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汉语言文学论文评语海南,汉语言文学论文评语高中

主题:诗歌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08

简介: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学生诗歌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学生诗歌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学生诗歌论文范文

海南华侨中学高中语文组个人小课题(汇总表)

   (按上传的时间先后顺序)

   (按提交顺序)

   序号 姓名 课题名称 完成情况 科组评价 学校评价 1 匡淑红 让学生学会欣赏诗歌教会学生学习诗歌鉴赏——教会学生学会做传记类现代文阅读题高中语文早读课有效性研究引导学生学会鉴赏诗歌教会学生记叙文写作中运用细节教会学生学会翻译文言文教会高一学生学习语文的衔接与过渡让学生学会自学文言文高中语文学习习惯重塑让学生学会梳理并使用课内作文素材——高中诗歌中的作文素材诗歌鉴赏—古典诗歌的语言特点一节课内外的大千世界——让学生充分享受语文作业高中语文文言文有效阅读提高学生作文想象力指导学生自学古文,增进积累让学生学会快乐复习语文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阅读长篇名着如何让学生学会鉴赏古代诗歌让学生学会梳理并使用课内作文素材——高中文言文中的作文素材让高二学生学会从模仿作文走向独立创作用好教材,打破束缚,培养多角度思维能力以学习倒装句为主,探究指导文言文语法学习评改互动,让学生学会作文让学生学会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让学生会学会做文言文阅读题高中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让学生学会诗歌奖赏让学生学会鉴赏现代诗歌,掌握诗歌以景蕴情的手法品读小说?? 品味生活——小说阅读指导浅析让学生学会积累文言实词让学生生学会快乐地学习文言文教会学生写好记叙文——化虚为实,描写生动让学生学会让课内阅读知识有效帮助作文创作教会学生鉴赏古诗精彩名人展现人文课堂找句子语病的七大切入点

   《让学生学会欣赏诗歌》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研究课题的确立

   诗歌的阅读与欣赏在高考试卷中占有11分,不可小视.然而,高一高二时由于很少近距离的训练高考题,也没有系统地掌握鉴赏诗歌的方向和方法,学生在答题时往往带有很强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以至于正确率不太高.因而,无论是为了应对高考,还是为了提高文学素养,作为教师,我们都应认真而迫切的交给学生鉴赏诗歌的"金钥匙".这就是确立这个小课题的初衷.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

   (1)查"底细"

   通过下列途径了解学生对诗歌鉴赏的"底细":

   课余与学生交谈;查看学生作业;课堂上与学生问答等.

   通过下列问题查"底细":

   高考中古代诗歌阅读所占分值是多少?平常训练你能得多少分?你能够历数或者区分诗歌中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吗?诗歌鉴赏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等等.

   摇头,还是摇头.茫然,还是茫然.但是,有认识了,有紧迫感了.

   (2)明"框架"

   ???? 概念模糊甚至不懂概念,是阅读诗歌的一大障碍.所以,借助老师讲解和相关资料,学生绘制一个图表.表上清楚地显示出诗歌阅读的五条通道即五大考点,包括鉴赏诗歌中的形象;鉴赏诗歌的语言;鉴赏诗歌中的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其中,每一个大类别有各自包含哪些小类别也历历在目,比如表达技巧又要从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构思立意四个角度去分析,每一个角度又包含好些手法.这些手法相互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都要一一辨别清楚.比如表达方式中的"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与表现手法中的"渲染与烘托"之间的对应关系,表达方式中"托物言志"与表现手法中"象征"之间的对应关系等等,都一一阐释清楚,解除学生的困惑,增强学生的信心.

   (3)交"钥匙"

   教给学生阅读步骤很重要.

   一诗在前,首先要看.看诗歌的题目,辨别诗歌的类别.《别董大》《暮春浐水送别》即是送别诗,《山坡羊潼关怀古》即是咏史诗.看诗歌的作者.如果是自己熟悉的作者,对其风格身世经历都有所了解,必然能确定大方向.比如苏轼诗歌中基本不会出现低沉感伤情绪,陆游常常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看注释.注释中往往透露出很重要的信息,比如作者正遭受贬谪的信息,就能帮助你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重点是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都强调了读的重要性.读懂诗歌大意,读明作者情感,读透精彩手法,读时圈点勾画,细致思考,引申联想,触类旁通.特别是要把诗歌跟心中已经拥有的阅读框架相联系,为组织答案打基础.

   读懂诗歌后,有条理地组织答案也是关键.

   通过对例题的讲解示范,让学生归纳答题步骤.比如:

   手法作用题答题思路归纳为:明确指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的具体运用指出表达效果或者作者的情感.

   画面意境题答题答题思路归纳为:总体概括画面特点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指出表达技巧概括氛围特点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语言赏析题答题思路归纳为:解释该字词在语境中的意思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所炼之字所用的手法或描述该诗眼揭示的含义指出其表达作用或作者情感.

   学生掌握了这些钥匙,心里底气足了,对诗歌阅读的兴趣也浓了.

   三.课题研究的反思

   任何研究都应该用于实践,语文教学中的小课题研究同样应该应用于语文的高效教学,最终促进高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要方法在胸,自然信心十足,兴趣浓郁,考试起来也就游刃有余.好些孩子对古代诗歌阅读望而生畏,因此,我们老师只有想方设法提高他们的信心和兴趣,交给他们方法,也算是一种"捷径"吧.既然没有捷径,那么能让学生尽可能轻松有效地学好诗歌,就是老师的义务了.掌握了方法,还要持之以恒地训练,真正达到熟能生巧.

