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2021-2021年我国体育科研中运动人体科学方向文献计量学———基于15种体育类中文核心期刊载文内容

主题:运动人体科学考研方向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15

简介:适合方向运动人体科学体育科研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方向运动人体科学体育科研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方向运动人体科学体育科研论文范文

运动人体科学考研方向论文

目录

  1. 1.研究目的
  2. 2.研究对象与方法
  3. 3.研究结果与分析
  4. 3 1体育类中文核心期刊中运动人体科学方向载文基本情况分析
  5. 3 1.1出版数量及年限分布特征分析
  6. 3 1.2第一作者情况分析
  7. 3 1.3论文基金项目来源分析
  8. 3 2体育类中文核心期刊中运动人体科学方向载文研究方向分析
  9. 3 2.1主题词及学科种类分析
  10. 3 2.2研究对象分析
  11. 3 2.3研究领域热点分析
  12. 5.结论与展望

关键词:体育;运动人体科学;体育类中文核心期刊;分析;文献计量学

1.研究目的

运动人体科学是体育学中一门交叉学科,其研究内容涵盖广泛,是运用生物学与医学知识研究运动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等变化规律与相互关系的学科.我国运动人体科学的研究已具备一定的水平,其研究成果在体育科研和运动训练中起到重要的基础作用,能有效的指导竞技运动和大众健身的良好发展[1].然而,与国际运动人体科学领域的研究水平相比,国内研究略显滞后,跟随国际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的步伐,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联系,加强与运动训练的结合,已成为本学科发展的重点,同时探索“运动与健康“等方面的内容,发掘更广阔的研究领域成为我国运动人体科研的重中之重[2].

核心期刊作为国内学术水平较高的刊物,是目前被公认的学术评价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能体现出某一学科的科研工作者的学术水平,基于此,研究核心期刊中运动人体科学载文基本情况、引文、研究方向等计量学指标,对揭示我国近年来新一轮科研发展现状,发掘研究热点具有参考意义.希望从对核心期刊文献计量学的研究结果中找出国内研究的局限性,为提升国际化理念,接轨国际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热点提供一定的思路[3].

2.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借助中国论文范文(CNKI)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分别搜索《体育科学》《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中国体育科技》《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体育与科学》《体育学刊》《天津体育学院学报》《体育文化导刊》《成都体育学院学报》《西安体育学院学报》《广州体育学院学报》《山东体育学院学报》《首都体育学院学报》《沈阳体育学院学报》(核心期刊目录参照2014版和2015版北大核心期刊目录中均入编的15种体育类核心期刊).以年为单位,对2010年-2015年每种期刊文献全部进行下载,阅读文献摘 要,对涉及运动人体科学的文献进行归类.利用EXCEL2007对相关文献的出版数量、年限分布、作者情况、基金项目来源、主题词、学科种类以及研究方向等进行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以求通过对此类文献的计量学分析,找出目前国内运动人体科学的研究进展、研究热点,对前沿问题进行分析,为与国际运动人体科学研究接轨提供一定的数据基础.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 1体育类中文核心期刊中运动人体科学方向载文基本情况分析

经对2010-2015年其收录的载文的题目、摘 要、关键词进行分析,与运动人体方向相关的共计2046篇.

3 1.1出版数量及年限分布特征分析

如图1所示,近六年的出版量以2010年数量最多,其后有逐年减少的趋势,至2015年运动人体科学方向的论文数量减少为2010年的71.9%.由此可见,体育科研和运动训练中的基础研究数量逐年减少,更趋向于对竞技体育和大众健身等实践技能应用的研究,对于运动人体科学的发展而言,可能是一个新趋势;也可见对文章质量的要求逐年提高.虽如此,但运动人体科学依旧占据体育科研的核心位置.如表1所示,15种核心期刊以《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的运动人体科学方向的载文量最多,年平均发表量68篇,《体育科学》的载文所占总比最多,占31.55%,《体育文化导刊》载文内容偏社会科学,但其中有部分内容与运动人体科学的实践应用有关,是理论探索后续的应用研究,《体育与科学》为社会科学类期刊,未检索到与运动人体科学相关的文献.综合分析,近六年的文献发表量逐年递减,预示着我国运动人体科学方向的研究方向有转型的趋势,是否由过去大量的与生物学、医学相关的研究,转向与运动与健康、运动训练等方向发展有关,值得进一步分析.

