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职称论文 > 文章内容

大专医学生论文范文参考 大专医学生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大专医学生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03

大专医学生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大专医学生论文范文参考:基于CIPP模型的广西高等医学院校订单式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评价研究
  2. 第二篇大专医学生论文样文:我国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发展策略研究
  3. 第三篇大专医学生论文范文模板:新疆高校大学生控烟倡导促动能力建设的评价研究
  4. 第四篇大专医学生论文范例:中美两国高等医学院校发展的历史与比较研究
  5. (三)中美两国高等医学院校发展差异中美两国分别拥有156所和155所高等医学院校.
  6. 第五篇大专医学生论文范文格式:薪酬满意度与医师职业精神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100篇免费大专医学生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为您写相关硕士毕业论文和本科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论文范文格式模板,【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大专医学生论文范文参考:基于CIPP模型的广西高等医学院校订单式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评价研究

背景

基层卫生人才是目前急需的医学人才,我国从2010年开始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训项目”,主要培养在基层从事全科医疗的订单式全科医学人才;近几年,各高等医学院校相继加入到订单式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队伍中,均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探索.依据评价学、教育学等理论与方法进行教育质量评价研究,判断订单式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模式、课程设置等教学环节是否适应人才培养需求,人才培养质量是否满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己成为医学教育急需开展的重要课题.CIPP评价模式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教育评价模式,包括背景评价、投入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四个步骤.

目的

1.根据CIPP评价模型,通过对广西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的人力资源需求及现状的调查,了解开展订单式全科医学教育的背景.

2.通过对广西三所高等医学院校订单式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现状的研究,了解订单式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基本情况、培养模式、师资力量、课程设置及教学改革等,了解开展订单式全科医学教育的投入及过程.

3.采用SERVQUAL(Service quality)模型,构建学生使用的“高等教育服务质量满意度量表”,并评价量表的信度和效度;通过订单式全科医学生对高等医学院教育服务质量满意度评价及基层就业意向的调查、与五年制临床医学生教学效果的比较,了解订单式全科医学教育的培养效果.

4.针对全科医学人才培养进行SWOT战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方法

1.采用文献分析法搜集、查阅、分析和整理订单式医学教育和国内外全科医学教育开展的相关政策文件和发展现状,进行高等教育评价、教育服务质量满意度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的综述.

2.采用文献分析法、专家咨询法设计针对各类对象的调查问卷;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高等医学院校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就订单式全科医学教育的背景、投入、过程和结果进行调查分析.

3.采用小组访谈法,使用自编的访谈提纲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管理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其对于订单式全科医学教育开展的建议.

4.采用数理统计法,用均数、标准差、百分比、构成比及t检验、卡方检验、方差分析和Binary Logistic非线性回归模型对所搜集到的数据资料信息进行整理、分析、计算、解释.

5.采用SWOT分析法,分别针对高等医学院校和政府部门就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结果

1.数量上,广西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目前仅有全科医生1907人,要达到每万名居民有2~3名全科医生的目标,仍需全科医生9061~14545人,数量缺口大;质量上,广西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学历以本、专科为主,中级及以下职称占95%以上,工作内容以基本医疗工作为主,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处于次要位置,实际操作技能落后,学习能力欠佳.

2.在订单式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投入上,广西三所医学院校对开展订单式全科医学教育非常重视,在招生规模、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教学经费、教学设施、机构设置、实践教学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各方面,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现有理论教学师资的水平基本能满足学校理论课的教学要求,但合格的临床师资和社区师资比较欠缺.

3.在订单式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过程上,广西三所医学院校均针对基层医生的岗位需求,单独制定订单式全科医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和课程改革上,进行了不同的探索和尝试.

4.“教育服务质量满意度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97,重测Pearson’s系数为0.96,结构效度提取公因子累计贡献率为63.74%,该量表信度、效度较好.广西三所医学院校“教育服务质量满意度量表”各项目的平均分位于2.82~4.15之间,广西医科大学全量表平均得分较高,其次是右江民族医学院,最后是桂林医学院,学生满意度由高到低的维度为:可靠性、保证性、有效性、有形性、移情性、反应性.不同年级学生量表平均分有差别,而性别、民族、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党员和学生干部等个人基本信息对学生量表平均分无影响(p>0.05).

5.订单式全科医学生年龄以24岁以下为主,75%来自于农村,近90%为非独生子女,近90%的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万元,父母多为农民及中学或以下文化.学生选择此专业的原因多是家人建议和无学习费用压力,73.0%的学生表示愿意到基层就业,广西医科大学学生下基层的意愿较高,桂林医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两所院校仅有50%~60%.多因素分析显示,学校教育服务质量满意度较高、入学时间不久、汉族、父亲文化程度较低、对国家政策了解、入学原因为为家乡基层人民服务、选择到基层就业的原因非受入学前合同限制的学生基层就业意向较高(p<0.05).订单式全科医学生在基层就业的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上优于五年制临床医学生(p<0.05),而在医学理论知识掌握方面与五年制临床医学生无明显差别(p>0.05),订单式全科医学教育在校教学效果良好.

