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品德生活课教学要立足于儿童生活

主题:品德与生活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09

简介:大学硕士与本科生活品德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生活品德方面论文范文。

生活品德论文范文

品德与生活论文

目录

  1. 一、立足儿童生活实际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2. 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促进儿童道德情感的升华
  3. 三、在课外实践活动中促进儿童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4. 品德与生活:2009年全国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阿尼帕妈妈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 儿童生活

教学内容 道德情感 道德品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4A-0035-02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在小学低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道德情感和道德认识.品德与生活课教学要立足于儿童生活实际,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一、立足儿童生活实际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生活是教育的根基,脱离生活的教育犹如“空中楼阁”.品德与生活课教学要遵循儿童生活规律,以儿童生活作为教学内容的源泉.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立足于儿童生活,贴近儿童生活,把儿童生活带进课堂.

教师应将教材作为基础教学内容.品德与生活教材中编排的教学内容源于儿童生活又高于儿童生活,既是儿童现实生活的缩影,更是儿童理想生活的向导;既是教师讲授知识的载体,更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以利用的资源.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各版本的小学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写都是围绕儿童生活,采用主题统领、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由若干课组成.编者以一个个主题为中心将有关的生活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这样的教材编写方式,有利于学生获得较为完整的生活经验,形成看问题的整体视野,也能较为全面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例如,教科版品德与生活教材一年级上册中安排了“我上学了”“上学路上”“我的同学和老师”“家里的我”“大自然真美丽”5个单元,把一年级新生将要遇到的“怎样调节心情”“怎样爱护新书”“怎样做到不迟到、不早退”等实际生活问题编入教材中,为学生体验生活、适应生活提供了较为系统的生活素材.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的实际和儿童的实际,把生活中的新信息、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儿童生活中的新问题和现象吸收到教学内容中,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品德教育的整体质量.例如,低年级学生预防踩踏、性侵害事件发生的问题,农村低年级“寄宿生”生活适应问题,留守儿童生活自理问题,安全教育问题等是儿童生活中的新近德育题材,应当引起教师的极大关注,可将其当作教学拓展内容,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品德与生活:2009年全国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阿尼帕妈妈

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促进儿童道德情感的升华

课堂教学活动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共同载体.教师在品德与生活课堂中组织儿童喜欢的主题活动、游戏活动和其他体验活动能够使儿童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能力得到初步培养.

例如,教学科教版品德与生活教材二年级下册《帮帮残疾人》一课.上课前,教师让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了解身边有哪些残疾人,他们是怎样生活的,人们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并收集一个关于优秀残疾人的故事,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了解残疾人.上课时,教师为学生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观看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生活图片和影像资料,并说说身边的残疾人.情境教学活动引发了学生的真情实感,激发了学生对残疾人的同情心.接着,教师把学生分成3组,让这3组学生分别参加“单手穿衣”“盲人走路”“聋哑人交谈”等模仿残疾人的体验活动,并进行交流、讨论,汇报感受,以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学生在这些主题活动中,很自然地感受到残疾人生活的艰难.然后,教师让学生带着“国家、社会、个人是怎样关心残疾人”的问题登录百度网站自主学习,4人为一组,结合调查和上网学习情况完成学习卡,并进行展示.在展示过程中,有学生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帮助残疾人的办法.在课堂上,有学生提出“我的父母说街头残疾乞丐都是骗人的,不要拿钱给他们,不要帮助他们”的观点.“该不该拿钱给街头残疾乞丐”“他们该不该得到帮助”成了学生深层思考的问题.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让学生当场进行小组讨论.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不仅意识到自己要为残疾人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而且还明白了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和帮助残疾人.

在品德与生活课堂中,教师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循序渐进的主题活动,能够让学生得到真实的情感体验;注重学生学习方法指导,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能使学生的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在课外实践活动中促进儿童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只有当它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课外实践活动能内化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引发学生的道德行为,使知、情、意、行在品德形成过程中成为和谐的整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只有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才能完成“知”与“行”的统一.

品德与生活教材在每节课或每个单元教学之后都布置了一些作业,这些作业的形式主要为课外实践活动.例如,教师教学科教版品德与生活教材二年级下册《帮帮残疾人》一课后,组织开展“爱心存单”活动,让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确定帮扶对象,长期给予其帮助,并把每次帮助的内容、经过和感受制作成一张“爱心存单”,存入班级“爱心银行”,定期进行评比.这样的实践活动,让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能促使学生将个人情感转化为实际行动.

教师在小学低年级中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要注意做到“三结合一评价”.所谓“三结合”,一是与家庭生活相结合.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生道德情感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与家庭生活息息相关.家长应给孩子提供参与家务劳动的机会,督促和指导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二是与学校生活相结合.学校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校生活,及时捕捉校内发生的典型事例来丰富品德教育实践活动内容.要将品德教育融入少先队活动、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中,做到相互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提高综合教育效益.三是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社会是大课堂,品德教育要紧密联系社会生活.例如,让学生走向人群,参与“学雷锋”“献爱心”活动;让学生走向社区,参与“美丽乡村”清洁活动;让学生走向大自然,参与“生态文明”保护活动等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初步掌握一些生活技能和树立公民责任意识.“一评价”即教师在活动过程中适时给予学生肯定和评价.评价以鼓励和表扬为主.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家长)评定等.

总之,品德与生活课教学要立足于儿童生活,让生活成为教学的源泉,让教学成为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催化剂.

(责编 雷 靖)

总结:关于免费生活品德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生活品德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品德与生活引用文献:

[1] 思想品德和生活教育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关于思想品德和生活教育相关学术论文怎么写2万字
[2] 材料与生活类论文选题 材料与生活毕业论文题目怎么定
[3] 初三思想品德教学专业论文选题 初三思想品德教学专业论文题目如何拟
《品德生活课教学要立足于儿童生活》word下载【免费】
品德与生活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