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参考文献 > 文章内容

生物综述论文范文参考 生物综述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生物综述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18

生物综述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生物综述论文范文参考:预测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临床结局的分子生物标志物: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2. 第二篇生物综述论文样文:我国卫生技术不同发展阶段的评估和管理
  3. 第三篇生物综述论文范文模板:异质性和产业成长
  4. 第四篇生物综述论文范例:α-氨基酸的脱羧环化反应研究&,靶向于PCAF bromodomain的小分子抑制剂研究
  5. 第五篇生物综述论文范文格式: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质及其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

★这是100篇免费优秀与生物综述论文范文相关的资料,为生物综述方面的的本科毕业论文和硕士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生物综述论文范本格式模板参考.

第一篇生物综述论文范文参考:预测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临床结局的分子生物标志物: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研究背景两种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单克隆抗体,人鼠嵌合IgG型西妥昔单抗和完全人源化帕尼单抗,被批准应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治疗.虽然单克隆抗体已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在随机选择的结直肠癌患者中,仅有10%-20%的患者真正获益,很多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甚至出现了严重的毒副作用.为了筛选出单克隆抗体可能的获益人群,最大限度的提高临床效果,降低治疗成本和副反应,寻找预测单克隆抗体治疗效果的分子生物标志物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表明,EGFR下游通路的基因突变与单克隆抗体的临床效果相关.针对EGFR下游通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分子标记物:Ras-Raf-MEK-ERK信号通路上的KRAS基因突变、BRAF基因突变和PI3K-PTEN-*T信号通路上的PIK3CA基因突变.目前,KRAS基因突变已被认为是预测单克隆抗体治疗效果的重要分子标志物;基于原始研究的结果,欧洲卫生局和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已将单克隆抗体的使用限制在KRAS野生型结直肠癌患者中.然而,KRAS基因突变仅能解释30%-40%对单克隆抗体耐药的结直肠癌患者.我们不清楚为何还有大量KRAS野生型患者对单克隆抗体耐药.研究发现,在KRAS野生型结直肠癌患者中和非选择性KRAS突变状态的患者中,BRAF和PIK3CA基因突变是单克隆抗体耐药的可能预测因子.但是,这两种生物标志物在应用于临床之前,仍需要进一步评估.随着新的研究的大量出现,由于研究方法不同和肿瘤样本的异质性,有关KRAS、BRAF和PIK3CA预测价值的研究结果仍然不一致.通过初步的文献检索,我们发现大概有40篇有关这些分子标志物的原始文献,没有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发表.为了确定这些分子生物标志物在预测单克隆抗体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临床疗效中的价值,我们对已有的研究结果进行了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目的为:1)在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治疗的非选择性结直肠癌患者中,系统的评估KRAS, BRAF和PIK3CA基因突变在预测客观反应率、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中的价值.2)在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治疗的KRAS野生型结直肠癌患者中,系统的评估BRAF和PIK3CA基因突变在预测客观反应率、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中的价值.

材料和方法对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进行了全面的计算机文献检索.符合以下两条入选标准的研究将被纳入:1)研究KRAS, BRAF和PIK3CA基因突变状态和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主要临床结局的关系;2)使用以下一个或几个临床结局评估肿瘤的反应和预后:客观反应率、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我们选择客观反应率、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作为主要临床结局.使用危险比(Risk ratio, RR)来评估KRAS, BRAF和PIK3CA基因突变状态和客观反应率的关系.危险比的计算采用突变型患者的客观反应率除以野生型患者的客观反应率.使用风险比(Hazard ratio, HR)评估KRAS, BRAF和PIK3CA基因突变状态和生存指标间的关系.研究间同质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RR和HR的合并.研究间存在异质性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效应指标的合并.采用敏感性分析检测改变入选标准时对meta分析结果的影响.采用Begg',s漏斗图和Egger',s线性回归评估发表偏倚的可能性.发表偏倚存在时,采用Duval and Tweedie非参数剪补法计算无偏效应.

结果25篇有关KRAS基因突变状态和单克隆抗体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临床结局的文章被纳入meta分析.KRAS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突变率为38%(894/2354).与KRAS野生型结直肠癌患者相比,KRAS突变型患者的客观反应率、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显著降低(客观反应率25 studies,2,321 patients, 14% vs.38%, RR 0.25,95% CI 0.17-0.38, P<,0.001,无进展生存期:8 studies,755 patients, 3.0 vs.5.7 months, HR 1.94,95% CI 1.64-2.31, p<,0.001,总生存期:5studies,502 patients, 6.9 vs.12.4 months, HR 2.21,95% CI 1.77-2.75, p<,0.001).


