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参考文献 > 文章内容

幼儿园实施社区场景化课程策略

主题:幼儿园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02

简介:该文是有关幼儿园和课程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和幼儿园类论文范文素材.

幼儿园和课程论文范文

幼儿园论文

目录

  1. 1、场景化课程内涵
  2. 2、场景化课程的现实意义
  3. 3、幼儿园社区实施场景化课程的现状
  4. 4、幼儿园社区实施场景化课程的策略

摘 要:社区场景化课程是比较符合当下幼儿发展需求的新型学习方式,充分地结合幼儿园、家庭及社区三方面的合力,整合各个方面的教育资源,发挥多方面的共同作用,为幼儿的身心发展提供最大程度的体验式学习.本文以广州市轻工业局幼儿园为例,针对该幼儿园开展过的各种场景化课程进行分析,为各个幼儿园开展场景化课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场景化课程;幼儿园;幼儿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7-0002-02

1、场景化课程内涵

(1)场景化课程内涵

场景化课程教育就是指在一定的学习场景里进行的教育,学习场景具有一定的场地、材料设备或者综合性游戏的学习环境.场景的选择需要注意,首先,要与我们现实生活的文化习俗等方面有关联.其次,要具有生动立体的特性,场景中的事物或者情境能够与幼儿充分的产生互动.最后,要符合幼儿发展和学习的需求,通过场景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经验.

(2)场景化课程的理论来源

第一,杜威教育哲学.

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生活亦是不断生长和发展的过程.教育和生活有着相似的特征,都在不断的积累经验中生长.场景化课程是社会范围内挖掘出来更加富有教育思想的重要场景,而在广州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可以为幼儿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满足儿童生长过程中需求的课程内容,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第二,皮亚杰的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皮亚杰认为,学习是主动地接受知识的构建,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产生认知结构改变过程,用新知识代替旧知识,经验之间交互作用.学习途径是由幼儿的生活出发,通过自身的亲历文化,感受和理解身边事物,然后再进一步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或者行为.建构主义理论决定社区场景化课程中儿童的学习方式是幼儿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同时还是活动式的.

第三,维果斯基首先将“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发展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场景化课程适合儿童的最近发展区,而非对已有经验的简单重复,设置适合于孩子获得进一步发展的目标,教师与儿童在最近发展区内互相理解、互相推动,共同建构知识.

2、场景化课程的现实意义

(1)场景化课程以立足幼儿发展为本

场景化课程内容基于幼儿兴趣出发,极大程度地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能追随自己的兴趣,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学习.场景化课程充分地尊重了幼儿的学习权力,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地体现,对增强幼儿各方面能力及自信心均有积极的作用.

(2)场景化课程培育幼儿家国情怀、文化自信

场景化课程都是源于幼儿周围的生活,从本土的文化地域为主,选择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很多都是家长或者幼儿耳熟能详的场景.主要是教师需要通过深入挖掘身边场景的内在教育价值及文化内涵,进一步将场景进行游戏化和课程化.将身边的文化场景更加形象具体地展示在幼儿面前,培养幼儿对于家乡文化的认识,进而增加对家乡、对祖国的归属感及民族荣誉感.

(3)场景化课程实现教育资源互补的教育模式

在幼儿教育方面而言,幼儿园、家庭、社区是相对独立方面,也是相互联系形成互补关系的三方.在场景化课程中,幼儿园为引导者,鼓励家长带领幼儿到社区中进行相关的活动及学习.场景化课程将这三方的作用都联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很好的融通,这样可以更好地为幼儿提供学习场景及娱乐空间.在场景化课程中,三方合力共同筑起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交流与沟通平台.

3、幼儿园社区实施场景化课程的现状

(1)吊碑井和黄铜浮雕场景课程

幼儿通过参观了吊碑井和黄铜浮雕,分享对于这一历史古迹的看法和想法.再进一步地听到相关的故事,品味其中的文化韵味.紧接着,运用各种感官去观察和探索发现周围事物的特征.通过充分地接触和了解,提升对于吊碑井的兴趣,启发幼儿发现相关的很多问题.懂得观察吊碑井及壁画中的艺术美感,提升幼儿对于艺术的敏感度及兴趣.

