论文范文就,为祖国赢得了无尚荣光.总书记希望各位知名教授多多提携优秀年轻人才,为我国科学和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些即将到边远地区和国防建设一线工作的应届毕业生也在校史馆参观,见到总书记,大家兴奋地围拢过来,争相汇报自己到基层工作的志向和打算.论文范文对他们的选择表示赞许,他语重心长地说,在学校主要是学习理论知识,但要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还必须到社会这个大课堂去,向实践学习,向广大人民群众学习.衷心希望同学们在基层一线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在服务祖国和人民的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总书记大声对毕业生们说:"有志者事竟成,祝你们成功!"大家激动地表示,一定牢记总书记教导,用出色的工作成绩回报党论文范文的关怀和厚爱.

   总书记走进实验室视察,深入了解清华大学前沿科研情况,亲切勉励科研人员奋力攻坚克难

   清华大学科研实力雄厚,许多领域的研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论文范文一直关注学校的科研进展情况,这次专门到信息网络工程研究中心和结构生物学中心实地察看.

   信息网络工程研究中心承担着研发我国下一代互联网的重大任务.在这个中心,论文范文饶有兴致地听介绍,看演示,详细询问两代互联网衔接,下一代互联网技术标准和安全性能等情况.总书记说,我们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下一代互联网具有比这一代互联网更大,更快,更安全的特点.国家把研发下一代互联网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清华大学来牵头,你们责任重大.他希望科研人员把自主创新与借鉴国外结合起来,奋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为我国互联网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结构生物学中心主要开展与重大疾病机理相关的蛋白质结构及药物发现研究,成立短短3年已获得多项国际领先成果.在中心的实验室,一些科研人员正在做蛋白质纯化和基因克隆实验.论文范文仔细观看实验,了解实验成果的应用前景,还问起年轻学者在这里发挥作用的情况.总书记深有感触地说:"看了你们这个中心,有两点印象尤为深刻.一是生命科学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核心学科,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关系重大.二是领军人才在学科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他鼓励大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结构生物学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努力使我国的生命科学研究走到世界前列.

   总书记回到水利系看望,与当年的老同学深情忆旧,向在读的大学生真情寄语

   清华大学水利系正式设立于新中国建立之初,为我国水利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40多年前,论文范文曾在这个系学习,工作过9个年头.这次来到清华大学,总书记特意回水利系看望师生和校友.

   走进熟悉的旧水利馆,论文范文感到十分亲切.他走到正在做教学实验的学生身边,一起观察水流运动现象,还登上平台,观看学生做水电站水力学模型实验.总书记对水利系学生说,过去我们常讲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现在水利的重要性远远超出农业领域,还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论文范文对水利事业一直高度重视,今年专门就新形势下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发了1号文件.你们将来一定会大有用武之地.他希望同学们珍惜宝贵光阴,掌握过硬本领,毕业以后成为推动我国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生力军.

   新水利馆的大厅里,论文范文与一些老同学欢聚在一起,大家抚今追昔,感慨万千.论文范文动情地对老同学们说:"回想当年,我们在清华园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度过了难忘时光,结下了深厚情谊.40多年来,各位老同学在各自岗位上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了积极贡献.让我们共同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我们的人民幸福安康!"

   总书记来到清华大学的喜讯传遍了整个校园.兴奋不已的学生将大礼堂前的道路挤得水泄不通,大家纷纷向总书记问好.论文范文走到学生们中间,亲切地同大家握手,人群中不时爆发出阵阵热烈的欢呼.

   临别时,论文范文站在清华大学标志性的老校门前,一次次挥手,向师生们致意.美丽的清华园再一次沸腾起来等

   论文范文论文范文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论文范文论文范文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论文范文论文范文书记处书记,论文范文论文范文主任令计划等一同考察.

   摘自:论文范文网

   教育部党组召开扩大会议

   学习贯彻论文范文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

   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4月24日下午,教育部党组召开扩大会议,学习领会论文范文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主持会议.会议强调,教育系统要把学习贯彻论文范文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会议一致认为,论文范文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继去年7月13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今年2月21日论文范文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之后关于教育工作的又一篇重要讲话.讲话站在党和国家战略全局的高度,充分肯定了百年清华取得的显着成绩和我国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深刻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全面阐述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四项要求,明确指出了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方向.讲话高屋建瓴,内涵深刻,充分表明了党和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现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信心和决心,集中体现了以论文范文同志为总书记的党论文范文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对广大青年学生和教育工作者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献.

   会议强调,论文范文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提出,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必须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讲话明确指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高水平大学,是我们建设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要求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以创新能力提高为突破口,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进程;讲话深情希望,广大青年学生要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健康成长,报国成才;讲话特别强调,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切实肩负起立德论文范文,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论文范文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指明了我们前进的方向.

   会议要求,要把学习贯彻论文范文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结合起来,与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结合起来,与纪念中国论文范文成立90周年结合起来,远近结合,系统推进.一是迅速掀起学习宣传的热潮.部机关要带头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部党组成员要分别召开座谈会,进一步深入学习讲话精神,结合当前中心工作加强思考和研究,提出贯彻落实的工作举措.教育系统特别是高等学校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宣传方案,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系统安排,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通过学习培训,座谈研讨,专家解读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学习宣传,进一步统一思想,凝心聚力.二是加强讲话中新思想新部署新要求的研究和宣传.要组织高校专家学者加强课题研究,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干部师生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精神实质,推动讲话精神的深入贯彻落实.三是着力加强教育改革创新,深入研究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思路和举措.要深入研究提升高校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的新思路,深入研究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新举措,深入研究推动协同创新,加强产学研用结合的新方法,深入研究提高青年学生培养水平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新途径,以实际行动做好贯彻落实工作,深入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教育部党组成员出席会议.有关司局和直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7年4月25日

   论文范文教育部党组关于教育战线学习贯彻 论文范文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 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党委:

   4月24日,论文范文论文范文总书记,国家主席,论文范文军委主席论文范文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论文范文总书记代表党论文范文,国务院,对百年清华取得的显着成绩给予了高度肯定,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对青年学生和广大教师提出了殷切希望.这是论文范文总书记继去年7月13日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今年2月21日在论文范文政治局第26次集体学习重要讲话之后关于教育工作的又一篇重要讲话,是推动教育事业特别是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献.教育战线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落实论文范文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深刻领会讲话精神,充分认识学习贯彻讲话的重要意义

   论文范文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以回顾总结清华大学百年史以及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历史为切入点,深刻论述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意义,深刻论述了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深刻论述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和要求,进一步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这两个根本问题.讲话强调指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类进步为己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以人为本,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推进改革创新,我们的大学就能获得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就能源源不断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明确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必须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希望同学们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希望广大高校教师切实肩负起立德论文范文,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

   论文范文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内涵深刻,意义深远,鼓舞人心,为推进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特别是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充分表明了党和政府坚定不移地建设教育强国的信心和决心;为广大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指明了正确的道路,集中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对青年学生和广大教师的亲切关怀.论文范文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新的动员令,为全面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明确了新的目标,提供了新的动力.教育战线要把学习贯彻论文范文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

   二,全面落实讲话精神,大力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各地各校要全面落实论文范文总书记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特别是要结合对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出的"四个大力"的要求,对全国青年学生提出的"三个紧密结合"的希望,制定切实可行,扎实有力的措施和办法,做到条条有落实,重点有突破,把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转化为正确的办学方向,办学理念,发展思路和改革措施,落实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整体推进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各级各类教育科学发展.

   1.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各地各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始终贯穿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切实树立起科学的质量观,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要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以创新能力提高为突破,抓好新一轮"985工程"建设与改革,深入实施"211工程"和"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加快推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步伐.要深入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和"高等学校自主创新工程",启动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实施"高等学校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施计划","论文范文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实施"论文范文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论文范文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要深化教育质量问题调查研究,建立健全适合中国国情,具有国际视野的教育质量标准.要健全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出台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新方案,加强分类评价,分类管理,分类指导.要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监管监测,创造条件发布有关教育教学质量年度报告.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鼓励高等学校同科研机构,行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加强产学研用结合.

   2.积极引领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各地各校要积极引导青年学生把论文范文总书记的三点希望转化为成长成才过程中的自觉行动和追求.要把立德论文范文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不懈地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强化实践教育环节,加大实践教学投入,进一步加强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引导学生在投身实践中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今年要重点组织好"永远跟党走"主题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要正确处理好引领学生全面发展和支持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鼓励学生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保持个性,彰显本色,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

   3.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各地各校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引导教师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制定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深入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组织实施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试点,建立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中小学教师职业准入和管理制度.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评估机制和保障机制,继续做好"教学名师奖"评选表彰工作.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要全面实施教育人才规划,实施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和高校高层次创新人才计划,推动人才强教,人才强校.要积极主动地争取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共同为广大教师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提高教师地位,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形成更加浓厚的尊师重教社会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三,深入宣传讲话精神,迅速掀起学习贯彻讲话的热潮

   当前,各地各校要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论文范文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结合起来,与做好"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结合起来,与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与切实加强政风行风学风建设结合起来,与隆重纪念中国论文范文成立90周年结合起来.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系统安排,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宣传方案,迅速掀起学习贯彻论文范文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要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通过学习培训,座谈研讨,专家解读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学习宣传,使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和学校干部师生都能够全面了解,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讲话的精神实质,进一步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各级领导干部尤其要学在前面,用在前面,切实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要形成学习宣传论文范文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强大声势,进一步营造重视,关心,参与和支持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

   各地各校学习贯彻论文范文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有关情况,请及时报告我部.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五日

   百年清华 永创一流

   ——清华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认识与实践

   清华大学校长,党委书记 顾秉林 胡和平

   自1911年建校以来,清华大学在百年历程中始终与国家共命运,与民族齐奋进,与时代同步伐,秉承"爱国奉献,追求论文范文"光荣传统,恪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弘扬"行胜于言"校风,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作出了突出贡献.改革开放新时期,学校主动适应时代要求,确立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不断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步伐,办学综合实力和国际声誉显着提升.在办学实践中,清华大学围绕"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怎样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锐意改革,不断创新,初步探索出一条"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清华风格"的发展道路.

   一,确立世界一流大学奋斗目标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不懈提高办学水平,创建让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大学,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作出较大贡献,是清华人矢志不渝的追求.

