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紧抓体育测试和比赛契机切实提高初中生心理素质

主题:小学生演讲比赛视频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17

简介:关于本文可作为比赛学生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比赛学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比赛学生论文范文

小学生演讲比赛视频论文

目录

  1. 一、问题的提出
  2. 二、抓住体育测试和比赛的有利契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实践
  3. 三、收获
  4. 小学生演讲比赛视频:爱我中华经典诵读比赛学生-320x240

◇浙江台州市天台县实验中学 陈胜麟

【摘 要】体育运动本身能够使心理得到锻炼,因此抓住体育测试和比赛的有利契机,提高初中生临场比赛心理素质为载体,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本文结合初中体育教学和运动竞赛指导实践,从技能训练、临场模拟、自我认知和暗示等方面阐述了抓住体育测试和比赛的有利契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问题.

【关键词】心理素质测试和比赛训练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指身体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由此可见,健康包含着心理健康.体质是心理健康的基础.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相互制约、密切联系的两个方面.作为一个身心统一体的人、其身体素质健康与否,必然会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包括其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过去那种重身体,轻心理的是不全面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素质的地位和作用日趋突出,体育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得到重视,在认识上也越来越深入.心理健康教育以心理保健、心理适应、心理素质的发展为己任以达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优化学生心理素质、开发学生心理潜能之目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主要涉及心理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学生心理指导、智力和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情感教育、意志教育、个性教育、人际关系指导、性心理卫生指导以及学生的升学就业指导等方面.

心理健康教育除借助课堂教育主渠道向学生传授必要的心理常识外,可以结合活动课、各科教学、心理测量、心理辅导与咨询、优化环境、榜样示范等途径,并采取活动课和团体辅导中的角色扮演、游戏、实际操练以及个别心理辅导与咨询中的情绪释放、聆听、共情、行为矫正、认知改变等特殊的方法来实施.体育运动本身能够使心理得到锻炼,只要按照其规律、规则、特点进行练习和锻炼,心理健康水平就能得到提高.因此,体育活动、游戏是心理学家常常推荐的方法之一.未来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的科学技术,具有较全面的能力,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素质.智力发展、品德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意识、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要受心理素质的影响.在体育运动和体育教学中有效的促进心理健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体育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一项新课题.

众所周知,心理是指人的头脑反映客观的过程,如感觉、知觉、思维、情绪等.而最微妙的是在种种事态面前,好像条件反射似的,人的思维、情绪、意志、表情身体各部分技能都会有所反应,有所变化.这种情形在体育测试和正式比赛前,尤其当测试和比赛进入最激烈最严峻时表现得最为强烈.此刻,学生原有的技术动作在此刻正常发挥、超常发挥或者失常发挥,关键就在于心理素质的好坏了.因此,抓住体育测试和比赛的有利契机,提高初中生临场比赛心理素质为载体,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抓住体育测试和比赛的有利契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实践

1.技能训练法,完善动作谐调心理.我国众多优秀的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面对强手如林的竞争场面敢做动作,勇于表现,兴奋性强,情绪高昂,取得了优异成绩.其实这种自信是通过极其艰苦的训练而形成扎实的基本动作功底的.针对当代初中生过于闭锁、脆弱、承受力差等心理特征,体育教师在训练中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不断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引导学生在练习中逐步发展身心素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同日寸让他们懂得只要主观努力,方法得当,就会获得成功.

(1)制定目标,重复练习.目标教学是运动较为广泛的教学方法之一,也是激发学生动机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让学生明确课程总目标的基础上,教师帮助制定比赛目标,明确奋斗方向,对照目标,注入动力,促使他们不断进取,让学生体验完成目标的成就感.有了明确的目标,便会激发学生的动机,并让他们自觉付诸于行动——刻苦训练.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好适合自己的参赛项目后,应针对自己的竞技项目,深刻理解动作要领,从认识、体验和掌握要领角度选择练习方法,加以科学地反复训练,以便在临场比赛时做到胸有成竹.