   同时,点滴的积累,经常地反思,对老师的从业习惯和从业境界都是一种提升.确实"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教师的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也很重要啊.

   诗歌之美须人人共赏.愿每生皆爱读,每生皆会读.

   "文"——有中心,有结构,有起承转合.对于抓住老师上课的思路,我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指导:

   (1)跟紧老师的推导过程.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结论时,一般有一个推导过程,如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物理概念的抽象归纳,语文课的分析等.感悟和理解推导过程是一个投入思维,感悟方法的过程,这有助于理解记忆结论,也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将教材的思路与老师的思路进行比较.老师讲课在多数情况下是根据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展开的,若把自己预习时所理解过的知识逻辑结构与老师的讲解过程进行比较,便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3)关注课堂提问.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提出一些问题,有的要求回答,有的则是自问自答.一般说来,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都是学习中的关键,若能抓住老师提出的问题深入思考,可抓住老师的思路.

   (4)关注老师的提示语和关联语.根据"首先","第一"等词语理清内容层次;根据"因为","所以","不但","而且"等词,理清内容联系;根据"总而言之","那么"等弄清讲述的结论;根据"我认为"等弄清讲述者的看法;根据"请注意","再重复一下" ,"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等"等把握内容的重点.要强化对特定的词语的敏感!

   5,抓住老师上课的重点.对于这一问题,我有如下的强调:

   (1)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关系式的讲解时是关键.

   (2)开头和结尾是关键.

   (3)特别强调之处是关键.有老师会提高嗓子或将语调降低;有老师会说"要记得的一件事情就是等";有老师会将主要项目和概念用稍微不同的字眼重说一遍;有老师会稍停一下或者讲得比较慢些;有老师会用"一,二,三"的方式列举点数强调.

   6,抓住学科及科任老师的特点.对于学科特点,我要求学生明确,数学要通过大量演算,证明等练习获得数学知识,培养出数学思维能力;生物,物理,化学等实验学科,在课上经常要做演示实验,要看实物,模型,标本和挂图等,以后还要做验证实验,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思考来掌握科学概念和规律;语文和外语主要的工夫要花在字,词,句,段,篇章等方面,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中更好地掌握语言和文字;政史地的特点是记忆量大,不像理科的理解那样比较形象,具体,而是比较抽象,有点靠平时的潜移默化.对于教师特点,我要求学生明确,对于传统型老师的课,要耳眼口手脑多感官并用;对于风趣型老师的课,要思考重难点何在,老师为何如此处理教材,老师讲的是否真正懂了,老师讲的与自己想的有什么不同等问题;对于照本宣科型老师的课,要主动质疑,主动参与;对于侃大山型老师的课,要使用存疑听课法,主动参与法和质疑听课法.

   7,做好课堂笔记.

   对于笔记的作用,我强调的是要用笔带动思维.

   对于笔记记什么,我强调的有如下几点:①记提纲,一目了然;②记思维,按图索骥;③记重点,有的放矢;④记疑难,追根求源;⑤记补充,信手拈来;⑥记总结,高屋建瓴;⑦记感悟,标新立异.

   对于笔记的样式,我介绍了康奈尔笔记体系.

   8,上课过程中的情绪管理.对此,我强调要力争当堂掌握,要针对不同的病因寻找不同的解决上课"走神"问题的对策,要经营好课间10分钟等.

   9,课堂学习效果评估与课堂行为改进.对此我强调要学会对自己的上课效果进行评估,要养成对自己的上课效果进行评估的习惯,要寻找改变自身上课效果的对策.

   课后,布置学生完成作业《这样上课更有效》.

   (二)阅读环节的锤炼

   阅读能力是中学生的核心学习力.高中各科教材均有深刻的内涵.仔细看破数学书中的*明,物理,化学书中的实验描绘,语文课本中的古代,现代各家的多种语言风格,英语课本中的语法与词汇用法,你不光是能熟练掌握各种知识,更重要的是能体味到每门学科特有的气息,数理化是他们的思路和思想,语文和英语是他们的语感.不要认为教材没有难度,事实上,很多题目的难点就在教材的某一处.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把所有教材都摆在触手可及的地方随时翻的原因.要在不断的阅读中尝试,实验,掌握阅读的策略,方法与技巧,以成就自己的辉煌学业.

   对于阅读环节的锤炼,我曾经以物理,化学和历史教材为例,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本学期讨论教材阅读,主要借助的就是历史教材中的《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主要包括两个维度:

   1,对历史教材的总体把握

   主要引领学生思考"编者是如何编写教材的"这一问题,使学生意识到编者不是一开始就从第一行开始编写,而是先确立单元名称与主题,进而分解为几个课目,再进而将每一课目分解为几节,再确立每一节要涉及到哪些政治制度.在完成这一整体构建后编者才开始动笔编写教材.我们也应该顺着这一思路,按先整体后部分的顺序进行阅读.

   2,对历史教材的局部与细节的把握

   主要引领学生关注以下问题:

   对标题的把握.要让学生明确,标题是文章的灵魂,要关注标题以捕捉文章的灵魂.

   对段落的把握.要从段落的中心,层次和提示语等几个方面审视段落,要对广西进行个性化标注.

   对定义或句子的把握.可通过句法分析这一手段,透彻理解定义或句子的含义.

   对历史图表的把握.不仅要观察图表,还要关注图的标题及教材中对应的说明性文字.

