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参考文献 > 文章内容

茶道和捶丸的中华传统文化基因考

主题:传统文化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25

简介:本文是茶道和茶文化类有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跟传统文化类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茶道和茶文化论文范文

传统文化论文

目录

  1. 一 茶道与捶丸的文化积累与变革
  2. 二 茶道与捶丸的中华传统文化基因分析
  3. 1、天人合一、和合不同
  4. 2、人文化成,厚德载物
  5. 三 中华传统文化的形势危机与精神危机
  6. 1、中华传统文化的形势危机
  7. 2、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危机
  8. 四 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展望

【摘 要】发掘、抢救、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在其受到压制与废弃的当下迫切而必要.运用文献法、演绎法和归纳法对茶道与捶丸进行文化分析,发现这两种事物均符合文化积累性和文化变革性的基本规律,其器具用品、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均蕴涵了人文化成、厚德载物、天人合一、和合不同的中华传统文化基因.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存在形势危机和精神危机,传统文化基因是中华文明在四大文明中硕果仅存生生不息的奥秘,并支撑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茶道 捶丸 传统文化 危机 复兴

茶道脱离了一般意义的饮食技艺,闪现着文化的光芒,是东方文化的一张名片.《封氏闻见记》中 “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记录了中国茶道的兴盛.无独有偶,《封氏闻见记》中亦有 “太宗御安福门等曰:闻西蕃人好为打球,比亦令习”的记录,此中打的“球”即捶丸前身——步打球.结合泰山岱庙宋代刻石雕画、《丸经》、《宣宗行乐图》、《捶丸仕女图》等史料及出土文物可见,捶丸滥觞于唐,形成于宋,兴盛于元,延及于明,衰没于清.捶丸由“击鞠”、步打球一路演化,挖地为窝,以棒为杆,陶石为球,重和轻争,涵礼尊规,成为具有广泛社会基础的娱乐活动.当今,茶道依然,而捶丸已于清代消失于历史长河.何以然?

如今之中国,社会转型动荡渐起,西学东渐之风不息.市场经济丰厚了社会的物质财富却荒芜了人们的精神家园,中华传统文化遭受到史无前例的压制与废弃,学界惄然忧之民众默然无声.然而,每当进入即将兴盛的历史转折期,文化亦随之复兴,而每一次文化复兴都会回归本民族历史文化之源头,在文化基因井泉中汲取营养,在根文化土壤中发掘潜力,然后再前进.以茶道和捶丸为例,为发掘其中华传统文化基因,留住文化之根,进而发展复兴之,显得迫切而必要.

一 茶道与捶丸的文化积累与变革

中国茶道源远流长.自六朝起,茶文化就和巴蜀地区的政治风俗相互影响,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赋予其悬壶济世的愿景,三国魏代《广雅》已经记载了茶的制作和饮用之法,唐代陆羽《茶经》提升了茶从自然到人文的境界,各类茶书茶诗对茶道文化更是锦上添花.唐代刘贞亮以茶修身、雅志,表敬意,树礼仁(儒家文化),卢仝茶诗“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讲究清与淡,乐生与羽仙的道家文化,“以茶代酒,唯茶是求”、“人自怀挟,到处煮饮”的僧人把佛教文化汇入茶道.

捶丸可以追溯到唐朝的马球“击鞠”,《唐代波罗球戏考》载“百业浸废,唯务击球”,因对抗强度和技巧难度较大,演化为相对容易的步打球.由于“上下分朋,君臣争胜”,宋朝击球的棒演化为“长数尺,端如僵月”的杆仗,“盈尺之门”改为挖地为窝.至此,风险较低、难度适中、老少咸宜的捶丸逐渐形成.元代宁志斋编撰的《丸经》反映了捶丸在中国的风靡,明代《宣宗行乐图》和《捶丸仕女图》表明明代捶丸风行不再但仍未绝迹,直至清代,由于社会动荡,恬然平淡心境不再,捶丸逐渐消失.(反观苏格兰牧羊人解闷的高尔夫球随着英帝国的影响力传播世界,说明运动项目的生命力和其母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息息相关,这一定程度上也回答了捶丸消失的历史原因.)捶丸所提倡的“和畅四肢”,“但思捶丸之法,自为娱乐,无有争心”、“重和轻争”、“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会朋不可不慎”等观點与“礼之用,和为贵”的儒家思想相吻合.可见,茶道和捶丸在文化积累和变革中逐渐吸收并形成了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

