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普法律知识要学校抓起

主题:教师法律知识竞赛试题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29

简介:关于教师法律知识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教师法律知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教师法律知识论文范文

教师法律知识竞赛试题论文

目录

  1. 1.学校是从事教育教学的场所
  2. 2.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决定了普及法律知识,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注重从学校抓起
  3. 3.学习是交易场所,教育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普及法律知识,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要从学校抓起
  4. 4.教师的素质,劳动特点和任务决定了有必要在学校普及法律知识
  5. 4.1教师的劳动特点决定了注重在学校中普及法律知识,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6. 4.1.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7. 4.1.2教师教育的师范性.
  8. 4.1.3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9. 4.2教师是素质的要求决定了再教师中普及法律知识.
  10. 4.2.1老师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11. 4.2.2教师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12. 4.2.3教师有渊博的知识.
  13. 5.学生的身心和年龄特点决定了有必要在学校中普及法律知识
  14. 教师法律知识竞赛试题:教师资格证—从论文范文案件中学习法律知识

河北定州市李村店初级中学1 073000

河北石家庄体育学院2050000

在一个泱泱大国,特别是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国家,要使人们从旧意识中解脱出来,从学法,知法,守法进而达到自觉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的目的,并非易事.普及法律知识,建设社会法治国家,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做到以法规范自己的行为,需要一代代人,坚持不懈的地努力.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考虑到我国生产力水平,经济状况,人们的文化程度和思想意识等因素,重要的是注重从学校抓起,从青少年抓起,这是由我国的实际情况、教育的根本任务和少年的年龄特点、身心特征所决定的.

1.学校是从事教育教学的场所

学校是人才的摇篮,培养人的净土和传授知识的圣地,其根本任务是培养合格人才,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我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力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培养人才的教育机构和场所,不仅传道还要授业,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培育人的心灵,不但美化还要净化.学校把传道和授业统一于教育之中.法律作为行为规范的总和,属社会知识的范畴,也应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在中小学广泛传授,做到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对青少年进行法律知识的教育,使青少年从小懂得法律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法制观念,学会用法律规范自己,保护自己,从小养成行驶法律赋予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的习惯.

2.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决定了普及法律知识,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注重从学校抓起

学校是实施教育的场所,是整个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是教育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 有明确的目的,即培养目标.2. 有确定的教育内容.3. 有固定的加油组织形式.4. 有精心组织的教育活动.5. 有专门的教育者和适龄的教育对象.6. 有教育场地和教育设施.7. 有稳定的教育周期.依靠学校教育的这些特征,把法律知识通过学校教学渗透到教育中去,教师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有完整的教材和内容,有专门的教师和有序的课时安排,科学的考试(考核)评估办法.这样,法律知识的传授有章可循.学生能够系统的,完整的,牢固的掌握所学内容,这对普及法律知识,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显而易见的.另一方面,我国法律历史源远流长,内容广泛,从夏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从经济政治到社会生活,从人未出生到人的死亡,无时不有法律,无事不与法律攸关.再则,法律具有逻辑严密,文辞严谨,实用性强等特点,这就是说只有把法律作为一门学科纳入教学范围规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且根据学生身心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法律内容,学生才容易接受和掌握.

3.学习是交易场所,教育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普及法律知识,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要从学校抓起

教育本事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又与社会生活方面有着广泛的联系,因而它具有体现自身本质属性和特殊矛盾运动的一些社会属性.法律某些方面也属教育的范畴,法律的职能是维护、规范和惩罚,但更重要的是教育,惩治是手段,教育改造是目的.法律和教育一样,都是一种社会现象,因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产生和发展,都有自己的社会属性. 教育的永恒性和法律的稳定性.教育的历史性和法律的阶段性. 教育和法律都有阶级性.

4.教师的素质,劳动特点和任务决定了有必要在学校普及法律知识

教师是文化程度最高,修养教好的社会群体,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服务者,同时更是学生的领导者和心灵启蒙者,塑造者,教师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其职责是教师育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地作用.从这些意义上来说教师政治觉悟,思想道德,学识水平等方面优于学生,这情况表妹在教师中普及法律知识,他们更易理解,判断,分析和掌握.对法律的文词和含义更能斟酌.教师把学到的法律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通过课堂教学传播给学生或通过自己的行为感染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教师以法行事的教育.那么教师的劳动特点和素质要求有哪些呢?

