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大江东去””寻常巷陌”——彭国梁散文

主题:文化散文是什么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08

简介:适合不知如何写文化散文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文化散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文化散文论文范文

文化散文是什么论文

目录

  1. 文化散文是什么:电视诗歌散文-追求高品位文化鼓浪深深_324315

周荷初

彭国梁称得上一位持之以恒的散文家.不过,他很少写纯粹的抒情散文和哲理散文,而是多年来致力于“大散文”的创作.我称其为“大”,首先是题材所涉甚广,历史、文化、民俗、风物、艺术乃至街头小景,在在皆有;其次是文体不拘格套,举凡丛书、日记、随笔、杂记、序跋,皆可酿制出散文论文范文.正应了鲁迅先生那句话:“散文的体载,其实是大可随便的.”再者,他那结集的文化随笔,视野宽阔,体现出一种大境界大气象.以上恐怕是我们探测彭国梁散文创作的基本前提.

其实,在各种文学样式中,散文是最难藏拙的,因为其中最易于辩识出作者的才情、禀赋和各方面的修养.因此,清人为文很讲求“学”与“文”的综合,首先是好的学者,然后才是好的诗人、文章家.像顾炎武、黄宗羲、姚鼐,乃至骈文圣手汪中,谁不是第一流的学者?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五四”以来的鲁迅、周作人、朱自清等散文大家,你读他们那些论文范文,无不是揉合作者的文化积养、国学根基、艺术感觉及生活体验才形成独自风貌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只有广采多识,综学博观,才能获得更广阔地反映生活的创作活力与源泉,才能促进作家对社会、人生更深层次的体悟与思考.

彭国梁自然不乏作为优秀散文作家必备的学养,素质和生活体验.他虽不以学者自命,但实际上是一位“学者型”的作家.他藏书近三万册,从那本记书人书事的《书虫日记》中便不难领略:买书、藏书、读书、编书、写书,已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你读他那本由随笔联缀而成的著述《中秋》,其中钩沉史实,广征传说,对中秋节的由来、变迁、内容,各地中秋节俗的异同,皆有精到的阐释,所引录的典籍包括岁时风土,诗文书画,野史杂记等等,其猎涉之广,可见一斑.从彭国梁的个人简历中便可得知,他著书二十多本,主编各类书籍一百余种.其中与杨里昂先生合作主编的“中国传统节日系列”就有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元、中秋、重阳等八种;《跟鲁迅评图品画》等鲁迅系列五种.他如果没有广泛的阅读,是不可能编那么多书的.他既然编著了那么多的书,而且不少都是极有分量的好书,说他是“学者型”的作家自然也就是名至实归了.

然而,知识结构层次固然是写散文的一种优势,问题在于,并非书读得越多散文就写得越好.事实上,有些学者恰巧因读书甚多,眼界过高,下笔过于矜持,写出的文章反而情趣稍逊.清人黄宗羲在《思1日录》中曾批评一代文宗钱谦益的文章“不能人情”,乃此之谓也.在黄氏看来,有了学问,还要深于情而工于文,才能写出好的散文.用今天的话说,即作家的感觉、才气.彭国梁早年是以诗人名世,他属于那种自我意识强烈,率性豁达,具有浪漫气息的性情中人.他与江堤、陈惠芳发起的新乡土诗派,是一个围绕“城乡两栖”和“精神家园”而写作的主题性诗派.这对他后来写作文化随笔和城市散文皆不无影响,或者说,后者的某些命题,即是对前者的回应.更重要的是,这段写诗的经历,磨砺了他良好的创作素质与敏悦、精微的艺术感悟力.同时,他又当过报社记者,有着丰富的底层生活的深入体验.这些潜在的优势,也体现在他的散文创作中.比如,他收入《繁华的背影》、《书虫日记》、《感谢从前》、《写作真的很好玩》等文集中的不少耐读的作品,语言在无色彩处见功夫,感情凝聚,笔触含蓄,情韵幽远,读者能明显地体验到其中的“空白”.或者说,形式上虽是散文,骨子里却贮蕴着诗的素质.