二 茶道与捶丸的中华传统文化基因分析

1、天人合一、和合不同

天之所生谓之物,人生亦为万物之一.人生之所以异于万物者,即在其能独近于天命,能与天命最相合一,所以说“天人合一”(钱穆,1990).“和合不同”由“和合而生”与 “和而不同”演绎而来,体现着和谐、平衡、包容、协同等中华传统文化追求的最高境界.茶道虽详细规制了制、泡、饮茶之法,但无论是发酵程度(不发酵、半发酵、全发酵、后发酵)还是识茶的色香味形、冷热干湿,乃至赏茶品茗[绿茶(婴儿)、清茶(少年)、冻顶(青年)、铁观音(壮年)、白毫乌龙(娇艳女子)、红茶(慈祥妈妈)、普洱(老和尚)]等均无霸道要求,对各种风格兼容并蓄,不经意间散发出中华传统闲适淡然、包容不争的文化气息.

捶丸亦然.春秋争霸时熊宜捶丸之戏退宋兵迸发了其平天下之英雄豪迈,宋徽宗、金章宗“深求古人之宜制,而益致其精也”以君子之范但求人文教化,元代王焕百花亭逞风流反映了其市井之乐的消食休闲,最可爱的是 “城间小儿喜捶丸,一棒拱击落青毡.纵令相隔云山路,曲折轻巧入窝圆”流露出孩童嬉戏的乖巧天真.帝王将相、寻常百姓、垂髫小儿皆可戏之;致力孔武、消食休闲、娱乐嬉戏皆被认可;或和血畅脉、或净烦涤襟、或顺饮消食,或锻炼筋骨,皆有实用,亦显平和与包容.

虽然这种包容的目的性并不清晰,但其实际上尊重了自然(天)和人性,天人合一,较好地关照了社会系统的开放性和多样性,整体性和关联性,进而促成社会系统的自组织优化,所以能够尽其所用,经国济民,这正是中华文明在四大文明中硕果仅存生生不息的奥秘所在.所以钱穆说:“西方文化一衰则不易再兴,而中国文化则屡仆屡起,故能绵延数千年不断,这可说,因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自古以来即能注意到不违背天,不违背自然,且又能与天命自然融合一体.”

2、人文化成,厚德载物

茶初始可能是作为祭品用,尝之无害而后及药,再及饮食.“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继而“古者民茹草饮水”,至唐陆羽书《茶经》后,茶在社会各阶层中被广泛普及品饮,茶道亦兴.这种“由祭而食,继药而饮”的发展历程始终贯穿着先民对神明、天地、自然的敬畏与顺应.茶道提倡细品慢饮,《红楼梦·贾宝玉品茶栊翠庵》中有传神之笔:庵主妙玉煮陈年梅花雪水,盛之以古玩珍器,并借当时的俏皮话说“一杯是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驴饮了”,形象地道出了茶道借物、器、法对君子性情、人品、意境的追求.

和茶道一样,捶丸不但讲究器具、方式等礼规,有场地尺寸、器具形态、取胜规则之要求,还崇尚“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鄙薄“赢即矜,能逞语,输即发怒便走,或至骂仆、慎朋、抛球、掷棒”(《丸经》),提倡尊卑分明,长幼有序,举止端庄,谦逊礼让.朱熹曰:“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是故教化立而奸邪皆止者,其堤防完也;教化废而奸邪并出,刑罚不能胜者,其堤防坏也”,彰显教化之殷殷.

茶道和捶丸以其蕴涵的思想、观念和规制(《茶经》和《丸经》),强调用人文精神来教化天下,促使人成为君子贤人,即用心性之学认识和改造自我的原意,使道德丰厚起来承担更重要的任务.这和《易经》中“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厚德载物”是相符的.

三 中华传统文化的形势危机与精神危机

1、中华传统文化的形势危机

自战争始,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感情和道德水平逐渐失却了西方的崇拜与赞美.概因西方的坚船利炮戳破了清帝国这个纸老虎(季羡林,1990),然后“辛亥革命、洪宪窃国、军阀混战、民国统治、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西化的程度日趋深入”.诚然,从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全世界文化交流的规律来看西学东渐有其必要性.农耕文明和小手工的生产方式已经不能应对中国自然经济破坏和政治民生的矛盾,融入世界潮流改善民生寄托着稳定国家安康民众的希冀,有其利的一面,但负面效应是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哲学、艺术的全盘西化使中华传统文化赖以滋养生长的土壤日渐贫瘠,其地位、声望和影响力亦随之式微.另外,部分国家觊觎并抢夺中华传统文化.虽然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坎坷,但中华传统文化历史贵族的身份仍在,是其它国家无法创造的瑰宝.部分国家对端午节、孔子、西施、张道陵、中医、茶道、道教等文化无所不抢,虽然这是其自卑心理在作怪,但其事实上所造成的中国传统文化形势危机已经显现.

