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职称论文 > 文章内容

现代化建设背景下传统体育的拟态环境

主题:拟态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22

简介:该文是拟态环境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与拟态类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拟态环境论文范文

摘 要:本文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下,传统体育拟态环境的构建,提出以下建议:1、注重新传媒环境下,传统体育文化信息的传播.2、“硬实力”与“软实力”相结合,共构传统体育新形象.3、注重个体对已构建传统体育拟态环境的反馈.4、明确构建传统体育拟态环境的多元意义,这是正确完成构建目标的前提.5、对未来传统体育拟态环境的发展演化要有前瞻性,要做好战略性计划.

关键词:现代化;传统体育;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0)01-0078-04

1 前言

我国社会现代化建设道路是立足于中华民族特色文化背景下的中国特色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是建立在对传统文化沉淀糟粕的剔除,社会全方位的现代化,是基于科学技术与历史文化的相互作用.人类社会的进程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是离不开科学技术发展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信息的传播从口口相传到文字记载,再到数字化记载保存,传播的方式也从图书发展到广播、电视等有线传播,再到如今的互联网传播.信息社会下数字化和网络化构建的拟态环境加强了人与世界、社会的联系,但同样也模糊了时空边界.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古时劳动人民生活活动的外显,也是我国古代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体现,对我国国民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作用.但在其现代化进程下,传统体育活动空间异化,人口迁移、生活方式的改变等都使传统体育与现代人的生活隔离,使民族体育在逐渐从其他社会活动中脱离其依附性时,彰显的活力不足,因而逐渐衰落甚至走向消亡.本研究试图通过构建传统体育拟态环境,拉近現代人与传统体育距离,从而使传统体育在新时代下能以新的方式展现活力.

2 基本概念

2.1 拟态环境

“拟态环境”这个概念,是在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传播学者李普曼提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1]

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由信息构建的拟态环境几乎将所有人都囊括其中.现今的社会,由互联网、手机移动通信等技术构建的信息环境,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以对信息的获取、辨别、重构及传递为主.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人们的思想也在不断受着海量信息的冲击刺激,主动或被动的实现思维现代化.陈航认为信息技术的发达,使人们的视野和生存空间得到拓展,让人们可以生存于大大超出自身可感知环境之外的其他环境之中.[2]而这种感官之外的事物就是通过传媒、互联网等形式进行.拟态化境成为大众不可脱离的环境,是现代生活中民众无法逃避的生活世界,它与现实环境并驾齐驱,成为决定人民生活情感、生活、期待、认知和态度的两大环境世界.现代化程度越高的社会,拟态环境的公开性越明显,人们对拟态环境的依赖程度也就越高.[3]

2.2 现代化发展下的传统体育

现代化的道路上,城市化发展是必要的路径.现代化发展中形成的发达城市——欠发达城市——城镇村落的城市格局也深刻地影响着民族体育的发展.

(1)人口的大量转移.大量的人口涌向经济发达的城市,附着在人口身上的文化也随之转移.青壮年的缺失,民族体育传承中的中坚力量也随之大幅减少,由地域而兴盛的民族体育也由此出现年代的断层.

(2)城市之间的文化落差.城市上,发达城市-欠发达城市-城镇村落之间的经济、人口资源、文化的落差.地方上,城市中心与地方村落形成的落差.产生的格局反应在民族传统体育上则表现为传统体育在城镇村落较为繁荣,项目多彩,西方体育在发达城市较为繁荣,项目丰富.在地方,传统体育更多展现出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在城市,更多以荧幕方式融入生活.

(3)项目之间的差异性.民族传统体育久经历史的浸染,诞生的种类多样,而且南北的跨度大,东西的差异大,少数民族聚集地散布广,传统体育又作为一种生活方式附属在其他社会活动上,再加上传统社会的户籍限制制度,交通不便等因素,使传统体育在同一类项目上出现规则不同,活动方式不同等现象,项目之间的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3 传统体育拟态环境的作用

传统体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自然也被数字化纳入在拟态环境中,借助网络提高对信息的处理和整理速度,由此完成对传统体育的改造和推广.