3 1.2第一作者情况分析

2046篇文献共涉及1733位作者,在此期间发表2篇论文的作者193位;发表3篇的作者68位;发表4篇的作者31位;发表量达到5篇的为18位;发表量高达6篇的有沈阳体育学院常波、北京师范大学侯立娟、扬州大学金其贯、德国莱比锡大学黎涌明、广州体育学院林文弢、南京体育学院宋雅伟、惠州学院张明军;发表量最多的为8篇常州大学体育学院陈金鳌.

根据核心作者群理论的研究结果,在某一类刊物发表的论文较多、具有较大影响的作者集合,在某一学科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其计算方式为(根据Price教授研究理论): N=0.749(Nmax)1/2(Nmax为统计时段内发表论文最多的作者发文的数量)只有当核心作者的发文量占论文总数50%时,核心作者群形成[4]经计算核心作者至少应发表的论文数应N=0.4749(Nmax)1/2=0.749(8)1/2≈2篇,因此,2010-2015年15种体育类中文核心期刊的核心作者为318位,占总发文量的15.54%,远远低于50%.据以上数据分析,本领域的核心作者群还未形成,作者数量大,且涉及运动人体科学的各个二级学科.另外,从第一作者的单位发现"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成都体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广州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等体育类院校和重点实验室的作者较多,进一步说明,目前运动人体科学的

国内前沿性研究还局限在少数单位,较好的单位平台可以给作者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更好的科研条件,其论文发表量也相应较多,但对于运动人体科学的发展会造成不良影响.要发展运动人体科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还要发挥更多的思路,要突破局限性,打破地域特征.

3 1.3论文基金项目来源分析

经统计发现,具有基金项目支持的论文有1432篇,占文献总数的69.9%,其中有534篇受到两项及以上基金支持.基金项目的支持反应研究内容的热点,对于运动人体科学而言,很多研究方向需要大型实验设备,较多的人力和物力,大量的资金支持必不可少.可见国家和地方对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的支持力度很大,这对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外在环境支持,对激发科研热情具有积极的作用.

3 2体育类中文核心期刊中运动人体科学方向载文研究方向分析

3 2.1主题词及学科种类分析

主题词是文献的核心词汇,是对论文中心内容的重要概括,通过对主题词的分析,可了解2010-2015年运动人体科学方向的研究热点和重点,对现状具有分析意义,对未来的发展就有展望作用[5].

将运动人体科学进一步分学科,可归类为: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康复保健学,运动营养学等.对2046篇文献的主题词统计分析发现运动生理学研究内容较多,相关主题词出现较多.同时,运动生理学对肥胖、糖尿病和高血压的运动预防与治疗成为近期的关注重点,低氧高原训练的相关内容,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的机体的影响,递增负荷训练、间歇性训练等也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对于运动解剖学来说,对关节和骨骼肌等运动系统的关注较多,其他身体解剖部位与运动的关系研究内容较少.运动生物化学的热点集中在细胞凋亡、运动中血乳酸的动态变化、一系列的生物分子研究以及兴奋剂的研究.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内容多集中在表面肌电、电刺激以及体能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悬吊训练等新型训练模式研究上.运动营养学对中药补剂、白藜芦醇、SOD的研究较多,其他主题词较为分散,如茯苓、皂苷、蜂胶、牛磺酸,虫草等新型营养品对运动代谢的影响.运动康复保健学方向主题词体现的研究重点为太极拳、气功、针灸、推拿等传统中医疗法对运动损伤的康复保健作用.由此可见,我国运动人体科学核心论文主题词热点突出,涉及范围广泛.