2、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危机

实事求是地讲,西方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方面确实有其可取之处,尤其在自然学科方面较为优越;而中华传统文化亦有过于凝重,缺乏进取之瑕.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西方政治经济的鼎盛让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羡慕不已,同时也产生了对其文化的盲目崇拜,以求自身的经济富足和地位提升,短视地扬弃了在人类历史上曾经灿烂辉煌的中华传统文化.另外,中国过分追求经济建设忽略文化建设让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日益薄弱,反而對西方文化趋之若鹜.这种精神的危机和形势的危机叠加起来,造成了中华传统文化被压制与废弃的严峻局面.

四 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展望

放眼历史长河,中华传统文化曾以其优越性让西方赞美、崇拜,所以东学西渐.仍以茶道和捶丸为例:日本茶道如今兴盛,但其主要的仪程框架规范仍源于中国.日本《类聚名物考》记载“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由宋传入.”日本《本朝高僧传》亦载有“南浦昭明由宋归国,把茶台子、茶道具一式带到崇福寺.”直到丰臣秀吉时代(明朝中后期)茶僧千利休才总结出茶道四规:“和、敬、清、寂”,显然是受到了中国茶道精髓的影响而形成的.并且,捶丸也有可能是现代高尔夫球的前身.蒙古大军马踏四方,也开辟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通道,彼时风靡的捶丸随着铁蹄传播到欧洲并逐步演化成为现代的高尔夫球运动亦为可能.前奥林匹克主席萨马兰奇在参观出土捶丸文物时惊叹“原来中国人在元代就开始打高尔夫了”可为例证.

如今,西方颓相已显.“俄罗斯的良心”索尔仁尼琴苦觅其国没落之缘由而不得,哀叹“俄罗斯自身的文化传统剔除‘西化’内容后,所剩无几”.西方社会现在的狭隘民族主义,频发的恐怖主义,重新抬头的冷战思维已经印证了德国学者斯宾格勒的名著《西方的沉落》,反观我大中华,正蒸蒸日上,正反证明了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预言“只有中国(传统)文化才是拯救世界未来的良方”的先见.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东方文化战胜西方文化的一天总会到来(季羡林,1990).钱穆说“我以为此下世界文化之归趋,恐必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宗主.”是否一定要战胜西方,是否一定要成为宗主暂且不论,但“文明的河流不止西方这一条”,阿Q和贾桂均是极端,只要我们对自己客观定位,注重传承与交流,中华传统文化以“天人合一、和合不同、人文化成、厚德载物”为纛旗,发挥其包容性和自组织优化的卓越功能,过去曾经,现在渐显,未来必然,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并且必然是开枝散叶、枝繁叶茂、繁茂葱郁、高大伟岸、生机勃勃的那一丛.

参考文献:

[1]黄聪.《封氏闻见记·打毯》释义[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07):42-45+60.

[2]丁以寿,程玉华,伍萍等.中华茶道的形成与道家[C].//第九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论文集.2006:356-363.

[3]王新水.“天命之谓性”既非本体论亦非价值论命题--兼论《中庸》并无哲学本体论的自觉[J].人文杂志,2014(05):8-14.

[4]季羡林,等.东方文化研究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5]宁翠玲.浅析日本茶道与中国茶文化的区别[J].福建茶叶,2016,38(03):336-337.

[6]李晓珊.钱穆民族精神教育思想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3.

基金项目:2017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中美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区域性差异比较”(编号:2017178)、2019年华中农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学生为中心的公共体育课程体系优化研究”(编号:201914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朱黎明(1983-),女,河南西华人,江汉大学体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尔夫教育.通讯作者简介:刘河旺(1977-)男,汉族,河南西华人,副教授,硕士,华中农业大学体育部,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总结:本文结束语:这是一篇可用作大学硕士与本科茶道和茶文化相关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写作参考和有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免费教你怎么写传统文化方面论文.

传统文化引用文献:

[1] 最新传统文化论文选题参考 传统文化论文题目怎样取
[2] 优秀小学传统文化论文题目 小学传统文化论文标题怎么定
[3] 中国传统文化相关论文题目 中国传统文化毕业论文题目怎样定
《茶道和捶丸的中华传统文化基因考》word下载【免费】
传统文化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