当今,文化随笔已成为散文的大项.但如何写每每因人而异.彭国梁的文化随笔是以长沙为中轴,而兼涉其它地域的(如永州等地).他较早就发表过一些与长沙文化相关的零散文字,后来与杨里昂先生合写过一本《消逝的长沙风景》,继而乘兴而为,以《长沙沙水水无沙》一书,为文化界所瞩目.此书主要记述晚清至民国这一时期,在长沙古城留下文学作品及深浅足迹的文化名人,并将其与长沙的名胜古迹,民俗风习和历史变迁结合起来,以揭示“屈、贾之乡”深厚的文化涵蕴.众所周知,近、现代是中国社会文化急遽转型的时期,而知识分子既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又是现代意识的媒介,在此背景下去审视他们与长沙文化的精神关联,显然更具有历史深度和文化价值.所以说,作者截取这一历史时段去考察长沙文化,恐怕不是出于纯粹的个人兴趣,它本身即是一种文化选择,一种文化创意.该著在结构上采用了分题联缀的体式,即:每篇独立成章,并有标题,你可当作单篇随笔散文来欣赏,而合扰起来却又浑然一体,体示出作者对长沙文化宏阔的视野.故尔,此书列入南京师大的“城市文化丛书”之一.

这本书不同于一般的文化史著作.作者的意图,借用陈平原先生《老北大的故事》中的话说:“更希望沟通文与史、雅与俗、专家与大众、论著与随笔.”所以,彭国梁在此书自序中说:“我决不从宏大叙事人手,我得把口子尽量开小一些.”而且,他从一篇《新旧南门口》的民间说唱文学中受到启发,于是采取了“大题小作”的叙事策略,即在大量钩沉新的史料的基础上,把不被史家看重而未曾进入历史叙述的“故事”作为解读对象,并以风物名胜为聚焦,藉此找到众多文化名人与地域文化的契合点,以阐释这些“故事”背后的文化遗传、文化精神. 该书涉笔的内容十分广泛.下面只能就其体现特色的方面窥测一二.

古人写“列传”有一个诀窍,即“每写一二无关之事,使其人之精神生动.”彭国梁也借鉴了这种史笔.就是说,借一二件小事,与潜藏在文字背后而众所周知的生平大事呼应,以凸现人物的个性特点和精神风貌.例如,对曾国藩这位中国近代最后一位集传统文化于一身的典型人物,作者便采用了“常事不书”的手法,不写他一生的辉煌业绩和精深学问,只记叙他死后由朝廷在长沙所建专祠后面的“浩园”,由此牵引出湘军团队的中坚人物刘坤一、彭玉麟、郭嵩焘等在浩园诗酒从容的兴会,不过重心仍落在曾氏身上,即通过这些人的相关诗文,诱引出曾氏几件轶闻:如他与幕僚们相聚,因联语“同进士”(即与进士不同)触动其一块心病,使聚会不欢而散;再如他违规在辖区娶民女为妾,遭到彭玉麟指责而轻松化解;还有他无法参劾临阵脱逃的将领等.文章煞尾则补写曾氏后代在浩园旧址创办艺芳女子中学及募捐赈灾等公益活动,以与前面呼应.于中我们不难窥见曾国藩的人脉关系、文化困惑及长沙文化对其家族的滋润.此外,对于八指头陀这位思想和经历都十分复杂的人物,无论从哪个角度去写他都可下笔干言,而作者只抉出其易为人们忽视的几则旧闻轶事加以引申.如他在长沙新河开福寺的碧浪湖与王闿运等在湘名土饮酒赋诗的雅集,他之所以在此写下很多诗篇,是为了酬答王阎运的知遇之恩.行文顺此插入王氏在碧浪湖建亭背上冤枉,以及后来陈宝箴疏浚“新河”的善举.而作者真正关注的则是隐藏在文人雅事背后的人间情怀和文化情绪.

