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参考文献 > 文章内容

乡村振兴中乡村文化的保护和创新

主题:乡村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26

简介:本文是三农和农业方面在职开题报告范文跟乡村方面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三农和农业论文范文

乡村论文

目录

  1. 一 非正式制度与乡村文化
  2. (一)非正式制度
  3. (二)乡村文化
  4. (三)非正式制度视域下的乡村文化
  5. 二 乡村振兴中乡村文化的非正式制度作用
  6. (一)促进作用
  7. 1、为产业兴旺提供不竭动力
  8. 2、为生态宜居提供重要支撑
  9. (二)阻碍作用
  10. 1、 削弱正式制度的作用与变迁
  11. 2、 降低乡村对外开放的水平
  12. 三 乡村振兴中乡村文化的保护与创新路径选择
  13. (一)保护路径选择
  14. 1、关注与保护民间文化传承人
  15. 2、挖掘乡村文化中的优秀成分
  16. (二)创新路径选择
  17. 1、大力推进乡村人才振兴
  18. 2、轉变观念促进资源变资产

摘 要:我国乡村常住人口众多,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然要解决农村发展问题,乡村振兴战略正是如此.本文以乡村文化为研究重点,基于制度经济学研究视角,探析如何从非正式制度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两方面,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基于制度经济学视角考察乡村振兴中乡村文化的保护与创新,是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对其非正式制度作用的再挖掘,是对乡村文化建设的制度性思考,更是发挥乡村文化积极作用,限制消极作用的全面建构过程,在此过程中实现乡村发展,实践乡村振兴战略.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文化;非正式制度;制度经济学

一 非正式制度与乡村文化

(一)非正式制度

非正式制度的特征

第一、无意识性.即是说非正式制度的形成受人们强制力的影响很小,是在人们的交往中不知不觉中形成的.第二、长期性.即是说非正式制度的形成—成熟—老化—消失的生命历程是非常长的,有可能是几年,也可能是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不等,比如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思想.第三、传递性.即是说非正式制度形成以后,并不会因为一个国家或一个政府的消亡而消亡,而是经由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传授而不断发展延续的.

(二)乡村文化

总书记多次强调: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强调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概括而言,乡村文化包含五个层次的内容:一是乡村本来的价值观和与之相生的生活方式,这是乡村文化的核心;二是乡村的文史记忆;三是表演、舞台和视觉艺术、节庆和仪式;四是传统知识和技艺;五是村民个体的村风、言行、举止、规则等.其从多维度约束和影响着乡村社会.

(三)非正式制度视域下的乡村文化

非正式制度中的意识形态、风俗习惯、道德、文化传统等因子,与乡村文化所涵盖的内容吻合,各因子相互作用,影响着正式制度在乡村的实施和乡村经济的发展.其中意识形态具有节约信息费用、克服“搭便车”、减少强制执行法律和法院费用等经济功能.然而,随着近年来城镇化快速推进,乡村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甚至遭到破坏,一些典型乡村文化如古老村庄和建筑、传统艺术、特色民俗等逐渐消逝.乡村振兴必须将“物质文明振兴”和“精神文明振兴”共同推进,以乡村文化中的非正式制度因子为基础,与正式制度形成良性互动,以法治、德治、自治共同推进乡村振兴.

二 乡村振兴中乡村文化的非正式制度作用

(一)促进作用

1、为产业兴旺提供不竭动力

产业是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撑,乡村要振兴,产业须先行,而乡村文化能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乡村文化中非物质遗存方面的风俗习惯、道德等,为乡村民俗风情旅游开拓了空间;物质遗存方面的古老建筑和村庄等,也为旅游产业发展搭建了平台;相应文化产品如传统美食、手工艺品、民俗服饰、剪纸等带有浓郁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元素的资源,为农业向二三产业的延伸奠定了基础.对乡村文化的开发利用,是对乡村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也是为乡村产业兴旺发掘不竭动力.

