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初中话题作论文题目大全山东省

主题:带鱼孩子刷爆网络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24

简介:关于孩子儿子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孩子儿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孩子儿子论文范文

带鱼孩子刷爆网络论文

目录

  1. 带鱼孩子刷爆网络:张柏芝带儿子返港 谢霆锋与孩子短聚数日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李跃儿

   1.2.1 柔情如钢 1

   1.2.2 棍棒之下出逆子 3

   1.2.3 智慧的爱与愚味的爱 6

   1.2.4 驯养儿子 8

   1.3.1 爱的里程碑 11

   1.3.2 鸡毛掸子 12

   1.3.3 回头一瞥的时刻 14

   2.1.1 本·拉登是人才吗 16

   2.1.2 审问我们的价值观 19

   2.1.3 漏网之鱼 20

   2.2.1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23

   2.2.2 六重苦难 25

   2.3.1 一对惊恐的大眼睛 31

   2.3.2 孩子七岁在偷"情" 33

   2.3.3 把孩子脸上的笑容找回来 36

   2.4.1 把心带回家 38

   2.4.2 用阳光化掉乌云 40

   摧残,还是拯救 42

   与大师约会去 44

   幸福的小篮子 45

   不要将孩子塑造成你的模样 46

   感悟童心 46

   家有傻妻李跃儿 47

   1.2.1 柔情如钢

   那天接的时候,看见儿子系着花围裙坐在一只小板凳上剥葱,路上我问他剥了多少根葱,他说36根,还有一根没有剥完妈妈就来接了等

   柔情如钢

   以前的我就是这个样子,可以这样说吧,以前,所有老师,父母能犯的错误我都犯过,那个时候,虽然我的态度是兢兢业业,但是从孩子眼里面发出的不是受到爱的光芒,而是摧残过的黑暗.对儿子我也这样.我把教育搞到目前这种地步,都与我犯的错误有关.我的教育就是在我的错误里面生长出来的,是我一步步反思出来的.

   就说儿子等我曾是位糟糕的母亲,因不懂儿童的世界,不懂教育,因而与学校的老师一起对他实行折磨等

   记得有一次,我跟先生一起把儿子赶出家门,说不要他了.儿子两手死死拉着门把手,到现在我脑海里还在时不时地浮现出儿子绝望的眼神.我们两人一个拉,一个把他的手往开抠,直到把他推到门外为止.

   原因是学习不好,老师告状了,叫我俩去学校挨训,回来问他为什么不好好学习,为什么不做作业,怎么问都不啃声.我说算了算了,不要这个孩子了,朝他大喊大叫,往外推.我儿子先天身体就不太好,六岁时就像四岁的孩子一样.

   儿子从上幼儿园起老师就开始告状,说他上课不听讲,自己不穿衣服.其实那时儿子正是到了执拗敏感期,我们不知道,不懂,就折磨他.

   现在想起来是幼儿园老师做得不对,中午他们让孩子脱了衣服睡觉,怕把被子弄脏了,其实3岁的孩子脱了衣服再穿是很麻烦的,老师告状说他不穿衣服,我就觉得丢人,觉得他故意撒懒,我就对他喊:你为什么不穿衣服?为什么?孩子浑身发抖,两只眼睛瞪着我,他被吓坏了等

   后来有一次,幼儿园老师说我儿子上课不看黑板,怎么说也不听,让我到医院检查一下,看看是不是脑子有没有问题.我绝望得不得了,骑车子回家差一点让汽车撞了.回到家我抓住他的胳膊边摇边喊,问他为什么上课不看黑板,他说老师不让动糖.现在想起来那个老师太差了,他根本不懂得儿童的特点.幼儿园午睡起来要发吃的,那天发了两块糖,平时在家里我们一般不让孩子吃糖,怕吃坏了牙,所以他觉得糖很珍贵.这个老师呢?不让孩子吃完糖了再上课,而是让孩子上完课后再吃糖.还不让动,三岁半的孩子哪能忍得住呢.幼儿园桌子并不像学校那样摆着,要是儿子看黑板,桌子就在他的身子背后,这样,常常听完课后他的糖会被其他孩子拿走了.既然老师不让动,他就用眼睛盯着.这其实是一种智慧的表现,当时我意识不到,还打他.

   我想,我与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是爱我的儿子的,我心中并不是没有作为母亲的柔情,但是我的柔情是以一种钢铁一样的形式显示出来的,我以为这样就能把儿子教育得很优秀,直到把儿子折磨成小木头人.比如有次接他回来,削了个苹果放在他的腿上,他说妈妈,我的腿臭.我突然想到是不是拉裤子了?用手一摸,硬硬的一块!从幼儿园到家,那么长的一段路,又是冬天,儿子坐在自行车的后架上面,屎在屁股底下该多难受啊.一个4岁的孩子,遭了这么大罪都不敢啃声,你能够想象到孩子成了什么样子了.

   儿子的打工生涯

   上小学以后,老师告状告得更厉害了.有一天我彻底失去了控制,喊:干脆用钢筋把你我都捅死,我们都不要活了!我是把儿子对于学习的兴趣给破坏了,但我不知道,更想不到检查一下自身的原因.

   现在我为什么要把教育家长看得要比教育孩子还要重要,就因为我有这个体会,我是从那个误区里走出来的.我知道孩子的状态就是父母的状态,孩子的原因就是父母的原因.

   可那时我不懂得这个道理,不知道善待孩子才能有利他的成长.怀他时不懂得优育知识,使他先天不足,生下后又不了解儿童的成长机制,完全按自己的无知的方式教他.

   那时候,每天写作业总坐在旁边盯着,越盯毛病越多.书包杂乱无章,本子没一个是好的,考试成绩老是全班倒数第一.由于先天不足,他的手指一点力气都没有,反着能弯到腕部,象面条,所以写的字很淡,几乎看不见.因为无法正确握笔,无法保持速度,所以常常被老师留在班里写没写完的作业.有时候,老师会派学生把我的儿子送回家来,说不让他上学了.要是遇到这种情况,我都会把儿子折磨一通.

   我到学校接他时,只要遇见他班的同学,就说:阿姨,你家徐冰可又被老师打了.或者:阿姨,我没打你家徐冰可.最好的是:今天老师没有骂徐冰可.

   有天早上,我发现儿子的课堂作业本还在家里,问他怎么回事,他显出一幅犯了错误的样子.再三盘问,才承认课堂作业根本没写.我和先生马上带着他去问老师,老师都在苦笑,搞得我俩非常狼狈.一气之下,便将他领回家,说不让他上学了,以后爱干什么就干什么去.我俩想着他应该害怕才对,因为我们一路上把前因后果都向他讲明白了.

   第一天他在家里看电视,看完电视就看闲书,过得十分自在.第二天仍在看电视.到中午我一看不对,就将书和天线全都收了起来,放到他够不着的柜子顶上.于是他便在屋里转来转去,直到无聊得想起看看课本,又被先生骂了一顿,说学都不用上了,看课本有什么用?晚上回来,看见他满院子找蚂蚁玩.我跟先生说:这样不行,得再想办法.先生愁得,说干脆送他去打工吧,于是联系一家熟人开的小饭馆,私下里给老板说明了情况,讲定不能有丝毫的怜悯,早晨送去,晚上接回.

   去接时看见他系着花围裙坐在一只小板橙上剥葱,路上我问他剥了多少根葱,他说三十六根,还有一根没有剥完妈妈就来接了,要是再有一回儿就能把那根葱剥完.这句话让我的心全凉了.心想求老天保佑,千万别让他一辈子剥葱.

   这就是我儿子的打工生涯,那年他才八岁.

   我说这样不行,还得另想办法.什么办法呢?就是把儿子领到捡垃圾的人住的破屋土里,指着臭气冲天的院子说:从明天开始,要把你送到这里当学徒,吃在这里住在这里,每天早晨五点钟起床,太阳落山才能休息.而且,一个星期只能回家一次,每次只能呆上一个小时.从此以后,你就当个捡垃圾的吧,反正你也不愿读书.

   他也确实很难受,一幅很愁的样子.可在回来的路上却问:捡垃圾是走着去还是坐车去?我们说当然走着去了.他又问;在那里住宿能不能带上自己的被子?因为他们的被子太脏了.

   我俩一听,差一点没晕过去等

   现在我才明白,这就是孩子呀.这样的年龄他是听不进道理的,因为他不会把"现在"与"将来"联系起来考虑.他没有这种体验.没有体验,道理就不会变成经验,

   爸爸,我想对你说

   在对待儿子上,先生的做法更为过分,动辄打骂不说,而且,他的打骂现在想起来是一种典型的精神折磨.比如他让儿子自己解开裤子,把屁股露出来,他再用苍蝇拍子打,打得又红又肿.

   所以儿子对他一点感情也没有,离家多少天也不想他.他们两个就像仇人似的,儿子当面不敢说,就在作文里面骂他.有次他见门后垃圾筒里有个揉皱了的纸团,展开一看,是儿子的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的爸爸》:我的爸有两撇小胡子,爱穿牛仔服,成天喊着瞌睡的,嗑睡的,好吃懒作,爱打呼噜,吵得我妈不跟他睡了,这个人品质不好!

   他当下炸了,把儿子叫到跟前,质问:你怎么拿这种眼光看爸爸?爸爸难道就是这种品质的人吗?爸爸每天工作到深夜,所以白天才睡觉.这是爸爸的工作习惯,你怎么认为品质不好?

   他开始检查儿子的作文,看看都写了什么,结果有一篇"爸爸,我对你说",他看了,半天没有啃气.

   这之后,他开始到外地做事,好多天没回过家,我带着儿子去看他,发现他对儿子的态度完全变了,变得温和了,关爱了,在我的记忆当中,他第一次跟儿子开起了玩笑,并且闹到了一起,还在地上爬来爬去地让儿子当马骑,用椅子推着儿子满地跑,第一次两个人玩得嘎嘎直笑.回来后,儿子第一次说想爸爸了.

   我很奇怪,问他怎么回事,才知道,这个阶段他调查了一个案件,结果吓坏了他,也惊醒了他.

   这就是轰动全国的宁"'4.20'特大袭警案"案,开始的时候他是冲着案件本身去的,查着查着,渐渐地,案件背后的事情引起了他的关注,他发现,案中的犯罪之所以沦为罪犯,几乎全与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有关.

   1.2.2 棍棒之下出逆子

   杨辉到现在仍然害怕看见星星,他说就是到夏天,也觉得星星像是被冰冻住似的等

   大案背后

   事情是这样的,1999年4月20日凌晨,银川"110"指挥中心接到一个电话,说在银川化肥厂附近有个出租车司机被人杀了.当四位民警赶到出事地点时,预先埋设好的论文范文突然暴炸,三位当场身亡,有一位没死,却被歹徒连捅22刀等

   破案之后人们才知道,这几个罪犯本来想抢运钞车,因为没有武器,便设下了这个圈套夺论文范文.

   这个案子当时可轰动了,但是人们大都关注它的表面,比如罪犯的残忍,民警的生命等等,我家先生发现了案件背后的东西,他说背后要比表面更令人震惊等

   就说主犯杨杰,小时候其实非常优秀,也很有天赋,爱歌唱,爱写诗,会拉小提琴,还是个二级鼓手.在他第一次进监狱时还得过全国劳改系统罪犯小提琴比赛一等奖.人品也不错,爱帮助人,同情人,是个很招人喜欢的孩子.

   但是后来,不仅杨杰,就连他的大弟也成了杀人恶魔,兄弟两人判处死刑,小弟杨辉和他们的父亲因为包庇罪也被判刑.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使这三个孩子变成这个样子的呢?

   答案是:错误的家教方式.

   对于这一点,当父亲到现在还不醒悟,他说:人们都说是我把三个儿子教成了这样,冤死我了,我在儿子身上花的心血只有我自己知道!

   问他怎样教育儿子的,他说:为了把杨杰教育成一个听话的孩子,有次我一边洗脚一边跟他说话,他顶了一下,我就把半盆洗脚水连同脚盆一起扣在他的头上.我觉着游泳太危险,禁止他又不听,我就在他往水边走时偷偷跟在后面,然后扑到跟前把头按在水里使劲淹他.

   杨辉说:小时候只要我爸不在,哥儿几个快乐得就跟过年一样又唱又跳.尤其是大哥,从地上跳到沙发上,再从沙发上跳到床上.只要我爸一回来,哥儿几个全都吓得没了声音.听见"爸回来了"就像听见"狼来了"似的.

   有一年过年包饺子,杨辉擀饺子皮.擀着擀着,突发奇想把两张饺子皮摞起来擀,他想这样可能会更结实,结果也被痛打一顿.

   到了上学的年龄,挨打更是成了家常便饭,字写不好了打,分考不高了也打,打来打去,打得他一点创造性都没有了.本来,他对学习就像擀饺子皮一样爱试验,后来不敢了.脑子越来越笨,比如解题,老师说最好要用两种以上的方法,可他怎么也想不出另一种方法.

   还在杨辉上幼儿园时,有一次父亲指着挂历上一个字问他:这是个啥字?杨辉说这个字老师没教过,但我认识,这个字叫"年".父亲没有赞扬,竟给了一记耳光.

   至今杨辉仍不明白父亲为什么打他.老师没教他会念,按理应该得到赞扬才是,为什么就打呢?

   我想他的父亲以后想给儿子一个解释也很难有这样的机会了.因为伤心过度,他已患了严重的心脏病,能不能活着出狱还是问题.而杨辉,他的儿子,却这样说:我恨死我爸了!要是他死了,我想我会无所谓的,连一滴眼泪也不会掉等

   有一年冬天,父亲酒后回家,当时已经快半夜了,一进门就骂人,砸东西,掀翻桌子.屋里鸦雀无声,三个儿子跟他们的母亲缩在被窝里吓得发抖,大气不敢出一下.然后,父亲来到了床边.母亲担心丈夫要打孩子,就扑上前去,用身子挡在丈夫与孩子之间.父母打了起来,孩子放声大哭.

   最后的结果是被赶出家门等杨辉到现在仍然害怕看见星星,他说就是到了夏天,也觉得星星像是被冰冻住似的.

   所以,后来杨杰尽管成了一个没有人性的恶魔,在他的身上可以说汇集了人类所有的恶习,但唯独不会喝酒.他恨死酒了,到死都滴酒不沾.

   棍棒之下出逆子

   人常说"棍棒之下出孝子",在这位父亲那里,却成了"逆子".

   这样的打骂等于给孩子心中制造了一座能量极大的火山,只等着有一天喷发.就拿杨杰来说,还不到能够抗争的年龄就跃跃欲试地开始了他的反叛.15岁那年,在一次父亲打母亲时,杨杰冲上去对着父亲大打出手,父亲一开始没反应过来,楞了楞,等他明白怎么回事时,便怒不可遏.他这一生可能设想过许多事情的发展,惟独没有想到亲生儿子打他.他喊:老天爷,你竟敢打你老子?你再打一下看看?他似乎不相信这是真的,好象要重新验证似地把脑袋伸到儿子的面前,叫儿子打.

   结果,杨杰又是一拳.

   这一拳把老爹打糊涂了,也气糊涂了.他嚷着他不活了,用头撞墙,要喝论文范文等

   有位国外的儿童教育专家从十八个方面讲了孩子生活环境给他们造成的对应性影响,她说: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嫉妒之中,他就学会了嫉妒.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

   上面是从负面影响说的.下面是说的正面影响: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学会了慷慨.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会头脑平静地生活.

   我认为还应加上一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暴力之中,地狱之中的话,他就会成为魔鬼.

   所有的家长应该问问自己了:我的孩子到底生活在什么之中呢?

   心理学家指出:杀人犯大多都是在暴力的,缺乏爱的环境里培育与成长起来的.人们可以从这样的环境里分离出上万条恶因,但是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爱的缺失.

   大卫梭罗断言:爱是一种永远无法消除的饥渴.医生与精神病学家早就认识到爱与缺爱都将对身心疾病形成重大影响.蒙太古说:把一个杀人犯,一个不可救药的刑事犯,一个行为不良的青少年,一个精神变态者,或一个冷血的家伙弄到我这儿来,在几乎每一种情况里,我都能让你看到童年没有得到适当的爱所造成的悲剧.

   美国监狱提供的一份祥细的分析报告中指出:85%的刑事犯,是因其对于爱的基本需要和个人尊严的感情没有得到满足而导制犯罪的.爱是人的一种本能,它是盲目的;但是,爱的缺失会产生惊人的摧毁力,招来诸多苦恼,甚至引发战争.

   完全可以说,当通向爱的渠道受到阻隔而处于干涸状态时,反作用

带鱼孩子刷爆网络:张柏芝带儿子返港 谢霆锋与孩子短聚数日

力就会象沉睡的火山那样喷发出并演变成暴力.暴力,是爱受到挫折的结果.父母若不能给自己的孩子充分的爱,其结果或迟或早都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谁发动了二次世界大战

   历史学家罗伯特怀特在他的着作《精神变态者之神》中,对希特勒的性格形成进行了极为深入的分析.希特勒的父亲是个嗜酒如命而又性格暴躁的人,他常常在酗酒之后当着孩子的面痛打自己的妻子,希特勒也常常免不了要受皮肉之苦.童年的希特勒最主要的情感体验是焦虑,紧张与残暴.他似乎生活在永无尽头的恶梦恐惧之中,形成了既不信任,也不同情,直至仇视人类的个性.本来,他对父亲打母亲的行为非常痛恨,可是当他长到15岁时,竟然鬼使神差地对母亲使用暴力.这一点与杨杰有些相似,两人都是在15岁的年龄开始暴发,只不过,杨杰的对象是父亲,希特勒的对象是母亲.