本书各篇的基本叙述方法虽说是常见的夹叙夹议的随笔体式,但其特点是尽量回避对人与事的直接评述和抒情.作者的感受和看法,往往寓于所引征的诗文和史料之中,只用简短的文字联缀或关键处略加评点,类如周作人当年所看重的“抄书体”.《坡子街上叶德辉》一文最能代表这一特色.文章从叶德辉被农会所杀谈起,以史料为据,对一些似是而非的传言表示存疑,继而围绕题旨,摭取大量文献资料,详尽描述了坡子街的小吃,福禄宫的老字号,以及神会、庙会等民俗活动,然后借文史专家陈先枢先生的话,肯定了叶德辉对坡子街繁荣发展的贡献:一是建造藏书名楼,二是为湘剧改建固定舞台,三是掌管火宫殿使之兴盛一时.今天看来,叶德辉在政治上的确极端保守,他恶意攻击维新运动,且与当时风起云涌的大革命运动对立,对此,我们不应曲为之讳,但他作为一位古籍*家、版本目录学家,其整理、保存祖国文化遗产的贡献,岂能一笔抹煞?至于叶氏该不该杀,此文借著名史学家尹达先生的话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对革命群众运动要估计恰当,不能说群众运动中每一件都是正确合理的,只有实事求是地写,才是一个具体的人.”

文章当然是多添几套拳脚,多一点套路为好.彭国梁此集的随笔,也有女性视角下的叙述话语和情调.作者记叙了与长沙结下不解之缘的有三位才女,即秋瑾、林徽因和谢冰莹.三人的共同特点是:拥有独立的人格和富有论文范文的心灵,及其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由于作者的视角不同,写法上路数也有异.写鉴湖女侠在长沙凭吊贾谊,乃隔代感应,为的是表现其独立的人格和建功立业的豪情.而叙林徽因,是以她在韭菜园教厂坪的租房为聚焦点,叙写共赴国难的文人在此说文谈艺、纵谈时局,且长歌当哭,用救亡的歌声,发抒内心的苦闷与仇恨,租房被日寇炸毁后,他们仍然经常相聚,以寻求温暖与力量,充分体现了一代知识分子,在风云剧变的时代心灵的激荡.至于“女兵作家”谢冰莹,则以她涉笔过的岳麓山、爱晚亭、云麓宫、古稻田、妙高峰等人文景观为中心,或探幽纪胜、考释名物,以掘发其深藏的文化意蕴,或引用诗文对联来“论文范文曲传”,抑或介绍烈士公墓中的黄兴、蔡锷等英雄人物的业绩,可谓漫笔成文,枝蔓横生,以自由表达作者的深微寄托为主.其中还穿插了一则笑话,某官吏把城南书院的匾额中题写的“张浚”二字,误以为是杀害岳飞的奸臣“张俊”,致使此匾被毁,看来,这并非是可有可无的“闲”笔.

文化散文是什么:电视诗歌散文-追求高品位文化鼓浪深深_324315

教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故作者也涉笔古代与现代教育,无论是岳麓书院的树木亭台,名碑联匾,或城南书院的“朱张会讲”和历史兴废,都有说不尽的话题,它的鲜活处在于赋予了传统教育明义理修养、倡躬行实践的学风,及其个人自学与集体答疑相结合的教育方式.诚如作者所云:“因为岳麓书院的亭、台、楼、阁、廊、轩、甚至庭院中的一块石头一颗树,都是文化的结晶.”而《西南联大的前身——长沙临时大学》一文,则通过讲述抗战期间长沙“临大”的创建,展现了一道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化景观.作为学校主要负责人的蒋梦麟,曾任北大校长十五年.这位在政治与教育之间依违两难的职业教育家,由于实行教授专任、推行学分制、延聘过大批留学生,反对学生无休止的罢课,解放后一度成为有争议的人物.此文对蒋氏虽着墨不多,但不无深意.一写他带病坚持工作,二是他评价长沙人尚武好斗而行动迟缓,而对长沙人个性刚强直爽却十分称赞.“临大”在长沙仅三个月,学生的主要活动是听演讲与演剧,并积极参与抗日救亡活动,你能说蒋梦麟治校有什么“不良居心”?