   三,课题研究的反思

   一个学期的实验研究,得到了学生们的充分肯定.但不得不说,跟预期的效果有一定的距离.一是课时太少,一个班只能上三节课,能够进行训练的项目少得可怜,学生所得有限.二是原先的"引领学生将锤炼学习的七个环节渗透于每时每刻,渗透于所有科目学习的过程中,持续探索,不断实验,思考,提升,走上对锤炼学习的七个环节的自主探究,自主开发之路"的设想并没能很好地落实;三是由于自己的懒惰,原先的"借助班主任的力量,组建班级学习力开发课程管理团队,生成班级学习力开发合力,引领各个班级讨论确定班级想要探讨的课题"的设想也没有实现.

   下学期继续吧!

   《教会学生学习诗歌鉴赏——》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高一?张鑫

   ?

   一,课题研究的构思

   诗歌鉴赏是高考的一个重要内容.而鉴赏诗歌作品中的意象是高一学生就该开始重点学习的.因此本学期的小课题我就准备以此为契机,来帮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下一下关于诗歌意象的知识,以便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所谓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就古典诗词而言,诗人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而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以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对之进行多维解读,是鉴赏诗歌的钥匙之一.

   在中国文学史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巳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或者说是约定俗成的意象群,了解这些意象群无疑对鉴赏古代诗歌,准确捕捉古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情感类别:哀怨,激愤,向往,离愁别恨,怀乡思亲,追古伤今等.要深入了解这情感,就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寻撷到诗中的情感载体.如:杨柳——(代表)惜别,菊花——傲视,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古迹——怀旧等等.而古诗中的情感载体——意象——解读这些意象群,就成了古诗词鉴赏的突破口.

   希望通过实际教学能够真正使得学生捕捉意象的能力得以提升.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

   (一)课题研究的计划

   ??????1

   ???? 联想是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的心理过程.读诗歌时,由这一首想到另一首,由这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由这个意想想到那个意象,由诗人的体验想到自己的体验,这也是联想.读诗联想,可以启发理解和鉴赏的思路,可以丰富,补充诗歌的内容,可以拓宽诗歌的境界.

   ???想象是对已知的事物形象进行加工,经过新的组合而创造出新的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

   诗歌文字浓缩着很多生活现象,或隐藏许多生活细节,诗歌形象往往是精约的,含蓄的,那么鉴赏诗歌,就需要借助想象来丰富和再现诗歌形象,再创造诗歌形象,体验诗人的体验,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可见,读诗借助想象,可以帮助我们创造完整的艺术图象,进入诗歌的艺术境界.

   2

   分开来说,"象"是物象,"意"是情意,意绪,物象注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思,就成了意象.可见,鉴赏意象,不能只见物象而不见物象中蕴含的主观情思.王维的《鹿柴》,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景色,这景色在别人眼里也许是另一番样子,但在王维笔下是空寂,幽静和幽暗的,这就反映了诗人清闲,孤寂的心情.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3,学会审美.鉴赏意象.

   ????不仅要借助想象和联想再现物象,感知意蕴,还要学会审美.诗中的意象应该都是有美感的,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我们诵读要能够领会其美.我们先看《鹿柴》,一,二句写空山写人语,以动衬静,三四句写夕阳反照青苔,以短暂的局部的光亮反衬长久的大片的幽暗,从而更加突出了深山的空寂和幽深,诗人的孤寂心情也就更加具体可感.诗人选择了富有表现力的景色,既正面描写,又巧用反衬,融情入景,写得有声有色,使诗歌进入了"诗中有画"的艺术境界.

   再看《过故人庄》,此诗按时序写赴约,进村,宴饮,告别的情形,选材典型,意象生动,写景,叙事,抒情真实而质朴,富有生活气息.写景,写青山和绿树这些最能表现田园风光的景;叙事,叙具鸡黍,话桑麻这些最能表现农民真挚,亲切友情的事,在写景叙事中抒发着真情,让读者从平淡的语言中体味到醇厚的诗意.

   (二)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步骤

   高一语文第一单元是一个诗歌单元,这对于刚刚入学的新生来说,无疑是一个难点,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对学生施教,使他们在诗歌的海洋中遨游,去体会诗歌美的意境,无疑是语文老师面临的课题,在我看来,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是解决诗歌教学的突破口.

   诗歌,尤其是中国诗歌,它们大多秉承诗歌"贵含蓄,忌直露"的特点,正如白居易所言"说喜不得言喜,说怨不得言怨",诗人们往往是有情不直抒,有话不直说,而是通过具体的意象来曲折委婉地表达.意象就成为了诗人情感意念和诗歌形象的有机结合体.于是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也就成为了论文范文和鉴赏诗歌的一把金钥匙.那么怎么指导学生借助诗歌中的意象来分析鉴赏诗歌呢?以下是我在本册课文的教学中所实施小课题的详细步骤:

   1

   诗人是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他往往会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意象,为自己的抒情营造声势,渲染气氛,铺路搭桥,以收到极佳的抒情效果."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里说人情",古今诗歌中,为了使情产生的合理,有感染力,给普通的意象赋予人性化的色彩,使它成为鲜明可感的艺术形象,从而准确地传达出诗人的内心情感的诗篇比比皆是,例如论文范文的《沁园春?雪》,诗人连续用了"层林","漫江","雄鹰","游鱼"等物象组成了一组意象群,赋予它们绚丽的色彩和充满生命力的动作,描绘出了湘江昂然的秋色,从而为下阙抒发自己愤发有为的革命豪情作了极好的渲染.再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诗,"河畔的金柳"成为"夕阳下的新娘","河底的青荇"再亲切地向自己"招摇","榆树下的清泉"更有"彩虹似的梦",这些原本平凡的物象,在诗人精心选择和刻意描绘下,显得是那样的妩媚而多情,从而准确的表现了诗人旧地重游之时对康桥的无比挚爱和留恋之情.因此,我们在诗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抓出这些诗人精心选择,用心描绘的意象,去体味它们,去分析它们,去鉴赏它们,从而准确地领会诗人的内在情感所在.