2、为生态宜居提供重要支撑

乡村振兴中强调生态宜居,核心要义是将绿色低碳理念充分融入乡村规划与建设中,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村庄.涵盖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良好的乡村原生态文化等.其中乡村原生态文化是乡村文化与自然地理的耦合,在特定自然生态环境下产生.是一种崇尚自然,保护环境,尊重客观规律的文化形态.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乡村生态宜居的基础,而农民群体是这一环境的创造者和维护者,他们的文化素养、生活习惯决定了乡村生态环境的质量.优秀的乡村原生态文化得到重视,才能在乡村产业兴旺的基础上,培育宜居的乡村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二)阻碍作用

1、 削弱正式制度的作用与变迁

正式制度的有效发挥,离不开非正式制度的辅助.非正式约束中的风俗习惯、思想观念等难以改变的因子会削弱正式制度的作用和影响制度变迁.乡村文化中的风俗习惯,是特定环境下区域内人们长期恪守和遵循的一种规则,更具稳定性和植根性,其中包含有愚昧落后的习俗,如墨守成规、排斥改革、不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不善于学习等,这种落后的习俗或理念表现为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和排斥,阻碍新制度在乡村的推行.一些地方村民甚至认为乡村发展中开发商的拆房建楼会破坏风水,极力阻止外商入村.落后风俗和愚昧观念影响人的行为,制约发展.

2、 降低乡村对外开放的水平

个体农户是农村中最基层的社会单元,小农经济模式和小农经济意识世代相传,加之长期交通基础设施不健全,缺乏与外界及时沟通交流,封闭的乡土观念和乡村文化更新慢.乡村文化中如重农抑商、小富即安的落后理念,很难在短时间内彻底改变.乡村振兴的目标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就需要不断提升农业农村对外开放新格局,将公平公正、诚实守信、契约精神等融入乡村和村民意识中,尤其是开放、包容、法制等观念,这也是目前乡村文化需要不断创新的部分.

三 乡村振兴中乡村文化的保护与创新路径选择

(一)保护路径选择

1、关注与保护民间文化传承人

乡村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关键在“人”,这里的“人”主要指民间文化传承人,他们精通传统手工技艺.具体如蜡染、雕刻、风筝、刺绣、版画、戏曲、陶瓷、剪纸等上百种民间文化,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然而很多传统手工技艺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呈现后继乏人的现象.这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来关注民间文化传承人,保护传统技艺.可通过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正式制度,对乡村文化给予政策保护和资金支持,鼓励更多年轻人学习和继承传统技艺,为乡土文化保护传承培养更多新生力量.

2、挖掘乡村文化中的优秀成分

乡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深入挖掘乡村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和优秀成分,弘扬优秀乡村文化.典型的有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等非物质形式文化遗产,它们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软实力,不仅有利于乡村治理和宜居环境的培养,更能直接作用于乡村经济.可通过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乡村文化大礼堂、大讲堂,推进乡村社区文化建设,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焕发乡村文明.

(二)创新路径选择

1、大力推进乡村人才振兴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乡村文化创新更需要人才,人才培养需要地方政府给予支持.一方面,培养新时代一支“一懂二爱”的“三农”队伍,即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文化支撑和智力支持.具体可通过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鼓励大学生、农民工、新乡贤等回乡工作、创业.这些有着浓厚乡土情怀的人能将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等带回乡村,助力乡村发展.另一方面,对农民进行职业培训,开展“送教下乡”等活动,开办农家乐培训班、民宿培训班、电商培训班、农业技术提升班等,提升农民自身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培养一批土生土长又能运用现代科技的乡村人才.

2、轉变观念促进资源变资产

要转变观念,对具有开发价值的文化遗存,将其转变为资产,创造经济价值.主要通过加快推进文化及文化产品的产业化发展来实现,一方面,依托乡村已有自然和文化资源优势,推进乡村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发展生态农业、农事体验、休闲观光等,将工业化理念融入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另一方面,对具备工业化和产业化基础的非物质文化遗存,加快推进其产业化进程,如传统技艺陶瓷、刺绣、剪纸、蜡染等,挖掘传统技艺的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于开红. 成都平原农耕文化的新制度经济学思考[D].西南财经大学,2005.

总结:该文结论:该文是一篇关于三农和农业方面的毕业论文范文,可作为乡村相关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乡村引用文献:

[1] 乡村论文怎么撰写 关于三农和农业类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2万字
[2] 乡村论文范本 三农和农业相关论文怎么撰写2万字
[3] 乡村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关于三农和农业类本科论文怎么写8000字
《乡村振兴中乡村文化的保护和创新》word下载【免费】
乡村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