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职称论文 > 文章内容

社区档案论文范文参考 社区档案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社区档案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31

社区档案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社区档案论文范文参考: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及应用研究
  2. 第二篇社区档案论文样文:区域数字卫生关键技术和应用示范研究
  3. 第三篇社区档案论文范文模板:基于均等化视角的上海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投入研究
  4. 第四篇社区档案论文范例: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吉林省城市社区护理绩效评价研究
  5. 第五篇社区档案论文范文格式: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化水平综合评价研究

★这是100篇免费优秀与社区档案论文范文相关的资料,为社区档案方面的的本科毕业论文和硕士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社区档案论文范本格式模板参考.

第一篇社区档案论文范文参考: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及应用研究

目的: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构建良好信息平台,及时发现人群不良行为方式,不良生活习惯等危险因素倾向,有针对性的开展社区健康促进工作,从而提高社区人群的健康水平和健康质量.

方法:本研究利用2005年6~9月天津市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王顶堤社区的资料作为数据源,基于OFFICE环境的数据处理/分析系统,使用Access+VBA完成管理系统设计,Access中嵌入的语言VBA(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是Microsoft专门为OFFICE软件*的Visual Basic系统,在基本兼容VisualBasic基础上,加入了一些其它对象/类.建立在Access基础之上的管理系统,是完全意义上的数据库.项目以“天津市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调查表内容为设计模板,从数据录入、数据管理、数据查询、数据传输及基本统计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开发.同时,利用已有数据库资料,采用SAS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统计分析从社区人口学特征,糖尿病单因素、多因素分析三个方面完成.根据资料的数据类别、分布特征和分析目的,统计推断采用了不同的分析方法,包括:t检验、秩和检验、x~2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为双侧α等于0.05.

结果:按照设计要求完成了管理系统的开发,系统建立在Access基础之上,MSoffice是目前装机率最高的应用软件,用户无需额外安装其它运行环境及大型服务器,可迅速建立管理网络.运行成本低廉,具有较高的性价比.整个程序界面友好,简洁明了,建立了与纸质调查表形式一致的可视界面进行数据录入,在一定程度上使数据录入更为方便,也有助于减少数据录入错误.除了数据录入外,整个系统操作基本以鼠标点击为主,无需专业的计算机人员即可完成,特别适合全科医生对健康档案管理需求.每个居民的基本信息可以对应多次调查问卷信息,同一调查问卷信息还可以对应多次体检的信息.系统数据结构设计特别适用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动态随访管理与随访分析(如队列研究,Cox回归).系统具有强大的查询功能、实时统计及结果的动态显示功能.网络功能完善,系统基于局域网映射,数据采集与存储分离,数据共享.同时建立了基于Internet的点对点联系网络,可进行数据远程传输.另外,系统提供了众多的数据外部接口,如SPSS、SAS、Excel、dBase及文本等,方便用户应用不同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健康档案不同于电子病历,它以关注健康为目的.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在糖尿病防控中的作用是通过及时的统计分析,发现人群不良行为方式,不良生活习惯等危险因素倾向,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社区健康促进工作,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和健康质量.本次研究结果对该社区的糖尿病防控工作有如下提示:高龄人群、脑力劳动人群应该是社区健康促进更为关注的对象,年龄、职业体力分类OR值分别为1.409(95%CI 1.052~1.887)、0.466(95%CI0.233~0.929).冠心病史、糖尿病家族史、腰臀比与糖尿病的关联独立存在,应作为该社区糖尿病防控宣教工作的重点,OR值分别为3.68(95%CI1.916~7.042)、3.731(95%CI 1.575~8.850)、22.446(95%CI 2.512~200.594).另外,该社区的糖尿病患者饮食自我保健意识较强,鲜蔬摄入量多,水果有节制摄入,OR值分别为1.429(95%CI 1.059~1.927)、0.612(95%CI 0.443~0.845).公认的与糖尿病相关的吸烟、饮酒、运动、饮茶等因素,在本次研究中没有得到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结论:该系统具有较高的性价比,界面友好简明,操作简便易学,便于推广.数据录入、查询、输出功能强大,具有实时统计、结果动态显示功能,网络功能完善.适用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动态管理与随访分析(如队列研究,Cox回归).居民健康档案,重点放在指导人们改变不良行为方式,生活习惯,达到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水平的目的,通过研究得以实现.今后,要以此为基础逐步拓展涵盖预防免疫、就诊记录、健康检查记录、计划生育等方面的信息,实现“多档合一”,体现预防为主,健康档案与临床信息一体化,最终实现居民健康全程管理,疾病防治相结合.