6.围绕订单定向医学生的培养现况、培养模式、师资及基地建设等问题进行的访谈,来自广西三所医学院校的12名教学管理人员针对学校教育体系及政府支持方面提出了10余条建议,为订单式全科医学教育的开展提供参考.订单式全科医学生对高等医学院校开展订单定向医学教育提出的建议共有285条,主要集中在课程设置、培养方案、教学管理、考研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思想教育、政策宣传、招生、国家政策等方面.

结论

1.在人才培养的背景需求方面,基层医生的数量和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通过订单式培养的模式,能解决基层医学人才需求量大与学生基层就业率低的矛盾,是缓解目前基层医学人才供应紧张的有效途径.

2.在人才培养的投入和实施过程方面,广西三所医学院校从办学指导思想到机构设置、教学条件、实践基地、师资队伍等各方面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教学过程中,构建满足基层全科医疗服务需求和医生未来职业发展的课程体系,还配备了专职辅导员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学校对于订单定向医学教育的投入和实施过程得到了学生的肯定.

3.在订单式全科医学教育的效果方面,订单式全科医学教育培养效果良好,通过5年的在校教育及规范的全科医学方向的毕业后教育,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出合格的全科医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基层医学人才紧缺的现状,并且通过引进高学历、有系统医学教育背景的医学人才,最终实现改善基层医学人才质量结构的目的.

4.通过SWOT战略分析,结合全科医学人才需求与现状、全科医学学科发展趋势,从高等医学院校和政府部门两个层面提出加强全科医学教育的具体对策与建议:高等医学院校应构建全科医学教育体系、转变教育理念等;政府部门应加强过渡期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完善体制机制保障等.

第二篇大专医学生论文样文:我国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发展策略研究

目的:

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意识,建设一支高素质卫生技术人才队伍,确保卫生事业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和人民健康服务,根据卫生部《中国2001-2015年卫生人力发展纲要》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及人口状况,以及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对我国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系统分析,并详细阐述国际上一些可借鉴的经验,为制定《全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纲要(2009—2020年)》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系统梳理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相关理论,以及系统回顾医药卫生人才队伍的相关政策;通过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分析我国医药卫生人才的发展现状;运用趋势外推法预测我国卫生人员未来增长趋势;采用专家咨询法验证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发展策略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结果与结论:

1.我国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进展:医药卫生人员总量持续增长,2010年,全国卫生人员总数为820万人,比2005年增加175万人;医药卫生人员结构得到改善,2010年与2005年相比,农村执业(助理)医师所占比例增加1.4个百分点,2010年与2005年相比,西部地区卫生人员和注册护士所占比例分别增加0.2个百分点,2010年与2005年相比,个人办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所占比例增加1.6个百分点;医药卫生人员素质能力不断提升,2010年与2005年相比,博士卫生技术人员所占比例增加2.9个百分点,硕士所占比例增加12.7个百分点;医药卫生人才制度规范不断完善.

2.我国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基础薄弱,2010年,卫生技术人员仍以中专和大专为主,本科及以上学历所占比例仅为24.9%,高级卫生技术人员仅占7.8%;配置不合理,人才短缺与人才过剩并存,2010年,城乡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分别为7.62人和3.04人,城市是农村的2.5倍.2010年,东、中、西部地区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分别为5.22人、3.93人和3.76人.2010年,医疗机构拥有全国91.1%的卫生技术人员,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仅拥有2.5%.2010年,我国仅有全科医师5.6万人,仅占执业(助理)医师总数的3.5%,远低于国际30%-60%的平均水平.2010年,我国医护比为1:0.85,远低于经合组织国家的比例(1:3.09);同时,卫生人才难以满足社会快速增长的多层次卫生服务需求;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矛盾;人才队伍管理滞后;人才队伍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亟待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与服务需求、学术发展、产业发展不相适应.

3.我国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发展趋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变化对医药卫生人才需求将进一步增强;健康需求的变化对医药卫生人才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工作重点的转变要求与之匹配的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到2020年,预计需要卫生人员1067.0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914.4万人.

4.国际经验:我国医生密度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中国的医护比为1:0.85,低于全球平均水平(1:2.9);欧洲各国寻求各种不同的方式来改善卫生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与效果;其他国家构建了合理的高等医学教育学制体系;其他国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全科医学终生教育体系,包括全科医学的高等医学院校教育(主要是设立必修课和选修课)、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其他国家积极采取改善农村卫生人力不足的措施.

