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新课程教学,不可在套子中跳舞——对《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案例和

主题:五年级学生作品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20

简介:关于本文可作为学生作品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学生作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学生作品论文范文

五年级学生作品论文

目录

  1. 2.挖掘别里科夫性格形成的社会根源,进而准确把握小说主题.
  2. 一、看插图:比较品析
  3. 二、拟标题:拷问灵魂
  4. 1.了解契诃夫及其本文的写作背景.
  5. 2.学习领会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6. 3.培养学生结合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理解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的关系.
  7. 一、小说教学内容的选择
  8. 二、教学深度的确立
  9. 三、小说基本术语在课堂教学中的选用
  10. 1.了解契诃夫及本小说的创作背景.
  11. 2.能准确概括典型情节.
  12. 3.培养学生结合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理解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
  13. 4.学习领会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14. 一、情景导入
  15. 二、信息筛选
  16. 1.请根据情节发展概括典型情节.
  17. 2.本文的情节运行方式为( )
  18. 三、合作探究
  19. 1.分析别里科夫的形象特点
  20. 2.从别里科夫的哪些话语中可以窥探出他所生存的社会环境特点.
  21. 四、能力提升(此环节为第二课时教学研究任务,略)
  22. 1.细节描写的类别和作用.
  23. 2.表现手法:幽默讽刺的艺术
  24. 五年级学生作品:《墙》【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学生作品】

《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19世纪末俄国伟大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的代表作.上世纪80年代入选中学语文教材,成为经典选文.在2004年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订委员会初审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这篇小说被选入《语文》必修五.

典型案例举隅

备课之前,笔者翻阅了近几年语文教学杂志中的几篇案例,简述教学目标或设计如下:

案例一摇(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05期摇作者:周波)

教学目标:1.分析把握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小说人物的典型性.

2.挖掘别里科夫性格形成的社会根源,进而准确把握小说主题.

教学重点、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别里科夫性格形成的社会根源.

案例二摇(来源《中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1期摇作者:徐昌才摇李惠珍)

教学设计

一、看插图:比较品析

《装在套子里的人》附有两幅插图,是前苏联伟大艺术家库克雷尼克赛的作品,分别截取故事主人公别里科夫的两幅生活图景如画,利用这两幅插图设计方案:先安排学生阅读文本,再观察插图,结合插图复述文本相关内容.注意:不要忽略或遗漏重要的细节情景.

此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二、拟标题:拷问灵魂

小说的核心情节是别里科夫的终身大事,包含五件小事:“相识相恋”,漫画事件,骑车事件,滚楼事件,别氏丧葬.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别里科夫的思想和灵魂,设计如下问题:

(1)这一部分叙述了哪几件事,请分别用四五个字来概括说明;

(2)给这部分内容拟一个小标题,从下列三个中选取一个并说说你选择的理由:恋爱事件,婚姻大事,终身大事;

(3)试以其中一件事的细节描写为例说说契诃夫的讽刺艺术.

案例三摇(来源:志鸿优化系列丛书《高中优秀教案》语文人教必修五)

三维目标:

1.了解契诃夫及其本文的写作背景.

2.学习领会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3.培养学生结合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理解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的关系.

4.正确认识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时代意义,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反动与黑暗.

五年级学生作品:《墙》【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学生作品】

案例问题分析

一、小说教学内容的选择

中学阶段传统的小说的教学内容通常以“三要素”为抓手,这当然是把握小说主题的基础.若从现代小说研究的新视角来关照,无论是传统的教学还是现代新兴的借助声光电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都充满了选择性和创造性,教学方式都能再现授课者的思想观念和智慧.特别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能给学生学习提供多大的思考空间,教师能否引导学生尝试挑战自己的思维深度极限,这些都是当代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评价标准.

从以上三份案例可以看到,三位老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锁定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作品主题,这是我们习惯的小说的常规抓手.不同之处:案例一采用采访调查涉案人员有关别里科夫死因的方式展开对作品的挖掘和解读,教学方式新颖,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深入;案例二在案例一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了课本资源——插图来把握情节和人物形象,使教学的切入点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易于激发学生研究作品的兴趣;案例三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明确了“培养学生结合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理解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的关系”的教学任务,笔者认为作品所反映的主题与作者所处的时代特点息息相关,社会环境描写的提炼分析是帮助挖掘作品主题的极好的抓手.基于以上的比较分析,笔者确定教学重点为对作品环境描写的把握和分析.

