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肌肉能量技术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进展

主题:技术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15

简介:本文是肌肉和健康方面有关论文如何怎么撰写跟技术相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肌肉和健康论文范文

技术论文

目录

  1. 一、MET的基本技术
  2. 三、MET对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疗效研究
  3. 四、存在的问题
  4. 五、总 结

【摘 要】下腰痛是一组常见的肌肉骨骼功能紊乱疾病,常以腰骶部疼痛和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非特异性下腰痛是下腰痛的一种,指排除肿瘤、炎症、骨折、脊柱畸形、急性脊柱外伤等所导致的腰骶部疼痛.目前肌肉能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减轻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受限等功能障碍,多项研究表明,肌肉能量技术与其他物理治疗方法联合使用可有效减轻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疼痛及改善其活动受限等功能障碍,但是对于肌肉能量技术单独应用的疗效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关键词】肌肉能量技术;下腰痛;关节活动范围

Research progress on muscle energy technique for non-specific low-back pain Zhu Xiaotang, Liu Shaxin, Li Decong, Li Gaofeng. Beijing College of Social Adminstration, Beijing 101601,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Li Gaofeng, E-mail: chicotli@126.com

【Abstract】Low-back pain is a group of common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primarily characterized by lumbosacral pain and limited activity. Non-specific low-back pain, belonging to the low-back pain, refers to the lumbosacral pain which is not caused by tumor, inflammation, fracture, spinal deformity and acute spinal trauma, etc. Currently, muscle energy technique is widely applied to alleviate pain, improve joint range of motion. Most of the researches he demonstrated that muscle energy technique combined with other physical therapies can relieve pain and improve joint range of motion for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non-specific low-back pain. However,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muscle energy technique alone remains to be determined.

【Key words】Muscle energy technique;Low-back pain;Range of motion

下腰痛是一組常见的肌肉骨骼功能紊乱疾病,常以腰骶部疼痛和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39% ~ 76%的急性疼痛患者能够完全恢复,其余患者转变可转变为慢性疼痛[1].非特异性下腰痛是下腰痛的一种,指排除肿瘤、炎症、骨折、脊柱畸形、急性脊柱外伤等所导致的腰骶部疼痛,可能病因有肌肉和韧带等软组织慢性劳损、椎间盘退变等,无明显的神经根受累症状,目前尚无明确的诊治标准.其病因复杂、症状多样、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困扰,严重者甚至影响其工作[2-3].临床上针对非特异性下腰痛治疗的方法众多,如主动运动、核心肌群训练和功能性训练等系统训练、牵引治疗、推拿、针灸疗法、针刀治疗、拔罐、中药治疗、刮痧疗法、电磁疗等物理因子治疗、等离子髓核成形术等微创疗法,而肌肉能量技术(MET)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非特异性下腰痛治疗[4-6].MET是针对软组织、肌肉骨骼系统紊乱,以软组织整骨疗法为载体,由操作者精确控制方向和施力大小,通过患者的主动参与,利用肌肉等长收缩或等张收缩抗阻的方式改善肌肉骨骼系统功能和减轻疼痛的一类操作技术[7].笔者整理了近年国内外MET在非特异性下腰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现报告如下.

一、MET的基本技术

1. 等张收缩后放松(PIR)

PIR是牵伸肌肉至引发疼痛或能够感觉到肌肉、筋膜的阻力,让患者对抗阻力5 ~ 10 s完成等长收缩,之后放松,稍等待至完全放松后,再次牵伸肌肉至引发疼痛或者感觉到肌肉、筋膜阻力为止,然后在该部分开始重复等长收缩(抵抗)、放松、拉长、等长收缩过程数次.该技术的目的是延长短缩的肌肉及筋膜,让肌肉疲劳丧失部分张力,降低疼痛触发点.

2. 收缩放松

该操作步骤与PIR相同,将患者关节置于休息位或阻力障碍出现的位置,让患者抵抗阻力5 ~ 10 s,之后放松,待患者完成放松后重复进行下一次收缩-放松过程,如此循环进行3 ~ 5次或直到关节或肌肉完全放松.该技术主要用于评估肌肉无力或疼痛、放松紧张的肌肉及恢复肌肉的正常感觉.

3. 交互抑制

让患者收缩待放松肌肉的拮抗肌:牵伸肌肉直至患者疼痛或者感觉到阻力前,让患者主动收缩拮抗肌同时治疗师给予阻力5 ~ 10 s,之后放松,待完全放松后重复上述操作3 ~ 5次.该技术运用了相互抑制及张弛的物理原理,主动肌收缩时,拮抗肌舒张,可以和收缩放松交替使用,或者在一系列PIR后使用,能够使其在被拉长的位置上放松,巩固收缩放松技术取得的松弛疗效,主要用于急性损伤,抑制疼痛.