   2

   自然景物的变化是缓慢的,高山,河川,世间万物并不随着贤才的更替,骚客的更换而变迁,因此一些常用的景物在历代诗人反反复复的运用之中,它们便与一些抽象的意义有了比较固定的联系,这些具有了人性化的意象很大程度上就有了"传承性"的特点,如"杜鹃"往往代表的是"冤情"或"离情"(杨花落尽子规啼),"杨柳"往往代表"惜别"(惜我往矣,杨柳依依)"梧桐"往往又是"凄苦","哀伤"的代名词等等.意象的传统文化内涵一旦同作者新注入的情感融为一体,往往使意象更具有魅力,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之所以脍炙人口,就与它贴切地使用了"杨柳","残月"这些传承性意象密切相关.藏克家的《老马》借助的是"老马"这个具有传统意义的吃苦耐劳,忍辱负重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千万苦难农民的深切同情.因而我们在诗歌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去感悟和积累那些具有"传承性"的意象,找出内在的规律,就会有助于帮助学生突破诗作的外在的表层意思,进而准确地理解隐藏在这些意象里的里层的深刻而丰富的内涵所在.

   3

   美国哲学家庞德曾说过"有一种诗,诗中纯正德音乐正在进入语言,还有一种诗,绘画和雕塑正在化入语言",的确,在一些优美的诗章中,诗人有意识地借助意象的"点"支起了一幅画面,让读者在诗歌构建的空间画面中产生无尽的遐想.如闻一多的《死水》一诗中,作者通过"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等绚丽的意象,从色彩,光泽等方面勾勒出了一潭死水的静态画面,联想起来让人顿生厌恶之情,诗死水的腐烂丑恶的本质更加突出.单元练习中选用的卞之琳的《断章》,以"你,","别人","风景"三个意象,构建了两个特殊的空间:一个主体位置的空间——你看风景,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同时也构筑了一个客体的空间——别人看你,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两个空间形成了一组矛盾,这种明月,你,别人的微妙关系,给人无尽的想象空间.因此在进行诗歌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构建图画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去将意象连成线,构成面,去填补,去充实,在心中的图画中去感受诗歌带来的美好享受.

   4

   诗歌是抒发情感的艺术形式,但它又是含蓄委婉的艺术,它讲究的是"词约意丰",诗人一般不直接宣泄内心的强烈情感,而是在诗歌意象的运用上下足功夫,以无情说有情,用有形表无形.台湾诗人郑愁予的《错误》被称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就胜在它的含蓄和温柔敦厚.诗人没有直接写少女的思念之苦,而是用"小小的寂寞的城"和"小小的窗扉"这样的意象来做比,含蓄而委婉的道出了少女的强烈的思念之痛,而诗尾以一句"美丽的错误"使诗歌意味迅速走向低谷,原来来得是"过客",而不是自己日思夜想的"归人",这是一个多么无情的结局亚!不言怨恨而怨恨自现,但在这无情的背后,显而易见的是作者深深的关切之情.所以,我们引导学生鉴赏诗歌,就要掀开诗歌含蓄的面纱,去体味在朦胧的意象之后的真挚的情感,体会它给我们留下的无穷的余味,才能真正达到了鉴赏的目的.

   三,课题研究的总结与反思

   ????我国着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提出:"优秀教师等于

   诗歌作为我国科学文化的精髓是我国文学史的一个奇葩,是我国丰硕的文化遗产.中国古代诗歌记载着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历史,有着独特的审美风格和论文范文的精神力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爱国思想,审美情趣和健全人格.古代诗歌在中小学语文课本中代表着高品味的文学趣味,中小学生可以从诗歌中吸取精华,陶冶情操,丰富中小学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如何通过诗歌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接受爱国主义熏陶与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使学生在诗歌教学实践中受到心灵的陶冶和潜移默化的感染,培养伟大的人文精神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教育意义.

   高中阶段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又要求对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我们在教法上传统采用创设情景法将学生带入特定意境中感受作品形象对古代诗词有自己的感悟.既然是感悟和鉴赏,我们在教学中除了教师有自己的感悟外,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有自己的感悟和独特想法,让教学也带有个性化色彩.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在课题研究时我着重于方法的指导,通过授予学生鉴赏诗歌的两把钥匙引领学生初步走入意象的大门.意象以客观存在的自然之象为载体,所以在教学中须紧扣"象",引导学生通过联想,想象等方式,品味隐含的"意",以此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因此,先让学生从具体形象的特点联想来鉴赏意象的情感内涵.再从诗人创作的具体语境鉴赏意象的情感内涵.同一事物,由于情感的不同,诗人的经历和体验不同,在不同的诗人笔下往往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内涵.因此,学会借助于诗人的人生经历及创作情境来鉴赏诗歌的感情显得尤为重要.这样,由表入里,层层深入地把学生领入诗歌鉴赏的大门,从而激发起自己对诗歌鉴赏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会学生学会做传记类现代文阅读题》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高三? 白建东

   ?

