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参考文献 > 文章内容

WTO背景下改革补贴政策

主题:政策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22

简介:本文是国内宏观有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跟政策方面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国内宏观论文范文

政策论文

目录

  1. 一 WTO背景下补贴问题成为焦点
  2. (一)从国际上来看,补贴日益成为国际经贸规则争论焦点
  3. 1、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
  4. 5、在中美贸易摩擦中,国有企业补贴问题是重要争论点
  5. (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进一步界定和规范补贴
  6. 1、我国正逐步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7. 2、产业政策正积极融入国际经济格局
  8. 1、WTO界定的补贴概念
  9. 2、补贴的背景——市场机制存在固有缺陷
  10. 3、补贴的理论基础
  11. 1、美国对企业补贴的概况
  12. 2、英国对企业补贴的概况

摘 要:近年来,国际社会对我国政府补贴的质疑甚嚣尘上,政府补贴特别是对国有企业的补贴,在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下面临变革.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及做法.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政府补贴提出了进一步规范的要求.本文通过梳理分析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补贴情况,从理论和实践角度讨论补贴在国际范围内所具有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得出补贴是政府支持产业发展,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政策工具.对我国政府补贴和对国有企业补贴的情况进行梳理研究,结合国际实践经验,探索符合WTO规则的,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补贴政策体系,并针对补贴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深化改革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WTO改革 政府补贴 补贴政策体系

作者简介:

韩永文,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梁云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郭迎锋,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

崔 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助理研究员.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加速推进,世界经济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国际秩序正处于转型期,国际规则面临一系列重大挑战和不确定性.在这些变化中,最突出的是美国的单边主义,以及其逐步加强的对中国的遏制和打压行为.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美国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执行“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政策,与世界主要国家摩擦不断,一系列“退群”行动对多边主义造成严重损害.特别是其引导的对中国发展的“质疑”和补贴政策的“诟病”,将世界主要经济体和国际组织的目光聚集到我国补贴政策及对国有企业的补贴问题上,引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贸易公平问题争端.从国内看,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开始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经济社会结构正在经历剧烈而深刻的变革.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因此,对我国补贴情况进行梳理研究,对国有企业补贴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改革现有补贴政策,探索符合国际规则的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补贴政策体系,既是有效应对国际贸易争端和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外部需求,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 WTO背景下补贴问题成为焦点

近年来,国际社会对我国政府补贴的质疑甚嚣尘上.政府补贴,特别是对国有企业的补贴,在国际经贸规则下面临变革.另一方面,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政府补贴提出了进一步规范的要求.对改革补贴政策的研究,正是基于這一背景展开的.

(一)从国际上来看,补贴日益成为国际经贸规则争论焦点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成为该组织第143个成员,《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正式生效.入世18年来,中国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但是,一些发达经济体在获得我国入世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的经济正效益的同时,对我国产业补贴政策和国有企业补贴横加指责,认为补贴扭曲了市场,造成不公平竞争.美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就启动了对进口我国产品进行反补贴调查.在2007年3月,宣布对我国公司应用反补贴法;2018年5月,美欧日贸易部长发布联合声明,提出针对第三国的国有企业补贴所造成的市场扭曲要制定新的贸易规则;2019年7月,美国再次就发展中国家在WTO享受更优惠差别待遇发难,引发新一轮WTO改革辩论.我国的政府补贴,特别是对国有企业的补贴,日益成为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往来中的争论焦点.

1、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

《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Agreement on Subsidies and Countervailing Measures,以下简称《反补贴协议》)是WTO管辖下的一项多边贸易协议,是对关贸总协定第6条“反补贴税和反倾销税条款”、第16条“一般补贴条款”内容的具体化.按照WTO《反补贴协议》第2.1条的规定,凡属对授予机关管辖范围内的某一企业或某一产业、一组企业或产业的补贴即属专向性补贴.具体包括法律上的专向性、事实上的专向性、地区专向性和推定专向性(禁止性补贴被视为具有专向性).专向性补贴实质上是指那些仅提供给“有限范围的企业和/或产业”的补贴.专向性标准的目的在于区分政府的正当功能与那些不公平的或有贸易扭曲效果的功能.WTO认为,普遍适用的补贴政策对正常经济秩序和国际贸易的扭曲作用较小,而针对特定企业、部门或行业的补贴则会干扰资源配置的合理分配,严重扭曲竞争和市场导向以及正常的经济秩序,造成国际贸易中的不公平.存在专向性补贴并不意味着违反WTO规则,只有在专向性补贴对其他成员造成不利影响时才被认为是违反WTO规则.但是,由于对是否造成不利影响的判断往往是在其他成员采取反补贴措施或在WTO争端解决程序中才会做出,补贴是否具有专向性,成为是否符合《反补贴协议》的首要关注点.就我国国有企业补贴政策来说,专向性补贴广泛存在,有违反WTO规则的潜在风险.

