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生培养方案

主题:硕士生救落水少年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21

简介:关于学科硕士生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学科硕士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学科硕士生论文范文

硕士生救落水少年论文

目录

  1. 硕士生救落水少年:全国硕士生统一入学考试结束

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7年修订)

   指导思想

   根据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对本学科人才的需要,确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坚持"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参照国际通行的在一级学科培养研究生的经验;兼顾本科,硕士生和博士生之间的衔接,建构"塔型"人才培养体系;遵循教育规律,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因材施教,体现特色;追踪当代学术最新发展,培养具有现代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

  

   硕士

   硕士生培养目标

   具备中国语言文学方面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比较广博的专业知识;具备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从事中国语言文学及相近学科的教学,科研,以及文化,宣传,新闻,出版,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应用.

   德才兼备,身体健康.

   硕士生招生

   统招生

   符合研究生报名条件,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考试成绩合格并进入当年招生计划范围内的考生,可参加研究生复试.复试及思想表现审查合格者,可录取为当年硕士研究生.

   硕士生统招生考试和录取均在一级学科进行.

   初试阶段专业课的考试科目是:

   文学(含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

   语言及论文写作(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论文写作)

   复试:

   初试合格者进入复试,复试阶段考试科目为各二级学科专题(考生按报考志愿应试),分别是:①文艺理论专题②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题③汉语言文字学专题④中国古代文学专题⑤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⑥外国文学专题

   2.免试生

   "985","211"学校具有推免资格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可申请免予参加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经审查并面试合格后直接录取为硕士研究生.

   硕士生课程设置

   为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硕士生课程设置淡化专业界限,鼓励学科交叉,增设前沿性学科,为学生在较为广阔的领域接受教育创造条件,以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利于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实施办法》,硕士生须修满32学分(非中文专业本科毕业生须补修4学分中文专业本科段课程),并通过硕士学位课程考试合格者,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硕士课程共设60门左右,原则上每位研究生导师(含博士生导师,下同)主讲一门.

   全部硕士生课程由A,B,C,D四类组成:

   (1)A类必修课(9学分)

   (2)B类选修课(6-9学分)

   (3)C类选修课

   (4)D类选修课(其中跨一级学科选修不少于1门)

   为建立开放的课程体系,鼓励学生选修外校(原则上限定为首批"985"学校)学科专业课程,选修暑期学校(本校和外校【界定同上】)课程,该课程作为D类课程,计入学分.

   来华留学硕士研究生课程:

   (1)中国概况(4学分);

   (2)汉语课(4学分),自修为主,毕业时要求达到HSK8级(经批准用英语进行研究的除外);

   (3)其余同中国硕士研究生.

   四,硕士生培养

   硕士生学习时间为3年,其中课程学习两年,撰写学位论文1年.

   硕士生入学后不分专业,不定导师,实行年级导师负责制.第2学期初进行师生互选,进入专业(二级学科),制定培养计划.第四学期初进行中期考核,同时实施论文范文分流.

   师生互选

   为提高教学,教育及管理水平,实行师生互选,把竞争机制引进引入研究生培养工作.

   具体办法:硕士生基于1学期来对部分课程的学习和对专业,老师的了解,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学习志趣,选择适合指导自己学位论文的导师;院研究生办公室负责向硕士生介绍全系各专业及导师情况(包括各专业的性质及各导师的自然状况,研究领域,目前正在进行的课题等,上网供学生查阅,或采取其他适当方式促进师生之间的了解),发放师生互选表;专业按学生所选导师志愿的次序,同有关导师联系和协商,以确定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确定后,由专业负责人签署意见后交院确认备案.

   "师生互选"原则上尊重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志愿,但专业也可根据学科建设的需要和其他具体情况,对"互选"工作进行适度调整.