   庚子赔款的屈辱,使清华师生从建校伊始就知耻后勇,奋发向上,学校迅速发展为国内最好的大学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清华大学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成功开辟了一条社会主义高水平大学发展道路,造就了大批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骨干人才,为国家教育科技发展和工业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学校迈向更高水平打下了坚实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清华大学着眼世界教育科技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逐步明确了新时期的办学目标.1985年,学校在第七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从现在起的十年,是把清华大学逐步建设成为世界第一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发展阶段."这是我校首次把世界一流大学作为长远奋斗目标,激发了全校师生投身学校改革发展的热情.

   1993年,学校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提出到2017年,即建校100周年时,争取把清华大学建成世界一流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进一步强调了"世界一流,中国特色"的发展方向,明确提出了建设一流大学的阶段性目标.尽管当时与国外一流大学仍有较大差距,但学校坚信,随着国家现代化进程,办学的社会条件必将越来越好,通过自身不懈奋斗,一定会取得显着成果.此后,学校逐步明确了建设一流大学的总体思路,增强了广大师生加快学校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

   1998年,党论文范文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国家决定实施"985工程",清华大学首批得到重点支持.这标志着建设一流大学从清华人的美好夙愿和学校的自身努力,上升为国家意志,成为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国家以及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清华大学进入了历史上又一个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

   党的十六大召开后,清华大学紧紧结合国家的战略部署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形成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三个九年,分三步走"的总体发展战略:第一个九年(1994—2002年),调整结构,奠定基础,初步实现向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过渡;第二个九年(2003—2017年),重点突破,跨越发展,力争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第三个九年(2017—2020年),整体推进,全面提高,努力在总体上达到世界一流大学水平.而后还要继续努力,争取早日向世界顶尖大学看齐.随着建设一流大学各阶段目标的明确,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二,探索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规律

   围绕世界一流大学的长远奋斗目标,清华大学从中国国情和学校实际出发,开始了前所未有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对办学方向,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及特色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了鲜明回答.

   确立了"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清华风格"的办学方向.国内外对于世界一流大学并没有公认的严格定义和量化评价标准.清华大学在实践中深刻认识到,世界一流大学是实力,贡献与声誉的统一,既有学术,贡献,声誉得到国际认可的共性特征,又具有个性特征,要为国家,民族服务并作出突出贡献,也要有自身的办学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是具有一定特征的高水平大学群体,从实际出发合理选择国外一流大学作参照系,有利于比较和借鉴,确定正确的发展目标与战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永无止境,是一个从追赶到超越并且不断超越自我,追求论文范文的过程.在中国建设一流大学,首先要力争为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重大贡献,同时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并抓住机遇跨越发展,以不懈努力最终实现长远目标.由此,学校逐步明确了"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清华风格"的目标方向,并逐步明确了"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就是要做到: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主要办学指标达到国际较高层次;有若干优势学科率先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有中国特色和学校风格的办学理念和大学文化.

   确立了"一个根本,两个中心,三项职能"的办学理念.清华大学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提出"一个根本,两个中心,三方面结合"的指导原则,在新世纪新阶段进一步明确为"一个根本,两个中心,三项职能"的办学理念."一个根本"即学校始终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两个中心"就是按照论文范文同志听取清华大学工作汇报时明确提出的要求,努力使学校成为"既是办教育的中心,又是办科研的中心";"三项职能"包括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其中教学是第一位的,是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科研是研究型大学的重要职能,要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争取多出世界先进水平,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的自主创新成果,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的社会责任,要努力为区域和企业发展作贡献.应该说,清华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根本追求是要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的人才.

   确立了"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办学定位."综合性"是大学类型定位,清华大学发展综合性学科,建设综合性大学,既是从学校历史和实际出发的必然选择,更是履行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研究型"是学术水平定位,构建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体系与科技创新体系,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要求;"开放式"是办学模式定位,既要对世界开放,在国际交流合作中提升水平,迈向一流,又要对国内社会开放,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是清华大学创建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

   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经过百年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和新世纪10余年来的努力,清华大学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迈出重大步伐,取得了显着成绩.

   一是形成研究型大学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清华大学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建立了研究型教学,探究式学习,国际化交流为支撑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鲜明育人特色,努力促使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目前,全校3万多名学生中研究生占60%;在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累计入选91篇.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服务祖国,服务人民",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自觉选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二是学科建设成效显着,科技创新能力和学术研究水平大幅提升.学校以学科建设为突破口,完善综合学科布局,不断优化学科结构,培育新兴学科,促进学科交叉;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强重点建设,学科水平明显提高.目前,清华大学设有16个学院56个系,覆盖理,工,文,史,哲,法,经,管,教,医,艺等11个学科门类,一大批学科保持国内领先,若干学科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坚持"顶天,立地,论文范文"的科研宗旨,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牵头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一批攻关项目,取得高温气冷堆,《清华简》研究等一批先进的科技创新成果和思想文化成果,累计获得国家科技奖励,取得国际专利授权,发表高水平论文等数量均保持高校前茅,今年有两项成果同时获国家科技奖励的一等奖.

   三是大力拓展服务社会的渠道,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清华大学始终面向经济建设,充分发挥人才和知识等优势,努力为国家改革开放,科学发展服务.推动校地合作,促进区域发展和创新体系建设,与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深化产学研合作,完善技术转移体系,学校与企业合作委员会成员单位达190多家,与企业共建研发机构80多个.作为唯一的A类国家大学科技园,清华科技园孵化和汇聚了10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清华师生努力为汶川,玉树抗震救灾和北京奥运会,上海世*献计出力,积极参与松花江,滇池,太湖等污染治理,大力开展气候和低碳技术研究,为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有力支持.大力发展继续教育,远程教育扶贫已覆盖全国90%的贫困县.

   四是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初步形成了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教师队伍.清华大学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培养和引进并重,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弘扬高尚师德,促进教书育人,一支德才兼备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日益形成并不断发展.目前,全校教师中有诺贝尔奖,图灵奖获得者和69位两院院士,13位国家级教学名师,38位"千人计划"人才,近300位"长江学者"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许多优秀学者,涌现出一批科技创新团队,优秀教学团队和在国际上崭露头角的中青年学术领军人才.

   五是不断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国际知名度和学术声誉显着提升.多年来,清华大学扩大开放,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成为多个国际,洲际大学组织成员,与100多所世界名校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开展了互认学分,互派交换生,互相授予学位,联合科研等实质性合作.全校超过40%的博士生和30%的本科生在学期间有海外学习交流经历,同时有120多个国家的2000多名留学生在清华攻读各级学位.在国际科技合作方面,海外研究项目与经费持续快速增长,发起建立了清华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低碳能源大学联盟"等国际名校间的合作研究机构,积极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清华大学国际知名度不断提高,学术声誉进入全球大学的前列.

   四,努力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

   根据学校发展战略,清华大学到2020年要争取全面达到世界一流大学水平,努力做到:若干优势学科跨入或保持在世界先进行列,主要办学指标与世界顶尖大学的差距进一步缩小;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幅提升,为国家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现代大学制度与现代大学文化不断发展;进一步提升社会声誉和国际影响力.

   我们要以提高质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建设的水平,更好地服务民族复兴,造福人类社会.要实施"一流"战略,始终以建设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为目标,培养一流人才,创造一流成果,作出一流贡献;实施"人才"战略,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把各种办学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大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实施"创新"战略,大力提倡人文日新,创新体制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学校的先进"生产力",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出思想,理论和知识贡献;实施"开放"战略,面向现代化建设提高社会服务能力,面向世界加强国际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参与全球竞争的优秀人才,促进人类和谐文明进步.

   展望未来,清华大学将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创新发展模式,加快建设步伐,力争在本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时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摘自:《人民日报》2017年4月20日

   紧紧抓住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略机遇期,也是观念转变期,转变观念是先导,要转变观念,切实增强机遇意识

   ■战略机遇期,也是改革攻坚期,改革创新是动力,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把改革作为突破口■战略机遇期,也是发展转型期,加快发展是关键,要加快教育发展,把发展作为重要立足点■战略机遇期,也是真抓实干期,狠抓落实是保障,要真抓实干,奋起直追当今的中国,正站在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向第二个十年迈进的新的历史节点上,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接续点;当今的中国教育,正站在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关节点.

   当中国的巨轮快速驶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新的历史时刻,党论文范文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明确提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方位作出的战略判断,为我国"十二五"宏伟蓝图确立了战略坐标.牢牢抓住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不仅事关中国教育的未来,更影响着整个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

   ??深刻认识教育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我国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历史进入21世纪党论文范文审时度势作出的战略判断.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21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由此,2020年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节点.党的十七大提出,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论文范文论文范文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再次明确提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这是对今天中国所处历史方位的总概括.

   什么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论文范文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快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总动员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7—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出发,规划了我国未来1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确定了到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工作方针,总体任务,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实施教育规划纲要,加快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历史新阶段,各级政府重视教育改革发展,全社会支持教育改革发展,人民群众呼唤教育改革发展,教育事业改革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已经到来.

   这是一个实现中国教育"由大变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教育最突出的成就是在一个13亿人口的世界*口大国,实现了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大众化"两个历史性跨越",最有标志性的伟业是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正站在"由大到强"的历史论文范文上向新阶段迈进.能不能从世界发展的大视野审视教育改革,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教育发展,大力营造聚精会神抓改革,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氛围,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也是对我们的重大考验.

   这是一个推进中国教育大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论文范文,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党论文范文,国务院都要制定和出台重要纲领性文件,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为教育事业发展指引航向.这次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又一个新的里程碑,开启了中国教育事业新的历史时代,必将大大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历史进程.

   这是一个加快推进中国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战略机遇期.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改革攻坚,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全社会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度,敏感度,期望值空前提高,教育工作的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任务繁重艰巨.教育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正面临着一系列体制机制突破的挑战.为此,教育规划纲要在改革思路上突出体制改革,明确提出了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目标,路径和方向.这必将成为我们抓住机遇,加快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而大有作为的新时期.

   这是一个中国教育为中国未来赢得主动的战略机遇期.当今世界,知识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人才培养与储备成为各国在竞争与合作中占据制高点的重要手段.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地位,必须以长远眼光和战略思考,精心谋划教育改革发展.

   归根到底,战略机遇期也是战略挑战期,是中国教育的"改革创新期",是中国教育的"战略转型期",更是中国教育的"黄金发展期".我们一定要顺应时代潮流,抓住历史机遇,锐意进取,牢牢把握教育发展难得的战略机遇期,把教育事业推向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

   历史迈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世界形势发生新变化,中国发展面临新课题.紧紧抓住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深刻分析和把握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向,新趋势.

   放眼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立足国内,中国正加快由中等偏下收入国家向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迈进,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十二五"总体思路,描绘了中国这一承载着13亿人口的现代化巨轮以变革推动发展转型的战略抉择.