2.美欧日《关于工业补贴、市场导向(市场扭曲)、技术转让的三方联合声明》

2018年,美国、欧盟和日本联合签署了《关于工业补贴、市场导向(市场扭曲)、技术转让的三方联合声明》(以下简称《三方联合声明》).《三方联合声明》旨在建立以美欧日三方为核心的国际贸易新秩序、新体系,包括第三国非市场化政策、第三国对国有企业进行补贴、第三国强制转让技术和改革WTO等内容.《三方联合声明》强调,以市场为导向是建立一个公平、互利的全球贸易体系的关键.“公平”是该声明一再强调的全球贸易的原则.其认为,国有企业获取大量的补贴使得西方企业面临着“不公平”的竞争.近年来,美国、英国和欧盟等国家领导人和政府官员在谈到我国“非市场经济国家”相关问题时,将焦点从国际贸易的“自由”转向了“公平”问题.

3.美日在对中国反倾销调查中超期沿用“替代国”标准

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的规定,在无法证明具备“市场经济”的产品领域,某一WTO成员可以使用“替代国”标准,来判断中国的生产者是否存在倾销行为.但这种做法的过渡期是15年.2016年12月11日到期之后,WTO成员不能再采用第三国来计算倾销幅度.因此,2016年12月11日之后,再针对中国展开反倾销调查使用“替代国”标准的做法即失去多边框架下的法律支撑.

但是,2016年12月11日之后,美国和日本依然继续采用“替代国”做法,对中国实行“歧视性”的贸易政策.2017年10月美国商务部依据《1930年关税法》中有关反倾销的“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标准发布报告称,中国是非市场经济体,因为中国经济并没有以市场原则为基础运行,目前不应赋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因此将维持对华反倾销的“替代国”做法.(中国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美方:中国尚未达到“市场经济国家”标准》,http://gpj.mofcom. gov.cn/http://127.1.1.1:801/xdl.php?url等于http://xmlib.vip.qikan.com/Text/article/zuixindt/201711/20171102666543.shtml.)日本在2016年12月提出中国依然是“非市场经济国家”,原因在于中国尚未解决国有企业等产能过剩问题,日本将维持对不当倾销征收高关税的“反倾销税”机制.

4.欧盟“市场扭曲”标准和新贸易防御规则

欧盟采用“市场扭曲”标准和新贸易防御规则对中国实行“歧视性”贸易政策.欧盟委员会在2016年11月9日向欧洲议会及欧洲理事会正式提交修改其反倾销法律制度的提案,后经28个欧盟成员国达成一致.该提案不再默认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但对反倾销提出了新的标准,即“市场扭曲”标准.这一标准不再区分市场经济体或者非市场经济体,认定只要存在由国家干预所导致的“市场扭曲”,就可以进行反倾销诉讼.事实上,这是用新标准来代替“非市场经济”国家标准,变相延用原有做法.

2017年12月20日,欧盟委员会在正式发布反倾销法律制度提案的同时,发布了认为中国存在“市场扭曲”的报告.该报告从三个方面对“中国市场的重大扭曲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各种生产要素的配置和定价受国家的影响非常明显”.

2018年6月8日欧盟新的贸易防御规则正式生效.所有在此日或之后启动的新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都根据新规则来进行.该规则在某些方面使得欧盟能对倾销产品征收更高关税,其中“取消‘低税率原则’”,规定在存在原材料扭曲的情况下取消低税率原则.结合欧盟“市场扭曲”标准和涉及中国的相关报告,可以看出这一新规则针对中国的意图较为明显.

5、在中美贸易摩擦中,国有企业补贴问题是重要争论点

近两年来,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中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美国对华战略由“接触”转变为“竞争”已成定局,遏制中国崛起已成为美国共和党和党的共识.特朗普主政以来高举“美国优先”、单边主义、孤立主义大旗,在全球频繁挑起贸易摩擦.从2018年3月开始,陆续发起对华“贸易战”“企业战”“人才战”等,矛头直指中国高科技行业,企图遏制中国经济、科技发展.西方发达国家中也不乏美国的追随者,与中国在贸易、科技领域的冲突以及是否公平对待不同所有制企业的规则之争频繁出现.在已经举行的数轮經贸高级别磋商中,竞争中性原则是中美贸易谈判中双方重要关切点之一.