   一,课题研究的构思

   本学期我的小课题研究主要想针对高考语文试题中作为选考题出现的实用类文本阅读.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在做小说与传记阅读时更多的人会选择后者,所以这一大块的分数如何拿到就成为我们需要研究的重点.

   根据新课程高考考试的说明:选考内容实用类文本阅读中明确指出要能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等实用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所以传记类文本阅读已经成为高三复习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

   同时让学生多阅读传记类文本,可以追溯一个人的生活经历,可以体悟一个人的情感世界,可以探寻一个人思想演变的线索,可以剖析一个人成败的缘由,还可以观照历史的沧海桑田,社会的光怪陆离,丰富阅历,陶冶情操,提升识见.同时对于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实际是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因此教会学生学会做传记类现代文阅读题能够起到诸多方面的效用.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必须了解学生的情况.因此我对高三(78)两个班对传记类文本的认知程度首先进行了调查.主要通过与学生交流,题目测试来进行,可以发现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阅读兴趣缺失,由于传记作品篇幅一般都较长,通常都是以学生的自读为主,老师不可能有时间很深入地讲解其中的所有内容,因此很多学生只是草草看完,并不能认真对待.相比较而言,他们对于阅读小说的兴趣更大,但是对于阅读小说的方法又不能很好掌握,如果实际考试还是很多人会选传记类文本阅读来做.

   对如何快速准确地把握人物传记的主要内容缺失方法.这样一来往往一遍读完很多细节印象不深,一旦落实到题目中时又开始无处下手.

   学生对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缺乏综合分析能力.往往只能答出表面的情感,而忽略了文章的内涵.

   根据以上的学生实际,很有必要针对具体问题来寻找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本课题具体的实施计划

   ????逐步让学生了解传记类阅读文本特点及答题要点,从练习中加以巩固.具体计划如下:

   一要让学生认识文体特征.

   从传记阅读的命题上来说,除了关注传统阅读材料所考查的重点语句的理解,文章主旨的把握,艺术手法的考查等内容外,我们还需要注意掌握关于传记的文体知识,特别关注如何评价传主的功过得失,如何从选文中汲取有益的人生启示这类内容.这就要求阅读者要善于从传记中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体悟传主的情感世界,追寻传主思想演变的线索,剖析传主成败的缘由,感受其人生经历的沧桑.要做到这些就要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传记阅读方法.

   二要让学生有思路分析意识:.同一关系取其一;相属关系取其"属";相并关系取其"和";主次关系(偏正关系)取其"主".

   三要让学生有"圈点批注"意识——边读边圈出每段的关键词,中心句,议论句,抒情句,哲理句,,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划出文章主人公的品格,精神,经历等的句子,有些段落没有鲜明表述的,在段旁批注出来;划出表主人公观点的心理活动,对话等;划出表作者观点的词,句;注出引起你的阅读兴趣或思考的内容.

   (三)本课题具体实施步骤

   ????(1

   高考备考规划很重要,一定要明确这个板块我一定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怎样的效果,哪些知识点,考点一定要讲透,哪些训练点一定要落实.再联系时间安排等作好规划.具体规划是这样的:

   先作专题训练复习,再结合具体考点作重点突破

   时间安排:10

   操作流程:指导方法:讲授文体特征,分析高考试题,指导阅读方法,教与解题方法.

   配套练习:完成高考卷,年级测试卷

   讲评点拨:结合测试存在问题,找准突破口,增分点

   (2)立足学情,有效增分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觉得学生主要有以下几点需要:

   一是"考点解释".许多学生是糊里糊涂,根本不知道考什么,延伸下去就是不知道复习什么,怎样复习,于是语文成了他们心中的"运气科".还是需要老师帮助学生明确考点,这种明确不能只止于考纲上的理论术语,而要化为具体的实例,化为具体可操作的应付考试的能力.如:考点"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可结合《居里夫人自传》里的题目"第一次世界大战,居里夫人中断伟大的镭研究而去做普通的战地救护工作,你怎么评价",就此引导学生学会挖掘传主行为中里蕴的精神,并联系时代探讨这么做的价值.

   二是"知识梳理".如练习中的《中国天然气之父》,懂得了一些常识的写作手法,就能较好地答题.

   三是"难点引路".实用文阅读有些知识是所有阅读共通的,还有一些是进行指导后能学生能马上调整提升的,再有一些是学生难以把握的.结合学情,我们把"整体阅读,整合归纳,评价探究"考点的重点突破点.

   四是"答题指导".包括审题,答题方法,答题规范.实用文表层阅读理解的难度不是很大,但是答题还是有难度的,现在学生很大的问题,一是不懂题目问什么,二是不知道自己该答什么,该怎样答.针对此,我们也进行相应的研究,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审题读文形成思路,并提供一定的答题模式帮助学生规范答题.

   (3)格式明确,条分缕析

   ????探究题重在分析,分析过程展示探究性,但分析不是任意发挥,分析应该是扣紧依据和观点的分析,具体来说就是要让分析逻辑严密,能够自圆其说.在指导时,我们很强调学生要在答题时明确观点,分点作答,对于需要分析的题目要做到有"据".我们还给学生提供了这样的答题格式:"观点句++总结句".考生根据这个基本格式,融会贯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可能写出一个较好的答案.