https://www.mbalunwen.net/kexueqianyan/088428.html

11篇有关BRAF基因突变状态和单克隆抗体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临床结局的文章被纳入meta分析.BRAF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突变率为9%(48/546).在KRAS野生型结直肠癌患者中,我们发现与BRAF野生型结直肠癌患者相比,BRAF突变型患者的客观反应率和总生存期显著降低(客观反应率:4 studies,376 patients, 0% vs.36%, RR 0.14,95% CI 0.04-0.53,p等于0.004,总生存期:3 studies,297 patients, HR 3.11,95% CI 1.74-5.54, p<,0.001),无进展生存期(2 studies,182 patients, HR1.79,95% CI0.96-3.34;p等于0.068)有降低的趋势,但是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在非选择性KRAS基因突变状态的患者中,BRAF基因突变对单克隆抗体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有所降低,RR和HR更接近于1(客观反应率:7 studies,520 patients, 29% vs. 33%, RR 0.86,95% CI 0.57-1.30, p等于0.475,无进展生存期:1 study,95 patients, HR1.39,95% CI0.52-3.69;p等于0.513;总生存期:1 study,95 patients, HR 2.31,95% CI,0.87-6.13;p等于0.093).

10篇有关PIK3CA基因突变状态和单克隆抗体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临床结局的文章被纳入meta分析.PIK3CA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突变率为12%(220/1764).在KRAS野生型结直肠癌患者中,我们发现与PIK3CA野生型结直肠癌患者相比,PIK3CA外显子9基因突变型患者具有较低的客观反应率(4 studies,400 patients, 28% vs.38%, RR 0.79,95% CI 0.45-1.41, p等于0.434), PIK3CA外显子20基因突变型患者具有更低的客观反应率(3 studies,377 patients, 0% vs.37%, RR 0.25,95% CI0.05-1.19;p等于0.082),但是由于样本含量较小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由于样本含量的增加,携带任何一种PIK3CA基因突变患者的客观反应率显著降低(6 studies, 540 patients, 21% vs.38%, RR 0.60,95% CI 0.37-0.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等于0.044).在非选择性KRAS基因突变状态的结直肠癌患者中,PIK3CA基因突变对客观反应率的预测价值有所降低,RR更接近于1 (PIK3CA外显子20基因突变:RR 0.60,95% CI 0.14-2.63, PIK3CA外显子9基因突变:RR 1.03,95% CI 0.56-1.89, PIK3CA所有外显子基因突变:RR 0.75,95% CI 0.44-1.28).一个提供生存数据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我们的结果.这篇研究发现在KRAS野生型结直肠癌患者中,PIK3CA外显子20基因突变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显著降低(无进展生存期:HR 2.52,95% CI 1.33-4.78;p等于0.013,总生存期:HR 3.29,95% CI 1.60-6.74, p等于0.006).PIK3CA外显子20基因突变对生存指标的预测价值大于所有外显子基因突变(无进展生存期:HR 1.30,95% CI 0.91-1.86, p等于0.170,总生存期:HR 1.41,95% CI0.96-2.06;p等于0.090)和外显子9基因突变(无进展生存期:HR 1.11,95% CI0.72-1.71;p等于0.650;总生存期:HR 1.30,95% CI 0.82-2.05, p等于0.280).

结论在接受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治疗的非选择性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我们发现KRAS突变型患者的客观反应率、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显著降低.一些原始研究还发现KRAS基因突变对预后的预测作用仅限于在接受单克隆抗体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中.这些研究结果表明KRAS()基因突变是预测单克隆抗体临床疗效的特异性预测因子,可以用来筛选对单克隆抗体耐药的结直肠癌患者.据估计,38%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携带有KRAS()基因突变.在扣除14%的可能对单克隆抗体有反应的患者后,33%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可以从检测KRAS()基因突变状态以避免不必要的治疗中获益.进一步的研究可能需要确定多种生物标志物组合的模式,以进一步确定单克隆抗体治疗的可能获益人群.

在接受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治疗的K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我们发现BRAF基因突变型患者的客观反应率和总生存期显著降低;PIK3CA第20外显子突变型患者的客观反应率显著降低.然而,一些原始的研究发现这些基因突变似乎是预测结直肠癌预后的一般性生物标志物,并不仅仅对单克隆抗体的临床疗效具有预测作用.所以,我们研究结果并不意味着BRAF和PIK3CA可以作为额外的分子生物标志物来筛选对单克隆抗体耐药的结直肠癌患者.我们需要在KRAS野生型患者中和没有接受单克隆抗体治疗的患者中进行大样本的研究,以进一步确定这些分子生物标志物和单克隆抗体临床疗效的关系以及这些分子生物标志物的临床意义.如果BRAF和PIK3CA的确是单克隆抗体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临床疗效的预测因子,那么有多少患者可以从检测BRAF()阳PIK3CA的基因突变状态以避免不必要的治疗中获益据估计,62%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携带有KRAS()野生型基因,其中11%的患者携带BRAF()基因突变,3.2%的患者携带有PIK3CA外显子20基因突变.在扣除有可能对单克隆抗体有反应的结直肠癌患者后,7%的患者可以从检测BRAF基因突变状态以避免不必要的治疗中获益;低于2%的患者可以从检测PIK3CA基因突变状态以避免不必要的治疗中获益.

