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师范生培养应坚守教师职业素养底线

主题:职业素养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07

简介:本文是有关职业素养和师范生毕业论文范文跟职业素养有关毕业论文范文.

职业素养和师范生论文范文

职业素养论文

目录

  1. 一、问题的提出
  2. 二、师范生培养坚守职业素养底线的理由

[摘 要]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培养应坚守语文教师职业素养底线,不能因为有不少学生将来并不从事教师这一职业而放弃这一立场.不论从高校为社会输送教师人才的重要职能上说,还是从国家进步的迫切需要上说,师范生要想在未来成为好的教师,首先要加强专业认同和明确学习责任;其次,夯实学科知识和注重综合能力;再次,锤炼学习意志与提升进取精神.

[关键词]师范生;培养;语文教师;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0)03-0155-03

毋庸置疑,师范生培养,尤其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培养,应当立专业,传授专业知识,培养语文教师的职业素养,这本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落实到现实操作层面,却并非如此简单易行.因为实际情形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普通高校招生规模逐渐扩大,而相应的配套资源却并未跟上,比如所需的师资.就师范院校而言,原来许多这类高校选择走综合化发展路线,师范生培养逐步边缘化,甚至“去师范化”,突出表现在教授师范类课程的教师多非相应专业出生,大部分教师都是非专业背景的兼任而已.这样一来,在师范院校生源质量本就普遍下降的不利情况下,师范院校在培养学生的力度和水准方面就面临更为严峻的问题.结合近年来师范生的教学工作经历,笔者认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培养应坚守语文教师职业素养底线.

一、问题的提出

笔者所读为师范专业,秉持所学专业就是指向将来相应职业的质朴观念,在从事高校师范生教学工作之后,也是严格按照这一理路来要求、引领和培养学生.然而当今师范毕业生的实际出路已不同往昔,纵观怀化学院(以下简称“本院”)近十年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真正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所占比例还不足三分之二.正是由于就业的多元化和当下所学专业与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并不必然一致,师范生在专业技能学习上出现了一种令人忧心的情况:不少学生认为,反正将来并不以此为职业,平常学习多是敷衍了事,得过且过.至于在专业素养上要求学生专心致志、精益求精,那简直是比登天还难.此风一长,部分教师心理也为之动摇,进而产生纠结:专业技能上严格要求算不算在刁难学生、是不是固执迂腐落后时代节拍?这样学生学习怠慢,教师教学松懈,二者形成恶性循环.于是,学生和教师相互“理解”,彼此“默契”,师范生的专业素养培养成了走过场,培养质量严重下滑也就在情理之中.

尽管确实存在不少学生将来可能不会从事教师职业这一事实,而对师范生的培养,是不是就不需坚守教师职业素养这一底线,完成相应的必要环节和达到行业的既定标准呢?经过几年的彷徨和探索,现今笔者心中对汉语言文学师范生培养应坚守语文教师职业素养底线的认识与理解异常清晰和坚定起来.

二、师范生培养坚守职业素养底线的理由

首先,师范生培养是高师院校为社会输送教师人才的一项重要职能,学生培养质量的高低不仅关乎高校的办学水平,也体现其教书育人的责任履行.依据国务院2010年7月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文件精神,教育部统一部署,规定从2011年9月起启动全国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证授予改革试点工作,并于2013年8月发布了《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这一《暂行办法》明文规定,试点工作启动之后,试点地区入学的师范生,如申请相应的教师资格必须参加教师资格考试.这就意味着师范生毕业时不再是直接获取教师资格证,而须参加教师资格统考,只有顺利通过考试方能具备申请证书资格,不能直接颁发证书.既然如此,在这样的背景下,高等院校师范生专业素养之优劣就显得至关重要.因为它会直接反映到考试的通过率上,进而影响到学校声望、生源,甚至关乎其能否立足师范院校之林.

其次,所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国家进步的迫切需要.而师范生是未来教师的预备力量,师范生在高校培养起的德性修为、心性修养、才识学养是其今后从事教职的根基所在,师范生培养的质量也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能否胜任教师工作也可从这几个方面的优劣来衡量.虽然入职之后,他们仍可加强学习以弥补自身的不足,甚至终身学习不辍,但是耽误高校这一黄金学习阶段,其后之格局与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师范生的培养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师队伍的整体品质.目前我国的优质教师培养,不论是速度还是质量,均不能满足国民日益增长的高标准教育服务需求,更难以适应国际社会激烈的竞争.从学习主体责任上来说,师范生刻苦攻读是其今后入职的角色预演,学习敷衍马虎,自然难当重任;又因为其角色职能铸造灵魂,关乎国运,所以用心锤炼能力、提升素养,责无旁贷.