   (4

   课堂始终是备考主阵地.提高课堂时效特别要注重课堂的"容量,有效,有序".

   我们在组织课堂教学时,主要根据以下步骤:复习课和专题训练课课堂结构:呈现并讲解考试目标??复习知识重点,辨析知识交叉点??分析典型例题??练习(组题)讲评课课堂结构:呈现答案??讨论或自省??针对讲评??优劣比较??相同或变式训练??总结(师生共同完成)

   三,课题研究的总结与反思

   ????高三的一学期是充实的,时间在一次次的考试中不知不觉就过去了.通过学校的小课题研究让自己有一个记录自己教学的机会,是压力同时也是动力.完成这个小课题还是有许多的遗憾,但是完成之后还是觉得自己收获颇多.

   近年来,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思路渐趋清晰和稳定.但学生对不同实用类文体的问题的作答还是不很清晰,作答还是盲目无序.究其原因,可能由于学生日常与实用类文本的接触较少,对不同文体的实用类文本缺乏感性和理性的区分,这种陌生感的存在也就让其对文体的复习产生了一些本能的排斥心理.事实上,阅读实用类文本中,不管是哪种文体形式的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其基本的题型和作答的能力要求都是相对稳定和固定的,可谓"万变不离其宗".所以对于这个小课题而言,我还是注重对这些固定题型的答题模式的讲解,希望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通过小课题的研究还是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得更加的清楚.例如在研究中综合分析学生在答题中所出现的问题后可以发现:学生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得不了分,而在于其得不了满分.总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遗漏一些必要的信息点,从而造成不必要的丢分.最主要的原因不出现在文本的理解层面,而出现在作答层面,这里可分为两类情况:一类是面对问题不知道怎样思考,不知从哪个方向作答,简单的说,就是不明白问题问的是什么.这类情况所占的比例不大,但也时有发生.另一类情况主要是发生在信息点的遗漏上,这在具体的阅读中是造成丢分的最主要原因,所占比例很大,绝大部分学生的丢分都是此种因素造成的.学生在作答中往往会出现对某个或某些信息的模糊盲点,即能筛选出信息点,且也能概括出信息内容,但在具体的问题作答中不能确定要不要答出这一信息,或者完全忽视,无视这些信息的存在了,反而费了很大的气力答一些与题干无关的信息,费力费时,结局却造成了太面积的失分,也留下很多遗憾.因此也就更加明确了训练的重要性.具体的来说,就是要让学生一看到问题的题干,就能定向的思考需要怎样答,答哪些方面的信息等.这些都是只有真正落实去做小课题才能有深入的体会.

   最后,我要说,让小课题研究继续成为我成长的动力吧.

   课题《高中语文早读课有效性研究》报告一,课题的研究规划回顾:

   时间/任务

   子课题——早读文本的编辑

   子课题——早读的形式与有效性研究

   10/11学年上

   完成高二早读文本的编辑.对学生使用实验文本的效果作调查.

   能据学习效果初步确定早读所应开展的形式.

   10/11学年上

   完成高一早读文本的编辑;对学生使用实验文本的效果作调查.

   提供课例;实验教师开早读的研讨课;对实验班学生进行早读效益调查;调整高一早读文本

   二,课题开展的实际进度.

   1,完成了高二(下)早读文本的编辑——《早读古文选本》.

   《早读古文选本》从必修一至必修五的古文篇目中选出10篇课文.具体为:烛之武退秦师(《左传》),荆轲刺秦王(《战国策》),鸿门宴(司马迁);游褒禅山记(王安石);劝学(《荀子》),过秦论(贾谊),师说(韩愈);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苏武传(班固),张衡传(范晔).以《考试说明》对文言文的命题方向为原则.编排的意图是通过重点篇目的诵读,从中培养文言语感,积累文言重点词句,夯实基础,进而形成课外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基本确定了早读的形式.

   早读的时间为四十分钟.形式为先齐读,而后散读,最后检测.

   齐读时间控制在十分钟以内.设计的意图在于早读课刚开始,学生大多精神不振,声音洪亮,富于节奏,大造声势的齐读能快速地让学生亢奋起来,有利于营造读书氛围.

   散读,是我们早读选用的最主要的形式,时间不少于二十分钟.设计的意图在于我们以为这是早读最有效的朗读方式,它可以让学生据自己的学习实际进行落实,充分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承认学生学习的差异性.需要说明的是,散读绝对不等于放羊,教师要明确规定记诵的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早读,记诵的任务要考虑到学生的完成实际,不同年段不同班级要求有所不同.之所以要明确规定记诵的任务,是依据学生学习的心理而定.学生学习如果有目标驱使,往往比漫无目的的效果显着.

   最后检测.时间控制在十分钟以内.以此反馈早读的效果.

   三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1,促进了本课题组老师专业的成长.增强了本组老师的课题研究意识.

   2,完成了《早读古文选本》的编排.

   3,基本确定早读的开展形式.

   4,从对实验班学生的早读课跟踪来看,我们的学生在以下方面收到的效益是显着的:

   其一,学生早读的精神状态有了明显的改变,早读课堂杜绝了昏昏欲睡,委糜不振的状态,学生处于与正课相当的学习状态.

   其二,阶段性基础知识得以夯实,在月考试题中识记部分的得分率快速提高.