所谓“地域文化”,不单是以空间来划分,更重要的是以文化形态为依据.因此,彭国梁的文化随笔,对社会时尚、风俗物产、民间传说、饮食居住的细腻描绘中,都透出长沙的地域特征和文化氛围 mbAlunWen.net.在他笔下,有“陶公争坐”的民间故事,有铜官窑的瓷器,有反映风土民情的长沙竹枝词,还有铜官镇和捞刀河得名的传说.让读者品尝到未经商业文化“污染”、处于自在状态的民间文化本身的特殊魅力,体现出作者对地域文化特征的凝视和关注.其中《长沙李合盛》一文,通过写百年老店具有地方风味的“牛百页”小吃,串联着两位文学巨匠,记叙了田汉与郭沫若在李合盛的聚会,虽说只是历史的小插曲,但记事言情,其状依依,颇为感人.

《长沙沙水水无沙》一书,还真实记叙了抗战时期的《文学月报》、《抗战日报》的创刊;电影明星胡萍在长沙的生活片断;湖南报界先驱严怪愚对社会低层生活的新闻报导;以及王鲁彦、赵景深等才彦之士的文教活动等等.其中旁征博引,谈古论今,使文本平添了一派渊深之美.作家何立伟曾在《胡子的书》一文中谈到《长沙沙水水无沙》一书让他很吃了一惊:“这书里写了与长沙有关的那么多的人跟事,那么多的历史掌故与文化细节,那么多的风云际会与白云苍狗,其中不少是我作为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长沙本土人亦未必了解的.胡子从故纸堆里枝枝叶叶地寻来,把它们编织成了马王堆汉墓古帛画一样的千年长沙的绚烂文化织锦.可以说,在此之前,我还没有从哪一本关于长沙的书中见过如许之多的文化细节、历史人物、乡风民俗,见过如许之多的老照片、老画图、老文史.而且,这是一本写得非常之好的书,单篇来看,也篇篇皆是激越飞扬气场不小的地域文化散文.胡子做的是功德事,了不得.但凡以后研究长沙的历史文化,我估计会绕不过胡子的这本书.”总之,该书以广阔的文化视野,独特的审美视角,挥洒自如、饶有兴味的表达方式,展现出古城长沙的文化图景,传导出中华民族历史积淀的文化心理;使读者通过点点滴滴的历史记录和文化细节,不仅领略到长沙文化那永具魅力的历史智慧,而且能从较深层上理解近、现代知识分子与长沙文化乃至湖湘文化的精神关联.不待说,其中的文化涵蕴又超越了单纯的地域性.

案头摆着的这本《繁华的背影》,是彭国梁“城市散文”的代表作.不难看出,题目便体现了他对城市观照的基本视角.即把笔触伸人纠葛重重的社会低层,浸淫着他对大世界中小人物的入微观照和相关思考.其实,写“寻常巷陌”并不比“大江东去”来得容易,因为受到题材基点、时空范围、及其摄象画面等自然形态的约制,笔力稍有不逮,就会变得浅切平庸.完全可以说,经过多年的探索,彭国梁在这块世俗化的园地,已经找到了稳固而扎实的艺术支点.

那么,作者以什么样的眼光去打量他熟悉的底层生活,并撩开它的面纱,一窥其面目呢?他不像有些作家那样竭力塑造自己庄严而慈善的形象,而骨子里却对市井小民采取一种鄙视和把玩的态度,从而导致矫饰与做作.作为一个具体的人,彭国梁一开始就以一个“弱者”的角度,去谛视市井社会乃至身边发生的一切.城市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人们赖以生存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小,无处不充满物化的痕迹,难免使人产生无以适从的烦恼与沉重.即以《垃圾》一文为例,由于种种“规则”和趋利的世风,作者窗前那堆使人寝食不安的发臭垃圾,始终无法清除,“我感到一种恐惧,垃圾的力量为何如此强大?”《路灯》一文写马路的开通带来一个转折,所有的路灯都熄灭了,“这个地方的人又开始阴沉着脸,一到黄昏,我早早紧闭家门,荒郊继续野外,黑灯依旧瞎火,那马路虽然宽敞了,但缺少一种盎然生气”.此中实流露出作者的失望和无奈.其实,在城市的每一角落,类此的尴尬都存在,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作家,不仅要写出自己的切肤之感,而且应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不仅是自己的,也是更多人乃至人类的.