   制定培养计划

   硕士生第一学期的培养计划由院统一制定.第二学期,在导师指导下制定"硕士生个人培养计划",一式两份,一份由研究生自己保存,一份报院备案.培养计划到南京大学研究生院网页上下载,*是:granju.edu./content/py.asp

   中期考核

   加强研究生管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选拔优秀硕士生提前攻读博士学位,实行研究生中期考核制;院研究生办公室将按照研究生培养方案,在德智体诸方面进行全面考核.

   具体办法:

   A.考核在考核领导小组领导下进行,由各专业负责实施,组成包括导师,主要任课教师在内的若干考核小组(每组成员不少于3人)进行考核,同时较广泛地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

   B.业务方面主要考核研究生课程学习是否达到规定要求,以及通过课程学习反映出来的科研能及思维能力;政治,思想,品德方面的考核由系学生工作组会同有关人员进行.

   详细填写"南京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中期考核登记表",对被考核研究生作出结论性意见.

   中期考核安排在第四学期初进行.

   中期分流

   经过中期考核的硕士研究生,按考核成绩分为3种流向:(1)硕—博连读或提前攻博;(2)进入硕士论文阶段;(3)终止学业

   (1)提前攻博:思想作风好,学习成绩优秀(学位课程成绩优秀,A类课程良好以上),C类课(二级专业课程)学分不低于15学分,有良好的科研素质(以论文为主要参照),明显具备培养前途的优秀硕士生,可于中期考核时提出提前攻博申请.专业考核小组审查合格,报考导师同意,可提前进行学位论文答辩.论文答辩通过,经系学位委员会分会同意,报研究生院批准,不参加博士生入学考试,于第五学期直接进入博士阶段学习,享受博士生待遇.提前攻博的硕士生,同时可以获得硕士学位.没被批准的硕士生,可在第五学期继续修改论文,重新参加答辩,答辩合格,获硕士学位.

   (2)进入硕士论文阶段:学习成成绩良好(根据量化指标),具有一定研究工作能力(以论文为主要参照),可进入硕士论文阶段,继续完成硕士学业.

   (3)中止学业:个别成绩较差,明显表现出缺乏科研能力,或因其他原因不宜继续攻读学位者,中止其学业;根据其学业情况,按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发给相应证书.

   论文答辩

   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进行学位论文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硕士生学位论文开题时间放在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可与中期考核同时进行.由各专业(二级学科)组织实施.专业应对硕士生论文选题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分析难点,明确方向,以保证学位论文按时完成并达到预期结果.

   2)论文评阅与答辩

   硕士研究生按照培养计划的要求,修满规定学分,且成绩合格,论文撰写达到导师要求,方可进行论文答辩.

   硕士论文答辩由硕士生所在专业(二级学科)组织.专业指定专人做答辩秘书.答辩秘书负责领取,交送答辩材料.专业应为每位学位申请人聘请1-2位与论文有关的专家评阅论文,组成3-5人的论文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主席由副教授,教授或相当专家担任.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不合格者,经论文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1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

   博士

   博士生培养目标

   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学科范围内掌握坚实和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具备在本学科或相近学科从事创造性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博士生招生(统招)
   考试科目为:A.外语,B.专业课一(一级学科统考),C.专业课二(二级学科统考),D.面试

   博士生培养

   1.学习年限和要求

   博士研究生的学习时间为3-4年(在职博士生为4-5年).

   博士生应完整地把握本学科的历史和现状,对某一专门领域应有较深入的研究,并能创造性地完成博士论文.

   2.制定培养计划

   为发挥学科的整体优势和实现知识互补,形成博士生博采众长的良好氛围,博士生培养实行导师领导下的博士生指导小组负责制.博士生指导小组由指导教师和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已取得博士学位的教师3-5人组成,其中一人为相邻专业的教师,导师担任指导小组组长.

   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生本人填写,在第一学期末完成,一式两份,一份由学生自己保存,一份交系备案.培养计划中应体现出集体培养的特色,有宽口径培养博士生的具体措施.