第二篇生物综述论文样文:我国卫生技术不同发展阶段的评估和管理

卫生技术指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仪器设备,内、外科程序以及相关的组织管理系统和后勤支持系统.卫生技术的发展过程经历发展期、接受期、应用期和淘汰期.卫生技术的管理只有进行卫生技术发展全过程的管理,才能使之更好地发挥对人们防治疾病的正向能力,尽可能降低卫生技术的消极影响.

随着20世纪以来的现代科技革命的发展,加上客观上需要有效的技术来应对人群的老龄化、慢性病化的需求,新兴卫生技术层出不穷,其替代原有技术的时间也越来越短.在新技术未获得使用或未广泛使用之前,对其进行评估,是防范新技术可能产生风险的第一道屏障.而在我们国家系统性地进行新技术评估还处于初期阶段.要及时、系统性地对卫生新技术进行评估的首要步骤就是进行卫生新技术的水平扫描(horizon scanning),从而及时了解何种卫生新技术需要进行评估.

处于应用期的卫生技术是相对而言应用得最广泛的技术,在评估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同时,应用期的卫生技术的经济性成为我国建立全民医保背景下很重要的评估内容.在2011年初“药物经济学应用指南”发布后,卫生技术的经济学评价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卫生经济学研究经历了15年的发展后,卫生经济学研究所需的基础资料的可得性成为提高研究质量的推动力之一.

而在新技术层出不穷的同时,不少原有技术存在被替代的可能性,在扫描新技术、评估现有技术的同时淘汰安全性、有效性或经济性不佳的卫生技术是保证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经济、*的卫生技术的另一个方面.

对新技术进行积极管理的同时,对现有技术进行有效管理,合理淘汰相应的卫生技术组成了让病人能使用安全、有效、经济的卫生技术的三个环节.卫生技术不同发展阶段技术的全程管理即三个环节的有效管理一起构筑了卫生技术使用的安全屏障,本研究主要对我国的新技术、应用期和淘汰卫生技术的评估和管理方面开展实证研究,并在实证研究基础上探索评估的方法和管理的框架.

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卫生技术不同发展阶段的评估和管理的一些关键或空白点进行实证研究,探索评估的方法和管理的框架,为医疗技术管理体系的完善提供依据.

——以对我国生物的水技术平扫描为案例作为在我国进行新技术的水平扫描的探索,为新技术的水平扫描提供经验,

——以脑卒中的疾病负担的研究作为案例探讨通过一些新方法获得经济学评价数据的可得性和可行性,

——以低强度激光血管内照射技术的评价,为淘汰卫生技术的评估提供经验,提出淘汰卫生技术的评估框架.

研究框架

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通过实证研究探讨新技术的水平扫描、应用期卫生技术经济学评价中基础数据的可得性和淘汰技术的卫生技术评估的框架和方法.(图1)在三个研究部分中,分别采用生物药物的水平扫描、脑卒中的疾病负担以及低强度激光血管内照射技术作为三个实证研究来帮助探索这三个研究领域的新方法/新框架.具体研究内容和方法见各研究部分.

第一部分卫生技术的水平扫描(horizon scanning)在中国实施的可行性

技术的发展、技术数量的增多以及公众对新技术的需求升高,越来越多的呼声要求加速对新兴技术的决策.生物技术、原子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被誉为20世纪三大技术革命.生物技术领域发展迅速、对未来卫生保健影响较大,同时因为其先进性和*性对技术管理的要求也比较高,生物技术领域的水平扫描可以为我国卫生新技术的水平扫描提供实证研究的经验.本部分的研究目的是以生物技术的水平扫描作为实证研究,通过优先关注技术的筛选、优先关注技术的使用和政策环境评价为卫生新技术的水平扫描积累实证研究的经验,从而为卫生新技术的水平扫描在我国开展的可行性提供依据.

研究内容和框架:研究的研究路线依据早期探测、产生预测和发展政策三个步骤通过多方面信息的综合分析在生物技术中需要优先关注的卫生新技术,就需要优先关注的卫生新技术评价其被接受程度和使用环境,从而为未来技术管理和水平扫描的实施积累经验,提供借鉴.研究方法包括1)文献检索和追溯;2).专家咨询:3)药品使用状况分析.

水平扫描的结果显示1)文献的追溯、专利和网络的信息都显示疫苗、干细胞和单克隆抗体是近几年的生物技术发展的热点之一;我国科技部的技术预见和火炬计划等显示包括靶向治疗在内的生物制药与文献追溯中疫苗和单克隆抗体方向一致;3)专家认为生物制药比干细胞治疗或组织芯片的应用更具有可行性和重要性;4)在生物产业方面的分析显示生物制药是生物技术进入临床实践的排头兵.因此将生物制药作为需要优先评价的技术.