建议:

1.实施“2020人才强卫工程”

2.分类建设六支核心医药卫生人才队伍,

3.加强医药卫生人才的能力培养与开发,

4.构筑医药卫生人才的研究和服务平台,

5.加大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

6.完善医药卫生人才管理的法律和机制,

7.促进医药卫生人才的医德医风建设.

第三篇大专医学生论文范文模板:新疆高校大学生控烟倡导促动能力建设的评价研究

目的:了解新疆高校大学生的吸烟状况,研究不同民族大学生的吸烟行为特征和影响因素,对今后开展控烟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探讨新疆高校大学生的控烟态度和行为;分析新疆高校大学生中公共卫生控烟能力建设情况,通过控烟课程教学和创建无烟校园活动的开展,进行大众倡导促动和政策倡导促动.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测量采用李克特量表法(Likert scale)5级评分法来计分:1)新疆高校大学生吸烟现况调查以及控烟态度和行为的调查从新疆高校中随机抽取8所院校,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一、二、三、四、五年级大学生中每个年级抽取100人,共抽取3434人作为研究对象;2)无烟校园建设以新疆医科大学作为研究对象,开展无烟校园活动;3)控烟课程和公共卫生控烟能力建设研究共选取六所学校,从新疆选取两所学校,内地选取四所学校,再从六所学校的公共卫生专业二、三年级中各随机选取一个班,共选取六个班,将选取的六个班分别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结果:1.大学生吸烟现况调查:1)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670份,回收问卷3537份,其中有效问卷3434.问卷有效率为97%;2)男女大学生的吸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提示男性大学生的吸烟率高于女性大学生的吸烟率;不同民族的大学生吸烟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吸烟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吸烟率不同,随着年级的升高,吸烟率也随之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自认为健康状况不同的大学生吸烟率不全相同,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生逃课次数越多,吸烟率也越高,逃课次数与大学生的吸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他人发生纠纷次数越多,吸烟率也随之升高,与他人发生纠纷次数与大学生的吸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近半年来考试不及格情况与大学生的吸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大学生醉酒次数越多,吸烟率也越高,大学生醉酒次数与大学生的吸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每月消费水平与大学生的吸烟状况有统计学意义(P<0.001);睡觉时间的早晚、睡觉时间的长短与大学生的吸烟状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此次调查*有551人承认目前吸烟,平均每人每天吸烟5.56±,5.12(支);在吸烟的551人中,通常买5元以下的烟占20.8%,通常买5~10元之间的烟占60.7%,通常买10~15元的烟占12%,通常买15元以上的烟,占6.5%;整条购买的占11.3%,整包购买的占79.3%,向别人要的占6.4%,别人送的占3.1%;在吸烟者当中,认为自己有瘾的占37.6%,认为自己没有瘾的占41.6%,不一定的占20.9%;吸烟者当中,常在室内吸烟的占59.9%,常在室外吸烟占40.1%;4)在不吸烟的大学生中,“您现在不抽烟,可是如果将来从事疾病控制工作,您会吸么”回答肯定不会的占78.2%,也许不会的占10.3%,也许会的占9.6%,肯定会的占1.9%;在不吸烟的大学生中,“您现在不吸烟,可是如果你最好的朋友让你吸烟,你会吸么”回答肯定不会的占78.9%,也许不会的占9.4%,也许会的占9.9%,肯定会的占1.7%;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民族、母亲文化程度、月均花费水平、健康状况、睡觉时间和长短、醉酒次数、逃课次数、与他人发生纠纷次数、考试情况是是否吸烟的影响因素;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性别、年级、考试成绩、月均花费、入睡时段、睡眠时间、醉酒情况以及逃课情况均是大学生吸烟的影响因素.2.大学生控烟态度和行为的调查:1)从本次调查的大学生,多数大学生的对控烟工作的态度是赞成积极;2)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对控烟工作所持态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健康状况的大学生对控烟工作所持态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半年来逃课次数、近半年来与他人发生纠纷次数及近半年来有无考试不及格与大学生对控烟工作所持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影响对控烟态度的多因素分析发现,是否吸烟、醉酒次数、睡觉时间的早晚、逃课次数、性别都是控烟态度的影响因素;3)不同学校的大学生在有无学习控烟课程方面,有无参加学校无烟活动,以及关注控烟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学习控烟课程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关注控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