   再后来,希特勒便在世界范围内大打出手了,他这种不健全的人格使全世界付出了千百万条生命的代价.所以有人便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是谁发动了二次世界大战?

   就是说,二战的起缘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希特勒的内在秉性,而他的秉性又来自于他的父亲的秉性.

   同样,我们也有理由这样来问:是谁制造了"4.20"大案?是那些直接参与的罪犯呢,还是他们的父母?

   灵魂的逃亡

   再比如另一个名叫张文龙的罪犯,他的父亲也像杨杰的父亲一样因为包庇儿子被判入狱,他也认为儿子变成这样没有作父亲的责任,因为他尽过力了.他举了两个例子说明他并不是没有教育儿子,第一个例子是:小时候张文龙有一次夜不归宿,被他提起来摔到墙上摔昏;第二个例子是:儿子大一点时到歌厅唱歌,被他打得半个月不能起床.在他的观念当中,教育就是打就是骂,而不是说服,更不是沟通.

   结果,他的儿子小学三年级时就开始逃学,初中没有毕业就缀学游荡,与女孩同居,打架,偷盗,差不多偷遍了镇上的所有商店.还抹上口红,戴上耳环,胸罩,以"小姐"身份到歌厅坐台.他是这桩大案里年龄最小,心肠最毒的一个,抢论文范文的主意就是他出的,临刑时还不到20岁.

   还有那个名叫王丽的女孩,她说:我走到今天这一步与我爸的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我知道我爸是为我好,想让我做个好孩子,好学生.可是他的方法让我太难接受了,非打即骂不说,为了监控是不是在外面干了坏事,常常偷看我的日记.有一次,他发现我在看一本小说很愤怒,一气之下,不但撕了小说,还撕了作业.

   她说她多少次都想对父亲大喊,求他把女儿往好里想.她说自己初中之前一直是个好学生,因为父亲的粗暴,干脆破罐子破摔.后来有一次,父亲打她打得太利害了,妹妹怕把她论文范文,向"110"求助,她便趁机逃出家门.

   这一走再也没有回来,当家人得知她的消息时,她已进了监狱.王丽说,最让她感到难受的是审判那天她的母亲,妹妹拍打囚车车窗又哭又喊的样子,她说她一辈子都忘不了那个情景.

   还有陆文林,有一次被父亲吊在房梁上几乎打死.

   这里面,只有郭永涛的父亲在儿子尸体运回去之后总算有所省悟,他说:我儿子走到今天这种地步全都怨我,怨我这个当父亲的没有好脾气,光知道打,打得孩子事事躲我,不跟我说心里话.

   有一年春节郭永涛回家,他的父亲劝他到煤矿上班,郭永涛不同意,他操起一根棍子狠狠打了儿子一顿,这一打郭永涛再也没回来.

   这简直是在逃亡,是不是?灵魂的逃亡!棍棒之下,这些孩子除了逃亡还能有其它的选择吗?

   所以,杨杰临刑前,看守所的工作人员要他跟父亲见最后一面,他坚决不见,他说这辈子最恨的就是父亲,已经好多年不跟他说话.

   难道父亲不爱自己的儿子吗?他是太想让儿子成才了,但做法错误,才把儿子逼成了这样逼成了仇人.当他看清大儿子杨杰不再回头时,绝望之下,又把心思全部用在二儿子杨军身上.那时候杨军还很优秀,勤快,节俭,体贴家人.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儿子他也没能保住.

   有一次,因为买厕所阀门,他叫杨军买一种四川出的什么牌子,杨军听卖货人说这种牌子不如另外一种牌子好,就买了那种.父亲不干了,他认为儿子没有听他的话,就开始大声辱骂.杨军一气之下,搬到厂里去住.

   之后,他又把希望寄托到最后一个儿子,小儿子杨辉身上,那时杨辉正上中学,他发誓要把这个儿子培养成大学生.每论文范文不亮起床,给杨辉做早饭,每顿都有荷包蛋.这样的情形一直持续了好几年.做为一个父亲,这样做算是很了不起了,但是,他那种望子成龙的眼神压得杨辉喘不过气来,结果学习越来越糟,成绩一直排在后面.

   1.2.3 智慧的爱与愚味的爱

   有一天,当杨杰对着镜子刮脸,突然发现自己的长相也越来越象父亲时,他非常震惊与绝望.

   浪子为何不回头

   即便这样,弟兄三人并没有从情感上完全与父亲割舍,其内心并不是非要作对到底.只要有可能,他们随时准备与父亲言归于好,但是这样的结果并没有成为现实.如果我们把他们称作"浪子",这几个浪子为何不回头呢?

   杨辉说:我们兄弟特别羡慕人家的父子关系,有一次上楼,我们看见邻居家父子两个从门里出来,儿子搀着老爸又说又笑,我们眼馋得不得了,进屋之后谁也不说话,都坐在沙发上叹气.我爸回来的时候,我就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想跟他聊天.谁知没谈上三句话,他又教训起我了,我一下控制不住,跟他大吵大闹.

   他说就是现在,尽管这样恨我爸,但是只要他能摸摸我的头,向我说声对不起,我想我肯定会掉泪,再恨不起来了.

   杨杰也是这样,据他的妻子讲,杨杰其实对他的父亲感情非常复杂.一方面,他痛恨父亲,另一方面,又可怜父亲.有一次他一个人在屋里唉声叹气,妻子问他出了什么事,他说他觉得老爸其实非常可怜.问怎么可怜,他不再往下说了,只是叹气,然后叫妻子买些东西给父亲送去,并强调不能让父亲知道是他让买的.等到再见面,还像以前一样对父亲发狠,大吵大闹.吵完了又让妻子买东西送去等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其实他特别想跟父亲缓和关系,恢复正常的父子关系.可是作父亲的从来不给儿子这样的机会,而这种机会很有可能缓解他仇恨的漫延,使他精神的发展道路尽可能趋于正确,使一个心灵的"浪子"回头.后来杨杰对父亲彻底绝望了,彻底仇恨了,就连自己长的越来越象父亲也万分苦恼.有一天,当杨杰对着镜子刮脸,突然发现自己的长相也越来越象父亲时,他非常震惊与绝望.

   可以说,杨杰弟兄就是在这样的绝望当中一步步沦为罪犯的.他们没有一个精神上的家园.我们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这些浪子并不是没有回头的可能,但作父亲总是一次次错失良机,直到孩子走向不归之路.论文范文狱的工作人员讲,最后见面那一次,他们的母亲,把两只手分别递给两个即将临刑的儿子,贪婪地抚摸着儿子的脸,那种景象真像一位双目失明的母亲在抚摸失散了几十年的孩子.她似乎想用自己的双手留住什么,但她能留住什么呢?她能做到什么呢?唯一能做到的,只能伸出一双苍老的手,只能抚摸那两块毕竟属于自己的肉了, 但是,没有人也没有办法让犯了重罪的儿子重获新生等

   我想,面对此情此景,"可怜天下父母心"这样的感叹真是太不着边际了!

   智慧的爱与愚味的爱

   我们说,杨杰的父亲并不是不爱自己的儿子,但结果不是导致爱而是导致憎恨呢?原因是他的爱出了问题.

   我们说爱是教育的前提,指的是不管父母对孩子付出如何多,要是没有爱,或者说不能让孩子感受到爱,那么他所有的努力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无效.但这只说了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只有爱是不够的,他的爱必须是智慧的而不是愚昧的.

   智慧的爱能使孩子优秀,愚味的爱只能毁灭孩子.在杨杰家里,父爱跟智慧毫不沾边,不幸的是,母爱也存在着这样的情形,他们的母亲,虽然爱自己的孩子,但却陷入了另一种极端,也是一种愚昧的爱而不是智慧的爱.

   用杨辉的话说:现在想起来,我爸的教育方式当然很糟,但我妈也有不对的地方.比如我大哥有许多毛病,好吃懒做呀,贪图享受呀等等,都是我妈惯出来的,我大哥直到六岁还在吃奶,从这一点你就知道我妈是怎样惯着他了.采访时,他的父亲,也愤愤不平地一再提起妻子对杨杰过分的溺爱和放纵,说是妻子的溺爱害了孩子.

   但是,母亲把爱变成了溺爱,愚昧的爱,很大程度由丈夫造成的,丈夫的凶暴使她的爱变了形.她就像身处危境中的母鸡那样,一边护着小鸡一边盯着天上的老鹰,时时提心吊胆,准备最后一搏,以至发展到事非不分,听任放纵的地步.而孩子呢,只能在慈母与凶父的夹缝中残喘,在火与冰的对恃中蜕变等

   渐渐地,作母亲的对丈夫也越来越粗暴,夫妻二人常常大打出手,杨杰弟兄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长到了成年.

   杨杰在监狱里说,他这一生最痛苦的事情还不是父亲对他的粗暴,而是看着父亲打母亲时他无能为力.为此,兄弟三人曾经窜缀母亲与父亲离婚,由于没有离成,便大失所望.

   一位合格的母亲首先要分清"慈爱"与"溺爱"的界限,慈爱是蜜糖,溺爱是论文范文;慈爱是智慧之爱,溺爱是愚味之爱.溺爱最容易发生在母亲身上.合格的母亲能让她的慈爱化作孩子人生道路上的强大动力,溺爱只能使缺少辨别能力的母亲们丧失理智,从而毁了孩子.

   母亲如果不能正确理解爱,对于爱不加适度控制,就会发展成溺爱和纵容,过分顺从孩子的意愿,包庇孩子的缺点,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也会全部包揽.这样一来,母亲的慈祥就会成为无条件的妥协和软弱,孩子受其影响,也会在思想及行为上表现出同样的妥协性与软弱性.杨杰成年后曾经干过许多行业,但干一行砸一行,每遇困难就退缩,我想,除了父亲对他的摧残之外,母亲的溺爱也有很大关系.

   有的父母担心给孩子慈爱可能会使他们丧失斗志,其实,慈爱与坚强并不矛盾,调查发现,一个从小得到充分爱的孩子长大之后面对困境时会显得更为坚强.但得有个前提:父母在慈爱的同时也须具有坚强的性格,要在慈爱中赋予孩子坚强的品质.大量事实表明,这样的父母既能给予孩子亲情的温馨,又能教会孩子勇敢地面对生活.

   希特勒的成因

   希特勒也有着类似的情况,他虽然常常受到父亲粗暴的对待,但在母亲那里却是个宝贝.她赞美,纵容儿子,从不惩罚;她认为儿子做什么都不会错.她将所有的关怀,兴趣与喜好全都集中在儿子身上.因而养成了希特勒的自恋和消极被动的性格.在他心中,什么努力都不用就可以成为了不起的孩子,什么事不做,因为母亲事事都替他做了.由于父亲很少在家,就更加强了这样的趋势,男性权威所能提供的良好的平衡,他一概缺乏.

   当他6岁的时候,这种天堂般的生活突然中断了:他的父亲退休回家,让他上学.他发现自己的生活突然之间被局限在一个狭窄的活动圈子里,要求他负责任,守纪律.他第一次受到有系统的,坚定的强迫,要他跟别人一致,这让他难以适应,因为在他感觉中,"自由"就是不负责任,没有约束,意味着控制别人.

   希特勒喜欢游手好闲,逃避艰辛,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已经有了一个确定的发现,就是这种行为是受母亲溺爱的孩子常有的现象.受母亲溺爱的孩子无意识里总是期望母亲把什么事都替他们做好,就像他们在婴儿时期一样.他们觉得他们不必做什么积极的努力,不用保持整洁,他们可以把东西随处乱丢,自有母亲帮他们收拾.他们生活在一种"乐园"里,在那里,他们什么事都不必做,什么事都有别人替他安排.

   而他父亲的凶暴的性格又从另一个极端影响着他,使他严重畸变.

   对破坏性的抑制希特勒有两种办法:一是合理化借口;二是反向行为.心理学临床治疗上有一个已经确立的事实:一个人为了压抑他的某些欲求,会发展出与这些欲求正好相反的特征,这就是反向行为.

   他的性格中另有三个互相密切相关的特征,就是他的自恋,退缩态度和情感的缺乏.希特勒可以说是一个没有任何爱,温暖或同情的人,这样的人只能算作恶魔.

   另外,鉴赏力跟性格是分不开的;一个残忍,原始,无情如希特勒的人,鉴赏力必定是浅薄的,因为除了对于他有用东西之外,对别的他全然视而不见,他在心智上是一个瞎子.我为什么在教育中特别注重提升孩子的鉴赏能力,原因就在这里.一个具有了真正鉴赏能力的人也就具有了判断是非的条件,才能分出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这就是道德认知.只有具有了道德的认知,才能实施道德的行为.所以,对于有鉴赏力的人来说,干坏事反而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希特勒内在没有任何中心,没有任何真正的原则,价值或信念,杨杰等人也是这样.

   从广义的角度看,因为家庭或学校教育的原因,在我们中间肯定潜伏着许许多多希特勒式的人物,只要历史的时机到来,他们便会现出真实的面目.从本质上看,"4.20"案中的这些人就是一个个小希特勒,只不过希特勒杀的人多,他们杀的人少而已.

   1.2.4 驯养儿子

   你有一头金论文范文的头发,如果你驯养我,那该会有多么美好啊!金论文范文的麦子会让我想起你,我也会喜欢听风在麦穗间吹拂的声音等

   穿越精神的时空邃道

   这个案子把我家先生吓着了,也醒悟了,对我也是这样,很受震动,影响可以说非常巨大,使我对于孩子的态度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不光儿子,对学生也是.

   而且那个时候,我们也正好遇到了蒙特梭利教育,开始接触儿童心理学,儿童成长规律,接触真正的教育.认识到儿子心灵受伤太深,得彻底治疗了.于是当即立断,决定让他休学一年,调整好了再上学.

   具体怎样做呢?就是让他返回童年.因为我们是从三岁开始折磨他的,所以就让他返回到那个时期.这就像穿越了精神的时空邃道,到达他开始受伤的那个端点.然后,一步步回到现在的年龄.

   这在一般人来说似乎是天方夜谭,其实并不难做到.只要给孩子足够的爱,自由,宽松的环境,就能做到.那段时间我俩腾出时间专门和孩子一起交流,一起疯玩,一起打闹,孩子需要的都满足他,给他充分的自由与尊重,他一下幸福得不得了.一个13岁的孩子,也算大半个小伙子了,竟然开始喜欢婴儿的玩具,看婴儿的书籍,撒娇撒得满地乱爬,嘴里发出奇奇怪怪的声音.让他用体觉呀,味觉呀,口觉呀,手的触摸呀,脚的探索呀等等自由地体验,让他把以前本该应该经历的敏感期全都经历一遍,这样一段时间之后,他就会一点一点恢复到现在的年龄.

   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太短,一年后再上学时只恢复到10岁左右的状态,要是再有几个月时间就能完全恢复,但没办法,因为那样还得停学一年.有位搞蒙式教育的朋友告诉我:受过伤害的孩子如果重新得到爱与自由之后就会出现一个胡闹期,你要有所准备.我问能闹到什么地步,她说把蛋糕砸到天花板上,把沙发拉倒,闹得你简直无法忍受.出现这种症状说明你的儿子有救了.我说只要不杀人不放火,任何事情我都可以忍受,我已为此做好了准备.

   等呀等呀,这样的症状一直没有出现,等到的只是撒娇,简直没完没了,腻得实在难以忍受.个头快跟我俩一样高了,两只手耷拉着学小狗,问他话的时候从不用语言回答,用狗的叫声回答,汪汪表示高兴,拐几个弯就是不满意,要是发出"吱吱"的声音就表示心里很难受了,就像小狗挨了打一样.到最后干脆就在地上爬了,不用腿走路了,完全退化到婴儿的状态.

   开头还强忍着,后来不免有些担心,因为等待的胡闹一直没有出现,出现了这样的症状.所以就对他说:你要是再这样下去就会变成女孩,变成娘娘腔的,却毫无缓解的迹象.

   有一天偶尔翻开《倾听你的孩子》,上面说道:如果孩子想要吃一块饼干,要是他正常地说"妈妈我要吃饼干",这就是饿了;如果哼哼唧唧地说,就不是饿而是需要爱了.这个时候母亲要抱上他,一边抖一边说:我们来吃饼干,我们来吃饼干,直到他自己下地为止,这是6岁之前孩子情况.

   我一下恍然大悟,想到这大概就是我儿子的"胡闹",他是以另外一种形式表现胡闹的.他是以这样的方式赢得我们的爱,进行心灵创伤的修复.我便立刻采取对策,两个月下来,他就好了许多.

