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国内城市休闲旅游综述

主题:休闲游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25

简介: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休闲旅游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休闲旅游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休闲旅游论文范文

休闲游论文

目录

  1. 一、城市休闲旅游概念的界定
  2. 二、城市休闲旅游地资源类型研究
  3. 三、城市休闲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
  4. 四、环城休闲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5. 五、城市休闹旅游空间结构研究
  6. 六、城市居民休闲旅游需求研究
  7. (一)城市休闲旅游产品体系研究
  8. (二)城市休闲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9. 休闲游:“乡伴好时光”昆山乡村休闲旅游推介会在沪举行

李秋月,由亚男(新疆财经大学,乌鲁木齐830012)

文摘编号:1005-913X(2010)06-0118-CA

摘 要:笔者对城市休闲旅游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分析城市休闲旅游的研究热点和取得的成就.笔者认为,目前国内城市休闲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旅游地资源类型、旅游地资源开发与管理、发展模式、空间结构、旅游产品和发展对策研究等方面.

关键词:城市休闲旅游;国内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 2010)06-0118-05

自2007年Il月,国家取消“五一”黄金周,增加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法定节假日天数由原来的114天增加到115天,这一新休假制度对城市休闲旅游的发展更为有利.对于城市居民而言,由于每个时段的天数限制,都市及其周边休闲旅游成为首选.因此,城市休闲旅游的发展成为关注的热点,已有众多学者对其内涵、意义、功能定位、产品体系、要素体系、运行机制等进行研究论证,并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我国城市休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一、城市休闲旅游概念的界定

目前对城市休闲旅游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王冬萍( 2007)在其课题研究中对城市休闲旅游的概念为:指城市居民利用闲暇时间在城市及其周边地区通过各种度假、健身、娱乐、游憩等活动,以满足恢复身心、开阔视野、自我实现等需求的旅游形式.王琳、杜小平( 2007)认为城市休闲旅游要素主要包括城市休闲旅游资源要素、休闲城市环境要素、休闲旅游服务要素和城市休闲旅游管理要素,通过理论分析城市休闲旅游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和相互作用.

二、城市休闲旅游地资源类型研究

城市休闲旅游地资源是城市休闲旅游运行的核心要素,舍此一切无从谈起.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地形地貌类型各异,因此,反映在旅游地资源类型上,在不同的地域或不同空间上,旅游地类型种类多、资源丰富各异,具有生物、生态、景观多样的特点.不同的学者,根据研究需要和不同标准,划分的种类各有不同.

很多学者按照旅游地复合分类法即根据旅游地的资源属性和旅游活动的性质将旅游地分为9种类型:自然观光旅游地、自然娱乐旅游地、自然运动休闲旅游地、人文观光旅游地、人文娱乐旅游地、人文休闲旅游地、人造观光旅游地、人造娱乐旅游地、人造运动休闲旅游地(苏平、党宁、吴必虎,2004;刘顺伶,2007).沈和江、张天平(2009)依据上述划分,并结合北京周边旅游地的实际情况,总结城乡交错带旅游地资源类型为:自然观光旅游地、人文观光旅游地、人工娱乐旅游地和运动休闲旅游地.

在对旅游地类型划分基础上,一些学者对旅游地资源类型进行了系统的划分.如刘红芳( 2008)从郑州市近郊区和远郊区角度将旅游资源进行说明,笔者发现无论是近郊还是远郊其旅游资源主要是自然景观.卢冬梅、简王华( 2007)将南宁市城郊休闲旅游景区(点)分为观光农业园型旅游、休闲度假型旅游、森林生态、公园型旅游、古迹民俗文化型旅游、农家乐型旅游和农园采摘型旅游.

三、城市休闲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

城市休闲旅游旅游地按照到中心城市的距离,笔者认为应划分为城市中心、近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四个休闲旅游功能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休闲旅游不断发展,城市中心、近郊和远郊区对于满足城市居民休闲游憩度假等诸多方面,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旅游地开发与管理也越来越受到各方重视.