正是基于上述认识,彭国梁的城市散文,透示出对人的生存境遇与精神空间的深切关注和沉重思考.感于现代文明把人类从大自然中疏离出来,《白沙井》一文,传递出在古文化陶冶下的天人合一、物我和谐的审美理想.那位“泉痴”般的老人,像一位勇敢的战士一样守护着白沙古井,但白天周围机器轰鸣、淘水者拥挤狂躁的环境,使他感到隔膜,唯其夜晚,冥然兀坐,在寂静的境界中才能享受宁静中的从容.在喧嚣熙攘的闹市,你展读此文.或许可以获得一方清凉、一点宁静,使浮躁的心得以平和.应当说,这正是作者向往的境界.彭国梁曾在《彭葫子的日常生活》一文中,即表达了“与繁华和喧嚣保持一点距离”的生活态度.然而,作者的生命意识尚不止于此.须知,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城市化进程,正以不可逆转的姿态迅速发展,要返回那种田园牧歌式的融乐已不可能.《残局》一文,可从不同视角去解读.但我以为,作者是通过提炼一个核心细节来拓展寓意的.那位悠闲吸烟喝茶的长者,在一座大楼前放置棋盘,设一残局,虽说他感到“一股豪气油然而生”,但“对面那张小凳仍然一直空着.”尽管他口头以“心灵的平安”论文范文,内心却弥漫着一种带有怀旧意识的孤独感.作者通过这一细节,沟通了今天与昨天的内在联系,概括了时代骤变中许多普通人无可奈何的精神困顿,其中“包孕”的社会内容极为深广.极平常的细节用来最大限度地透示生活,这正是作者艺术手腕的高妙,也是该文的耐读之处.

在作者笔底,城市的绝大部分人都在极为普通的状态下生存.他们虽然只是伟大历史进程中的芸芸众生,但仍然积极、倔强而艰难地生活着.无论是背着蛇皮袋,“像一只无头苍蝇,在城市的夹缝中盲目前行”的“垃圾王”,还是“一见皮鞋就肃然起敬”,为练擦鞋,曾经把大石头都擦融的老人,或是靠“一口酒”撑着修单车的下岗工人,还有那悬于高层清扫摩天大楼的“蜘蛛侠”等.这些底层小人物,在现实生活的催迫下,生存着,挣扎着,谁也不屑于叫唤他们的姓名,他们也不在乎什么名份.不是么,“垃圾王”只能夜半三更起来,自问自答姓名.但他们也以自己的方式欢乐着,“垃圾王”的乐趣是在废报纸上看征婚启事,而拉煤者抽烟提神后可以偷看几眼过路的女人.这些处于社会边缘的市民,思想性格明显地秉承了传统的道德准绳,勤俭宽厚而忍让,甚或近于麻木,对于他们的生活命运,作者笔下触发出真切的理解、同情与人性的光芒.正如彭国梁在《杂文选刊》记者对他的访谈中所说:“我工作单位旁边有一条小街,十多年来,我长期穿行其中.在这条街上,开饭店的、理发的、卖菜的、拖煤的、擦皮鞋的、卖水果的、开日杂店的,大都成了我笔下的人物.我熟悉他们,我知道他们的辛酸苦辣.我看见他们长年累月地卖菜卖出来一部摩托或一间小门面;我看见一个‘拆’字写在某一家的墙上时,那一家人的恐慌.我看见一线几万元一平米的门面一直在关闭着,可那个位置的拆迁户至今工作还没有着落.我知道一个城市如果离开了这些人,将是怎样的没有生气,怎样的黯淡无光.”