3 2.2研究对象分析

将2046篇文献的研究对象进行分类整理.以动物为研究对象的,其中:大鼠494篇,小鼠91篇,兔5篇;研究对象为不同人群的,其中:学生108篇(包括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国防生),儿童30篇,少年60篇,中老年人45篇,女性130篇,男性98篇,运动员338篇.由此可见,我国的运动人体科学研究多是动物实验,研究的方向停留在初步探索阶段,对运动人体科学的临床研究相对较少,而国外的运动人体科学和运动医学的研究方向已经发展为以研究健康相关为主,包括运以老年人、儿童为研究对象的相关疾病与运动的研究等[6].我国的研究者们应开阔思路,将理论研究上升为实践研究内容,提升国际化,接轨国际热点.

3 2.3研究领域热点分析

运动人体科学研究领域广阔,根据我国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学科建设现状,可将研究领域大体分为:运动生理学领域,运动生物化学领域,运动生物力学领域,运动解剖学领域,运动康复保健领域,运动营养学领域[7].本文统计分析了这六大领域的论文分布见表4.由此可见,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是支撑运动人体科学的三大研究领域,而运动康复保健学和运动营养学的研究较为欠缺,也印证了我国运动人体科学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的结论,对于实用性研究的探索还需深入.

(1)运动生理学研究热点分析

纵观953篇运动生理学核心期刊文献,可归纳为几个热点方向:第一,研究高血压、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运动人体科学领域的代谢性疾病研究往往与运动和药物干预相联系[8],由此可见,运动对治疗相关疾病有深层次的意义,运动对机体糖代谢和脂代谢的作用不容忽视,其影响机制也越来越受关注[9].第二,研究特殊环境下运动机体代谢情况,包括高原、低氧、高温等,无论是模拟低氧环境还是高原低氧状态,不同方式的低氧训练或低氧暴露机体产生的低氧诱导因子-1(HIF-1)是影响身体各组织器官代谢和功能的主要因子,且与其浓度有密切关系[10].低氧与运动能力的关系目前机制研究较多,且对我国运动员训练的影响也日益突出[11].第三,有氧运动、无氧运动的代谢情况,这一直是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的基础内容,前期多以探索有氧运动或无氧运动对机体和运动能力的影响为主,目前的研究趋势多与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有关,对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对机体影响的机制研究也更为广泛和深入了[12].第四,各种新型训练模式对运动机体的影响研究,如力量训练、递增负荷训练、间歇训练和耐力训练力等,另外对过度训练和运动性疲劳的研究也比较深入.力量训练的研究包括了上肢力量、下肢力量及核心力量训练,且在实际运动员训练中广泛应用并取得很好的效果[13].递增负荷训练和间歇训练的研究集中在对心脏、骨骼肌、脂肪代谢的影响.耐力训练作为实际运动员训练较为成熟的训练方式,国内的学者对其影响运动能力的生理学机制进行了分析,包括耐力训练对心脏功能,骨骼肌能量代谢,脂肪和糖代谢的影响研究[14].过度训练和运动性疲劳是长期存在于实际训练中的问题,国内的主要研究重点集中在,过度训练对机体的损害及其机制,药物补剂对环节过度训练和运动性疲劳的探索上[15].第五,运动处方的制定,和运动员选材也依然是运动生理学的研究重点.对运动处方是实际应用型的研究,近年来,针对不同人群,不同代谢性疾病的运动处方的制定越来越热门,并取得一定效果[16].