第二篇社区档案论文样文:区域数字卫生关键技术和应用示范研究

第一章图像分类中针对主动学习算法的列子集选择方法和基于增强流形学习的高斯混合模型研究

第一部分图像分类中针对主动学习算法的列子集选择方法研究

背景:

图像和文本分类是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手动标记图像是极为费时和昂贵的,但是在图像分类、文本分类等问题中,有标记的样本数据往往是很较难获取的,对图像进行人工标注往往又是费时和费力的.如何选择少量最具有价值的样本进行人工标注,从而提高分类性能是极为重要的.主动学习是图像分类的常用技术,但是目前已有的主动学习分类的具体算法对于图像分类还存在不足,没有考虑要以最小化重构误差来选择最优子集,也没有考虑图像数据的空间是高度非线性的内在几何结构.

目的:

基于列子集选取思想,解决目前图像分类样本标准算法中的主动学习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主动学习算法来帮忙完成分类图像.

方法:

通过研究分析目前主动学习的有关算法,发现这些算法的优缺点,基于主动学习的列子集选择算法,提出了一种新的主动学习算法提出使用核的思想来定义的非线性主动学习算法,即核空间列子集选择的主动学习方法,以便在数据空间呈现高度非线性时发现数据中的几何结构,实现在投射的核空间中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数据点.经过在再生核希尔伯特空间进行主动学习,解决了目前主动学习的非线性问题.最后,运用耶鲁大学的实验结果数据集AT&,T和coi120证明了本算法的有效性.

结果:

在人造数据集中,本文提出的方法能从两个圆及两个月牙中较为均匀的选择数据,这样能更好的代表整个数据集,效果较好.在真实图像数据集测试中,本文提出的算法在标注相同数量的样本情况下,分类的错误率都明显低于其他算法

结论:

(1)提出基于列自己选取的主动学习方法

(2)提出基于核空间的列子集选取的主动学习方法

(3)解决了目前线性主动学习方法无法捕捉图像数据非线性结构的缺陷

(4)在模拟和真实数据的模拟上证明了算法的学习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第二部分基于增强流形学习的高斯混合模型研究

背景:

高斯混合模型(GMM)已被广泛用于各种领域,包括文本文件的数据分析,人脸图像和基因.基于拉普拉斯约束的混合高斯模型(LapGMM)和基于局部一致性的高斯模型(LCGMM)被提出来增强高斯混合模型的效果,显示比原来的GMM性能优越.但是,这两个模型只考虑了数据的局部一致性,而没有保持全局一致性,因而存在不足.

目的:

研究基于增强流形学习的高斯混合模型(RGMM)的有效性.

方法:

通过在原有高斯混合模型上加入新的约束项来实现RGMM,并且运用EM算法来求解.分别在文本、人脸图像及临床医学数据等三个数据集上验证RGMM模型的有效性.

结果:

基于增强流形学习提出了一个新的高斯混合模型,利用EM算法来迭代优化模型参数.最后,在三个实际数据集上测试了效果.结果显示,RGMM比LapGMM和LCGMM要好.该模型基于增强流形学习的混合高斯模型不但保持局部一致性,而且保持了全局一致性.非常清楚地保证了相离点在映射后相离以及相近点在映射后相近的特征.

结论:

(1)基于增强流形学习提出了一个新的高斯混合模型--高斯混合数据分析模型(RGMM)

(2)高斯混合数据分析模型更准确表达数据在流形空间上的位置关系.非常清楚地保证了相离点在映射后相离以及相近点在映射后相近的特征.不但保持局部一致性,而且保持了全局一致性.

(3)利用EM算法迭代优化模型参数.在三个实际数据集上测试.在模拟和真实数据的模拟上证明了高斯混合模型的学习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结果显示,RGMM比LapGMM和LCGMM要好.

第二章浙江省电子健康档案关键技术研究和示范应用

背景:

2009年国家要求开始逐步为城乡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通过建设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整合健康数据建立一大基础资源数据库.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浙江省电子健康档案的历史和现状,浙江省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在纸质档案在一些地区仍然存在,开展标准化、规范化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研究和试点工作.

社区档案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社区档案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5000字函授毕业论文、2000字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9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社区档案专业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社区档案论文范文选题

目的:

本研究是适应国家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进行电子健康档案的标准化研究,确定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子系统内容,研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系统,选择试点区域开展应用.

方法:

本研究依托国家数字卫生项目和卫生部医改信息化试点项目,遵循标准化、规范化的基本原则,技术选择和试点应用符合顶层化、标准化、整体化的三大基本要求.通过应用相关课题组研究的标准数据集,结合现场调研确定11个子系统内容,采用统一标准,集中统一研发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软件,按照“逻辑集中、物理分散”的研究和部署模式,开展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研究和试点应用.