   其三,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为课堂内容的有效实施创造了条件

   对高中生来说,文言文阅读就是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变化大的是词汇.因此,在文言文学习中,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和虚词非常重要.文言实词具有实在意义,它关系到文章的实质内容,体现着作者的思想倾向文言实词的数量较多,而大多数实词又具有多义性.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古诗文阅读中的.《学习生存的财富》一书中指出:教育的使命就是使人学会学习.本课题界定为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在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然后再让学生通过自主复习并及时整合知识来达到提升成绩的目的.(相关资料:课件,文本,练习,学生成果等见附件)附录:下载: 1,120个文言实词巧记忆·20171016

   ????????? 下载: 2,文言文一词多义·20171016

   ????????? 下载: 3,文言文词类活用及偏义复词·20171016

   ????????? 下载: 4,常见文言实词归类·20171017

   ??????????下载: 5,必修重点文言知识

   ????????? 下载: 6,课外文言文实词积累例析(傅伯成)????????? 下载: 7.学生练习册及笔记本上归纳的文言实词res.hersp./content/1376438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诗歌鉴赏》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高一备课组 王欢欢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提出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华民族是一个尚诗的民族.一个人文学素养,文学趣味的高低主要看他对诗歌的感悟和鉴赏能力如何.高中语文学习开篇就是诗歌,通过学习鉴赏诗歌,让学生提升鉴赏的境界,领悟文学世界的多彩之美.并且,诗歌鉴赏作为语文高考考察的重点内容,考纲对其要求为:"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因此,学生学会鉴赏诗歌是非常必要的.本学期我就想借小课题研究的契机,与学生共同研究探讨,不仅帮助学生掌握鉴赏诗歌的技巧,也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增强自身诗歌鉴赏的指导能力.

   据我对高一新生学习诗歌方式的了解,很多学生在初中时根本没有鉴赏的概念,更多的是"老师教,学生背",灵活些的则是依靠语感,生活体验,而中招考的要求也往往倾向于背诵.因此,刚进入高一语文学习的学生,在诗歌鉴赏学习中,往往轻读诗,重做题,重背诵,平时阅读品质不良,对诗的感受浅薄,缺乏阅读论文范文,语感较弱;即便背下来了也无法理解其中的深意,记忆效果不理想,也不能学以致用.这说明现代学生在诵读,品读诗歌上下的功夫远远不够.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所以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为主,教学重点放在学生阅读鉴赏上,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诗歌的美,体会到诗歌震撼人心的力量,并能让学生去创造美.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

   (一)课题研究的计划

   1,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俗语表明诵读积累与外化表达的密切联系.因此,语文课程目标总提出"对于课本内的优秀诗文都要求熟读成诵""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和精彩片段"等要求,旨在让学生在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期里将这些感性的语言模块存在脑海中,成为终身的营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拓宽诵读面,不断积累,才能有使用不尽的语言.而诗是情感的铀,语言的论文范文,它就像一条流淌的河,像一首绕梁的歌.优美的诗歌总是经得起我们的反复诵读,,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节奏,体验诗歌的音乐美,体会诗中浓郁的感情.因此,在诗歌鉴赏中,我们更加强调的是要学生在诵读中理解,在积累后内化,才能真正融入学生的心扉,才能在使用时信手拈来.

   2,感知和分析诗歌语言

   古代诗歌,以其内容的含蓄概括,意境的深邃幽远,手法的丰富灵活,语言的形象凝练而获得了恒久的生命力,成为我国辉煌的文化百花园中一朵奇葩.古诗鉴赏,尤其是语言的鉴赏,不但能提高人们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的良好文化涵养.高尔基曾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虽然语言是抽象的,概括的,却能唤起读者的表象联想和想象,产生形象感.通过感知和分析诗歌语言,进行联想和想象,再现诗歌生动,鲜明的意象,通过独特的感悟,咀嚼出诗歌的滋味,通过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领悟诗的主旨.

   3,结合生活体验感悟诗歌意象之美

   意象是蕴含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意象既可以是人物形象,也可以是景象,或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事物.而鉴赏诗歌是感情与认知相同意的精神活动.因此,我们通过语言文字的描绘,感知意象,并结合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创作意图的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像和联想品味言外之意,从而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

   4,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有论文范文,才有学习的动力.

   (二)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步骤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通过课本内提供的经典诗歌的品读,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美,喜欢上品读诗歌,然后设计一些活动(5分钟课前诗歌解读)鼓励学生多读,细品,促使学生主动着力于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感悟能力,成为一个拥有较好的文学素养,文学趣味的人.

   2,强化诵读训练

   有效地指导朗读,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鉴赏诗歌的兴趣,感受音乐之美.诵读古典诗歌不难发现其中美的旋律,和谐的节奏.古典诗歌讲究韵律,乐感极强,平声,仄声交错组合,跌宕起伏,蕴涵着丰富的音乐美感,是一种最富有音乐美的文学样式.正因为诗的语言凝练精辟,具有悦耳的音乐美,因此诵读就成了我们论文范文古诗的首要任务,正确停顿,富有节奏的朗读可使学生较快地进入赏析古诗的角色.在平时的诗歌鉴赏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各自的个性特征,科学地指导他们采用不同的诵读方式,或听读,或范读,或领读,或齐读.要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诗句朗读的声调节奏,重音停顿,适时纠正学生的读音,讲解诗的押韵,平仄,这样才能更好地读准节奏,读出诗的语气和语势,真正感受诗句朗读中的音乐美.

