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职称论文 > 文章内容

商标权侵权的认定标准

主题:商标权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16

简介:本文是关于商标权方面论文范文集跟商标权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商标权论文范文

商标权论文

目录

  1. 一 商标的概念及功能
  2. (一)商标的概念
  3. (二)商标的功能
  4. 1.区分商品来源的功能
  5. 2.传导商品质量和商誉的功能
  6. 二 商标权的客体
  7. (一)商标标识说
  8. (二)商誉说
  9. (三)联系说
  10. 三 商标权侵权的认定标准
  11. (一)商标权的客体决定了商标权侵权的认定标准
  12. (二)混淆可能性的认定

摘 要:商标权侵权认定标准的确立和统一对商标权的保护十分重要.既然是权利,从权利客体入手是全面认识和理解其中含义和本质的最好方式.相较于商标权客体的其他学说,“联系说”可以对我国目前的各项商标法律制度做出更为合理和周延的解释,能够保证我们在处理相关案件时有一个清晰的逻辑脉络和令人信服的说理证成.

关键词:商标权侵权;联系说;商标权客体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重视,人们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越来越强,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的数量也日益增多.然而我国《商标法》对商标权侵权的认定以商品类似和商标近似为标准,虽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但却十分僵化,缺乏说理性和逻辑性,也与我国《商标法》的价值追求不符.这就要求我们在认定商标权侵权时有一个规范的标准.

一 商标的概念及功能

(一)商标的概念

我国现行《商标法》第八条规定,任何能让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区别开来的标志,包括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颜色组合和声音等,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均可以作为商标申请注册.而且第三条在表达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的含义可以看出,商标其实是以文字、图形等各种要素组合起来的一种标志或標识本身.

(二)商标的功能

1.区分商品来源的功能

早期英国商人在自己的货物货物包装上标出区别去其他商人的不同标志,以表明自己对该货物拥有所有权,货物上标志所起的作用就是为了甄别海上贸易中的遗失物或漂流物的所有权.这里的商标虽然还算不上是现代意义上的商标,但却可以体现商标最突出的功能—识别和区分功能.

2.传导商品质量和商誉的功能

随着商标的进一步发展,逐渐衍生出了商标的第二大功能—传导功能.商标经过经营者一段较长时期的使用和广告宣传,消费者凭借体验、记忆才能联想到经营者的商品或服务以及营业活动产生的商誉.也就是说,此时商标开始产生传导功能,包括对商品、服务质量及商誉的指代和传达能力,商标本身并不能保证商品的质量,但它作为商品信息的忠实传达器将会通过市场机制约束和刺激经营者维持或提高商品的质量标准.

二 商标权的客体

(一)商标标识说

该学说认为商标权的客体是商标标识本身,这是对“商标权”望文生义的结果.他们简单的认为,著作权的客体是作品,专利权的客体是专利,那么商标权作为知识产权的一种,其客体也应当是商标,这是逻辑错误推演的结果,缺乏对商标权的深入思考,没有正确地认识到上文所述的商标法实施的价值追求和商标权人的特定利益.商标标识本身在注册时是不包含任何价值的,标识本身也不能产生经营者所需要的特定利益,因此不能作为商标权的客体.

(二)商誉说

商誉说认为,商标权的客体是商标所承载的商誉.商誉是消费者对特定经营者的经济实力、经营理念以及商品质量、品种、售后服务等客观方面的感受而形成的肯定性综合评价.它必须依附特定的经营主体才能对其评估作价,另外,其价值具有变动性和不稳定性.商誉并不是任何商标都固有的,商标在未使用的情况下向商标局申请注册时,其未曾产生过商誉,但此时商标申请人通过商标的注册取得商标专用权,此时会出现拥有权利却没有权利客体的尴尬情形,对于大多数资质平平的经营者来说,无商誉乃是经营的常态,但这并不妨碍其利用商标的识别功能区分商品来源.

其次,反向假冒也是商标权侵权的一种,但这一行为并没有侵害到经营者的商誉,把它视为一种侵权行为是不符合逻辑的.此外,即使一些商标承载着巨大的商誉,也可能由于丧失了识别性而失去商标权的保护.例如知名商标向通用名称的转化,其背后蕴藏着巨大的商誉价值,但是由于商标本身的识别功能不复存在,也就无法获得商标权的保护.由此可见,将商誉作为商标权的客体也是不合适的.

(三)联系说

联系说认为商标权的客体是相关公众所认知的商标与商品之间的特定联系.经营者通过申请注册商标所取得的商标权其实就是使这一商标与今后所经营的商品建立和维持特定联系的权利.消费者对商品来源的认知并非靠单纯的商标标志就能够实现,只有商家将某种标志用在其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之上,建立了一种标志同商品或服务来源的指代关系,消费者认知才能够圆满实现.不与商品相联系的标识是没有任何商标意义的.只要通过申请注册取得了商标权,就可以在不受他人干涉的情况下在商标之上建立特定的联系,赋予商标专用权其实就是保护商标权人的这种可期待利益.商标权人也可以对其进行许可和转让,以让他人也可以让此注册商标与自己的商品建立联系.为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我国《商标法》第四十二条和四十三条规定,受让人应该保证使用该注册商标的商品质量,许可人应当监督被许可人使用其注册商标的商品质量.因此,笔者认为,对商标权客体的认定应当采取联系说.