生物技术药物大致包括激素、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疫苗、血液制品、核酸类产品和组织工程产品等八大类.生物技术药物与常规小分子量化学药物相比在物理化学特性、免疫学和毒理学性质、代谢过程、制剂配方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国际近期新型生物技术药物的发展重点有五个类型:单克隆抗体、反义基因药物、基因治疗剂、可溶性治疗蛋白药物和疫苗.美国1996年~2006年每年FDA批准的生物类新药的批准数较为稳定;截止至2005年底,我国有18种基因工程疫苗和药物批准上市,其中3种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类新药,包括8种世界上销售前十位的生物技术药物和世界首个基因治疗药物.

通过对某药品使用数据库2004—2007年生物技术药物的销量分析和四种生物制药的深入分析,显示对这些新技术的接受程度较快.生物制药政策环境评价显示政府对生物制药的研究和使用持鼓励态度,法律法规的制定有一定的基础,卫生技术的管理者和使用者对使用新技术有相当的热情.通过水平扫描、政策环境评价和使用评价为我国生物制药的评价和管理提供了经验和方向;也评价了国外的新技术水平扫描的方法学在我国使用的可行性.

第二部分现有技术的卫生技术评估中卫生经济学数据的可得性

2011年卫生经济学指南的发布为高质量的卫生经济学评价提供了方法学上的方向和指导,在研究设计质量得到一定的提高后,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所需要数据的可得性就成为卫生经济学评估质量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本部分以脑卒中的疾病负担研究为例,探讨在中国进行脑卒中的经济学评价数据的可得性.

我国,卒中已经超过心血管疾病,成为死因第一位的疾病.卒中成本的特点之一是成本包括多次急性发作的费用、二次预防费用以及残疾带来的费用,而且后期的费用比较高.本次研究拟通过脑卒中的疾病负担的收集作为实证研究的案例,探讨通过不同方式收集卒中病人的成本数据,测算卒中的疾病经济负担,考虑采用不同方式收集数据的可行性和优劣,为以后相关的研究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包括流行病学资料的系统性综述、相关数据库挖掘成本信息和与登记研究伴行的前瞻性的成本数据收集.

流行病学的系统性综述是比较新和而且具有挑战性的领域,通过系统性综述显示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在43.5/10万~629/10万人年之间;患病率在0.79%~7.73%之间,死亡率在71.56/10万-117.2/10万之间.考虑到我国流行病学研究的质量参差不齐,流行病学数据的出入较大,通过系统性综述可以帮助通过统一的标准无偏倚地选取应用同一标准的数据而使流行病学数据的范围相对集中,有利于流行病学数据在卫生经济学中的应用.

数据库挖掘的结果显示在*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电子数据库获得卒中病人的住院费用和明细清单是可行的,而在门诊数据的获得方面因为诊断填写的不规范是数据的可得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数据挖掘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缺乏完整数据库的有效支持,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医院信息系统之间的不匹配;因为各自信息系统之间的因素设置不同,因此不同医院的信息不能直接叠加,加大了收集数据的难度.而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电子信息系统与*医院的电子信息系统差别较大2)门诊数据因为两家医院在门诊输入系统中没有要求输入诊断而不能收集疾病成本.3)病人可能到不同医院就诊,而在我国类似美国的整体数据库还不可得,影响了通过数据挖掘来进行卫生经济学研究的质量和效率.

伴随成本收集是基于在医院的多中心卒中登记,相比单纯的住院成本收集,具有前瞻性、有随访的全病程成本收集,是一种介于传统的系统病例分析和基于人群的研究之间的临床研究方法,是一种系统的队列研究方法.通过这个研究我们发现这种方法的确比较节省成本、效率也比较高,主要是节省了寻找病人的时间.但研究也同时暴露出前瞻性研究随访率较低的问题.

第三部分淘汰卫生技术的管理——以低强度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为例

淘汰卫生技术是指任何用于一种或一种以上适应症的技术其临床效果、安全性或成本效果已经明显被其他替代技术所超越.我国鲜有通过官方渠道淘汰卫生技术的案例,在学术界对于如何确定淘汰卫生技术,如何通过卫生技术评估海鸥淘汰卫生技术的研究较为缺乏.本部分的研究以低强度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ILLLI)为例,对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ILLL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文献的系统性综述,评价ILLLI的有效性、安全性,并结合此技术的技术管理经验,提出淘汰卫生技术评估的理论管理框架.研究方法系统性综述以及专家咨询.

系统性综述的结果显示低强度激光血管内照射技术的治疗机制不明确,适应症不确定;虽然有大量的临床研究的文献,但尚缺乏高质量的研究来证明低强度激光血管内照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于如何正确、规范地使用这项技术,还有不少关键性的问题需要解决.在疗效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因为适应症的不确定和技术标准的不确定,因此带来一定程度的临床滥用.