民族的大学生学习控烟课程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参加无烟校园活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关注控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学习控烟课程情况、参加无烟校园活动以及关注控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学习控烟课程情况、参加无烟校园活动及关注控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健康状况的大学生在关注控烟程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习状况的大学生在学习控烟课程和关注控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吸烟状况的大学生在关注控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待家里人吸烟所采取的方式,以及对亲戚或朋友吸烟所采取的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周围人吸烟介意程度以及对自己宿舍吸烟的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民族的大学生对待亲戚或朋友吸烟所采取的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民族的大学生对周围人吸烟介意程度以及对自己宿舍吸烟采取措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对待家里人吸烟所采取的方式,以及对亲戚或朋友吸烟所采取的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对周围人吸烟介意程度,自己家中对吸烟采取的措施,以及对自己宿舍吸烟采取的措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对待家里人吸烟所采取的方式,以及对亲戚或朋友吸烟所采取的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吸烟状态的大学生对待家里人吸烟所采取的方式,以及对亲戚或朋友吸烟所采取的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吸烟与不吸烟的大学生对周围人吸烟介意程度,自己家中对吸烟采取的措施,以及对自己宿舍吸烟采取的措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专业大学生参与控烟活动兴趣的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吸烟和不吸烟的大学生参与控烟活动兴趣的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公共卫生控烟能力建设的评价:3.1无烟校园建设:设计控烟倡导行动计划;成立学校无烟校园促动组织,组织策划征集控烟倡导行动主题与行动标识;进行项目启动仪式,引起媒体关注;利用校报、校刊、校园网络、校园广播站、学生社团、社会媒体等,广泛进行校园宣传,开展校园大众倡导促动活动;出台无烟政策并实施.3.2控烟课程教学:将控烟教学纳入学校教学计划,课时量16个课时,通过授课、讨论、辩论、讲座等多种形式深入教导学生吸烟危害知识,戒烟方法技巧,控烟倡导理论等.学生分组完成无烟校园计划,每个小组完成一篇总结论文.3.3学生控烟调查:1)公共卫生专业大学生的吸烟率为7.8%;2)不同性别的公共卫生专业大学生吸烟率不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性别、不同吸烟行为的公共卫生专业大学生控烟倡导态度得分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3)性别、父亲文化水平、母亲文化水平、父亲职业、母亲职业及近半年来是否醉酒与公共卫生专业大学生吸烟行为之间存在相关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亲文化水平、父亲职业及近半年来是否醉酒是影响公共卫生专业大学生吸烟行为的负性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母亲职业、母亲文化水平是影响公共卫生专业大学生吸烟行为的正性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公共卫生专业大学生对吸烟的亲戚朋友的倡导行为同样会影响其对吸烟的家人进行倡导,两者显著相关;本人每月消费水平、控烟倡导行动态度、对吸烟家人的倡导行为与学生控烟倡导行为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公共卫生专业学生对吸烟家人的倡导行为也影响其对吸烟亲戚朋友的倡导行为,两者显著相关;5)对FCTC烟草控制关键措施的态度,干预组学生对公共场所控烟的态度、对烟盒标注吸烟危害健康信息的态度、对提高卷烟价格的态度的支持率均呈现上升趋势,干预组对禁止烟草广告的态度,支持率则呈现一定程度的下降;6)对照组三个学校的公共卫生专业大学生对FCTC烟草控制关键措施的态度,第二次测量的态度得分均数均稍高于第一次测量的态度得分均数,但第一次测量与第二次测量控烟倡导行动态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采用组内效应方差分析检验,干预组北方A学校三次测量控烟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多重比较显示:干预组第三次测量态度得分显著高于第一次(P<0.05);组内效应方差分析检验,干预组东南A学校控烟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多重比较显示:干预组第二次测量态度得分显著高于第一次(P<0.05),干预组第三次测量态度得分显著高于第一次(P<0.05);组内效应检验的方差分析检验,干预组新疆医科大学控烟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多