结果:

研究结果浙江省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主要分为11个域,标准化、规范化的“居民电子健康信息系统”包括11个子系统,可以动态地收集所有个体从孕育到死亡,整个生命历程中在医院、疾控、社区等机构或部门产生的健康信息,并为每个居民制定唯一的身份标识,通过信息化跟踪并管理所有的健康信息.

应用成果“国家数字卫生”项目22个示范区已经建立并上传了1500余万份标准统一、信息共享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示范区内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档率达到90%以上.三个样板示范区的应用研究,全面推进当地的卫生信息化应用水平.

结论:

总结五年来的研究和示范实践,浙江省已经在示范区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的电子健康档案的动态更新和全面覆盖,有力推动了浙江省医疗卫生信息化和谐、跨越、可持续发展.浙江省一方面坚持全省标准统一、规范开发设计、统一部署,使得全省电子健康档案的建设符合原卫生部颁布的标准和规范要求,逐步实现全省的标准化、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全面覆盖,全省健康信息共享、互联互通.这项研究成果也被写入卫生强市、强县考核的基本指标中,进入了政府的年度责任制考核体系,成为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设的重要抓手.

第三章卫生信息平台的体系架构与功能模式研究

背景:

面对医疗卫生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和医疗卫生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各种应用系统低水平重复的现状,如何实现区域范围内居民健康信息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卫生信息平台就凸现其重要性.以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远程医疗为切入点,大力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立的背景下,推进省市县*卫生信息平台的规范化建设,将有利于快速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的进程,如何在一省范围开展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如何协同区域范围内的应用信息系统和服务极为重要

目的:

研究省市县*卫生信息平台的系统架构和功能架构,具体阐明*平台的功能定位,实现基于个人健康信息的数据存储、分析、管理和共享的基础功能.研究标准化卫生信息平台服务功能和区域卫生应用信息系统的部署模式,构建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的卫生信息平台,整合电子病历、公共卫生等与个人健康相关信息,实现省市县*卫生信息平台的应用服务.对外提供医疗就诊、双向转诊、远程诊疗、个人健康管理门户等综合性服务,对内提供宏观决策和疾病监测、预警等应用.

方法:

本研究中的省市县*卫生信息平台是依据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集成开发、共建共用四大原则,按照平*立性、平台可扩展性、技术先进性选择技术,借鉴应用规范的平台系统架构,采用多种数据分析方式,实现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公共卫生数据的传输、存储、分析和展示.采用区域应用信息系统的技术部署方式,实现区域范围内医疗卫生信息的整合.

结果:

研究确定省市县*卫生信息平台的系统架构和功能架构.完成省市县*卫生信息平台的数据服务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交换和数据分析技术的研究和部署.完成基于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主题分析内容和展示系统的研制,实现健康信息的六大类主题分析图表展示.提出四种区域信息系统的概念,即区域医院信息系统(rHIS)、区域检验信息系统(rLIS)、区域医学影像信息系统(rPACS)、区域电子病历系统(rEMR).完成区域应用信息系统的设计和部署蓝图,并完成试点部署.

结论:

从目前状况来看,构建省市县*卫生信息化平台是一种合理且行之有效的架构模式.明确省市县*卫生信息化平台的功能分工,符合我国的国情,有利于发挥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积极性.在省市县*平台建设过程中,运用云计算技术建立虚拟化的县级卫生信息平台,可以有效降低建设的总成本,提高整体的社会效益

第四章基于卫生信息平台的电子病历信息共享研究和实现

背景:

目前国内的电子病历使用的数据格式和传输协议都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无法实现电子病历的自动化交换和共享,在不同医院之间不能进行有效的临床信息交换,无法使患者的临床信息得到充分利用.

目的:

研究信息共享的关键技术,通过电子病历的标准化和结构化的处理、传输和交换,实现电子病历信息的共享.

方法:

在卫生部电子病历数据标准的基础上,结合采用情景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通过Delphi法专家咨询确定电子病历可以结构化的数据项,运用SWOT分析法,结合应用可扩展标记语言(XML)和临床文档结构标准(CDA)两项技术,实现电子病历的标准化传输和交换.

结果:

完成电子病历信息标准化和结构化的处理、传输和交换流程的技术研究,形成技术规范;实现电子病历完整性的自动测试.有123家医院实现电子病历标准化上传省级卫生信息平台,有16家电子病历提供商具备了电子病历标准化和结构化的处理、传输和交换能力.