4. 收缩放松拮抗肌收缩(CRAC)

该技术结合了等长收缩后放松及交互抑制的方法,先进行等长收缩后放松,再进行拮抗肌收缩,该操作以被动牵伸短缩的肌肉让患者感到拉长与放松结束为佳.该技术能够起到牵伸粘连组织、延长短缩的肌肉、降低肌肉张力的作用.该技术对慢性短缩的肌肉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主要用于慢性损伤康复.

二、MET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1. 治疗作用

MET主要是针对肌肉骨骼功能障碍使用的,能够使过度紧张的肌肉恢复正常的肌张力;使短缩的肌肉得以牵伸拉长,恢复正常的肌肉长度;使肌力较弱的肌肉得以加强,提高肌力;使关节活动受限得以改善,提高关节活动范围;能够促进局部组织血液循环,改善肌肉骨骼功能.

2. 治疗机制

肌肉持续不自主的紧张可能与γ运动神经元异常活动有关,导致肌肉张力异常或肌肉出现短缩.使用MET能够改变短缩肌肉的异常张力,恢复肌肉正常长度,提高肌肉骨骼的功能.

上述治疗作用主要通过MET产生的生理效应实现.当肌肉进行等长收缩时,肌腹缩短,梭外肌纤维(α运动神经元支配,收缩时产生肌肉力量)参与收缩,使梭内肌纤维松弛(由γ运动神经元支配,帮助调节肌纤维长度和张力的感受器),梭内肌纤维功能暂时性被抑制.当等长收缩后肌肉放松时,α运动神经元停止作用,肌纤维长度增加,γ运动神经元发放冲动保持肌肉张力.此外,当主动肌收缩时,拮抗肌会松弛,MET治疗机制也与此有關.

三、MET对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疗效研究

1. 单用MET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效果

Bindra等(2012年)采用MET或超声波治疗30例由骶髂关节紊乱导致的慢性下腰痛患者,结果显示2种疗法均能较好减轻患处疼痛、改善患者功能活动,组间疼痛强度、功能活动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超声波组患者治疗前后双下肢肢体长度变化不明显,而MET组患者治疗后双下肢肢体长度恢复正常,故其认为这可能与MET能够均衡肌肉间的张力、恢复正常的生物力线有关.Ellythy等(2012年)将30例慢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MET组和拮抗松弛术治疗组,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疼痛评分、腰椎关节活动度、腰椎功能障碍评估等指标均比治疗前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illay等(2005年)选取60例急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MET组和关节松动术组,进行为期2周的4次治疗,并在治疗结束1周后进行随访,疗效评定指标为疼痛数字分级法(NRS)、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及腰椎活动度测量,治疗后2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有改善,组间疗效相近.Selkow等[8]选取20例急性下腰痛患者分为MET治疗组和对照组(假MET治疗组),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及治疗后24 h的当前疼痛强度、过去24 h最疼痛强度以及疼痛诱发试验诱发的疼痛强度,结果显示MET组过去

24 h最疼痛强度有下降,但下降低于0.5分,其他指标与对照组相近.

另有研究表明,MET能够增加腰骶椎关节活动范围.Lenehan等(2003年)探讨使用MET是否能够增加腰骶椎旋转活动范围,受试者取坐位使脊柱处于中立位,研究人员站于其身后,受试者向侧方旋转其腰椎至最大活动位置,研究人员给予相反方向的阻力使其进行等长收缩保持5 s然后放松,如此重复4次,结果显示单次MET治疗就已经可以增加腰椎旋转活动范围.Schenk等(1997年)观察MET对L5-S1侧屈活动范围的影响,患者侧卧,治疗侧处于上方,屈髋屈膝L5-S1处侧屈至最大活动位置,研究者给予阻力使其进行等长收缩保持5 s、放松3 s,然后患者活动至新的L5-S1侧屈活动终末端,如此重复4次,每周治疗2次,为期4周,结果显示治疗组关节活动范围比对照组有所增加.

目前针对MET单独治疗下腰痛的研究相对较少,由前述研究可知,MET单独治疗下腰痛能够缓解疼痛、增加腰椎关节活动度,提高患者功能活动能力,但与其他方法疗效相比优势不明显,期待日后研究适当延长治疗时间以增加MET治疗的累积效应,从而确定MET是否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2.MET联合其他治疗对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效果

