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建国来新疆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的动态转移轨迹区域经济

主题:经济重心南移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25

简介:适合重心经济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重心经济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重心经济论文范文

经济重心南移论文

目录

  1. 一、文献综述
  2. 二、研究对象的选取、数据来源和分析模型
  3.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4. (二)区域重心的概念及其模型
  5. 三、建国以来新疆经济重心、人口重心的动态转移轨迹
  6. (一)1949年- 2009年新疆经济重心的动态转移轨迹
  7. (二)1949年- 2009年新疆人口重心的动态转移轨迹
  8. (三)新疆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动态转移的对比分析
  9. (四)新疆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转移与区域经济发展
  10. (五)基于Theil系数的新疆区域经济发展验证
  11. 四、结论与建议
  12. 经济重心南移: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1

傅娟

(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乌鲁木齐830012)内容提要:本文利用区域重心的概念及模型计算了1949年- 2009年新疆的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并得出二者的动态转移轨迹,对新疆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的动态转移轨迹进行对比分析,得到结论:新疆经济重心的移动和人口重心的移动方向一致,均由西南向东北移动,且人口重心的移动滞后于经济重心的移动;进一步分析了新疆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转移的驱动因子,并利用具有空间可分解性的Theil系数验证了新疆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的动态转移轨迹表现出来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关键词:区域重心;经济重心;人口重心;区域经济发展

一、文献综述

“重心”的概念来源于力学,是指在区域空间上存在某一点,在该点前后左右各个方向上的力量对比保持相对均衡.“重心”的方法由美国学者弗·沃尔克引入到人口问题研究之中,用以分析美国西部开发和阳光地带崛起所引起的美国人口分布变化情况.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学者也开始尝试运用重心研究方法分析社会经济问题.对新疆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的转移主要有以下研究:在新疆区域经济实证研究(吴一丁、毛克贞,2002)专著中主要将新疆分为南疆西南部区、南疆东北部区、北疆西北部区、天山北坡区和东疆区,并分别研究各区内部的经济重心;新疆向西开放的重心应该向欧洲移动(刘宇生,2001);天山南北坡经济协调发展研究(马海霞、司正家等,2007)专著中研究了自1949年以来新疆人口重心、经济重心和工业重心的变动轨迹,得出三者移动的轨迹呈现出相同规律的结论;近30年新疆经济重心转移途径(张小雷、刘雅轩等,2009).尽管上述研究内容略有不同,但在研究方法上大致相同,大多数学者都采用了区域重心的研究方法,并对新疆经济重心的动态演变轨迹得出一致的结论:新疆经济重心自西向东、自南向北推移.

经济重心南移: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1

通过对以往研究资料的整理,我们发现,对新疆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演变轨迹的描述和对比分析还很少,也没有用其他方法验证经济重心转移的动态演变轨迹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否吻合.本文选取新疆各地州、地级市的GDP和年末总人口等数据,利用区域重心模型,分析反映区域发展指标在数量上与重心方向上的对称性,它便于我们了解区域发展要素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聚集性与重心点.区域重心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表示区域差异的动态转移,研究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能很好地反映新疆人口和区域经济时空格局的演变过程.这一视角有助于深化对新疆区域发展问题的研究,从而为“十二五”期间新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对象的选取、数据来源和分析模型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在研究对象的选取上,本文以新疆地州州府所在市、地级市(共15个地州、地级市)的地理坐标来代表该地州的地理坐标,括号表示地州州府所在市.这15个地州、地级市包括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哈密地区(哈密市)、昌吉州(昌吉市)、伊犁州直属县市(伊宁市)、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市)、塔城地区(塔城市)、博州(博乐市)、巴州(库尔勒市)、克州(阿图什市)、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喀什地区(喀什市)、和田地区(和田市).其中,伊犁州直属县市包括奎屯市,阿拉尔市区、五家渠市区、图木舒克市三个新分出来的自治区直辖市的经济总量和人口数据仍包括在其所在的地州,因此本文对其不予单列出来研究.