   历史表明,能否抓住机遇,决定了一个国家能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抓住和用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立足点,也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关键所在.牢牢把握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就要深刻认识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新特征,准确把握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充分认识我国教育发展的阶段性新特征从教育的战略地位看,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主题和重要任务.党的十七大从国家战略和全局高度,对新时期新阶段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总体部署,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实现这一战略任务的宏伟蓝图,奋斗目标,时间表,任务书和路线图.这集中体现了论文范文对教育在国家未来发展战略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地位的深刻认识和基本要求.

   从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看,我国现在已进入由人均GDP4000美元向6000美元发展时期,进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将是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时期,自主开放经济的时期,社会关注公平正义的时期,也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阶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阶段,消费从生存型向发展型提升的阶段.在我国社会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这样一个大转变的时期,如何适应这一转变,满足社会需要,是教育发展面临的新课题.

   从世界教育发展新趋势看,20世纪末以来,公平正义越来越成为备受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教育公平日益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价值,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尤其是教育均衡发展,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制定教育政策的基本原则.就我国教育发展而言,目前还存在着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不足,人民群众渴望接受优质教育与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教育要不断上水平,上台阶,在更大范围,更高程度上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必须逐步缩小教育差距,坚定不移地促进教育公平,走均衡发展之路.

   从教育发展的特点看,新时期我国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更加明显——

   从教育地位看,教育正在从社会边沿上升为社会民生之首;

   从教育作用看,教育正在担当起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重要任务;

   从教育需求看,教育正在从资源约束型向需求导向型发展.社会教育需求呈现出多样化趋势,社会对优质,公平,多样化,个性化教育的需求日益成为主导性的教育需求;

   从教育发展的趋势看,让学生有学上的问题初步解决,上好学的问题成为突出矛盾,教育公平成为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从教育发展的目标看,提高教育质量成为各级各类教育最紧迫的任务;

   从教育发展的方式看,各级各类教育的数量和规模问题初步解决,质量和结构问题成为突出矛盾,统筹教育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发展日益成为主导性教育目标,依靠内涵发展日益成为主导性发展方式.

   人民对教育新期盼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基本教育需求.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满足人民群众对发展教育的期望,推动教育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更大的发展,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极为关注的"上好学"的问题,这是人民最基本的教育需要,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二是多样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要,实现社会全面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教育发展提出新的更高层次要求.

   概括地说,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全面提高质量的新阶段,进入了推进教育公平的新阶段,进入了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新阶段.

   抓住机遇推动教育科学发展

   "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关键时期.如何把握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世界在注视着我们,人民在期待着我们,历史在检验着我们.

   抓住机遇,推动教育事业大发展,要求我们必须认清形势,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树立压力就是动力,挑战就是机遇的信念,着力把重要战略机遇期,打造成为教育的"黄金发展期".

   ——抓住和用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就要转变观念,切实增强机遇意识.战略机遇期,也是观念转变期,转变观念是先导.发展方式的转变,首先是人的转变,观念的转变.能不能把握机遇,能不能用好机遇,关键在于思想是不是解放,方向目标是不是明确.我们必须以思想解放来放宽视野,以思想解放来激发创造力和工作活力.在教育发展思想观念上,树立全面发展观念,人人成才观念,多样化人才观念和终身学习观念,着力实现"五个转变":

   一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是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素质.二是从城市取向向农村取向转变,把农村教育作为"重中之重".中国人口的80%在农村,在校学生的80%也来自农村.这两个80%决定了我国教育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当前特别要在巩固和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水平的同时,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精神,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确保农村教育健康发展.三是从重点发展向均衡发展转变,把公平作为教育的基本政策导向.在教育政策制定和制度建设上,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为人人接受教育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四是从同质发展向特色发展转变,把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作为教育发展新的价值诉求.教育公平的最高境界和价值追求是教育不仅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而且要满足学生个性发展成长的需要.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鼓励学校走特色化办学之路,满足社会对优质,公平,多样化,个性化教育的需求.五是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坚持育人为本,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坚持能力为重"是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重要教育理念,这既是国家未来发展,应对挑战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应有之义.

   ——抓住和用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就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把改革作为突破口.战略机遇期,也是改革攻坚期,改革创新是动力.能否抓住机遇,关键在于能否以"变革"乘势而上,以改革创新推动发展.在教育改革方向选择上,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以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为核心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的新思路,在继续推进由外到内改革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由内到外的改革.这是当前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迫切需要,更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由传统走向开放,由传授知识走向培养能力;学校教育由接受性教育向创新性教育转变;学生学习由接受性学习向创新性学习转变.这是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使命.坚持"优先发展,改革创新,育人为本,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必须正确处理好教育的近期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区域发展与整体发展的关系,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的关系,内部发展与外部发展以及对外合作的关系,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发展与论文范文自然的关系,以及教育发展的数量与质量,速度和效益,规模与结构,公平与效益的关系,推动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抓住和用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就要加快教育发展,把发展作为重要立足点.战略机遇期,也是发展转型期,加快发展是关键.一是在教育发展战略选择上,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工作"重中之重",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基础教育规模最大,按2017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计算,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数占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在校生总数的92%.如何通过发展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是把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使我国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的根本途径.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二是在教育发展思路上,从规模数量发展向质量结构效益发展转化,走内涵发展之路.把促进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各级各类教育最紧迫的任务.三是在教育发展的目标上,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满足人民教育需要为目标,把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作为重要的战略任务.四是在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上,坚持以人为本,从关注物向关注人的发展转化,从过度追求功利向追求对人的发展,人的幸福和尊严的尊重转化,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坚持以育人为本,使学生真正得到全面发展.五是在教育发展的战略设计上,树立可持续的教育发展观,维护和培育教育发展的良好生态,大力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论文范文自然和谐发展.既要合理利用和配置教育资源,保护教育生态的良性循环发展;又要尊重教育规律,实事求是,防止不切实际的发展和教育资源的浪费,维护教育发展的生态环境.

   ——抓住和用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就要真抓实干,奋起直追.战略机遇期,也是真抓实干期,狠抓落实是保障.全面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任务,是教育战线的主要工作.实现教育规划纲要描绘的目标任务,关键还在于抓住机遇,真抓实干.必须大力增强落实意识,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坚决的举措,更加积极的行动,努力提高落实能力;必须整体推进,突出重点,通过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通过加强关键环节带动整体建设推进,切实增强落实工作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必须按照教育规划纲要既定的战略目标,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朝着既定奋斗目标迈进.

   机遇在前,我们大有作为.论文范文,新征程,战略机遇期,黄金发展期.抓住战略机遇期,必须开好局,起好步.今年是国家"十二五"的开局之年,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未来教育科学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以昂扬向上的勇气,改革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奋力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中国发展赢得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李燕茜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简称FPC)2006年1月创刊,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为其学术支持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德国Springer出版公司负责海外发行.期刊主编是袁贵仁教授和韩震教授,副主编是廖申白教授和田平教授,并有成中英,赵敦华,Daniel Bell等50余位海内外知名学者作为其编委成员.

   FPC作为中国大陆第一本面向海外发行的英文哲学类专门期刊,它一经问世,就受到了国际哲学界的广泛关注.时至今日,FPC已成为世界学者了解中国哲学研究成果与发展动向的重要平台.

   FPC为季刊,致力于刊发国内哲学研究领域"最新,最好,最前沿"的学术成果,自2017年起将有首发要求.所刊登文章主要集中在两个范围:一是国内哲学学者眼中的哲学问题;二是世界哲学学者眼中的中国哲学问题.刊物所刊发的文章涉及哲学研究的所有领域,包括中国哲学,西方哲学,科学技术哲学,*学,宗教哲学,美学,逻辑学等.

   FPC以"面向国际,反映中国哲学优秀学术成果和最新进展,推动中外哲学思想的沟通与交流"为刊物宗旨,承担起"创办一个中国哲学优秀学术成果的对外发布平台和有世界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品牌"的任务与使命,为世界范围内的哲学学者和哲学爱好者奉上来自中华文化的思想盛宴,架设起一座增进中外哲学学者沟通与交流的便捷桥梁.

   基于这样的宗旨与使命,FPC自创刊伊始便提出了"国际视野,中国特色"的办刊理念与办刊思路,积极向国际规范与领先水平看齐,追求刊物的国际知名度与影响力.刊物吸引到一批学术造诣深,热心支持中国哲学国际化的顶尖学者成为本刊的编委,译者与审稿专家,并逐步组建起一支具备相当哲学背景的翻译和润色团队,从而为刊物的国际化发展道路奠定了基础.

   FPC以优秀的国内哲学研究成果与国际知名哲学学者为依托,努力展现中国哲学独具的价值与魅力.刊物成立至今,许多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学者不吝为本刊赐稿,大大提升了刊物的学术水平与学术特色.

   发展至今,FPC已被多家国际知名数据库所收录,这些数据库包括:JSTOR,Springerlink,AcademicOneFile,CurrentAbstracts,Gale,Google,HumanitiesAbstracts,HumanitiesIndex,HumanitiesInternationalIndex,OCLC,OmniFileMega,OmniFileSelect,OmniFileVFullText,SCOPUS,SummonbySerialSolutions.

   课程与教学研究的重镇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简称课程所)成立于1999年,附设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教育学心理学部办公室,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华东师大中心.首任所长为着名的课程专家钟启泉教授,现任所长为崔允漷教授.

   在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课程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该所专家领衔研制,起草了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全国基础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其成果《〈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研究》获得了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在不久前结束的"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奖"评选中,课程所共有三项成果荣获一,二等奖;在该所的项目合作学校中,有两所学校的课改成果荣获了二等奖,一所学校荣获了三等奖.这是全国所有参评机构中唯一能够做到这点的,因此课程所被誉为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的"国家队".同时,该所在课程教学的理论研究上也起到了引领作用:由课程所教授主编的《世界课程与教学新理论文库》荣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该所主办召开在国际上编码的"第一届世界课程大会",来自五大洲23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参与了此次课程研究盛会;2006年,教育部委托该所专家研制起草《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目前,已基本完成送审稿的修改,将为新一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提供整体架构与质量标准.

   在已取得辉煌成就的基础上,课程所面向未来,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推动各项事业在新时期不断跃上新台阶.

   首先,注重青年教师的发展.基地的发展关键在于人才,青年学者的迅速成长,是基地未来发展的最重要保证.大力扶植"70后"学者脱颖而出,成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基地建设的重心.经过这两年的精心培育,基地青年教师成长迅速,形势喜人.例如,在过去的2017年至2017年两年中,该所7名职称为副教授或讲师的青年教师,全部都获得了包括国家社科,教科规划,教育部人文社科等省部级立项课题.