针对不同休闲旅游功能区和思考角度,不少学者提出了我国休闲旅游开发与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主要是对城市中心和城郊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提出相应对策,如田金霞( 2008)认为西部地区城市休闲旅游的发展应规划建设好城区和城郊两大休闲旅游区.城区休闲旅游区建设应以“特色街区”为载体,以“娱乐游憩”为导向,在“文化”上做文章,在“休闲化”上下功夫,凝聚城市文化特征,构建休闲产业与文化产业双链结构和休闲产业与商业双链结构,促进城市休闲化和商街休闲化.城郊休闲旅游区的建设应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休闲养生”为宗旨,在“山水”上做文章,在“体验化”上下功夫,近郊重点建设郊野休闲中心,实现乡情体验和娱乐休闲化,远郊重点建设专项度假景区,发展山地休闲旅游,实现养生休闲化;刘红芳( 2008)以郑州市周边地区为对象,城市周边地区休闲旅游资源进行SWOT分析其优势和劣势,并提出相关建议.张力仁( 2002)认为城郊休闲度假旅游的开发模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国家和部门办旅游,它的基本形式是培训中心和疗养院,其实质是会议和度假;第二种是企业办旅游,值得注意的是民营企业办旅游是一支新军;第三种是农民办旅游,农民利用农林水资源开发乡村旅游、农业休闲旅游.

第二类则是环城游憩带旅游资源的研究,代表的学者和观点主要有沈和江、张天平( 2009)对城郊地区旅游开发模式进行如下划分:风景区名胜模式、主题公园模式、观光农业园模式、度假区模式、森林公园模式、商业休闲区模式、三农旅游模式.马波( 2006)在休闲的大背景下探讨城市旅游的发展,由于城市居民休闲消费越发活跃,故应加快城市旅游由观光型向观光度假型转移的步伐,推动中心城市环城游憩带的建设,促进城乡旅游统筹发展.

第三类学者则集中考虑我国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思路,这些学者认为,城市郊区化快速发展趋势表明,城市居民日常休闲游憩活动的目的地选择,更多的走向了都是论文范文具有一定田园风光民俗纯正的郊区乡村和乡村腹地,因此,许多学者对乡村旅游发展提出各自观点,比如曾磊、汪永萍、段艳丽( 2009)在休闲视野下探讨乡村旅游的发展思路.

第四类学者主要研究了不同类型的休闲旅游,说明各自特点,提出发展对策,如周坤、王进从生态休闲旅游的概念、内涵人手,分析我国现阶段生态休闲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存在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开发对策;于可红、顾兴全( 2007)以杭州市为例,对体育市场管理部门和目的地旅游相关部门访谈和对居民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原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软件对体育休闲旅游资源、市场、产品三个方面关系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第五类学者主要从城市休闲旅游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发展对策,如陈雪钧( 2007)以我国都市休闲旅游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开发都市休闲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都市旅游开发的对策:以中低端市场为主,兼顾高档市场,突出特色性,兼顾综合性;金丽( 2008)认为休闲将成为区域旅游开发的新动源,沈阳市因为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丰富的休闲场所和设施、独特的旅游资源,因此,沈阳市可以建设成为休闲旅游城市,其市场定位以休闲为主题,建设区域休闲文化氛围 mbAlunWen.net,实现区域旅游休闲性与功能相融合、休闲城郊化与旅游者参与相协调,在建设中还应注意完善区域旅游开发中的合作机制,注重发挥政府的作用.

休闲游:“乡伴好时光”昆山乡村休闲旅游推介会在沪举行

四、环城休闲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城市休闲旅游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城市休闲旅游以何种方式发展尤为重要.

一类学者以某个城市为例,通过分析该城市的旅游资源类型、城市居民休闲市场需求和供给等因素,得出休闲旅游发展模式.孙琨( 2006)分析兰州市城市周边地区发展休闲旅游的基础和条件,并通过调查兰州市城市居民休闲度假旅游市场需求特征,得出城市周边休闲旅游发展模式;贾秀海( 2007)认为休闲旅游是城市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大连旅游市场为研究对象,从旅游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分析了近几年大连休闲旅游市场发展现状,并提出大连应该“大力推广中医康复理疗服务,打造疗养特色休闲之都”,尤其是传统中医的发展应该作为大连未来休闲旅游的特色之一;陆军、陆强( 2006)以国际著名旅游城市桂林为案例,认为桂林市休闲旅游发展模式应为城郊化发展、主题化发展、文化性发展、多元化发展、大众化发展;扶蓉( 2008)以湖南长沙为例,认为农家乐是一种休闲旅游,长沙农家乐旅游开发从不同的角度可分为城市郊区型、景区周边型、基地兼容型.