   3.课程设置

   博士生课程为:

   (1)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

   (2)外语;

   (3)专业课.

   文学院博士生专业课程共设40门左右(原则上每位博士生导师开一门),由博士生在导师指导下选修5门.其中2-3门为主修,2-3门为辅修.辅修课为跨二级学科课程.

   博士生课程实行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来华留学博士研究生课程包括:

   (1)中国概况;

   (2)汉语课,自修为主,毕业时要求达到HSK8级(经批准用英语进行研究的除外);

   (3)专业课程同中国博士研究生.

   4.论文答辩

   博士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学位课程结束以后立即进行,时间安排在第二学期末或第三学期初.论文阶段,指导教师应及时检查论文的可行性,解决所遇到的问题,确保论文如期完成并达到预期效果.学位论文答辩前,还应进行论文预审或预答辩.

   博士学位论文应当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博士学位的论文答辩一般应当公开举行.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不合格者,经论文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两年内修改,重新答辩一次.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合格者,授予博士学位.

  

   硕士生课程 A类 序号 课程名称 任课教师 1 马列文论选读 汪正龙 2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 外语 B类 序号 课程名称 任课教师 1

   2 文艺学的方法和体系

   汉语文化学 赵宪章

   杨锡彭 3 文献学理论与方法 武秀成 4 中国文学史专题与方法 巩本栋等 5 中国文化史专题研究 许 结 6 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 倪婷婷,王爱松 7 西方文学批评史专题研究 昂智慧 8 戏剧理论与戏剧美学 陆 炜 C类 序号 课程名称 任课教师 1 西方美学专题 周 宪 2 文艺管理学 胡有清 3 《文心雕龙》研究 孙蓉蓉 4 中国古典美学文献学 周 群 5 中国古典美学史专题研究 包兆会 6 中国中古美学史 李昌舒 7 语言统计学 徐大明 8 汉语方言学 薛 遴 9 语义学 盛 林 10 汉语语音学 顾 黔 11 历史语法学 柳士镇 12 中国语言文字学史料学 高小方 13 音韵学 刘晓南 14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杨锡彭 15 佛经文献语言研究 陈文杰 16 汉语方言调查方法与实践 陈立中 17 语义语法专论 马清华 18 石刻文献学 程章灿 19 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研究 程章灿 20 佛藏文献研究 曹 虹 21 唐宋文学文献 严 杰 22 计算机辅助古籍整理研究 姚 松 23 道教文献研究 赵 益 24 清代学术与文学研究 徐雁平 25 古代文论专题研究 张伯伟 26 唐宋诗歌专题研究 张宏生 27 苏,黄诗研究 巩本栋 28 辞赋研究 许 结 29 经学研究 徐兴无 30 中国古代文学与性别专题研究 俞士玲 31 通俗文学文献学专题研究 苗怀明 32 域外中国文学史料学 金程宇 33 《诗经》研究 孙立尧 34 词学文献学 冯 乾 35 中国乡土小说史论 丁 帆 36 现当代重要作家比较研究 王彬彬 37 文化保守主义与现代性 沈卫威 38 台湾香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 刘 俊 39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 黄发有 40 中国现代作家文化心理研究 倪婷婷 41 中国现代小说叙事学研究 王爱松 42 启蒙主义思潮与20世纪中国文学 张光芒 43 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 吴 俊 44 都市文化与中国当代文学 傅元峰 45 沈从文研究 翟业军 46 西方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研究 余 斌 47 现代派研究 唐建清 48 20世纪俄罗斯文学专题研究 董 晓 49 解构和后现代主义理论批评 肖锦龙 50 中国古代戏曲史论 俞为民 51 戏剧影视研究 陆 炜 52 中国现代戏剧史论 胡星亮 53 戏剧美学 周安华 54 比较戏剧学 吕效平 55 影视艺术史论 顾文勋 56 戏剧艺术研究 马俊山 57 电视艺术研究 张建勤 58 影视史论 李兴阳 D类 序号 课程名称 1 跨一级学科任选 2 专业英语 3 计算机网络