   其次,注重转变研究思路和方法.与过去的教育研究不同,未来高质量,有影响的标志性成果将会越来越多地体现"基于国家战略需求"和"基于证据"这两个特征.因此,该所在规划"十二五"基地重大项目和"985"建设方案时,始终围绕,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在提升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的大课题中谋求自己的定位.与此同时,为了更高质量更有前瞻性地为国家战略需求服务,课程所投入论文范文本建设高质量的"学校课程教学质量改进数据库".可以展望,10年后课程所在本领域的优势会更加明显.

   最后,注重国际化发展.该所的发展始终强调"全球视野".伴随着我国国力的提升,全球化进程的加剧,作为我国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的一流研究机构,课程所会进一步加快国际化进程,积极参与国际对话,更好更多地向外传递中国的成果和经验.与国际最大的课程教学领域机构——"美国督导和课程开发协会"(ASCD)合作成立ICI-ASCD联合研究中心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步.ASCD拥有来自136个国家的超过17万的会员,每年定期举行专业年会,主办的Educational Leadership杂志是SSCI检索专业刊物,具有非常广泛的实践影响力.联合研究中心的成立为该所的国际化搭建了一个重要平台,不仅让课程所能更好地学习国外优秀经验,也让课程所拥有了一个向外宣传介绍本土经验和成果的高质量渠道.

   推进高效率学习的心理机制研究服务素质教育改革实践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

   2017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7—2020年)》指出:"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危害民族未来.通过减轻课业负担,保证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从2000年起,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的沈德立教授领导的课题组,针对"由于学习效率不高而导致学习负担过重"这一重大教育实际问题,系统研究了高效率学习的心理机制问题.他们先后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信息加工与高效率学习"(2000-2005),国家社科基金"十五"规划(教育类)国家重点课题"素质教育中高效率学习的心理机制研究"(2001-2006)和天津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实现高效率学习的认知科学基础研究"(2005-2017).出版了一系列的学术着作.其中标志性成果是沈德立主编的《素质教育中高效率学习的心理机制研究》(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

   该项研究成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率先在国内提出了高效率学习的心理结构模型(见图).具体内容是在知识呈现方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情况下,选择性注意是高效率学习的前提;元认知是高效率学习的监控;学习策略是高效率学习的保障;非智力因素是高效率学习的动力;内隐认知则是高效率学习的一种特殊方式.

   其次,提出了高效率学习的基本特征,即:(1)学习过程高速度.学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学习的高速度是以个体对知识进行高效率信息加工为基础的,其中思维敏捷性是实现高速度学习的关键.(2)学习方法科学.学生能够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选择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方法科学就是按科学的程序来学习.(3)学习策略运用适当.学生能够根据学习的目标,学习的任务,学习的时间要求,学习材料的性质,学生自身的特点等来选择最佳的学习策略,以实现学习的目标.(4)学习结果高质量.学生能够顺利而且正确地完成学习任务.高质量是高效率学习的关键指标.(5)学习有乐趣.学生学习时能够在心理上体验到一种愉快感,满足感和成就感.没有任何压力,焦虑和紧张感.

   最后,采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范式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从多个角度,揭示学生学习效率存在差异的原因.深化了人们对高效率学习的心理机制的认识.例如,在第一章第六节中,研究是采用ERP和fMRI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情绪干扰与非情绪干扰抑制年龄变化,结果发现:(1)对情绪干扰的抑制能力成熟得较早,12岁即到达成人水平,且不易老化.(2)对认知冲突干扰的抑制能力成熟得较晚,且存在老化.(3)ERP和fMRI的研究还揭示出上述不同抑制能力的脑机制是不同的.再比如,在第四章第二节中,以小学六年级的学优生和学困生为被试对象.采用字表方式的实验范式.结果发现:(1)小学生有意遗忘中的认知抑制能力在不断发展.(2)小学生有意遗忘中的认知抑制能力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各年级小学生中学优生的抑制能力强,学困生的抑制能力弱.表明学优生的有意遗忘能力比学困生的强,即他们更能根据学习任务来调节自己的学习进程,而学困生则做不到这一点.还有,在第十三章第三节中,以初中和高中的学优生和学困生为被试对象,采用内隐序列学习的范式.结果发现:(1)学优生和学困生都能完成序列学习任务.(2)学困生序列学习的内隐性更强.(3)学优生表现出一定的外化的序列结构知识,其学习过程受内隐和外显的双重影响,这表明学困生更适合于内隐学习,学优生则既可进行内隐学习又可进行外显学习.

   该项成果2017年12月获第十一届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积极搭建科研平台 引领高层次人才培养

   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

   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以"开放研究,创新服务"为理念,积极探索科学研究发展新模式.

   中心自成立以来,通过重点研究基地两轮周期的建设,已成为"211","985"工程平台建设的核心和支撑,在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的研究水平正稳步推进.中心承担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其中承担教育部重点基地重大项目20项,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国家自科基金项目结题获评优秀.2017年,中心主任马费成教授,副主任胡昌平教授主持的两项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先后结题,均获评优秀.中心面向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建设实践中的重大现实需求与理论问题,在若干重点方向取得了系列具有原创价值的成果.其中2项成果分别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1项成果获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成果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成果获教育部推荐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心通过承担重点基地重大课题和其他课题,锻炼出了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论文范文一批优秀青年学术骨干.马费成教授当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组召集人,先后荣获国家教学名师称号及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图书情报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中青年学术带头人陈传夫教授被评聘为教育部2017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心共有8位研究员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名研究人员被聘为珞珈特聘教授.

   中心在承担科研项目,强化科学研究基础上,特别重视高层次人才培养,正在成为信息资源管理领域高级人才培养中心.中心依托信息管理学院,在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以及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出版发行学,信息资源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电子商务等二级学科培养硕士和博士,在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接受博士后科研人员.中心始终瞄准社会经济信息化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依托试验平台,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素质人才.

   中心以科学研究促进人才培养.中心通过与企业联合,定期资助大学生科研项目,开展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研究,激发了中心学生的科研兴趣.研究生一般都参加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并成为重要的研究力量.通过吸收研究生参加课题,培养了研究生的探索精神,提高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目前本中心已有1名博士生的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5名博士生的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13名博士研究生的论文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中心毕业的博士生正在成为高校本专业领域的带头论文范文学术骨干,其中有3人被任命为兄弟院校信息管理学院院长和系主任.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7年4月15日

   百年清华 启动人才培养新计划

   4月,我国最高学府之一的清华大学迎来百年华诞.根据学校公布的发展战略,这所为新中国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学术,兴业,治国精英的百年老校,启动了新的人才培养计划,意在打造世界级顶尖人才,有望在新的百年中实现新的跨越.

   新百年,新探索

   4月14日,在刚刚修缮一新的清华学堂前,清华大学全面启动了"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清华大学选在百年校庆之际隆重举行启动仪式,可见清华对该计划所寄予的厚望.

   厚望还远不止一个启动仪式这么简单.位于清华园核心位置的清华学堂,青砖红瓦,式样别致,是一栋德国古典风格的两层楼房.学堂始建于1909年,是清华大学最早的建筑,已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支持人才培养计划,清华大学将在此处办公的研究生院,教务处,科技处等机构迁出,重新装修,使其成为"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的学生教室和实验室.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则在此番用意中提到了"百年老建筑的精神文化和场地空间优势".

   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理学院原院长朱邦芬教授说,把这项人才培养项目冠名为"清华学堂",这不仅表明了校领导的重视和远见,也表明了全校做好这件事的决心和信心.

   与办学场地相比,更值得关注的是办学的人.清华大学目前已成立6个清华学堂班:数学班,物理班,化学班,生命科学班,计算机科学实验班,钱学森力学班.这些班都聘请了知名学者甚至大师担任论文范文教授,由他们主持制定培养方案,组织协调项目实施.目前,上述这些班对应的论文范文教授分别为:着名数学家丘成桐,中国科学院院士朱邦芬,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希,着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着名计算机科学家姚期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郑泉水.

   培训教师阵容豪华,进入这些班级的学生也是优中选优.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于涵介绍,入选清华学堂班的学生每年大约150人,占每年新生数量的1/20还不到.清华的本科生本来就是各省份的高考尖子,清华学堂班的学生更是"尖子里面挑尖子".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说,"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是学校经过深入研讨,决定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推出的计划,这个计划是清华实施拔尖人才计划的重要载体,体现了清华面向新百年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探索.

   回归精英化教育

   无论是从着名学者领衔的师资优势看,还是从招生过程中的百里挑一看,学堂班都无疑集中了清华各方面的优质资源.在清华非学堂班学生看来,学堂班的学子所受到的教育,无疑是真正的精英化教育.

   在培养尖端人才方面,精英化教育无疑更具优势.朱邦芬院士说,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物理学界的一代宗师叶企孙先生执掌清华物理系时,10年间只毕业了71位本科生,1位硕士研究生.那时候,数位教师围绕一个学生精雕细琢,成就斐然.在这72名毕业生中,有22位成为中国两院院士,两位成为了美国国家科学院和美国工程院院士.

   钱学森力学班项目主任朱克勤教授说,"钱班"将会深入推行导师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配备最好的老师,担任导师的至少是长江学者以上的水平.争取"一对一"地给本科生配导师,让他们从大一起就和从事一线科研工作的教授学习.

   2017级钱学森力学班学生倪彦硕告诉记者,在"钱班",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导师,并且每年可更换导师,以了解更多的研究领域.

   计算机科学实验班有10门核心课程,由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的科研团队领衔.姚教授亲自讲授其中4门,其他课程大多由国外大学的一流专家担纲.

   与非清华学堂班的课程比较,"姚班"有独具特色的教学大纲.学生不用上计算机系的专业必修课等与非学堂班重叠的课程,"姚班"学生也有自己单独的老师.2007级"姚班"本科生张晨去听过非学堂班的计算机课程,发现"同种课,'姚班'更注重理论深度,而计算机系的老师更注重应用".

   "我们的作业更难,更有挑战性."从搜集论文,开展讨论,到选择切入方向,用张晨的话说,"姚班"的一次作业就相当于解决一个问题,对思维的锻炼特别大.

   在氛围营造上,清华学堂班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加高水平学术报告,获得与世界一流科学家交流研讨的机会.进入学堂班的学生,都有机会被选派到国外一流大学学习,交流.

   根据"姚班"的培养方案,"姚班"学生可以在假期集体去香港中文大学进行一星期的交流,白天上课,下午讨论题目,晚上做题.交流的论文范文由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承担,学生不用花钱.