还有学者发现,随着各种休闲旅游的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压力的加大,夜间旅游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夜间旅游这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将会对城市休闲旅游的发展起到积极地作用.夜间旅游是城市居民休闲生活中的重要部分,是多元化发展我国休闲旅游产品的重要方式,发展夜间旅游不仅对城市形象的改善、居民休闲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作为休闲旅游的重要形式之一,夜间旅游还能够对促进旅游者消费水平提高方面做出贡献(宋雪茜、赵陈,2005).另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可支配时间的增加,大都市里的人们需要利用一些场所来放松紧绷的思想情绪,因此,休闲街成为休闲旅游不可缺少的部分.如张斌、张婉婷( 2009)、田金霞(2007)均对休闲街在休闲旅游中的作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五、城市休闹旅游空间结构研究

国内学者对于城市休闲旅游空间的研究,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几个方向.一是以地理学为理论,研究我国旅游地空间布局结构是我国学术界的热点之一,许多学者将研究的旅游地作为样本,运用城市中心距离、回转半径法、空间分布曲线、空间离散指数进行计量分析,得出可低空间结构特征(苏平、党宁、吴必虎,2008,徐玮、赵媛,2007;李燕燕、王璐、文燕茹、樊冀琳,2008).

二是对城市休闲旅游产业空间布局的研究,如《广东旅游休闲产业空间布局模式的构建》文中,刘少和、张伟强和乔纪纲三位作者通过对大珠三角与其周边地区的地理梯度特征进行分析,构建了广东“环大珠三角城市群游憩带”和“点一轴树状游憩网”,以及“南部滨海游憩廊”的旅游休闲产业空间布局模式.刘少和、桂拉旦( 2008)从地理梯度角度,认为城市(群)及其周边地区存在较为明显的地理梯度特征,城市(群)构成了区域地理、经济、文化的核心区(中心区),其周边地区构成了边缘区(论文范文区).这种“中心”(核心)与“外嗣”(边缘)的关系构建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旅游系统,从而决定了城市(群)及其周边地区带有梯度性特征的“环城市(群)游憩带”和“点一轴树状游憩网”的旅游休闲空间布局结构.杨从栏( 2008)研究雅安市休闲产业空间结构.

三是研究休闲设施的空间结构,如《城市娱乐休闲设施的空间结构特征——以上海市为例》一文中,柳英华,白光润以上海市为例,阐述了影响娱乐休闲设施分布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根据上海目前娱乐设施的分布,划分了分布类型,归纳了娱乐休闲设施的区位特征.

六、城市居民休闲旅游需求研究

城市休闲旅游市场的需求者主要来自于城市的居民.而市民的自然情况不同无疑对城市休闲旅游产品的选择也有很大差异.来自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行业的旅游者对城市休闲旅游产品的需求是不一致的.许多学者采用调查问卷形式,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城市居民的休闲旅游需求特征.

黄燕玲、黄震方( 2007)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以南京为例探析对城市居民休闲度假旅游需求;郑焱、曹智颖( 2007)在研究长沙市民不同时段旅游休闲活动偏好时,得出结论:不同时段、不同性别、职业和收入的客源群体对不同旅游休闲项目的偏好存在显著差异,不过运动、文化、健康、近郊将会成为未来休闲的几大主题;沈和江、张天平( 2009)在研究我国城乡交错带旅游市场时,对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归纳出了各地参与城郊旅游的一些共性.

七、对城市居民休闲方式的研究

城市休闲旅游方式研究主要涉及度假旅游、温泉旅游、乡村旅游、森林游憩、生态旅游、海滨旅游、康体旅游等领域,其主要强调休闲的本质.

邹先云( 2008)在研究重庆市城镇居民休闲方式与生活满意度时,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对重庆市城镇居民休闲方式的一般特点、性别差异、年龄差异、文化程度差异、职业差异和经济差异进行了分析;黄丹( 2008)从城市已婚职业女性的角度,研究湖北黄石市城镇居民休闲参与和休闲制约,统计结果表明,已婚职业女性经常参与的休闲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但是,诸如看电视、逛街、读书报、美容美发、看碟、听音响等静态的休闲方式居主要地位;安静静( 2007)从性别角度研究城市居民休闲方式的选择,并找寻影响城市男女城市休闲方式的因素,并将休闲方式分为消遗娱乐类、怡情养身类、体育健身类、旅游观光类、社会活动类、教育发展类;王丽梅( 2006)从沈阳居民休闲行为构成的基本状况——休闲活动同伴选择、休闲活动方式选择、休闲场所选择、休闲时间分配四大关键问题的分析人手,对不同群体居民的休闲行为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对影响居民休闲行为的主要因素给予了深人探讨,从而揭示出沈阳市居民休闲行为的基本特征;高述波、张欣( 2007)以九龙涧生态休闲旅游区规划为例,认为城市休闲旅游区应以生态为本,为了解决旅游环境问题,关键是要处理好旅游与环境的关系,即选择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方式——生态旅游.

八、城市休闲旅游产品研究

城市休闲旅游产品为满足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休闲需求,与其他大众旅游产品相比,无论类型、特有属性、空间分布等方面都表现出自己的独特性.

