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苏东坡人格魅力与其成因

主题:魅力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13

简介:本文是关于苏东坡和人格魅力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跟魅力有关论文如何写.

苏东坡和人格魅力论文范文

魅力论文

目录

  1. 一、譬如万斛舟,行此九折湾
  2. 二、弃挫折于后,踏民生疾苦
  3. 三、儒佛道于身,圆融性自成

摘 要:苏东坡作为一位文化巨人,除了文学领域的巨大贡献,他还有更广泛的意义——他的人生思考、文化性格,以及他在经历挫折后的坦荡与胸襟.苏东坡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他乐观进取、旷达超脱的性格,体现了儒释道精神的高度统一.一个人的性格跟随着其一生,探求苏东坡的性格及其成因对于我们解决困境中如何自处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苏东坡;人格魅力;成因

研究生入学和老师们的第一次见面时,老师对我们说了一句话,我铭记于心,“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老师说,不管学问做得多深,首先要学会做人,这是我研究生入学的第一课,从此也成为我今后为人处世的准则.不谈学历、学问和学识,一个人的人格魅力跟随着一个人的一生,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决定着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高低.苏东坡作为一位文化巨人,除了文学领域的巨大贡献,他还有更闪亮的品质值得我们赞扬.他的人生思考、文化性格,还有他在经历挫折后的坦荡与胸襟,让我无比的钦佩,他那种高尚的人格对我有无穷的吸引力,这是我对苏东坡无限崇拜、情有独钟的原因.

一、譬如万斛舟,行此九折湾

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写到“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4]”司马迁所述之名人名著,据其意可知,名著大多产生于名人遭遇坎坷波折之时,也许这正是看破人生、思想顿悟的契机.

苏东坡在经历“乌台诗案”后被贬到黄州,仕途失意之时恰逢天公不作美,同游伴侣因风雨而狼狈,唯东坡怡然自得,并作词《定风波》一首.这首词我极其喜爱,捧读不弃,词中所体现心境之旷达令我钦佩.

《定風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2]

首句中以“穿林打叶”描绘风雨之急之厉,用字恰为其处,一“穿”一“打”,将风声、雨势磅礴的力量感表现得生动又形象,让人立刻能体察其境,宛如风雨中.“莫听穿林打叶声”,风声雨势如此磅礴,人在其中,无遮雨之物、无避雨之处,如何做到罔若未闻?正如中国古人所说的“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挫折再大再急再可怕、都应当保持本心,迎难面对,苏东坡首句即体现其心境修养.接着他说“何妨吟啸且徐行”,当倾覆而来,即便时间不多,衣服必然将全部湿透,那么即便任风吹雨打再长时间,也不过是如此,你跑、你哀叹、你抱怨也没有用处,不如任风吹任雨打、一边还唱着歌还吟着诗,不骄不躁、从容不迫地向目的地进发.手握竹杖,脚踏芒鞋,轻装上阵胜似骑马,苏东坡说我不怕外边一切风雨的变化,我已做好准备在风雨之中过我这一生.

“微冷”一阵风来,雨后得很冷了,山头上还有一轮斜日还没落下去,好像太阳光迎面照射过来,我回头看来我刚才走过的道路,满是泥泞,寸步难行.但是我在返程的路上,并也无风雨也无晴.因为风雨没有改变我苏东坡,所以我回头看我走过的路,虽然经过一段风雨的萧瑟的这样的遭遇,但是对我而言“也无风雨也无晴”这就是苏东坡曾经在《与杨元素》里所说“然进退得丧,齐之久矣,皆不足道”,再有打击我也不怕,他们要对我如何,我不在乎,“也无风雨也无晴”,因为风雨阴晴得失对我是一样.

这首词深深地吸引着我,苏东坡在对应主客、物我、顺逆等等关系上,完全可以用自己强大的内心自解.他能够抓住机遇,事必躬亲,不受外物所干扰,且能够傲视挫折,对得失荣辱心怀淡薄.所以,即使身陷囫囵,也能够做到豁达开朗、随遇而安、泰然自若的旷达胸襟,这一切都彰显出苏东坡文化性格的卓世之风.

二、弃挫折于后,踏民生疾苦

苏东坡为人处事的方法在中国传统社会知识分子当中比较高明,其高明之处在于,一方面对于社会、对于政治的责任感始终没有放弃,另一方面又对自己生命的体验也不放弃.苏东坡是个全才,在单个领域中他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是在人生的境界上,在对生活、对世界总的见解上没有人能超过他,可以说,千百年来没有人超过他.