3.1 推广分类作用

传统体育的文化空间结构发生了异变,现代城市的经济基础剔除掉了传统体育发展的土壤,城乡居民活动形式的改变剥离了传统体育的活动空间.传统体育在向现代化社会转变中遇到的问题是特殊的,提出的诉求也就很难转化为具体的政策要求.但在拟态环境中,散落的传统体育被集中纳入拟态环境,地域限制的关键因素被消弭,呈现出传统体育的原初形态.即为完成对传统体育向大众推广进行整理过程中(易推广的、要申遗传承的等);在传统体育形态上进行分类(萌芽状态下的传统体育、表演型传统体育、可竞技性传统体育等);在同类项目上进行比较(陀螺、毽球等项目社会分布广,但在活动方式上各地域却不相同).并且现实社会中分布广、零散的传统体育活动在拟态环境中可以被集中、放大视角、反复观摩、分类归纳、对在推广过程中进行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3.2 调节机制

拟态环境的快速建立,必然纳入各项民族体育活动,并使这些传统体育活动由封闭走向开放,由民众的喜爱程度、各项运动的反响程度等影响对传统体育活动在拟态环境中进行调节、协调和整合.拟态环境缩小了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距离,也缩小了传统体育与广大群众的距离,在此环境中形成的必要调节机制,一是会建立其较为权威的传统体育活动组织机构,形成普遍认同的活动标准,能够及时调节传统体育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二是有利于达成普遍共识,产生大多数人都认同的体育观念,这对传统体育走进群众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

3.3 逐步吸纳过程

传统体育在开放性的环境中,必然要走上逐步吸纳的过程.在拟态环境中信息会发生强烈的交互作用,在推广过程中必然以广大民众的趣味为导向,对传统体育各种活动进行改造去适应民众的需求,对所处环境进行改造去适应社会的需要.因地制宜的措施必然要加入新的元素去适应当地的风土人情,再加上广大群体参与也会逐渐延伸和扩大,反馈的信息更会进一步推动传统体育的改造和适应.这种渐进性的扩大趋势即可以为传统体育形成的内聚活动提供机会,也会将对传统体育现今阶段的泛文化现象冲击分散化.

3.4 扩大影响力

传统体育作为人的一种生活活动方式,要与人建立起有效的联系,人们要接受传统体育作为自身的一种生活活动方式,那传统体育要完成对人们的一种“说服”.根据罗伯特?西奥迪尼对说服力量的六个行动要素的定义:互惠、稀缺、从众、权威、一致和喜好.[4]

(1)互惠:传统体育是本土人民的活动产物,承载着本土的风土人情,暗含的文化基因在人们进行活动时深化人们的心理特征;(2)稀缺:传统体育活动多与国家的民俗节日结合在一起,是民俗节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错过便要等下一次的节日;(3)从众:传统体育活动是一个区域特有的活动盛宴,是“熟人社会”中集体性的娱乐项目,是参与者加深情感的互动方式;(4)权威:传统体育活动的举办多是由地方政府主导,并且国家对此也是大力支持;(5)一致:世代的传承,传统体育一次又一次地在活动中为参与者打上文化烙印,世袭罔替,代代传承;(6)喜好:传统体育的产生是当地风土人情的具象表现,活动的展开是以当地居民的文化喜好为心理特征,在盛情中完成活动行为与精神的合一.

在完成传统体育对人产生影响力的输出过程中,以拟态环境组建的信息传递直接作用于人的认知体系中,滚动式的反复传递信息,以最直接的方式减少输出过程和增强效率.

4 传统体育拟态环境的多元意义

4.1 文化意义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信息的广泛传播,再经历大众的共同认可,形成共同的文化特征上共同的心理特征.历史是过去的社会记忆,通过口口相传,文本记载,流传下来的社会记忆是民族和国家的共同财富.正是通过这些深厚的历史记忆,社会、民族、国家的文化内涵才有坚实的基础,才能在发展前追根溯源,才会在发展中知兴避亡.传统体育以一种丰富的生活方式,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和平稳定时期,丰富着人民的社会生活,提供着广大的文学素材,“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含有的“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等的精神内核更是先辈意识、行为的沉淀,激励着代代的人民.在动荡年代,起着强国保种,守卫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作用.传统体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分割,无法替代的民族烙印,是中化民族特有的精神内涵和瑰宝.

4.2 社会意义

传统体育拟态环境,其目的是向社会民众提供传统体育信息.在满足民众生活娱乐需要的同时,发挥统一民众对传统体育的一些基本价值观念,使社会民众能够在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公众利益面前形成一种基本的共识.在形式上,保证传统体育活动能够在规范的范围内按照体育活动本身的规律以及社会的要求进行,在此基础上,为民众参与体育锻炼时提供多种选择;在内涵上,保证传统体育在社会发展中保持核心内涵的基础上吸收有利文化内容丰富自身,使传统体育能够向社会日常化发展.