在临床实践操作中,较少单独使用MET治疗,MET常与其他治疗技术联合使用.Rana等(2009年)将MET联合运动锻炼与关节松动术联合运动锻炼治疗慢性下腰痛的疗效进行了比较,研究选取45例慢性下腰痛患者分为MET联合运动锻炼组、关节松动术联合运动锻炼组、空白对照组3组,每组分别接受6次治疗.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两治疗组疼痛减轻,功能活动能力提高;且与关节松动术联合运动治疗组相比,MET联合运动锻炼组功能活动能力及髋关节旋转运动范围提高更明显.Naik等(2010年)研究了MET联合湿热敷治疗急性下腰痛,并将其疗效与姿势松弛疗法联合湿热敷治疗急性下腰痛的疗效进行了对比,研究选取60例急性下腰痛患者,年龄20 ~ 65岁,下腰痛持续时间在3周以内,随机分为MET联合湿热敷组和姿势松弛疗法联合湿热敷组,进行为期8 d治疗,结果表明2组患者疼痛均明显缓解,腰椎活动范围增大,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atil等(2010年)研究了MET联合干扰电治疗急性下腰痛的疗效,并与干扰电单独进行治疗的疗效做比较.研究选取40例急性下腰痛患者,年龄在18 ~ 50岁,下腰痛持续时间在6周以内,将其随机分为MET联合干扰电组和干扰电组,进行为期8 d的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患者的疼痛、关节活动范围均有改善,且MET联合干扰电治疗组与干扰电组相比,关节活动范围改善更大,但组间疼痛改善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李周等[9]也做了类似的研究,选取40例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针灸、推拿、中药熏蒸)、常规治疗联合干扰电和MET治疗,结果显示2组患者疼痛、关节活动范围均有改善,且后者比常规治疗组效果更明显.Wilson等[10]研究了MET与抗阻训练等运动疗法结合的疗效,并与假MET联合使用抗阻训练等运动疗法治疗急性下腰痛的疗效进行对比.治疗组患者取侧卧,治疗侧在上,医师感触患者第三腰椎,并让患者活动其下肢直至医师感触患者第三腰椎活动,分别让患者活动上部和下部躯干直至医师感触到患者第三腰椎活动,最后令患者外展下肢直至医师能够感触到患者第三腰椎活动,此时令患者内收下肢抵抗医师的阻力做等长收缩并保持5 s后放松,之后让患者抬至新的位置进行等长收缩,如此重复4次.MET治疗结束后患者进行髋关节外展等抗阻训练.对照组采用假MET和抗阻训练,结果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Szulc等[11]研究了MET与麦肯基技术联合使用治疗慢性下腰痛的疗效,并与单独使用麦肯基技术及传统治疗治疗慢性下腰痛的疗效进行了比较.该研究将60例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MET联合麦肯基技术组、麦肯基技术组、传统治疗组(按摩、激光、经皮电刺激),治疗持续10 d,研究结果表明MET联合麦肯基技术治疗效果最佳,可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减轻疼痛,减轻椎间盘水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Wendt等[12]观察一般康复治疗手段与MET对老年女性慢性下腰痛患者的疗效,并进行了为期3年的随访,治疗组选用肌力训练、牵伸、耐力训练、平衡及稳定性训练和MET,对照组不采用任何治疗方法,疗效评价指标为NRS、功能活动问卷、脊柱关节活动度测量和腰背肌电图,结果显示治疗组除肌电图信号幅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许元娇等[13]探讨了MET联合隔姜灸及单独使用MET对慢性下腰痛的疗效,结果显示2组患者的疼痛均减轻、腰椎活动度提高,且MET联合隔姜灸治疗在第1、2周时的疼痛和腰椎功能改善更明显,但在第4周时2组疗效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tel等[14]比较了MET联合拮抗松弛术与MET单独使用治疗急性下腰痛的效果,该研究将50例急性下腰痛患者分为MET联合拮抗松弛术治疗组和MET治疗组,连续2 d进行2次治疗,结果显示2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疼痛评分、腰椎关节活动度、ODI及下腰痛功能障碍调查表(RMDQ)在2次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但是2组间在第1、2次治疗后的疗效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由于该研究的对象为急性下腰痛患者,其研究结果未能直接扩展至慢性下腰痛的治疗中,但是对于MET联合其他物理治疗与MET单独使用的疗效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四、存在的问题

1. MET單独应用的疗效难以确定

在临床实践中,较少单独使用MET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医师往往将MET与其他疗法联合使用.Thomas等[15]认为,MET单独应用能较好地减轻急慢性下腰痛患者疼痛且能扩大腰椎活动度.然而单独使用MET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疗效与其他疗法相比并未见明显优势.

2. MET在临床研究中的使用规范与临床实践不统一

为了实现研究需要,目前研究的对象存在多个部位、多种功能障碍,研究者往往将MET局限在某个部位(如腰椎、骶髂关节等)或者仅针对某种症状(如局部疼痛等)进行研究,这与临床实践操作以及技术创立者所提倡的治疗操作不一致,因此研究结果不能很好地代表MET在临床实践中的实际疗效.此外,使用MET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时,一个疗程应该包括几次治疗,每次治疗应做几次,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

3. 研究设计需进一步完善

目前对MET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研究报告数量偏少,且研究普遍存在样本量偏小的问题,大多数研究缺乏对治疗过程中出现负面事件的报告,缺少对治疗效果的远期追踪等.未来研究设计应尽量避免上述问题,从而更好地明确MET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疗效.