三 商标权侵权的认定标准

在理清商标的概念、功能和商标权客体之后,我们再来探讨商标权侵权问题就比较明了了.既然商标权的客体是商标标识与特定商品和服务之间的特定联系,除非他人获得了商标专用权人的许可,那么任何妨碍、干涉、和破坏商标专用权人建立、维持以及独占这种特定联系的行为都应该认定为商标权侵权的行为.

(一)商标权的客体决定了商标权侵权的认定标准

我国现行《商标法》第五十七条规定了商标权侵权的行为表现,并将传统的混淆理论引入法条.混淆行为包括两类:直接混淆和间接混淆.直接混淆是指让消费者误认为商品直接来源于商标所有人,间接混淆是指让消费者误认为商品的来源和商标所有人之间存在赞助或许可关系.“联系说”都可以为这两种行为做出合理的解释,因为这两种行为都破坏了商标与原商品之间的独一无二的联系,使消费者误认为商标与他人的商品建立起了联系.

但是单纯的混淆理论的认定标准有其逻辑上的不周延性,因为混淆行为只是破环注册商标与特定商品或服务之间的特定联系的一种可能性,商标权侵权还有其他的表现形式,从“联系说”的角度来看,它还有更大的外延,而这单凭混淆理论是不能做出合理解释的.比如,我们前面已经提到过的反向假冒行为,它也被认定是商标权侵权行为的一种,如果用混淆理论对其认定,可能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因为反向假冒人是在撕掉原来的商标之后换上了自己合法拥有的商标,消费者完全意识不到另一个商标权主体的存在,所以很难说造成了什么混淆.但是我们如果采用商标权客体“联系说”的理论,就能很好的解释这一行为.

另外,我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第七款作为一个兜底条款,对尚未纳入前六项的其他可能的商标权侵权行为提供了救济的空间,例如,许多学者将“淡化行为”也认定为商标权侵权行为,淡化行为主要针对的是构成驰名事实的商标,它是指在不相同或不相类似的商品或服务上使用与驰名商标相同或相近似的商标,即使不会造成相关公众的混淆,但是只要这种商标的长期使用行为会损害驰名商标与其所指的商品或服务之间的特定联系,也构成商标权侵权.虽然前六项并未规定这一行为,但我们可以以联系说客体的认定标准用最后的兜底条款来对这一行为加以认定.因此,联系说可以为不同的商标权侵权行为提供统一的标准和强大的解释力.

(二)混淆可能性的认定

我国新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第二款在认定商标侵权行为时,保留了相似性标准,增加了混淆可能性标准,此类商标权侵权行为是所有商标权侵权行为中最常见的,因此在认定此类侵权行为时这两个标准也不容忽视.我们可以通过此一条款的表述和分析来判断這两个标准的逻辑顺序,相似性应当被理解为判断混淆可能性的前提条件,相似性和混淆可能性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判断标准,我们在判断相似性是不应考虑混淆可能性的标准,在判断混淆可能性时也不考虑相似性,否则我们将陷入无限循环的论证之中.相似性的判断应当采用客观性的标准,混淆可能性才是我们判断商标侵权的最终要件.因此对相似性的认定可以采取较低的标准,从而不至于使那些相似性程度较低但结合其他因素却具有混淆可能性的商标侵权行为逃脱法律的制裁.在判断混淆可能性时,我们可以从“联系说”的角度出发,看注册商标与特定商品或服务之间的联系是否被破坏,从而从商标权的本质去判断被诉行为是否构成商标权侵权行为.

参考文献

[1] 徐珉川:《商标权利构造的理论困境与规范出路》,载《法学评论》2018年第3期.

[2] 郭富青:《论商誉在商标权保护中的功能定位》,载《西部法学评论》2013年第5期.

转引自郭富青:《论商誉在商标权保护中的功能定位》,载《西部法学评论》2013年第5期.

[3] 杜志浩:《商标权客体“联系说”之证成——兼评“非诚勿扰”商标纠纷案》,载《政治与法律》2016年第5期.

[4] 卢海君:《商标权客体新论——反不正当竞争法视野下的商标法》,载《知识产权》2016年第11期.

[5] 刘期家:《商标侵权认定理论考评与探索》,载《知识产权》2013年第6期.

[6] 杜志浩:《商标权客体“联系说”之证成——兼评“非诚勿扰”商标纠纷案》,载《政治与法律》2016年第5期.

[7] 王太平:《商标侵权的判断标准:相似性与混淆可能性之关系》,载《法学研究》2014年第6期.

总结:该文结束语:上述文章是关于商标权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商标权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商标权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商标权引用文献:

[1] 商标权和法制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商标权和法制相关论文例文2万字
[2] 商标权和法律本科论文范文 关于商标权和法律相关论文例文8000字
[3] 商标权和法律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商标权和法律有关论文范文3000字
《商标权侵权的认定标准》word下载【免费】
商标权相关论文范文资料
热门商标权相关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