(一)城市休闲旅游产品体系研究

城市休闲旅游依托城市居民为主要客源,凭借市中心和城市周边自然景观、乡村人文景观,已开发出了乡村休闲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生态休闲旅游、湿地休闲旅游等各类旅游产品,形成了城市休闲特有的旅游产品组合.

第一类学者主要研究城市郊区休闲旅游产品,如覃业银( 2009)认为近郊是城市居民和异地游客进行郊野游憩的频发地带,打造城郊游憩带,是城市休闲旅游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目前,近郊休闲旅游应该重点开发6类产品:乡村休闲类产品、亲水休闲类产品、郊野运动休闲类产品、消遣娱乐类产品、野趣游乐类产品、郊野公园类产品.田金霞( 2008)对西部地区城市休闲旅游进行研究时,认为城郊是城市环境向农村环境转换的过渡地带,区位条件论文范文,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较好,越来越受到城市居民的青睐.应重点开发观赏休闲类产品、亲水休闲类产品、郊野运动休闲类产品、消遣娱乐类产品、野趣游乐类产品、郊野公园类产品等城郊旅游产品;张元春( 2009)从榆林沙漠旅游现状出发,将沙漠作为休闲旅游产品,并对榆林休闲沙漠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第二类学者将研究重点集中某个城市,如在《桂林市旅游产品的转型与休闲旅游的创新》中,杨永德、陆军以国际著名旅游城市桂林近年来旅游产品转型过程为研究实证,提出休闲旅游的主题是休闲性,并呈现出城郊化发展、主题化发展、文化性发展、多元化发展的特点.其产品类型包括主题游乐园、园林、休闲度假、乡村旅游.对此,休闲旅游应注重创新、文化和环保.

第三类学者主要研究夜间旅游,如宋雪茜、赵陈认为夜间旅游作为城市休闲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开发夜间旅游产品是使高温地区旅游发展劣势变为优势的一个思路,如餐饮、购物、娱乐等休闲产品;诸葛艺婷( 2007)认为对旅游城市而言,城市的晚间休闲己成为突显城市形象、延长游客逗留时间的核心吸引力.分别从市场需求和供给角度研究夜间休闲产品,并将晚间休闲产品分为观光类、购物类、餐饮类、康体健身类、娱乐休闲类.

由上可知,城市休闲旅游产品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休闲性和城市性、乡土性并存是城市休闲旅游产品的特有属性;第二,类型的丰富性;第三,空间分布的论文范文性及特殊性.

(二)城市休闲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城市休闲旅游产品是为了满足城市居民不同休闲需求,不同其他一般大众的旅游需求,所以对于城市休闲旅游产品的开发具有其独特性.

随着我国居民人均收入的增加,特别是双休和短假期的增加,环城市带休闲旅游越来越受到城市居民的青睐.韩柏娟(2002)以重庆市巴南区为研究对象,就环城市带的旅游产品开发问题做初步探讨.通过分析我国居民的旅游消费特征和环城市带开发休闲旅游产品的条件,发现环城市地带将是较长时期内城镇居民进行休闲度假旅游的首选目的地,并提出旅游产品开发的基本模式为乡村度假型模式、休闲产业旅游模式、公园游乐模式、风景名胜观光模式和专题旅游休闲活动模式.康保苓( 2006)从休闲旅游现状出发,以杭州休闲旅游产品为研究对象,认为杭州休闲旅游的发展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杭州休闲旅游产品还应进行深度开发,需要在坚持“文化”和“生态”两大原则的前提下,着重从挖掘文化内涵、尊重生态、强化精致性、建立休闲旅游的安全预警系统等方面人手,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档次,增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宋东宁( 2008)以黑龙江省休闲旅游产品为研究对象,将休闲旅游产品开发分为三个阶段:成熟期、成长期和和导入期,并对于各个时期休闲旅游产品开发提出不同的思路.

九、城市休闲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城市休闲旅游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更好、更快地发展,这就要求相应的发展对策进行保障.对于城市休闲旅游发展对策的研究也逐步引起理论界的关注,部分学者运用SWOT模型分析某城市休闲旅游,如许梅从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等四个方面分析了连云港市的休闲旅游,探讨并提出要实现旅游资源整合,就要通过迎合游客休闲的需求;加强区域间的旅游合作,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科学规划,走生态旅游的发展道路;完善旅游电子商务网络系统,提升旅游城市竞争力等途径完成;邹勇、邹洪伟分析绵阳休闲旅游资源,认为绵阳进行重点开发体育保健游,充分利用绵阳周边的水体资源、农业资源开展休闲活动,并加大旅游促销力度,唤起市民休闲意识.殷开明( 2008)分析重庆市休闲旅游发展的特点,提出发展七大对策.