再次,在第三十个教师节前夕,总书记亲临北京师范大学校园,在与师生座谈中提出了好教师的四条标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这为好教师的培养指明了方向.国家发展师范教育事业的目的是培养能够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不同之处就在于教师的工作具有师范性.而师范性简而言之就浓缩在习总书记所提炼的教师“四有”标准里.由此可见,师范生培养绝不可降低既定标准,而师范生要想在未来成为好的教师,就更要勤学苦练、孜孜以求,不仅要在专业知识上追求广博、深刻和系统,在专业技能上也要熟中求巧,精益求精;在专业情操上,亦需一生检点,心怀仁爱;在专业理想上,亦应不断超越目标,完善自我,追求卓越.当然,这四个方面并不是要求师范生在求学阶段就要达到,如果这样要求,显然是很不现实的.因为它本来就不是一个终极不变的固化状态,而是一种“苟日新,新,又日新”的不断历练.但是,对这几个方面抱着坚定的信念,有一种诚心向往、持之以恒的自觉追求意志,则是师范生应该具备的品格.

最后,具备上述品格的学生,不仅可以当之无愧于师范生那崇高而又专业的师范性,今后亦能顺利胜任教职工作,同时也可在社会的各行各业崭露头角.但是,这种品格或是素养不会凭空产生,需要在平日的学习之中,主要是在专业的钻研当中培养,既不能脱离专业能力训练去另搞一套,也不便延迟至毕业之后再重新开始.师范生专业学习和钻研的过程,就是其德性、心性、理性和才性的修炼过程,通过这一过程的严格历练,培养他们那种对学习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工作精益求精的意识.思想会指导行为,行为会养成习惯,习惯会凝成性格,性格会铸就命运.師范生如果在平日专业学习和技能训练当中,敷衍了事,其必备的师范专业性会大打折扣,今后在从事其他工作时也不会兢兢业业.实际上,师范生教育,甚至一切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都是通过对本专业的精研苦修,达到一种熟练掌握本专业的能力,进而养成胜任学科和职业的综合素质.更为理想的境地是由此衍生发展,形成一种可贵的“可迁移能力”,具有时时自我觉知的意志,可作批判性的独立思考,生发终身学习的兴趣和获得追求幸福的能力.大千世界,各行各业,虽然所需本领各有不同,但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在终极之境却是彼此贯通.正如宋明理学所说的“理一分殊”学说,天地万物,虽然形形色色,分开而言,各具一理,但是千差万别之物在本质层面上而言却又概而归于同一.

三、师范生培养职业素养的核心路径

既是如此道理,那么在师范生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任课教师理应大胆丢弃那种严格要求学生就是在与学生为难的错误思想,尽心竭力地用专业的教学和标准来指导师范生踏实认真地学习学科知识与训练职业技能;遇到那种以今后不打算从教而随便应付的师范生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坚守原则地教育,甚至予以惩戒.因为夯实专业知识和熟练职业技能本来就是其步入社会任职之前的一种先期投入和角色预演,而从其现在对专业学习和技能训练的态度与精神上,可观照其今后从事社会任何一种工作的行事方式和态度作风.毕竟,从某种程度上说,要做到长期保持学习的态度端正和训练的严肃认真,需要排除许多外界的诱惑干扰,因为任何的学习和训练都包含着某种枯燥乏味.事实上,任何职业都是如此,真正完全将个人兴趣和自己的职业完美融合在一起的人是少之又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公民的责任、职业的理想、事业的追求、端正的态度,又怎么可能在从事的工作中展现所需的敬业精神和进取意识?鉴于思维和态度都有惯性与袭染的特点,师范生的培养就应特别注重平日学习和训练的点滴表现.具体的操作大致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加强专业认同和明确学习责任.“专业认同是个体在与家庭、学校及社会环境的交往中,逐渐认可、接受、喜欢所学专业及相关职业,愿意以积极的态度和主动的行为去学习和探究,依据专业选择职业,并愿意将专业或相关职业作为个人终身发展的目标等一系列认知、情感、动机或行为.”由此可见,师范生的专业认同至关重要.因为只有认同,才愿付出;只有付出,才会动心;只有动心,才会喜好;只有喜好,才出境界.而把教书育人看成是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和认同为一项崇高神圣的事业,不仅境界别为天壤,其所激发的学习热情与职业担当也是判若云泥.可以选择师范生中品学兼优的典型现身说法,聘请优秀的中学或高校教师言传身教,尽早让师范生建立专业和职业认同感.同时让师范生明确自己的学习责任,清醒地认识到学习是一名学生的一项宝贵权利,也是一份应尽的义务.正如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所言:“每个人都被生命询问,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问题;只有以‘负责’来答复生命.因此,‘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而“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