  

   博士生课程 公共课 序号 课程名称 任课教师 1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 张异宾 2 博士生学术交流英语 从丛等 3 英文文献检索与阅读 昂智慧 专业课 序号 课程名称 任课教师 1 形式美学专题研究 赵宪章 2 现代与后现代文学理论 周 宪 3 中国现代文论史专题 胡有清 4 魏晋南北朝文论专题研究 孙蓉蓉 5 明清文论专题研究 周 群 6 言语社区理论 徐大明 7 对外汉语教学 徐大明 8 方言学理论与方法 顾 黔 9 汉语语法专题 柳士镇 10 近代语音史 刘晓南 11 汉语史语料学 高小方 12 欧美汉学原着选读 程章灿 13 校勘学研究 武秀成 14 唐宋文学专题 莫砺锋 15 域外汉籍研究 张伯伟 16 明清文学专题研究 张宏生 17 中国文学史背景研究 巩本栋 18 中国古代散文流派研究 曹 虹 19 中国赋学研究 许 结 20 左传研究 徐兴无 21 中国20世纪后半叶文学选题研究 丁 帆 22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与人物 沈卫威 23 多元视野中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王彬彬 24 文学传媒研究 黄发有 25 中国当代文学制度研究 吴 俊 26 近百年中国文学学术思潮史 张光芒 27 俄罗斯文学与文化 余一中 28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史 余 斌 29 戏剧理论 董 建 30 中国古代戏曲专题研究 俞为民 31 二十世纪中国戏剧思潮 胡星亮 32 戏剧观念与形态理论研究 周安华 33 中西戏剧美学比较 陆 炜 34 中国话剧舞台艺术发展史 马俊山 35 现代戏曲理论 吕效平

   附:参考书目:

   文艺学专业:

   《文心雕龙注》,刘勰着,范文澜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沧浪诗话校释》,严羽着,郭绍虞校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原诗》,叶夑着,霍松林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人间词话新注》,王国维着,滕咸惠校注,齐鲁书社1982年版.

   《文艺对话集》,(古希腊)柏拉图着,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诗学〉〈诗艺〉》(古希腊)亚理斯多德,(古罗马)贺拉斯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判断力批判》,(德)康德着,宗白华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美学》(1-3卷)(德)黑格尔着,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语言论》,(美)萨丕尔着,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语言论》,(美)布龙菲尔德着,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现代语言学教程》(上,下),(美)霍凯特着,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1987年版.

   《句法结构》,(美)诺姆·乔姆斯基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

   《普通语言学教程》,(瑞士)德·索绪尔着,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普通语言学》,(英)罗宾斯着,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

   《方光焘语言学论文集》,方光焘着,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汉语口语语法》,赵元任着,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

   《基础语言学教程》,徐通锵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

   《语音学教程》,林焘等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1版.

   《音韵学教程》,唐作藩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2版.

   《文字学概要》,裘锡圭着,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1版.

   《训诂学》,洪诚着,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1版.

   《汉语史稿》,王力着,中华书局1980年第1版.

   《汉语语法史》,王力着,商务印书馆1989年第1版.

   《语言学史概要》,岑麒祥着,岑运强评注,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7年第1版.

   《中国语言学史》,王力着,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版.

   《汉语语法学》,张斌着,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版.

   《汉语方言学教程》,游汝杰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1版.

   《现代汉语方言概论》,侯精一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版.

   《修辞学通论》,王希杰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版.

   《汉语语义学》,贾彦德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版.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

   《汉书艺文志注释汇编》,陈国庆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

   《四库全书总目》,纪昀等着,中华书局1997年版.

   《钱大昕全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陈垣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汪辟疆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余嘉锡文史论集》,岳麓书社1997年版.

   《四库提要辨证》,余嘉锡着,中华书局1980年版.

