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职称论文 > 文章内容

少儿教育论文范文参考 少儿教育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少儿教育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25

少儿教育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少儿教育论文范文参考: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2. 第二篇少儿教育论文样文: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
  3. 第三篇少儿教育论文范文模板:多元媒介环境下的我国儿童电视节目研究
  4. 第四篇少儿教育论文范例:少儿篮球适宜教学体系的研究
  5. 第五篇少儿教育论文范文格式:中国和印度的人口转变与经济增长机遇

★100篇免费优秀的关于少儿教育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作为少儿教育方面相关硕士毕业论文和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参考的免费论文范例格式模板,【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少儿教育论文范文参考: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世纪.人口因素作为基础变量对社会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根据人口发展预测,21世纪中国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挑战.它将给中国的经济增长带来什么影响而对于该问题,目前国内缺乏系统性的研究.通过梳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发现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具有正影响也有负影响.因此,本论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计量模型,采用宏观经济数据,实证研究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在研究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之前,首先在第三章对人口老龄化的机制进行研究.这是国内首次对人口老龄化的机制进行系统的研究.这对于深化人口老龄化理论,以及研究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影响,具有重大的意义.论文从生育率下降的视角研究人口老龄化的机制,发现老龄化一旦形成,具有持续强化的机制.从理论上证明,未来中国社会将是一个持续老龄化的社会.因此,老龄化是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一个重要约束条件.

少儿教育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少儿教育文章 大学生适用: 2000字硕士学位论文、2000字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少儿教育科目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少儿教育论文范文选题

然后,在包含人力资本的生产函数中,引入老龄化的变量(老年抚养比),推导出总量生产函数.以此作为分析框架,实证研究老龄化对生产函数中各个变量的影响,具体包括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储蓄率和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

老龄化引起劳动力老化,这是否影响劳动生产率是富有争议的问题.第四章,借鉴Lindh和Malmberg (1999)方法将人口年龄结构引入含人力资本的生产函数,推导计量模型,借鉴Bruno(1968)方法利用年龄组的边际生产率来反映平均生产率,利用我国2000年和2005年的城市截面数据研究了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这是首次尝试利用宏观数据,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研究不同年龄组生产率的差异和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的潜在生产率随年龄增长呈倒U型分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老龄化过程中劳动力年龄结构的老化将降低社会中的劳动生产率.但是,实际生产率除了与潜在生产率有关,还与劳动力的利用机制有关.劳动力利用机制,是指资源和机会在不同年龄组之间的配置,包括劳动参与率、劳动力的利用导向、退休制度等.我国劳动参与的年龄结构不够合理,45岁以上年龄组的潜在生产率有很大的利用空间.因此,改善劳动参与的年龄结构和充分利用45岁以上年龄组的劳动力,能够缓解老龄化对生产率的负面影响.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具有高国民储蓄率和独特的部门储蓄结构.老龄化的过程伴随着少儿抚养比的下降和老年抚养比的上升,两个抚养比对储蓄的影响不完全相同.第五章,基于简约计量模型和VECM模型,采用我国1978-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在变量筛选的基础上,研究了少儿和老年抚养比对国民和部门储蓄的长期动态影响.这是首次关于人口老龄化对部门储蓄的研究,长期动态分析方法的运用也具有创新意义.研究结论为,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对国民和居民储蓄的影响为负,影响时间长达20年,少儿抚养比对储蓄的影响大约是老年抚养比的三倍.抚养比变化对政府储蓄影响不显著.公司储蓄对老年抚养比的上升具有短期的正向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少儿抚养比的大幅下降,是我国高储蓄的重要原因;未来老龄化过程中,快速上升的老年抚养比将降低储蓄水平,但是下降幅度小于相同的少儿抚养水平下降所引起的储蓄水平上升幅度.因此,当前人口老龄化对储蓄负影响尚不显著,未来将引起我国储蓄水平下降,但是储蓄率仍然将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人力资本投资包括教育和健康投资两部分,其中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方面.人力资本投资的主体是政府和家庭.第六章,根据理论分析和国外相关经验研究,建立计量模型,利用1978-2008年全国教育经费和医疗费用支出时间系列数据,以及1995-2008年各省教育支出费面板数据,研究了全国和省两个不同的空间尺度上老年抚养比变化对政府和家庭的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还研究了全国的医疗费用对教育投资的影响.关于老龄化对人力资本投资影响的研究,在国内也属于首次探索.研究发现,教育投资和健康投资相互促进,二者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996.当前人口老龄化促进了政府和家庭的教育投资,但是也发现政府的医疗费用支出对教育支出具有竞争性;而当顶算受到约束时,家庭的医疗费用支出计渡于教育投资.因此,目前老龄化促进了人力资本投资.受政府的医疗费用支与教育支出的关系影响,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龄化对人力资本投资促进作用将会减弱,并可能由正影响转变为负影响.