结论:

实现电子病历信息的标准化、结构化处理和标准化自动交换,实现电子病历的标准化上传.形成电子病历的标准化交换和共享技术规范,为在今后医院之间实现电子病历信息的交换、共享和利用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第五章远程专家门诊服务模式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背景:

新医改要求:“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但目前我国医疗行业存在医疗卫生资源分布和患者需求不相匹配,优质医疗资源主要分布在大城市大医院中.大医院医疗资源长期处于供应紧张的状态,县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则往往因不能满足患者需求而导致医疗资源闲置,难以实现患者合理、有效流动.

目的:

探索新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充分发挥远程医疗服务系统的功能,引导患者合理流动,充分发挥医疗资源的作用,是我们研究目的.

方法:

将县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远程系统建设和专家预约服务相结合,针对患者需求,研究远程专家门诊服务模式、服务流程,研究具体的信息技术选型、患者预约流程和后台管理流程,研究视频处理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

结果:

试点的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远程预约专家门诊前,就诊患者的平均门诊费用为109.7元,月平均门诊人数为1236人;开展远程预约专家门诊一年后,患者平均门诊费用为90.3元,同比分别下降17.7%,月平均门诊人数为1437人,同比分别上升16.2%.

结论:

远程专家门诊使得患者到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县级医院的就诊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提升,使广大居民切实享受到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便捷、经济、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基层医疗机构能够充分享受到上级医院的专家、设备及其他资源,提高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水平,提升了服务水平.

上下级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形成既能提供

第三篇社区档案论文范文模板:基于均等化视角的上海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投入研究

一.研究背景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的热点问题.理论上,公共产品(服务)供给领域存在“市场失灵”,政府有义务和责任通过直接提供或购买服务等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政府投入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分担居民消费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对保障社会公平、促进居民消费和提振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一段时间以来,我国行政管理工作紧密围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一主题展开,推进该工作已成为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实践路径.开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将为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有力的理论与实践支撑,这是通过研究帮助相关政策制定的有利政治时机.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属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范畴.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作为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这与我国当前行政管理领域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及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念相吻合.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概念下,卫生政策的研究语境已经发生了变化.必须把握均等化视角下基本公共卫生政策研究的方向,以便科学的进行研究设计,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上海各级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历来十分重视,一直将其视作为民服务的实事工程,形成了有一定特色的服务模式,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也取得了多方面的成绩.但是,在“均等化”这一新视角下,区域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存在的差距和问题都被清晰的暴露出来.解决这些问题,要求从资源配置、市级统筹等多个方面进行政策调整,而目前相关研究多是针对某些局部问题的探讨,缺乏基于现实案例全面剖析及解决影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现的系统研究.

上海医药卫生工作“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2015年上海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机制将基本完善.根据上海市医药卫生改革的目标和面临的实际问题,在当前的政策环境下,迫切需要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方面的研究,以便指导上海市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践.另外,考虑到各地在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实现中面临类似问题,本研究获得的结论及总结的经验将对其它地区的卫生改革工作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基于上述这些考虑,笔者认为从“均等化”的视角开展的对上海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有关研究,在实践和学术两个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https://www.mbalunwen.net/lishi/088075.html

二.研究目的

从实证角度剖析上海市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内外环境,形成分析影响均等化实现的完整框架,在问题根源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点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为制定促进上海市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研究的具体目标包括:

1.多方面考察实现上海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面临的外界环境.

2.全面分析样本社区卫生机构和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相关的服务开展、经费投入和人员配置等情况.

3.梳理目前影响上海市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的因素,并进行影响因素的根源分析.

4.针对分析得到的根源性因素,对影响服务均等化的技术瓶颈问题逐一进行分析和解决.

5.提出为实现上海市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在近期应该采取措施的政策建议.

三.研究方法

面对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这一崭新的研究语境,本研究借鉴世界银行研究中心的政策循环理论,作为指导性的理论框架.依据“结构-过程-结果”的分析思路,假定外环境、资源投入、服务过程、产出结果等方面有明确联系,主要从“资源配置”的方面展开论述.

研究系统检索收集了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界定、成本核算、人力资源配置和服务型政府构建相关的电子数据库资源、国家及上海市(含市级及样本区县)的政策文件、内部研究报告和年鉴资料.

此外,将上海市卢湾区和闸北区(中心城区)、嘉定区和阂行区(近郊区县)以及崇明县(远郊区县)作为样本区县,通过随机抽样形成了包括5个区县24个样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案例集.利用设计的调查表,对研究需要的财政收支、人口地理、社区公共卫生经费投入、社区卫生人力和服务项目开展等信息进行了系统收集;并对上海市卫生局、市CDC、样本区县卫生局、社区卫生管理中心和样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专家及领导进行了关键知情人访谈.