基于低强度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的研究经验,提出了淘汰卫生技术评估的框架.发现需要淘汰的卫生技术是在通过专家反馈的基础上基于临床医生和研究者的网络,建立淘汰技术的探测网络;专家和研究组草拟了淘汰卫生技术确定是否优先评估的指标体系,包括9个指标,涉及疾病情况、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等部分的内容;通过对现有证据的系统性综述来评估此卫生技术现有的证据情况,并通过临床专家的经验了解其在临床使用中的情况,为行政决策提供依据.

第三篇生物综述论文范文模板:异质性和产业成长

在当今社会,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不断变化,表现为科技日新月异,产业迅速发展;市场复杂多变,竞争更加激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产业的发展有了更高要求.本文正是在此现实背景上对产业的成长问题展开研究,探讨现实中影响产业成长的因素,并试图提出有利于产业成长的政策建议.

企业异质性为我们考察产业成长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产业成长中,企业作为产业的参与者,构成了产业的基本单位和微观基础.可以说,一个产业的成长表现为该产业内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和生产关系的总和.对产业参与者的不同假设直接影响了我们对产业成长的研究方法和分析结论,从而也得出不同的政策建议.例如在产业参与者同质性的假设下,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也将是同质的,从而产业内的竞争方式也多以价格竞争为主,虽然价格竞争有利于提高消费者的福利,但是也往往造成了资源的无效配置和浪费,同时,这种竞争是在原有的市场需求上重新分配市场份额,所以产业参与者的竞争近似于“零和博弈”.而在产业参与者异质性的假设下,企业从产品服务到市场策略都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化的服务和策略通过发现被忽略的市场需求,或是通过细分市场挖掘新的市场机会,在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下也提供了有价值的商品.这种以非价格竞争为主的竞争方式,既提高了产业的整体盈利性又提高了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可以说是一种“正和博弈”.

近年来,中国的产业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产业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学术界对于产业成长动因的研究也逐渐受到重视.这些研究说明,创新、人力资源和投资往往能给产业成长带来重要影响,同时在对产业成长问题的研究中很多争议仍然存在.这些争议是围绕产业成长动因对产业成长影响的不确定性展开的,比如说创新对产业成长的影响,从不同的样本数据中可以得到关于创新和产业成长关系的不同结论,这一方面可以归结为样本数据的差异性造成的,一方面也由于很多研究忽略影响产业成长的其它因素以及不同产业之间特性造成的.现有文献及其研究方法的不足为本文对产业成长的问题研究提供了必要性.

实际上,现有文献对产业成长与异质性关系的研究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缺乏系统的理论框架,即哪些因素构成了产业的异质性,这些因素又是通过什么途径对产业成长起作用的;二是缺乏实证研究的支持,在对异质性的研究中,很多文献都是止于对异质性概念的文字描述,如“独特的”、“难以模仿的”、“不可替代的”等等,却很少对异质性的构成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缺乏信服力.基于现有文献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文以产业成长作为研究对象,系统的阐释异质性的来源、异质性的分析维度以及异质性对产业成长的作用.因此,本文基于异质性的研究角度,试图把异质性和产业成长的关系进行全面的阐释,形成一个以异质性为理论基础和逻辑方法,以产业成长问题为实证研究关于产业理论的框架.

本文对异质性概念的引入结合了经济学和战略管理两种不同的理论和相关概念,涵盖了经济学里面不同的企业理论,这些理论工具成为本文总结和归纳异质性理论的重要基石.在总的研究方法上本文坚持了理论和实证的统一,由理论为实证提供重要依据,由实证为理论提供检验.基于该研究方法,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先从企业的同质性假设出发寻找异质性的起源,并比较了同质性假设和异质性假设在研究方法上的区别.针对现有文献关于异质性和产业成长的研究中理论跟实证的脱节,本文利用所得样本数据进行计量实证分析,先揭示异质性对产业成长影响途径中所起的作用,再对异质性来源及其对产业成长的作用进行理论分析,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研究不同产业的异质性对产业成长的作用,从而形成了关于异质性和产业成长关系的研究框架.最后,本文对论文研究主题和研究目的进行深化——关于异质性和产业成长的研究有何意义.异质性分析为我们关注产业成长开启了另一扇门,既然产业所表现出来的异质性和产业成长有着某种联系,那么我们就能为促进某一产业成长提供有用的政策建议.