综合全文,目前我国国民储蓄还在因少儿抚养比的下降而上升,老年抚养比上升带来的负效应还并不显著;老年抚养比提高引起的医疗和养老费用对人力资本投资的负效应尚未显现,人口老龄化促进了人力资本投资;45岁以上人口劳动参与率低下,高年龄组劳动力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并不突出.因此,当前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负效应并不显著,我国老龄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正处于二者倒U型关系的左侧.

第二篇少儿教育论文样文: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

人口是决定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经典的经济增长模型中,人口变量更多是作为经济增长的一个投入要素出现在分析框架中.二战之后,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使人们开始关注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影响.从上世纪后期开始,老龄化成为全球人口发展的一个总趋势,最新的人口理论的进展则把目光投向了人口转变过程中人口结构的动态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上.

本文从人口红利的理论框架出发,把分析的范围扩展到整个人口转变过程,把人口转变过程中人口内部的年龄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和途径作为主要的分析对象,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人口转变对经济平衡增长路径和人均产出、对居民储蓄行为和对社会人力资本存量的影响.与以往的研究相比,本文把三分区的人口年龄结构纳入索洛经济增长模型,为研究人口结构通过平衡增长路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建立了一个规范的数理分析框架;建立了一个包含少儿人口、对儿童的教育投资性储蓄和赡养老人支出等适合中国国情的居民消费世代交叠模型,用于分析人口结构变量对中国城乡居民储蓄行为的影响;并从劳动力规模和劳动者人均人力资本水平的角度就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对我国社会人力资本存量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

本文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第一,一方面,劳动力年龄人口比例的升高能够通过增加投资比例而促进资本深化;另一方面,它还会通过增加资本广化对资本的需求而延缓资本深化的进程甚至在极端情况下会造成逆资本深化.因此它对经济平衡增长路径和劳动者人均产出水平的影响存在着不确定性,最终的净影响取决于它自身变化的幅度、速度和抚养人口的消费水平.此外,作为总人口中的生产性人口,劳动力人口比例还会直接影响全社会的人均产出的增长.最终,劳动年龄人口比例的变化通过上述三个途径影响经济增长.

进一步把总抚养人口区分为少儿抚养人口和老龄抚养人口的理论分析表明,总抚养人口比例的降低对经济平衡增长路径的影响取决于少儿抚养人口比例的降低和老龄抚养人口比例的增加这两种相反的变化带来的反向影响相互抵消结果.实证结果显示,2000-2008年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例的增加显著降低了支出法国民账户中的最终消费率,验证了有利的人口转变对资本积累的正影响.此外,劳动年龄人口比例的增加显著促进了资本深化、少儿人口比例的下降对资本深化的作用显著为正而且大于老龄人口比例的增加对资本深化的负向作用,因此最终总抚养人口比例的降低对经济平衡增长路径和劳动者人均产出的影响也显著为正.

第二,数理模型分析的结果表明,少儿抚养人口比例的变化对居民储蓄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一方面少儿抚养人口的纯粹消费特性会给居民储蓄带来负影响,另一方面对儿童进行的教育投资性储蓄会给居民储蓄带来正影响.少儿抚养人口比例对居民储蓄的净影响取决于少儿的抚养费用水平、父母从对儿童进行人力资本投资行为中得到的效用和教育的投资收益率.微观层面,在不考虑消费和收入的经济学含义的情况下,老龄人口比例对居民储蓄的影响取决于他们退休后的收入水平和工作时期积累下来的财富,因此老龄化并不必然导致居民部门储蓄的下降.在抚养孩子和赡养老人双重义务的影响下,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和居民储蓄之间的正向关系也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实证结果显示,2000-2007年间,在城镇地区,老龄人口比例和居民储蓄呈现正向关系,第二人口红利是一种比较合理的解释;劳动力年龄人口比例和少儿人口比例对居民储蓄水平均无显著影响.在农村地区,少儿人口比例对居民储蓄水平的影响显著为负,劳动年龄人口比例的影响显著为正.

第三,1978年以来我国全社会人力资本存量增长中的54.1%来自于劳动力人口的增长,45.9%来自于在业人口人均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少儿人口比例的降低能显著提高适龄人口的人均教育资源,验证了人口红利理论中关于有利的人口转变对人力资本形成的促进.政策模拟的结果显示,未来通过提高劳动参与率和提高人均人力资本水平来缓解劳动力规模下降给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有着较大的政策空间.中长期内,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主要问题仍然是就业问题,而非劳动力短缺.