   每当他撒娇时候,我就把他揽在怀里,亲他,抚摸他的脊背,边抚摸边跟他说话,直到他安静为止.我与老师一道迫害了儿子10年,说什么也要把他挽救过来.从3岁开始只要往我身上贴我就会把他推开,从未很好地给予相应的爱抚,因为我妈妈老说那样做会把孩子惯坏的.

   后来有一天,儿子一人在家,我打电话回来问他在干什么?他说在撒娇.我很奇怪,问给谁撒娇,他说给自己.我说为什么自己给自己撒娇呢?他说等妈妈回来之前把娇撒完,妈妈就不烦了.我听了很难过,心想儿子心里还是没有彻底放松,还想着他的撒娇会让我们不舒服.于是我就打消他的这种顾虑,告诉他可以撒娇,多厉害都行.这一下才算完全放开,渐渐地,撒娇的症状开始减缓,到后来,进展到只是偶尔撒一下,或者喊一声就算完事.

   一只等待爱的小狐狸

   儿子重新上学之后,我家先生有次去书店,发现了《小王子》这本书,看了之后很受感动,也很受启发.那本书我也看了,我跟他关注的内容不一样.我关注的是蘑菇与猴面包树的问题,他关注是小王子驯养狐狸的问题.

   小王子从他的星球来到地球之后非常孤独,一个人在沙漠边缘走的时候发现了一只小狐狸.他很想和狐狸玩,被狐狸拒绝.小王子想知道原因,狐狸说:因为你还没有驯养我.问它驯养是什么意思,狐狸说:驯养就是"建立关系".

   建立关系又是什么呢?狐狸说:建立关系就是等比如现在对我而言,你只不过是个小男孩,就像其他千万个小男孩一样.我不需要你,你也同样用不着我.对你来说,我也不过是只狐狸,就跟其它千万只狐狸一样.然而,如果你驯养了我,我们将会彼此需要,对我而言,你将是宇宙间唯一的了;我对你来说,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了.

   我的生活很单调乏味.我捕捉鸡,而人又捕捉我.所有的鸡全都一样,所有的人也都一样.我已经很厌烦了.但是如果你驯养我,那我的生命就会充满阳光,你的脚步声会变得跟其他人的不一样了.其他人的脚步声会让我迅速躲到地底下,而你的脚步声则会像音乐一样,把我召唤出洞穴.

   然后,狐狸指着旁边说:你看到那边的麦田了吗?我不吃面包,麦子对我来说一点意义也没有,麦田无法让我产生联想.但是,你有一头金论文范文的头发,如果你驯养我,那该会有多么美好啊!金论文范文的麦子会让我想起你,我也会喜欢听风在麦穗间吹拂的声音.

   先生看了这段感动得不得了,尤其是当他看到小狐狸反复说"求你驯养我吧"时,感动得等他说跃儿,我觉得我们的儿子就是一只等待爱的小狐狸,咱要彻彻底底地驯养他等

   驯养儿子

   就这样,先生开始了驯养儿子的行动,前后大概三,四个月什么也不干,一门心思做这件事.儿子从学校回来就跟他一道玩呀,聊天呀,一去学校,他就把这些事记录下来.他记的时候事无巨细,一边记一边反思,常常记录到半夜,最长一次记到凌晨四点多钟.那些天,他每天早晨爬起来给儿子做早餐.结婚二十年了,我常常求他起来给我做一次早餐,让我享受一次躺在床上闻到厨房飘来早餐味道的快乐他也没有做到.

   吃完早餐,还把儿子送到门口,拥抱告别.儿子娇娇地用脚后跟倒着假装不会走路,一摇一摆地下楼,到楼的中间还要再喊一声"娇",他的爸爸在上面等着,这时候也回应一声.有时候,干脆送儿子到楼下或者小区门口,再送过马路.有一次儿子走出好远了,他喊儿子,儿子没听见,儿子回来后就把这事告诉他.结果第二天,送到小区门口时儿子故意慢慢走路,故意不掉脸,准备爸爸喊了之后好掉过脸来.过了马路,先生喊了一声他的名字,儿子赶忙掉过脸来看了一眼,便撒腿向学校跑去.

   你看,两个人情意绵绵到这种程度,有点煸情了,有点可笑是吧?这在别人看来是做作的,不真实的,但这又是个必然的过程.现在,当然再也不用把儿子送到大门口了,也不用喊"娇"了,因为父子现在完全心与心融到了一起,成了铁哥们了.

   驯养不光是跟儿子玩,这个驯养有很多内容,比如每天的创意比赛,一起读书,讨论等等,谈论儿子喜欢的话题.儿子数学很差,没有一点兴趣,他就跟儿子一起做题.做题的时候故意做错,让儿子做对,然后让儿子把他当马在地上骑一圈,下一次,找一道难题,他再做对,然后与儿子争论到底谁对谁错,如果儿子错了,他就把儿子当马骑一圈.

   这是在建立一种平等的人格关系,如果光让儿子骑他,就不平等了,也没有竞争.这就像一群鹿,没有狼的追赶就会变得软弱无力.所以,只有在这种有平等,有竞争的状态中儿子才会逐渐坚强起来,才能形成一种正常的,平等的伙伴关系,但要有个前提,就是建立在爱的基础地上,是智慧的爱而不是愚昧的爱.这很重要,不然会出问题.后来的家长沙龙上我也讲到这件事,怎样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怎样在拉近距离的时候能够与孩子建立一种平等的人格关系?这里面学问大了.

   后来也有这样的情况:他也朝儿子喊叫,好象他重又回到了过去,但本质是不一样的――以前的喊叫是胡乱发火,现在的喊叫是坚持原则;以前喊叫时儿子也会喊叫,父子俩对上铆了,现在喊叫时儿子十分顺从.就是周弘说的"铁哥们之间的争吵",他们关系的性质完全变了.

   儿子小的时候总是缠我,恨他爸恨得,看电视时发现有个人长得像他就要赶紧关电视.现在呢,儿子根本就不缠我了,放学回来要是爸爸不在,就心慌意乱,在屋里转来转去,等不到爸爸回来.

   后来发生了一件事,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好笑.有一次我俩出去办事,儿子一人在家.回到小区,我俩开始上楼,我对先生说:我们把脚步踩得响一点,看看能不能把你的小狐狸引出洞来.我家住在6楼,结果,当我们走到大约3楼的时候听到上面传来开门的声音,接着楼道的灯也亮了.我悄悄说:还真准,狐狸确实出洞了.(大笑)

   话音刚落,听见上面"娇"了一声,我俩下面也"娇"了一声等

   1.3.1 爱的里程碑

   孩子们立刻大叫:老师,这个女人没有穿衣服,露着奶糕糕!

   女人为什么要长奶糕糕

   先是"4.20"案件,再是儿子的转变,还有蒙特棱利,等等,给了我相当大的启示,使我对于爱的概念更加明确了,这就是,爱,一定是智慧的而不是愚昧的,这样的爱才有价值,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

   从这个方向切入,往深走,就会思考:我们爱孩子,用智慧的爱来爱孩子,难道仅仅"为了爱"吗?我们爱应该有一个更为崇高的目的,那就是要孩子学会爱,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所有人,爱所有美好的东西,这就是爱的交互,也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作为教育者,心中一定要有这样的目的,你的爱才会真正具有价值.用各种契机影响等比如有一次,我给他们欣赏高更在塔希提岛上画的画,画面上有一个端着盘子的土着女人,孩子们立刻大叫:老师,这是论文范文的!这个女人没有穿衣服,露着奶糕糕!

   我放下画,与他们一起讨论这个这个问题.画上的女人是不是心灵特别丑恶?大家注意看她的面部,她是不是故意露出上身让别人看?孩子说不是.我问为什么,孩子们说,因为她脸上的表情跟穿着衣服一样.那,她是丑的还是美的?我说.你们看,这一盘红红的樱桃,像红色的宝石;我们再看奶糕糕上面的红点点,简直就跟樱桃一样,要是吃奶的娃娃看见这样的红点点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你们现在觉得奶糕糕上面的红点点美不美?孩子们说美.那么这个女人是论文范文的吗?大部分孩子说不是,有几个仍然说是.

   讨论完之后再把话题引回来,我说:这个女人为什么不穿衣服而要露出奶糕糕呢?那是因为这个地方非常热,人们不穿衣服也能生存,所以就没有养成穿衣服的习惯,结果呢,任何人见了女人的奶糕糕就像我看见你们的脸一样.我看见你的脸会不会说"呀,你为什么不把脸捂起来呢?"我会这样喊吗?孩子说不会.我说:为什么我们这里的女人一旦露出上身大家就要吃惊呢?那是因为气候,不穿衣服冷得慌,只好穿上衣服,穿久了有些地方就再也不能露出来了,一旦露出来就害臊得不得了,而别人呢,一看见这个女人,眼睛就像电灯炮,不是看见这个女人,而是看见了奶糕糕!

   所有的孩子都笑得要命.我说奶糕糕是不是人长的?他们说是.我说是什么人长的?说女人长的.女人为什么要长奶糕糕?说要生娃娃.这就又扯到应该让女人生娃娃,还是让男人生娃娃的话题.

   男人长的是论文范文

   我问孩子:为什么偏偏要让女人生娃娃而不让男人生娃娃呢?孩子们说:因为女人勤劳.我哭笑不得.我生过娃娃,内心有生娃娃的痛苦记忆,孩子认识不到这一点,他们不知道生娃娃有多么痛苦.

   我说生娃娃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这么痛苦的事情为什么非要让勤劳的人去承担呢?他们说老师,不是这样,因为娃娃都爱他们的妈妈,所以就让勤劳的人生了娃娃,再让娃娃爱她们.

   有一个孩子站起来,说老师,我最爱我的爸爸!我是我爸爸生的.另一个孩子马上反驳:爸爸不能生娃娃!为什么爸爸不能生娃娃呢?我问.他们说不好意思说.我说有什么不好意思说的?有个孩子走到我跟前,悄悄说:老师,男人长的是论文范文!所以不能生.我拼命忍住笑,说论文范文是不是人长的?他说是.是不是所有的男人都长着?他说是.我问全班:是不是长了这个名叫论文范文的东西人都应该感到害臊呢?他们说不露出来就不害臊.我说假如当初所有的男人都不穿衣服,都把论文范文露出来,早已成为人类的一种习惯,现在我们会不会害臊?孩子们脸上表情很复杂,他们将自己做为这样的角色体验着那种情景,大多数露出不好意思的笑容.我说:现在,不露出来已经成了人类文明的象征,我们现在认为露出来是粗鲁的行为.但是,人的身体也是一种科学,如果作为科学来了解它用不用害臊?孩子说不用.

   老师,我有个办法

   接着,我又将主题引回到为什么要让女人生娃娃上面,也就是生育的过程.我说:妈妈怀你的时候,论文范文都要呕吐,难受得不得了,就像把肠子都要吐出来似的.随着你在肚子里一论文范文长大,妈妈的肚皮也被撑得一天比一天薄.你们有时候多吃一口饭都很难受,可妈妈肚子里装着一个娃娃!

   这个娃娃足有好几斤重!你们谁能吃下几斤重的饭呢?到了生的时候,那个娃娃最小也得五斤六斤,大的要到七斤八斤.妈妈论文范文就挺着这么个肚子走路,上楼下楼,睡觉压得上不来气,吃饭只吃一点点.这些还算小事,到了生的时候,肚子痛得死去活来.

   我问:你们想象一下,把烙铁烧红放在身上烫与生娃娃相比哪一个更疼?孩子说肯定是火烫更疼.我说错!有人证明出来了,生娃娃更疼.他把人类所有的疼痛排上队,刀割,火烫,生娃娃,所有的疼痛中,生娃娃排在第一.

   听了这个,所有的孩子都特别吃惊.我说:妈妈为了让自己的娃娃在出生时不致受到伤害,再痛也不会晕过去,妈妈生你的时候遭受的那种剧痛从头到尾她都知道.我讲了我生娃娃时的体验等孩子们听的,那些孩子也就五岁到六岁吧,全部静悄悄的,一点儿声音都没有等

   突然,有个孩子举起手来,说老师,我有个办法.我说请讲.他说:想办法让娃娃只有针尖那么小,生的时候,给妈妈肚皮上戳个针眼,娃娃就会从针眼里掉出来,再到外面长大.

   我说好办法,但是人类已经进化成这样了,娃娃在妈妈的肚子里必须要长那么大,必须十月怀胎娃娃才能长成.

   又有孩子举手,还是替妈妈想办法等哎呀,孩子同情妈妈同情得不得了,说了好多同情妈妈的话,想了好多同情的办法,为怎么让妈妈生娃娃时不痛苦绞尽脑汁.

   我问他们:还有人认为让女人生娃娃是为了照顾女人吗?全不吭气了.我说:现在你们想让女人生娃娃还是男人生娃娃?有的说还让女人生,有的说让男人生,不管分歧如何,但有个观点是一致的--不管让谁生,都得想个让他们不疼的办法.

   爱的里程碑

   课上到这个份儿上,就算达到了目的,这个目的,就是对母亲的同情,重新去认识母亲,把对母亲的情感提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再推及及人.把一个只能关注主观意识的心灵引向体验客观感受的层面.我敢说在那个班的20多个孩子中,起码有一大半没有经过这样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学会爱,爱别人.在他们心中竖起一座伟大情感的小里程碑.

   我发现,作为教育者,就是要灵敏地抓住了出现在你面前的每一个机会然后发展,最后回归到那个原点上面,这个点就是人的最基本的情感,基本的爱.

   爱是教育的前提,可是在我们的教育里由于没有找到能够触动孩子心灵的对象,可供生长的土壤,所以,就无法真正在他们心中生长出来,于是只能成为表面的口号.而家长又只知自己去爱孩子,不知用自己的爱培植孩子的爱,所以,孩子不能够在内心深处形成爱的交互,不能认知爱.而学校教育中的"爱"大都是"爱国家""家集体"这类的内容,孩子对这些词无法产生切身的情感,不能有更深的体验.你看到了我是从孩子的妈妈开始,从相近的人开始,培植这种爱的.

   1.3.2 鸡毛掸子

   掌声落下,男孩朝着我举起了两只手,我以为他有话要说,就把头低下来,他搂着我的脖子,当着全班的面在我的脸上重重亲了一下.倾刻,一股幸福的电流传遍了我的全身.

   鸡毛掸子

   比如上个星期那节课,班里的气氛好极了,孩子们都像被一种家庭一样的氛围包裹着.在这样一种论文范文之中,评画时,我找不到教鞭,教室里的一个鸡毛掸子,它的毛快掉光了,只有几撮稀稀啦啦地粘在上面,我只好拿起那个鸡毛掸子暂作教鞭.刚拿起来,就有孩子论文范文:老师,你拿这个干什么,是不是要打人?

   我心里咯噔一下,难道现代的家长还用这个打孩子吗?我问孩子:这是什么?他们说鸡毛掸子.我说它有几种功能?我想考察一下孩子们是不是还被鸡毛掸子打过.他们一下炸开了,开始讨论,最后得出的结论鸡毛掸子有三种功能:一是弹灰,二是打人,三是当教鞭.

   说来也巧,刚得出结论,有个女孩哭了起来,原来她的画被人用橡皮偷偷破坏了.我说谁干的?站出来,要勇敢面对自己做的事情,敢做敢当!我的口气坚定而严肃,但目光是慈爱的,我的目光扫过每张脸,一边扫一边将鸡毛掸子在手心里敲得*直响.我想试一试这*直响的鸡毛弹子,坚定的口气与慈爱的目光加在一起的结果能不能使孩子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不是害怕老师.有个男孩高高举起了手.我说请你上来,他上来了等

   他是英雄

   我对全班说:这位同学能够勇敢地承担错误,勇敢地站了出来,他是英雄,请大家为这种勇敢的行为鼓掌!掌声哗地响了起来.

   我问:是你把她的画擦环了?他点点头.我说你知道破坏他人的东西是属于什么性质的错误?他说干了坏事.我说:对于成人来说,破坏他人的财物和身体就算犯法行为,你知道对于犯法的人是怎样处理的?他说老师,教室有没有监狱,把我关在里面.我说教室里没有监狱,但我们也可以用其它的方式对你惩罚.他说怎样惩罚?我说:现在你有两种选择,一个是论文范文家把画画好,另一个是让我在你的手上打五下.

   出乎我的意料的是,他选择了后者,就是让我在他的手上打五下.这时我发现我犯了一个错误,作为老师,我不可能用打的方式来表示我对了,他错了,要是这样,他会形成一个概念:在他对了,别人错了的时候,就可以用打的方式对待别人.再说,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如果让他感觉到是用自己的皮肉之苦来抵消所犯错误的话,不但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孩子还会用皮肉之苦替代了对他人造成了伤害的负疚心理.这是对爱的扼杀.我站在那儿,脑子飞快地转,心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突然,我发现这是个极好的机会.

   我说:你用粗暴的方式使那个同学伤心,老师不能再用同样方式使你伤心.要是老师用了这样的方式,就会与你犯了相同的错误.我不会用鸡毛掸子打你,但必须惩罚你的错误.