第1章为导论.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并提出本文的研究主题,即研究异质性通过什么途径影响产业成长.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论文框架以及本文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2章为文献综述.一个产业里的基本单位可以还原为单个企业,一个产业可以指性质相近或类型相近的一组企业,因此,产业的成长可以还原为企业的成长,而产业内企业之间的异质性首先通过影响企业成长进而影响整个产业.本章作为文献综述,主要目的在于为论文的展开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借鉴.本章首先综述了五种企业成长理论,分别为古典经济学企业理论、新古典经济学企业理论、新制度经济学企业理论、演化经济学企业理论和企业内生成长理论.古典企业理论和新古典企业理论在同质性的假设下无法解释利润的存在,因此对不确定性和利润的不同解释成为现代企业理论产生分化的基础,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把不确定性和企业的成长看成是外生的,演化经济学和企业内生成长理论则认为不确定性和企业的成长是内生的.异质性假设的提出及其相关理论研究正是基于企业成长的内生性这一角度.之所以从这一角度去研究异质性,是因为企业作为产业的参与者,是产业组成的基本单位,一个产业的成长可以说是该产业内企业各种活动和关系整合的结果.当我们研究产业成长时在文献研究中不可忽略对企业成长理论相关文献的研究.然而现有文献对异质性的研究只局限于企业个体且缺乏实证支持,并且对异质性所体现出来的内涵缺乏深入的讨论.文献综述及其所存在的问题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必要性.

第3章从统计和实证的角度来揭示异质性和产业成长之间的关系.要确定异质性和产业成长的之间的关系,首先就要从对这一对变量进行量化比较.本章通过分析样本数据发现,在每个行业里面,投入要素和绩效的关系是正向的,但不同的投入要素对绩效的影响在不同行业是不一样的,即不同产业有不同的异质性表现.这促使我们借鉴其它学科的研究方法对异质性进行量化,并统计每个行业异质性大小和绩效的关系,从而发现,异质性越大的行业其绩效也相对较高.可以说,异质性是产业参与者整合自身各种资源的结果,正是因为产业参与者的异质性使得产业可以避免同质性情况下的价格竞争和“零和博弈”,因此,异质性越大的产业可以通过各种差异化策略和服务从而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从而使产业得到成长.

在第4章中我们构建了一个与产业异质性的相关的理论分析框架,致力于解释产业的异质性主要来源于哪些生产要素,并且产业的异质性如何保持下去.第3章对高新技术企业样本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的异质性越大,那么该产业的绩效越好.并且本文推论,产业异质性可以避免在同质性情况下的过度竞争,从而提高整个产业的盈利性.第4章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对这一问题作进一步分析:首先从理论的角度剖析产业异质性的来源和产业异质性的如何保持,试图使本文提出的异质性概念更加明确:而后基于三个典型的高科技行业具体分析了不同的产业异质性与产业绩效之间的关联.

第5章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在论文第3章的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第4章关于产业异质性的理论分析框架,对电子信息产业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电子信息产业里,就创新、人力资本和资本三者要素而言,创新投入要素对产业的贡献率最大.那么,在电子信息产业里,为什么创新对产出的贡献明显的高于其它要素创新的异质性在该产业能否持续下去在回答这些问题的同时,本章还尝试从创新异质性的角度探析了我国现阶段电子信息产业存在的问题和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第6章以新能源产业为例,在论文第3章的实证基础上,利用第4章关于产业异质性的理论分析框架,对新能源产业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就创新、人力资本和资本三者而言,人力资本要素对产业的贡献率最大.那么,在新能源产业里,为什么人力资本对产出的贡献明显的高于其它要*力资本的异质性在该产业能否持续下去这是本章要解决的两个问题.在回答这些问题的同时,本章还尝试从人力资本异质性的角度探析了我国现阶段电子信息产业存在的问题和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第7章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例,在论文第3章的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第4章关于产业异质性的理论分析框架,对生物医药产业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生物医药产业里,就创新、人力资本和资本三者要素而言,资本要素对产业的贡献率最大.那么,在生物医药产业里,为什么资本对产出的贡献明显的高于其它要素资本的异质性在该产业能否持续下去在回答这两个问题的同时,本章还从投资异质性的角度探析了我国现阶段生物医药产业存在的问题和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第8章为结论部分,在前面章节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对论文的主题和研究目的进行深化,提出论文的研究结论,反思论文的不足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本文得出的研究结论如下:第一,产业投入要素的异质性体现在“质”上而非“量”上,只有注重投入要素的质量才能提高产业生产效率,促进产业健康成长.因此,我们结合科学发展观,强调产业投入要素的质量,使产业生产方式由粗犷性向集约型转变,使产业经济的增长方式由“量”向“质”转变;第二,不同产业有着不同的投入异质性,投入要素的异质性表明,产业的投入要素对产出绩效的贡献率是因产业而异的,这种差异源于在不同的产业特性下,投入要素对产业成长的影响因不同的产品特征、产业结构、产业环境而呈现差异.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应该根据产业的实际情况,利用产业异质性制定有助于产业成长的产业政策.同时,产业参与者也应根据所在产业的特性,发挥企业决策的主观能动性,对企业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并提高产出效率;第三,现阶段我国新兴战略产业成长还不成熟,产业投入呈现不同的异质性,针对不同的投入异质性去发展相关产业在短期中是可行的,而在长期中,就创新、人力资本和资本三个投入要素中,创新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有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为产业成长提供核心动力.因此,相关部门应鼓励产业创新并为其创新良好的产业环境,产业参与者应立足企业长远利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造企业竞争优势.