   《程千帆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周勋初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冬青书屋笔记》,卞孝萱着,东方出版中心1999年版.

   《校雠广义》,程千帆,徐有富着,齐鲁书社1998年版.

   《中国古典文学史料学》,徐有富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石学论丛》,程章灿着,大安出版社1999年版.

   《旧唐书辨证》,武秀成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梁启超和中国古代学术的终结》,蒋广学着,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诗毛氏传疏》,[清]陈奂,中国书店1984年根据漱芳斋1851年版影印.

   《楚辞补注》,[宋]洪兴祖,白化文等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版.

   《文选》,[梁]萧统着,李善注,中华书局1977年影宋本.

   《杜诗评注》,[清]仇兆鳌,中华书局1979年版.

   《庄子集释》,郭庆藩辑,王孝鱼整理,中华书局1961年版.

   《文心雕龙注》,范文澜,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世说新语笺疏》,[南朝·宋]刘义庆撰,[梁]刘孝标注,余嘉锡等笺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据北京图书馆藏清乾隆抄本影印.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

   《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五卷),陈平原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中国文论选·现代卷》(上,中,下),沙似鹏,许道明,张新编着,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年.

   《中国文学研究现代化进程》,王瑶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文化大革命中的地下文学》,杨健,朝华出版社1993年版.

   《文艺论争集(1979-1983)》,沈太惠等编,黄河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新时期文坛风云录》(上,下),杨志今等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十七年文学:人与自我的失落》,丁帆等着,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上,下),许志英,丁帆主编,人民文学出版2002年.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

   《西方美学史》(上,下),朱光潜,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

   《文学理论》,韦勒克等,三联书店1984年.

   《近代文学批评史》,韦勒克着,杨岂深, 杨自伍译1991年.

   《文学原理引论》,伊格尔顿,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

   《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研究》,郭宏安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当代西方文学在中国》,陈厚诚,王宁,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

   《批评的剖析》,弗莱1998年.

   《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托多罗夫,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

   《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姚斯等,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

   《结构主义诗学》,卡勒,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

   《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韦斯坦因,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

   《中外比较文学的里程碑》,李达三等编,人民文学出版1997年.

   A Short History of Literature Critici论文范文 William K. Wi论文范文at and Cleanth Brooks.

   Theories of Literature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D.W.Fokkema,1987,New York.

   学科介绍

   文艺学专业

   南京大学文学院文艺学学科创建于建国初期,属于中文系传统学科.现拥有专职教师8名,*教师3名,其中教授7人(6人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4名(均为硕士生导师),具有博士学位者8人.着名文艺理论家方光焘,罗根泽,陈瘦竹,俞铭璜,张月超,叶子铭,包忠文等曾经先后在本学科担任过教学和研究工作.早在论文范文前后,叶子铭教授就先后参加了我国第一部文艺学统编教材《文学的基本原理》(以群主编)一书的编写,并主持了该书的修订工作.该书对我国文艺学学科发展和教材建设影响深远.改革开放之后,文艺学学科发展迅速.198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4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该学科获

硕士生救落水少年:全国硕士生统一入学考试结束

;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我国较早建立的同类学科的硕士点与博士点.2005年本学科被江苏省列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2006年被确认为"江苏省重点学科",200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新世纪以来,南京大学文艺学学科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先后出版学术专着42部,教材7种,学术刊物3种,主编丛书8套,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承担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13项,省部级社科项目23项,获得科研经费300多万元,获得省部级以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与教学成果奖20项.目前在研的科研项目主要有: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文学图像论"(赵宪章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视觉文化研究"(周宪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语言转向视野下的文学理论问题重估研究"(汪正龙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出处问题的哲学基础及其美学意蕴研究"(李昌舒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先秦两汉图文关系研究"(包兆会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现代性视域中的艺术体制研究"(周计武主持)等.