   营造让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事实上,在"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对于拔尖人才的培养方式,清华大学也在探索中.

   顾秉林校长说,朱邦芬院士最近给他发了一封电子邮件,希望重新认识清华提出的"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对培养一流人才所起的作用.

   朱邦芬院士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在他看来,一流人才主要不是在课堂上教出来的,清华学堂班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好环境.这种好环境并不意味着要对优秀学生"多教一点,教深一点,早教一点",而是对最有潜力的学生"减负",给他们更多的空间去自主学习和自主研究.他希望,学生既有仰望星空的闲暇,又有自我奋进的动力.

   朱邦芬说,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对于拔尖人才的培养很成功,原因在于其立足点是创造良好条件,让最优秀的青年在老师指导下自主探索.他说,作为论文范文教授,学校让他有权批准学堂班的学生可以不上某门必修课,这让他很欣慰,因为自主学习的第一步就是"减负".

   "姚班"也遵循了这样的理念,姚期智说,学生要拿到学位,必须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知识,但其他空间应该充分给予学生,让学生自由发展."我们需要在大一,大二时,培养学生一种价值观,让他们知道如何安排时间".

   钱学森力学班的模式则有些差异,这是一个可以本硕博连读的班.学生可以选择学习4年后拿本科文凭,或者5年后拿硕士文凭,或者8年后拿博士文凭.只要成绩不是太差,升学没有压力.

   "钱班"学生倪彦硕告诉记者,他们已经摆脱了"分数至上"的模式."钱班"论文范文教授郑泉水鼓励他们做感兴趣的事情,只要课程能及格,他们不要受限于排名的压力,从而限制自己的发展.

   顾秉林校长说,清华将多方面的办学优势汇集到一起,实施"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就是想对拔尖人才的培养模式做出探索,让所有优势都转化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优势,让优秀学生做领跑者,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带动各院系,各学科对优秀人才的培养,进而推动全校整体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力争培养出世界级顶尖人才

   推行"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清华的期望值很大.

   主管此项目的清华大学副校长袁驷教授的目标是,"使进入该计划的学生将来成长为相关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并跻身国际一流的学术队伍".

   朱克勤教授这样阐释"钱班"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要培养大师级的人物,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世界级的顶尖人才.目前,我们培养的学生作为普通人才来说,还是很不错的,但缺乏像钱学森,杨振宁这种量级的人物,我们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姚期智则对记者表示,"清华学堂班的理念,主要为了培养世界一流的本科生.将来也许有一天,其中的若干学生能够赢得一些世界级的大奖.如果我们希望在中国培养出自己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让他们留在中国工作,获得诺贝尔奖或其他世界大奖,我们需要一步一步来."

   朱邦芬院士则表示,"如果中国将来要拿诺贝尔物理奖,很大可能就出在全国约20个高校的学生中,而招生掐尖最厉害的清华和北大责任更加重大.想到这里,我更加感到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如果我们不花心血,不竭尽全力培养好下一代,我们将是历史的罪人!"

   倪彦硕则认为,有期待是合理的,但不能急于求成."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领导者有耐心,能接受失败.不是每一次实验都一定能成功,不要想着在自己的任内一定要看到效果.前人栽树,后人方能乘凉."

   在张晨看来,当初自己坚定地留在"姚班",是被姚期智的个人魅力所吸引."姚教授对数学的应用炉火纯青,他当时在黑板上讲解一个问题,对一些数学定理和小技巧的应用非常熟练,思路清晰,推导过程太严谨了,让我叹为观止".

   "现在,眼看要过去4年了,我还是很崇拜他."张晨说.

   摘自《中国青年报》2017年4月22日

   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经验的借鉴与启示

   徐绍华

   所谓通识教育,是一种高等教育的模式或理念,泛指对大学生进行的非职业性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论文范文国家的公民.西方大学的通识教育起源于古希腊的自由教育思想,成熟于美国大学将西欧的自由教育思想与美国的本土化改革相结合而产生的教育实践.由于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改革和实践都比较成功,因而通过借鉴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经验来促进我校通识教育的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模式与经验: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管窥

   (一)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模式

   美国大学的现代通识教育从1917年哥伦比亚大学的教育改革算起,至今己有90多年的历史,期间历经多次改革和完善,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教育模式,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模式主要有下列几种:

   1.哥伦比亚模式.哥伦比亚大学代表了美国大学现代通识教育的起点,其通识教育传统的最大特点是简明和容易操作.传统上主要由"当代文明"和"人文经典"两门课组成,"当代文明"其实是讲从古到今的西方文明,因此它就是以美国各校普遍开设的"西方文明"课.而"人文经典"课则是指西方经典,它基本上是以阅读西方经典着作为中心,从古代一直读到现代.两门课都是连续两学年四个学期.哥伦比亚这一由"史"和"经"交互构成的通识教育构架,后来成了美国高校普遍贯彻的通识教育体制,并与我国传统的"经-史"教育非常契合.

   2.芝加哥模式.在哈钦斯时代的芝加哥大学四年通识教育方案中,前三年的课是人文科学3门,社会科学3门,自然科学3门,数学1门,最后的第四年称为"整合"课.人文和社会科学的所有课程都明确规定不能是"概论"课,而必须精心选择经典或重要文献作为阅读材料.该方案的最特别之处是把"西方文明史"放到最后的第四学年作为"整合课",分为2门("西方文明史"相哲学,课名为"观察,解释,整合"),其目的在于通过"整合课"将前三年上过的所有课加以融会贯通.芝加哥大学现在的通识教育课程虽已改为两年,但内容更精干,而且其分量仍然比其他美国大学要重很多.芝大本科生四年要求完成一共42门课程,其中21门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这些课程的具体内容无一例外都是经典着作的阅读和讨论,并且全部都是必修主课.

   3.斯坦福大学模式.斯坦福的整个通识教育构架分为三大类九个领域:第一大类是 "文化核心课程"(其中分三个领域:第一个是 "各种文化,各种观念,各种价值";第二个领域为 "世界文化",第三领域为 "美国文化");第二大类是"科学核心课程";第三大类是"人文社会科学核心课程".每个本科生要在这九个领域中选修11门核心通识课.核心课的核心是第一个领域,即争议最大或号称最"新潮"的地方主要表现在每课中加了1本或2本非西方或非传统主流的东西.比如加上《论语》,《道德经》,《可兰经》,《源氏物语》等.在这个连续三学期的"各种文化,各种观念,各种价值"课程中,每一学期都有5-6个甚至10多个名目不同的课可供选择,每个课程都需要经过学校专门委员会的审定批准.学生可任选其中之一,但内容则无一例外都是传统西方经典着作的阅读和讨论.

   4.哈佛大学通识教育模式.目前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模式中,其核心课程包括六大类(外国文化,历史学A,B,文学和艺术A,B,C,道德推理,自然科学A,B,社会分析) 十一个领域.该课程模式规定,本科生四年共修33课程,其中l6门为专业课,8门为选修课,8门为核心课程.核心课程的设置理念首先关注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其目的不仅是加强学生人文,社科和科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而且还在于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学科间的联系,通过核心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有效地思考,交流思想,做出适当的判断并区别不同的价值观念".实行核心课程学习的目的是把个人培养成既是某一特殊职业的专家,又是自由论文范文公民.至于教学内容和阅读材料方面则与上述斯坦福和芝加哥模式一样,都以西方经典为中心.

   (二)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经验

   1.培养目标具体明确.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目标,首先解决的问题是学生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其次是学生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其中,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是:文字书写精确而流畅的能力;口语表达沟通的能力;逻辑和批判思考的能力;数理统计分析的能力;综合理性推论的能力.在培养目标方面,美国罗索夫斯基在《哈佛核心课程报告书》中提出了五点要求:能清晰而有效地思考和写作;对自然,社会和人文有批判性的了解;不应该有地方的偏狭性而忽视其他地区和另一时代的文化,了解塑造现在和形成未来的其他地区以及历史上其他时期的文化和力量;了解并思考道德和*的问题;在某一知识领域有深入的研究,达到介于广泛的知识能力和专业层级之间的程度.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则专门成立高等教育委员会,并在"论文范文社会的高等教育"报告中列出了11项通识教育目标:能展现出具有论文范文理念和*原则的行为;能积极参与所属团体或社区的活动,以其知识和能力而有所贡献;能表达人际相互尊重的认识相行为,以促进了解与和平;能了解和运用自然的环境,应用科学的方法,解决自己的生活,助益人类的生活;能了解别人的观点,能有效表达自己的观点;能掌握自己的情绪,能维护良好的社会适应;能掌握自己的健康和体能;能了解和欣赏文学,音乐,美术,并参与艺术活动;能与家人美满相处,具有家庭的知识和*;能有适合自己兴趣才能的工作职业,在工作中展现才能和愉快;能有批判性的能力和习惯,具有建设性的思想.由此可见,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目标不仅非常具体明确,而且含有典型的美国社会色彩.

   2.课程设置以人文社会科学为重心.美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是非常严格的.例如,波士顿学院核心课程研究小组经过两年的深入研究,于1991年6月提出了所设核心课程要具有六个方面的特征:持久性问题讨论;重视学科历史;重视学科方法论的教学;重视将写作融入课程教学;包含多元文化的观点;关注学生的道德观与实践.在课程的具体设置上,美国大学的突出特征是以人文社会科学为重心,在核心课程中通常占2/3,即使纯理工学院的通识教育也包含相当大比例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以哈佛大学为例,1978年开始的哈佛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方案分五类,其中人文社会科学占四类(文学与艺术,历史研究,社会科学与哲学,外国语言与文化),自然科学占一类.1985年后哈佛改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分为六类,其中五类为人文社会科学.近年哈佛的通识教育分类改为七类,共35个课程,其中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为8-10个课程,每个学生必须在七类领域的通识核心课程中每领域选修1门以上,这七个领域分别为:外国文化;历史研究;文学和艺术;道德思考;社会分析(社会科学);定量推论(这里一半是社会科学的课)自然科学.可见其人文社会科学的核心课程几乎占到了80%.而在麻省理工学院规定的14门通识教育课程中,要求理工科学生必须修完至少8门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而且其中至少有3门必须集中在某一特定领域(例如历史,哲学,文学等)的课程才能毕业.