4.3 本质属性要求看

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进程不断加快,随着社会各方面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在外因上打破了传统体育发展的封闭环境,内因上淡化了其多种功能,使其逐渐失活,自身的生存空间更被现代体育挤压,面临严峻的发展困境.现今中国,文化交流日益繁盛,各种思想在体育方面的熔聚和碰撞,跨学科、跨专业和跨方向的交流也是日益深入,各领域之间的分工和统一也在不断转化.传统体育要兴盛,就必须完成现代化,实现观念现代化、学科现代化、项目现代化;要发展,就必须融入信息社会,借助整个社会共有的拟态网络空间环境,建立传统体育拟态环境,作为整个网络神经的子系统存在,不断刺激使其充满活力.

5 现代化建设下传统体育拟态环境的构建

传统体育拟态环境的建构,由体育活动生成信息源,通过各种技术进行文字-广播-图像等的立体式传播,使受众接收到信息后建立对传统体育的想象,在通过媒介反馈想象完成信息的交互,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传统体育项目历史、比赛规则和文化特征的推广.

5.1 传统体育信息传播

体育因各种媒介的介入,完成二次传播,形成的拟态环境加大了传播力度、广度和效果,传统体育也在拟态环境中模糊了人与传统体育活动的距离感,加强了彼此之间的联系.

从信息传递的角度,大众传播以一点对多点的公开性传播完成信息的传递,自媒体以个人意向性传播完成信息的传递,互媒体以多点对多点的信息互助性传播完成信息的传递.传统体育活动开展成为话题,通过海报、标语和现场观看等线下方式,电视直播、电台广播、微信推送、微博讨论等线上方式,完成传统体育跳跃式、同时性传播.信息通过各种方式在传播交流互补,相互佐证补充,不断真实映画传统体育形象.线上观众通过拟态环境使人体验到现场的活动氛围,与线下的观众共同在活动的观赏中,以活动方式、服装、道具等具象物体唤起记忆中的情感节点,从而进入心灵的回归状态.回归状态中往昔的相同经历,在刹那间完成对自我身份的认同.

从传播技术的角度,媒体的出现,极大地扩展了使信息的传播广度和个体接收信息的深度,使信息以几乎不受任何限制就可以传递到任何地方.信息數字化传播深入到个人,每个人都被囊括在拟态环境中,并且在环境中,信息传播、舆论引导、说服劝诱等都对人有强大的引导作用.在拟态环境中对传统体育议题不断进行传播讨论,以大篇幅的版面,最显著的位置,运用大量的时间反复不断地进行滚动式播报,辅以文字描述、图像显示、影像播放等方式,由此构建的传统体育拟态环境,会自觉推动民众接受拟态环境输出的价值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民众的传统体育观念意识的形塑.

5.2 传统体育形象建构

传统体育建构的形象影响着人们对传统体育认识的第一印象,其形象构成组成是多方面、多层次、全方位的,是传统体育内容、形式、价值内涵等因素共同形成在人们认知体系里,是人们对于传统体育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共同组建形象的综合评价和认知.

传统体育的“硬实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上: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流传下来的,集合着各个民族的体育活动方式的共性优势.目前已有近千种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得以确立,内容多种多样,能够满足人们对于健康、社交、养生的需要,也能满足各个年龄阶段的、不同社会层次人们的体育活动需求.

(2)形式上:传统体育活动方式多样,丰富多彩,静有象棋、围棋、等,动有武术、马术等,娱乐有秋千、风筝、打陀螺等,观赏有舞龙、舞狮、赛龙舟等,养生有导引、气功等.并且传统体育活动又节日庆典性的集群活动,也有休闲娱乐性的个体活动.

上述因素组成了人们认识传统体育的第一印象.在传统体育形象建立中,要紧抓其丰富多样的“硬实力”载体,在满足男女老少不同年龄段的需求时,结合群众的不同趣味倾向,在打造坚实的群体用户的同时深入挖掘用户和传统体育项目之间存在的共性特征,在项目活动中完成用户一带多的推广策略,在推广策略中利用项目多样趣味吸引多层群体.

传统体育是各民族社会生活、生产劳动、民风民俗在历史发展中的结晶,反映着各民族在那个时期创造的文明成果,体现着各民族的民族信仰.[5]传统体育文化是传统体育“软实力”的重要依托,以传统体育文化民族性的辨别力,吸引群体主动自愿参与.以民族信仰刻画民族风貌,以民族文化丰满民族性格,以传统体育厚重的历史塑造民众在活动中的历史观,以传统体育蕴含的精神内涵塑造民众在活动中的价值观.活动形成的民俗节日-传统活动-参与者的参与流程,完成节日氛围-情感共鸣-共同记忆的情感流程,在活动过程中个体完成身体到心灵的双重体验,完成身体与心灵的自我塑造,达到增强个体的身份认同的目的.