(2)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热点分析

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各种训练方式或运动模式下表面肌电的特征分析,此类研究可通过对表面肌电的分析,研究运动强度的大小、训练模式的可行性、运动对机体的刺激作用等方面.体能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悬吊训练等热门的训练模式也是运动生物力学探讨的重点.体能训练已经渗透到我国运动训练的各个项目,其有效性也得到了证实[17].核心力量训练是对传统力量训练的补充,针对性的核心力量训练对人体力量素质、速度素质的发展具有显著作用[18].悬吊训练时近年来新型的训练方式,不仅应用于各个项目运动员的训练中,对某些疾病的治疗也有一定的作用[19].由此可见,运动生物力学是运动人体科学中与运动训练结合较紧密的,其研究内容的发展紧随训练的发展,国内研究者可从中得到启发,推进理论转化为实践.

(3)运动生物化学研究热点分析

运动生物化学一直是运动人体科学中实验科学的重点学科.其中运动机体的乳酸代谢、细胞凋亡、炎症因子、生物分子的表达等是研究的热点.其中很多研究与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向有重叠,属于交叉内容.运动生物化学的内容涵盖了其他的各个研究方向,对于运动期间生理变化的机制研究往往通过生物化学的实验手段来完成,其实验方法也较多基于生物化学的实验原理来展开.

(4)运动解剖学研究热点分析

骨骼肌和关节作为运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是运动解剖学的研究重点,不同形式运动对骨骼肌、关节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骨骼肌和关节在运动中的损伤和修复以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越来越深入[20].对心脏的研究也成为了主流,运动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已经明确,而未来运动对心脏病的辅助治疗作用也将成为研究的热门,旨在通过研究轻度运动对心脏疾病的治疗作用的机制,为制定心脏病患者的运动处方提供理论依据[21].运动解剖学的研究重点集中在运动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对其他解剖部位的研究较少.

(5)运动康复保健学研究热点分析

运动康复保健学与我国传统的中医药学联系密切,分析近年的文献,也较多的是运用中国传统医学或手段治疗运动损伤,其效果也较为显著.太极拳是运动康复保健学中研究较多的方向,其生理医学效应得到广泛认可,是一项安全的锻炼或康复保健锻炼形式[22].针灸推拿在治疗运动损伤中也具有积极地疗效,但还需进一步探讨其机制[23].中国传统医学论文范文精深,与运动康复保健结合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独特的一种治疗手段,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并是国际运动医学研究领域所未涉及的[24].

(6)运动营养学研究热点分析

运动员的营养补充与其体内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的变化休戚相关[25].对营养补剂的研究成为近年来的热点:一是,中药补剂的研究更加广泛;二是,针对不同运动项目、不同人群的营养补剂制定也有更多的实验数据支持,三是,营养补剂对运动训练疲劳的恢复作用不可忽视[26];因此展望运动营养学的发展,其势头强劲.基于实验数据的更多营养补剂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法性是未来研究重点,同时运动营养学在大众体育、大众健身领域内的发展也更值得关注.

5.结论与展望

(1)运动人体科学是体育学中重要的基础学科,在15种核心期刊中的论文发表量巨大,自2010年以来虽然年发表数量略有波动,但依然在体育科研中占据核心地位;运动人体科学的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还需打破局限,探索更深层次的内容;基金资助量巨大,这为运动人体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2)总结运动人体科学方向的热点,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占据主要阵地.展望未来,基于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方法,探讨运动机体的生理学和解剖学改变及其发生机制依然是我国运动人体科学的发展方向.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内容未来将会细化到不同的运动项目,不同的身体部位,同时利用新型的训练模式,提高训练水平,也是运动人体科学走向实用性的途径之一.在应用性欠佳的学科中,增强其科研能力,扩大在国际的学术影响力是关键,要紧跟国际运动人体科学的发展脚步,围绕“运动与健康”来展开,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心血管疾病等代谢性疾病的运动治疗及其机制研究需要越发深入.同时,结合国内实际,充分利用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发现新的运动营养补剂,利用传统康复手段治疗运动损伤等将是我国运动人体科学的优势所在.

参考文献:

[1]崔建强,刘文娟.运动人体科学领域学者学术影响力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30(6):27-31.

