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借助汉语形象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初中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浅探

主题:彭于晏自毁形象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30

简介:关于本文可作为形象汉语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形象汉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形象汉语论文范文

彭于晏自毁形象论文

目录

  1. 一、借助语音形象,加强诵读涵咏,培养语感能力
  2. 二、借助文法形象,进行品味赏析,培养审美能力
  3. 三、借助语体形象,开展体验探究,提升阅读素养
  4. 彭于晏自毁形象:上海:形象生动贴近生活 实用汉语能力测试首次开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能力 汉语形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8A-

0037-02

阅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本方法,是提高听、说、写诸多能力以及提升个体智慧和精神的关键因素,让学生学会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目标,也是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加强阅读教学,不仅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给学生打下一个“精神的底子”.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语文阅读教学却存在死记硬背、肢解文本、一味说教等问题,令学生对阅读教学敬而远之.

基于这一现状,笔者重新审视阅读教学现状,认为应当从汉语形象入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何谓“汉语形象”呢?汪曾祺曾明确地提及“汉语形象”问题,他认为汉语不只是一种表意的手段,更是美的艺术形象本身的组成部分.所谓“汉语形象”,在文学中是表现意义、创造艺术形象的语言组织,主要指汉语的修辞性形象,包括语音形象、文法形象、辞格形象、文体形象四个层面.笔者认为,在初中小说和古诗文阅读教学中,如果能够从汉语的语音形象、文法形象、文体形象入手,带领学生细细分析文本的魅力,将会对学生的语感培育、文化厚植起到润物细无声的育化作用.

一、借助语音形象,加强诵读涵咏,培养语感能力

语音形象是指汉语的语音组织在表意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艺术形象系统,表现为声、韵、调统一结合,具有抑扬顿挫的特点.语音形象在文学作品中往往是一个整体,不单在诗词中有语音形象之审美,在散文和小说中也屡屡可见.教学中,教师借助语音形象进行教学,带领学生诵读涵咏,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声、韵、调所传达出的不同情感,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故乡》课文中,鲁迅先生用了一个动词“横”准确地描绘了现实故乡的荒凉萧条.教学时,笔者抓住这一词语,引导学生诵读涵咏,让学生从语音角度体会这一语音形象所表达的情感意涵:“横”的字面意思是躺着、坐落的意思,为何作者不用“坐落”这个字眼来表示呢?读一读“横”的发音,感觉其中有什么深意?学生认为,从语音的角度分析,“横”读[x藜耷35],读起来感觉气流就似乎梗阻在胸腔和嘴巴那里,似乎有一种无法言表的情感.那么到底是何种情感呢?学生继续吟读这个“横”的字音,体会到其余音充满悲凉和压抑,似乎欲言又止,再仔细对照文本挖掘其中的内涵,可以领悟到这个字眼表明了作者胸中的郁闷悲凉无法释放,由此,学生借助一个“横”字,感受到鲁迅小说中浓郁的文学味.

彭于晏自毁形象:上海:形象生动贴近生活 实用汉语能力测试首次开考

林语堂先生曾说:“极端的单音节性造就了中国文学的美,且意味无穷.”在以上教学中,学生通过诵读吟咏鲁迅先生笔下的这个“横”字,感受到语音形象传递出的情感意涵,体会到鲁迅先生笔下那难以言说的悲凉,为探究文本意涵奠定了基础.

二、借助文法形象,进行品味赏析,培养审美能力

所谓的文法,在这里并非是现代语言学意义上的语法,而是指“作文”和“作诗”的修辞法度.文法形象是汉语通过词、句、篇等有机组织体现出来的一个富于修辞性的形象系统,其中包括词法形象、句法形象和篇章形象.尤其在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古诗词中,文法形象更是为人称道.教师借助文法形象,能够激起学生对文本的陌生感和新奇感,通过品味和赏析达到提升语文思维,激发语文情感的作用,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中的文化意蕴,感受汉语文化独特的审美特质,这也正是语文教学的本质所在.

例如,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课文《桃花源记》有这样一个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笔者抓住其中的“并”字,带领学生进行品析,感知诗歌中的文法形象:“读了这个‘并’字,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认为,“并”字表现出老论文范文小孩都很快乐很享受的样子.笔者继续启发:“这个‘并’字是什么意思呢?”学生认为是“都”的意思.在文中表示“都”之意的还有“咸”“皆”“悉”这几个词.此时笔者追问:“那为什么单单要用这个‘并’字呢?从文法上如何理解?”经过一番品析,学生发现,“并”字背后蕴含着极大的深意:这个“并”字从甲骨文上看,是两个人手拉手肩并肩走在一起的样子,显然是兴致勃勃、幸福和睦的.由此,学生深入文本,从这一个字眼,便读懂了陶渊明在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丰沛情感,可谓文法妙理,尽在其中.

以上教学,笔者借用汉语文法形象,从富有深意的字句切入,让学生在品词析句中感受汉语文化的思想和神韵,体会文法形象中渗透的情感和精神,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

三、借助语体形象,开展体验探究,提升阅读素养

汉语的语体形象主要是针对文学中的多种体裁、语式或者是体式的运用而言,是指文学表达所采用的一种外在形式所呈现出来的汉语形象.其中包括题材分类,如小说、散文、诗歌等;也包括语式,如方言、口语、俚语等;还包括体式,如抒情体、叙事体、象征型、写实型等.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语体形象,从课文的体裁、体式等方面开展课堂探究活动,让学生感受其中的审美所在,提升阅读素养.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课文《故乡》之后,笔者让学生从文体形象入手,探究文本意涵:“这篇文章的题材是小说,为什么作者不采用散文的笔法来写呢?其中有什么深意?”学生根据散文和小说之间的语体差异展开探究,认为散文重在写虚,小说重在写实.散文要重点表达的是作者的所思所感,而小说则是要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鲁迅写这篇文章,之所以选择了小说而不是散文体栽,与他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其一,当时他的写作目的是要“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希望”,而要达到这一目的,最有效也最适宜的体裁就是小说;其二,当时鲁迅是以清醒的知识分子的视角来观察辛亥革命后萧条衰败的农村现实,所以重在呈现而非抒发内心情怀.

再如,笔者引导学生对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进行对比辨析,学生经过探究后认为,前者是诗,倾向于追求文本的言外之意;而后者是记,注重“文以载道”.通过对文体形象的分析,学生认识到,即使同为山水游记这一文体,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像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与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前者是再现型游记,重在写景,融情于景,而后者则重在抒发自我,借物抒情.

当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认为让初中生通过把握语体来分析课文,有些勉为其难.笔者认为,在语言的审美范畴体系内,只要是能够让学生引发兴趣的,只要是有所裨益的,进行适当的引导也未尝不可.一方面可以开阔视野,另一方面也可以抛砖引玉,让学生见识语文这一学科所包涵的宏伟风景.

语文教师不但有责任而且也有义务引导学生对汉语形象进行挖掘和分析,借由语文课堂这个平台,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世界中,感悟文学语言的魅力,由此进行涵咏和体味,打好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积淀丰厚的文学素养.

(责编 秦越霞)

总结:该文是关于形象汉语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彭于晏自毁形象引用文献:

[1] 容易写的红楼梦人物形象论文选题 红楼梦人物形象论文题目怎样定
[2] 警察形象专业论文选题 警察形象论文标题怎么定
[3] 最新企业形象管理论文选题参考 企业形象管理论文题目怎样取
《借助汉语形象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初中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浅探》word下载【免费】
彭于晏自毁形象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