第四篇生物综述论文范例:α-氨基酸的脱羧环化反应研究&,靶向于PCAF bromodomain的小分子抑制剂研究

本论文包括两方面的研究,即α-氨基酸的脱羧环化反应研究和靶向于PCAF bromodomain的小分子抑制剂研究.

PART Ⅰ:α-氨基酸的脱羧环化反应研究

天然α-氨基酸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多肽以及蛋白质和很多活性分子的基本组成成分.由于天然α-氨基酸十分易得,价格低廉,而且是绿色无毒的合成原料.鉴于天然α-氨基酸的重要性和众多优点,有机化学家已经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包括天然α-氨基酸作为催化剂催化的不对称反应,和用其作为原料合成有用的分子.但是更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天然α-氨基酸进行修饰过后作为配体、有机小分了催化剂、常规的反应底物等.而直接采用天然α-氨基酸作为起始原料通过脱羧活化合成共轭氮杂环却很少有报道.本部分的研究集中在采用天然α-氨基酸作为起始原料和氮源,通过非金属催化脱羧活化实现两大类氮杂环——吡啶类和咪唑[1,5-a]并环类的合成.

PART Ⅱ:靶向于PCAF bromodomain的小分子抑制剂研究.

HIV感染引起的艾滋病是当今医学界尚未攻克的难题.由于HIV具有很强的变异性,针对于其生命周期的蛋白以及酶类的药物很难起到很好的效果.近年来,相关文献报道PCAF bromodomain作为宿主蛋白在HIV的生命周期——转录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PCAF bromodomain通过与HIV Tat选择性的结合和解离来调控HIV在宿主细胞中的转录.我课题组和美国西奈山医学院合作报道了靶向于PCAF bromodomain的小分子抑制剂,并提出了PCAF bromodomain作为艾滋病治疗的新靶点的设想.为了进一步证明PCAF bromodomain的靶点可行性,我们研究了靶向于PCAF bromodomain的小分子抑制剂的细胞水平的抗HIV-1的实验.并对小分子抑制剂在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的构效关系以及相关性给予了初步分析.结果得出N1(芳基)-1,3-丙二胺类化合物具有很好的抗HIV-1的活性,也进一步证实了PCAF bromodomain作为HIV-1靶点的可行性.为了进一步提高筛选效率,我们又发展了新的荧光偏振筛选方法,应用于PCAF bromodomain小分子抑制剂的筛选,并发展了一类新的先导化合物——吡啶氮氧类化合物.通过衍生和活性测试,结果显示此类分子在分子水平具有很好的抗PCAF bromodomain与Tat-AcK50结合的活性.

生物综述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生物综述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2000字学位论文、8000字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生物综述方面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生物综述论文范文题目

第五篇生物综述论文范文格式: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质及其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

由于纳米尺寸的物质具有与宏观物质迥异的小尺寸效应、表面与界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因而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光、电、热、磁、力学等性能.如何构建具有磁性、光学、电学、催化等性能的多功能化纳米复合材料,并将其有效应用于生物医学、环境科学、食品安全等领域,已经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本论文从功能化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表面修饰、形貌及磁/光/抗菌/毒学等性能的研究出发,构建了五种纳米复合材料并探讨了它们在生物分析领域的应用.本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章综述简要概述了纳米材料的特性及应用,详细介绍了本论文所涉及的三种纳米材料(碳纳米管、CdTe量子点和Fe304磁性纳米粒子)的常规制备方法以及表面功能化修饰方法.另外,着重评述了基于这几种纳米材料所构建的纳米复合材料在生物医学、环境科学、刑事侦探等领域的应用.