   南京大学文艺学学科与国内外学界保持广泛的学术合作,多次邀请国内外着名学者进行学术交流,本专业教师也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或访问讲学.本学科独立主办或与其他学科联合主办多次学术会议,近年主要有"马克思主义与现代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2007),"文化研究的关键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2017),"文学与形式国际学术研讨会"(2017)等.

   南京大学文艺学学科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一是学科研究方向齐全,学科所辖文艺学基础理论,西方美学与文化研究,中国古代文论三个研究方向涵盖了文艺学学科的主要研究领域;二是重视基础理论研究,特别注重具有前沿性的重大理论问题的探讨;三是所研究的主要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对中国当代社会经济文化转型期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该学科赵宪章教授的形式美学与文学图像研究,周宪教授的20世纪西方美学与文化现代性研究,高小康教授的当代城市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周群教授的明清文艺思潮研究,在国内同研究领域中居于领先地位,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本专业具有博士,硕士授予权,主要分为理论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三个方向.本专业的理论语言学曾领跑全国,是全国南北两大阵营的南方重镇所在,拥有方光焘,黄景欣,施文涛等着名学者,近年来又开始重振雄风,成果迭出.本专业的社会语言学近年来异军突起,建有全国第一个社会语言学试验室,并多次举办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与多个国家具有合作关系,在全国乃至世界上影响都很大.对外汉语教学专业招收研究生已有十余年,教学经验丰富,已培养出数十名研究生.

   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语言学概论,方言与文化,城市语言调查,修辞学,语言变异研究,中国语言学史,理论语言学研究,语言统计学,汉语语音学专题,汉语方言学,语义学,汉语语音史,言语社区理论等. 专业内共有5名专职教师,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2名;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3名.还聘有十几名国际一流专家作为*教授,定期前来讲座和座谈.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

   1983年,是教育部在全国条件较好的大学批准成立的第一批古籍研究机构之一.本专业以整理和研究中国古代典籍,弘扬传统文化为宗旨.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首任所长程千帆先生,任所长周勋初先生唐代文史研究名家卞孝萱先生的带领下,经过一批中青年学者的努力,在古典文献的整理,考订和理论阐发诸方面,形成了谨严踏实的学风,将文献学与文艺学相结合,赋予传统的古典文献研究以现代学术的品质.9人,其中教人,副教授人.1985年该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该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人.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历史悠久,始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继承自论文范文大学和金陵大学中文系的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学术大师如黄侃,吴梅,胡小石,汪辟疆,陈中凡,罗根泽等执教于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程千帆,周勋初,卞孝萱等老一辈学者的带领下,承续"东南学术"的优良传统,以新知益旧学,经过长期的建设,形成了文献考证和文艺批评相结合,文史贯通的治学方法和研究特色,传承着严谨踏实的学风.中国古代文学学科是首批国家重点学科(1988年首批,2001年重新认定,2007年第三次评定),首批博士点,国家"211工程"一期重点规划项目南京大学"中国文学"的带头学科.该团队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实现了老一辈学者到中青年学者的交接,形成以莫砺锋教授为学科带头人,以张伯伟,张宏生,程章灿,巩本栋,许结,曹虹,徐兴无等教授为核心力量的学科团队.本学科成员力量整齐,各有专长,能以个性化的研究整合成具有整体风格的学术实力,其中中国诗学,辞赋学,清代词学,域外汉籍研究,文学文献学等方面的研究尤见特色.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

   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由方光焘,孙席珍等老一辈学者创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1980年代,陈瘦竹,叶子铭,许志英,邹恬等第二代学者,将本学科带入了全国领先地位.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使得国家的各个方面都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思想解放"更是使学术研究出现新的气象.也正是在"思想解放"的大潮中,南京大学中文系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推出了一批又一批在不同程度上具有开创性和突破性的成果,从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成为该领域最优秀的团队之一.