在具体的资料处理和分析时,研究利用了以下方法:

1.文献归纳法.对收集的文献、政策文件和内部报告资料进行文献综述归纳分析.

2.描述性统计分析.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研究上海市社会经济、人口健康和卫生经费投入等的现况及变动趋势,对样本机构基本情况的分析也主要使用该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了一些研究变量间相关关系的分析;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进行了上海市社区卫生机构生产效率的分析.

3.卫生系统诊断树分析.运用该方法可以回溯原因、连续描绘因果联系的优势,对影响上海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根源展开分析.

4.定性定量多重论证.在对上海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优先项目包、实现上海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建议等部分,研究尝试应用定性定量多重论证方法进行了分析.

5.成本核算分析.基于时间分配系数法进行成本核算,通过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劳务收入、每单位服务人员消耗和时间消耗等指标均等化标准的研究,对上海市社区公共卫生项目的标化成本进行了核算研究.

6.规范差距分析法.通过对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标准”的研究,以此为依据运用规范差距法对经费和人力资源投入上存在的差距进行分析,并提出弥补差距的策略和建议.

使用的分析工具方面:通过Excel201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整理.利用Excel2010进行成本核算和基本情况的描述性数据处理;用SPSS11.5建立分析数据库,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使用软件Deap进行数据包络分析.

四.研究结果

1.研究阐明了“均等化”背景下的研究思路.通过辨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概念的内涵,结合当前行政管理改革动向的分析,阐述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出的时代背景.明确指出,基本公共卫生政策研究语境已经改变,研究思路上,需要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面临的内外环境分析开始,把握均等化面临的问题,确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标准”,进行卫生资源配置和相关政策的调整.

2.详细分析了上海市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所处的内外环境.主要结果包括以下方面:

上海常住人口年均增长3.65%,外来人口比重快速上升(2010年达到38.67%),社区公共卫生能力建设面临挑战.户籍和非户籍人口在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和死因构成上存在的差别,体现了人群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结果的不均等.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支、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的差距不断扩大,将会加大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难度.

2006-2010年,上海市级和区县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总体上政府有能力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财力支持.但是,从人均经费投入看,各区县对社区公共卫生的实际投入非常不均等.人均社区卫生经费、人均社区公共卫生经费的确定是主观的,与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服务投入和增长机制”目标存在差距,不利于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实现.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维护居民健康中所起作用越来越大,服务产出显著增加.但是,社区公共卫生人力不足对各个区县来说是一个普遍而严峻的问题,而人员结构上存在的问题与人员不足是并存的.公共卫生服务提供方面,缺乏统一的指导规范对服务质量造成直接影响,因为对服务规范化和均等化没有统一认识,24家样本社区卫生机构全部开展的公共卫生项目仅占总项目数的9.27%.

3.系统分析了均等化的影响因素,利用卫生系统诊断树模型,发现以往社区公共卫生投入政策缺乏实现均等化的机制设计,一些“筹资”和“规制”类的基础性问题没有解决.分析认为均等化目标项目不明确、缺乏成本核算数据支撑以及对人力不足情况的量化是三个影响上海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投入的基础性技术难点.

4.研究解决了影响上海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几个基础性问题:

界定了70个具体服务项目,形成了具有上海特色的社区基本公共卫生优先项目包.这些项目具有实施基础较好、符合国家政策导向以及对维护社区居民健康作用突出的特点.保障该项目包中的全部服务优先实现均等化,将为其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实现奠定基础.

明确了可供其它研究借鉴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成本核算步骤和关键变量处理方式;通过实证数据证明了现有的40元/人的社区公共卫生投入标准是不足的,难以满足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开展的需要;计算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每单位的标化成本,可作为购买服务时确定价格的参考依据;标化服务量下计算的优先项目总成本可以作为均等化目标下,进行社区公共卫生经费投入的参考;通过分析指出,如果经费需要量占当地财政支出的比例过高(例如,不含固定资产折旧时,占当地财政支出比重0.3%以上),应该由市级财政投入部分经费.

指出需要构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内部市场,转变以往投入经费“养机构/养人”的传统做法,通过按绩效支付等方式进行服务购买,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使用效率.研究在文献评阅和现有经费投入方式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建立服务购买方式的基本框架,可以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测算了开展社区公共卫生优先项目所需人力,结果显示24家样本机构中有11家存在缺员.研究认为有必要重新制订上海市社区卫生机构公共卫生人力配置标准,中心城区、近郊区县和远郊区县分别应该达到3人/万人、3.5人/万人和4人/万人的公共卫生人力配置标准才能基本满足优先项目开展需要的人力.