二、教学深度的确立

三份案例的教学深度基本上是停留在通过补充文章写作背景和作者生平的介绍之后确定作品的主题思想:揭露奴性心理,批判奴性心理对人的戕害.笔者认为这些教学方式的灵活多样的确让观课者耳目一新,但课堂教学的本质还是在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深度的把握以及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调动.

三、小说基本术语在课堂教学中的选用

此时,学生已经完成了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的学习.期间,师生们共同学习,教学相长.本册教材主编曹文轩先生高屋建瓴,从“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虚构”等八种小说的基本元素出发,引领我们深入浅出的领略欣赏了思潮迭起、流派纷呈的外国小说的大致轮廓和创作方法,使我们师生共同受益,提高了文学鉴赏能力,培养了高格调的审美情趣,也提升了人生的境界.

以上三份案例除涉及基本的“人物”“情节”“主题”三要素外,均未涉及到外国小说的其它术语,当然这是由教材编写者前后理念差异造成的.但此刻,我们再教授一篇外国小说时就不能只停留在三要素的教学上,而应根据作品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要点.

针对以上三点,在先行者的基础上和新课程背景下笔者做了以下教学设计.

创新教学设计

笔者以为学生设计的学案为线索来简要说明对这篇经典名著的教学设计.

《装在套子里的人》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契诃夫及本小说的创作背景.

2.能准确概括典型情节.

3.培养学生结合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理解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

4.学习领会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预习

作者简介

(填写作者姓名)(1860—1904)是19世纪俄国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生在一个由农奴赎身的自由论文范文的家庭.1880年,在大学期间开始写作,一生创作了3470多篇小说,有“短篇小说之王”之称.著有《变色龙》《第六病室》《带阁楼的房子》《套中人》《小公务员之死》.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

背景介绍

19世纪末期的俄国正是农奴制度崩溃、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沙皇专制极端反动和无产阶级革命逐渐兴起的时期.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亚历山大三世即位后加强了恐怖统治,论文范文和暗探密布俄罗斯,大批革命者被流放,进步报刊被查封,政府对舆论钳制日益加深,告密之风日益盛行,许多要求自由的人惨死于政治迫害,在这种禁锢严密的专制制度下,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他们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这种人不但出现在官场上,而且出现在知识界,契诃夫的《套中人》描述的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形象.

小说知识回顾

(1)根据注解②可知,这篇小说的结构方式同《天方夜谭》和《丹柯》为( ).(大故事套小故事)

(2)小说的叙述角度分为哪两类?本文的叙述角度为(摇摇).(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全知视角)

(3)小说人物根据性格的复杂简单可分为哪两类,分别举例说明.《装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属于哪一类?(扁平人物和圆型人物,扁平人物)

(4)情节的运行方式:基本模式为( ).(开端、发展、论文范文、结局,其中常常有情节的摇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问题导入:鉴赏小说从何处入手?(学生答:典型情节、人物、环境)

二、信息筛选

1.请根据情节发展概括典型情节.

(独立思考,考察概括能力.别里科夫和华连卡准备结婚、漫画门、骑车门、争吵门、摔交门及别里科夫之死)

2.本文的情节运行方式为( )

(根据上题概括学生讨论,引起两生争论,一学生说别里科夫要结婚的情绪从最高点递降,另一学生说别里科夫与华连卡姐弟的矛盾冲突逐渐升级.结论:情节的运行方式为层层递进)

三、合作探究

1.分析别里科夫的形象特点

自读小说1-5段,分析概括别里科夫的形象,关注人物的语言、行为动作、表情的描写,同桌交流.

人物性格特点概括为( )

设计目的:练笔,人物性格特点的规范全面表述.

讨论概括为:别里科夫是一个唯沙俄专制统治的法令是从的可怜可恨又可悲的小人物,他保守胆怯、谨小慎微、惧怕一切变革.

此处有两次讨论和深入探究:学生对人物的形象分析由别里科夫延伸到对华连卡和柯瓦连科的形象分析.

第一次:骑车门后,别里科夫要到华连卡家劝说姐弟俩,假如当时只有华连卡在家,情况会怎样?如果此时华连卡已经嫁给了别里科夫,情况又会怎样?

学生讨论结论为,别里科夫会极尽所能用自己的陈腐思想套住华连卡,而追求并享受自由的华连卡会极尽所能挣脱别里科夫的套子,这样故事情节会简化,但柯瓦连科的形象意义就没有代表性了,嘲讽的效果不够强烈.