同时,彭国梁也描绘了现代都市因变态而疯狂表演的女人,他们无论经济地位或居住条件都远胜于下层市民,但过得并不开心.所谓“变态”,多半是由某种心理落差造成,当她们不具备论文范文的业绩和品格时,通常都是畸人,其实也是庸人,不过被赋予某种偏执的*品格而已.《泡电话的女人》,讲述一位离婚的女子,当她获得“自由”后,又被另一种原先没有时间去关注的孤独与寂寞所折磨,于是她选择不断地与陌生人泡电话来寻求新鲜刺激.《女人醉酒》中,那位爱慕虚荣的女子,由于某个场面握手的镜头被别人抢了,她心存不甘,于是在一家酒楼趁着酒兴,与每桌的顾客一一握手.还有一位台湾来的富婆,酒醉后给周围帅男一人一张百元美钞,条件是都进大包厢陪她喝酒唱歌,因为其夫在大陆包了二奶.对于这些人性的弱点,尽管作者给予了带有幽默的嘲讽,但并未以此当作笑柄,而是以其本真的态度,冷静地剖析了导致这样“畸形”的深层原因,揭示出社会文化转型时期价值观和人际关系的痛点:*让位于物质,爱情让位于论文范文,作者藉此在城市生活中,找到明察“世道”与“人心”的契合点,向世人召唤回归与理解.

彭国梁不是一位政治意识很强或善于胡编乱造的作家,而是擅长于常态氛围中朴实无华地再现生活的风貌,使读者获得一种生活质感和天然之趣.你读《底层细节》中那寻常小巷的生活速写:

张家长,李家短的,从街的这头飞到街的那头.过不了多久,张家短,李家长的,又从街的那头跑到街的这头.

吃饭了,端着个饭碗到处跑.有时候,一双筷子,可以伸到五六张饭桌上去.有时候一个喷嚏,打得满街都落小雨.再看《送煤的》中主人公拖煤的艰窘之状:

送煤的个子不高.可他那拖煤的板车却不小.他拖着一车煤,在小巷里走.他的背弓着.你要是从后面看,那就只能看到煤,而看不见人了.

煤就像一座黑色的山,在移动着.还有《耳光》中与一办论文范文的女子对话:

某一次,又是在小吴门,一个女人拦住了我的去路,问:论文范文啵?我说:你能办什么证?她说:什么证都办!我说:那我问你:卖淫啵?那女人说:不办就不办,凭什么问我卖淫啵?我说:我走我的路,那你凭什么问我论文范文啵?那女人说:别看你夹着个公文包,好多要我论文范文的都夹着个公文包哩!再说了,好多论文范文的到大学里搞的什么硕士博士的什么证,未必就比我们这证干净?我本想扇她一记耳光,但她后面这句话一说,我伸出去的手便又缩了回来.

大致相似的情境还有:菜市场的嘈杂和斤两计较;超市人流恰似搬东西的蚂蚁;被车辆行人“堵得严严实实”的小巷等等,作者通过提炼这些从街头巷尾拾得的“鸡零狗碎”的素材,穷形极相地描绘了现代城市的色彩、声音、速率和气氛.这些情境,谁又没见过呢?由于作者善于运用短峭质朴而略带幽默的艺术笔致,对世俗化的情态进行丝丝入扣的精微刻画,使人感受到细腻的思维内容和浓厚的人生况味.作者无意卖弄,却能以情动人.

有论者指出,这组散文“是彭国梁通过细致的观察写出的心灵之声,其描写当代社会的众生相,幽默中拌进了嘲讽,点出了正面的发展中负面的杂质”.此言不谬.如寄生烂尾楼混进宾馆白吃白睡的“蛀虫”;闲得无聊的纪念馆馆长加入论文范文协会;横穿马路翻越栏杆的悲剧时有发生;城市干净的墙上到处都有张牙舞爪的标语等,这都是社会发展中尚未得到治理的乱象,更有甚者,在似乎合理的“规则”掩盖下的假公济私、弄虚作假,如借抽样检查为名白拿白占的工商税务人员,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居然在城市广场种麦子的奇思妙想等.作者把病态的世相撕破给人看,严肃而又冷峻,尖刻而不失热情,大抵正如鲁迅所说,为了引起疗救的注意.