其次,夯实学科知识,注重综合能力.师范生今后要从事教师职业,要教别人知识,所以自己先得具备足够的知识.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而言,尤其重要的就是所教学科的本体知识,不仅要自己学会弄懂,而且最好做到融会贯通.因为懂而未通,就不能讲得头头是道,收发自如.当然,学科本体知识对师范生或者教师来说,都是没有边界的,须按自己从事的领域琢磨一辈子.教师职业面对的是可塑造性极强的人,不能不讲方法,摸着石头过河,甚至拼命蛮干,要有很高的教育学和心理学修为.好的教师都是会深入学生心灵的,不单会教学生动脑,还能让学生动心.教師不是知识的容器,在将其传递的过程中,有一种看家本领,那就是润物细无声.而这种本领的练就,需要有过硬的综合能力,不读书自然不行,只会读书也不行.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学习强调的传统专业技能——“三字一话”自不待言.时代进步,水涨船高,现代信息技术、人际沟通能力、语言评价艺术以及自我反思能力等,均需刻苦打磨,反复修炼.师范生在学习和训练过程之中,可以设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因人而异,一步一个脚印,不要追求一步登天,那样的实际后果就是灰心丧气.其实循序渐进,更能让其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自我认同.

再次,锤炼学习的意志与提升进取精神.师范生所学科目众多,又因禀赋各异,喜好不一,其间有一两门课程不感兴趣,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任何学习之中自然包含枯燥乏味的成分,但是专业学习并不同于休闲游乐,教师职业也不全是掌声鲜花,其中的刻苦钻研,默默耕耘是为常态.师范学习是一项艰苦而又漫长的征程,有时遇到技能瓶颈,反复不能突破;有时遇到专业难题,百思不得其解,这既让人心烦,又叫人气馁.任课教师需要时时提醒师范生,学习与进步的这种艰难的必然性,鼓励学生持之以恒,淬炼学习意志,熔铸学习品格,不能光是羡慕成功人士,只见其人前挥洒自如的风光无限,不视其背后挑灯夜战的辛勤磨砺.专业教师更须及时介入师范生学习与训练过程中的学业困惑,敏感于其厌学情绪,谆谆劝勉其将当下的学习付出和未来的抱负实现联系起来,引导他们努力提升进取精神,增强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力.学习意志的淬炼与进取精神的提升,有助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保持一种持久而又广泛的阅读兴趣.实际上,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最大特性就在于广博、精深,因此一个语文教师要当得好就须广泛读书、学习,读书读得越多越好.

要而言之,教师这份职业的工作对象是特性各异的人,而其最重要的一个责任就是教育人、培养人.师范生是教师队伍的预备人员,其培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师队伍的素质,而教师队伍的素质,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国民的素质.因此,师范生培养,举足轻重.就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培养来说,虽然现今学界不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具体操作方面均有丰硕成果,而本人立足自己的教学实践,有感于所教师范生在专业学习上的马虎草率,更有甚者以反正没打算今后从教为理由,明目张胆地敷衍专业学习,而且这还不是个别行为,几乎已经成为一种风气,不少任课教师也徒叹奈何.针对这一令人忧心的境况,笔者提出几点想法,其中不够圆融之处,敬请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责任编辑:陈明]

总结:此文评论,该文是适合不知如何写职业素养方面的职业素养和师范生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职业素养和师范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职业素养引用文献:

[1] 核心素养和师范生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核心素养和师范生类论文范文资料3000字
[2] 职业素养论文范文 职业素养学年毕业论文范文2000字
[3] 职业素养论文范文 职业素养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8000字
《师范生培养应坚守教师职业素养底线》word下载【免费】
职业素养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