我趁热打铁激起了第二次讨论:柯瓦连科姐弟的反抗能让辖制我们十五年之久的别里科夫一命呜呼,说明了什么?我们又是什么样的人,以至于在他们姐弟俩到来之前,别里科夫可以以他的唉声叹气辖制我们十五年?

学生讨论结论为,他们的反抗看似势单力薄,但却摧毁了看似强大的统治力量,说明只要有反抗就有动摇甚至摧毁外强中干的腐朽统治的可能.我们却正是那不幸不争的一味承受而不知所措的迷惘者.迷惘者的形象在鲁迅的作品中比比皆是.

2.从别里科夫的哪些话语中可以窥探出他所生存的社会环境特点.

学生细读作品,可以找出如:

①唉,只求这种事别传到当局的耳朵里去才好,只求不出什么乱子才好!

②作为一个年长的同事,我认为有责任向您提出忠告.您骑自行车,可是这种玩闹对身为青年的师表来说,是有伤大雅的!

③您还年轻,前程远大,所以您的举止行为要非常非常小心谨慎,可是您太随便了,哎呀,太随便了!您经常穿着绣花衬衫出门,上街时老拿着什么书,现在还骑自行车.您和您姐姐骑自行车的事会传到校长那里,再传到督学那里等那会有什么好结果?

④他说着从前室走到楼梯口,只是我得警告您:我们刚才的谈话也许有人听见了,为了避免别人歪曲谈话的内容,惹出什么事端,我必须把这次谈话内容的要点向校长报告.我有责任这样做.

从以上语句我们不难看到别里科夫生活的时代特点和社会环境:禁锢青年的思想,到处都有耳目,告密者也随时会被告密等再结合学案*绍的背景,别里科夫的人物性格形象特点就一点也不奇怪了.典型形象就是这样在典型环境中被塑造出来的!

有学生提出,在别里科夫的话语外也有社会环境的交代,如晚上九点后学生不能上街等.学生的发现有力地补充了我们对作品中典型环境的认识!

讨论分析到这里,作品的主题已经呼之欲出了,学生们几乎都能说出对别里科夫的嘲讽和批判,对沙俄专治的不满;揭露奴性心理,批判奴性心理对人的戕害等等.但这样的结论似乎还停在较浅的层面,华连卡姐弟的人物意义何在?只要每一个别里科夫身边有一个像柯瓦连科这样的敢于与之对抗的人,世界就会被改变!这也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塑造的形象也应该是相互对立并互相补充的.

此时,本人在黑板上写下了故事中的听故事的医生伊凡·伊凡内奇的话语:不,再也不能这样生活下去了!并请学生们置换身份,用伊凡的语气齐读这句话,从同学们铿锵诵读中我听出了他们对这部作品的主题心领神会后反抗的坚定.

四、能力提升(此环节为第二课时教学研究任务,略)

1.细节描写的类别和作用.

2.表现手法:幽默讽刺的艺术

教学反思

课后自问:这样的设计达到目的了吗?

回顾授课过程,学生的参与度和探讨争鸣的过程超出我的预想:

第一,课堂生成拓宽了对典型人物(除别里科夫以外的华连卡姐弟和我们)的形象分析涉及面,本来人物形象就不是独立存在的.学生们的思考面加宽了.

第二,社会环境不是只存在于单纯的描写中,它存在于人物形象生活的每一个缝隙,典型人物的言行举止无不可以看到社会形势的影子.这种引导学生探究的方式远胜于投影一个创作背景后的让学生囫囵吞枣就接受的教学方式,对作品主题的分析和把握加深了.

第三,零散知识点的串联回顾,达到了很好的复习效果,小说欣赏的理论在作品阅读中得到了实践.

不足之处即结尾部分的简单处理在第二次课做了相应的补救.

有了以上收获,再谈及《装在套子里的人》时,学生们的眼前浮现的不仅有那个众人皆知的别里科夫,还有他背后那个无处不有耳目、无时不想禁锢青年们思想的沙俄专制的时代,更有在压迫和禁锢下追求自由、永不屈服的柯瓦连科们;再读到其他的小说作品时,学生们也会运用根据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形象的关系来分析形象性格特点形成的前因后果的方式方法解读作品,能够更加准确地领会作品的主旨.

★作者单位:武汉市东湖中学.

总结:本论文主要论述了学生作品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五年级学生作品引用文献:

[1] 知网查重包括往届学生作品吗
[2]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方向论文选题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论文标题如何定
[3] 容易写的五年级科学教学论文选题 五年级科学教学论文题目如何定
《新课程教学,不可在套子中跳舞——对《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案例和》word下载【免费】
五年级学生作品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