广为人知,苏东坡在文学、绘画、书法、政治、美食等等方面都颇有造诣之外,苏东坡也是一名医药家.现留世的《苏沈良方》就是最好的证明,《苏沈良方》是苏东坡和沈括收集的民间流传的土方.苏东坡当地方官的时候,老百姓发生什么瘟疫他都要去救灾.中国第一个医院——“安乐坊”是苏东坡建造的.他在杭州做知州的时候,发生了瘟疫,他把病人集中在一起作病院,并在其他的地方推广这种做法.另外,苏东坡他自己一生也需要这些医方,苏东坡被贬之处的海南岛,被当时人称作“天涯海角”、“鬼门关”,什么医生都没有,不仅为民,为了自己生存,所以他自己精通医术.

苏东坡被贬到杭州的时候,发现西湖下面有很多淤泥,主要是因为百姓长期为了获得收入种植菱角、荷花、茭白,结果淤泥越来越多,同时造成南北交通不方便.当时,杭州地区发生饥荒,朝廷正好有一笔钱可以用来赈荒.苏东坡就用朝廷下拨用来赈荒的钱当工钱,来让老百姓挖淤泥、挖草根造这个苏堤,结果几个月就造好了,大大改善了西湖水域的环境和交通,到现在也是杭州的一个可赏的景观.

另外,中国第一个自来水管也是苏东坡想出来的.他在惠州做官时候,因为广州靠近海洋,所以广州城里的水都是咸水,特别难喝.所以,他就专门画了图,从山上拔了很多竹子,一根一根接过去,做成管道,把山上的水引到了广州城.

这些都是他在被贬期间的作为,这正是他心理健全和高尚人格的最好例证.苏东坡问自己的学生自己和秦观的词相比怎么样?学生回答说:“先生之词如诗,秦观之诗如词”.这句话把两个人都批判到了,但是苏东坡不以为忤,哈哈大笑.所以说,苏东坡的心里非常健全,不会因别人说了他一句坏话就表现出不高兴.贾平凹在《浮躁》中写到“流水遇土必浊,人要崇高,莫纠人世烦恼”[5],我觉得“流水遇土”,能“出淤泥而不染”才是真正崇高之人.在被贬的时候,只有心理是十足的强大,才会不把心思都放在自己被贬的情绪之中,不会将方寸之地填满自我情绪,才会有精力可以将注意力放在生活之中,他没有将自己的“烦恼”当作烦恼,反而一直在解决别人的“烦恼”.这种对于以往的挫折选择不逃避,而是将自己继续投入生活与实践之中的魅力,是多少人经历了多少次挫折也不一定会参透的品质啊!

苏东坡晚年的时候写过一首词:

《千秋岁次韵少游》

岛边天外,未老身先退.珠泪溅,丹衷碎.声摇苍玉佩、色重黄金带.一万里,斜阳正与长安对.道远谁云会,罪大天能盖.君命重,臣节在.新恩犹可觊,旧学终能难改.吾已矣,乘桴且恁浮于海.

这首词就代表苏东坡晚年两方面的立场.一方面他还是坚持儒家的政治观,“忠君思想”、“入世思想”,他还是要出来做事的,还希望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另一方面他的人生理想不变,如果“道”不行的话他就出海,就是告别政治,告别社会.这是苏东坡晚年的一个觉醒,就是对于政治、对于人生一个非常大的了悟.可见,尽管饱经磨难,但他并未屈服,并未因此而改变志向,依然“旧学终难改”.苏东坡旷达自适的人生态度,并非仅仅是面对人生失败时消极的自我安慰,其实更是一种傲世乐天、困而不折,在逆境中保持节操,等待时机而后动的积极姿态.秦观也说过:“苏东坡之道,最深于性命自得之际;其次则器足以任重,识足以致远;至于议论文章,乃其与世周旋,至粗者也.[6]”他说,苏东坡最过人的地方,第一是他的人生思考,第二才是他的才识,第三是他的文章.苏东坡自己也说:“能得悟性而不失其在己,则何往而不适也?”叔本华《人生的智慧》中说道“高度的才智建立在高度的包容性、强大的意志力和强烈的感情上”[7],这句话用到苏东坡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三、儒佛道于身,圆融性自成

苏东坡一生处于北宋党争的漩涡中,政治上几起几落,“一生凡九迁”,中年困于狱吏之中,晚岁远贬,困顿优患,常倍他人.但无论穷达,都能保持超脱旷达的心态.在实现兼济救世的人生理想的同时,又关注个人心灵的救赎,形成苏东坡旷达自适的人格特点,从而使人生呈現为一种入世而又出世,执著而又洒脱,圆融无碍、通达透脱的境界.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儒佛道思想对影响中国文人的一生,对于苏东坡也不例外,而且也是苏东坡个性形成的主要原因.

