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关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激励机制

主题:资源管理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15

简介:本文是关于人力资源管理和事业单位方面论文范文跟资源管理有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人力资源管理和事业单位论文范文

资源管理论文

目录

  1. 1.适用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理论体系
  2. 1、1 内容型激励理论
  3. 1、2 过程型激励理论
  4. 2.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激励机制问题归因
  5. 2、1 激励机制失衡严重
  6. 2、2 激励手段过于单一

【摘 要】广义上的激励机制属于管理学范畴,泛指通过一定的管理方法及特定的管理体系,促使人力资源作用于组织效益的最大化.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往往缺乏市场竞争压力,因此容易出现内生动力不足、工作拖沓推诿等问题,而激励机制有助于人力资源结构优化,深刻影响员工需求与态度,从主观意识层面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力.立足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中激励机制实施现状,由于视域狭窄、手段单一、模式僵化等原因,因此激励机制的效应并未得到充分发挥.文章从理论可行性切入,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激励机制出现的问题展开归因,最后提出有效的对策,以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事业单位;对策

【中图分类号】D6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0)11-0155-03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舒尔茨认为,决定和导致贫困的主因并非外界条件(如土地、资源、技术等),而是人自身素质及能力的制约性.由此而提出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指出,人力资源是组织管理及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而激励机制是进一步增强人力资源质效的重要手段.横向对比来看,事业单位更容易陷入人力资源管理困顿,究其原因,我国事业单位具有公益性质,虽然具备一定政府职能、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如文化、科技、教育等),但是本身并不存在盈利要求,主要依赖财政拨款维持自身运行,如此一来就容易形成“大锅饭”和“铁饭碗”的刻板认知.虽然自2011年起持续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但是整个转型过程漫长、既得利益关系复杂,短期来看无法引起质变.基于内部展开激励机制优化是较为可行的路线,并且能为事业单位全面改革之后奠定激励机制运行基础.

1.适用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理论体系

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分析,适用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理论主要包括两种,分别为内容型激励理论和过程型激励理论.

1、1 内容型激励理论

顾名思义,所谓内容型激励理论泛指作用于“激励内容”构建的理论体系,包含激励要素的筛选、激励形式的设计、激励权重的分配等,一般意义上的物质激励、精神激励、货币激励等都属于此范畴.内容型激励理论的代表是需求层次理论,该理论由心理学家马斯洛于20世纪40年代创立,按照人们需求必要性、迫切性的强弱程度,从低到高依次划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及自我价值实现需求5个层次.从我国社会宏观环境出发,生理需求(即维持生存的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已经能够充分满足,例如通过提高薪酬、派发奖金的方式提高员工生活质量;需求层次理论强调,人们的需求是逐级提升的,当较低一层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会自动向更高一层需求迈进,这就意味着尊重需求已经成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激励机制的明显壁垒.现实也是如此,事业单位是一种等级相对森严的结构体系,强调下级对上级的高度服从,由此容易造成交流隔阂、信任危机,致使上下级之间形成不对等心理状态.要打破这一壁垒,就需要增强精神激励,赋予事业单位员工强烈的归属感与自豪感.至于自我价值实现需求,则意味着职位晋升、权力扩大、参与性增强等.

1、2 过程型激励理论

从直观上看,激励行为是周期性、阶段性展开的,并不存在一种无止境或较长时间的激励形式,如经济激励行为中按月、季度、年等派发奖金,精神激励行为中赋予各种荣誉称号等,都存在一个明显的“发生→发展→达成→终结”过程.较为典型的过程型激励理论为“期望理论”,该理论由心理学家弗鲁姆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理论核心内涵是界定有激励效应的3种变量(期望值、工具值、奖酬效价),通过实现3种变量的相对平衡达到激励的目的.其中,期望值是指通过激励促使员工付出而达到预期目标,换言之,期望值与期望绩效必须保持相对一致,否则形成的激励手段要么过于低效,要么成本过高.例如,事业单位中日常工作内容的保质保量完成,通过内部嘉奖及少许相近承诺即可,不需要用升职加薪进行激励.工具值代表员工预计成功的可能性,即在现有激励手段下,个人通过绩效能否获得奖励,工具值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如按月全勤奖激励方式较容易实现,而按年的全勤奖则很难实现,后者模式下员工准时上班的积极性就会相对下降.奖酬效价泛指员工主观上对不同奖酬的相对值大小判断,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一些员工热衷经济激励、一些员工热衷精神激励,因此过程型激励理论的运用要区别对待,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对象展开具体设计.

2.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激励机制问题归因

2、1 激励机制失衡严重

结合《驻沪事业单位及上海市有关事业单位人事考核及激励机制调查》(李旭晔)、《河南H高校基层行政人员激励机制调查》(靳利粉)、《某市政务服务中心非物质激励调查》(陈颖)等若干文献分析,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激励意识整体薄弱,内部管理过度依赖行政制度、权力且线性的激励机制也存在严重的失衡问题,概括而言就是重视物质激励、忽视精神激励.根据以上内容型激励理论与过程型激励理论分析,精神激励又恰恰是激活员工潜在创造与内生动力的关键.例如,从需求层次理论分析,随着我国宏观经济水平整体向好,事业单位工资、奖金、福利等不断改善,普通员工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尊重需求能否满足就成为影响员工积极性的主要因素;但事实上,当前激励机制失衡是经过“反转”之后的状态,即在我国事业单位改革之前,员工手端“铁饭碗”、围着“大锅饭”,做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种状态下是重视精神激励、忽视物质激励的,但在事业单位薪酬待遇与绩效挂钩之后,尤其是推行合同聘任制之后,反而迈向物质为主、精神为辅的极端,要解决这种激励机制失衡问题,不能局限于物质要素与精神要素的狭隘层面,而要重构事业单位权力结构.

2、2 激励手段过于单一

激励手段单一主要存在于执行层面而非设计层面.事实上,随着我国管理学领域理论研究及实践发展,事业单位在激励手段上提出了许多新的思路与途径,除工资激励、奖金激励、培训激励之外,还包括情感激励、信任激励、荣誉激励等,当相关激励手段在运用过程中缺乏有效组合,或单一使用,或几种激励手段并行使用,难以达到最佳的激励效果.结合期望理论分析,奖酬效價是优化组合激励手段的重要依据,即员工最期望得到何种激励,就应该增强相关要要素的激励权重,例如在事业单位中一些员工家庭困难、一些员工期望上进,就可以采用“物质激励+晋升激励”的双重模式,但大部分事业单位在激励机制设置中过于强调“标准化”,一视同仁的激励手段会影响部分员工的积极性.

总结:评论,这篇文章为关于人力资源管理和事业单位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可作为资源管理相关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资源管理引用文献:

[1] 人力资源管理和事业单位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人力资源管理和事业单位硕士毕业论文范文5000字
[2] 人力资源管理和事业单位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管理和事业单位在职开题报告范文5000字
[3] 人力资源管理和事业单位毕业论文范文 人力资源管理和事业单位有关论文范文2500字
《关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激励机制》word下载【免费】
资源管理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