重比较显示:干预组第三次测量态度得分高于第二次(P<0.05);8)医学院无烟倡导活动,干预组、对照组学生在学校校园实施无烟措施的态度、在拒绝吸烟方面做出表率的态度、对学生禁止吸烟的态度的支持率均呈现不同程度升高;9)组内效应方差分析检验,干预组北方A学校学生对学校无烟倡导活动的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多重比较显示:干预组第三次测量态度得分显著高于第一次(P<0.05),干预组第三次测量态度得分高于第二次(P<0.05);组内效应方差分析检验,干预组东南A学校学生对学校无烟倡导活动的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多重比较显示:干预组第二次测量态度得分高于第一次(P<0.05);组内效应方差分析检验,干预组新疆医科大学学生对学校无烟倡导活动的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多重比较显示:干预组第三次测量态度得分高于第二次(P<0.05);10)组内效应方差分析检验,干预组北方A学校学生对学校控烟活动态度的三次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多重比较显示:干预组第三次测量态度得分显著高于第一次(P<0.05);组内效应方差分析检验,干预组东南A学校学生对学校控烟活动态度的三次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多重比较显示:干预组第二次测量态度得分显著高于第一次(P<0.05),第三次测量态度得分显著高于第一次(P<0.05);组内效应方差分析检验,干预组新疆医科大学学生对学校控烟活动态度的三次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多重比较显示:干预组第三次测量态度得分高于第一次(P<0.05),第三次测量态度得分高于第二次(P<0.05);11)新疆医科大学学生对吸烟亲戚或朋友进行倡导行为的第一次、第二次及第三次的测量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公共卫生专业大学生对吸烟亲戚或朋友进行倡导的行为态度三次测量结果不全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1)通过本次调查发现,男性大学生的吸烟率明显高于女性大学生的吸烟率.在新疆高校大学生中,对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健康状况、不同学习状况、不同生活习惯及不同消费水平的大学生吸烟状况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通过对大学生吸烟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性别、民族、母亲文化程度、月均花费、睡觉时间的长短和早晚、醉酒次数、与他人发生纠纷、考试不及格八项因素与学生吸烟行为存在关联性;3)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探究影响大学生吸烟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显示:性别、年级、月均花费水平、睡觉时间长短和早晚、醉酒次数、逃课次数、有无考试不及格现象这些因素与学生吸烟行为存在关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1)大学生对公共场所控烟的态度赞成的有76.4%;对烟盒上标注“吸烟有害健康”赞成的有76.4%;对禁止烟草广告赞成的有82.8%;对大学拒绝烟草业任何慈善和科研资助赞成的有67.0%;对提高卷烟价格赞成的有60.6%;对在校园实施无烟措施赞成的有86.3%;对学生在拒绝吸烟方面做出的表率赞成的有84.7%.大学生对学生禁止吸烟赞成的有86.3%;2)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对控烟工作所持态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健康状况的大学生对控烟工作所持态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逃课、与他人发生纠纷、考试不及格大学生对控烟工作所持态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3)对影响对控烟态度的多因素分析发现,是否吸烟、醉酒次数、睡觉时间的早晚、逃课次数、性别都是控烟态度的影响因素;4)本次研究发现八所学校中,学习控烟课程的学生人数为352,比例为10.25%,参加学校无烟活动的人数有482,比例为14.04%,大学生中关注控烟的有2570人,占74.84%,其中偶尔关注的有2195人,常常关注的有372人,从不关注的有845人,比例为24.61%.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吸烟状况的大学生对待周围人吸烟所采取的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专业、不同吸烟状况的大学生参与控烟活动的意愿和兴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3.1在“倡导促动”理论指导下开展创建无烟校园活动,包括政策倡导促动和大众倡导促动两方面,通过方案的实施,证明在高校开展控烟干预的模式是可行的.3.2给公共卫生专业学生开设控烟课程,从理论、知识、技能三方面提升学生的控烟倡导促动能力是可行的.3.31)经过单因素分析提取性别、吸烟行为两项因素与学生控烟倡导行动态度存在关联;2)干预组公共卫生专业学生对FCTC烟草控制关键措施的态度和对医学院无烟倡导活动的态度朝着阳性的方向发展,控烟倡导行为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3)公共卫生专业学生对吸烟的亲戚朋友进行倡导同样会影响其对吸烟的家人进行倡导,两者显著相关;本人每月消费水平、控烟倡导行动态度、对吸烟家人的倡导行为与学生控烟倡导行为存在关联;4)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公共卫生控烟倡导行动能力建设”项目是可行