五.政策建议

面对实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这一崭新视角,需要结合上海市社区卫生工作开展的实际,进行涉及多层面的系统性改革.建议在政策制订中,注意以下一些方面:

1.必须发挥市级部门的统筹作用.从均等化影响因素及其根源的分析结果看,需要在管理协调机制上体现层级的上移,仅仅依靠区县级工作的开展,难以做到社区公共卫生资源的统筹调度.上海市卫生行政部门应该把握当前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问题高度重视的政治时机,积极研究定位卫生领域内相关制度调整需要突破的技术瓶颈,争取相关财政、人事政策的支持.

2.科学设定并严格执行社区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是实现均等化过程始终要重视的工作.做好该工作,首先需要完善有关的信息渠道,这可以从科学开展社区诊断工作、建立并运用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和建立社区(居民)参与的机制等方面努力;此外,及时进行服务项目动态调整,防止服务内容僵化是容易忽视的重要工作,应该做到社区公共卫生优先项目“可进可出”,或者进行项目开展内容、流程的及时优化,随着服务能力增强,可以逐步扩展优先项目包的内容;最后,社区基本公共卫生优先项目包和服务规范一经确定,必须通过严格的考核,保证上海市所有区县统一遵照开展.

3.各项制度建设工作的完善,是保证社区公共卫生资源配置的科学性和效率的关键,建议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应该组织人力,加快制定统一的、可操作性强的《上海市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服务的规范化开展,对保证服务质量和数量,以及服务效果的发挥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服务规范也是制定服务考核指标的基础,这些工作的开展对均等化的实现起基础性作用.

需要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成本监测点,并实现成本核算工作制度化.成本核算是影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基础性技术难题之一,成本数据准确及时的收集和分析是成本核算的基础.建议上海市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成本监测点,并设立专门机构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成本核算工作,实现成本核算工作制度化.

应该在成本核算基础上,建立社区公共卫生经费和财政支出间的内在联系,并强化市级财政投入.各区县可以按自身财政支出的0.3%(不含固定资产折旧维修)或者0.35%(含固定资产折旧维修)作为本区县对社区公共卫生经费投入总量的上限,达不到全市人均经费投入水平要求的,由市级财政补足差额.

必须重视创新经费投入机制,提高经费使用效率.研究建议,在购买服务的经费投入机制框架下,通过项目预算制度建立经费和服务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按人头预付的方式进行经费总量的控制,加强绩效考评工作,通过按绩效支付形成对服务供方的激励,促进服务保质保量提供.

积极落实各级领导责任制,加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评价是均等化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必须加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考核评价,并将考核结果和社区卫生机构领导的升迁、奖惩直接挂钩,实施领导问责制度.要注重考评结果的分析和使用,体现奖优罚劣的作用,通过考核逐步发现和解决影响服务有效提供的因素,加强公共卫生决策循证,切实理顺公共卫生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重视改革劳务分配制度,改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劳务报酬水平.从数据分析结果看,人员的期望报酬基本是其目前收入的两倍左右.区域性因素外,劳务报酬低、工作压力大是导致社区公共卫生人员“留不住、招不进”、流动性大的重要因素,这直接影响服务的开展.研究认为对社区公共卫生人员的劳务报酬也应该体现购买服务的制度设计理念,明确每单位服务的购买价格和服务要求,将服务提供绩效与人员劳务收入适当挂钩,采取固定工资和浮动工资结合的方式,实现“多劳多得”,使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人员的劳务价值得以体现.

可适当增加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编制,并严格服务提供者准入标准.目前,人员编制水平不能保证均等化标准下开展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力需要,研究建议,可以按照计算的人员编制标准进行人事制度改革,随着要求开展的公共卫生项目逐渐增多和服务量的改变,需要有计划的进行编制调整;应该实现社区公共卫生人员持证上岗,提供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员需要经过严格培训,并取得相应的执业资质.

强化社区公共卫生人力,需要多管齐下.经济条件较差的近远郊区县面临的人力问题最严重,短期内,可通过提高人员待遇、加强各个层级人员的内部流动、增加人员编制、制定吸引医科院校毕业生的政策,在“留住人”的基础上弥补社区卫生机构的人力不足;长期来看,应科学制定上海市社区公共卫生人力发展规划,加强全科医学生培养,结合劳务分配制度、人事制度方面的改革,有倾向性的加强近远郊区县社区公共卫生人力建设.