(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进一步界定和规范补贴

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建设也有了新的内涵.应对全球化逆流为世界经济带来更多不确定性时,我国从积极融入走向参与引领,倡导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全球化进入合作、包容、普惠的新阶段.我国面临的发展形势、战略目标、主要任务与以往已有很大不同,要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向产业强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改革补贴政策、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1、我国正逐步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发展开始进入增速换档、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统计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每年达到30%以上,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居世界第一位,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迅速,在国际贸易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2018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30.51万亿元人民币,比2017年增长9.7%,是1978年的859倍.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全球贸易额增长率长期处于低位的背景下,中国进出口贸易相对稳定的增长态势为全球贸易的稳定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19年8月发布的2018年全球外资限制指数(FDI Regulatory Restrictiveness Index)显示,中国2018年对外资限制大幅放松,对外资开放程度进一步提升.世界银行2019年11月发布的《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由于大力推进改革议程,我国已经连续两年跻身全球营商环境改善最大的经济体排名前十,并且在总排名中继续获得大幅提升——由2018年的46位上升至31位,位列东亚太平洋地区第7位,仅次于日本.此外,自2016年10月1日起,人民币正式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新的货币篮子,获得国际主要货币的地位.

2、产业政策正积极融入国际经济格局

我国产业补贴政策对内服务于从产业大国向产业强国跨越的目标,以改善营商环境为核心,结合对特定产业、领域、对象的结构性安排,消除产业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增强产业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资源配置效率和社会福利水平的提升.对外积极把握国际产业发展的趋势,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促进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这就要求政府补贴政策,一方面要重视有关产业补贴政策的国际标准,积极应对国际社会相关责难,完善制度设计与技术标准;另一方面要加强产业政策的国际协调,立足于提升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主动参与国际分工,广泛开展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持续推进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短期内经济增长下行明显,长期内结构性调整面临重重困难.在此背景下,为主动适应新的经济金融环境,迎接新的挑战,总书记在2015年11月提出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重大政策主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是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让新的需求不断催生新的供给,让新的供给创造新的需求,使供给与需求在互相推动中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推动国有企业积极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持续推进联合重组、去产能,扎实开展“处僵治困”“降杠杆”和“压减”工作,有效提升国有经济整体功能和效率.

二、理论和实践:补贴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补贴属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从理论和国际历史实践看,政府利用补贴形式支持产业发展,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一)从理论上来看,补贴是政府支持产业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

1、WTO界定的补贴概念

国际上对产业补贴(或财政补贴)的定义较为权威的是WTO.为了维护世界贸易中非歧视、自由透明和公平竞争的秩序,WTO《补贴和反补贴措施协议》将其定义为:一成员政府或任何公共机构向某一企业或某一产业提供财政补助或对或收入的支持,结果直接或间接增加从其领土输出某种产品或减少向其领土内输入某种产品,或者因此对其他成员利益造成损害的政府性行为或措施,是一种促进出口限制进口的国际贸易手段.

2、补贴的背景——市场机制存在固有缺陷

在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过程中,市场机制有其固有的缺陷.首先,表现在公共物品产业领域的市场失灵上.公共物品具有外部性,具有消费上的非排他性和获利上的非竞争性,会导致公共物品的私人供给不足以及“搭便车”现象.其次,市场竞争会形成垄断,造成不充分竞争.第三,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影响市场的公平竞争.政府需要通过制度建设和政策制定来规范经济主体的活动.第四,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波动.收入差距的拉大会引发社会不稳定进而影响市场效率.政府可以通过对财政收支规模和结构调整来维持宏观经济稳定.

3、补贴的理论基础

20世纪以来各学派围绕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展开了激烈的诘难和论战.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学派观点更倾向于自由放任,这主要是因为20 世纪30 年代以前这段历史时期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重要阶段,资本主义的发展迫切需要自由流通、完全竞争以及灵活配置的经济环境;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的学派观点更倾向于政府干预,这是由于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暴露出自由经济模式下的诸多弊端,如垄断、信息不对称以及负外部性等,政府必须采取一些必要的干预手段引导市场经济回归到正确的运行方向上来;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学派观点强调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嵌入和融合,这一时期新凯恩斯主义学派、后凯恩斯主义学派占据主导地位,强调通过积极发挥政府的作用,寻求能促使政府与市场共生互补、协同创新的突破性策略.

随着以政府干预为基础的凯恩斯主义学派占据主导地位,补贴政策也逐渐被广泛運用,且力度不断增强.较为典型的是庇古补贴理论.庇古提出,在存在正外部性的情况下,政府应通过补贴来还原市场的激励功能,从而使正外部性的供给达到社会最优水平.“可能采取的鼓励与限制的最显著的形式当然是补贴与税收.”迄今为止,庇古的这种思路仍然指导着很多国家政府政策的制定,如对正外部性的制造者提供支持,具体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研究活动给予补贴等.