   本学科是恢复学位制度以来首批建立的硕士点,1985年被批准为博士点.1996年,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戏剧学两个专业组成了江苏省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含戏剧学)".2001年,本学科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1999年12月,在1978年筹建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所的基础上,以本学科为核心的"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被批准为教育部首批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2年,本学科梯队被评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学科梯队.改革开放以来,本学科经历了从硕士点,博士点到博士后流动站,从省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发展过程,曾先后被列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11工程"中国文学项目,"985"创新基地"民族认同与汉语言文学"的支撑学科,现已建成在人员,经费,资料,项目和成果积累等方面均具相当规模的教学科研基地.

   最近十年来,本学科取得了更加引人注目的发展,推出了一批影响巨大而深远的成果.《中国现代文学主潮》,《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中国乡土小说史》,《中国西部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鲁迅晚年情怀》,《文坛三户》,《风高放火与振翅洒水》,《往事何堪哀》,《胡适传》,《回眸"学衡派"》,《"学衡派"谱系》,《悲悯情怀——白先勇评传》,《跨界整合——世界华文文学综论》,《世界华文文学整体观》,《五四作家的文化心理》,《当代作家的文化立场与叙事艺术》,《混沌的现代性》,《向着无穷之远》,《想像的代价》,《戏剧,革命与都市漩涡》等一系列着作,都是最近十年本学科的成果.最近五年,为了强化学术显示度,本学科还有意识地集体推出科研成果,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两辑"鸡鸣丛书".每辑十册.这些成果,研究水平位居海内外本学科前茅,引起了海内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界的广泛关注

   近几年来,本学科的教学科研骨干已顺利完成从老一辈学者向中青年学者的交接.现有教学科研管理人员15人,其中教授9人(博士生导师7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助教2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3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新世纪(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各1人.本学科现学术带头人为丁帆,王彬彬,沈卫威教授.已形成以中青年学者为主体的结构合理,阵营齐整,年富力强,具有良好发展潜力和前景的优秀学科梯队.梯队成员凭借深厚的理论功底,精辟的文学史观,独到的文学感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史发展,思潮流变,作家作品等进行了极具前沿性和独创性的研究.丁帆教授现任全国性学会中国现代文学学会副会长,江苏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会长.王彬彬教授现任全国性学会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江苏省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沈卫威教授现任全国性学会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理事.刘俊教授为全国性学会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副秘书长,江苏省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可以说,最近十年间,本学科完成了从该领域"领先"地位到"领军"地位的跨越.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前身为外国文学专业,成立于1978年.南京大学的外国文学研究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学术传统,早在上世纪20年代初,吴宓,陈铨,梅光迪,楼光来等着名学者就曾在南京大学的前身论文范文大学执教过.他们深厚的中,西学功底,对外国文学的精深研究,为中国的外国文学和比较文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正是在这些前辈学术传统的影响下,外国文学研究在南京大学始终保持着它的学术活力.上世纪70年代末,在张月超,赵蕤蕻先生的主持下,南京大学中文系外国文学专业成为全国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80年代以来,以钱林森,杨正润先生为学术带头人,逐渐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学术队伍.钱林森教授在中法文学关系方面成果卓着;杨正润教授在莎士比亚研究,传记理论和传记历史等领域里取得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外国文学专业1998年更名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并于同年成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授予权的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专业.

   南京大学文学院素来有着严谨的治学传统,强调史论结合,强调以充分的第一手研究资料来支撑学术论点,严禁空泛之论.正是在这一良好的治学之风的熏陶下,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专业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特色.目前,该专业有教师6人,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3名,有5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西方文论,法国文学及中法文学关系,俄罗斯文学及中俄文学关系,以及中西文学关系等.

总结:该文是关于学科硕士生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硕士生救落水少年引用文献:

[1] 硕士生相关论文题目 硕士生论文题目怎么定
[2] 经典优秀硕士生论文选题 优秀硕士生论文标题怎样定
[3] 硕士生论文参考文献集 硕士生论文参考文献数量是多少
《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生培养方案》word下载【免费】
硕士生救落水少年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