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互联网图书馆思维下的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

主题:图书馆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14

简介:本文是关于图书馆和互联网类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图书馆类论文范本.

图书馆和互联网论文范文

图书馆论文

目录

  1. 一 “互联网+图书馆”发展思路
  2. 1、1促进不同行业之间的融合
  3. 1、3推动开放性共享
  4. 1、4重新塑造行业结构

摘 要:“互联网+”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各行业发展的主导战略,探讨“互联网+图书馆”的发展思路,以及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作为一种软件基础设施对“互联网+图书馆”的支撑作用,旨在为图书馆以“互联网+”的思维发展、提升 与转型,为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的建设、选型、改进提供参考.文章通过“互联网+”时代的软件特征与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特征的对比,分析了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的应有的基本特性,旨在为图书馆未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互联网+;图书馆服务平台;软件基础设施

易观国际董事长曾经在第五届的移动网络博览会上提出互联网的概念,认为互联网是各个网络平台相互融合产生出来的,并且将成为未来所有行业都将运用于各个领域的一种服务模式.这是“互联网+”概念首次提出.2015年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李克强总理在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并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将“互联网+”技术加入到国家发展战略中.“互联网+”就是将互联网融合于不同的行业中,利用互联网的新兴模式来改变传统的一些产业模式,从而进行全新的产业升级,促进社会的转型与改造,提高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但是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互联网+各个行业”,他们不是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将互联网深度的通入到各个行业中,进而创造出新的发展产业链.“互联网+”概念提出后,就得到图书馆界的广泛关注.在中国知网中,在检索对话框中输入“互联网+”进行检索,截止2015年12年24日,共有48篇相关论文.这些文章主要围绕“互联网+”技术融入到图书馆后,图书馆在基本职能、发展战略、创新服务、转型措施、借阅推广等方面的转变.但是软件等基础设施作为“互联网+图书馆”的核心技术并没有被专门研究论述.本文讨论的“互联网+图书馆”概念,只是“互联网+各个行业”中的一部分,是指在图书馆行业中深度融入互联网概念,这种深度融入可以帮助图书馆改变现有的发展状态,在瓶颈中找到突破口,形成新的管理和服务模式,进而推进传统图书馆向新型图书馆转型.

一 “互联网+图书馆”发展思路

“互聯网+”是计算机新成果的应用,落实互联网在每个领域的实施,利用它来对传统行业进行变革,构成以“互联网+”为模式的更多创新产品是正处于转型时期的我国政府应该做的.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只是未来改变生产和生活的一种工具,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逐渐深入,它已经慢慢向生产要素进行转变.目前,“互联网+”已经融入到很多传统行业中,它对行业自身的管理模式、服务方式、生产规模、营销手段等现有的经营模式进行了创新和改变,给企业的未来发展创造出更多的空间.在国际图联发布的图书馆行业趋势报告中也指出:“互联网+”是一种超链接的移动设备网络,能进行语言查询和翻译,在上面建立虚拟的数据空间站,如此多的功能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大量信息资源的输出,创新理念的迸发,在“互联网+”的模式下,将之进行融合与整合,重新成为改变和发展各行各业的一个主流.当前行业发展中,各个行业已经不在仅仅注重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而是将客户的体验和服务提升到企业的重点发展要素中.客户只有在体验产品时对这个产品很满意,有很高的购买兴趣,才有可能购买这个产品.而当客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企业在售后服务上做的很好,用户才会继续推荐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图书馆作为传统的服务行业,更加注重读者的体验和用户服务,因此,图书馆很早就利用互联网来管理馆内的日常事物.但是,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读者需求的不断改变,图书馆资源种类逐步细分化,图书馆发展也遇到了一定的困境.因此,将“互联网+”的理念融入到图书馆发展中,会对图书馆进行重新的定位,促进图书馆可持续的发展和转型.“互联网+”技术有六个主要的特征,分别是:1、促进不同行业之间的融合;2、创造新型行业价值;3、重新塑造行业结构;4、推动开放性共享;5、重视人性发展;6、连接各个方面资源.将“互联网+”融入到图书馆中,本人认为主要可以对其中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发展.