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权威性和完整性,文中所用的各市的地理坐标来源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名录(甲种本)》,各地州、地级市的GDP和年末人口数据主要来源于《新疆五十年》(1955 - 2005)、《新疆统计年鉴》(2007 - 2010)、《喀什地区统计年鉴》(2009).统计年鉴中有缺失的,本文则利用部分地州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本文所依据的时间序列为1949年- 2009年,采取间断年份与连续年份组合的时间序列,1949年、1952年、1955年、1965年、1970年、1975年、1978年、1980年、1985年、1990年、1991年- 2009年各年,由于受到资料获取的限制,1990年以前选取了可获得资料的典型年份,但这并不影响对新疆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动态移动轨迹的研究.

(二)区域重心的概念及其模型

“重心”是个物理概念,是指物体内各点所受重力产生合力的作用点.应用于经济活动中,是指在区域空间上存在某一点,在该点前后左右各个方向上的力量对比能够维持平衡.区域重心的分析方法主要是确定区域重心空间区位以及不同年份区域重心空间区域的移动距离和方向,在社会经济问题研究中,通常用以下方法确定区域重心.假设某个区域有n个次一级区域构成,该区域某种属性的重心通常采用模型

其中,MH为新疆第i地州、市不同的属性值,如: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数等;n为新疆的地州、地级市个数(新疆共15个地州);若地州首府城市及地级市的地理坐标为P;(x;,y;),则可以计算出全疆区域重心(经济重心、人口重心)的地理坐标为Qj (Xj,yj);j为年份(即以上提到的间断年份与连续年份组合的时间序列).

当属性值Mij(经济、人口)的重心随着时间变化出现移动时,移动方向就指示了空间现象的“高密度”部位,并非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中心地区或者人口密集区,而是区域经济差异最大的方位,偏离的距离则指示了非均衡的程度,即区域经济差异的程度.

三、建国以来新疆经济重心、人口重心的动态转移轨迹

(一)1949年- 2009年新疆经济重心的动态转移轨迹

(1)式中的Mij取1949年- 2009年新疆各地州、市的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属性指标,以此来计算经济重心的动态转移轨迹(见图1).

GDP重心的转移轨迹反映了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演变过程.从图l可以看出,新疆经济重心移动的方向变化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年- 1978年),新疆经济重心从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境内( 81. 80°E,42. 05°N)转移至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境内(84. 15°E,43.32°N),这段时间新疆经济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第二阶段(1978年- 1990年),新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移动,东西方向的移动幅度不是很大,大致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境内与巴州和静县境内以及两县交接处活动,但多数在新源县境内活动;第三阶段(1990年- 2003年),新疆经济重心由西南向东北移动,且在2000年- 2003年间在南北方向有小幅波动,轨迹移动变化最为频繁,但却是变化幅度较小的平稳时期,主要在巴州和静县境内;第四阶段(2003年- 2009年),新疆经济重心表现出两个变化,其中,2008年之前,经济重心由西南向东北变化,主要活动范围仍然在巴州和静县境内,2008年新疆经济重心从巴州和静县推移至塔城地区沙湾县境内,2008年- 2009年经济重心又重新回到了与2003年大概一致的位置,从东北向西南移动,但第四阶段总的移动方向还是向东北方向移动,最终在2009年大致推移到了巴州和静县的东北部.从移动轨迹的总体趋势上看,建国以来新疆经济重心移动的方向是东偏北23. 60,总移动距离为329. 71km,其中,南北方向的移动距离为151. 95km,东西方向移动的距离为347. 98km,东西方向的移动距离约为南北方向移动距离的2.3倍,也就是在天山北坡经济带中西部、天山南坡经济带阿克苏地区的东北部、巴州西北部、伊犁州直属县市、塔城地区的东南部、博州等区域内推移.

(二)1949年- 2009年新疆人口重心的动态转移轨迹

(1)式中的Mii取1949年- 2009年新疆各地州、市的年末总人口作为属性指标,以此来计算人口重心的动态转移轨迹(见图2).