   3.教学形式严格而多样.美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形式大多采取课堂讲述,小组讨论,研习发表和独立研究等多种形式,并且任课教师都由教学效果考核为优良的着名教授和高级讲师担任.其中,最有特色的教学形式是经典阅读和小组讨论.以斯坦福大学"各种文化,各种观念,各种价值"的核心课程为例,每个大一本科生必修连续上3个学期(斯坦福是每学年3个学期的学季制),每课每学期5个学分,每周上课5小时,外加每周讨论时间3-4小时,最少不低于2小时,教学内容无一例外都是经典着作的学习和阅读.以其中的"古今欧洲"课为例,指定读物为: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圣经》,奥古斯丁的《忏悔录》,中世纪英国文学作品《坎特伯雷故事》,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这些都是西方传统经典,再加1本非西方经典《古兰经》.由此可见,美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形式不仅严格和多样,而且可以有效地保证教学质量和通识教育目标的实现.

   4.重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整合.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处理方面,美国大学并不是机械地两年通识,两年专业的二二分法,而是将两者有机地整合起来,使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既能有机衔接,又能并行不悖.这也可以说是美国大学通识教育中的一论文范文功之处.以芝加哥大学的整合经验为例,芝大一年3个学期,通识教育课程都是三个学期连续上,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的过程.比如,芝大通识教育中的"自然科学"系列,首先文理是分开上的,对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各有不同的要求.通识教育的物理课连续上三个学期,所有理科的学生,包括医学学生都必修前两个学期,第三学期则由物理系的学生必修.也就是说,对物理系学生来说,物理课是地地道道的专业基础课,而对所有理科学生来说,前两个学期的物理课则是共同基础必修课.因为第三学期的物理课非常难,只有物理系的学生才会继续上,如果不是物理系的学生要去学的话,必须征得主讲教师的同意才行.也就是说,在自然科学的训练方面,芝大对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但在社会科学和人文方面的通识课则全校学生完全相同.比如历史系开的文明研究课,由10几门课组成,包括西方文明,欧洲文明,俄罗斯文明,中东文明,中国文明,土耳其文明研究等等,所有学生均可自由选择.这些课既是历史系一,二年级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所有理科学生和文科学生的通识核心课.其他系所开的课程要求也与此相同.但是,在这相同的背后却另有玄机.如果两年的通识课程结束后,学生要想读历史系,就必须将历史系开的几门文明研究课的成绩争取全部拿A.如果l0 个名额中有15个学生报名,而且每个学生的文明课都是A,那么历史系就会看和历史系最密切的社会科学方面的课程成绩.如果学生选择的历史学课程成绩都是B,甚至是C,那么就证明他不适合学历史,即使他想读,历史系的教授也不会要,而会建议他选择那些与其成绩比较好的相关专业.由此观之,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绝非毫不相干的两张皮,而是内在地衔接和整合在一起的.

   二,问题与借鉴: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科学发展之道

   (一)我国大学通识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1998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以来,全国高校开始开展了一系列的通识教育政革和实践活动,取得了一些明显成效,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实践探索的不足,我国高校的通识教育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课程体系建设不够完善.目前,我国大学的通识课程主要包含三大部分:一是公共基础课,主要有外语,计算机,思想政治理论等课程;二是公共选修课;三是各种学术讲座和社会实践等隐性课程.从表面上看,我国大学的通识课程可谓门类齐全,数量众多,途径多样,但实际上,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具体建设中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首先,各门通识课程之间缺乏有机联系.不少高校虽然开设了许多通识课程,却体现不出通识教学的综合性,跨学科性,更无法体现通识教育所追求的内在价值,致使学生学到的仅仅只是大而化之的通识知识,而不是系统的心智训练.其次,各类通识课程的比例严重失衡.有些学校的外语,计算机,思想政治理论等课程的比重占到了全部通识学分的60%以上,其它课程则以提高学生将来工作的适应性为主,而那些真正能体现通识理念的人文课程及跨学科的综合课程比例很小.再次,通识课程的时间安排不合理.虽然各校情况不一,但多数高校通常都把通识教学放在大一,大二阶段,有的甚至让学生在大一就修完全部通识学分.这种做法显然是成问题的,因为有些通识课程适合在大一,大二开设,如那些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提供基础学术训练的课程,而有些课程则要到大三甚至大四才适合开设,它既要求一定的通识素养,也需要相当的专业知识,如科技哲学,工程*等课程.还有的学校不了解通识教育的真正内涵,以为通识教育就是开设更多的选修课,过于贪大求全,而且相互重复较多,结果造成资源浪费,既增加了学生负担,也违背了通识教育的根本目的.

   2.高水平师资队伍短缺问题突出.许多学校为了满足通识教育的需要,罔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只要有学生选修就同意教师开设,缺乏对通识课教师的必要考察和准入制度,而且在具体教学中又缺乏对任课教师的指导和检查,这样的教师管理显然不利于通识教育的健康发展.从中外大学通识教育的成功经验来看,上通识教育课的教师往往都是学有所长,研有所专的知名教授和着名专家,如果以这样的标准来衡量,我国许多大学通识教育课教师队伍的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尤其是需要拥有大师级的领军人物和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来担当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主讲教授.同时,从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若全校的通识教育课完全由少数专任教师来承担,实际上也不科学和现实,因而仍需结合学校实际,加强校内外*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逐步改变通识教育高水平师资队伍短缺的突出问题.另外,一些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而多由基础课教师来担任,致使许多教师因疲于上课,根本没时间外出参加学习培训和参观访问.这种状况也很不利于通识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科学发展.

   3.教学效果有待大力提高.目前,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许多高校的通识教育选修课教学形式还比较单一,多以讲述为主,大班教学比较普遍,缺乏小组讨论和实地考察等较为有效的通识教育教学途径,尤其是课堂教学多以"概论式"的知识介绍为主,缺少经典着作的深人研习,教师也很少布置课外阅读材料,更罕见像美国大学通识教育那样由博士生做助教,每周带领学生分班讨论2次,同时批改两周1次学生作业的情况.在教学实践中,由于缺乏严格的教学管理机制和对通识教育的正确认识,加之对学生成绩的评定大多以简单的闭卷考试或撰写一篇心得体会式的"论文"(多数来自网络下载)交差了事,从而致使许多学生往往把通识教育选修课当作专业课的"花边点缀"和混学分的"放水科目",有的学生甚至在选修课上背英语单词,做专业课作业等等.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和功利主义的学习态度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如何,结论自然不言而喻.

   (二)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科学发展之道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科学发展,需要针对我国大学通识教育中的存在问题,借鉴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成功经验,联系实际,力求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通识教育之道.

   1.以人文教育为核心,科学设置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根据我国大学的学科性质和通识教育理念,可以考虑将我国大学的通识教育分为自然科学教育,社会科学教育,人文科学教育和综合教育四大类别,然后以此类别分别设计不同的核心课程.同时,针对不同学科类别的大学应该有所不同,以体现不同大学的通识教育特色.例如,对于以理工为主的大学而言:由于学生在自然科学教育方面的基础训练相对较强,为了促进科学与人文的协调发展,因而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设置上应以人文教育为核心,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育.为此,可借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简便易行的传统模式,尝试按"中国文明史","中国人文经典","西方文明史","西方人文经典"和"大学语文"五个模块来设计学校的通识教育核心课(主干课),然后在每门核心课之下再按学期同时设置几门具体课程.其中,核心课程的设置是 "纲",具体课程的设置是 "目",目的在于以"纲"带"目",促迸 "纲"举 "盯 张,避免有 "目"无 "纲"或 "纲"举不张的现象.在具体科目的设置上则需要少而精,避免不切实际的"大杂烩"和盲目不清的数量堆砌.例如,在"中国文明"核心课模块下面,可由该模块的教师组成团队按自己的教学研究所长同时开设先秦,两汉,唐宋,明清等专题课程,学生则可按其兴趣和学校规定任选其中一门即可.在设置 "中国文明"核心课的同时,还必须设置相应的中国人文经典"核心课,其具体课程的开课方式也必须与"中国文明"核心课模块下面的专题课程相对应.譬如,如果开设先秦,两汉,唐宋,明清等专题文学课程,那么在 中国人文经典"专题文学课程中就应该相应地设置"诗经,楚辞鉴赏"(先秦文学代表),"汉赋赏析"(两汉文学代表),"唐诗,宋词鉴赏"(唐宋文学代表),"四大名着'赏析"等经典着作导 读课程.另外,之所以考虑设置"大学语文"这一特殊模块,目的在于借鉴美国大学通识教育中非常重视 "写作"训练的成功做法来促进我国的母语教学.目前,我国许多大学都非常重视以英语为代表的外语教学训练,而不太重视学生以汉语为代表的母语训练,致使许多学生的汉语水平(以论文写作为代表)大量出现文法不通,错别字连篇的不良现象.因此,有必要增设 "大学语文"教学模块,通过开设 "古文鉴赏","现代文学名着导 读"和"应用写作"等课程来提高大学生的汉语水平.

   2.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了切实提高我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必须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应该尽可能地摆脱"通史"或"概论"式的讲法,所有课程的教学以集中阅读少而精的经典着作为主.最好让本科生从大学第一个学期开始就直接进八经典着作的阅读.例如,如果第一个学期学生在一门课中集中深人阅读了《论语》或《道德经》,效果肯定会比用一个学期教半部中国古代思想史好得多.因为经过一个学期对《论语》或《道德经》的阅读训练后,这些学生就可能有能力自己去阅读其他的经典原作.反之,一个学生如果用两个学期上完了全部中国古代思想史,看上去好像什么部知道了,实际却是囫囵吞枣,捡了皮毛,丢了人文经典的文化之根和文化灵魂,根本达不到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通识教育目的.其次,在阅读经典着作的同时,一定要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或给予学生一定的课堂展示时间(相当于美国大学的PRESENTATION),并把学生的讨论情况,课外作业,研习论文等与该门课程的成绩评定有机地结合起来.至于学分的认定问题,应规定学生必须修足不低于10个学分的通识教育课程方可毕业(教育部规定不低于10个学分,清华是13学分,北大最高为16 学分).再次,应充分发挥人文素质教育中心基地建设的作用,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配合其它部门做好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使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地衔接起来,把学生的课外实践计人总学分,着力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加强逼识教育课程的教学监管和评估,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课程申报制度,学生选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等等,不断提高通识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

   3.加强实践探索,完善通识教育模式.自1999年党论文范文,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后,加强通识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经过10年的实践发展,我国通识教育的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以复旦大学"复旦学院",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清华大学"清华学院"以及中国人大"国学院"等为代表的通识教育尝试,为建立中国特色的大学通识教育模式做出了积极贡献.但由于许多大学管理者对通识教育理念认识不深,重视不够,也由于国内高校仍习惯于按专业教育模式来设置课程和安排教学,使得通识教育在大多数高校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加之我国的通识教育,无论是理念引进,理论研究,还是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基本都是借鉴美国大学的经验,因而许多高校也还存在课程内容缺乏本土特色,课程体系缺乏科学论证,教学内容局限于基本知识等问题.如何通过借鉴国外着名大学的通识教育经验来建立和完善具有我国大学自身特色的通识教育模式,我认为可以做如下尝试:根据不同学校的学科门类,以建立科学合理的通识教育体系为核心,精心设计全校性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在一,二年级中集中进行通识教育,三,四年级则有针对性地开展宽口径基础上的专业教育.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打破学科壁垒,着力强化学生的通识基础;二是为了学生就业的现实需要,在三,四年级集中培育宽口径,厚基础的复合型人才.在此通识教育模式中,有几个方面需要特别注意:一是学校资源(包括师资)的合理配置问题,可以按照通识教育模块和专业教育的实际需要来调配,相会之间可以有交叉渗透;二是通识核心课程的设置问题,必须少而精,着力建立高质量,严要求的"核心课程"教学体制;三是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衔接问题,可以借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做法,根据不同专业的训练要求,规定学生学习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以及应达到的人文学分要求.这样,既可以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衔接,又可以促进科技与人文的交融与渗透.当然,任何通识教育模式都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包括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在9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就先后经历了五个不同的建设发展阶段,因而,我国大学的通识教育模式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与时俱进,逐步发展.