(二)从实践上来看,世界各国普遍存在政府对产业发展的支持与补贴

在全球经济发展中,补贴在世界各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补贴形式也日趋多样.从宏观层面看,政府干预方式由传统的以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为主的需求管理政策,演化为集政策、就业政策、货币政策、信贷政策等于一体的调节政策;从产业与企业层面看,世界各国的补贴方式由最初的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举措,不断丰富完善,发展到通过赠与、合约、税收减让等形式对航空航天、农业、汽车、化学能源等行业提供补贴,有的国家还对出口融资提供支持计划、技术研发.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有企业进行了私有化改造.目前虽然没有了“国有企业”,但一些有政府背景的企业类似于国有企业,承担一定的公共任务,政府对这些企业也有专门的补贴.

1、美国对企业补贴的概况

美国对企业的补贴,除了军事安全方面外,其他多集中于运输、航空、港口和电讯等基础行业.美国政府对科研的重视及投资程度较高,其补贴方式多体现为研发投入,基本上政府对科研的投入占到了社会全部科研投入的60%以上.

对承担公共任务的企业,美国政府除了补贴,还会有其他的支持手段.如在资本市场为企业提供政府担保、创办银行贷款和资本市场连接环节的二级市场金融机构(如房地美、房利美等)、税收优惠、提供信用额度、业务特许证和低风险债券,甚至隐形的债务担保,以支持企业的市场化运营.

2、英国对企业补贴的概况

在英国,企业补贴资金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国家贷款基金、向国内外资本市场发行债券、发行“公共红利资本”、企业留利等.

英国国有经济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因战时经济的需要和凯恩斯主义的盛行,类似国有的企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电力局、伦敦客运局、海外航空公司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产物.大规模的国有化不仅促进了英国产业基础稳定,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这些承担公共任务的企业在缓解经济周期性波动、确保财政收入增长、推动技术进步、抑制物价上涨、维护社会安定等方面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的国有资产管理政策多变,呈现国有经济大起大落的现象.二战结束到20世纪80年代期间国有化企业一度有较大的发展,之后企业产权以私有化为主.

补贴研发与消费端.将直接补贴生产端改为对研发与消费端的资金支持.一端是研发和设计.一方面,补贴直接用于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另一方面,建立符合公共需求——包括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公共技术研发平台、人才培训机制等.政府可直接支持国有企业成立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再由这些研发平台与相关的上下游企业开展合作,实现知识和技术成果共享;通过支持大学、培训机构等,为国有企业提供免费或低成本人才培训;针对有关新兴行业出台贷款贴息、保险费减免等金融扶持政策,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采取统一标准;通过支持国防军工行业发展,带动民用产业发展等.这些措施,既可以避免影响市场公平竞争,也符合国际惯例.另一端是消费.可以通过对使用特定产品的补贴,培育和引导市场需求,带动行业发展;通过消费者的自主选择,可以避免直接补贴企业带来的扭曲市场机制和“骗补”等问题.

发挥政府采购服务的积极作用.对需要扶持的企业,特别是那些技术和产品性能不成熟、尚未得到市场普遍认可的创新型产品,应采取灵活方式,发挥政府采购的积极作用.一方面,政府采购形成的庞大市场需求,能够增加企业的资金实力;另一方面,通过政府用户的试用和检验,也有利于促进企业改进产品性能和技术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军旗:《WTO补贴规则背景下我国产业补贴政策的变革》,《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

2.魏际刚:《新时期中国产业政策调整思路》,《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

3.陈明明、张国胜、孙秀:《国有企业、政府补贴与企业创新供给——基于上市工业企业的实证研究》,《当代财经》2016年第10期.

4.王蓓:《国有企业补贴制度的变迁、困境和发展方向》,《中国经贸导刊》2013年第26期.

5.刘瑞明:《国有企业、隐形补贴与市场分割:理论与经验证据》,《管理世界》2012年第4期.

6.邵敏、包群:《地方政府补贴企业行为分析:扶持强者还是保护弱者?》,《世界经济文汇》2011年第1期.

7.查尔斯·沃尔夫:《市场, 还是政府:不完善的可选事物间的抉择》,重庆出版社2007年版.

8.赵守日:《闯关:西方国有经济体制革命》,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責任编辑:沈家文

总结:上文总结,该文是一篇适合大学硕士与本科国内宏观相关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写作参考和有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免费教你怎么写政策方面论文.

政策引用文献:

[1] 财税政策和国内宏观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财税政策和国内宏观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3000字
[2] 国内宏观和政策影响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国内宏观和政策影响方面有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5000字
[3] 货币政策和国内宏观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货币政策和国内宏观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5000字
《WTO背景下改革补贴政策》word下载【免费】
政策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