人口重心的转移轨迹反映了人口随着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演变而迁移的过程.由图2可以看出,1949年-1978年新疆的人口重心从(80.220E,40. 880N)转移至(82. 620E,42. 220N),大概位置是在南疆西南部;自1978年之后,新疆的人口重心一直在(82. 340 E,42. 150 N)至(82. 700 E,42. 340N)这个范围之间移动,没有太大的变化,从南疆西南部逐渐向天山北坡经济带方向推移.从总的移动轨迹上看,建国以来新疆人口重心移动的方向是东偏北29.90,总移动距离为284. 34km,其中,南北方向的移动距离为142. 17 km,东西方向移动的距离为246. 25 km,东西方向的移动距离约为南北方向移动距离的1.7倍,移动范围和新疆经济重心的移动范围相同.

(三)新疆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动态转移的对比分析

由图l和图2对比建国以来新疆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的动态转移轨迹可以发现,新疆经济重心、人口重心的移动方向一致,均由西南向东北移动,活动范围从阿克苏地区新和县和拜城县境内推移至乌苏市、沙湾县、玛纳斯县、和静县、新源县、尼勒克县境内及其交接处.根据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的年平均移动距离的符号来判断移动方向,根据数值大小来判断移动快慢.由表1可以看出:第一阶段,经济重心向东、向北推移,人口重心也是向东、向北推移;第二阶段,经济重心向西、向南推移,人口重心也是向西、向南推移,但数值上明显小于经济重心的数值,说明人口重心的移动滞后于经济重心的移动;第三阶段,经济重心向东、向北推移,人口重心向东、向南推移,此时已明显看出人口重心已经远远落后于经济重心;第四阶段经济重心仍然在向东、向北推移,人口重心却保持在原来的位置,变化不大.

从而可以得出建国以来新疆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之间的关系:从移动方向上看,两者移动的方向一致,均由西南向东北移动;从移动速度上看,人口重心的移动滞后于经济重心的移动.

(四)新疆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转移与区域经济发展

根据切分的四个阶段,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经济重心平均每年所移动轨迹总的趋势是先减缓后增加的,第一阶段至第四阶段移动的年均距离依次为18. 25km、3.29 km、11. 23km和16. 63km,说明新疆的区域经济差异呈现出“扩大一缩小一扩大”的特点.分阶段看,第一阶段:1949年以前,新疆的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在南疆西南部区,这与新疆产业结构是密不可分的,因为那时新疆基本没有现代工业,经济以传统农业为主,南疆西南部区的农业开发较早,绿洲面积较大,适合农业发展,所以成为了新疆的经济重心.建国初期,由于新疆距离内地远,交通不便,原有的农业生产已不能满足新疆人口的生活需要,所以,在论文范文的指示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在天山北坡区进行大规模的屯垦活动,形成了人工绿洲,农业产量急速上升,与此同时,按传统的布局思想,作为新疆首府的乌鲁木齐开始有了工业布局,随着克拉玛依市油田的发现,使得天山北坡迅速工业化,新疆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开始从西南向东北转移,区域经济差异迅速拉大.第二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加强了南疆西南部的能源工业建设,使得南疆西南部的工业比重逐渐上升,而天山北坡的工业比重有所下降,致使经济重心向西南移动.总体上看,这一时期新疆区域发展趋向均衡化.这一时期“七五”计划明确提出了地区经济布局思想,在南北疆经济发展的关系上提出:以北疆为重点,同时加速发展南疆,使南北疆互相支持、互相促进、共同富裕.在这一阶段,区域经济差异较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南北差异逐渐缩小,东西差异逐渐扩大.由于20世纪80年代我国施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向少数民族倾斜,南疆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因此,人口重心向西南移动.第三阶段:“八五”时期对天山北坡经济带提出了在大力发展原有煤炭、电力、石油化工、轻纺工业的基拙上,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八五”末期,天山北坡区不但工业发展迅速,农业也由于重点发展了棉花而有了较大的提升,第三产业发展在全疆领先,尤其是在1990年北疆铁路全线贯通后,使得新亚欧大陆桥的作用得以发挥,提升了天北带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东疆地区由于石油的开发和产业结构的提升,生产总值占全疆的份额也有所提高.在“九五”期间,随着“一黑一白”战略的实施,南疆东北部成为石油和棉花发展的重点地区.这一阶段,新疆的经济重心总体大幅向东北部推进.2000年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使得新疆的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天山北坡的工业迅速提升,使得区域经济差异扩大,南北差异较小,东西差异较大.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人口重心也随之向东移动,由于人口重心的移动滞后于经济重心的移动,人口重心在南北方表现为向南移动.第四阶段:“十五”至“十一五”期间,新疆的经济发展主要遵循“依托比较优势、培育竞争优势、实施区域突进、构建特色经济、发展融合经济、实现共同进步”的原则,天山北坡区依靠其区位优势、巨大的增长潜力、资金的投入和产业结构的优化等影响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近两年国家提出天山北坡经济带主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构建薪型工业化发展高地,推进天山南坡吐哈(吐鲁番、哈密)地区石化产业带发展,使得新疆的经济重心总体向东北方向移动,区域经济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2010年论文范文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和第二轮援疆工作的展开,促进了新疆跨越式发展,我们预测,在“十二五”期间或者今后更长的一段时间内,新疆区域经济差异有望缩小.