第三篇少儿教育论文范文模板:多元媒介环境下的我国儿童电视节目研究

儿童与媒介的关系一直以来就是一个有着多种言说可能并彰显现实关怀的话题.当代儿童比以往任何一代都更充分地享用了媒介资源,其成长也更多的受到报刊、电视、网络以及各种新媒介的影响.在新媒介层出不穷、新旧媒介共生共存的今天,与其苛责媒介力量所导致“童年的消逝”倒不如从媒介自身出发,找寻协调媒介与儿童发展关系的途径.论文正是以一种积极的视角来研究儿童电视节目作为专门的儿童媒介内容产品如何在新的传媒生态环境下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正面作用.因此论文定位于实现一个问题式的理论架构,在作者能力所及的范围内进行一些探讨.文章以传播学的理论构架以及艺术学、儿童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视野,紧扣我国儿童电视节目传播现状,深入儿童受众和创作一线搜集大量一手资料,通过大量实证研究和典型案例分析,较为系统的研究了当前多元媒介环境下我国儿童电视节目的定位和包括传播者、受众、内容与渠道在内的传播要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传播效果最优化目标下的传播各要素之间实现良性互动的策略.

本文首先对当前多元媒介环境做了深入分析.传播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媒介的演进,更赋予社会文化新的特征.当前我国儿童成长发展的多元媒介环境呈现出以电视为核心的“三足鼎立”(书籍、电视和网络)之势,媒介因素已经成为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媒介化的社会特征的凸显与作为受众的儿童成长环境的巨变都将成为影响儿童电视节目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同时作为一种媒介内容产品的儿童电视节目,身处新的媒介竞争态势中,其自身发展也需要应环境而做不断的调整.这是本文立论的一个基础.

在复杂媒介环境中充分发挥儿童电视节目的正面作用,实现传播效果的最优化,首先要对其定位进行科学准确的分析.应对新的媒介环境,本文提出了儿童电视节目应当承担儿童成长道路的引领者、儿童媒介素养的启蒙者和优化儿童媒介环境的主导者的文化责任,并扮演好现实角色的功能定位;在进一步科学细分受众基础上纳入家庭收视群体的受众定位;兼顾娱乐与教育的内容定位;坚守公益目的与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属性定位.

在对于儿童电视节目的传者与受者的辩证分析中,本文提出了传受双方的良性互动是儿童电视节目传播成败的关键,而坚持“以儿童为本”的理念则是传受双方沟通互动的基础和归宿.由生活、游戏和学习相融相生的童年生活造就了儿童世界的特殊性,并由此萌生了儿童独特的视听心理和需求.儿童电视节目的传播者必须逾越与其儿童心理之间存在的巨大鸿沟,深入儿童世界,才能够创作出符合既儿童欣赏需求、审美特征又真正有益于儿童的内容产品.因此,吸收具有儿童教育学、心理学学科背景的专家,探索科学化的节目策划,使传播者逐渐走上专业化的道路是解决当下我国儿童电视节目创作与传播中诸多瓶颈问题并真正实现传受双方的积极互动的必由之路.

在对儿童电视节目的内容生产的分析中,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儿童电视节目内容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的列举和对问题症结的剖析,提出了“回归童年”的儿童电视节目内容创作本质,并结合大量创作实践对尊重自然、重视游戏和创新互动做了详尽的阐述.同时,从儿童电视节目所面临新的媒介生态竞争出发,本文还提出了提高儿童电视节目的内容竞争力的几点建议:做有重复性消费价值的内容;变电视节目为视听节目的理念;完善儿童电视节目的评价体系;品牌效应下的内容提升;以内容创新促进产业链的形成.

在对儿童电视节目的传播渠道的分析中,本文通过对目前儿童电视节目传播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的考察和总结,提出了建立以专业化少儿电视频道为核心、辐射网络、出版物等多种媒体的立体化传播渠道.

本论文的创新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在系统全面的量化质化调查的基础上,对我国儿童媒介接触状况、喜好和收视期待等有了较为明晰的认识和把握.突破了以往较多研究中仅仅从儿童心理学角度来分析媒介和媒介内容对儿童的影响,开拓了从儿童认知、审美期待和收视需求来研究儿童电视节目的视角.如果说之前更多相关课题的研究是从批判的角度来进行,本研究则采用了一种反方向的建构视角.