   摘自《高教领导参考》2017年第3期

   加强学生工作国际化 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

   武汉大学 王传中 彭启智

   伴随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技信息化的加速深化,国际化浪潮风起云涌,势不可挡,国际化己经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主题.高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引领的主要阵地,是国际化进程的领头雁,越来越多的高校主动地融人国际化潮流,并将国际化提升为学校发展的一大目标.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高校学生工作如何审时度势,因势利导,适应培养具有国际战略眼光人才的需求,在理念与思路,体制与机制,内容与方法上实现有序有度的良性国际化,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和重要抓手,

   一,高校学生工作国际化的重要意义

   学生工作国际化既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还是学生工作发展的应有之义,日益发达便捷的信息社会也为学生工作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因此,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前提下,加快高校学生工作的国际化进程乃大势所趋.

   1,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形势来看,高校学生工作国际化是必然的.当前,国际化不仅成为中国大学发展的背景,更成为中国大学多方向,多领域,多层次发展的重要维度.国际化已经影响并渗透到了中国大学的教育观念,人才培养,学科建设,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工作,教学科研,人员交流等各个方面,越来越多的师生,课程,学术项目打上了国际化的烙印.例如,身处中部的武汉大学就己与世界上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46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近几年,每年平均1500人左右通过各种途径到国外大学交流学习.随着高校国际化办学程度的提高,世界各国在留学生生源,跨国教育等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各个大学参与国际化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更是强化了大学之间的竞争.中国大学的国际化发展,尤其是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已成为国家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战略.在此背景下,高校学生工作必然要顺应国际化趋势,紧跟国际化潮流,加快国际化步伐,科学分析国际化带来&#

教育家:学生教育视频材料

30340;新问题,新情况,有效学习借鉴世界一流大学学生工作的先进理念和先进做法,从而不断推进学生工作的创新发展.

   2,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来看,高校学生工作国际化是必要的.随看国际合作进程的加速,当代中国大学生在国际化舞台上参与竞争和施展才华的愿望日趋强烈,有国际视野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以互联网为核心技术的新媒体的普及更是大大提高了大学生的国际化程度.校园的国际化氛围日益浓厚.当前,有国际学习,生活经历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国际交流活动也越来越多,仅武汉大学每年派出的交流学生就达400多人,接待境外交流学生近百人,面对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特别是随着学生国际化经历的丰富,国际化视野的开阔和国际化素质的需求,高校学生工作必须认真研究国际化背景下的学生特点和人才发展需求,在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引导下,不断改进完善学生工作的理念和实践,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国际化素质培养提供更多的机会与可能.

   3,从高校国际化面临的机遇来看,高校学生工作国际化是可行的.国际化给高等教育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中国大学不仅可以与世界一流大学共享课程与师资,还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增加国际学习生活的经历,交通的便捷,通讯的发达以及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为大学的国际化提供了诸多的便利条件,高校自身的信息,知识,文化优势又为国际化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资源.高校学生工作得国际化时代之"天时",还得高校国际化资源丰富之"地利",更得高校国际化战略合作之"论文范文",特别是中发[2004]16号文件下发后,高校学生工作得到空前的重视,拓展学生工作的国际化视野已成为高等教育界的共识,学生工作国际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在学生工作的理念,方法和途径上求同存异,有机融合,创新发展是大有可为的,也是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

   二,高校学生工作国际化的主要内容

   高校学生工作国际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包括理念与方向层面的国际化,模式与队伍方面的国际化,还包括内容与形式层次的国际化.我们要认真,深入,准确地分析西方高校学生工作,借鉴吸收理念与途径,内容与形式,机制与手段等各方面的先进经验及合理成分,并结合国内高校学生工作实际,融合,充实和发展学生工作的方方面面.

   1,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握学生工作国际化的主导权.学生工作要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形势,满足大学生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凝炼正确的工作方向.西方国家高校以学校发展和学生需要为工作目标,指导思想受到"理性主义","实用主义"等哲学思潮的的深刻影响,并将"咨询与人格理论","人的发展理论.,"环境理论"以及"组织与管理理论"等应用理论融人具体的学生工作中去叫,擅长渗透和熏陶,淡化灌输和说教,促进学生工作的集成化成为西方国家高校学生工作发展的共同趋势.借鉴这些理论和实践还需要联系中国高校实际,结合学生工作实践,统筹兼顾好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专业化与系统化的关系,规范化与特色化的关系,主导性与多元性的关系,在因校制宜的基础上规划出正确的工作方向,尤其是要把以人为本这一理念贯彻落实到学生工作的方方面面.

   2,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化能力的学生工作队伍.在学生工作国际化的过程中,学生工作队伍要适应学生工作国际化的目标和要求,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开拓国际视野,锻炼国际化能力.例如,美国高校学生工作专业协会的数量和种类都很多,他们不断完善凝聚与服务,规范与引导,决策与咨询及交流与研究等功能,提高学生工作队伍的专业程度和职业水平,非常值得中国高校学习和借鉴.中国高校要在学习这些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学生工作的专业化进程,为学生工作队伍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提供条件,完善学生工作队伍的选聘机制,管理机制,考核机制,培养机制和考核机制,尤其是要不断完善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推动学生工作队伍职业化发展,调动学生工作队伍的自觉性,自主性和积极性,建立一文既符合中国特色,学校特点,学生需要又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化能力的学生工作队伍.

   3,吸收国际领先成果,构建科学的工作模式.经过长期发展和演变,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学生工作已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和专业化,积累了很多先进经验,如美国高校学生工作专业性,规范性强,采用集权的垂直管理模式以及主管负责,部门分工,学生参与的运行机制;而法国高校学生工作实行的是高度社会化的管理与服务体制,工作效率高,实践性强;英国高校学生工作采用集中管理与分散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运行机制为学校主体,个人导师和行业协会,制度化,人性化突出.在借鉴这些经验成果的同时,中国高校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强化全员育人,全面育德,充实咨询,研究,决策环节,完善实施,执行,协调环节,强化反馈,调节,检测评估环节,不断完善学生工作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科学的工作模式.

   4,整合国际优秀资源,创造适宜的工作内容.西方高校学生工作在招生与注册,新生人学教育,宿舍管理,行为管理,经济资助,学生组织和学生活动,就业指导,心理咨询,残障学生服务等方面经验丰富,专业性强,可供学习.中国高校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可从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学生权益保障与救助,职业咨询与就业指导,学生事务工作评估,学生事务工作信息化建设,学生社团组织建设等方面着手,增强专业性,与世界接轨,通过学术研究,国际交流,实地考察等方式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学生工作的精华,拿来为我所用,同时紧紧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条主线.将学生工作贯通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局,在国际化的视野中不断充实丰富完善,创造出分类指导,因材施教,针对性强的工作内容,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三,高校学生工作国际化的方法途径

   高校学生工作国际化明确方向,充实内容后,还应在方法途径下功夫,将国际化落到实处,深处.高校应统筹兼顾,有序有度地推进学生工作国际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立足中国与放眼世界相结合,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确保高校学生工作国际化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实,越走越活,越走越好,减少弯路和偏颇,避免陷阱和风险,不断提升高校学生工作国际化的质量,水平和境界.

   1,既"走出去"也"请进来",拓展学生工作的国际化渠道.高校可组织学生工作队伍到世界发达国家一流高校进行实地考察,在情景式,体验式,交互式的考察过程中,充分地,深刻地了解,理解"他者"的实践和经验,更加清醒地理解,准确地认识差异相差距,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针对性.在教育部组织的学生工作队伍英国,美国培训班的示范带领下,越来越多的高校正在"走出去".武汉大学从2006年开始每年选派部分辅导员到国外高校进行学生工作的见习和培训,现已派出5批52名,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学生工作的经验,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化能力的工作队伍,有力有效地带动了学生工作的整体发展.上海高校辅导员出国考察力度比较大,如上海外国语大学组织全体辅导员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考察.在"走出去"的同时,一些学校也"请进来",邀请国际一流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到国内,校内交流,如华中科技大学举办高等学校学生事务国际学术研讨会,亚太地区学生事务协会(APSSA)会员,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区的高校学生事务代表与国内高校代表共聚一堂,就学生工作展开交流,交融和交锋,营造了浓郁的国际化氛围,拓展了高校学生工作国际化的渠道相平台.

   2,既研究理论又具体实践,丰富学生工作的国际化层次.在走出去借鉴,请进来交流的基础上,高校学生工作应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走出适合自身的国际化道路,既可用国外理论联系国内实践,亦可拿国内理论检验国外相关实践,在理论与理论,实践与实践,理论与实践的多个维度多个层面的比较检验中增强国际化的开放性与科学性.在教育部组织开展的国际化相关课题,论坛的影响带动下,我国高校学生工作队伍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学生工作的国际化问题,既有对不同国家不同学校学生工作的比较研究,也有在国际视野中针对学生工作的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辅导员队伍在出国见习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批成果,包含了对美国,英国大学学生工作的调研和研究报告,很多成果己公开发表.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高校致力在校园内开展国际化实践,营造国际化的多元文化氛围 mbAlunWen.net,有的高校举办国际文化节,以"海纳百川,交流融合"为主题,包含大量的国际内容和元素,营造了浓郁的国际化氛围;有的学校还积极推进学生社团国际间的交流,派出大学生艺术团到欧洲高校交流演出,推广中国文化;有的大学举办以"青年创造未来"为主题的学生社团国际交流营,众多国内外知名高校学生社团精英齐聚国内名校,交流经验碰撞思想.所有这些具体实践活动潜移默化地促进了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也推动了学生工作的国际步伐.