大专医学生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专医学生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2500字电大毕业论文、10000字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0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大专医学生科目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大专医学生论文范文选题

第四篇大专医学生论文范例:中美两国高等医学院校发展的历史与比较研究

背景:

2010年,全球医学卫生人才教育专家委员会倡导世界医学教育,从教学(instruction)和机构(institution)着手,开展以系统导向学习为主要特征的第三阶段医学教育改革;也再次唤起人们对“教什么”、“在哪里教”、“怎么教”、“谁教”等环节的关注.目的:

整理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分析中美两国高等医学院校的发展历程,纵向比较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特征,横向比较中美两国高等医学院校的发展现状,为中国高等医学院校的改革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整理中美两国高等医学院校,并按不同类别进行归类,以供医学教育科研和国际合作交流使用.方法:

本研究对象为中国大陆的高等医学院校和美国本土的高等医学院校,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进行研究.

首先是收集历史资料,整理中美两国高等医学院校的发展历程,从地域分布、学科(医学)类别分布、性质类别分布、外部管理体制4个方面,分析中国高等医学院校在形成时期(1840年—1949年)、调整发展时期(1949年—1979年)、多样化发展时期(1980年——2013年)的发展特征,并进行纵向比较.

其次,从地域分布、学科(医学)类别分布、性质类别分布、外部管理体制、外部质量管理(医师资格考试、医学教育认证)5个方面,分析中美两国高等医学院校的发展现状,进行横向比较.结果:

(一)中美两国的高等医学院校发展史

中国高等医学院校已经历了3个时期百余年的发展.在形成时期,西医学教育以医院为发端,从“师带徒模式”发展到“培训班”再到“学校”教育,完成了“本土化”;中医学教育由“师带徒模式”发展到“学校教育”.在调整发展时期,高等医学院校经历“院系调整”、“文化大革命”等,成为独立设置医学院校,并积极为农村培养卫生人力资源.在多样化发展时期,高等医学院校注重质量(医师资格考试、医学教育认证)和“综合化”(合校等)发展.至今已有156所高等医学院校,其中西医类院校131所,中医类院校25所.


https://www.mbalunwen.net/lishi/078622.html

美国高等医学院校经历了3个时期2百余年的发展.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建立和《Flexner报告》发表之前,美国高等医学院以数量发展为主,质量参差不齐;之后,进入规范化发展.二战后,美国高等医学院校的发展呈现多样化.至今它拥有155所高等医学院校(不计分校和在筹建的高等医学院校),其中西医类院校为124所,整骨医学类院校为31所.

(二)3个时期中国高等医学院校发展差异

中国高等医学院校数量由1949年的39所增长到1979年的107所,再到现在的156所.

在地域分布方面,3个时期中国高等医学院校地域分布不均衡.形成时期34所(87.2%)高等医学院校分布于省会城市或直辖市,5所(12.8%)分布于县级城市;调整发展时期67所(62.6%)高等医学院校分布于省会城市或直辖市,39所(36.4%)分布于地级城市,1所(1.0%)分布于县级城市;多样化发展时期82所(52.6%)高等医学院校分布于省会城市或直辖市,74所(47.4%)分布于地级城市,0所分布于县级城市.

在类别分布上,综合性大学或多科性大学的数量由1949年的20所减少到1979年的5所,再增长到现在的98所;而独立设置的医学院校由1949年的19所增加到1979年的102所,之后减少到现在的58所.西医学类院校由1949年的38所增长到1979年的83所、现在的131所,中医学类的医学院校(本科及以上层次)则由1949年的1所增长到1979年的24所、现在的25所.

在外部管理体制方面,3个时期高等医学院校的外部管理都是*和地方两级管理,*政府主管的高等医学院校由1949年的20所(51.3%),增加到1979年的26所(24.3%)、现在的27所(17.3%);地方政府分管的由1949年的19所(48.7%),增加到1980年的82所(52.6%)、现在的129所(82.7%).

(三)中美两国高等医学院校发展差异

中美两国分别拥有156所和155所高等医学院校.

在地域分布方面,中国高等医学院校中,82所(52.6%)分布于省会城市或直辖市,74所(47.4%)分布于地级城市,0所分布于县级城市.美国高等医学院校中,29所(18.7%)分布于州府或直辖区城市,92(59.4%)所分布于县级城市,34所(21.9%)分布于县级以下城市,至今还有5个州未设高等医学院校.

在类别分布上,中国高等医学院校中,98所(62.8%)为综合性大学或多科性大学,58所(37.2%)为独立办学的医学院校;而美国的119所(76.3%)为综合性大学或多科性大学,31所(19.9%)为独立办学医学院校.中国131(84.0%)所高等医学院校为西医学类院校,25所(16.0%)为中医学类院校.美国124所(80.0%)高等医学院校为西医学类院校,31所(20.0%)为整骨医学类院校.

在外部管理体制方面,美国高等医学院校的*主管与地方主管的院校之比为1:154,而中国的则为1:4.8.

在外部质量管理方面,中美两国均有开展医师资格考试和医学教育认证.美国的医师资格考试和医学教育认证起步早,相对较成熟;中国的医师资格考试和医学教育认证起步相对晚,倍受重视,正在不断摸索完善中.结论:

中国高等医学院校经历了百余年发展.西医学教育和中医学教育均从“师带徒模式”发展到“学校教育”;并由“重数量”发展到了“兼顾数量和质量”.目前已发展到156所高等医学院校,其中25所已进行医学教育认证.

美国高等医学院校也有悠久的发展历史.美国医学教育和整骨医学教育都由“师带徒模式”发展到“学校教育”;并由“重数量”发展到“重质量”再到“兼顾数量和质量”.目前美国拥有155所高等医学院校,其中已有150所通过认证.