2、对新媒介环境下本土化儿童电视的发展做出了理性和系统的思考.突破了以往将儿童电视节目单纯作为一种电视节目而研究其创作传播流程的做法,而是将其置于当前多元媒介环境中,在分析媒介环境变化的前提下,研究如何提高儿童电视节目的传播效果,满足儿童受众的审美期待和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对儿童的正面影响.

3、提出了儿童电视节目应该回归童年的观点.在儿童电视节目内容创作中提出“自然”、“游戏”和“交互”三个与童年本质相联系的关 键 词 .改变了以往儿童电视节目研究中割裂受众研究和创作研究的惯性,而切实挖掘出儿童受众的独特性与儿童电视节目的特殊性的密切联系.

4、提出了多元媒介环境下儿童电视节目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传播策略.结合对国内外优秀儿童电视节目个案的分析,从内容生产的创新、传播渠道的拓展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儿童电视节目增强竞争力的具体策略.

第四篇少儿教育论文范例:少儿篮球适宜教学体系的研究

近年来,学校体育与学生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尤其是首届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的召开,提出要把学校体育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主要工作方面,更是把这一问题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体育课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中心环节.针对体育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制定并实施,而新课程体育教学中仍存在不少问题.篮球是深受广大少年儿童喜爱的运动项目.针对传统与新课程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构建少儿篮球适宜的教学体系,对更好地促进学校体育的开展、促进体育新课程的改革、促进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测量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以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生理学等学科为支撑,从器材场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学习评价四个方面研究少儿篮球适宜的教学体系,得出如下结论:

1、少儿篮球适宜的教学体系由少儿篮球适宜的器材场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学习评价四部分构成,每一部分又自成体系.四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一个动态的系统.少儿篮球适宜的教学体系有利于增进少儿的身心健康.

2、少儿篮球适宜的器材场地体系包括少年篮球与儿童篮球两种.少年篮球适宜的器材场地为:篮球周长69.5~72.5cm、重量490~560 g,篮圈高度270 cm,篮球场地长24m、宽13m.儿童篮球适宜的器材场地为:小学1~3年级篮球周长为57~59.5cm、重量330~379g,篮圈高度205 cm,篮球场地长16m、宽9m,小学4~6年级篮球周长64.5~67cm、重量420~480g,篮圈高度235cm,篮球场地长20m、宽11m.

3、少儿篮球适宜的教学内容体系为:小学一年级学习原地运球及运球走技术,二年级学习行进间运球、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三年级学习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四年级学习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技术,五年级学习持球交叉步突破、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技术,六年级学习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初中阶段学习进攻基础配合及小学阶段进攻技术在配合中的运用,包括传切配合(主要是一传一切)、突分配合、掩护配合(主要是给有球队员做掩护),学习防守技术(滑步及简单的防有球、防无球技术)、防守基础配合(关门配合、交换配合、补防配合)及防守技术在配合中的运用.在理论知识方面,小学阶段要学习掌握上述技术的术语,初中阶段要学习掌握基础配合的名称、简要方法及简单的篮球规则.

4、少儿篮球适宜的教学方法体系为:小学儿童在一项技术学习单元(约1周)内,整体上采用“观看录象→自己练习→小组合作练习→教师讲解、示范→教师组织游戏、比赛练习”的教学方法步骤组合,初中少年在一类基础配合(进攻基础配合、防守基础配合)及技术在配合中运用的学习单元(约2周)内,整体上采用“比赛→小组合作练习→教师讲解、示范→教师组织练习→继续比赛”的教学方法步骤组合.

5、少儿篮球适宜的学习评价体系为:学习成绩评定的内容采用“知识与技能(40%)、学习态度(20%)、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40%)”相结合的方式:学习成绩评定的方法采用等级评*与百分制相结合的方式且关注学生进步的幅度,其中水平四采用等级评定法,水平二、三采用等级评定与评语式评定相结合的方法,水平一采用评语式评定,少儿篮球学习成绩评定的形式采用学生自我评定、组内互相评定、教师评定三者相结合的方式,其中水平二学生自评占20%、组内互评占20%、教师评定占60%,水平三学生自评占30%、组内互评占30%、教师评定占40%,水平四学生自评、组内互评、教师评定各占1/3.

6、与成人化的器材、场地相比,采用少儿篮球适宜的器材教学,利于少年儿童较规范的掌握运球、传接球、投篮、突破等基本技术,利于少年篮球基础配合意识的形成及技术在配合中的运用,采用少儿篮球适宜的器材、场地教学、比赛,利于少儿对篮球产生较高的兴趣、利于少儿产生较好的心境、利于少年产生较满意的态度、利于少年产生较好的情绪体验,采用少儿篮球适宜的器材、场地比赛,利于少儿产生较适宜的运动负荷.