有必要建立居民参与机制,促进社区公共卫生事业健康发展.首先,可以通过“服务记录卡”和电话回访等方式,让居民在服务绩效考评中发挥作用;之后,部分私人性

第四篇社区档案论文范例: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吉林省城市社区护理绩效评价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对卫生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对我国的卫生服务体系提出更高要求.为更好满足居民的卫生需求,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国家提出要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形成功能合理、方便群众的卫生服务网络.近些年来,社区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已逐渐被居民认可,并承担提供基层公共卫生和医疗卫生服务的职能.社区护理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社区护士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个人、家庭和人群提供卫生服务,特别是在初级保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旨在以系统理论、激励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为基础,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方法广泛征询相关专家意见,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社区护理绩效评价体系.根据社区护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和评价的目的选取适合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进行研究.选取一定范围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据已建立的指标体系,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整理,带入相关模型进行绩效评价.分析影响城市社区护理绩效的影响因素,并应用质性研究的方法进一步揭示社区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实证研究结果的分析,提出适合提升我国城市社区护理绩效的对策.

本研究采用文献回顾法和Delphi法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社区绩效评价体系.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的CCR模型和BBC模型对吉林省9市(州)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社区护理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评价,采用描述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Jonckheere-Terpstra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分析.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进一步揭示社区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研究,建立以投入和产出为衡量社区护理绩效的指标体系.投入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和管理4个维度,社区护士数量、社区护士培训、社区卫生服务支出、社区护士相关支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环境条件、社区卫生政策和社区卫生信息管理7个条目,每千人口护士数量、社区护士培训比例、公共卫生和药品支出、政府财政补助、社区护士平均工资及绩效补助、社区护士培训支出、中心业务用房面积、配套社区卫生政策落实和卫生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9个指标;产出包括公共卫生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和满意度3个维度,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病管理、计划免疫、老年保健、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传染病管理、门诊护理服务、双向转诊和居民对护理工作满意度10个条目,健康档案建档率、健康教育人次数、新生儿访视率、0~6岁儿童管理人数、孕产妇管理人数、精神病管理人数、预防接种建证率、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率、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率、传染病管理人数、(全科)门诊人次数、转入转出人次数和居民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14个指标.

通过对2010年~2012年吉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护理绩效的分析显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投入资源逐年增加,到2012年,吉林省城市社区每千人口社区护士数量为(0.239±,0.195)人,社区护士培训比例为71.5%,政府财政补助为(379.934±,571.591)万元,而公共卫生和药品支出已达(454.538±,806.177)万元.吉林省城市社区护理的各项指标差异性依然较大,特别是公共卫生和药品支出、政府财政补助、管理支出、健康教育人次数、传染病患者管理人数、转入转出人次数和满意度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5,离散程度明显高于其他指标.然而社区护士培训比例、社区护士平均工资及绩效补助、健康档案建档率和预防接种建证率的变异系数均小于0.5,提示各社区间差异性较小.

以CCR模型计算出1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护理绩效的技术效率平均值为0.759±,0.312.技术效率值为1的有61个(53.0%),技术效率小于1的有54个(47.0%).基于BCC模型在规模报酬可变的前提下,计算出11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护理绩效的纯技术效率为0.767±,0.314,其中DEA有效的有73个(63.5%),共有42个DMUs纯技术效率小于1,占全部的36.5%.2012年规模效率为0.990±,0.494,规模有效的DMUs共有100个.经过2010年、2011年和2012年逐年对比和分析,吉林省城市社区护理绩效正在不断提升,技术效率呈上升趋势,规模效率较为稳定,纯技术效率提高明显,提示随着国家政策的引领,吉林省城市社区护理绩效水平不断提高,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技术效率也得到提升.

通过对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统计显示,投入资源中管理支出是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可通过控制管理支出提高技术效率;社区护士平均工资及绩效补助是规模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可通过提高社区护士待遇提高规模效率;在产出服务中,孕产妇管理人数和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人数对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有较大影响,可通过提高这两方面的服务增强绩效.

通过质性研究发现,社区护理操作(护理活动)具有多样化的特点,缺乏统一的量化标准,科学合理计算护理工作量有一定困难.社区护士能力差异较大,对不同级别的护士用统一标准进行评定缺乏公平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公益性单位,支配的经费有限,实施绩效考核的奖励机制不完善.社会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同性虽然不断增强,但是一些居民不配合社区卫生人员的工作,导致一些社区卫生工作开展受限.社区护理人员不足,很多社区卫生工作难以完成.

基于以上结果,提出如下对策.在人力方面,增加社区护士比例,保证人力资源,满足居民需求.严格制定社区护理人员准入制度,提高社区护士能力水平,不断完善社区护理服务.建立我国社区护士核心能力标准,进行科学的社区护理绩效管理,提高人员和组织效能,实现组织高效运转.在财力方面,充分利用政府财政支持,制定财务审核制度,规范经费使用.对财政补助按社区规模、基础建设情况进行分配,并对剩余的经费进行再分配,以保证资金的优化配置.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的工资,确保其待遇不低于所在地区城市职工平均收入水平.在物力方面,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提高社区建筑标准,同时依据社区特点,配备适宜的设备.