   他说老师,那怎么办?我说老师再给你一个选择的机会,一是把他的画恢复原样,二是向他道歉.他说老师,你还是打我五下吧,我不想给她画画,也不想道歉.我说你必须对你的错误作出补偿.我告诉全班:我们要耐心等待.

   那个女孩举起手说:算了算了,我自己把画画好.

   显然女孩的行为感动这个男孩,他马上转过身子,对着女孩大声说:对对对,不不不,起起起.(大笑)

   我对全班说:我们大家有没有感觉到他们两人的高贵品质?让我们为他俩再鼓一次掌!掌声落下,男孩朝着我举起了两只手,我以为他有话要说,就把头低下来,他搂着我的脖子,当着全班的面在我的脸上重重亲了一下.倾刻,一股幸福的电流传遍了我的全身.

   这时再看全班,这些10岁孩子的脸上呈现出妈妈对孩子的那种满意而宽容的笑容.

   孩子特别能感觉美好的东西,只要你感动了他,他的心灵就会变得高尚起来.这就是爱的交互.爱是一种能量,这种能量可以互换.

   幸福港湾

   我把这件事在上次的家长会上讲了,家长也被感动了.我说咱们要是能感动孩子,就会成为他的精神偶像.这就是驯养.家里要是弥漫这样的空气的话,这个家就成了孩子心灵的,幸福的港湾.在以后生活中,无论他多么艰难,受到的挫折多么大,他的心里不会有孤独无助的感觉,因为只要他想起我们,想起那个家,再大的难关也能挺过去的.这就要求做父母的不但要有无边无际的爱,更要有非常智慧的爱.因为这不但是教育的前提,也是提高人类生存的质量重要保证.

   家长真的需要好好疏理一下自己的心了,查一查那颗心里到底缺了什么.不光为了孩子,也为了他们自己.因为我们成人也需要幸福地,有质量地活着.教育不光是孩子的问题,也是所有人的问题;教育,不是哪个部门的职责,而是每一个人都应该负起的责任.

   在大象群中,每一只大象都肩负着每只小象的责任,不论这只小象是哪个妈妈生的,我们人类也应这样.

   这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太难了.由于文化断层以及其它原因,有些人甚至失去了最基本的判断标准.说素质教育,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是爱.爱从那里开始?从同情心开始,这让我想起一节课等

   1.3.3 回头一瞥的时刻

   正奇怪着,玉米地里突然走出一只豺来等

   猴群忽至

   那节课上我给孩子们讲了个故事.说的是有个老爷爷因为太穷,还不起欠人的债,就躲到深山老林,在一处山坡上开了几亩地种起了玉米.好不容易等玉米长高,结出玉米棒子,有一天,忽然来了一群猴子,冲到玉米田里,掰下玉米棒子就吃,吃不完就扔.那只领头的,长得又肥又大的棕毛老猴特别喜欢红玉米,因为红玉米最香了,卖价也最高.玉米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吃的少,扔的多.这真是一群恼人的猴子啊,老爷爷恨死它们了,恨不得全给打死.但是他干看着没有办法,因为他手里没有论文范文.冬天来临了,老爷爷只好搞来一杆论文范文,拖着年老的身体打猎糊口,终于熬到了春天.

   第二年,老爷爷又在田里种了玉米,他想:这回再也不怕猴子了,要是它们再来,非得打死几只不可.玉米刚刚长出棒子,他就背着论文范文在地边巡逻.

   有一天,猴群果然来了,它们在棕毛老猴的带领下,哇哇吼叫着冲向玉米地.当时老爷爷正在吃饭,听见猴群的叫声,赶忙扔下饭碗抓起论文范文,跑出门去.可是等猴子为什么突然不叫了呢?而且还在田埂上站成一排?连棕毛猴也在队伍里面?老爷爷停下脚步,呆呆地站在那儿,他看见所有的猴子都拿爪子捂住眼睛,*发抖,显出极为恐惧的样子.到底出了什么事呢?老爷爷心想等

   大限将临

   正奇怪着,玉米地里突然走出一只豺来,迈着漫论文范文的步子,在猴群前面走过来走过去,那神情就跟皇帝对待犯了罪的大臣一样.这样巡视了几个来回,那只豺,用嘴刁了一根柴棍,放在棕毛老猴的头上.其它猴子一见,哇地一声,逃得不见了踪影等

   老爷爷一下全明白了,原来,豺是在给自己挑选美食,谁最肥最大就挑谁,它挑上了褐毛老猴.老猴知道自己大限将临,身子抖得快要站不住了.

   你同情谁?

   我问孩子:如果你是老爷爷,这个时候是不是特别解恨?呀,真是恶有恶报啊,你看来了一只豺来帮我出气来了,甚至连论文范文不用开论文范文了.老爷爷暗自大笑:哈哈哈!终于有人替我报仇来啦!你们是不是这样想?

   孩子举手说:是,我们是替老爷爷高兴,因为有人出来替他制伏猴子.

   我又讲等不是照本宣科,那样不会产生大的震撼,我讲的时候一般会把故事重新改编.我说:老爷爷本来还挺高兴,他等着看豺把猴子一口咬死以解心头之恨.但是他很快不这样想了,因为他吃惊地发现,那只豺,嗖地一下跳到棕毛猴头上,一口一口拔下猴头上面的毛.原来豺为了吃得舒服,它要把猴子身上的毛全部拔光之后才要正式享用.每拔一下,猴子就惨叫一声.你们想想,满身的毛全拔光了,这只老猴要受多么大的痛苦呢?

   我说,你们揪揪自己的头发试试,揪一根都疼得要命,揪一撮是不是特别痛苦?再想想如果满身长着毛,满身毛要被一撮一撮拔下来,那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我讲这一段的时候,喧染得特别到位.接着又停顿下来,让孩子自己体验.之后我问:你们同情谁?是同情猴子呢,还是继续为老爷爷高兴?

   我看见,所有孩子的脸都吊得老长老长,苦难的啊等教室里静悄悄的.孩子们说:我们同情猴子.

   我继续问:你们要是老爷爷,那枝论文范文应该对准谁?是打死豺呢,还是打死猴子以免让它继续受苦?

   孩子异口同声喊道:老师,我们打死豺!

   为什么?

   豺太狠毒了,太残忍了.

   回头一瞥的时刻

   我说,老爷爷被眼前的惨象惊呆了,他想也没想,端起论文范文一扣板机就把豺打死了,猴子一声尖叫,跑进山林等孩子们这才长长舒了一口气.

   我说:转眼间到了秋天,老爷爷去地里收玉米,那群猴子又来了.我问孩子:你们要是老爷爷,会不会后悔以前没把那只猴子打死?孩子说后悔.

   我说老爷爷也是这么想的,但是已经没有办法了.他只好硬着头皮掰玉米,想着猴子过来糟蹋时再想办法.掰着掰着,老爷爷听见身后也传来掰玉米的响声,心想完了完了,一边想一边回过头去.就在这回头一瞥的时刻,他不禁大吃一惊,原来那群猴子也在学着他的样子掰玉米呢,而且没有一个吃的!原来猴子不是来糟蹋玉米的,是来给他帮忙的!猴子干起活来当然要比老爷爷快得多,它们把掰下来的玉米整整齐齐地摆在地头,然后悄悄离去.

   孩子们笑了起来,笑得非常开心,笑里面包含着深深的感动.这个故事将他们的感情一步一步往上引,越引越深,越提越高,将孩子带到一个充满情感的氛围里去了,直到沉入其中,直到忘乎所以.

   我说:这样的情景完全出乎老爷爷的意料之外,他感动极了,站在那儿不知如何是好.就这样,那群猴子一到早晨就来帮老爷爷掰玉米,到了黄昏全都自动离开.而且,从此以后每到秋收那群猴子都要来.

   砸 论文范文

   我说:你们要是老爷爷,该怎么办?

   孩子们说:感激猴子,送玉米给它们吃.

   我说不知怎么搞的,那群猴子一见老爷爷接近它们就往开躲,连老爷爷自己也不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尽管老爷爷特别想跟猴子友好,每次都对猴子做出各种各样的亲热恣态,但是越这样猴子躲得越远.

   孩子们急得大喊:那怎么办呀老师,赶紧想个办法嘛!我说老爷爷什么办法都想过了,猴子就是不跟他亲近.可是有一天,老爷爷突然发现,每当他让猴子过来时,那些猴子总是盯着自己肩上那杆论文范文.老爷爷终于明白了:不是猴子不愿跟我亲近,而是它们害怕我的论文范文等

   怎么办?我问.要是你是老爷爷,你该怎么办?孩子们说把论文范文扔了.我说那座山里有老虎有豹子还有狼,要是没有了论文范文说不定就会有生命危险.孩子们说:应该把论文范文埋起来,等危险来了扒出来再用.我说老爷爷大概太感动了,与猴子亲近的心情太迫切了,他大概忘了可能会有什么危险,想也没想,抡起论文范文,照着石头砸去.猴子见了,一声尖叫,全都拥了过来,围住老爷爷,有的揪他的胡子,有的揪他的头发,使着劲儿跟他亲热.

   就这样,老爷爷不再寂寞,因为他跟猴子成了最好的朋友.

   孩子们大概完全把自己当成了老爷爷,拍着腿,脸上绽开幸福的笑容.

   山谷里剩下一堆白骨

   后来,老爷爷更老了,种不动玉米了,他就把种玉米攒的钱买了几头牛,大牛生小牛,几年之后成了一群牛.有一天,老爷爷正在放牛,突然听见牛群吼叫起来,叫得特别凄惨,原来来了一群狼,老爷爷想赶着牛逃跑,但是来不及了.狼群慢慢包抄过来,圈子越围越小,情况十分紧急.

   狼是一种非常残忍的动物,它要是围住牛群,所有的牛别想有一头活着出去.就是吃不完也要全部咬死.老爷爷心想:完了,我的牛算是全完了.他闭上眼睛,因为他不忍心看着自己的牛被狼咬死,吃掉的惨景.

   就在这个时候,只听一声长啸,那群猴子赶来了.老爷爷看见棕毛猴跑在最前面,它们跳进狼群,跳到狼的身上跟狼打.这时候孩子急得不得了,说老师--,老师--,快讲呀,后来怎么了?

   我说:老爷爷赶快把牛赶到安全的地方,连忙回去支援猴子,当他赶到时,发现,山谷里只剩下一堆猴子的白骨等

   孩子全都不吭声了,有的眼中含着泪水.

   后来,人们来到山里找老爷爷,发现他住的地方成了一堆烧焦的泥土.老爷爷不见了.再后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传说--有的说老爷爷也被狼吃掉了,有的说那群猴子并没有死,是它们接走了老爷爷,接到一个最好的地方享福去了等

   用爱占有孩子的灵魂

   我问孩子:猴子能打过狼吗?孩子们说:打不过.我说那它们为什么还要去打?孩子们说:它们在报答老爷爷.我说这就等于猴子自己把自己送到狼嘴里给狼吃的!因为只有这样的方式才能让老爷爷赶着牛群逃脱!它们是用这样的方式来报答救命之恩的!

   我说现在,我们下课.

   孩子们坐着不动,静静呆在原地,教室里弥漫着凄楚悲伤的气氛.

   我刚开始讲这个故事的时候他们本来还在吵吵嚷嚷,有的甚至满地乱跑.讲着讲着,他们开始安静下来.再后来,教室里鸦雀无声了.他们屏住呼吸在听,眼睛里露出一种很特别的光--被深深感动的光.尤其是当我讲到故事的结尾的时候,他们几乎全都热泪盈眶,有的甚至埋下头去等

   这节课是我在我们一个教学点上的示范课,听老师说,几个星期之后那个班的孩子还问:上次讲课的那个李老师呢?她怎么还不来给我们上课?我想那节课都让孩子的小心脏疼了.

   孩子需要什么,老师就用什么满足他们,要是给予的不适合,他就不是个称职的老师.如果孩子的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他的心就会漂浮着,无所适从,就会心烦意乱,就会胡闹,捣乱,甚至打架,就会说一些屁呀屎呀无聊的话,只能拿这些东西来填充精神上的空缺.

   你要是用能愉悦人类精神的内容为孩子提供一个可供发展的平台,用爱占有孩子灵魂的话,他们就不再这样.这时候要是有个新来的,说出难听的话,做了出格的事,其他孩子就会用奇怪的目光看着他,甚至会有孩子告诉他这是不好的行为,使得那个新来的孩子感到不好意思.这样,你的班就进入良性循环,状态越来越高,上课也不用你维持纪律.纪律和秩序是人类灵魂里本来就有的东西,如果只能靠着威严来维护的话,说明威严已被破坏了.

   2.1.1 本·拉登是人才吗

   硬逼出来的名次,高分,是拔苗助长,是对"土地"资源提前的,过度的掠夺,死记硬背出来的知识不能发展孩子的智慧和能力,也不能滋生出新的知识.

   本·拉登是人才吗

   所以,我们说素质教育,首先要搞清什么是素质,素质中哪些是最重要最核心的?如果教育者--教师,家长连这个问题都搞不清楚,怎么进行教育叫呢?怎么把孩子培养成真正的,有竟争力的人才?现在,有些家长还停留在知识,技能大于一切的认识上,有些已经认识到聪明才智的重要,极少部分刚刚认识到情商,也就是控制情绪的能力,承受力,毅力的重要.美国科学家通过对一些成功人士的调查显示:一个人能否成功,情商的比重占到80%,智商仅占20%.我们不仅要问:知识的位置在哪里?知识的掌握,那是高情商与高智商的必然产物是不是?既然有了好的情商与智商,出类拔萃的学习便会水到渠成,哪还用我们处心积虑呢?而硬逼出来的名次,高分,是拔苗助长,是对"土地"资源提前的,过度的掠夺,死记硬背出来的知识不能发展孩子的智慧和能力,也不能滋生出新的知识.这样的知识只能应付一时,难以受惠终生.

   但这只是专就智商与情商而言的,实际上,一个人如果想成为人才,要想在未来的竟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他的素质构成中还有比情商更为重要的东西,我们称之为素质的核心部分,那就是人文情怀,就是爱等

   如果抽掉爱,良知,情感而判定人才的话,本拉登,希特勒将是最大的人才了,无论是创造力,勇敢精神,敬业程度等等方面都无可挑剔,但以及与他们相似的人,给人类制造了多大的苦难啊.这就涉及到"人才"这个概念了.作父母的没有不想把自己孩子培养成人才的,但是对于什么是人才并非十分清楚.什么是人才呢?人才就是"人"与"才"的结合.向善,良知,关爱,宽容,同情心,这些代表人文情怀的东西都属"人"的部分;"才"就是能力,聪明才智,知识技能;两者相加才是"人才".

   有家外企在北京招员工,打出"北大清华学生免谈"这样的口号?那是因为在我们国家里一些上了名牌大学的优秀学生一般都是专靠高分,也就是知识考上去了,而这样的学生好多人走偏了,在他们身上很难一见"人"的影子.所以,按那家公司的说法,这样的人很难培养成有用之才.

   我还看到一篇文章,里面谈到有家机构专门对外企在中国招收员工最看重什么进行研究,并将结果列了四项,按照重要程度排了队,第一是忠诚,第二是团队精神,第三是沟通能力,第四才是聪明才智.这里面,前三项都属"人"的范畴,后一项才属于"才".就是说,按照国际通用用人标准,"人"比"才"要重要的多.

   家长普遍忽视这个问题.忽视的后果是,随着我们加入世贸组织,一碗水端平了,世界的人才标准必将是我们未来的人才标准,你的孩子没有培养起这样的素质,极有可能会被陶汰出局.

   人才公式

   关于人才,我这里有一个公式,首先,所谓"人才",是"人"与"才"的结合;其次,"才"也由两个方面组成,就是"知识技能;与"聪明才智".我们可以简化一下,把"知识技能"简化成"知识",把"聪明才智"简化成"能力".它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就"才"而言,单独看,知识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只是个"0",能力呢,是它前面的数字.能力为0,0与0呆在一起还是0;能力是1,就变成10;能力是9,得数便是90了.知识单独分开是一钱不值的,但与能力搭在一起,它价值就会以几何倍数上升.

   如果把"人"与"才"放在一起,那么才又是"0"了,没价值了,它的价值只有依靠"人"方能显现.

   所以,人,人文情怀就像太阳一样,用它的光来照耀;像雨露,全方位地滋润.知识也好,能力也好,只有通过阳光雨露的照耀与滋润,才能生长,才能生机勃发,才能在竟争中产于不败之地,才能对整个人类有益.可以这样说吧,在未来社会中,一个即使在知识,能力这些方面非常出类拔萃的人,如果没有"人"的成份的话是很难立足的,谁会希望自己的老板,下属,生意伙伴,朋友是一个没有德行的人呢?

   有这样一个例子,某家公司空缺一个重要的职位,招聘的时候,来了好多硕士博士,本科生只来了一位,还是硬着头皮来的.结果,本科生被聘用了,硕士博士反而落选.为什么呢?所有的"士"全都坐在那里指手划脚,而本科生一声不吭,在一旁端茶倒水.