1、1促进不同行业之间的融合

不用行业之间融合就是在互联网平台上跨越行业、领域、学科等边界,通过资源共享、数据重用、流程重构、信息直通、平台共建等进行有无互补、优势互补的深度融合.图书馆的核心功能是以文献信息资源为主体的资源收集、管理和服务,但毋庸讳言,目前图书馆在互联网和其他信息服务机构的冲击下被一定程度地边缘化了.通过这种深度的融合使行业与行业之间进行互补和升华.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包括借还图书、文献信息收集与整理、报刊杂志的借阅与征订、新书编目等等,其中最核心的工作就是文献资源的收集与整理,整理后的大量资源信息可以为读者提供检索和查询服务.但是,目前读者在需要查询信息时,首先想到的不是到图书馆去查阅文献和信息资源,而是直接上网用搜索引擎去查找,尽管网上查找的信息并不全面、也不权威.尽管图书馆的资源远比搜索引擎可获得的资源有更高的学术价值,但一些用户宁可拼拼凑凑地从搜索引擎去查,也不愿意走进图书馆,也不用图书馆的资源系统,去查找更为有学术价值的资料.无容置疑,互联网和信息服务机构,让用户在获得信息越来越方便,但是却上图书馆离人们越来越远.究其原因,图书馆中的资源系统无法给用户更为广阔的体验空间,因此,图书馆资源系统的体验空间还需大大提升.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资源量越来越庞大,用户的需求越来越高,图书馆自身很多实用性的功能都无法做到精准使用,比如在访问高峰时间段图书馆系统无法保证每个用户在访问时都顺畅不卡顿;用户在检索信息时只能查找到信息系统中已经有的信息资源,无法为用户提供更为宽广的信息资源;而但用户想使用定位功能时,图书馆现有的技术也不能做到精准定位等等,这都是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的软肋.图书馆要想在信息时代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用“互联网+”的思维去设计,通过跨界融合,主动与资源提供者(书商)、服务提供者(平台厂商、数据分析服务商)、搜索引擎以及用户合作,融合一切优质资源和能力,融入教学、科研、生产、生活、智慧城市、智慧校园、社交网络,拓宽发展途径,共建共赢.

1.2创造新型行业价值

“互联网+”的核心技术理念就是创新.“互联网+图书馆”也要将创新的理念充分普及到图书馆的各个分支领域和每一个图书馆人心中,用创新带动整个图书馆行业的整体服务业务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进而形成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目标新动力.图书馆要想创新,首先就要在观念上进行改变.图书馆属于传统行业,内设部门和日常工作都有固定的模式,要创新就要改变,将应用软件的设计、数据流通与利用、控制参数直接加入到业务工作中,给创新工作提供更多的思路,实现“研究性”工作职能;其次是在技术工作层面减轻常规运维负重,传统图书馆以手工人力操作为主,为了创新,要将更多的技术手段加入到日常工作中,这样可以大大的减轻和简化常规操作流程和人力负担,把更多的精力和能力投入到新技术的应用和开发、系统和信息之间的互联与沟通、信息揭示、信息提醒、新技术应用等更具有创造力和技术引领性科技型的工作上;第三,图书馆不在固步自封,要主动与用户和各领域合作伙伴进行沟通与协作,进而拓展开发空间,为应用创新提供跟多的机会.图书馆要进行改革和创新,主要可以从“简单便捷”和“深入精细”这两个方面作为切入点.简单便捷是减少用户和馆员操作的复杂性和劳动量,压缩不必要的环节,赋予操作简单、使用便捷的体验,包含对物联网、自助设备的进一步应用;深入精细是深入、细致、扎实,追求极致、做出特色、做成精品.信息科技在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和服务也是越来越高,传统的普通型信息服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这就给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信息优势为用户进行私人订制,将不同用户的个性化、定向化要求加入到服务中,比如,借阅服务、检索服务、学科和藏书分类服务等等,这些服务一旦开展,就需要图书馆加大技术和人力的投入,让图书馆服务不断提升和发展,做出图书馆服务的特色.