(2)督促检查,及日寸反馈.学生为了在测试与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训练初期会自觉地刻苦训练.但由于学生具有反复性的特点,在训练过程中会打退堂鼓,或者技术动作练习走形等.所以有日寸需要体育教师督促完成动作,检查训练质量,克服不良学习习惯,并及日寸给学生反馈信息.及日寸反馈是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态度肯定或否定的一种强化方式,这种教师对教学进展,完成情况全面中肯的评价会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激发他们练习动机.

小学生演讲比赛视频:爱我中华经典诵读比赛学生-320x240

2.临场模拟法,谐调环境适应心理.环境适应能力包括认识环境的能力及正确处理个人与环境的能力.心理健康的人是环境的良好适应者,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有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始终使自己与之保持良好接触.为让我们运动员提高环境适应能力,调动其积极因素,保持最佳竞技状态.应使用临场模拟方法练习.

教师应有意识地安排与测试与比赛地点相似的场地、时间、规则等,按照正式测试与比赛要求进行模拟训练、适应训练,使学生逐步适应比赛环境(比如正式比赛场地是塑胶跑道.若本校没有,就应让学生多去锻炼、适应)增加临场经验及应付比赛的心理承受能力,如有条件,应让他们参加各种活动,以锻炼环境适应能力.另外由于测试和比赛随时可能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如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天气突变等,对意志品质薄弱的学生来说,容易产生不良情绪,比赛没有自信,导致发挥失常.因此体育教师应预先给学生分析可能会出现的情况,采用何种方法解决,提前做好思想准备,并有意识地安排逆境中练习(如湿滑场地的跳远练习等),多日寸间,多场合的练习,切实提高其环境适应能力.

3.自我认知法,调整认知监控心理.所谓自我认知是对自我的种种认识,它是态度的一部分,即关于态度对象的任何思想、信念和知识等等.恰当认知评估对缓解紧张情绪有重要作用,同样的比赛气氛,有些人情绪紧张,导致动作不协调,发挥失常;而有些人能平静对待,这与自我认知有很大关系.正如一位哲学家所说: “人类不是被问题所困扰,而是被他们对问题的看法所困扰.”理性的自我认知旨在学生树立健康的新观念,以求在比赛中能及时调控比赛心态.

体育教师在训练中应对学生积极引导,多进行鼓励.例如学生在800米跑中会出现极限情况,教师的鼓励是帮助其度过这一艰难过程的有力手段.另外教师应及日寸反馈信息,肯定自己优点,充分正视自己不足(如自己在某项目的竞技水平确实还不具备夺冠实力).以做到知己所长所短,以便扬长避短(如在长跑中,自己冲刺强,在比赛中就应采取紧跟战术,利用最后一圈发力,而不是一开始就领跑),在训练中尽量不苛求自己,自信乐观,而不是过于自卑或自负.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通过自己努力,弥补缺点,有意识地调控自己失衡心理.

4.自我暗示法,调控健康情绪心理.心理卫生专家指出:具有健康自我意识的人能够“自我接纳”.也就是说具有健康自我意识的人在活动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对自己长处优点感到欣慰,对自己弱点也不回避,力求克服或完善,这种良好的自我意识对运动员能否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有很大影响.

教师在训练中应尽量利用游戏、比赛等形式创设竞争体制,有意识地开展评比活动.为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提供舞台,使他们在活动中认识自我,找到自我,还应尽量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他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有了这种体验会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内驱力,肯定自我,战胜自我.

除了培养健康的自我意识外,临场比赛前的自我暗示练习也相当重要.比如走进测试和比赛场地日寸,就会进入状态.此日寸可暗示自己: “这个项目技术动作我已掌握得很好了,只要以平常心对待便可.”正如西塞罗所说:自信是一种感觉,有了这种感觉,人们才能怀着坚定的信心和希望,开始伟大而光荣的事业.在正式比赛前抓紧时间试跑、试跳等,集中做准备活动,比赛日寸又可暗示自己: “今天准备充分,感觉良好,一定行!”以此鼓励自己,稳定心态.