4.1教师的劳动特点决定了注重在学校中普及法律知识,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4.1.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师育人,通过教师的劳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人才,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塑造人的最复杂的脑力劳动,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用情感去感化学生,用爱心去温暖学生,更重要的是用法律来规范学生的行为,教育学生.使学生个体,学校班集体,教师的活动都纳入法制轨道,做到一切行为的法制化,让学生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教师法律知识竞赛试题:教师资格证—从论文范文案件中学习法律知识

4.1.2教师教育的师范性.

教师的劳动与一般的老师不同,教师的劳动手段不仅是运用自己的知识才能,而且还要运用自身的人格,情感,意志,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去教育和感染学生,这种教育和影响就是所说的示范作用,教师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无论在道德或法律方面都应给学生起到榜样作用,教师如果不懂法,就很难处理各种复杂的纠纷,甚至自己违法犯罪,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特别是我国正处在该更开放时期,道德的作用相对乏力而言,日益衰减,法律的作用日趋明显,这对教师是一种挑战.教师要起好示范作用,就要适应新形势,不仅要用道德约束自己,还要用法律来武装自己.用法律观引导启发学生,从法律的角度,用人格情感教育感染学生.

4.1.3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一方面是劳动对象的特殊性,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人的性格,志趣,爱好,能力,健康等方面不同,教育方式就不同,而且处在变化之中.还有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并非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影响,另一方面,教育情景的复杂性,教学的环境处在不断的变化中,每个班级,每节课,每个学科都不尽相同,教师的教育不断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现在有些学生由于受社会上一些不良影响或因家庭情况等原因,心理发生畸变,在学校不明原因打架斗殴,还有的学生只追求名利,把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感情看得很淡漠.学生的心理扭曲和不良现象的校正,仅凭教师的慈爱是无能为力的,这就需要教师用爱心,道德,法律等综合力量来解决,如果到了非法律程序不能的时候,超越教师管理权限的法律就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而作为一个教师如何把握这一程度,时刻和范围,就看这个老师懂不懂法,会不会用法,所以在教师中普及法律知识,对在教学中处理复杂问题很有必要.

4.2教师是素质的要求决定了再教师中普及法律知识.

4.2.1老师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性质决定我国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一切行为必须以社会主义根本出发点,坚持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守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和法律,树立论文范文意识,法律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公民.教师作为人民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更应如此.而在社会主义新时代,一个不懂法律知识的教师,要想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很困难的.

4.2.2教师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履行的行为规范或道德准则.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学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师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这就是说,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基本的职业道德,除此之外,教师还应遵守社会公德,遵守法律.这就要求教师搞清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法律的概念,内容和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得心应手.

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才能不断丰富自己,克服教学中遇到的法律问题,为成为一个合格教师奠定基础.

4.2.3教师有渊博的知识.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师育人,通过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促进个体发展,完成教师育人的任务,因此,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要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单一的知识,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现在我过中小学开设的课目很多,涉及到的内容也很丰富,但法律作为独立的学科还没有开设,教真正学过法律或进修过法律的也很少,这对我国教师来说是一个缺憾.要弥补这个空缺,就要求教师普及法律知识.

5.学生的身心和年龄特点决定了有必要在学校中普及法律知识

学生是指在学校教师的组织管理下,接受教育的人.学生的龄和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在学校所处的环境决定了有必要在学生中普及法律知识.

5.1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发展的最佳年龄阶段,天真活波,心灵教纯洁,受外界的不良影响较少,最有报复和远大理想,求知欲最强.在这个时期,对青少年进行法律知识的教育,能够使青少年从小懂得法律知识,尽早排除不良现象对其的侵浊.使其能够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5.2学习是一个集体,学生是群体中的一员,个体影响群体,群体教育个体,所以学校是个体与集体的统一.再则,学习是教师与人的场所,这就为学生学习和教师的教授,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普及法律知识有利于同学之间相互切磋,相互影响,促进整体水平的提高.

总之,普及法律知识,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人们的不懈努力,而从学校抓起则尤为必要和重要.

总结:本文关于教师法律知识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教师法律知识竞赛试题引用文献:

[1] 热门大学生法律知识论文题目 大学生法律知识专业论文题目怎么拟
[2] 法律基础知识方面论文选题 法律基础知识论文题目怎么定
[3] 最新法律知识论文选题参考 法律知识论文标题如何定
《普法律知识要学校抓起》word下载【免费】
教师法律知识竞赛试题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