(2)樟树场景课程

对于幼儿而言,樟树场景课程更加贴合自然的探索.在樟树下,孩子做游戏、锻炼身体,更加亲近大自然.在樟树场景中,引导幼儿去用科学的视角去观察和发现樟树的特征.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而言,要求也有所不同.比如,小班的幼儿通过观察了解樟树叶子的颜色、形状和大小等方面的知识.中班的幼儿感知樟树外形特征,认识树叶、树干、树枝、树根等植物的结构,懂得捡拾落叶进一步对樟树进行观察和分析.大班的幼儿开始使用简单的工具,对樟树进行测量和进一步的了解,环抱樟树的树干、拓印樟树树干,对于樟树树叶的不同之处等,还可以利用樟树叶子制作防蚊香囊.

(3)大公报旧址小报童和《二十四孝图》场景课程

这两个课程属于重在观察的场景课程类型,鼓励幼儿进行积极的思考和增加与同伴之间的交流和互助.增加对历史文化及文明古迹的认识和思考,感受其中的故事内涵和艺术魅力.尤其是二十四孝图,对于雕画上的艺术性和故事性表现更为浅显,幼儿看了之后有很多的感触.增加幼儿与这些历史古迹的认识,丰富幼儿的艺术素材,增加语言的交流及表述能力的锻炼机会.

(4)满洲窗和石雕图场景课程

这两个课程属于对建筑物的欣赏及历史故事的赏析.参观不同的建筑感悟自然也有所不同,通过欣赏和发现历史建筑遗留下来的痕迹,更加拉近了幼儿与历史的距离,促进幼儿深入场景体会那个时期的各种故事.不管是满洲窗还是石雕图,都给幼儿留下了对于建筑艺术的一个深刻印象.

4、幼儿园社区实施场景化课程的策略

(1)注重激发幼儿的兴趣及前期经验

社区场景中富含大量的人文资源、物种资源及本土文化资源,足够吸引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比如,在满洲窗场景活动中,幼儿对于漂亮窗户的喜爱程度不亚于成年人,甚至更加好奇它的内在品质.幼儿在电视也见过这样的窗户,调动幼儿的前期经验,更好地让孩子参与到观察活动中,激发起想象力、思维创造力的进一步提升.

(2)通过直接经验欣赏感受社区人文

社区人文场景化课程资源,为幼儿提供大量社区中流传的历史故事.通过观察社区历史文物,模仿制作过程,切身感受文化熏陶.比如,特色居民建筑满洲窗、红砖墙等,对稍大点的幼儿而言,都是主动获取知识和经验的重要场所.不同年龄的幼儿经验水平有所不同,教师根据其年龄特征,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诱导幼儿深度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3)鼓励幼儿运用所有感官主动探究自然奥妙

不同的场景中,幼儿通过感官去探究,都会获得不同的收获.鼓励幼儿尽可能多地利用感官去探究场景中的各类事物.眼睛看,看形状、颜色、大小;鼻子闻,闻樟树叶子的味道;手摸,摸树皮的粗糙程度,树叶的表面,叶子边缘的形状等等.多种感官进行相互配合探究,为幼儿积累探究的方法及经验.在充分了解樟树特征之后,幼儿总结出很多相关的知识,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发现能力让人很吃惊.

参考文献

[1]林岚.幼儿园场景化课程:内涵、结构及特征[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9(06):15-19

[2]陈秀眉,陈婷芳.以场景化课程助推幼儿深度学习—以大班科学领域教育为例[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9(06):24-26

[3]蔡琼.本土课程资源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的利用[J].考试周刊,2019(14):185

[4]张琼.场景化课程:从问题到路径[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9(06):20-23

[5]陳雪梅.幼儿生活体验场景的创设与实施策略[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02):220-221

总结:该文结论:这是一篇关于幼儿园和课程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可作为幼儿园相关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幼儿园引用文献:

[1] 幼儿园和课程学术论文怎么写 关于幼儿园和课程类本科论文范文2000字
[2] 幼儿园和课程开发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关于幼儿园和课程开发相关论文怎么写2000字
[3] 幼儿园和课程论文范文数据库 幼儿园和课程相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3000字
《幼儿园实施社区场景化课程策略》word下载【免费】
幼儿园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