三、收获

1.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正常的智力水平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最基本的心理条件,也是认知的基础.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是智力的主要组成因素.人要有正常的智力,就必须有健康的神经系统.而体育运动就是以条件反射为基础来锻炼神经系统和其他呼吸、循环、运动等系统的锻炼方法.作为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学生,其学习效率,是由大脑的高级神经体统所决定的.经常抓住体育测试和比赛的有利契机开展体育活动和锻炼,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力,提高条件反射速度,增强神经系统的功能;可以增强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功能,使大脑获氧充分,进而使观察事物的准确性提高、记忆力增强、思维更加敏捷灵活;可以充分开发想象能力,在运用已掌握的技术动作时灵活地加以改革创新.

据一些研究表明,部分学生学习吃力、成绩偏差,其根本原因在于神经系统功能发展欠缺,导致课上注意力难以集中,影响了观察、思维、想象和记忆的正常进行.有些学生担心,参加体育训炼会耽误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效果.恰恰相反,早操能使大脑消除因睡眠产生的残存抑制现象,为进入学习状态作好准备;体育课、课外锻炼和课间操可以使因学习而紧张的大脑皮层得到积极性休息,解除大脑疲劳状态,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这也是国家要求的中小学生要保证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依据之一.

2.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心理学告诉我们,心境是一种较稳定、持久,而且在一段时间内会影响人全部行为的情感体验.良好的心境对人的行为具有增力作用,如做了一件即使非常平常的事情,也会感到愉悦、高兴,得到心理上的满足.相反,消极的心境会使以往做来很有兴趣的事情变得索然无味、厌倦和烦躁.

经常抓住体育测试和比赛的有利契机开展体育活动,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机体产生极大的舒适感;可以尽情渲泄,忘却烦恼.在各种运动项目中,去感受技术动作的力量感、美感、节奏感和韵律感,从而陶冶情操,开阔心胸,激发生活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形成豁达、乐观、开朗的良好心境.这就是体育运动营造的良好氛围所产生的结果.在这种氛围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是肯定的.

(1)有效锻炼了学生的意志.行动的自觉性和果断性是意志健康的重要标志.自觉性是指行为的目的性,与盲目性相对立.果断性是指能适日寸作出决定并加以执行,与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相悖.坚韧、顽强也是意志的重要内容.

健身娱乐体育的目的就是强健体魄,愉悦身心,享受运动之美,以致于吸引无数人参与、关注.参加体育活动,既是对身体的锻炼,更是对意志的考验.竞技运动目的性十分明确,参加者自觉主动地奔跑、契而不舍、勇于拼搏,争取胜利,这是体育精神的充分体现.经常抓住体育测试和比赛的有利契机开展体育活动,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体育精神就会得到锻炼.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个性,也称人格.统一的人格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经常抓住体育测试和比赛的有利契机开展体育活动,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得学生可以根据当日寸的情况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技术、技能结合个人喜好去发挥、创新、创造,增强自信心,使个性得到发展.在运用中通过自身努力或他人共同努力取得成功,哪怕是一点点成功,这一过程对个性的完善都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体育运动就是为了胜利、战胜自我.一切思想、认识、行为都是为这一目的而进行的,经常抓住体育测试和比赛的有利契机开展体育活动,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促进思想、认识、行为相一致.

另外,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还可以改善一些不良的心理状态,如:孤独心理,害羞心理,体育运动常常是多人或群体参加,人与人交流非常自然,孤独、害羞心理也就得到减轻或消失.依赖、害怕心理,体育运动必须亲身去体验,亲身去完成,不能依赖他人.当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做了,并完成了害怕心理也就没有了.焦虑、冲动,自责心理,体育运动中出现失误,暂日寸的挫折和失利是经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只要你经常参加这种心理状态就会自然地减轻和消失.

参考文献:

[1]苏舟,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的干预与影响机制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09,(36).

[2]惠振宇,学校体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调查[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9,(6).

[3]胡娟娟,心理健康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体育世界,2009.(10).

总结:本文关于比赛学生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小学生演讲比赛视频引用文献:

[1] 技战术毕业论文范文 高校学生和篮球比赛毕业论文格式范文2万字
[2] 体育比赛发言稿写作 写一篇作文如果跑步比赛赢了怎么发言稿
[3] 比赛论文范文 关于比赛相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2万字
《紧抓体育测试和比赛契机切实提高初中生心理素质》word下载【免费】
小学生演讲比赛视频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