1、3推动开放性共享

“互联网+”的根本特点就是开放性,这里的开放指的就是以互联网为技术依托的信息资源共享、各个行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数据信息互通互联以及个性化的私人订制.“互联网+”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呈现出了多种特点,便捷性、广泛性、多元性等.不过筆者认为最重要一点是是它的共享性,因为便利、广泛、开放等特点最后都是为共享而服务的.基于开放性,可以实现数据的流动、资源的跨馆保障、基于关联数据的资源揭示、流程的跨平台衔接、高价值大数据的形成、多级社区与联盟的支持、智慧校园和城市的融入..这些都是图书馆发展的广阔空间.但是开放性只是一种概念、不意味着有了互联网技术就一定能都实现开放性共享.这就需要多个行业进行沟通和协作,因为开放性共享也是一种态度,它是否能够实现,最终还是由图书馆人来共同完成.很多共建共享的项目实现的过程都很曲折,最后导致失败,就是因为数据共享很难做到.很多行业虽然同意实现共建共享,也加入统一的组织,但是基于个人利益都不愿意执行现有国际标准.最后还是各用个的操作系统、系统与系统之间也没有可以相匹配的关联数据,无法真正的实现资源融合.因此,图书馆应该利用自身优势为开放性共享提供一个好的大环境.

1、4重新塑造行业结构

“互联网+” 时代的再定义可以理解为在深度融合互联网的基础上对生产、生活、管理、服务等各方面涉及的已有的结构、模式、边界、流程、关系等进行重新的定义,从而产生有突破性的结构调整、模式创新、流程重构,实现提升、发展、转型和重塑.重新塑造对于图书馆来说,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发展环节.图书馆人不要固步自封,要打破原有思维模式,要敢于去构想、去实践.面对问题要做到实实在在去解决,要将客户不同需求、环境的改变、管理模式、工作流程、服务对象等进行重新定义,找准目标、找准定位,这样才能更有目的、更有针对性的实现“互联网+”,让图书馆行业重新找到新的发展空间,同时塑造新的服务方向.突破原有图书馆的边界领域,将传统图书馆进行重新塑造和转型,让图书馆不再是安安静静的建筑,而是可以移动、广泛存在在你身边的智慧图书馆.

二、“互联网+”思维下的软件改革与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的发展

软件基础设施是“互联网+”的核心支撑.在2015 第十九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上,软件产业对“互联网+”的支撑成为中心议题,这些都说明了技术支撑对“互联网+”实施的重要性,但通过简单的改造和升级很难使传统的应用架构和系统满足新的需求,这势必会引发软件产品和服务的变革.

实现“互联网+”技术,必须要把“互联网+”发展所需的相关软件设施进行改革并提升到核心地位.基于这样背景下的“互联网+图书馆”理念应运而生,并且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在设计理念和发展战略上与“互联网+”的思维非常吻合.因此,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对“互联网+图书馆”的发展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互联网+”的软件发展特征和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的特征相比较,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以下通过数据集中、部署模式、开放性平台、敏捷开发、多个终端支持、用户体验、用户参与、数据服务这八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比较.

1、数据集中:“互联网+”时代软件采用中心知识库(或数据中心)模式,将各种各样零散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合,打通数据间的关联壁垒,在数据与数据之间架起关联的桥梁,实现底层数据的联通,降低应用层面对数据整合、关联使用的代价.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实施统一信息资源管理.原来不同图书馆之间不同管理系统中的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通过统一管理,全部收纳在一个资源管理体系中,相对于原来资源分散的状态,这种统一管理更加规范和系统.而元数据中心知识库中的数据包含多种不同格式的元数据,这些元数据支持社区或是联盟中的所有用户单位进行资源共享,实现合作后的元数据的统一收集和使用.

2、部署模式:“互联网+”时代软件部署于云端,通过 Paa S、Saa S等技术,同时为多个使用用户提供平台服务和软件应用系统支持.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是采用 PaaS+SaaS部署的模式.通过互联网作为依托,直接利用云端软件提供平台化的服务.每一个图书馆在云端上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

总结:总而言之,这篇文章为一篇关于图书馆方面的论文题目可用作相关论文提纲和图书馆和互联网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

图书馆引用文献:

[1] 图书馆和互联网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关于图书馆和互联网相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2万字
[2] 图书馆和互联网学术论文怎么写 图书馆和互联网方面有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8000字
[3] 图书馆和互联网论文如何写 关于图书馆和互联网相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10000字
《互联网图书馆思维下的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word下载【免费】
图书馆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