中国高等医学院校数量在3个时期递增.3个时期中国高等医学院校地域和类别分布不均衡,都集中于大城市,均以西医类院校为主;形成时期和多样化发展时期均以综合性大学或多科性大学为主,而调整发展时期以独立设置医学院校为主.3个时期高等医学院校的外部管理体制都是*和地方两级管理.

中国的高等医学院校多于美国的.中美两国高等医学院校的地域、类别分布都不均衡,美国的主要分布在县级及县级以下城市,中国的主要分布于省会城市/直辖市和地级市.中美两国均以西医学类高等医学院校为主,也都以综合性大学或多科性大学为主.美国高等医学院校主要为国家干预、地方分权管理,而中国的则为*和地方两级管理.中美两国都注重外部质量管理.

国家应重点关注如何提升综合性大学举办高等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促进综合性大学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多机构联动,促进医学教育质量保障措施的落实,及构建教育研究型医疗体系.基于卫生需求和学习需求,扩大教学地点.

第五篇大专医学生论文范文格式:薪酬满意度与医师职业精神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研究背景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医疗服务提供体系的变化极大地威胁到医学的本质与价值观念.医学专业受到来自政府、市场以及行业自身越来越强大的影响,由于医疗导向失策、医学的物化、医患利益冲突等问题的出现,导致医务人员义利观有所改变,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个人主义有所滋长,使医师职业精神的弘扬和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国内关于医师职业精神的研究起步较晚,多年以来,国内学者对医师职业精神的理解几乎限定在医师职业道德这一层面,医师职业精神的形成主要依靠医师自律和行业自治.然而,医师职业精神作为医师群体共有的核心价值观,其不仅仅停留于道德和观念层面,还同时受制于物质和制度等因素.在医师职业精神的建构过程中,不能仅仅强调个体内在德性的塑造,还应注重其物质和制度等外在环境建设,其中包括医院薪酬管理制度.薪酬不仅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个人价值目标的物质基础与保障,个体对于薪酬的态度和反应会严重影响他们对组织的感情和行为.相关研究显示,薪酬满意度是研究薪酬与个体行为之间的纽带,其对个体与组织的直接作用效果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目前科学合理地制定医疗机构薪酬制度,提高医师薪酬满意度,最大限度地发挥薪酬激励作用,促进医师职业精神建设,提升医疗机构的整体效能和核心竞争力,已成为新医改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总体目标是:探讨薪酬满意度与医师职业精神的关系,为医师职业精神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1)探讨薪酬满意度与医师职业精神的理论关系,

(2)利用相关问卷量表测量国内临床医师的薪酬满意度与职业精神水平,

(3)从相关实证数据研究薪酬满意度与医师职业精神的关系,

(4)提出提高临床医师薪酬满意度及医师职业精神的相关建议.

研究方法

本研究首先从儒家*、制度*以及德性*等角度探讨医师职业精神构建的相关理论,同时研究薪酬满意度与医师职业精神的理论关系.其次,对美国学者赫尼曼(Heneman)和希沃布(Schwab)1985年编制的员工薪酬满意度量表(PSQ量表)进行适当修正,并用来测量国内临床医师的薪酬满意度.在相关问卷基础上,编制中国文化背景下医师职业精神测量问卷,对国内临床医师的职业精神进行测量.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医院的临床医师进行问卷调查.在对样本数据进行质量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理论假设,建立结构方程模型,使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变量间关系检验.最后,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提高国内临床医师薪酬满意度及职业精神的建议与策略.

研究结果

本研究理论部分研究表明:在儒家*视域下建构医师职业精神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儒家义利思想为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医师薪酬与职业精神关系问题提供了重要洞见,医师职业精神的建构应重新置于一个既重视对医师德性培养而又兼顾医师的合理利益追求的道德视野之中,这样才能建立和谐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医师职业精神;当前国内医师职业精神制度化建设及薪酬制度均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制度*视域下建构医师职业精神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薪酬制度是医疗机构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才能提高临床医师的薪酬满意度,较高的薪酬满意度反映了制度的合理性,可以促进医师职业精神建设.德性*与制度*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在医师职业精神建构过程中,应实现制度*与德性*的相互转化与相互契合,合理的薪酬制度可以提高薪酬满意度,同时也可以促进内在德性水平的提高,促进医师职业精神的建构.