   如果将人的素质比作一棵树的话,"人"是根,是干,"才"是枝,是叶.或者说,"才"里面的"能力"是枝,"知识"是叶.可现在,一些父母逼着孩子只在枝与叶上使力,这种舍本逐末的行为,只能造成根与干的枯萎甚至死亡.

   人格豆芽菜

   比如那个"刘海洋流酸泼熊事? 等在这个事件之前,还有个"徐力杀母",之后,又接连发生了杀害并肢解女友,持刀绑架女生,杀死奶奶和父亲,微波炉活烤小狗等一系列让人瞠目结舌的事件.我想即使不是大学生,只要是个人格健康,心理正常的普通人,也很难把流酸泼到黑熊身上,很难把宠物放进微波炉里烤,更难勒死奶奶,杀死父亲.

   勒死奶奶,砍倒父亲的马晓明从小就是邻里孩子的榜样,但就在学校因他成绩太差而劝其退学时,为了避免家人伤心,竟想出了先杀亲人然后自杀的荒唐主意.而另一个大学生马忠义在学业陷入困境时,先后谋划了自杀,杀人,抢劫等"措施",试图通过自我毁灭而达到自我解救.这两位大学生在面临挫折时一触即溃,没有积极面对挑战的能力,只能选择如此荒唐的方式.就算他们的学习曾经多么优秀,但他们在人格方面甚至连一个婴儿都不如.

   这只是一种极端的例子,实际上内心倍感无助,在精神上灰溜溜的大学生不知还有多少.

   正如一篇文章指出的,所以娄娄发生像流酸泼熊这样的情况,主要原因出在我们的教育思想,方针以及体制上面.我们的教育模式太有问题了.多少年里,我们对"好学生"的看法是:课堂上应该成功地回答问题,而不管那是什么样的问题;考试中应该名列前三名,而不管通过这样的方式会不会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升学要进入重点,而不管这样的出来的学生是不是对社会有用,有益的人才;更严重的是,就是在孩子学琴的时候也应该成功地考级,学画看他是不是学会了某种技术,获了多少奖项!一个人格健全,情操高尚,精神蓬勃的孩子往往不被看做榜样,因为学校,教师,家长根本就不注重这些,但一个考试成绩好的的孩子,无论他的人文情怀多么淡薄,心理空间多么狭窄,精神世界多么苍白,动手能力多么差劲,创新意识甚至为零,都会成为榜样的.这些考试机器是不折不扣?人格豆芽菜",他们在顺境中或许还能平安无事,但是一个人的一生能够保证永远平安无事吗?只要是人,他的一生或多或少肯定会有不顺的时候,要是遇上不顺,遇上挫折,挑战呢?他们就会走向极端,就会变得不可理谕,就会严重地危害他们自己,亲人,以及社会.他们不出问题是暂时的,出问题是肯定的,只不过时间早晚而已.

   四面楚歌的中国学生

   我们的教育思想实在奇怪,比如说文理分科,所有的学生们被分成两拨:一拨文科,一拨理科.结果呢,文科学生普遍缺乏科学观念和科学精神,而理科学生则丧失了人文情怀.文科生终生不知相对论为何物,对世界的构成及其规律,对时空的特性完全缺乏了解,思维方式流于简单感性.而理科生虽然掌握了局部的科学知识,大多数却对历史,文学,艺术等领域非常陌生,思维缺乏想象力和创造活力,发展到极端者,只知有科学而不知道有科学*,只知道发明创造而不屑考虑人性关怀.许多科学怪胎都是由于论文范文关怀而畸形发育成的.他们的心性因为与美好的东西绝缘而变得功利和冷漠,直接的后果是缺乏爱心,人格品味低下.

   谈到爱心,我认为就是文科学生,虽然读了很多人文方面的书,但因为社会价值导向方面存在问题,还有学校,家长本来就没有让孩子从小重视这些东西,所以他们的人文精神只是停留在非常表面的层面,所以,即便是文科学生,最终还是无法建立起真正的人文精神.这一点,在刘海洋身上表现得非常明显.

   刘海洋从小学习成绩很好,他的母亲原则上要求他每次都考第一.根据他的自述,他用硫酸泼熊的目的也是为了检验狗熊对酸的敏感度.刘海洋的科学精神是完全具备的,但他缺乏的是人文情怀,完全没有同情与悲悯.同样,那位把小狗放进微波炉的大学生也是不知慈爱与悲悯为何物的怪胎,无论他因何种理由活烤小狗,都说明了他的人格中缺乏关爱,同情等伟大的情感要素.

   科学精神是可以通过课堂教育培养的,人文情怀则必须从文学,艺术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东西中慢慢获得.尤其是要在家庭,课堂以及社会上获得,要求老师与家长敏锐地抓住时机,一点一点地培养.人文情怀的养成是无法用世俗成功的标准来衡量的,但人文情怀又是人性中最重要的养分.如果青少年不能在成长的过程中积淀人文知识,那么,他所接受的教育也必定是失败的.

   所以说,现在的学生处境十分尴尬,或者说他们已到四面楚歌的地步.由于文理分科致使学生学不到本该学到的东西,另一方面人们又嫌素养过于片面;一方面,社会,学校,家庭都要让他们拼命学习,做一个所谓的考试门门优秀的"好学生",一旦他们出了事,立即会招来一片惊异,指责甚至谩骂的声音.周弘先生先生说: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我认为这话说得很对.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学生,这样的现象,不是学生的问题,而是我们教育的问题.

   2.1.2 审问我们的价值观

   我们人类就像被绑在一只轮子上面.轮子就在高山上,往下滚动,越滚越快,下面就是万丈深渊.

   审问我们的价值观

   我们的家庭到底要什么?我们的学校到底要什么?我们的国家到底要什么?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成为什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发展?我们的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人才的标准到底是什么?那样的标准通过什么样的教育才能达到?素质教育,它的核心是什么?人的素质,里面最重要,最基础,最不可缺少的是什么?我们应该审问一下我们的价值观!

   虽然,表面上,我们的学校一直给孩子上思想道德课,媒体也从未间断过对于对于道德,良知的呼吁及渲染,但是,每个人都可以扪心自问,我们是不是真的认同了呢?孩子要问:在思想品德这样的课上,我们是否真被打动了?老师要问:在我们给孩子灌输这些道理的时候,作为教育者是否当真?家长要问:你是否真的教给孩子正确的价值观而不是相反的东西?或者,你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外一套?

   我认为,我们现在的价值体系处于极度混乱的状态.最好的情况是心口不一,因为许多时候我们连心口不一都做不到,要不然就不会出现老师在课堂上宣扬把学习搞上去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娶个漂亮老婆这样的事了.不要说孩子,就连有些成人的心目中所谓的英雄,成功人士,都是以挣了论文范文,当了多大官,成了多大名,甚至挥金如土,妻妾成群,甚至独霸一方作为参照了.一些名星不知道德,礼貌,关爱为何物,一些大款可以为所欲为,*污吏越反越多,许多孩子,甚至"谢谢"这样的词儿都不会说了.

   英国历史学家威尔斯曾说:"人类历史越来越成为教育与灾难之间的比赛."不要说别的,就说二十世纪,人类的灾难大多数来自人祸,而人祸主要来自价值观的选择不当,这与人类整体教育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威尔斯的话背后,是说只有教育才是人类战胜与防御灾难的最有力武器.

   每个人都可以扪心自问: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我们的价值取向到底是什么?我们?quot;成功"的概念到底是什么?

   如果我们深思中国的现状,我们就会得出一条结论:出现刘海洋流酸泼熊这样的事件是正常的,不出现这样的事件反倒不正常了.

   真的,我们真是到了审问我们的价值观的时候了!到了彻彻底底审问我们的价值观的时候了!要彻底审问!不然,我们就会永远无法抛弃"废品制造者"的名声!我们的孩子就会在"全球一体化"的过程中永远无法与其它国家的人才竟争!我们民族就会永远处于一种生命的低生存状态!我们的国家就会永远置身于"发展中国家"的圈子里面永无出头之日!

   不光教育者,不光家长,而是每一个人,都要进行这样的审问等

   头顶上面的红樱桃

   而审问的最终目标,是要让我们明白一个根本性问题:不管做什么,怎样做,最重要的,就是人得先是个人!人是一种渴望幸福的动物,人应该为幸福而活着.

   人类幸福吗?看看那些被各种各样的论文范文折磨得死去活来的人们,常常让我们对所谓的"文明"产生怀疑,似乎文明越高,人身上幸福的含量越少了.这中间出了什么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我企盼着有一天,人们终于认识到价值取向的关键,认识到人类的种种麻烦,不稳定,甚至灾难,说到底都是由于我们在确定价值取向时出了偏差所致.

   比如生存质量,生存状态,生命价值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有着这样的观念,一个人可以献出生命,但不能使国家财产受到损失.银行职员应该为了几万元牺牲自己的生命,牺牲生命会被追认成烈士,受到人们的崇敬.就是说,在现行的价值观里,那些钱应该比人的生命贵重得多.我认为,教育首先应该从提高人的生命质量,提高人的生存状态入手.

   如果教育里忽略了这些,而是把课程呀,高分呀,聪明呀,出人头地呀这些放在首位,那么人的生存状态就会变得非常低下,低下的生存状态必然不能产生幸福的生活.如果只是追求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而不能很好地认知幸福,那么我就要问:这样的成功就能幸福吗?再说,成功还有个机遇问题,比如不幸遇上战争,灾变,一个人得靠什么才能支撑自己活下去?靠什么才能保证生存的质量呢?比如孔子,他一生机遇可以非常不好,有一次被人围了三天,没饭吃没水喝,他却弹琴唱歌呢.

   我们的教育应该在孩子心中建立起这样的能力,使他能够在不幸的时候找到幸福的感觉.现在,竟争越来越激烈,生存越来越艰难,如果我们不能把孩子培养成具有这种素质的人,他们可能一辈子找不到幸福的感觉.

   我有一位朋友,常在俄罗斯做生意,他说,前几年俄罗斯特别困难,人们饥寒交迫,为了买到一斤土豆,街上的队伍排了那么长.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头顶的樱桃树上结满了红红的樱桃,却没有一个人去摘等

   他们之所以能够这样,是因为他们的教育里早已种下了这样的种子,那些樱桃就像他们呼吸的空气,是精神的象征,是一种比真饱肚子更为重要的东西.

   绿化人心

   我常常想,我们人类,为什么文明程度越高灾难越大呢?是文明出了问题,还是我们人出了问题?我想大概都出了问题,但是人的问题更大一些.

   比如创造,现在许多创造被用来毁灭人类,给人类制造麻烦.表面看,是创造出了问题,其实是人心问题.我们人类之所以没有把"创造"这件事把握好,原因是没有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来,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心问题.

   比如原子能,还有克隆技术,生物技术等等,如果不能对人心进行足够的控制,都有可以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有时候我觉得我们人类就像被绑在一只轮子上面.轮子就在高山上,往下滚动,越滚越快,下面就是万丈深渊.我觉得那只轮子停不下了!似乎没办法让它停下!

   你看,要是不能控制人心,不能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创造,甚至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也成了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要使轮子停下的唯一办法就是教育,如果我们的教育者--家长,老师,还有整个社会,都能从人,人心出发重建我们的价值观的话,那只轮子或许还有停的希望.关键是,我们的教育,教育者要在孩子的心中种下一颗种子!有了种子就会有棵树,就会有一片树林,就会形成绿化带,就会绿化整个地球,直至等绿化所有的人,所有的心.

   所以,我认为,在文明给人类带来很大弊端的今天,教育首先要从绿化人心开始等

   2.1.3 漏网之鱼

   张容坐在那里,先是不啃气,那种眼神啊,怎么说呢,既像傻子又像罗马教皇等

   土村人

   但是,目前我们遇到问题是,不是怎样"绿化",而是解决"毒化".我认为教育不得法,抽去孩子的自然属性,按照成人的想法去"塑造",本质上就是一种严重的"毒化".它使得孩子丧失了作为人的基础,最后只能成为"非人".

   我经常对家长说,要是你不懂什么是儿童,不如不教,不教或许孩子发展得更好.

   我这里有一个例子,有个名叫张容的孩子,家在城郊,父母是典型的农民,对孩子基本上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所以孩子能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成天在野地里疯跑,一直玩到6岁.

   孩子的舅舅正好是我的朋友,劝妹妹把孩子送到我们中心学画.来的那天,我一看,唉呀,那个当妈妈的个头那么大,简直像个巨人.她一来,把我们教室的光线都遮住了.因为常年干农活的缘故,显得浑身充满力量的样子.

   那个孩子根本不像城里孩子到了陌生地方会露出怯相,而是直冲冲地进来,东张西望了一番之后坐下.屁股刚一落座就喊:妈,给我买吃的!他妈就领他下楼买零食.回来的时候,一只手拿着冰激淋,一只手提着食品袋,那一通猛吃,根本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也不知道听课,这里瞅瞅,那里转转,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一边吃一边转悠.好不容易吃完了,又喊:妈,我要喝水呢!因为教室里有纯净水,他没见过,觉得特别好玩,不知喝了多少杯.好不容易喝够了,又喊:妈,我要尿尿呢!尿完尿,不来教室,而是在外面这儿看看那儿看看.

   除了张容,我们中心全是城里的孩子,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人,就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土村人".我们欣赏过高庚画塔希提岛土族人的画,那些人从来没有那么多的规矩,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非常闲散,非常诗意地过完一生,张容呢,又说着一口宁夏本地话,孩子们大概觉得他就是这种人,所以就起了这样的名字.

   张容根本不画画,转来转去,这样混了好长一段时间.有一天,我们上了一课,课名"大人像猫咪".说的是有个孩子在家里看见爸爸妈妈忙来忙去,不知道他们在忙什么.大人说的话他又听不懂,总觉得大人就像猫咪一样喵喵叫.后来,他觉得大人的眼睛也像猫眼了.

   这个故事一下子打动了张容,第一次有了画画的论文范文,开头我还没有发现,因为对于张容的不画画我们都习以为常了.我正给一个孩子改画,就听一个很大的声音在喊:老师--,我不会画脚!

   他的神色像罗马教皇

   我回头一看,是张容.我一直在等待这个时刻终于来了,高兴得不得了,赶紧过去.我说:脚嘛,太简单了,看,用笔这样一拐,就是脚了.

   他吃惊地瞪大眼睛,说我也会画呢,也学着我的方式把笔一拐,画出一只脚来,满足地吃吃笑着.

   到评画的时候,所有孩子的画都贴在黑板上,张容的妈妈也来了,我说这就是你家儿子的画,他妈妈一看,吃惊地说:咦?这真是张容画的?不相信.其实那幅画要是城里的家长看了会觉得很差,画上的人头大身子小,腿细得不成比例,他的妈妈竟满意的不行.

   从那天起,张容就对画画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孩子由于成天在野地里乱跑,浑身充满野性,那种感觉实在太好了,我特别欣赏这样的感觉.一开始画就明显跟其他孩子不一样,特别专注,特别投入,特别大气.

   过了不长时间,有一天,我们上有关色彩冷暖的课,讨论的话题是:不是真火苗,为什么画出的红色火苗会让觉得温暖,兰色的火苗会让人觉得冰冷?张容坐在那里,先是不啃气,那种眼神啊,怎么说呢,既像傻子又像罗马教皇.看他的人要是修养很低,会认为他是个傻子,看他的人要是修养很高,就会觉得他的神情像罗马教皇.(笑)反正在我眼里,那张脸,寓意特别深刻,那么大气,城里受过管教的孩子根本就没有那样的神色.

   听着听着,张容一拍桌子站起来,用宁夏方言,声音还特大:这个事情我说说!那堆让人觉得暖和的颜色就像太阳么,另一堆不像太阳么.像太阳的看着就热,不像太阳的看着就冷么.说完了,一屁股坐下,还是罗马教皇的模样.(大笑)

   驴粪蛋飘满天空

   这节课的画题是"火山爆发".张容,画得那样卖力,脑袋往前冲着,身子摇着.我走过去,一看,吃惊坏了,画面气势磅礴,颜色搭配高级极了.其他孩子的画一般都像花盆一样,里面喷出红色,兰色之类的颜色.张容画上的整个基调是用一种非常凝重的咖啡色,看不见山,能看见的只是飘在空中的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彩球,真是壮观极了.

   讨论这些画时,比如讨论到那幅有点像君子兰的画,我说:这座火山爆发,空中掉下个花盆来,嘭地一下变出盆君子兰来!孩子们乐得不得了等评到张容的画时,我问他们:大家看哪幅画最美,最激动人心?全班都说张容画的最不差.我问张容:你为什么这样画?既没有山又没有火,只有一些带颜色的圆球,大家有些看不明白,你能不能解释一下?

   张容站起来了,说:我也不知道么.说完就坐下了.

   我哈哈大笑,说:张容这幅画,火山喷发的时候肯定山顶上面有一滩驴粪蛋等

   张容听了,忽一下重又站了起来,说噢,我知道啦,山上有一滩驴粪蛋么,火山一喷,把驴粪蛋全喷起来了么.喷得满天,满世界都是烟么,火么,火把驴粪蛋照成了各种颜色.(大笑)

   我说太棒了.咱们大家都在画火山,张容没有画,他是将镜头对准火山上面的驴粪蛋,画得是驴粪蛋喷起时的那个瞬间!