五、总 结

综上所述,使用MET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能够缓解疼痛、增加腰椎关节活动度,提高患者功能活动能力,单独使用该技术与其他治疗方法的疗效优势不明显.在大多数研究以及临床实践中,MET常与其他疗法联合使用,多数研究表明将MET与其他治疗方法结合使用时,能够有效减轻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疼痛程度,增大腰椎活动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6].与其他治疗方法比较有一定的优势.不足的是,目前的研究很难确切描述MET在几种治疗方法联合使用中所起的作用大小,且研究样本量偏少,缺乏远期疗效追踪观察以及研究设计与临床实践操作存在一定偏差等问题,因而需要更多研究以明确MET在非特异性下腰痛治疗中的操作规范、疗效等问题,为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依据.

参 考 文 献

[1] 戎利民,冯丰.腰椎骨关节炎源性腰痛的诊断和治疗.新医学, 2009,40(9):569-570.

[2] da C Menezes Costa L, Maher CG, Hancock MJ, McAuley JH, Herbert RD, Costa LO. The prognosis of acute and persistent low-back pain: a meta-analysis. CMAJ, 2012, 184(11):E613-E624.

[3] Borges TP, Greve JM, Monteiro AP, da Silva RE, Giovani AM, da Silva MJ. Massage application for occupational low back pain in nursing staff. Rev Lat Am Enfermagem, 2012, 20(3):511-519.

[4] Cherkin DC, Sherman KJ, Kahn J, Wellman R, Cook AJ, Johnson E, Erro J, Delaney K, Deyo RA. A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2 types of massage and usual care on chronic low back pai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nn Intern Med, 2011, 155(1):1-9.

[5] 吕晨曦, 李铁, 李虎,亓建洪.核心力量训练对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神经肌肉功能的康复效果.泰山医学院学报,2018,39(2):141-144.

[6] 刘建航,余绍涌,李锦威.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治疗进展.中华全科医学,2019,17(3):459-463.

[7] Franke H, Fryer G, Ostelo RW, Kamper SJ. Muscle energy technique for non-specific low-back pain.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5 (2):CD009852.

[8] Selkow NM, Grindstaff TL, Cross KM, Pugh K, Hertel J, Saliba S. Short-term effect of muscle energy technique on pain in individuals with non-specific lumbopelvic pain: a pilot study. J Man Manip Ther, 2009, 17(1):E14-E18.

[9] 李周,蒋丽琴,许婷婷,孙莹,郑洁.干扰电结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疗效.中国康复,2014,29(6):457-458.

[10] Wilson E, Payton O, Donegan-Shoaf L, Dec K. Muscle energy techniqu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low back pain: a pilot clinical trial. J Orthop Sports Phys Ther,2003, 33(9):502-512.

[11] Szulc P, Wendt M, Waszak M, Tomczak M, Cie?lik K, Trzaska T. Impact of McKenzie method therapy enriched by muscular energy techniques on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parameters related to spine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low back pain. Med Sci Monit, 2015, 21:2918-2932.

[12] Wendt M, Cie?lik K, Lewandowski J, Waszak M. Effectiveness of combined general rehabilitation gymnastics and muscle energy techniques in older women with chronic low back pain. Biomed Res Int, 2019, 2019:2060987.

[13] 许元娇,赵友屠,夏云,王萍,孙国丽. 隔姜灸联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寒湿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观察.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42(10):867-869.

[14] Patel VD, Eapen C, Ceepee Z, Kamath R. Effect of muscle energy technique with and without strain-counterstrain technique in acute low back pain: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Hong Kong Physiother J, 2018, 38(1):41-51.

[15] Thomas E, Callaro AR, Mani D, Bianco A, Palma A. The efficacy of muscle energy techniques in symptomatic and asymptomatic subjects: a systematic review. Chiropr Man Therap, 2019, 27:35.

[16] Day JM, Nitz AJ. The effect of muscle energy techniques on disability and pain scores in individuals with low back pain. J Sport Rehabil, 2012, 21(2):194-198.

(收稿日期:2019-12-17)

(本文編辑:林燕薇)

总结:该文评论:上文是关于技术方面的肌肉和健康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肌肉和健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技术引用文献:

[1] 肌肉和健康硕士论文范文 关于肌肉和健康类硕士论文范文10000字
[2] cad技术论文题目大全 cad技术论文题目如何取
[3] led技术类论文选题 led技术论文题目如何取
《肌肉能量技术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进展》word下载【免费】
技术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