第二章碳纳米管/壳聚糖/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的微阵列生物传感器.本文制备了由碳纳米管/壳聚糖/PVI-Os氧化还原聚合物所形成的纳米复合物,并将其用于一种新型可印刷的微阵列电化学传感器,实现了血清中葡萄糖和乳酸的同步检测.复合物作为传感器的敏化层由带负电的碳纳米管作为骨架将壳聚糖/PVI-Os交联起来,而带正电的壳聚糖/PVI-Os作为氧化还原媒介体并使葡萄糖氧化酶和乳酸氧化脱氢酶有效地固定在微电极表面.CNTs/Chitosan/PVI-Os纳米复合材料具有多孔、比表面积大等特点,可有效的增加乳酸氧化酶/葡萄糖氧化酶的固载量.同时其网状结构和壳聚糖的生物相容性协同作用,可以避免酶的脱落.该传感器具有以下优点:(1)碳纳米管的网状结构和壳聚糖的生物相容性协同作用,使更多的酶固定在微电极上且不易脱落、变性,提高传感的灵敏性;(2)通过在同一个芯片上设置无酶电极,可消除其他电活性物质的干扰,提高检测的特异性;(3)能同步检测多种待检组分,实现高通量的分析检测等;(4)制作成本低,可批量生产.该新型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抗干扰能力强和稳定性好等特点,在临床诊断方面有着很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第三章量子点/多聚赖氨酸纳米复合多层膜的构建及其抗菌生物活性检测.CdTe量子点具有荧光发射波长随尺寸改变连续可调、发射光谱窄且对称分布、光化学稳定性佳等特性,己广泛应用于生物影像和生物传感等领域,但其抗菌生物活性尚不明确.本文在合成CdTe量子点时采用巯基丁二酸作稳定剂,大量的羧基(-COOH)使CdTe量子点表面带负电荷,不仅使CdTe量子点在水相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而且能进一步与聚阳离子电解质多聚赖氨酸(PLL)发生静电吸附作用,从而制备(CdTe QDs/PLL)多层膜纳米复合物.该纳米复合多层膜的厚度、荧光强度、抗菌性能均可通过组装层数的不同加以调控,且可通过修饰不同大小量子点材料达到改变吸收和发射特性的目的.采用本方法制备的(CdTe QDs/PLL)多层膜具有光致发光性能和良好的抗菌生物活性等优点,可将其应用于构建抗菌涂层装饰材料等.

第四章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生物毒性的研究.具有独特磁响应性的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SPIONs)在生物传感、药物定向传输、医学诊断与治疗等领域已展示出巨大应用潜力,但是其生物毒性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化学共沉淀技术,以聚乙二醇(PEG)为表面活性剂,制备了分散性好的超顺磁性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动态光散射粒径分析仪、X-射线晶体衍射、振动磁强计对SPIONs纳米颗粒的大小、形貌、晶体类型及磁性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显示,所获得材料为直径约10-16纳米的近似球形的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其矫顽磁性和剩磁几乎为0emu/g,饱和磁化强度为68.6emu/g,表明该材料为超顺磁性纳米粒子.通过蛋白质芯片结合传统方法分析了SPIONs的毒性效应及其分子机制.结果表明,当浓度低于50μgmL-1.时,SPIONs不能诱导明显的生物毒性,为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第五章Fe3O4@SiO2-Au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潜指纹显现的研究.磁性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磁响应性、易于与磁性物质牢固结合,在指纹显现与检测方面有较大应用潜力.本研究采用共沉淀法制备Fe304磁性纳米颗粒,将其表面氨基化后连接金纳米粒子,再用甲醛还原纳米金颗粒,制备得到粒径约500nm、单分散性能良好的Fe3O4@SiO2-Au纳米复合材料.将该复合材料应用于潜指纹的检测,具有以下优点:(1)其粒径半径小于传统的粉显法颗粒半径,因此,显现效果好;(2)利用氨基硅烷(APTES)网状结构,既能防止Fe304的沉聚,使其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又能在其表面修饰纳米金等易于与氨基酸、蛋白质结合的纳米粒子:(3)能有效与指纹中的氨基酸、蛋白质牢固结合,又具有金纳米粒子的特性,能够提高潜指纹显现灵敏度;(4)具有良好的磁性,因此,潜指纹显现后,多余的磁珠可以用磁性刷子吸取,避免纳米颗粒粉尘对检测人员身体的伤害;(5)能够显现遗留在不同客体表面(如玻璃、纸张、塑料等)的潜在指纹,具有更广泛的应用价值.

第六章Fe3O4@SiO2/FITC/Au磁-光双功能纳米复合粒子的制备及其潜指纹显现的研究.磁性发光材料兼具磁性和发光性能,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引起了科研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用荧光性物质对磁性材料进行修饰后,再与金纳米粒子结合,发展了一种新颖的制备Fe3O4@SiO2/FITC/Au磁-光双功能复合粒子的方法,该方法制备出的磁-光双功能复合粒子具有磁性、荧光性及易与生物样品牢固结合的特性.该复合粒子具有荧光,可用于深色背景载体上潜指纹的显现;表面丰富的金纳米粒子,易与指纹中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等结合;而且该复合粒子毒性低,其超顺磁性可有效降低刑侦人员吸入粉尘的危害.因此,与其他显现潜指纹的荧光材料、传统磁粉相比,该复合粒子具有更多优势,不仅可以用于法庭科学浅指纹显现,在生物医学、环境科学领域也会产生潜在的应用价值.

本文关于生物综述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参考文献.

生物综述引用文献:

[1] 新颖的生物综述论文题目 生物综述论文题目哪个好
[2] 近几年生物综述参考文献 生物综述专著类参考文献有哪些
[3] 生物综述论文大纲范文模板 生物综述论文框架如何写
《生物综述论文范文参考 生物综述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生物综述相关论文范文资料