综上所述,要提高社区护理绩效,应从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多方面入手,建立各种社区护理服务规范,不断提升社区护理绩效水平,为居民提供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基层护理服务.

第五篇社区档案论文范文格式: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化水平综合评价研究

背景及研究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中,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化也在迅速发展,国内外在医院信息化方面都取得了快速进展,目前已开始区域卫生信息化的探索.随着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迅速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化的重要性也不断提高,但其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尚存在诸多问题.

对构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化体系的各个方面和环节进行综合评价,一方面可帮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自我诊断和评价,了解现有信息化工作的长处、弱点、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对策,发挥借鉴、参考和对照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可帮助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化工作状况,从而有利于作出决策,更好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化发展的进程.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构建一套符合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化工作实际情况的信息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评价方法,对上海市浦东新区各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息化水平进行现状调查和综合评价,一方面了解现状,找出问题,为浦东新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机构提供政策建议,另一方面检验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以便进一步完善此评价指标体系.

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文献回顾、专家组专题小组讨论等方法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化水平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初步框架;再通过德尔菲法专家咨询对指标体系进行筛选优化,并通过AHP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根据研究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浦东新区2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信息化水平现状调查,应用加权综合评分法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加权综合评分法、Topsis法与秩和比法所得综合评价排序进行组合评价,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化工作提出政策建议.

主要研究结果

一、研究构建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1、该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18项,*指标59项,其中一级指标为信息化保障体系、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信息的整合共享与标准化、信息化安全、信息化效益,其权重分别为18.00%、18.00%、33.60%、10.20%、12.20%、8.00%.

2、指标体系在信度与效度方面:内部一致性信度较好,各维度的克朗巴赫α系数分别达到“较好(0.6-0.8)”或“极好(0.8以上)”的认定标准;通过专家咨询保证了良好的内容效度;6个评价维度之间的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在0.171-0.585之间,6个维度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506-0.898之间,各维度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大于各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显示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在实证研究中发现不同地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化水平不同,显示具有良好的区分效度.

二、对浦东新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化水平进行了现状调查与综合评价

1、各单位信息化水平的不同评价维度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信息化保障体系与信息化基础设施两个方面情况较好,这两个维度的综合评价标化得分均数优于其他维度;而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及信息的整合共享与标准化两个方面情况不理想,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化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2、各单位之间的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各单位的信息化加权综合评分法综合评价得分从最高分的71.55分到最低分的35.87分,差距较大,有62.07%的单位得分位于40—60分之间.

3、不同地域单位的信息化水平存在差异.就平均水平而言,城市化地区信息化水平最高,农村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化水平最低.不同信息化水平类别的单位在六个维度的标化得分上都存在差异,“好类”单位六个维度标化得分均数全部最高,“差类”单位六个维度标化得分均数全部最低

4、通过对二级指标的进一步比较,发现从平均水平来看,组织保障、制度保障、资金保障、信息化安全制度、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的标化得分均数较高,而电子健康档案建设应用水平、综合管理信息化水平、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特色应用水平、信息的整合与共享、信息化安全措施、优化工作流程等方面的标化得分均数较低.

5、应用Topsis法、秩和比法对各单位的信息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排序,并应用平均值法、Borda法、Copeland法、模糊Borda法对评价结果进行了组合评价,结果发现用不同方法得出的评价结果基本接近.

主要结论

1、本研究制定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信度和效度上达到了测量学的基本要求,是可靠、有效、灵敏的.能够较全面地反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息化水平,具有推广价值.

2、评价结果显示,浦东新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化水平的不同评价维度之间存在很大差异,需要改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及信息的整合共享与标准化这两个薄弱环节,尤其需要提高电子健康档案建设应用水平、综合管理信息化水平与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特色应用水平、信息的整合与共享水平.

政策建议

1、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建立规范、分级管理,

2、以加强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提高信息的整合共享与标准化水平为今后工作重点,

3、继续完善信息化保障体系、信息化基础设施、提高信息化安全水平、提高信息化效益水平,以及加大扶持农村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化工作的力度.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1、在国内首次构建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2、在国内首次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息化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

该文是社区档案论文范文,为你的写作提供相关参考.

社区档案引用文献:

[1] 最新社区档案论文选题参考 社区档案论文题目哪个好
[2] 社区档案论文集 社区档案论文参考文献哪里找
[3] 社区档案论文提纲 社区档案论文大纲怎样写
《社区档案论文范文参考 社区档案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社区档案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