散文是一种侧重于抒发主观情志和体验的文学体裁,作者的感情无疑是重要的内驱力.彭国梁的散文无论是文化随笔或城市小品,都有明确的地域性,即生于斯长于斯的古城长沙.他在《长沙沙水水无沙》的后记中说:“长沙在我眼论文范文得越来越亲切”.《繁华的背影》的后记也有类似的表达:“我每天都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行走等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然后变成文字,跃然纸上.”不消说,中国知识分子文化心理结构特别强韧的方面,即是其与乡土的那重联系与那份情感.彭国梁之所以能持续不断地写作文化随笔和城市散文,恐怕也是缘于他对故乡那种挚爱之情,即使写“孤独”写“陌生感”,也是从“我”与乡土的不可分离的前提下来思考“自我”的.无怪乎他写到岳麓书院“半学斋”时,竟花了那么多篇幅插写文化学者江堤.江堤十多年致力于湖湘文化的研究,岳麓书院已融入他的血脉,哪怕院中一颗大树枯死他也会伤心至极.聪明的读者不难发现,彭国梁写江堤,实际上也传达了自己真醇的乡土情怀和文化情结.应当说,以上正是他散文创作的坚实基础和不尽源泉.

有论者说:《繁华的背影》“将杂文和小说元素融合得非常好.”确为知文之论.杂文是一种曲折而坚定的表达方式,一种以剖析事理为主的带有论辩性、讽刺性的文体.在彭的散文中,如《谁最有名》:写三人争论谁的名气大,最后只得在街上表演钻圈一决胜负;《三大宝》中写善于品头论足的理论宝与槟榔宝、钻裤档宝三人的争吵,都揉入了杂文笔法,夸大其辞,正话反说,旁敲侧击,嬉笑怒骂,显得格式特别.彭国梁不少文章对社会人群中某种“劣根”进行揄挪,往往带有杂文色彩.至于他的散文融入小说元素,实不难理解,即有些精短散文与微型小说相似,有简单的人物和情节,在简单的篇幅中有情节变化的过程.实际上,散文本身就有“两栖性”的特点,可谓左邻诗歌右邻小说.中国古代的小说把那些半虚半实的笔记杂谈也涵括在内,《聊斋志异》中即有四分之一的篇什可归人小品文,汪曾祺、何立伟、阿城等的小说,有些也可当散文读.

这里我想补充两点:

一是彭国梁那些抒写性情、发表见解或杂记见闻的小品文,采取了近乎“无结构”的随笔体式,无拘无束,漫笔成文,总以自由表现真纯的意绪为主,且绵里藏针,机锋特出,幽默诙谐,似乎受到明清小品文与“禅宗语录”的濡染.如《垃圾王》中写拾荒者在报上看到征婚启事,要求男方有文化,还有素养,“他曾经养过猪,养猪怕的是瘦,瘦养,素养.怪不得这些女人嫁不出去.”《女人醉酒》写五个离异了的女人一块喝酒,喝了酒便抱头痛苦:“在一起集中孤独,回了家各自孤独.”这些带有冷幽默的机锋语随手拈来,使散文趣味横生.

二是为适应当代生活的阅读审美趣味和感论文范文式,较之传统的小品散文,彭国梁的作品加强了外物心灵化的内容,把内心的感觉意绪写得若隐现,蕴含着某种难以说清、耐人寻味的情韵.如《幻觉》、《底层细节》等都体现这一特点.

彭国梁的散文是值得认真研究和探讨的.我这篇文章还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最后,我想借用彭国梁赠我的一叠藏书票小套盒上的两句诗作为本文的结尾:“无须表白/只把手紧紧一握/握住这美好的开头”.

(作者单位:长沙学院中文系)

本栏目责任编辑 杨晓澜

总结:这篇文化散文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文化散文是什么引用文献:

[1] 安全文化方面论文题目 安全文化论文题目怎样取
[2] 比较好写的班级文化建设德育论文选题 班级文化建设德育论文题目选什么比较好
[3] 关于比较文学文化的论文选题 比较文学文化论文题目哪个好
《“大江东去””寻常巷陌”——彭国梁散文》word下载【免费】
文化散文是什么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