   张容嘿嘿笑着,快乐无比地坐下,当我再转过身时又不见他的人影了.评完画我出去看,人家在教室外面正拿看一个泡沫塑料盒琢磨着呢.奖惩对他也毫无用处,打击,表扬对他毫无用处,心态正常极了.要是想画了,完全的投入,忘我,不想画了就出去玩儿.从来不利用表情,一幅深不可测的样子.任何人他都不放在眼里.完全的自主,完全的自信,完全的自然.用皇帝那样的心态面对世界.

   在孩子讨论的时候也积极地参与其中,有一天我突然发现他张容怎么用的是普通话,而且十分标准.

   过了一段时间,他又开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了.有时几周甚至几个月都见不到他一次.有时我快要差不多忘了他时,一掉脸,咦,他怎么在孩子中间坐着?

   张容因为能够不受限制地在野地里疯跑疯玩,因而过了所有的敏感期,心理成长机制没有遭到干预和破坏,个人潜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这就像开发了一块非常肥沃的土地,只等有人来播种了,种上什么都能活,都能长得茂盛.在张容学习走路的时候,他的妈妈肯定不会抱着不放的,最多只会拴根绳子扯上,孩子愿上哪儿她就跟着上哪儿,或者干脆让孩子自己乱走乱爬,所以大脑发展得非常充分.

   漏网之鱼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家长在对孩子的投资方面是不惜血本的.但是,人们在这方面的知识太欠缺了,投资热情很高,但是,他不知道往哪个方向使劲.

   以经商为例,有的人投资回报丰厚,有的人投资血本全无.原因是眼光不准,对国家乃至世界的经济形势,未来的发展趋势不甚了解.

   对孩子的投资也是这样.如果做父母的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孩子的成长规律,全球教育已经发展到了哪一步,未来社会何种人才最具竟争力等总而言之,如果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好的教育,以及如何进行这样的教育,他就完全有可能使自己的投资变得没有价值,甚至出现负价值.

   比如,未来社会需要关爱,他给孩子灌输"只扫自家门前雪";未来社会需要诚信,他教孩子"无商不奸";未来社会需要大胆,探索以及参与,他却把孩子锁在家里,哪怕犯一点错误便训斥不休,使他胆小如鼠,不敢越雷池半步;未来社会需要自主自立,他却包览一切,造成孩子极强的依附性格;未来社会创造的价值远大于重复的价值,他却仍在不遗余力地逼着死记硬背,追求名次,使孩子只能在重复与模仿当中成长等

   对于家庭来说,什么都能延误,惟有孩子的教育不能延误.为了孩子,家长必须重新当一回学生,成为真正懂得孩子,懂得教育的人.

   家长如果不懂教育又没有时间学习,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干涉孩子,给孩子发展的自由.一个产品报废了还可以重做,一个人的一生是不能经历这样的过程的.

   根据经验,我把家长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既懂教育,又有责任心,这种家长的孩子特别容易培养成功;第三种是既不懂教育又没有责任心,这种家庭里的孩子也有成功的可能;最可怕的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第二类家长,不懂教育却有责任心的,大量失败的孩子差不多都由这类家长制造出来的.

   如果一个农民对庄稼一窍不通,不知道什么时间下种,什么时间灌溉,什么时间除草,他的庄稼能收获吗?对孩子的教育也是这样.

   张荣呢,就是第三类家庭中的孩子的典型,在这个因为过分注重教育而扼杀孩子潜能,使许多孩子成为"非人"的年代里,张容反倒很幸运,成了一条露网的鱼,因而他也是幸福的.

   说到幸福,成人一般会认为现在的孩子在物质方面应有尽有,那他们一定是幸福的了,事实是不是这样的呢?

   2.2.1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妈妈,我现在还小,打不过你,等我长大了我会打你的.我会把你杀了,剁成肉馅,包成包子吃等

   老师,我们不幸福

   有一次上的课名为"我的幸福",是由一个刚刚培训完的老师上的,她说:同学们,现在我们每个人都被家人当作宝贝,每个人周围都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爱着我们;在物质上,我们要什么就有什么;星期天可以游泳,放假了还可以旅游等那么,在这样的生活状态里,我们一定感到很幸福了等

   话音未落,孩子们齐声回答:老师--,我们不-幸-福!

   这个回答太让人意外了.那个老师非常尴尬,楞在那儿了.这也不能怪她,因为过于年轻,不知道现在的孩子到底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境地.

   她以为孩子没听明白,还想继续引导,她说:老师小时侯就不如你们了,因为经济方面的原因,连糖都吃不上.所以,老师那时候所向往的最最幸福的事儿就是能够拥有很多很多的糖,一房子糖,甚至一间用糖做成的房子,连书桌,椅子,床,枕头也是用糖做成的,这样,当我想吃糖的时候呢,伸出舌头随便在哪儿舔一下就可以了.

   孩子们一听,全都大笑起来,说老师你真傻,太傻了,你怎么会喜欢吃糖呢,糖是吃的东西里面最差的,你怎么能喜欢这样的东西?还把拥有糖当作最幸福的事儿?

   这一下,那个老师彻底懵了,她不明白这些孩子为什么这样会是这样.脸腾地红了,手脚都不知道往哪儿放.好半天才反应过来,她就问:那你们向往的幸福是什么呢?

   这一问全班一下子活了,全都举起手来,其中一个十岁的男孩,在文化课学习方面是年级第一,他站起来说:老师,我的幸福是星期六,星期天的早晨可以躺在床上睡懒觉.另一个女孩等不及了,抢着喊:我的幸福是放长假,到沙滩上去玩.孩子们渴望的幸福五花八门:买一大堆零嘴坐在床上吃;爸爸妈妈不要老是叨叨;学校老师少留点家庭作业;他们家买的彩票得了大奖;他的床放在百货大楼里,一边是货架,一边是游泳池等孩子们太渴望幸福了,但是这样的幸福多少让我们感到吃惊.

   孩子们是在真真切切地渴望着幸福,他们说的全是真话.孩子的幸福其实就像能够调出所有颜色的三原色,但是成人只给了他们一种或者两种,他们调不出幸福的颜色,他们的幸福被人拿走了.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那么,是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呢?

   成人,教育者,老师,父母等比如有一天一位妈妈满脸恐慌地来找我,她说李老师,昨晚上真把我吓坏了.我问怎么回事.她说,昨天晚上,我的儿子对我说:妈妈,我现在还小,打不过你,等我长大了我会打你的.我会把你杀了,剁成肉馅,包成包子吃.

   她说,可怕的还不是这些话,而是他说话时眼睛里露出的那种光.她说李老师,我的儿子为什么会这样想呢?他怎么对我这么仇恨?你说我该怎么办呢?说着,眼泪哗哗直流.

   这个妈妈是属于那种过分注重孩子教育的家长类型,孩子成了她的一切.她要把孩子培养成最优秀的人才,容不得有一点点不如人的地方.事事干涉,眼睛老是盯着孩子,但是,她的眼睛里看见的全是孩子的缺点而不是优点,所以孩子不是挨骂就是挨打.为了把孩子培养成才,她辞了职,在家专门培养孩子.我跟她不知谈了多少回了,劝她放弃这样的想法.但是等你没有跟家长打过交道,你没有体验过,有些人,你要改变一点点都非常困难.每当遇上这样的家长,我心里绝望得不得了.就像这位家长,每次都说想通了,下次还犯同样的错误.

   那次我特别生气.我说:你孩子这样说一点也不奇怪.她急了,说李老师,你怎么能这样说话呢?我说我已经警告过你多少回了,你听没听进去一句?我说有个中学生用斧头砍死了他的母亲你知不知道?她说知道.既然知道,为什么不想办法改变一下自己?

   可是过了几天,她又来找我,说李老师,昨天晚上我把儿子狠狠打了一顿.她说这话时的表情,怎么说呢,就像干了一件很伟大的事情前来请功似的.

   我问为什么要打儿子,她说:昨天晚上我给他洗脚,我让他把脚踩在盆子的两边,谁知他竟把盆子踩翻了,水撒了一地.我说孩子都这么大了,你为什么不让他自己洗脚?她说孩子从小到大,都是她给洗脚.我说就算你给他洗脚是对的,但是你想过没有,一个10岁的孩子,他完全能够自己洗脚,有很好的平衡能力,他把盆子踩翻,可能是你使他心烦意乱的结果.即便是不小心踩翻了盆子,也不能拳脚相加.一分钟前你是一个慈母,为儿子洗脚,一分钟后又变成了一个凶神.爱与恨的瞬转换肯定会使孩子心理扭曲,孩子的心里怎么能够承受住这些?

   一些家长啊,有时候都让你觉得,他们生孩子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实施折磨的,想起来让人心痛.

   所以,说到是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答案显而易见等

   在错误中成长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有一种惧怕错误的观念在我们心中生了根.就像这位母亲,不能允许孩子哪怕犯一点点错,一出错就非打即骂.在学校,也有许多与这位母亲观念相同的老师.

   这是我想不明白的,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念?因为道理太简单了呀,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样的话我们说了都几千年了.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不失败怎么能有成功呢?正确与错误也是这样,它们就像孪生兄弟一样,没有错误也就没有成功.错误是有价值的,学校与家庭应该是一个允许孩子犯错误的地方.你只要考察那些成功者的经历,差不多都是在大量的失败,错误当中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即使这样,那些所谓的成功者随时都会面临出错,甚至失败的可能.一个人,只要他活在世上,永远都有出错的可能.人们早都忘记这个道理了.许多家长以为孩子的大脑就像电脑一样,出现的错误不及时处理就会越积越多,所以当孩子一旦犯了错误的时候,成人总是想让他们刻骨铭心,永不再犯,甚至在孩子出错之前就加以提醒,这样做的后果是:孩子失去了认识错误和纠正错误的成长机会.

   我们大人也会常常出错,为什么要求孩子绝对正确呢?人的优点总是伴随着对于缺点的克服而生长出来的,一个缺点也没优点的人是平庸的.

   课堂上,老师不允许孩子出错,在家里,父母不允许孩子出错,结果,孩子也就只能尽力不出错了.为了不致出错,他们只好收敛幻想,自我绑束,缩手缩脚.成人在禁止孩子出错的同时,也使孩子失去了通向正确,通向成功的机会.当孩子一旦形成这样的人格,父母就不愿意了,就会说唉呀,你看你看,你怎么一点想象力都没有?一点探索精神都没有?为什么胆子这么小?父母不去反思自身,却毫无道理地责怪孩子.他们费了好大劲把孩子终于折磨成了胆小如鼠的人,现在,为了让他们胆大,又开始新一轮折磨.

   关于错误,还有一个儿童心理成长机制与成人对错误的看法是否正确的问题,就是说,我们成人认为的错误在孩子的精神成长机制中是不是也是错误?有时候,在成人看为是错误的,在孩子来说是成长中的一种形态.孩子不是一个没有长大的人,而是一个内在机制与成人完全不同的人.即便孩子真的错了,最好的办法是不要先剥夺他"错"的机会,而让他亲身感觉到自己的错误,这要比你直接告诉他不能这样做效果要好.当然,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我们可以告诉他哪是正确哪是错误,给孩子建立一个关于正确和错误的概念.

   孩子的心智需要用"错误"作为养料以促进这样的成长,他们只有在"错误"之中才能一步一步地走向"正确".这就像粮食是人吃的,但它的生长非得靠粪便喂养一样.

   所以,在我们中心,我们的口号是:在错误中成长.不光对孩子,对老师,对管理人员,连我都是这样要求的.新来的孩子不敢下笔,我们的老师就会说:某某同学,往错画,给老师犯个错误看看!画成狗屎蛋都行!听了这句话,孩子便一下子轻松起来,对技术的恐惧就烟消云散.孩子的教育,重要的不是得出正确的结果,而在于走向正确的那个过程.这个过程最有价值,也最能使人幸福.

   现在,凡来我们中心的家长都对我们的老师的精神面貌啧啧称奇,说李老师,这里老师的状态太好了,我们在其它地方都没见过.

   为什么呢?除了其它原因之外,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怕出错.我也像鼓励孩子犯错误那样鼓励老师出错,所以我们的老师特别放松,很勇敢,精神气儿特别足,工作对他们来说是幸福的.

   种菜的秘密

   常有家长问我:李老师,我的孩子个性太强了,你说该怎么办呢?我说那是因为你盯他盯的太紧了,要求太高了,能不能放松一下呢?她说我没有像你说的那样盯他呀.我说如果没有盯你怎么知道他的个性那么强呢?他的个性是针对谁的?是针对你的.是你认为他的个性不合标准,所以个性也"就"强了.

   这种情形非常可怕,家长眼睛一刻不离地盯着孩子自己还不知道.这样盯下去,就会发现孩子身上全是毛病,孩子做的全是错事.现在的家长活得真累啊,孩子本来没有那么多的缺点,或者缺点本来很小,论文范文盯着,论文范文暗示,那些缺点就像上了化肥,迅速生长,直到缺点大的覆盖了所有的优点.

   现在,我们的教育中心差不多变成治疗中心了.许多家长送孩子到我这里不是为了学画,而是为了来调整.比如孩子不乖,好动呀,胆子特大呀,就把孩子领来,说李老师,你能不能想想办法让我的孩子听话?怎么让他变乖一些?如果孩子太乖,大人说话声音稍大一点都要吓得尿裤子,就把孩子领来,说李老师,我的孩子太胆小了,能不能让他胆大一些?或者孩子不爱学习,把孩子领来,说李老师,我的孩子天生不爱学习,有没有改变的办法?等等,差不多全是这样.

   根据我的经验,大人越把孩子盯得紧,越想让他优秀,孩子就会越朝着大人不愿看见的方向发展.

   就像我的老爸种菜,退休了,没事干了,闲得慌,就在院子里开了一块地,种上菜.成天盯着那些菜苗,拨拉来拨拉去的,结果,长势很好的菜最后全给拨拉得蔫头蔫脑.

   这让我想到,要做一个合格的菜农,首先,要给菜苗生长空间,其次,在菜苗需要他的时候一定要出现在的它的面前.在关注与放手之间把握分寸,这就是种菜的秘密,也是教育的秘密.

   成人误区在于,总想把孩子教育成什么什么样,而不考虑他的孩子能够成为什么样.

   2.2.2 六重苦难

   你想表示亲近,去摸孩子的头,但他将头摆向一边.你很伤心,就去摸狗的头等

   天才在花丛中颤抖

   我这里有个非常典型的例子能够说明这一问题,同时也能映证我关于"第二类家长"的说法.

   前段时间到外地讲学,讲到一个城市,有个朋友,说李跃儿,你要帮帮我.我问什么事.她说她的侄儿要快不行了.我问怎么回事?她说,孩子本是个小天才,现在快被父母折腾坏了.

   她给我看了孩子几年以前画的画.我惊呆了等这个孩子,在五,六岁的时候就能把人的内在的精神通过线条表达出来,这对孩子来说简直就是奇迹.比如画他爷爷补鞋,扎针时使的那种劲儿,嘴眠起来,目光聚集,眉头狠憋的样子,往鞋里扎针时每一根手指的配合,手指的细节,手与脚的那种协调与呼应,全都画得活灵活现,甚至连比例都画的非常正确.这太让人惊叹了,因为这样大的孩子几乎没有会把比例画正确的.他对空间呀,体积呀也能把握,爷爷的衣服里面是鼓鼓的身体,而不是我们经常见到的儿童画,衣服里面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最让人惊奇的是,他竟然能把人的受神经指挥的那种感觉表现出来等

   就是这样一位天才,现在到了什么地步?用这位朋友,孩子的小姑的话说,一走到学校门口就要呕吐.逃学逃得,有时候他妈妈好不容易把他领到校门口,一转身他又逃了.他妈妈气得直哭等

   我问这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朋友说,全家不止一次地分析过这个问题,分析的结果有两条:一是天才儿童太过于敏感;二是孩子性格中有过分追求完美的因素.就拿写字来说,无论是写作业还是打草稿,他的字非要写得像要参加书法展览那样,一笔一画,容不得一点点不好,所以写字的速度就很慢,作业常常完不成.完不成作业就会挨老师的训,挨训多了就反感学校,不愿上学.而家长呢,不是帮助孩子怎样改进,而是火上烧油.这样恶性循环结果是,孩子最终患上了忧郁症.心理医生说孩子得了忧郁症,父母还不相信,写信请教在美国的朋友,因为对方也得过这种病.朋友来信说这样的状况就是忧郁症.

   说实话,我对这样的看法,结论还是心存疑问的.为什么呢?我从朋友嘴里听到的只言片语中了解到一些信息,这些信息让我觉得问题大概不会那样简单.我当时凭直觉认为问题可能出在大人身上.比如孩子小的时候太优秀了,大人心劲也大,就像大多数家长那样非要把孩子培养得如何如何,为了这个,孩子的妈妈竟然一下给孩子报了四个兴趣班,整个周末,大人与孩子都在疲于奔命,上午这个班下午那个班,今天这个班明天那个班,满城奔波.你想想,这样的结果,孩子能不厌烦学习吗?孩子的爸爸呢?他的教育观念是让孩子听话,方式极其粗暴,为了建立父亲的威严,动不动非打即骂,搞得孩子见了他就像看见着一头凶猛的狮子一样.