[2]冯炜权.加强运动人体科学研究,适应国际最新发展[J].体育与科学,2013,34(1):17-18.

[3]庄亮.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评价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2):143-145.

[4]丁震一.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作者群洛特卡分布及普赖斯定律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3(33):2-4.

[5]吴漂生.从关键词词频看我国读者工作的发展[J].现代情报,2005(10):26-29.

[6]王娟,王正珍. 美国运动医学会 4 大期刊及所关注的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热点[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8):54-59.

[7]乔德才,康道峰,刘晓莉,侯莉,邓树勋. 我国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学科建设现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2(3):225-228.

[8]刘晟,韩海军,窦晶晶. 运动和营养手段联合干预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观察[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7):92-94.

[9]王守都,刘海平. AMPK在体育锻炼干预Ⅱ型糖尿病中的作用机理[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3(5):84-88.

[10]李海洲,刘玉倩,王海涛,程康康,孙娟,吕军,宋文靖,杨杰. 低氧训练对大鼠骨骼肌HIF-1 mRNA及铁转运蛋白表达的影响[J]. 中国体育科技,2011(6):94-98.

[11]刘俊一,张强,徐莹. 冬奥会前高原备战对国家女子短道速滑队主力运动员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研究[J]. 中国体育科技,2011(1):107-111.

[12]朱洪竹,肖国强,朱梅菊,曾志刚,伍人乐. 有氧运动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VEGF-A及VEGFR2蛋白表达的影响[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6):61-67+83.

[13]郑湘平,吕万刚,袁卫华,孙伟,聂应军. 我国少年女子体操运动员力量训练研究——以武汉体育学院少年女子体操队力量训练为例[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9):58-65.

[14]贺强,张缨. 耐力训练诱导AMPKα2对鼠骨骼肌pp38和P-MEF2的影响[J]. 体育科学,2011(10):72-78.

[15]于滢,秦华奇,衣雪洁. 四君子汤和糖对过度训练大鼠胃肠功能和糖贮备的影响[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2(2):79-81+85.

[16]李旭辉,范晓梅,薛明明,张欣. 16周有氧运动处方对肥胖初中生血浆瘦素水平和血脂代谢的影响[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4(1):79-81+86.

[17]黄滨,贾思敏. 体能训练理论探析[J]. 体育文化导刊,2012(4):64-68.

[18]姜宏斌. 人体运动核心区域稳定性与核心力量训练的本质及理论探讨[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3):257-263.

[19]张铁民,潘静伟. 悬吊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5(5):101-103.

[20]刘阳,王瑞元,康红哲. 不同时程下[Ca~(2+)]_i介导骨骼肌微细损伤与修复的机制及针刺的干预作用[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2):54-60.

[21]邵承颖,苏冉. 有氧运动改善心肌梗死心脏交感神经重构的抗炎机制[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5(4):68-73.

[22]王雪芹. 太极拳的生理医学效应研究进展[J]. 中国体育科技,2011(4):113-120.

[23]罗磊. 郑氏旧伤药外敷配合针灸治疗肩撞击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5):72-74.

[24]邹军,吴瑛,屠嘉衡,张丽,秦淑娟,董苗淼,林菲. 中医运动医学临床现状与分析[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2):169-173.

[25]王贝. 运动营养研究的过去、现在和将来[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8):54-59+65.

[26]赵亚新,闫欣,孙艳. 中药复方制剂在运动性疲劳恢复中的应用[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2(6):139-140.

总结:此文是一篇方向运动人体科学体育科研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运动人体科学考研方向引用文献:

[1] 初中体育教育教学方向论文选题 初中体育教育教学论文题目怎么定
[2] 大学生体育消费方向论文选题 大学生体育消费论文标题如何定
[3] 高校体育方向论文题目 高校体育毕业论文题目怎么定
《2021-2021年我国体育科研中运动人体科学方向文献计量学———基于15种体育类中文核心期刊载文内容》word下载【免费】
运动人体科学考研方向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