“硬软实力”的齐头并进.才能建立“秀外慧中”的传统体育形象,改善传统体育目前发展的处境.

5.3 个体对传统体育拟态环境的反馈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于现实环境的认知更多是依赖于媒介上.由媒介信息构建的拟态环境脱胎于现实环境,反映着现实环境的真实程度对人们的思维认知有着重要的作用.[6]

拟态环境的建构过程是一个利用符号、文字、影像等事物意义指代组建虚拟现实的过程.传统体育拟态环境通过各种信息流组合而成的虚拟的符号环境,构成一张不可逃避、潜移默化的巨网,在悄无声息中影响人们对于传统体育的观念,树立传统体育在人们认知中的民族形象.[7]

传统体育作为人们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被媒介加工、处理、再传递的过程完成了传统体育媒介化的过程.传统体育媒介化是媒体在运作过程中,人工建造的人与现实体验之间的体验再现.这种再现是媒体基于信息流和意识观念,利用符号意义达到民众将媒介化的体育作为其行为、观念的目的.在个人的理性或感性认知选择中,会选择的性接受自身倾向的事物,因此个体在参与传统体育活动中,在兴趣的基础上会选择性地去了解传统体育活动项目的历史演变、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在经过理解和记忆加工后,重组信息完成对传统体育新的认识.

借助传播媒介的不断发展,民众获取信息渠道增加,有利于辨别各种信息的有效性,在判别中不断丰富认识和贮存,人们在接收信息状态时也逐渐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这种情况下,民众在拟态环境中获得的对传统体育的看法和价值观念又将反馈给拟态环境,民众的主观性选择对媒介传播信心起着制约与规范作用,这种选择也会使一些传统体育信息在拟态环境中被隐藏和边缘化.因此,具有活力的传统体育拟态环境,必然是民众在不断反馈信息,传统体育拟态环境不断调整的状态,在互动中完成话题的导向,在话题中扩宽互动的范围,这才能是传统体育拟态环境长久、牢固,被民众接受和喜爱.

6 传统体育拟态环境的媒介前景

传统体育拟态环境的构建离不开媒介的发展,现代媒介大大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过去因为交通和信息传播不畅而存在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还有地缘文化,都在逐渐地被淡化,特别我国即将带领世界走向5G时代,信息传播得到了又一次进化,速度更快,延迟更低,也为物联网的存在提供了可能.在此时代背景下,对传统体育拟态环境的构建,自然也可以实现曾经无法想象的发展形式.例如我们过去因为传播速度不快,反映传统体育的视频或直播无法做到1080p全高清,甚至720p都有难度,现在,在5G 1.7Gbps的加持下,达到4k hdr都是有可能的,栩栩如生的画面,定然能带给人们更震撼的视听体验,也能更好地反应传统体育文化方方面面的细节特征,构建更真实的传统体育拟态环境.而像VR和AR等先进技术,让更多的人可以足不出户,就能沉浸甚至参与进传统体育习俗之中,让我们接触传统体育文化,变得不再困难,推广起来,也会简单得多.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陈航.新媒体与“拟态环境”[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0,26(06):111-114.

〔3〕郭赫男.我国大众传媒建构的“拟态环境”研究[D].四川大学,2006.

〔4〕[美]罗伯特·西奥迪尼.影响力[M].闾佳,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016.

〔5〕吳建逊.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与发展——基于文化多样性、价值多元化的视角[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35(04):42-45.

〔6〕刘晖.自我、体育与社会:论符号互动理论在体育研究中的应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03):14-18.

〔7〕葛承雍.中国传统风俗与现代化[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87-90.

总结:评论:这是大学硕士与拟态环境本科拟态环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拟态方面论文范文.

拟态引用文献:

[1] 网络传播和拟态环境论文例文 网络传播和拟态环境论文范文2000字
[2] 拟态环境和思想政治教育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关于拟态环境和思想政治教育本科论文怎么写5000字
[3] 经典爱护环境论文题目 爱护环境论文题目选什么比较好
《现代化建设背景下传统体育的拟态环境》word下载【免费】
拟态相关论文范文资料
热门拟态环境相关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