特殊的人生经历和对佛教的独到体会,使苏拭逐渐形成他独具特色的随遇而安、旷达自适的人格特征.苏东坡从小就受到佛教气氛的熏染,他的母亲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亲戚中也有不少出家人,如他的表公正信兄弟三人俱是名僧.这种家庭环境无疑对苏东坡亲近佛禅有所帮助,但我们很少看见佛禅对苏东坡青少年时生影响的痕迹.所以,青少年时代,儒家积极进取的人世思想在他头脑中占主导地位.苏东坡在《王大年哀辞》中说自己嘉佑二年“始知有佛法,君为言夫略,皆推见至隐以自证耳,使人不疑.予之喜佛书,皆自君发之.”并逐渐形成超脱如思维方式,如在密州任上写的《超然台记》中认为,只要“游于物之外”,则“无往而不乐”,说“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瑰丽者.哺糟吸漓,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超然物外”,“无往而不乐”,这正是他在以后的人生中屡屡强调和深化的思维方式.

但苏东坡毕竟没有成为一个佛教徒,这也与他早年的儒家思想和个性有关,也与他对佛教采取的实用主义态度有关.苏东坡参禅学佛只是保持心灵平衡、解脱人生苦恼的方式.他戏称自己学佛好比吃猪肉,“实美而真饱”,学佛不是为了“出生死,超三乘,遂作佛”,而是为了解决现实人生问题.

在《宋史》苏东坡的传记中,开端就记载了他早年时代的两则故事:一则是说,当他十岁时,“父询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谤传》,慨然太息.轼请日:‘轼若为涝,母许之否乎?’程氏日:‘汝能为谤,吾顾不能为傍母耶?’”又一则说他长大之后,“既而读《庄子》,叹日:‘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1],这两段叙述都表现了苏东坡之性格中的两种主要特质:一种是如同东汉桓灵时受命为清诏使,登车揽髻,遂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的范谤一样的,想要奋发有为,愿以天下为己任虽遇艰危而不惧的用世之志意;另一种则是如同写有《逍遥游》和《齐物论》中之“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早金石流而不伤”的“姑射神人”,与“栩栩然”超然物化的“梦中蝴蝶”之寓言的庄子一样的,不为外物之得失荣辱所累的超然旷观的精神.所以,道家和儒家从小就影响着苏东坡的思想.

苏东坡奔波于官场,却坚持独立的政治操守,不愿投机钻营或同流合污;苏东坡向往陶渊明式的田园生活,却不忘政治抱负、家国情怀;苏东坡推崇儒家,但不被儒家思想所局限;苏东坡接受佛老,但又有自己的分析和选择.苏东坡的倔强、独立与包容决定了他与众不同的人生际遇.

有一段时间我困顿于追求生活的意义,我被眼前的点点挫折所迷惑,我整日都在想到底什么是快乐?我追问了身边的朋友,我得到了很多的回答.其实相对于他们给我的回答,更让我感到对我是一种解答的是他们的态度,让我觉得我自己的不是孤独的,我还有很多优秀的朋友;让我觉得与其去探讨虚无缥缈的生活的理论,不如把自己放在现实的生活中,去真的感受生活和享受生活.“行行复行行,能觅原为己”大概是最好的答案了,比起天马行空的想象出一个问题的答案,在生活中去寻找和思索来的更真切和踏实.这样的感受和感悟是在我经历过波澜与思考,拜读过古人的人生经历所得出的答案.我无法经历每个人的人生,但我可以通过读书看人生百态,学晏殊的观照,仰苏东坡之旷达,苏东坡高尚的人格是我一生的追寻,不由地想感叹一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大概是我在课堂上学习到的万般珍贵的东西.

参考文献:

[1]脱脱.宋史[M].中华书局,1977.

[2]苏轼.苏轼词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3]刘乃昌.苏轼文学论集[M].齐鲁书社,2004.

[4]司马迁著;陈晓芬选注.司马迁散文选集[M].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5:281.

[5]贾平凹.浮躁[M].漓江出版社,2013:35.

[6] 秦观著;林纾选评.淮海集[M].商务印书馆,1924:53.

[7]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M].哈尔滨出版社,2015:18.

作者简介:刘娜(1995-),女,汉族,内蒙古包头市人,硕士研究生,单位: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总结:本文总结,此文为关于对写作魅力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苏东坡和人格魅力本科毕业论文苏东坡和人格魅力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魅力引用文献:

[1] 黄州和苏东坡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关于黄州和苏东坡论文范文3000字
[2] 苏东坡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关于苏东坡方面毕业论文题目范文5000字
[3] 人格魅力论文怎么撰写 人格魅力方面有关毕业论文范文2500字
《苏东坡人格魅力与其成因》word下载【免费】
魅力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