本研究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不同人口特征的临床医师薪酬满意度差异方面,不同性别的临床医师在薪酬水平、加薪、福利、薪酬管理满意度与总体薪酬满意水平上均有显著差异,女性均高于男性.不同年龄的临床医师在薪酬水平、福利、薪酬管理满意度和总体薪酬满意水平间均无显著差异存在,但在加薪满意度上具有显著差异,30岁以下组、41岁以上组加薪满意度均显著高于30-40岁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等于0.010、0.015),而30岁以下组与41岁以上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等于0.863).不同工作年限、不同科室的临床医师在薪酬水平、加薪、福利、薪酬管理满意度与总体薪酬满意水平间均无显著差异存在.除加薪满意度外,不同学历的临床医师在薪酬水平、福利、薪酬管理满意度与总体薪酬满意水平间均有显著差异,在薪酬水平满意度上,中专及以下组显著低于本科组、研究生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等于0.012、0.008),大专组显著低于本科组、研究生组(P等于0.035、0.020);在福利满意度上,中专及以下组显著低于大专组、本科组、研究生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等于0.029、0.000、0.000),而其他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在薪酬管理满意度上,中专及以下组显著低于大专组、本科组、研究生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等于0.021、0.000、0.000),而其他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在总体薪酬满意水平上,中专及以下组显著低于本科组、研究生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等于0.001、0.000),大专组显著低于研究生组(P等于0.028).不同职称的临床医师在福利、加薪和薪酬管理满意度上均无显著差异,而在薪酬水平、总体薪酬满意水平上均有显著差异,在薪酬水平满意度上,住院医师组、主治医师组显著低于主任医师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等于0.003、0.001);在总体薪酬满意水平上,住院医师组、主治医师组也显著低于主任医师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等于0.005、0.026).除福利满意度外,不同级别医院的临床医师在薪酬水平、加薪、薪酬管理满意度与总体薪酬满意水平上均有显著差异,在薪酬水平、加薪满意度和总体薪酬满意水平上,一级医院组均显著低于*医院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等于0.005、0.011、0.005);在薪酬管理满意度上,一级医院组均显著低于二级医院组、*医院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等于0.005、0.030).

在不同人口特征的临床医师职业精神差异方面,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科室、不同级别医院的临床医师在职业态度、职业行为、职业技能、职业自律与总体职业精神水平上均无显著差异.不同工作年限的临床医师在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自律与总体职业精神水平上均无显著差异,但在职业行为水平上有显著差异,5年及以下组职业行为水平显著低于11-15年组、16年以上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等于0.040、0.020),而与6-10年组差异无显著性(P等于0.080);6-10年组与11-15年组、16年以上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等于0.930、0.780),11-15年组与16年以上组差异无显著性(P等于0.950).不同职称的临床医师在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自律与总体职业精神水平上均无显著差异,但在职业行为水平上差异显著,住院医师组职业行为水平显著低于副主任医师组,差异有显著性(P等于0.040),其他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在薪酬满意度与医师职业精神关系方面,薪酬水平满意度与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自律及总体职业精神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等于0.107、0.113、0.137、0.129,P等于0.013、0.045、0.046、0.045),福利满意度与职业态度、职业行为、职业技能、职业自律及总体职业精神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等于0.272、0.201、0.106、0.100、0.210,P等于0.016、0.039、0.040、0.044、0.035),加薪满意度与职业技能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等于0.108,P等于0.031),薪酬管理满意度与职业态度、职业行为、职业技能、职业自律及总体职业精神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等于0.108、0.112、0.139、0.150、0.188,P等于0.035、0.029、0.045、0.032、0.048).

在薪酬满意度各维度对医师职业精神的预测力方面,薪酬水平、福利和薪酬管理满意度对职业态度水平具有预测能力,其中薪酬管理满意度的预测能力最好;福利和薪酬管理满意度对职业行为水平具有预测能力,其中薪酬管理满意度的预测能力最好;薪酬满意度的四个维度对职业技能水平均具有预测能力,其中福利满意度的预测能力最好;薪酬水平、福利和薪酬管理满意度对职业自律具有预测能力,其中薪酬水平满意度的预测能力最好.

研究结论

临床医师薪酬满意度由薪酬水平满意度、福利满意度、加薪满意度及薪酬管理满意度四个维度构成.临床医师职业精神由职业态度、职业行为、职业技能和职业自律四个维度构成.不同人口特征的临床医师薪酬满意度及其职业精神存在部分差异.薪酬满意度各维度与医师职业精神呈部分正相关,且薪酬满意度对医师职业精神各维度具有一定的预测力.

该文是大专医学生论文范文,为你的写作提供相关参考.

大专医学生引用文献:

[1] 新颖的大专学生论文题目 大专学生论文题目选什么比较好
[2] 大专学生论文提纲模板 大专学生论文大纲怎样写
[3] 大专学生论文摘要怎么写 大专学生论文摘要范文参考
《大专医学生论文范文参考 大专医学生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大专医学生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