7、同样采用儿童篮球适宜的器材、场地教学、比赛,与进行篮球游戏教学的儿童相比,进行篮球适宜技术教学的儿童更利于产生较高的满意度、较好的情绪体验与较强的集体自尊感.

8、采用少儿篮球适宜的教学方法,利于学生取得较好的篮球学习成绩,利于学生较好地掌握篮球知识与技能、产生较积极的学习态度、形成较好的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篮球课的生理负荷适宜,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采用少儿篮球适宜的学习评价,利于学生取得较好的篮球学习成绩,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

第五篇少儿教育论文范文格式:中国和印度的人口转变与经济增长机遇

世界正经历着由生育率的下降和预期寿命延长带来的人口转变.人口转变早期,人口死亡率率先下降,生育率下降滞后于死亡率,随后少儿人口规模增加、人口抚养负担加重;转变中期劳动力供给充沛、总抚养比下降,这段人口红利期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一次性机会,倘若有良好的宏观经济政策、制度环境加以配合,增长潜力就会转化为现实;人口转变后期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老年人规模迅速增加,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出挑战.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且同为重要的新兴市场国家,过去经历了相对迅速的经济增长;都在经历人口转变过程,但是步调不同,中国将经历快速的人口老龄化,印度还将享受较长的人口红利期,未来两国的经济增长将面临完全不同的人口背景.因此,研究两国人口转变的过程,分析不同阶段的人口变迁对两国经济发展机遇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首先回顾分析了20世纪40年代末中国建国、印度独立直至2010年两国人口转变的特点,结果发现:中国人口转变的速度远远快于印度.中国的人口机会窗口持续时间为1990年至本世纪30年代.而印度生育率下降缓慢,少儿抚养比和总抚养比下降缓慢,目前刚刚步入人口红利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充分利用了人口机会窗口给予的发展机会,取得了迅速的经济增长;尽管印度经济增速较之前有所提高、但仍然低于中国.本文以1960-2008年64个国家的数据为基础,使用扩展的索洛模型,纳入人口变量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人口转变过程对中国和印度经济增长的总体影响:中国和印度的人均GDP增长与“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的增长差异”正相关,与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负相关,人口变迁解释了中国1960年至200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46%,印度的40.9%.

随着人口转变的继续推进,人口老龄化终将到来.本文以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设定未来中国生育政策不变和分别从近、中、远期开始适度放宽生育政策四种可能的生育水平变化路径,对中国未来人口发展前景进行预测;使用联合国印度人口数据,设定低、中、高三种方案对印度未来人口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结合联合国对中国和印度2010年至2100年人口前景的展望,发现:未来中印两国将面临完全不同的人口发展前景,未来30年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本世纪中叶达到重度人口老龄化水平,本世纪后40年老龄化水平将持续在36%的水平上波动,这对中国未来的人口和经济发展将是重大挑战.而由于印度生育率下降缓慢、平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印度仍将享有巨大的人口红利,同时人口老龄化的过程也较为缓慢.因此仅就人口因素来说,未来印度面临的人口前景更为有利.


https://www.mbalunwen.net/lishi/087921.html

21世纪上半叶,中国人口将迅速老化、人口问题全面爆发,这将深刻改变中国经济发展的人口基础.人口规模依然庞大、人口总量由增到减、人口红利消弱甚至消失、人口快速老龄化、老年人口规模超过少儿人口规模、人口性别结构失衡加剧、城镇化水平过半、巨大规模的流动人口等问题在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基础之上叠加出现.劳动年龄人口增长停滞和规模缩减、劳动力的老化必然影响中国的经济表现.印度面临着人口机会窗口提供的发展机会,但在利用人口红利的政策环境因素方面有所欠缺.实证分析表明,未来的人口变动将对2008至2050年印度的经济增长有有利影响,而对中国有不利影响.未来中国应当考虑适度放宽生育政策、以调整人口年龄结构,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可持续的人口基础.印度面临的则是更加直接的任务,如改善教育和医疗卫生体系、劳动力人口的健康状况,促进就业率和妇女劳动参与率的提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这才有可能将人口机会窗口期提供的发展机遇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增长.

这篇少儿教育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少儿教育引用文献:

[1] 最新少儿教育论文选题参考 少儿教育专业论文题目如何拟
[2] 关于少儿教育的论文参考文献 少儿教育参考文献怎么写
[3] 少儿教育论文大纲 少儿教育论文框架如何写
《少儿教育论文范文参考 少儿教育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少儿教育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