   强化诵读训练,品味诗歌语言.诗歌的语言功能在于最大限度地凸现言语自身,具有强烈的感染效果,使读者从普通语言的麻木中苏醒. 因此,教学中要突出对诗歌语言之美的体味. 首先,诗歌是用极其精练的语言表现丰富的内容,反应深刻的主题的. 其次,语言的跳跃性. 表面上看,有些诗句之间并无什么联系,但恰恰表现了诗人情感的放纵奔腾和想象的大胆无忌. 此外,诗歌是分行的,大都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韵律,极具艺术美感. 学习时,教师要提示学生进行反复诵读, 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如,《再别康桥》,学习时,教师引发学生赏析其语言的艺术美. 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用语精炼,且有动词,叠词的妙用. 看起来,每节诗的内容没什么联系,但细品起来,字里行间流露出了诗人对母校的眷恋.诗人用语言传递着自己的情感,表现着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 诗中虽然没有康桥真实,具体,完美的图景,但是通过语言意象的外部形态,即刻转化为心灵和情感反应,"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诗人写出了康桥的无穷魅力,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对康桥的无限欣喜和眷恋之情."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表达了诗人悄悄别离康桥时的心绪,无声之中却道出了诗人的伤怀.另外,此诗每节押韵,并逐节换韵,形成韵律的流动. 如,"来","彩","娘","漾"等,极具音乐美感."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带着感情诵读可以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诗歌中那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向往,就像涓涓溪流一样流入学生心田,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使得感情不断升华,从而融入诗作.

   3,运用发散思维,结合生活体验,感悟意象,探究诗歌真谛

   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生活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是主观心意与客观物象在语言文字的融合与表现;是一首诗的构成单位,是诗歌构思核心.

   诗歌鉴赏是一种再创造活动, 再创造的主要方式靠联想,想象等发散思维的运用. 《文心雕龙》中曾有这样的描述:"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对诗歌中诗人描写的客观景物,我们应借助联想或想象,使之还原到现实之中,理解其深意. 如,《再别康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一节,可以从"柳"这个意象着手入手,进行联想,结合诗中文字,"金","新娘"慢慢展延开去探究其意,加深理解. 另外,为了探究诗歌的真谛,让学生在发现美,鉴赏美的基础上创造美. 教师还应该选择恰当的切入角度,开阔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让学生进行广泛联想和想象,加深学生对诗歌的认识. 如,《再别康桥》,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从别离时的"悄悄"切入,让学生体味那种刻骨的滋味. 如此学生对诗歌的学习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诗歌教学也真正达到了美化学生心灵,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目的.

   总之,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在这次小课题研究活动中,我引导学生将一些常见意象的寓意进行剖析,为以后学习鉴赏诗歌提供更多地参考:

   月亮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感情?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另外还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唐人张九龄《望月怀远》),"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唐人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等诗句,大体上也是这样的感情.

   菊花

   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梅花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着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松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梧桐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寒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3,借助时代背景,领悟诗歌内涵

   "诗歌是凝练的艺术". 孤立地看作品,有时很难把握诗歌内涵. 我们要想真正读懂一首诗,还要学会知人论世. 因此, 诗人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其人其事也是我们要重点关注的. 如,《再别康桥》,必须借助对作者及其时代的认知,才能读懂诗作. 作者徐志摩,曾三次来到康桥. 第一次是 1921 年至 1922 年间,他到剑桥大学研究院学习. 在此间,形成了他的资产阶级的人生观和文艺观. 单纯信仰爱,美与自由,向往那种英国式的文明,构建了他所追求的"康桥理想". 他把康桥当作自己"生命的源","精神的依恋之乡". 学习兴趣也转向了文学,喜爱写诗. 回国后写了《康桥再会罢》. 第二次是1925 年 4 月重游,归国后写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 第三次是 1928 年 8 月,写下了《再别康桥》. 因为论文范文主义的侵略和军阀统治下的旧中国,使得诗人"康桥理想"破灭,诗人由"单纯的信仰,流入了怀疑的颓废". 《再别康桥》写的是诗人的离别愁绪,突出的感情是一个"别"字. 诗人敏锐的抓住"金柳","青荇","波光","清泉"等具体形象,由近及远,由上而下地勾勒出康河的景观. 对"撑篙"的追忆,更是诗人在感到理想破灭后,伤感无奈的"寻梦"联想. 诗作巧妙的把气氛,感情,景象三者融为一体,创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委婉含蓄的表露了离别愁绪,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梦幻般的情调. 诗歌内涵的领悟,离开时代背景是无法做到的.总之,诗歌这种文学样式的特殊性,繁荣了学生的课堂,丰富了教师的教学研究,让我们在感受美的同时,聆听到了诗人的心语,感悟到了时代的脉搏. 相信通过语文教学工作者的努力,诗歌的教学会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

   三,小课题研究的总结与反思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这次课题研究中,我着力于引导学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感悟能力,让学生喜欢品读诗歌,成为一个拥有较好的文学素养,文学趣味的人.

   这次的课题研究也完善了我的知识体系,有助于加强自己诗歌鉴赏的指导能力,让自己在诗歌教学中有了个性化的色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论文范文.这次的课题研究只是我在诗歌鉴赏领域的初步尝试,在

总结:这篇学生诗歌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诗歌引用文献:

[1]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论文选题推荐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论文题目哪个好
[2] 最新诗歌赏析论文选题参考 诗歌赏析论文题目哪个好
[3] 现代诗歌学论文题目 现代诗歌论文题目如何定
《汉语言文学论文评语海南,汉语言文学论文评语高中》word下载【免费】
诗歌相关论文范文资料
热门学生诗歌相关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