有些学者通过分析城市休闲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如卢冬梅、简王华( 2007)认为应该重视旅游产品决策、增加资金投入,扩大宣传力度、摆正市场定位,挖掘文化内涵、重视旅游资源保护,促进休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加大改善交通条件力度,进一步提升景区可进人性.

十、结语与讨论

通过对我国城市休闲旅游的相关文献分析发现,国内目前对城市休闲旅游的研究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研究进展不断加快,研究成果不断增加,且越来越受到国内学者关注.从研究的程度来看,国内研究已经具备一定的水准,能够初步为我国城市休闲旅游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二是从研究内容来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我国城市休闲旅游的地理学研究.目前多集中在城市休闲旅游地资源开发研究方面,且研究范围集中在城郊旅游地资源类型的研究上,研究理论多集中在环城市游憩带理论等方面.笔者认为,应在制定和完善城市休闲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方面,延伸城市休闲旅游地承载力的定量研究,城市休闲旅游地资源开发对当地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加强研究.其次我国城市休闲旅游心理学与行为学研究.目前多集中在休闲旅游的动机、需求方面,且深度不够,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广度也应该进一步拓宽,特别是在休假制度改革的影响下,应加强包括对休闲旅游者的感知、学习、态度、人格等心理要素以及家庭和休闲阶层为主的社会群体休闲消费行为的研究等,同时还应延伸到休闲旅游服务人员和休闲旅游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心理与组织研究.最后我国休闲旅游的市场学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国内城市休闲旅游供需视角下的休闲旅游产品开发对策研究等方面.笔者认为,应进一步在城市休闲旅游市场调研、休闲旅游市场细分、休闲旅游市场营销战略、休闲旅游市场竞争力策略、休闲旅游产品创新开发等方面多做研究.

三是从研究方法上来看,主要是定性分析,而定量分析的文章相对较少.同时文章多为实证研究,从国内范围研究的文章较少.

四是从目前国内研究成果和趋势来看,未来城市休闲旅游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会进一步扩展和深入,研究内容会进一步细分,研究方法会更加丰富、科学,最终会形成一个完善的理论体系,为我国城市休闲旅游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琳,杜小平,论城市休闲旅游的理论要素及运行机制[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7( 8).

[2]覃业银.浅谈城市休闲旅游创新叨.中国商界,2009(1).

[3]宋雪茜,赵陈.夜间旅游:城市休闲旅游发展之路[J].天府新论,2005(6).

[4]刘红芳,城市周边地区休闲旅游发展研究[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8(10).

[5]孙琨城市周边休闲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兰州市为例[Dl.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6]黄燕玲,黄震方.城市居民休闲度假旅游需求实证研究——以南京为例[J].人文地理,2007(3).

[7]田金霞,对西部地区城市休闲旅游发展的思考[J].当代经济.2008(5).

[8]扶蓉.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以湖南长沙为例[J].区域经济,2008( 8).

[9]沈和江,张天平.城乡交错带旅游发展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10]张斌,张皖婷,大都市休闲街研究——以上海新天地开发为例[J].经济论坛,2009(5).

[11]陈雪钧.对我国都市休闲旅游深度开发的思考[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7(10).

[12]康保苓,杭州休闲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研究[J].商业研究,2006(12).

[13]苏平,党宁,吴必虎.北京环城游憩带旅游地类型与空间结构特征[J].地理研究,2004(5).

[14]何建民,城市休闲产业与产品的发展导向研究——基于休闲需求结构与行为的分析[J].旅游学刊,2008(7).

[15]王丽梅.沈阳市民休闲行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16]许梅,连云港市休闲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与对策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

[17]宋长海,楼嘉军.上海休闲旅游特色街空间结构及成因研究[J].旅游学刊,2006( 8).

[责任编辑:谭志远]

收稿日期:2010-01-04

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科学研究重点项目(XJEDU2007129)

作者简介:李秋月(1984-),女,天津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疆外经贸;由亚男(1962-),女,乌鲁木齐人,教授,副院长,研究方向:旅游管理和环境经济学.

总结:关于免费休闲旅游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休闲旅游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休闲游引用文献:

[1] 休闲旅游论文题目大全 休闲旅游论文题目哪个好
[2] 休闲旅游学论文参考文献 休闲旅游参考文献怎么写
[3] 休闲旅游论文提纲模板范本 休闲旅游论文提纲怎么写
《国内城市休闲旅游综述》word下载【免费】
休闲游相关论文范文资料
热门休闲旅游相关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