   最糟的是,孩子的妈妈只要觉得某个兴趣班对孩子将来的发展益处不大了,不跟任何人打招呼,更不与孩子商量,突然有一天会给孩子报上其它班的,比如说学游泳.孩子不愿意,一路上放声大哭啊.你想这样状态能学好游泳吗?你要是事先跟孩子商量一下,孩子不见得不愿去.可是用这样的方式,不要说孩子,就是成人也逆反是不是?孩子大哭大喊,妈妈死拉硬拖.孩子在游泳池里边哭边游,永远都是最后一个.加上家里其他人对孩子的心疼,对孩子妈妈做法的反感,大家的这种态度又无形中加重了孩子的痛苦感觉.

   后来呢,所有的班都放弃了,画也学不成了,孩子竟然发展到了躺在被窝里发抖,不敢见人的程度,无法上学,只好呆在家里.他的妈妈完全绝望了,他的爸爸提都不让提.

   我去的时候,孩子重又开始试着上学.

   你能说这样的父母不爱孩子吗?那位母亲都累出了心脏病.她完全有资格说:我是爱孩子的,我为孩子付出了一切.但是,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呢?愚味的爱.

   如果把家庭的爱比作花园的话,愚味的爱就是有毒的花了.可以说,宋子然,这个小天才,他是被有毒的花儿伤害,在花丛中颤抖.这样的孩子,不要说幸福感了,就连动物应该拥有的生存的权利都成了问题.

   所以,我在家长会上说:有些父母从不把孩子当人看.孩子在他们的眼里介于植物与宠物之间.爱心上来了就使劲宠着,没有爱心了就踢上一脚;让孩子学东西时就像个粗心的农民,根本不去考虑庄稼是否需要.为了表现大人多么会教育,逼着孩子处处优秀,至于这样做会给孩子造成什么样的伤害,他们从不考虑.

   六重苦难

   我去的时候,一进门,孩子正好在家.他看了我一眼,又掉过头去看电视.从他的眼睛里,我就大致明白怎么回事了.这孩子一定受了极大的伤害,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做了一个厚厚的硬硬的外套把自己包裹起来.还有,从他故意表现出来的那种不以为然的劲儿我忽然有了一种感觉:这个孩子今天肯定犯了错误,比如没做完作业呀什么的.但是我没啃声,也没找茬跟他搭话.

   过了一会儿,他的妈妈下班回来了,我觉得她也不对劲.见了我虽然笑着,但很勉强,掩饰不住她的苦难--那种苦难的样子给我印象太深刻了!腰弯着,身子往前拘着,两个肩膀是那样那样的等我觉得这个女人痛苦得快要不行了,痛苦得就要牺牲了,随时可能倒下,随时就会一个耳光扇到儿子脸上.明显感到内心有东西要出来,但被肉体压着等见了她你就会知道人的灵魂蹩不住是怎么一回事了.

   就在这个时候,朋友悄悄告诉我:宋子然今天又没上学等

   在这个家里,只要这个孩子有一天没去上学,他的奶奶背更驼了,小心翼翼地呀,悄声细气地告诉每一个人:宋子然今天又没上学,不要说他了吧?孩子因为没去上学,吓得不得了,怕妈妈发作,怕爸爸动粗.奶奶更怕,既怕女儿不发作会憋出毛病,又怕发作了孩子受罪.老爷子呢,得了重病,快不行了,在这样的时候家门这样不幸,被孙子搅成了这样,死的时候也无法得到清静,所以,一见孩子就吼:走开!走得远远的!不要让我看见你!为了躲开孩子,吃饭都要人端到卧室里去.

   孩子的小姑,就是我那位朋友,生怕家里爆发战争,明里暗里调解等

   一个原本被大家看作极为优秀的孩子,现在就这样过着地狱一样的生活.他的苦难有六重--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小姑,还有他等在这个家里,没有一个人不是在地狱里生活,每个人有一张苦难的脸,苦难的心.对于这个家庭而言,应该将"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改成"谁拿走了大家的幸福"才是.谁拿走了?孩子,还是大人?

   可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大家宝贝得不得了等奶奶说:起个什么名字呢?起个什么名字呢?唉呀,就叫"小宝一个乖"吧?就论文范文"小宝一个乖"地叫着.小姑给孩子起了个名字叫"铁哥们".爷爷,爸爸妈妈,每个人都给孩子起了一个只能符合自己内心愿望,最能抒发自己情感的名字.这样,一个孩子就有了五个名字.而且,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以及教育的方法上也有了五种完全不同的形式,每个人都在使用自己认为最最正确的方法.但是,这五种方法,如果从孩子的角度而言,从儿童心理学,儿童成长规律而言,每一种方法都是错误的.就像金庸小说中的人物令狐冲体内的八股真气一样相互冲撞,孩子被折腾得没有片刻的安宁.我们不能否认每个人都对孩子怀有爱,但是,他们的爱反倒成了一种折磨.

   就是说,在这样的家庭里,有没有价值观,或者说价值观正确与否倒成了次要的问题,重要的是如何让价值的观念达成统一.这个问题如果不能解决,比不好的价值观更能毁了孩子.长此以往,不但孩子被扭曲了,大人也被扭曲了.现在就是这种样子.当时我坐在那里想的就是这个问题.

   坐了一会儿,我发现孩子不看电视了,坐在靠近门口的桌子旁边.桌上放着一盒棋,他把那棋拿起来又放下,拿起来又放下.我注意到,每当有大人从他的旁边经过的时候他就拿起那盒棋,大人过去之后他便将棋放下.

   没上学使他成了丧家之犬.他由当初五个大人的宠爱,五个大人每人给他起了一个名字的"天堂"堕落到现在这样的"地狱".但他的又不甘心,所以,就坐在那儿,摆弄那盘棋,希望借此引起关注.但是每个大人从那儿过的时候谁都没有注意到这点.还有,因为今天又没上学,家里气氛一下子凝重到了硝烟迷漫的程度,孩子的举动中也含有验证的意思:每个人的灵魂都憋不住了,脸上的表情痛苦成那样,这一切是不是因为自己造成的呢?比如你得罪了我,我不理你,你就想方设法找我说话,来验证假得罪了还是真得罪了.

   再一个,他的这种举动还说明他有自闭症,不能主动跟人交流,不能缠着妈妈说:妈妈跟我下盘棋嘛,妈妈跟我下盘棋嘛.因为这样的举动只有具有论文范文感的孩子才能做得出来.

   围剿与反围剿

   你看,他一个举动里竟然包含这么多内容!一个孩子陷在了五个大人的包围圈里!折磨,反折磨,围剿,反围剿,斗智斗勇到了这样的水平,实在让人感叹.

   反围剿,就是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法折磨人.比如折磨他的妈妈.用他小姑的话说:我觉得我嫂子都不对劲了,痛苦得眼睛都突起来了.宋子然一会儿让他妈妈为他干这个,一会儿又让干那个,没完没了.要是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会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法折磨妈妈.我跟他妈妈和小姑躲在厨房说他的事儿,他就爬在窗子上论文范文.他的妈妈最后被折磨的,我刚才说了走路时的姿态,腰弯着,肩膀往前扛着,那种姿态,以及由姿态传达出来的苦难的信息,真是难以用语言描述.我想起有部苏联电影,名叫《战地浪漫曲》,里面那个男主角的妻子,那种既要忍受巨大痛苦,又要让人觉得她很坚强的劲儿等当男主角因为爱上了另一个女人,又无法与那个女人结婚,半夜到街上去踢每栋楼的水管,后来被论文范文抓住.他的丈夫和论文范文骑在马上,她在旁边跟着等她走得那个姿态,就跟宋子然妈妈姿态一模一样.孩子明知道他不上学会使自己的妈妈很痛苦,于是,他就用不上学这样的方式折磨她.

   他也很爱他家的狗,但只能在他高兴的时候,要是不高兴了,他就会反复折磨.

   就是奶奶他也折磨,每天早晨,他的自行车在奶奶家走廊里放着,奶奶把车子提到门口,提前开始等啊,心想今天会不会又不去了呢?心急如焚地等着.直等到孩子出现了,捏紧的拳头才能松开.要是没有出现,不但奶奶,整个家庭立刻就会变成地狱.

   这孩子已经被大人折磨成等折磨出足够的智慧去跟大人较量,他的智慧完全被扭曲了.因为智商很高,因为没有正确的引导,所以只能朝着邪的方向发展.

   心理学家说,和谐的家庭的孩子会趋向和谐,暴力的家庭会培养暴力,这话没的很对.

   从心中长出众多的眼睛

   你看,那么多的大人,没有一个看见,想到这样的情况,这种状况让我突然明白为什么观世音菩萨会被塑造成千手千眼:一千只手,每只手心里都有一只眼睛?我想那是像征着观音菩萨对生命的细致关怀!我想所有的人都会渴望这样的,无所不在的关怀的.一个教育者,老师,家长,太有必要这样做了,太有必要从心里长出众多的眼睛了.怀着慈悲的心眼,无时无刻地察看着你的周围,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其实,宋子然已经在一个非常有名心理治疗中心治了很长一段时间了,不但没有效果,反而越来越差.那些搞心理治疗的专家都是心理学博士什么的,他们没有爱心,不去感悟孩子的心灵,只用书本上学来的那点东西进行技术操作.他们漠视人心到了这样地步,当着孩子的面大谈如果到日本做心理治疗能赚多少论文范文,在中国太亏.

   如果缺乏爱,就是读了再多的书,掌握再多的知识,有着很高的学历,也不配去做这样的工作.所谓教育呀心理呀等等方面的知识,只有在爱的驱动下才能产生作用.

   但是知识可以让你辨别事情的真相,比如宋子然,当时全家人没有一个知道他为什么要那样摆弄棋盒,这个原因只有我知道.我还知道,除了这些之外,他还盼望有人跟他下盘棋.可是,所有的大人从他眼前过的时候,没有一个想到这点,也可能他们都害怕与这个孩子较量.小姑过来了,说:噢,买了一盘棋!唰地过去了;奶奶过来了,说:今天没上学,就是为了这盘棋!唰地又过去了.妈妈过来,一声不吭,也唰地过去了.

   当时我甚至有一种梦幻般的感觉.这论文范文就像安东尼奥尼电影《红色沙漠》中的镜头一样,这论文范文过去了,那论文范文过来了,重复来重复去,简直就像幽灵似的.可是没有一个人想起,注意到那个给他们造成痛苦的点,更没有人想办法面对这个点.

   这种情形让我就很难受,那孩子用这样的方式想引起人的注意,想跟人下盘棋,他内心的这种需求,得不到所有人的关注,因为他们关注的是他没有上学这件事情,而不去关注孩子需要什么,我实在看不下去,就走了过去等

   我说宋子然,这是盘什么棋呀?孩子显得特别吃惊,也很激动,他说:这是动物棋.

   我说我从来都没见过动物棋,你打开让我看看.他将棋打开.我说天呀,这里还有狮子老虎!他说还有老鼠啦!我说老鼠怎么走呀?他说:老鼠可以跳河的,下河以后谁都不能吃他,但得拐个弯儿才能跳出来.(笑)

   我说这棋肯定很有意思,能不能教教阿姨?他妈妈一旁立刻说:作业还没做完呢!(大笑)

   我说这样吧等在我说的时候赶紧给他的妈妈挤了下眼睛,但是她的心力早已衰竭,没有感觉来感知我给他做的这个小表情了.我说让宋子然先教我下盘棋,再去做作业.做一段时间作业,再教我下一盘棋,然后再去做作业,怎么样?孩子兴奋得满脸放光,扬起手,在我的手上拍了一下,说嗨,成交啦!便立刻教我下棋.在孩子教我下棋的时候,他的妈妈,奶奶,小姑非常好奇,她们不明白,这样一个封闭的孩子怎么会跟一个刚到家的陌生人下棋呢?一个个全都围了上来,马上觉得孩子还是很优秀嘛,脸上也在放光,自豪的光.(笑)

   这中间我故意悔了一步棋.在我的棋子被他吃了许多之后,我说不行不行,再下下去我要死定了,我悔了一步棋.马上,一种很论文范文的神情浮现在孩子的脸上,很得意的样子.我知道我的第一目的达到了--使他找到了自信.

   接下来,我终于抓住他一个破绽,吃掉了一个关键的棋子,他也要悔棋.我不同意,于是两人争执起来.这样,我的第二个目的也达到了--使他有了胆量.

   他要悔什么棋呢?他的猫本来在另一个位置上,被我吃了之后他又说不在那个位置.我说我刚才悔棋是因为我不会下,我是弱者;你现在悔棋不是这样的情形,这是两码事.

   就在我俩争执的时候,奶奶,妈妈,小姑就开始给他帮忙.我们许多人在如何帮孩子这个问题上概念糊涂,他们不明白给孩子帮忙是"帮孩子做事"还是"不帮他做事".真正的帮助是不帮他做事,而是帮他自己做事,这才是真正的帮助.

   奶奶说:没错,小猫就在那个位置上.另外两人也是这种观点.她们还暗示我,让我放孩子一马.我还在坚持,这时有人用手指捅我的腰,边捅边说:就是在那儿,就是在那儿.我说好吧,看在你妈妈,奶奶和小姑的份儿上,我同意你悔这步棋,但下不为例.

   虽然事情由于大人的干挠没有完全按照我的设计发展,但是后来还是达到了第三个目的--使他进入"忘我"的境界.当他下赢这盘棋时,我装作很丧气的样子说:宋子然,你真厉害!接着,用他家人的话说,简直就是奇迹,因为进行了那么长的心理治疗也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小家伙满脸放光,嗨地拍了一下我的手,进去做作业了.这样,我便达到了第四个目的--让他感到自己尽管是个小孩,但在智力上甚至比大人还要聪明.

   这时候还发生了一件事等他不是进去做作业了吗?可刚刚进去很快又出来了.我清楚他出来不是因为作业写完了,而是要他知道我已经非常赏识他的聪明与智慧了.我没说"怎么,这么快作业就写完了,你简直太了不起啦!"我没有用这样的方式,而是说:呀,这么快就写完啦?除了让他感到我的赏识之外,我还要试试他是不是能够履行我俩之间的协议,是不是在我这样说的时候也会顺水推舟地过来下棋.

   我说呀!这么快就写完啦?没那么快!他说,喝了一口水.(笑)一幅大人对小孩,高智商对弱智的神情.(大笑)喝完水,唰唰进去了.(笑)然后,他的妈妈也跟着进去了.(大笑)

   做完作业,孩子出来了.他妈妈也跟着出来了.(笑)

   我跟宋子然又下了一盘棋,又拍了一下手,又一次进去做作业.做完作业,临走的时候又跟我拍了一下手,说:阿姨再见!拿着篮球走了.

   我发现,我又到了一个目的--让孩子有了幸福的感觉.

   孩子刚走,奶奶一脸神秘地凑到我跟前:哟,可了不得.这孩子第一次跟陌生人下了棋了,以前可从来没有过.

   我是想用这样的方式看看他是不是真有忧郁症.有忧郁症的孩子一般不会那么大方地主动地跟一个陌生人拍手.要是我主动跟他拍手,得了忧郁症的孩子只能会很弱地触一下我的手掌.就像我们常常在生活中遇到的,比如有的男人跟你握手的时候很有力量,而有的只是沾一下而已.你认为这两种男人哪一种有问题?

   宋子然不但拍手,而且主动来拍,拍得很重.

   托着狗脸唏嘘感叹

   我心想必须要跟这家人谈一谈了.因为返程的车票都买好了,时间很紧,我只能跟孩子的爸爸妈妈谈.我是分开跟他们谈的.我问他,孩子之所以变成这样,主要原因是什么呢?他说是妻子家里人过度溺爱的结果.

   我问:能说说你跟孩子现在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他说:这孩子怕我.怕我.他怕我.我问为什么怕你?很自信地讲了一通,归结为一点:只有他怕我,才能让他写作业.孩子跟任何人在一起的时候都不能把作业完成,只有跟我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把作业完成.而这孩子不上学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因为完不成作业怕受到老师的批评.

   他边说我边在纸上一条一条记录.说完了,我用笔把他说的那些连起来.我说你看,你这样的做法已经造成问题:比如说,你想表示自己亲近,去摸孩子的头,但孩子将头摆向一边.你很伤心,就去摸狗的头.你把狗脸托在手掌里,边摸边说:看啊看啊,多么漂亮的一张脸啊.在这个家里,你竟然无法托着儿子的脸大加赞扬,只能托着狗脸唏嘘感叹!你觉出这里面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你想过没有,你在事业上面极其成功,但是事业的成功等不等于人的成功?当你老了,挣了几千万甚至几个亿,住的是洋房,开的是洋车,所有朝你投来的目光满含尊敬,可你的儿子不跟你说话,对你冷若冰霜,甚至连基本的生存能力都没有,甚至因为有了暴力倾向,犯了罪,进了牢房,如果真是这样,你心里会是什么滋味?