(五)基于Theil系数的新疆区域经济发展验证

研究区域经济差异常采用基尼系数( GI),但它体现的只是区域差异的静态变化.本文利用具有空间分解性的Theil系数分析新疆差异总体变化的过程,以期从中获得更多的信息.Theil系数(以GDP比重加权)的计算方法如下:T等于∑( g/G)×lg[(gi/G)/(p/P)]

式中,T为Theil系数,测度区域经济总体差异,表示第i个子区域的GDP值,p.表示第i个子区域的人口值,G为区域的总GDP,P为区域的总人口值.Theil系数越大,表明区域经济差异越大.根据公式计算得到的1949年- 2009年的Theil系数(见图3),也验证了新疆区域经济差异的“波浪式”变化,这一点与分析中的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的转移轨迹完全吻合.

四、结论与建议

第一,建国以来新疆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的移动方向一致,均由西南向东北移动;从移动速度上看,人口重心的移动滞后于经济重心的移动.

第二,新疆的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向东北、西南、东南方向都发生过位移,但在南北方向移动较小,东西方向移动较大.主要原因是在天山北坡经济带快速发展成为全疆经济发展的核心时,南疆东北部区域以石油和棉花作为发展重点,其经济地位的提升也很快,这样南北之间有个互相调和的作用,使其变化比较小.另外,经济实力较弱的克州、和田地区和博州大都分布在新疆西部地区,故东西方向的移动距离远远大于南北方向的移动距离.

第三,自1978年以来,新疆的经济重心一直在其地理重心的东北部位置移动,大致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和巴州的和静县境内,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状态,区域经济差异有所增大.新疆区域经济差异的调控重点是把区域经济差异变化控制在安全、适度的范围内.

因而建议,新疆在“十二五”期间或者今后更长的时期内,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应向新疆西部、西南部地区倾斜.政府应该调节不同区域的利益矛盾,协调各区域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异;支持和帮助落后地区加快体制改革、优化产业结构等;加快开放进程,创造良好的吸引国外、内地资金的环境,帮助落后地区确定重大发展战略,和全疆人民一起努力实现新疆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l]黄建山,冯宗宪.我国产业经济重心演变路径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21,(5).

[2]吴一丁.新疆区域经济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3]马海霞,司正家.天山南北坡经济协调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4]刘雅轩,张小雷.近30年新疆经济重心转移路径[J].干旱区地理,2009,(3).

[5]李秀彬.地区均衡性的可视化测度[J].地理科学,1999,19,(3).

[6]徐建华,鲁风,等,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尺度分析[J].地理研究,2005,(1).

[7]高志刚.新疆区域经济差异与预警系统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

总结:本文是一篇关于重心经济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经济重心南移引用文献:

[1] 优秀安全经济论文题目 安全经济论文题目哪个好
[2] 关于财政经济的论文选题 财政经济论文题目如何定
[3] 经济学位论文题目范文 经济学位论文题目怎样定
《建国来新疆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的动态转移轨迹区域经济》word下载【免费】
经济重心南移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