   3,既立足中国又放眼世界,提升学生工作的国际化水平.学生工作在国际化的过程中,应具备深邃的世界眼光和深刻的中国意识,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和熔铸百家的气度,既立足中国又放眼世界,把握好国际化的角度,节奏和分寸,消除国际化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确保学生工作的国际化到位而不越位失位,提高国际化的效率和效果.高校学生工作在国际化的交流中,既要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和成果,也要符合国情校情及学生的特点,寻找最有效的结合点.在理论实践结合好的同时,还应做好借鉴性吸收和创造性转化,将国外先进经验和实践融入到国内实践中去,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触类旁通,避免盲无目的和似是而非的国际化.例如西方高校学生工作事物管理过程中的法制化程度非常高,充分体现了依法治校的理念,这是我国高校学生工作中较为欠缺的,我们借鉴这一经验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我国国情,把依法治校与人文关怀传统,构建和谐校园有机结合起来,探寻法与情.法与理的最佳结合点,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优势.

   总之,高校学生工作国际化是一项需要抢抓机遇,长远谋划,整体推进的工作,高校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吸收借鉴世界发达国家高校工作的理论和实践,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理顺学生工作国际化过程中的各种关系,实现国内外高校学生工作的有机结合,优势互补,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

   中国高等教育 2017年第5期

   殷殷关怀润清华 切切嘱托催奋进

   ——党论文范文关心清华大学发展纪事

   徐京跃 张宗堂 吴晶 李江涛

   春和景明的4月,清华大学迎来建校100周年.清华园里紫荆花绽放,欢笑声荡漾,到处展露出蓬勃生机.

   一世纪风雨砥砺,一百年春华秋实.诞生于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的清华大学,在新中国成立后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在党论文范文关怀下,清华人牢记党和人民的期望与嘱托,筚路蓝缕,艰辛奋斗,推动清华大学朝着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奏响了百年清华发展史上最华美的乐章等

   从战火纷飞中电令保护校园,到建校百年之际提出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步伐,党论文范文在关键时刻给清华大学送来关怀,指明方向

   1948年12月,人民解放军逼近北平城郊.运筹帷幄,决战千里的论文范文同志,把关切的目光投向了北平西北郊的清华大学.

   创建于1911年的清华大学,原是清政府用美国政府"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办起的一所留美预备学校.到1948年,清华大学已经从一所小学堂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大学,以"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特色,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杰出人才.

   党论文范文牵挂着清华大学的安危,牵挂着全校师生的安危.1948年12月15日凌晨2时,论文范文同志电令东北野战军负责人,要求他们"注意保护清华,燕京等学校及名胜古迹等".此后,论文范文同志又两次就这一问题作出具体指示.经过中国论文范文人不懈努力,北平终于和平解放,美丽的清华园完整地回到了人民手中.

   如今,清华大学高大巍峨的西大门上,论文范文同志于1950年亲笔题写的校名熠熠生辉.清华大学——这4个字,见证了学校与新中国共同成长的不凡岁月,铭记着党论文范文对学校的热忱关怀和倾力支持.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适应国家对科技人才的迫切需求,论文范文决定对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进行调整.在论文范文,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怀下,清华大学由一所综合性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被赋予探索社会主义办学道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历史使命.清华大学没有辜负党论文范文的关心和厚望,在此后的岁月中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高等教育办学道路,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文化大革命"期间,清华人在逆境中尽可能坚持开展教学和科研."论文范文"结束后,广大师生员工迫切要求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尽快改变学校面貌,清华大学处于又一个重大关键时刻.

   1977年7月,亲自主抓教育工作的论文范文同志,听取了有关教育问题的汇报,明确指出:"要抓一批重点大学等清华,北大要恢复起来."这年10月,论文范文同志再次约见有关同志,强调"重点大学要实行双重领导,以教育部领导为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是重点的重点.要利用北大,清华的经验."论文范文同志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清华大学也为整个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指明了方向.

   1978年4月19日,论文范文同志在论文范文政治局会议上发言时指出,教育经费的使用,要很好地讨论一下方针和原则,更多注意用到重点和提高方面,要装备好北大,清华.6月23日,论文范文同志又专门听取清华大学工作汇报.他指出,教育要抓重点,重点学校规模应该逐步扩大,将来清华大学应发展到两万学生,研究生至少二三千,不搞好大学,无法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改革开放后,清华大学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在国家重点支持下,学校恢复,建设了文科和理科,并对原有工程学科和专业进行调整改造,逐步由多科性工业大学转变为新型综合性大学,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得到显着提高.

   世纪之交,风云激荡.以论文范文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论文范文领导集体从战略全局出发,提出建设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并决定实施"985工程",清华大学成为首批得到重点支持的学校之一.

   1998年夏,论文范文同志在有关清华,北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报告上批示:纵观历史,国际上的一流大学都是经过长期的建设形成的.固然要有政府的支持,资金的投入,但更重要的是学校领导,教师,学生长年累月辛勤奋斗的结果等因此,我们必须看到,要办成一流大学确实需要有一定的历史过程,要经过社会实践考验.对此,既要有雄心壮志,又必须脚踏实地.

   2001年4月,清华大学迎来建校90周年.论文范文同志为学校题词:"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在庆祝大会上,论文范文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勉励清华大学坚持正确的办学思想,站在国际学术的最前沿,努力创造和传播新知识,新理论,新思想,不断为祖国为人民培养出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李鹏,乔石,朱镕基,李瑞环,宋平,刘华清,尉健行,李岚清等同志对清华大学的发展也十分关心,多次听取有关汇报,到学校考察,与师生座谈,对清华大学教学科研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

   论文范文同志对清华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努力和进展一直十分关注.2000年3月,他在中南海听取清华大学校领导汇报时指出:"在党论文范文,国务院的关怀下,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对广大师生是很大的鼓舞,能够凝聚人心.在千年之交明确这样的目标,人才培养和学校的建设都围绕这个目标进行,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2017年4月20日,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之际,论文范文总书记来到学校考察.他希望清华大学以建校百年为新的起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书育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努力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造就更多优秀人才,提供更多智力支持,不断谱写清华大学新的辉煌篇章.

   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论文范文,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曾庆红,黄菊,吴官正,罗干等同志对清华大学也非常关心,他们听取学校工作汇报,到学校考察,同师生座谈,与学生通信,给清华师生以巨大鼓舞和鞭策.

   在党论文范文亲切关怀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清华大学迎来了黄金发展期.近年来,清华大学在世界主要大学排行榜上一直稳定在第50名左右,2017年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学术声誉排名中居第35位,能源,信息,生命,材料等部分学科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从培养造就更多优秀人才,到努力取得更多重大科研成果,党论文范文对清华大学教学科研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殷切希望

   党论文范文高度重视清华大学教学科研工作,多年来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学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不断注入强大动力.

   已近百岁的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张光斗忘不了,论文范文同志听他汇报北京密云水库设计和施工情况时的情景:1959年9月的一天,论文范文同志来到水库工地,一边看沙盘,一边听介绍,还提了许多问题.当听说密云水库全部由我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时,论文范文同志高兴地说:"你们的工作搞得不错!清华大学水利系师生负责密云水库设计,体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能理论联系实际,又能向工农学习,真正提高了教育质量,提高了教师水平,方向正确,是高等工程教育的好经验."

   老一辈的清华人忘不了,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岁月,党和国家领导人一次次来到清华大学考察指导.日理万机的周恩来总理就曾8次来到清华园,看望广大师生,视察教学科研,对学校工作作出许多重要指示.周恩来同志还亲自审阅土木系关于黏土水泥研制的报告,亲自在中南海西花厅前的院子里试驾清华研制的微型汽车,亲临政协礼堂观看清华学生自编自演的京剧,与许多清华师生结下了深厚友谊.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我国教育,科技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1977年8月,论文范文同志主持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果断决策恢复中断多年的高考制度.清华大学立即制订招生计划,认真做好招生录取等各项工作.如今,1978年2月入学的"论文范文"后第一批清华大学学生,许多已成为各条战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骨干.

   "要逐步培养研究生等要加强外语教学,要搞电化教学";

   "各大学应该逐步建立研究中心,特别是清华,交大这样的学校应该很好地利用";

   "重点大学既是教育的中心,又是办科研的中心.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应纳入国家规划";

   "一方面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大学水平,一方面派人出去学习,这样可以有一个比较,看看我们自己的大学究竟办得如何"等

   ——论文范文同志有关清华大学等重点高校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曾给当年的清华论文范文全国教育工作者带来多少启迪和震动!

   论文范文同志对清华大学的教学科研一直十分关注,多次与清华师生座谈,交流,对学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清华大学要注重形成优秀的办学传统,形成鲜明的办学风格,发展优势学科,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达作出贡献;要紧密结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依托多学科的交叉优势,努力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特别要抓好科技的源头创新,并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1989年8月25日下午,论文范文同志来到清华大学考察.他走进学校机械厂的实习车间,看望参加实践教学的老师,学生和工人师傅,不顾大家满手的油污,亲切地与每个人握手,关切地询问大家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对清华大学进一步搞好教学科研提出希望和要求.

   论文范文同志非常关心清华大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多次听取学校工作汇报,到学校实地考察,就学校人才培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等作出重要指示,希望清华大学总结办学的优良传统和经验,培养更多治学,兴业和治国的优秀人才,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作出贡献.

   2006年3月27日下午,中南海怀仁堂,论文范文论文范文政治局在这里进行集体学习.作为主讲人之一,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范维澄院士就安全生产制度建设这一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时隔5年,范维澄仍清晰记着当时的情景:论文范文总书记走进会议室时热情地和他握手,询问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什么时间成立的?公共安全和安全生产的内涵有何不同?听了范维澄的回答,总书记频频点头,对清华大学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展教学科研的做法表示赞许.

   百年校庆前夕来到清华大学考察时,论文范文总书记亲切会见了杨振宁等知名教授,关切地询问大家的工作和身体情况,还就吸

总结:本论文为您写教育学生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教育家引用文献:

[1] 教育学生类论文选题 教育学生论文题目如何取
[2] 经典教育学生论文参考文献 教育学生期刊参考文献哪里找
[3] 教育学生论文提纲模板范本 教育学生论文框架怎么写
《电大法学本科论文题目数学C》word下载【免费】
教育家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