   现在我们看看,你的孩子为什么一进商店没完没了地要东西?为什么天生懒惰,早晨不愿起床?

   作为孩子的爸爸,你为他花起钱来非常大方,而孩子的妈妈认为你做的不对,就用相反的方式去做,特别仔细,这是对你的做法的一种反动.或者说,孩子特别不满妈妈的死扣,就会在跟你出去时变本加利地多要东西.

   我们再来分析:一方面,孩子认为家里很有钱,可以供给让他放开花;另一方面,因为孩子在跟妈妈出去的时候无论要什么都不会得到,更加强化了他对物质的贪婪.这是心理需求而不是物质需求.又因为他在要的时候那样艰难,因而在他内心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问题.由于这样的缘故,即使孩子最终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比如说玩具,也会失掉了初衷,就是喜爱和玩的论文范文,他不喜欢那些玩具了.接下来,他就会很快地将这个玩具破坏,是不是这样?

   更严重的是,你用打的方式要在孩子心里建立起你的威信,你有没有想过,用这样的方式建立起的威信好比把大楼建在沙滩上一样,能有多少稳固性?他说他已经差不多快有一年不打孩子了.我说尽管孩子一年时间没有挨打,可他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创伤.虽说不打他了,但影响并没有消逝.尤其是,尽管你不打孩子,但是你的脸色往往比打更能引起孩子的恐惧.

   我问他,假如有人得了阑尾炎,是吃去痛片呢还是打针消炎?去痛片当时可能很管用,但炎症还在,接下来可能要命.打针是慢功,他的肚子还要继续痛上一阵.你要哪个?

   他说当然要打针了.

   我说你这个打,给孩子脸色就是去痛片.现在他还小,你可以让他怕你而完成了作业,但是当有一天他不怕你了,或者你不在他跟前了,他还能不能完成作业?他说那可能不会.

   地下党人走进迷宫

   所以你要改造自己,要重新学习,掌握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他说他并不是没有方法.我说请举个例子.他说为了锻炼孩子的毅力,自己看电视时专门让孩子坐在旁边写作业,并说:儿子,这是我的节目,我能看你不能看.

   我说这叫精神折磨.如果是个不爱看电视的孩子这样做还说得过去,关键是,宋子然是个爱看电视的孩子.

   我说我有个小小的请求,今天谈话这件事不要对你的妻子说.我与当妻子的也是这样说的,我要让他们互相保密.我没有告诉丈夫我也与她的妻子谈了,但我让妻子知道与他丈夫谈话这件事,只是内容有所隐瞒.为什么要这样的做呢?因为做丈夫的尽管事业很成功,但他还没长大,还没有成熟.他身上有一些童年遗留下来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这让他的妻子非常痛苦.我告诉妻子也与丈夫谈过话,这样妻子就可以暗地里按照我说的方式对丈夫进行调整.要是告诉丈夫我跟妻子谈了,而他的妻子回家与他商量教育孩子的事,他就会认为妻子可能揭了自己的底,使他失了面子,他也就对做这件事从内心深处产生抗拒.我要让他觉得自己是个男子汉,他有义务,也有能力调整这个家.我要把这种责任感放回到他的肩上.在跟妻子谈的时候,我只是向她暗示,他的丈夫与她的儿子一样也需要调整.其实妻子也得调整.同样的问题我可以对妻子说,却不能对丈夫说,原因是丈夫有一些事情不能承受,说的不好,还会造成不良后果.

   当时我觉得,这简直等简直就像地下党人走进迷宫一样.

   唉,人心这东西解决起来真难啊,世界上最难对付的大概就是对付人心了,尤其是人心对人心,要不然怎么会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呢?在这个家里,如果丈夫能够承担一部分事务,比如用爱来教育孩子,那么妻子就能分出时间进行自我调整了.如果妻子将自己调整得精神愉快,打扮的也很漂亮,家里搞得也很温馨,丈夫在这样的环境中就会感到很舒服,就会反过来更加关注妻子与孩子.这样就能进入良性循环.如果家庭的氛围发生了变化,再来调整孩子,就会容易得多.

   这个家庭真到了非得调整的时刻了,不调整可能会面临更大的麻烦.就说起床这件事等因为晚上睡觉,他,老婆,儿子,还有他们家的猫,四个全都挤在一张床上.我说:如果一个12岁的孩子早晨不愿起床,你就要想想原因了.如果只让孩子起床大人不起,孩子当然要进行这样的报怨了:为什么叫我起爸爸不起?

   遗憾的是,这件事直到现在仍然没有出现我所预想的结果.开始时确实起了作用,那边打来电话,说从孩子到大人都开始改变了.但是,这种问题真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决起来太难了,得有这么一个人在他们身边,时时帮助,解决他们不能解决的问题.

   这个孩子在儿童心理治疗中心治了半年时间,毫无效果.为什么没有效果,关键是治疗人员没有抓住问题的根本所在.调整孩子先要从调整成人开始.调整孩子的关键是调整成人.在与大量家长打过交道之后,我发现,孩子所有的问题如果追根溯源,几乎都会追到大人那里.要是大人调整过来了,调整孩子才会有了可能.许多家长不明白这个事实,比如宋子然家,表面上好象是孩子拿走了大人的幸福,实际呢,正好相反,是大人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所以造成了恶性循环的局面.

   做这样的事要走进了孩子的内心,从调整大人入手.这让我想起了画画,如果你想画出正确的苹果颜色,必须将苹果周围的颜色一同考虑进去.如果不考虑环境色,你永远也画不出正确的颜色.

   其实,这样的观念在中国已经开始流行起来了,像"赏识教育","东方爱婴",就是典型的从家长入手的教育.

   唉,像宋子然这样的孩子实在太不幸了,但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孩子的父母至今仍然意识不到这个问题,他们关注的重点根本不在这里,这才是最大的悲哀是不是?我们的教育者最不愿考虑,或者说最漠视,而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孩子是不是活得幸福等

   2.3.1 一对惊恐的大眼睛

   我看见门口站着一位胖胖的,脸蛋红扑扑的老太太.她是一个乞丐,脸上露出阳光灿烂的笑容,与当时夕阳西下的景色十分和谐.

   乞丐的启示

   说到幸福,怎样才算幸福呢?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与感受.这是一种"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东西,只有自己知道,很难用用语言描述.

   我给你讲一件事,或许这件事能把我心中对于幸福的感觉说的清楚一些.大概四五年吧,在一个夏天黄昏里,太阳快落山了,我听到有人敲门,就走到院里把门打开.我看见门口站着一位胖胖的,脸蛋红扑扑的老太太.她是一个乞丐,脸上露出来是阳光灿烂的笑容,与当时夕阳西下的景色十分和谐.当时我想,乞丐一般都是脏兮兮的,穿的很破烂,而且呢,即使不想愁眉苦脸,也要装出愁眉苦脸的样子.可是眼前这位老太太,穿得干干净净,满面红光,那种快乐的神情实在让我有些奇怪.

   我就问她了:您身体这么好,为什么不去劳动而要出来讨饭呢?她笑着说:安徽发大财啦!她的话让我一时反应不过来.正在我苦思冥想她这是什么意思的时候,突然,那位老太太,她放声大笑起来,边笑边说:啊呀!你看我你看我等我把"发大水"说成"发大财"了!她的话也让我哈哈大笑等笑声中,我给他端来满满一碗大米,然后,向那张在夕阳西下的辉映中发着光亮,充满快乐的胖脸道了一声再见.

   她走了以后,我还在笑.一个人,咧着嘴巴等而且还不知不觉唱起歌来.边干活边唱.当我发现自己唱歌的时候,已经唱了老半天了.

   在那个夕阳西下的傍晚,我活得很幸福.我的幸福居然是等一位伸出手来向我乞求施舍的老太太给的!而且,那位施舍给我幸福的老太太比我生活得艰难许多,但是她的心中,幸福的含量肯定要比我多出许多等

   幸福的概念

   这件事能给我们一个启示:人的幸福不幸福,并不是取决于他有多少财富,过着多么奢侈的生活,而在于他的内心有没有酿造幸福的工厂,有没有对于"幸福"这个概念的准确的理解与把握,有没有获取幸福的智慧.就是说,作为人,他能不能认识幸福?知道什么才是幸福?如何获取这样的幸福?要是没有这种能力,亿万富翁也会彻夜难眠,要是有了这样的能力,乞丐也会唱着歌儿讨饭.你说是不是这样呢?从这个意义上讲,有了这种能力,就会幸福,相反,他就不会幸福.如果一个人觉得不幸福,你能说一个钱很多,或者官很大的人是个"成功人士"?

   所以,我觉得,人生的根本问题是,人为什么活着,以及怎样活着.

   人活着为了成功,成功呢?为了幸福.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幸福?我的观点是,成功,是内心的成功,幸福,是内心的感觉.这就是我对于成功对于幸福的概念.

   当然,对于个人而言,我们不能对于事业,追求,金钱不闻不问,人活在世上离不开物质的支撑.但是,如果我们不能将物质的追求建立在精神的追求之上,那么我们极有可能追到的只是痛苦.追求幸福的正确态度是以超然的心态做事,而超然心态的形成是以树立正确价值观作为前提的.

   一个人如果活得不幸福,不但失去了活着的价值,也很难取得成功;即使成功了,那也只是别人眼里的成功而不是他内心的成功.再说,一个不幸福的孩子就不会拥有幸福的父母;孩子,父母都不幸福了,这个家庭也就不幸福了;不幸福的家庭多了,整个国家,整个人类的幸福水准就会大打折扣;如果人类生活在不幸福之中,尽管文明非常发达,你能说这就是我们人类需要的文明?

   我认为,现在的文明,很大程度上只不过是物质的文明罢了.在精神层面上,人类可以说正在倒退.人从"动物"圈里面跳出来,称为人,主要是在精神方面.如果人类只追求物质而忽略精神的话,那与动物没有什么区别.

   所以,我们的审问,应该审问到"现在的文明是不是文明,我们应该需要什么样的文明"这样的层面.

   人类的价值观应该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如果在这个基础上重建我们的价值观的话,就算用世俗的观点,往广说,就会大大减少由于过分不择手段拼命争斗的情形,而使整个社会越来越朝着良性的方面发展;往小里说,比如个体的人,超然心态等于为他提供了极好的心灵保护,使他避免被过分焦虑之类的情绪伤害.

   这对教育,对孩子尤其重要了,要是我们的教育者,老师,家长,能够站在这个角度看问题的话,我们的孩子就会比目前这样的状态幸福许多.

   一对惊恐的大眼睛

   有年暑期,我正在上课,二画室的老师来找我,说李老师,有个新来的女孩叫白梦吟,有些不大对劲.我问怎么不对劲?他说眼睛不敢看人,目光散散的,从来不说话.

   他带我来到班里,把孩子指给我看.我说白梦吟--,就见小身子抖了一下,两只眼睛直勾勾望着我.那是一对怎样的眼睛啊!我敢说,那是我见过的最让我难忘眼睛了--美丽,却又充满惊恐.那种感觉就像是看见了一头待宰的小鹿等我想不论是谁,见了这对眼睛都会为之伤心的!

   当时啊,我觉得等我觉得就像是我的儿子面临危险,有一种不顾一切地,想保护她的冲动使我朝她走去!

   我来到她的面前,慢慢蹲下来,两手轻轻地扶着她的上臂.可是,就在我的手掌与她的身体接触的那一瞬,白梦吟浑身猛地哆嗦一下.我立刻明白怎么回事了:这孩子肯定被大人吓坏了.我心里隐隐作痛,我拿开手,试探性地,轻声慢气地与她说话,可是,无论说什么,怎么说,她都不吭一声.在我向她说话的时候,那对美丽的眼睛自始至终都像待宰的小鹿一般,目光滑过我的肩头,看着远处.

   我立即打电话,把她的父母叫来,问他俩谁主管孩子的教育,谁平时动不动向孩子大喊大叫?两人听了先是一楞,又迅速对望一眼.妻子说:李老师,我家孩子运气太不好了,在学校遇上那样的班主任.我问怎么回事?她说:孩子的班主任生活不顺,离婚了,心情不好,就把气全都撒到了孩子头上,全班的孩子都不能幸免.现在,已经到了这样的地步,比如有一次,白梦吟在学校得了感冒,回来的时候发着高烧,半夜醒来,爬起来要做作业,怎么都拦不住,说如果写不完作业明天她就怎么怎么,硬是起来把作业做了.

   这时候,我看见那位丈夫用埋怨的目光迅速地瞥了妻子一眼,妻子毛了,说你这么看我干啥?好象都是我的责任!丈夫说:怎么没有你的责任?我看咱们的孩子变成这样,首先是被你吓的.妻子火得,爆跳如雷,你要是见了那张脸,就会明白她孩子的眼睛里为什么会有那样凄惨的光了.妻子吼叫说:你老说我对孩子如何如何的,你说!不这样行吗?如果按你的方法,咱家孩子不知还会变成什么样呢!

   说到这儿,她大概觉得有些失态,就朝我勉强地笑了笑,说李老师,你不知道我家孩子有多么犟,一道题明明做错了,让她改死活不改,硬说老师就是那样讲的,怎么说都不听,你说气人不气人? 丈夫说:那也不能打嘛!妻子说:不打,不打能改吗?

   我赶忙制止他们的争吵.我全明白了,但该如何让他们明白呢?我告诉那位糊涂的母亲:难道你还不明白白梦吟为什么半夜起来做作业?为什么明知错了还要坚持?她是被老师吓的呀.你的孩子太可怜了.在学校,她要承受苦难,在家里,你又雪上加霜.现在,她一见老师就惊恐万分,就像绵羊遇见了狮子!孩子处在这样的境况,连我们这些不是她的亲人的人都伤心得要命,做为孩子的母亲,你的心里难道就生不起丝毫的怜悯?

   后来,我发现,白梦吟不光是得了严重的恐惧症,而且没有思维,她的大脑差不多一片空白!

   请鲁迅走出坟墓

   有些教育者,尤其是家长,之所以把孩子折腾成这幅模样,主要来自于他们对于教育的误解.

   对于教育的误解来自于人才的误解,对人才的误解又来自于对于成功的误解,而对于成功的误解呢?来自于对于幸福的误解,是不是这样?

   尤其是对于幸福的误解,许多的父母考虑不到,他们总认为他们的幸福就是孩子的幸福.他们没有发现这个问题.他们想象的幸福与孩子心中的幸福背道而驰.他们误解了孩子的幸福.

   他们认为,只要孩子吃好了穿好了,在物质上要什么给什么,孩子就幸福了.他们以为,只要孩子能考上高分,进行前几名,考上一个好学校,孩子就成功了.至于考上好学校,能不能真正成功,或者说取得了父母认为的成功而不是孩子内心的成功他们并不关注,而对于这样的成功会不会使孩子感到幸福就更无所谓了.

   这种对于人性的忽视,使有个教育专家非常愤慨,他说:我们的教育,不把孩子折腾残废是誓不罢休的!

   有时,我甚至想,要是请鲁迅走出坟墓,他会作何感想呢?他会忍也忍不住,再次呐喊"救救孩子"的.

   2.3.2 孩子七岁在偷"情"

   有个小偷每天都要偷东西,不偷就受不了,有天晚上实在没有东西可偷了,就偷了块石头放在屋里.

   名牌偷窃者

   漠视,误解,践踏孩子的幸福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呢?我说一个事例:有一所名牌大学里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有一个从贫困山区考去的学生,家里好不容易给他凑够了学费,使他能够如愿以尝.可是进了学校之后,就发现同班的同学说名牌穿名牌互相之间比名牌.这个时候,他就为自己的寒酸羞愧难当了.他就很想自己拥有一件名牌,但是没有钱!于是,这就成了他问题,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严重.怎么办呢?有一次,他发现阳台的铁丝上面晒着一条名牌短裤,看看周围没有人,就鬼使神差地拿了.

   本来,当时拿那条短裤的时候他心里还是很害怕,想着肯定会有人寻找,可是呢,几天过去了却没有人问,他也就心安了,心想原来东西这样容易得手.而且,在拿这条短裤的时候以及拿了以后,他的心里得到了一种刺激,一种愉悦感.从这以后他就收不住闸了,不断地顺手牵羊,以至于成为一个名牌偷窃者,他箱子里的名牌快要塞不下了.

   这时候,大家发现有人专偷名牌,但是没有一个人想到他就是那个小偷.因为偷来的名牌他从来不穿,他的穿

总结:这篇孩子儿子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带鱼孩子刷爆网络引用文献:

[1] 关于单亲家庭孩子心理教育的论文选题 单亲家庭孩子心理教育毕业论文题目如何定
[2] 单亲家庭孩子教育相关论文选题 单亲家庭孩子教育论文题目选什么比较好
[3] 孩子家庭教育论文题目推荐 孩子家庭教育论文题目如何定
《初中话题作论文题目大全山东省》word下载【免费】
带鱼孩子刷爆网络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